手语舞蹈真心英雄:易经养生全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7:59:32

易经养生全书(活用易经,百病不生)

《易经养生全书》解密了群经之首——《易经》中的传统养生智慧,使古老的《易经》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本书从内外调理、内病外治入手,讲述了《易经》中所蕴含的常见病调理、脏腑健康、节气养生、饮食养生等生活各方面养生的法则和技巧,告诉读者健康长寿的秘密,告诉女人养颜美容的诀窍,告诉读者求医就要找老中医

的求医之道。

作者: 曾子孟 编著

出版: 重庆出版社

类型: 连载

性质: 免费阅读

定价:29.0

 

关键字: 易经养生 百病不生 健康生活 养生 中医西医 健康饮食

文前部分

凝聚着中国古圣先贤古老智慧的《易经》,曾被误解为是一本以伏羲先天八卦图算命的书。其实,算

命只是它最小的用途,这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容易的书,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

·                           序言

·                           目录

第一部分

人们常说,《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穷究"天人合一"。那么,《易经》是如何阐述自然与

人的关系的?其养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本书就为你解开《易经》的健康密码,揭开《易经》的神秘面纱,使你悟出其中真谛,轻松获得破解生老病死的密码。

·                           第一章《易经》,医道之源

·                           第二章 《易经》解读生命健康

第二部分

养生,就是要借天地之力,顺二十四节气之变、应十二时辰之序、随不同体质之象来养五脏六腑、保

四肢百骸,做好这些功课,自然身心安康,寿与天齐。

·                           第三章 道法自然,长寿不难

·                           第四章 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随

序言

凝聚着中国古圣先贤古老智慧的《易经》,曾被误解为是一本以伏羲先天八卦图算命的书。其实,算命只是它最小的用途,这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容易的书,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努力探索着宇宙人生的奥秘。《易经》中蕴藏的天人之道,就是人类的生命密码。只要我们掌握了相应的"口令",宇宙生命就能"操之在我",生、老、病、死尽在掌握。所以药王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易经》告诉我们,生命的根本就是阴阳的平衡。白天是阳,晚上是阴,所以一个人白天要精神好,要阳气足,这样才能够做事情;到了晚上,要慢慢阴起来,要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才可以好好睡觉。现在很多人都违反了自然规律,结果影响了健康。

研读《易经》之后,才会开始领悟:人类是自然之子,当然应该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跟大自然和谐统一,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本书提出的"外调内理"养生之道,以及人体生物钟与生物节律养生法,正是《易经》养生智慧的精髓。这两大养生成果,涵括了天人合一、人体整体的阴阳平衡、四时节气及时辰变化的道理。

那么,《易经》是如何阐述自然与人及人体健康的关系的?其养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本书将告诉您如何通过学习《易经》深入了解自我健康的奥秘,揭开《易经》神秘的面纱,并运用养生治病的最高境界--外调内理、内病外治之法,以及饮食之道、经络阴阳之法等,为您解开《易经》的祛病养生、健康长寿密码,以便您把《易经》的精髓运用到养生实践中去,进而实现您尽享天年的目的。

由此看出,此书是学习《易经》养生的一把钥匙,可以帮助广大读者轻松、快捷地学到实用有效的养生知识,并掌握《易经》中的生命口令,给生命注入全新的活力,实现"治未病、不生病、长寿命"的愿望。

目录

一章 《易经》,医道之源

人们常说,《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穷究"天人合一"。那么,《易经》是如何阐述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其养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本书就为你解开《易经》的健康密码,揭开《易经》的神秘面纱,使你悟出其中真谛,轻松获得破解生老病死的密码。

养生从《易经》学起/2

学习《易经》,认识自我健康/4

外调内理、内病外治是养生治病的最高境界/8

第二章《易经》解读生命健康

古人常说,只有通"易"的医生才能叫"大医",倾听《易经》大家益寿延年的养生之道,自然可以长命百岁、颐养天年。

元气决定健康/16

养生重在养"阳"/18

精、气、神决定生老病死/22

生命水源从养肾开始/25

从"心"谈生命原动力/27

解毒攻略"肝"功能/28

不可忽略的"脾"养生/29

净化生命的养肺工程/30

八种卦象之人这样养生最有效/31

不想生病莫生气/52

心事少,身体好/54

第三章 道法自然,长寿不难

养生,就是要借天地之力,顺二十四节气之变、应十二时辰之序、随不同体质之象来养五脏六腑、保四肢百骸,做好这些功课,自然身心安康,寿与天齐。

二十四节气的黄金养生法/58

改善你的生物钟/78

阴虚火热体质的救命草--低温养生/87

阳虚寒凉体质的养生经--温阳养生/89

燥热体质的降火药--凉润养生/92

寒湿体质的祛湿丸--风温养生/95

住阳宅,循天人合一之道/98

第四章 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随

吃,是一门大学问。《易经》饮食养生的精髓就在于"性味相胜"、"五味相调"、"因人而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所宜所忌" 了解并准确运用这些饮食养生秘诀,才能吃出健康,吃走疾病,这才是会吃之人的福气。

最神奇的养生"菜单"/102

小小食物,健康的大药/104

"五色"与"五味"食物养生/106

养生话"补"与"泄"/108

全面的饮食,做到"五数"、"四忌"/110

让你明眸善睐的秘方/111

《易经》中的饮食健脑方/112

这样吃,会让你心静如菩提/114

解毒"肝"压力/115

餐桌上也可解决"脾"事/116

会说话的"胃"/118

吃什么,让肺坚强起来/119

壮"胆"从饮食开始/120

"肾"最需要关注的地方/122

第五章 健康巧养生,人比不老松

人生命的长短关键在自己,唯有自己重视养生,视老祖宗的养生智慧为天赐之宝,有节制地使用父母送给你的生命之气,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探索中医保健的奥秘/124

特效穴位治百病/125

老中医的养生术/138

五脏六腑八大外敷养生法/143

夫妻私房保健术/147

第六章 女性养颜经

作为女人,最求之不得的品质就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然而,又有多少女性在这条美丽的征途上南辕北辙呢?聆听《易经》的智慧,感悟生命的密语,容颜便如自然天成,岁月亦如倒流罗盘。

女人养颜先养生/154

男女养生同中有异/155

第七章 看病就求老中医

提起中医的"望闻问切"、"实证虚证"、"治病八法"以及诸多卦象,往往很多人认为,这是古人先贤、名医志士才能精通的东西。其实,这些高深莫测的中医术语,不但简单高效,而且方便易学,只要学会了,凡人百姓也能为自己的身体开方。

察言观色"望"病/160

听声嗅味"闻"病/ 161

一语破的"问"病/162

左右六脉"切"病/163

看病防病探"虚实" /164

五行秘诀,病了自己看/165

外感伤寒,速效疗法有神功/167

治病八法,八面玲珑/169

贼风不足惧--震卦之病的治病法/176

烈火炼真丹--离卦之病的治病法/177

黑土地上的美味--坤卦之病的治病法/179

天凉好个秋--兑卦之病的治病法/180

湿邪伤人于无形--坎卦之病的治病法/181

感染风、寒、暑、燥、湿、火,饮食有方/183

第八章 求医不如求己

每个人的体内都藏有一个"神",这个"神"就是身体里的自愈潜能,只要紧紧握住这个"神",身体的本能就会带给我们健康和好运。

不生病的健康智慧/186

给胃肠道保驾护航/196

不生病,才美丽/206

上了年纪,就要享健康福、得长寿命/217

人到老年,以柔克刚安身心/227

五官健康,身心安然/229

孩子最需要的护理专家/241

附录

体质卦象计算方法

养生起居时间表

第一章《易经》,医道之源

人们常说,《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穷究"天人合一"。那么,《易经》是如何阐述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其养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本书就为你解开《易经》的健康密码,揭开《易经》的神秘面纱,使你悟出其中真谛,轻松获得破解生老病死的密码。

1.养生从《易经》学起

提起《易经》,许多人都认为它是一本占筮之书,跟养生学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易经》与养生学有着深厚的渊源。《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中国人养生治病的经典之作,其实,它只不过是《易经》的一条分支。包括其在内的众多医学典籍,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易经》发展而来。古人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医不可无易,易不可无医"。可见,医易相通,只有把《易经》的精髓运用到养生和诊疗的实践中去,才能达到尽享天年、悬壶济世的目的。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与"鱼与水的关系"相同,人的生老病死好比自然界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易经》倡导"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只有人体的机能与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我们的生命才能年复一年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指出"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和于阴阳,调于四时",这说明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气血运行都与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古往今来,中医养生学家们都将"气候-物候-病候"作为养生的重要课题来研究。

气候发生变化时,人体会随之产生一些特殊反应:春夏季节,天气变暖,在人们体内蛰伏一冬的阳气开始向体外生发,从而推动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大量的汗液从体表排出,这是机体用排汗的方式来散热,以调节体内阳气的过分亢盛;相反,在秋冬季节,气温低,人体为了自保阳气,会表现为尿多、尿频而皮肤汗少。

中医还认为,昼夜晨昏也会影响人类的生活,所以人们的生活作息要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否则人体会产生诸多疾病。因此,养生贵在天人合一,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顺应天地自然原则。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所以人要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相对应。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及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天地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吐故纳新,养精守神,只有心神、形体应和于阴阳的变化,调适于四时气候的变迁,才能使人体强健、祛病、增寿,乐活于天地之间。

第二,顺应人体生物钟原则。人体的血液中含有60多种化学元素,它们和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完全一致。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体的生物钟与大自然的变化也是一致的。我们若想养生,必须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唯有凡事都顺应生物钟,做到适应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的大环境,使日常生理活动、行动坐卧与这些节律合拍、和谐,才能拥有健康。

第三,融入生活养生原则。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如城市代步工具汽车的大量涌现所带来的噪声、尾气污染,居室装修带来的环境污染,加上过度紧张的快节奏生活,都会给人们带来精神焦虑、头痛、头晕、烦躁、失眠等症状。因此,把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做到饮食养生,远离山珍海味,做到主食与副食平衡,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平衡,杂与精平衡,寒与热平衡,干与稀平衡,摄入与排出平衡,情绪与食欲平衡等。

2.学习《易经》,认识自我健康

《易经》的人体观

《易经》的人体观是在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的,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并依此划分身体各个部分。将人体的上下、内外分别以阴阳两种性质来代表,即上身、外表为阳,下身、体内为阴,而在体内的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又有阴阳之分。所谓"阴阳",在中医的概念中,仅仅是引进古代自然哲学中的两种代表符号而已,比如日为阳、月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如此,身体的各种状态及健康、疾病的各种程度都可以划分为阴与阳。

阴阳属性表

阳\t动态\t外向\t上升\t温热\t明亮\t无形\t功能\t兴奋\t散发\t温煦

阴\t静态\t内守\t下降\t寒冷\t晦暗\t有形\t物质\t抑郁\t凝聚\t滋润

与此同时,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又以八卦配脏腑和人体各部位(见下表)。

八卦     乾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坤

卦数     1     2      3     4     5       6     7      8

五行     金    金     火    木    木      水    土     土

脏腑  脑/大肠  肺   心/小肠 肝    胆   肾/膀胱  胃     脾

部位     头    口     目    足    股      耳    手     腹

总之,《易经》是把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各个脏器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脏器之间无法协调,则整个人体形态不协调,出现肥胖、羸弱等非正常之形,甚至表现出无精打采、情绪低迷的样子;而脏器间达到协调一致,则整个人体形态和谐,而且也会表现为神气活现、精力充沛的样子。

《易经》的健康观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器官、细胞甚至某种成分的变化,都和全身有着密切的关系。《易经》倡导我们要认识和把握健康的本质,主张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人体,只有在整体的"阴阳"保持平衡的状态,身体才是健康的。但我们知道,人体不可能处于绝对的阴阳平衡,往往在健康与病态之间还有"第三态",等于我们现在说的"亚健康",那又该如何看待呢?当然,这本身也是阴阳失衡的体现,但仅以此判断无助于解决身体"健康"问题。所以,中医又将人体各个部分代之以"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并以其"相生相克"的运行和变化规律来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通常,五行与脏腑相配,如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即以五行的关系来比拟五脏的联系和制约关系。因此,如果身体阴阳失衡,就可以借用这一关系来调整五脏的状态,恢复健康。

《易经》说生命的基本物质

《易经》把对自然界的认识归纳为五种基本物质,所以,《易经》也认为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五种,即"元阴(精)、元阳、气、血、津液"。具体来说,"元阴"与"元阳"是"生命原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支撑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元阳是肌肉收缩和饮食过程中产生的,它的作用是温煦身体、推动气机运动、维持各种生命活动等,并通过人体内最基本的物质--"气"来实现生命活动。

气、血、津液来源于饮食中所摄入的水谷精微以及呼吸运动中吸入的清气,是构成人体维持延续各种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又共同组成了人体的骨骼和肌肉,也是内脏和筋肉正常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中医也将这五种物质分为阴阳两大类:"元阳、气"属于阳,"元阴(精)、血、津液"属于阴。血、津液和精又合称为"阴液"。因此,我们生命的基本物质中,如果有一种或几种出现不足或过多,就会造成身体的阴阳失衡,导致疾病产生。

《易经》告诉你不生病的智慧

在看中医时,你细心观察一下会发现,同样是感冒,用的药却不一样。事实上,通过对疾病的长期观察研究,发现同一种病、同一种病因,在不同的人身上的发病症状往往不同,只有少数人的症状是接近的;反之,病因截然不同的病,发病症状却往往类似。所以当人得流感时,虽然病毒一样,但发病症状或表现为咳嗽气喘,或高烧不退,或四肢酸痛、乏力,也有一部分人不用吃药,两三天也能自愈。其实,这就是因先天体质不同而造成的。

人出生后,由于不同气候的影响,先天体质也各不相同,以适应当时自然界的风、寒、湿、燥、火等。再加上父母遗传、环境等的影响,自然会导致先天体质出现偏差。同样,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先天体质无法适应。先天体质决定了人一生中易患的疾病。也正是有了这个思想,我们才可能实现"治未病、不生病"。

用《易经》认识自己的体质卦象

先天体质可按生日时辰起卦,方法是:年+月+日之和除以8的余数为上卦,年+月+日+时之和除以8的余数为下卦,年+月+日+时之和除以6的余数为动爻,如余3则三爻(从下往上数)要变(阳变阴、阴变阳)。余数为0时按余8或6计。

1.年数、时数均按十二地支计数:子一、丑二、寅三、卯四、辰五、巳六、午七、未八、申九、酉十、戌十一、亥十二。

2.月数按一月计一数,至十二月计十二数。

3.日数按初一计一数,至三十日计三十数。

4.卦数按乾(金一)、兑(金二)、离(火三)、震(木四)、巽(木五)、坎(水六)、艮(土七)、坤(土八)计数。

如某人生日时辰为1988年4月25日10时(夏历戊辰年三月十日十时),算法如下:

5+3+10=18/8 2(兑)

18+6=24/8 8(坤)

24/6 6

其卦为"萃"之"否"卦。(萃卦画完卦后,动爻可以O表示,变卦画在旁边,下面画交互卦)

通过上面的方法认清了自己的体质卦象,就能根据后面的方法进行后天的调养。

3.外调内理、内病外治是养生治病的最高境界

根据《易经》阴阳的原则,《黄帝内经》说:"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违反了阴阳四时这个法则,身体内在就会出问题,就会生病;反之,自己养生,调养、保养身体,就可以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不生病。基于此,《黄帝内经》提出一套"外调经络、内理脏腑"的养生之道,也就是"外调内理"的养生理念与养生方法,并由此延伸出了"内病外治法",可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养生"的目的。

用好七大穴,全家身体更健康

人体十二条正经,每条经上都有七大英雄之穴,可谓一穴胜十穴,知其所处位置、各自功能,再沿着经络这条神秘通道自然可以到达与其"同声相应"的脏腑,这也就掌握了治病保健的精髓所在。

(1)井穴:主管身上十二条正经所有支脉的要穴提起"井"会让人联系到水,这个"井穴"也好比水的源头,就好像是人体经脉之根。要知道,只有水的源头源源不断,人体经脉气血才会畅通无阻,人体阴阳才能趋于平衡,脏腑才会安康、协调。所以,只要我们照顾好全身十二经上的每一个井穴,就是抓住了身体健康安宁的"根"。

我们知道,感冒发烧时,吃药都要用水送服,医生也会建议多喝水,以便体温恢复正常。从这个生活常识我们可得出结论,诸如感冒发烧这一类的身体不适,在井穴贴上"同气相求"的药物,就有助于缓解不适,因为药性会通过井穴进入经脉,使病症无处藏身。

(2)荥穴: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要穴"荥"好比泉水汇成一条小溪流,当这股力量平缓流动的时候,小溪的两岸就会草木丛生;如果小溪堵塞,水无法往下流,小溪下游就会干涸,无法流动的水变成死水,就会变质。

人体往往会出现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等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多是火邪引起的"上火"。因为一旦火邪上身,肯定要往身体上部走,等于把溪流堵塞了,于是我们就会看到嘴起疱、淋巴肿大等症状。所以要想摆脱这些困扰,就得求助于掌控人体发热问题的要穴--荥穴。此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当你将药物贴在荥穴上,药的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流入脏腑器官,并逐渐渗透到各种疾病的所在之处,直至驱走体内的"害群之马"。

(3)经穴: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要穴这里的"经"是人体十二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滋润着全身的脏腑器官。俗话说:"龙行一步,百草沾恩。"只要我们把身上所有的经穴像照顾父母、儿女一样,精心备至,就几乎不必担心身上这儿不舒服、那儿又痛的事情了。

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尤其擅长诊治喘、咳、寒、热之证。比如咳嗽、便秘、腹泻等问题都可一一解除,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将药物敷在穴位上,让药性通过经穴这个大枢纽进入出现问题的脏腑,坚持一段时间,自然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4)合穴:主治六腑疾病的要穴"合穴"在经络上有"入海口"的意思,就是说,此处的脉气最为强势,蕴藏的力量就像流水即将融入浩瀚大海时一样强大。照顾好合穴,就是给人体的内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腑)上了一把健康锁。不过要想摆脱五脏上的疾患,就不是本穴的功能范畴了。

合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附近,比如说胃气不足,就在足三里穴上贴甘草来培补。因为这样可以使甘草的艮土之性通过合穴进入同属艮土的胃部,可见,养生保健只要做到"同气相求",我们的身体自然就会健康、安宁。

(5)原穴:正经元气出入的总开关在人体的十二条正经上各有一个原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原"顾名思义就是原气(又称元气、真元)的意思。我们都知道,元气是人的先天之气,身体脏腑器官、经络气血的正常运作都依赖于元气的滋养,只有元气充沛了,人体这部机器的各个零配件才能发挥其各自功能,我们的生命活动才会正常运作。由此可见,给原穴悉心的呵护,就是抓住了人体元气出入的总开关,这样我们才会健康,少得病。

反之,如果脏腑有疾患,都可取相应的原穴来治。像困扰现代人的颈椎病,往往与肺气亏虚有关,治疗时必须先补足肺气。值得推荐的方法是将白参片贴在肺经两侧的原穴--太渊穴上,只有把肺的元气补足了,才能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6)络穴:主管人体十字路口的要穴身体一旦出现兼有两条经络问题的疾患,找对络穴治疗是最明智的选择。人体的十二条正经在四肢部分各分出络脉,其上各有一个络穴。这个穴位就像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上掌控全局的红绿灯,只有指示灯正常运转,复杂的路面情况才会变得井然有序。

对于人体而言,此穴可以将人体相表里的经络沟通在一起,其交会点就发挥着路面红绿灯一样的作用。因此,当你将药物贴在络穴上,其性气便可同时引导药性进入两条经,起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某人因感冒而引起咳嗽、头痛等不适,单靠手太阴肺经上的一个络穴--列缺穴便可解决这个难题。

(7)郄穴:主管急病的要穴"郄"是间隙的意思,是经脉之气深聚之处的意思,所以自古以来身体出现急性发作的小毛病都找郄穴。郄穴多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十二经脉在四肢各有一个郄穴,阴阳跷脉、阴阳维脉在下肢处也各有一个郄穴,合称十六郄穴。药物贴于其上,药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气相求"的治病效果自然会发挥到极致。阴经郄穴擅长根治血证,如咯血就可以找手太阴肺经的郄穴--孔最穴来治疗;而阳经郄穴擅长治急性疼痛,如脖子痛就可以找足少阳胆经上的郄穴--外丘穴帮忙。

 十二经脉七大穴表

经脉           井穴     荥穴    原穴   经穴    合穴    络穴    郄穴

(大母指)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列缺    孔最

(小母指)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通里    阴郄

(中  指)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内关    郄门

(小母指)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前谷    腕骨   阳谷    小海    支正    养老

(无名指)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     液门    阳池   支沟    天井    外关    会宗

(食  指)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二间    合谷   阳溪    曲池    偏历    温溜

(大母指)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公孙    地机

(脚板下)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大钟    水泉

(大母指)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蠡沟    中都

(小母指)足太阳膀胱经   至阴    足通谷   京骨   昆仑    委中    飞扬    金门

(无名指)足少阳胆经    足窍阴   侠溪     丘墟   阳辅   阳陵泉   光明    外丘

(食  指)足阳明胃经     厉兑    内庭     冲阳   解溪   足三里   丰隆    梁丘

养生保命真法,让我们终生受用

"《易经》内病外治疗法"是指在《易经》的理论指导下用同属性的食物、药材去补益、调理同属性的脏腑。比起内服药物的方法,它有不少优势,更适合家庭使用,可谓是家庭治病养生的首选之法。

起效快当你找到病因和选中需要调节的经络、穴位后,就可以依照"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个原则来挑选药物,再将所造药材外敷在最恰当的经络穴位,这样药物的性味才能输送到五脏六腑,借此补虚泻实,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一般来说,无论是补还是泻,见效都很快,一般10分钟内就会看到成效,尤其针对体质羸弱的人效果会更加明显。在使用外治疗法的同时,最好配合食疗。根据自己的体质特征,选择合适的食物和药材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用安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即便是一剂解药,也有副作用。而外治法是在体外用药,通过经络穴位发生作用,它不像内服药物或多或少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是绕开了肠胃这条通路,让肠胃免受不必要的刺激。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内病外治法时,一定要多观察患者身体在外治前后的各种变化。因为任何一种疾病的诱因都非常复杂,如果病情出现好转,可以遵照医嘱继续使用;如果病情加剧,要立即停止使用。

成本低传统中医常用的敷药、艾灸、拔罐、刮痧、放血、扎针、熏洗、耳压等,都属于外治疗法的范畴。其中当属敷药疗法最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坚定患者的治疗决心。

外敷所用之药都是非常容易买到的药材,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价格低廉,成本也就几元钱到几十元钱,制作一次还可以用好多年,不会给患者造成什么经济负担,同时它的功效又会很好。

不受专业限制在药物外敷、艾灸、拔罐和扎针等诸多外治疗法中,当属药物外敷最为方便,不仅不受专业知识的限制,还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只要知道穴位在什么地方,把药物直接贴在上面即可,且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

一学就会,流传千年的选穴秘诀

在家里用内病外治法治病,最关键的就是选穴。选准穴位,再在其上贴上合适的药物,就能起到让人喜出望外的效果。下面就以流传千年的选穴秘诀--《四总穴歌》为例,为你介绍人体最得力的四大穴位--足三里穴、委中穴、列缺穴、合谷穴的治病选穴经验。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大概意思是,胃部和腹部出了问题,要选足三里穴;腰部、背部不舒服,要取委中穴来治;头或脖子出现问题,用列缺穴来解决;脸或口腔发炎,合谷穴是不错的选择。

在胃经诸多穴位中,足三里穴被中医养生专家称为强壮之穴,民间也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一说。那么,为何足三里穴的成绩在各穴中最为突出呢?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约3寸的位置,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中医五行学认为,脾胃属土,胃经上的足三里是土经中的土穴,故有补肾益精、补益脾胃、补血养阴的功效。如果经常对此处进行外敷或是艾灸,可有效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提高健康水平,保持旺盛精力。针刺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常见病,如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而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

日常生活中,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非常简便易行:可以每晚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不超过20次,以此处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感为宜,坚持3个月左右,自然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让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委中穴是治疗腰背部疼痛的要穴,膀胱经的湿热水汽在此聚集。该穴位于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处,腿屈曲时,窝横纹的中点。凡是腰背部的所有疾病和不舒服都可以向委中穴求援。具体操作时可以一点一放,同时配合腿部屈伸,不仅能对腰痛有很好的止痛作用,还能治疗腿部酸胀、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病变及下肢的某些病症,此外,按摩此穴还可以对中风偏瘫后遗症进行护理。

将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有个穴位叫作合谷穴,它可是大肠经送给人体最好的礼物。大肠经为手阳明经,在十二经中有养阳、生津、通腑等作用,如果手阳明大肠经的经气发生异常变动,就会引起牙齿疼痛、口角溃烂、颈部肿大等症状。刺激大肠经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用指压或刺激合谷穴,就可以轻松刺激与它相关的肌肉、骨头、血管以及关节,从而改善循环不顺畅的问题,甚至还可以治疗远端疾病。《四总穴歌》里的"面口合谷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头面部的所有疾病都可以取合谷穴进行治疗,如面瘫、三叉神经痛、头痛、牙痛等病症都可以找这个穴位进行辅助治疗。

列缺穴是肺经、大肠经及任脉三经交会之穴,可以同时调节这三经之经气。平常生活中,出现不知缘由的头痛,多与遭受不经意的风寒有关,按揉列缺穴可以起到疏卫解表的效果,如果能做适当热敷或艾灸效果会更好。列缺穴还和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相连。任脉是人体前正中的经脉,是"阴脉之海",有补肺肾阴虚的功能。日常生活中,注意调节列缺,可以改善中老年人糖尿病、耳鸣、双目干涩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不适反应。列缺穴对于手腕活动不便、手掌发热等不适也有改善效果。

《易经》内病外治法除了对上述四大重要的治病保健穴位有过详细解释外,历代大医家还归纳总结了不少解除病痛的经验。

对付像疝气这样的小儿疾病,可以用艾灸疗法进行调理。口诀是:疝气偏坠灸为先,量口两角折三尖,一尖向上对脐中,两尖下垂是穴边。意思是可以先用一根线或纸条测量好嘴巴的宽度,再折成三等份,合成一个三角形。把这三角形正放在肚脐下,让三角形的一个角尖对着肚脐正中央,另两个角尖对应的位置就是治疗疝气之处,然后在这地方用小麦粒那样大的艾柱来灸即可。

第二章 《易经》解读生命健康

第二章

古人常说,只有通"易"的医生才能叫"大医",倾听《易经》大家益寿延年的养生之道,自然可以长命百岁、颐养天年。

1.元气决定健康

"生生之谓易"是《易经》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生生",既是宇宙万物发展普遍遵循的法则,又是宇宙万物推陈出新的基本规律。这个命题,不仅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渊源,也是中医养生的指导原则。元气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到处体现着"生生"不息的存在方式。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乾坤这两个卦。乾坤两卦是《易经》的起始卦,乾代表阳、天、父、男、雄等概念,坤代表阴、地、母、女、雌等概念。

从先天八卦图可以看出,先天八卦第一个卦是乾卦。先人认为,生命之源是气,包括气息、呼吸。所以《易经·彖辞》解释乾卦时说:"云行雨施,品物流形。"空中飘浮的云,在恰好的时机降落为充沛的甘雨,使天的生气逐渐普遍流布,最终成为各式各类的形体。人也是"云行雨施"而来,男女"云雨"之后,精子与卵子结合成新的生命。在中医里,早已看到了精液是有生气的,游动的精子即为生气的体现。

这股生气,用中医的解释就是元气,或叫先天之气,是体内器官发挥正常功能的原动力。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生命之源,元气充足则身体健康,元气受损则体弱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也就是说,元气充足表示免疫力强,能够战胜疾病;反之,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来战胜疾病,直至最终耗尽元气而亡。

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身体元气充足呢?元气的来源,最先是由元精(父母之精)所化生,出生后就需要依靠日常饮食中的水谷精气和呼吸的自然清气来补充、增加我们身体的能量了。

"人是铁,饭是钢,补养元气保健康。"老年人补养元气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是中青年,出现疲乏无力、精神倦怠、腰腿酸痛、失眠健忘、睡不醒等症状,就说明你的元气消耗太多了,需要额外补益。补气的食物有猪腰、鸡肉、兔肉、牛肉、鲫鱼、泥鳅、荔枝、红枣、黄豆、花生、莲子、粳米等,补气类食物常与补气类药物,如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黄精、白术、五味子等配成药膳,以增强补气功能。人参是补气上品,食补推荐人参粥、人参莲子汤、人参莲子羹、人参莲子茶、人参莲子盅等。

"丹田呼吸法"是可以随时随地做的、保持或补充元气的呼吸方法。一般刚开始练习难以有感觉,需要持之以恒:像坐禅那样打坐入静,放松身体,双手环捧丹田,什么都不要想,摒弃杂念,呼吸要尽量做到深长而缓慢,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持续3天左右就会有感觉了。但要注意,刚吃完饭1小时内不能练,最好在晚上10~11点四周环境安静时练习。如果实在找不到感觉,就在睡前躺着做这个丹田呼吸法,找到感觉后再进行打坐,学会打坐后就可以随时随地做,随时随地补充自己的元气,也就不用再担心身体原动力不足、免疫力下降了。

如果觉得丹田呼吸法太麻烦,则可以简化为静心呼吸法,只要尽量做到呼吸深长而缓慢即可。在呼吸的过程中,口舌会生津--口水,这时要将口水徐徐下咽。口水源于肾,可以养肾、助消化、抗癌、增加抵抗力。每天有空就做,可以保养元气,养生长寿。

2.养生重在养"阳"

阳气,决定着生命的盛衰。明代医家张介宾说:"阳强则寿,阳衰则夭"。这句话可以简单理解为,有阳气就有生命,阳气愈旺,人的寿命愈长;反之,没有了阳气,人就没有了生命,阳气衰弱为零时,也正是人要归天之时。养生就是保养人的生命,所以说,就一定要养护人体的"阳"。

 

要保护好人体的阳,就要先保气。"气为阳之始,阳为气之末。"气是阳气的间断性的划分。如果不保养好人体之气,就会气虚,气虚就会损阳,从而引起阳虚,所以阳虚最大的表现就是气虚。人体一旦气虚就会表现为气弱、脉弱、怕冷、身体发凉等。

根据《易经》的养生原则:气为阳、寒为阴,寒容易伤气,所以,保气就要避寒就温,在天气转冷时,多加衣服、注意保暖。此外,一些人从小就爱吃凉性食物,爱吃冰棍、爱喝冷饮,长此以往,寒伤脾胃之气,就会落下肚子疼、拉肚子的习惯。

常言道,寒从脚生,保暖先保脚。所以冬天要穿厚一点的鞋袜。有的人后背最怕寒,所以在冬天需要特别护背,以防寒气入身。人体的腰部也是一个特别容易受凉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腰藏肾脏,而阳气藏于肾,肾在腰部,腰受凉很容易伤肾,同时也就伤了身体的阳气。

中午12点是一天中太阳最为强烈的时刻。人们都知道,阳极必阴,阳到了最强烈的时刻后,随之就是渐渐的转为阴。人生也是如此,当被别人看做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或中年的时候,阳气就在逐渐减弱,阴气逐渐增加。阳退阴至,就意味着衰老的到来,所以在中年时,一定要开始注重养阳气,延缓衰老。

欲养阳气,先养肾

肾是先天之本,五行中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可知肾好肝也好。肾阳虚,就会导致肝阳虚,表现为生活委靡不振,没有生机。肝好心就好,肝阳虚致心阳虚,常见胸部发凉,心脏部位发凉、怕冷,劳累稍过度就会心慌,脸色不好、气短等。因此可以说,欲养阳气,先养肾。保养肾的阳气,就是保养生命。

现代人多患肾虚或与肾脏相关的疾病,而肾上的疾病,也多是由不起眼的肾虚引起的。若任肾虚自由发展下去,还容易引起其他脏腑功能的紊乱。肾虚患者每天早晚按揉双侧合谷穴各3分钟,然后再按揉或艾灸双侧鱼际和足三里穴各3分钟,补肾效果明显。

给中年人养阳支支招

通常情况,人在80岁处于阳极,阳气才会慢慢减退,可如今一部分30岁出头的人,就出现了阳气不足的现象。

是什么让中年人未老先衰呢?怎样来延缓中年人阳极期的到来,达到养生的目的呢?

总结得知,早衰主要是由工作、家庭、生理、心理上的种种负荷过重而引起的。因此,要保护自己的阳气,就要避免阳气过度耗损在日常生活中。此外,要养神,主要是心神。养心要先养肝,只有肝脏这个血库正常运营,人才不会早衰,才会避免过早地出现皱纹、面色枯黄、唇甲苍白、头晕、眼花、乏力、心悸等症状。

对于大多心思细腻、多愁喜怒的女性来说,衰老多是由肝气郁结所引起的。

在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脾土被肝木制约,也就是说肝是脾胃的直接节制者。正常情况下,它们各司其职,相安无事。但当我们生气或心情郁闷的时候,就容易肝气过旺或肝气郁结,这样,肝就会把所受的气全部撒在被它制约的脾胃上,从而造成肝旺脾虚。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气得我一点饭都吃不下去"。这时候,一般人肯定会说,再生气也别跟自己的肚子过不去。但是,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这样劝别人。因为这时候,不是他不想吃饭,而是他一生气,肝气郁结,肝把气全都撒在脾胃上了,脾胃受了委屈,当然没精神干活了,人就肯定不想吃饭。

所以,生气了不想吃饭的情况只是身体的一种本能反应而已,劝是劝不过来的。只要让他的肝气畅通了,脾胃的气也就顺了,自然就会想吃饭了。

平时压力大,易上火,易动怒者,要多吃火行食物,如茄子、黄瓜、番茄等,并以五行养心粥为主食。同时每天练习心脏保养法和拍掌养心法。除了上面说的方法,还有一个特别有帮助、堪称一穴灵的大穴--内关穴,此穴在心包经上,每晚7~9点,是心包经气血最为充盈的时候,按揉左右手的内关穴各20分钟,能迅速消除内火,改善心火亢盛、失眠、心慌、心悸等症状。

老年人养阳,贵在骨骼的保养

人常说"人老腿先老",很多退休的老年人早上起来就出去走,吃过午饭也出去走,吃过晚饭还出去走,结果,不但没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却累坏了膝关节,五脏也更加疲劳。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身体已经处于退化阶段,所以,这时运动要适度,应该保养五脏,不要让它们再增加负荷。因此,要保持科学的运动,并非运动得越多、消耗得越多越好。

正所谓久坐伤肉,久站伤筋,走的路多了就会伤害到骨骼。骨骼是支撑整个人体的骨架。如果骨架出了问题,则肌肉、皮肤都支撑不住,所以尤其要注重骨骼的保养。对于老年人来说,保养骨骼的第一要务就是多晒太阳,将人体的阳气和天上的阳气融会贯通。晒太阳,不花一分钱,却是运用《易经》最深奥的道理,转化成的最简单的养生方法。

晒太阳也有科学可循。当太阳在上午逐渐升高的时候,自然界的阴阳是阳长阴消的,是阳气逐渐增多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以动养为主,多运动。因为《易经》讲"动则生阳",特别是阳气虚的人,在这个时候养阳,要比其他时间的效果好很多。同样,下午到傍晚这个时间段,太阳慢慢下降,此时自然界的阴气逐渐增加,阳气逐渐减少,那么就应该利用天时,进行静养。"静则生阴",特别是阴虚的人,此时养阴是最佳时刻。这就是说,凡是养生方法,如果能够顺应自然规律,就会事半功倍。

此外,要多吃补钙的食物。食补是最好的保养骨骼的方式。豆制品是补钙的第一名,豆浆、豆腐都可以补钙,牛奶、鸡蛋的补钙效果也很好,还有虾皮、海带、贝类,以及栗子等坚果类也是不错的选择。补钙的时候一定要吃早餐,因为早餐是钙吸收最好的时候。

总之,不论哪个年龄段的人,若想养生,必先从养阳开始,通过日常的一些运动、饮食来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人体的阴阳平衡了,养生保健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精、气、神决定生老病死

人有三宝,即精、气、神。生命物质源于精,生命能量赖于气,生命活力在于神。所以古代养生专家特别注重固精、养气、守神,并提出:"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他们认为精、气、神可以祛除所有疾病,让人一辈子不生病。那么,到底什么是精、气、神?为什么它们有那么大的功效呢?

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精

精包括精、血、津液。组成人体的各种物质被划分为阴阳两大类,气和阳气属于阳;精、血、津液又合称为"阴液"。因此,只有阴精充盛,人体的生长发育才会正常,同时抗疾病的能力才会增强。

精可以分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秉受于父母,并且要传给下一代,是具有传承性质的精气。先天之精藏于肾脏,因此称为肾精。肾精有促进身体生长、月经来潮、产生精子、提高生殖能力等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精会逐渐减少,人体也开始随之老化,生殖机能出现衰退现象。后天之精是源于饮食中的营养物质,也称为水谷精微。只有不断输入后天之精,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其中后天之精中的一部分会被运送到肾脏,补充因生长发育所损耗的先天肾经。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血是由脾所消化的饮食生成的水谷精微(营养成分)转化而成。"心主血脉",生成后的血液再在心脏的作用下,不断运送到五脏六腑、皮肤以及全身的各个部位,使全身各脏腑获得充足的营养,维持正常的功能活动,从而促进了人体血液的生成。正是因为有血液的营养,肌肉、骨骼才能结实健壮,眼睛才能看清楚东西,皮肤和头发才会显得有光泽,手才能用力去抓东西等,这些全是血液的功劳。人体一旦血失调,就会出现血虚、血热、血淤等病症。造成血虚的原因是营养摄入不足、脾胃的消化能力差,或者是承担造血功能的脾脏出了问题,常会表现为皮肤暗淡无光,头发干枯分叉,眼睛干涩、视物不清、目眩,手足麻木等。大量食用辛辣食物的人,就会导致热邪入侵身体,出现发热、口苦、便秘、发低烧、流鼻血、牙龈出血等多种血热病症。

血液靠心脏的力量被运送到全身,肝脏是调控血流动的主要脏器,如果这两个脏器出了问题,就会引起血淤,表现为痛经、神经痛、便秘、黑眼圈、痔疮、子宫肌瘤等疾病。此外,油性大的食物、烟酒等也是造成血淤的元凶。

津液是除了血以外的所有体液,属于水谷精微范围。通过脾转化而来的津液,在脾、肺、肾三脏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三焦的通路被送到全身各处,起到滋润、濡养全身各部分组织和器官的作用。中医中有五液,五液与五脏相对应:"汗为心之液"、"泪为肝之液"、"唾为肾之液"、"涎为脾之液"、"涕为肺之液"。

除此之外,津液作为血液的生成原料,还具有使血液充足、环流不息的重要作用。被身体各部分利用过的废弃津液,通过肾脏运送到膀胱,作为尿液排出体外。

人体津液失调就会引起津液不足和痰湿,表现为口、咽、鼻等呼吸器官干燥、皮肤松弛、头发失去光泽以及便秘、支气管哮喘、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简单易学的补精、固精之法

方法:深呼吸三次,安静片刻,然后缓缓吸气(中等速度即可),同时全身心放松,感觉气吸满后略停1~2秒钟,随后缓慢呼气,提肛缩肾如忍大小便一样,同时小腹与命门穴也一同用力内缩,此动作与呼气一同完成,呼气尽时稍停1~2秒钟后又转入吸气过程,同时前后阴、会阴穴、腹部命门穴亦随之放松,此为一次。

注意事项:此法贵在坚持,提肛收肾要缓缓而行,同时要与呼吸配合好。

人体循环必不可少的物质--气

在人体将水谷精微转化为血的过程中,气充当了原动力的重要角色。因此,中医有"气为血之帅"的说法。

气有两个含义:其一,是运行于人体内的微小难见的物质;其二,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因此,《黄帝内经》总结《易经》的养生原则,认为气是既有物质性,也有功能性的。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维持。

正因如此,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养生方法,如少语言、养气血;戒色欲,养精气;薄滋味,养血气;咽津液,养脏气;莫嗔怒,养肝气;美饮食,养胃气;少思虑,养心气等。像人们平常所说的精力减退、精神不振、疼痛、腹胀、胸闷、焦躁失眠、恶心、嗳气、咳嗽等症状,都是由于气不足所引起的,调理这些症状,平时就要多补充营养,少吃生冷燥热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

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神

古人认为,"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它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状况。如目光炯炯有神,就是神的具体表现。只有气血充盈,人看起来才会更有精神。

古人很重视人的神,《黄帝内经》总结古人养生的观点认为: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能生,神去则会死。中医治病时,用观察病人的"神"来判断病人的预后,有神气的患者,预后良好;没有神气的患者,预后不良。

精、气、神三者之间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从中医学讲,精充气就足,气足神就旺;精亏气就虚,气虚神也就少。因此,古人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是人生命存亡的根本,是有一定道理的。

4.生命水源从养肾开始

《易经》中肾属坎卦,主水。水为至阴,为生命之源。我们从坎的卦爻符号上得知,肾水并非纯粹为阴,在两个阴爻之间夹有一个阳爻,两个阴爻为肾中之水,主静;一个阳爻是肾中之真阳,主藏,也正是这一点真阳使肾中的水变为活水。"物以稀为贵",故养肾必须从保护肾阳开始。

保护肾阳生活中有些人特别怕冷,无论冬天裹得多严实,都不管用,并且只要受一点凉就会拉肚子,这就是肾阳不足所引起的。肾阳为全身阳气的根本,生命活动全靠阳气鼓动,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身体,就会出现怕冷等症状。缓解这一症状,最快的方法就是多运动,加速血液循环,增强抗冷能力。但要想标本兼治,还得在饮食上注意,多吃羊肉、狗肉、牛肉、韭菜、辣椒、葱、姜、龙眼等温补肾阳的食物。

补养肾精《黄帝内经》中说:"男子四十而阴气自半。"说的就是男性到了四十以后,性能力就会减半,保精才能延寿,维护生命活动。此时,必须重视肾精,养精补肾,加固肾水的封藏作用。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血亦为水,故肾精血充足的人,骨骼便充实、健壮,肢体活动轻劲有力;反之,肾精不足,就会引起骨骼发育不良,骨软无力。

一些中老年人常说,身上像散了架似的,浑身没有力气,这些都是肾精不足的表现。肾精滋养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一旦肾精不足,骨骼失去滋养,骨质就会脆弱,易发生骨折。此外,肾脏的功能好坏还表现在头发上,肾精充足,头发柔韧有光泽;反之,头发易断、干枯、脱发。补足肾精,可多食山药、枸杞子煮羊肉汤等滋补食物,同时每天坚持约8小时的睡眠时间,少喝酒、少食辛辣食物和浓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

肾五行主水,其色黑。非洲黑人之所以总是田径赛场上的佼佼者,这与他们肾脏强健有关。很多女性终年"熊猫眼"如影随形,并且脸色灰暗,这是肾虚的表现。肾主水,肾虚则人体的水分代谢不利,导致水肿,通常眼睑是最先被人发现的。这部分人最好少熬夜,睡前少喝水,常吃黑芝麻、黑米、薏米、桑葚等黑色食物。

从五味中说,咸味入肾,但是要注意每天吃6克左右盐已足够,味过于咸反而伤肾。

肾是藏志之脏,恐惧过度必伤及肾气。养肾也要调摄精神,放松心情,防止过度紧张、恐惧,对肾的功能造成一种不良的刺激。

5.从"心"谈生命原动力

心属离卦,离火象征着阳气,为生命的热源,水之动源。我们从离的卦爻符号可看出它用的是两个阳爻(火),受制于一阴爻(水)。心也正如人体中一轮红日,在心阳气的鼓动下,下焦之水蒸蒸而上交于心,以免其阳气过亢。只有有水有火,阴阳才能气化,万物才能生长。

火具有炎上的特性,故火忌耗散。这旨在说明,养心重在聚集心火。"众人拾柴火焰高",把每一根木头所发出来的火聚在一起,火才能烧得更旺,才能为人体服务。养心也一样,火是生命的原动力,唯有火旺,人体才能动力十足,才会好好地工作,不至于罢工。

人体的火,除心火之外,还有命门相火、肝肾龙雷之火等,不论是什么火,都必须以敛为主,不宜使其耗散。一旦心火耗散,就会引起三焦之火虚弱,人就会神气虚弱,精神恍惚。

心主血脉,心藏神。血脉与心神相互作用。血是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血液充盈,人神清气爽。中国历代养生家都注意敛神宁火以潜阳固阴。用《易经》中"亢龙有悔"、"潜龙勿用"的智慧,提示我们盛阳宜潜,稚阳应护。

也就是说,在阳气旺盛时,要充分利用阳气的生机来保养身体,维护我们的生命。比如说,夏天阳气盛,养心重在多吃苦的东西,因为苦入心,对清人体的心火、体热都很有好处,还要多吃一点清暑利湿的东西,比如西瓜、绿豆汤等。吃肉最好吃性寒的、性凉的鸭肉,少吃鸡肉等性温的肉类。相反,在阳气虚弱时,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使气机宣畅,精神外向,这样就不会损心伤气。

《易经》称心肾相交为"坎离交泰"或"水灾即济"。坎属肾水,离属心火,阴阳相适、水火相交、气血相接是心肾相关的基础。

"坎离交泰"即阳气入内,阳气退外,表示阳气充实而阴气消散,内健侧外顺。"水灾即济"则阴阳各安其所,各有相应。如果出现心烦、失眠、梦多、遗精的症状,从中医角度来讲,就是心肾不交导致的。病因主要是肾阴虚,导致心火炎上,主要应采取养肾阴敛心火的治疗方法,应多吃鸭肉、甲鱼、莲藕、莲子、百合、枸杞子、葡萄、桑葚等食物。

6.解毒攻略"肝"功能

肝在五行中属木,主升,主动,也属春,标志着万物的萌动、生命的开始。

《易经》八卦中肝对应震卦,对应春天。因此,在春天是养肝、振奋肝脏生机的最佳时节,故应多吃有生发之气的食物,如春韭、豆芽、春笋、野菜、香椿、荠菜等。此外,还要多吃温阳滋补的食物,如鸡肉、鹿肉、羊肉、狗肉,以助肝的生气。

肝属木,秉风雷之性,故肝为人体的生发之脏。一个人生命力的强弱与肝气的强弱密切相关。肝气旺的人,意气风发,精神状态佳;肝气虚的人易疲劳、乏力,精神委靡,情绪低落,怕冷。为了补足肝气,建议做到避寒就温,多晒太阳。在五禽中,鸡应于肝,鸡汤有很好的滋养肝血、肝气的功效,通常坐月子时、月经后喝鸡汤的保养秘诀也在于此。

肝藏血,是一个调节外周循环血量的血库。故肝功能不好的人,应多吃滋养肝阴、肝血的食物,如枸杞子、白芍。

"女子以肝为先天"。特别是经历经、带、胎、产的妇女,容易发生肝血虚,引起眼花、面色萎黄、头晕乏力、指甲黄白、脉弱无力等症,最好多吃当归、枸杞子炖鸡。女子天性肝气易郁滞不舒畅,会引发多种妇科病,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逍遥散等均是以疏理肝气为主的经典名方。男性也不例外,有些男性出现头晕眼花、腰酸乏力时,也是肝肾阴虚引起的,应少饮酒,多吃枸杞子、菊花,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枸菊地黄丸。

肝藏魂,有调节心理的作用。肝气十足的人,具有聪明的头脑;相反,肝气虚的人反应迟钝,没有活力。因肝木喜条达,所以,为了养肝的生气,就要保持舒畅心情,忌抑郁;情绪低落时,要学会倾诉、解脱、转移,始终让自己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

7.不可忽略的"脾"养生

五行中,脾属土,主长。万物的生长都要依赖于土。脾为后天之本,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脾。所以,我们要用毕生的精力来做好健脾培土的艰巨工程。

脾主运化,是人体最主要的消化器官。如果脾不运化,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就不能被顺利地消化吸收,不消化,轻者会引起腹泻,重者就会造成身体内各器官的营养供应不足。人体的每一个脏器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们每天都需要脾供给营养物质,就像人要进餐一样,如果长期得不到营养,人势必会饿死。可想而知,脾不运化,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危害。

在五脏中,脾可以说是负荷最大的脏器。它日复一日地担负着水谷精气的消化和吸收重任,如果不注意平时的饮食习惯,很容易给脾带来伤害,所以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长夏是养脾健脾的重要时期。脾功能不好的人千万不要错过此时的养护,多吃健脾的食物,如白术、山药、白扁豆,以健运脾气,特别是暑热之季,一定要多吃豆,如绿豆、白扁豆、四季豆、红小豆、青豆、黑豆等。

8.净化生命的养肺工程

肺为兑卦,五行属金。肺与秋季相对应,故秋季是养肺的最佳时节。肺很娇嫩,对秋燥敏感,所以在干燥的秋季为了不伤肺,一定要做好肺的保健工作。

肺司呼吸。秋季是燥气当令的季节,多会使人皮肤干燥、体液缺乏,出现咳嗽、气喘、扁桃体炎、气管炎、鼻炎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建议防秋燥,多吃梨肉、红枣、葡萄、柑橘、柿子等。

肺主宣发和肃降。肺的宣发和肃降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如果二者失调,就会出现"肺气不宣"或"肺失肃降"的病变,表现为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

肺主气,心主血,血的运送要靠心肺共同推动。所以人的一生中,肺气负荷也很重,特别是到了中年以后尤其要注意保护肺,不要随便耗散,应敛以顺其生理特性。抽出时间练习气功中的采气、收气,就是保护肺气的好方法。

肺外合皮毛。入秋特别是过了中秋节后,很多女性都会发现自己的头发变得干枯分叉,皮肤憔悴、枯槁、干燥、脱皮、无润泽。这是肺阴不足的表现。所以,秋风起时就该开始注意保护自己的肺部健康,帮助自己的皮肤抗秋燥。

肺开窍于鼻。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有赖于肺气。肺功能正常,鼻子就会通气,并且嗅觉灵敏。相反,一旦肺出现问题,鼻子多数会受影响,产生多种症状,如鼻塞、流涕、不辨香臭或流鼻血等。

9.八种卦象之人这样养生最有效

人身上的每一个部位和穴位都有相互对应的八卦五行。用八卦之象来探寻人类的体质,有利于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导致人类生病的原因很多,其中先天的体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一个人出生时的先天体质对他的健康来说,起着巨大的决定作用,超过其他众多因素。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如果了解了自己的先天体质,那么我们对于自己一生中易得什么病就很清楚了,同时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做到对症下药,从而把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为了方便广大读者朋友清楚了解自己的体质卦象,本书最后附录部分为你准备了一份《体质卦象计算方法》,你可以直接计算出自己的体质卦象,了解自己的体质属于哪一类,更好地运用下面我们谈到的不同卦象之人的养生方法,给自己的健康添砖加瓦。

乾卦体质之人的养生方案

乾卦代表头部。乾卦体质之人易患头部疾病,如头晕、头痛、神经衰弱等,所以乾人首先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头部。此外,乾金之人还容易患肺部疾病,所以乾人还要特别注意保护肺部(兑卦与肺部对应,肺部养生详见兑卦)。不能说乾卦之人患上脑部或肺部疾病后就成了顽疾,只要平时多用乾卦的食物来调理,就会避免疾病的侵袭。

头痛,让"仙草"灵芝来帮你

乾卦体质之人常会饱受头痛、头晕的折磨。在服用药物不能奏效的情况下,灵芝是乾人的首选良药。一向素有"仙草"之称的灵芝,具有补脑、补脾的功效。中医又认为,脑部疾病的发生与脑和脾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建议大家选用灵芝,将灵芝和清水一起煮着喝,几次后即可缓解头痛症状。

灵芝具有很好的补脑功效,特别是对于乾卦体质的人来说更是保健佳品,乾人在思虑过多、用脑过度的时候服用灵芝水,效果非凡。

养生保健快乐营

乾金之人容易患燥热,如果再吃一些容易上火、起燥热的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乾金之人在养生时要多吃一些清凉润肺泻火的食物,比如银耳、藕、百合、杏仁等。

经常便秘的乾金之人,要多吃木瓜。

乾卦人要少抽烟、少喝酒,尤其是比较干燥的天气,外燥引动内燥,如果继续抽烟喝酒,不吃凉润的食物就容易得病。

乾卦之人很少有气郁的时候,所以对于具有发散功能的叶片和花可以尽量少食,如葱、姜、蒜、莴苣等。这些食物其他体质人食用后会有助于气机运行顺畅,有利身体健康,但乾人用了会引起身体的诸多不适反应,反而危害身体健康。此外,乾卦之人喝太多的水会影响人体头部之气的正常供应,对健康无益。

通常治感冒的"生姜红糖水"乾卦人是不能服用的。乾人感冒时最好用剥去外壳的桂圆20~30颗,果肉连带果核煮水,趁热服用,这样感冒会很快痊愈。

最后,要特别注意保护头部,不用冷水洗头,不要洗头后未干受寒或受风;不要做头顶球或伤及头部的运动。

乾人养生大穴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乾卦体质之人养生的重点在于保护头部。在头部诸多穴位中,以下几个穴位操作起来既简便,效果又相当不错,适合乾卦体质之人。

每天按揉百会穴,提升真气不用愁

百会穴是人体诸多经脉会集之处,是调节大脑功能、保养头部的首推大穴。百会穴可治与头部相关的多种疾病,如头痛、眩晕、头重脚轻、高血压、失眠、健忘等。头痛时用手指按压百会穴3~5分钟,以感到酸痛为度,不久头痛症状就会减轻;也可以将右手手掌置于百会穴上,左手压在右手掌背上,顺时针按揉5分钟,头痛症状也会减轻。

提神醒脑,别忘按揉后顶穴

每天用大拇指按揉此穴3~5分钟,坚持空闲就按,能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常按风池穴,头部更轻松

头痛时采用正坐的姿势,双手中指指端着力,按揉风池穴约1分钟,以穴位有种发热的感觉为最好,有利于保持头脑清醒、增进大脑功能,对头痛也有一定的疗效。

坤卦体质之人的养生方案

坤卦代表脾。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坤卦体质之人通常脾系统不会太好,所以常会出现痰饮、水肿之类的症状,或是肚子疼、腹泻、出血、爱发脾气等病症。坤卦体质之人要想祛除疾病,永葆身体健康,就要随时把新鲜气血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让血液保持一种快速流动的状态。只要体内没有淤血存在,人就不会生病;相反,体内有淤血存在,人就会生病。

一碗莲藕汤,让你轻松自在做女人

人体的各种出血症,都与脾系统的失调有莫大的关系。最具典型的就是女子经期出血问题,这是困扰很多女性的大问题,特别是育龄女性,由于经血的不稳定常会引起不孕不育等多种并发症,所以女性要特别注意。

民间有一则调整月经问题的偏方,即生莲藕榨汁。可别小看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偏方。当年有位女性患了崩漏之病,一直治疗无效,后来几经辗转找到一位老中医。老中医仔细察看之下,断定她的情况为脾系统失调所引起的"血热"之后,开出了这个"生莲藕榨汁"的偏方。

"生莲藕榨汁"的具体做法是,每天将两斤新鲜的莲藕,用清水洗净,不去皮,不去节,节上之须也保留,简单切成几块,加足量清水,把莲藕煮熟,每天随意食用即可。服用半月后,月经自然会恢复常态。

当然,区区莲藕之所以有如此"神功",也要归功于这位女性是属于坤卦体质。因为坤属土,土是湿气,湿气则通于脾。再加上坤人是大地的宠儿,所有产于黑土地上的可食之物,都有益于坤人。而诸物之中,莲藕应为首推。

此外,莲藕"久服令人心欢,止怒止泄"。坤土之人,人体之坤土容易受到伤害,导致土壅,土壅而木郁,肝气不能正常地升发,于是无名的怒火便常常突然冒出来,易发脾气。莲藕补益脾气,疏导脾气。所以,常吃莲藕能够让人开心,防止无名的怒气发起。

古时有一位老中医,已是百岁老人,精神饱满。他的养生绝招是:在他每次感到身体不舒服时,只吃适量的莲藕粉,不吃其他食物,待身体转好时,再继续恢复正常饮食。就这样的饮食使他一直长寿健康。这并非没有科学依据,人在病中,消化力减弱,以莲藕粉代替主食,不仅易于消化,而且有莲藕的种种功效作用于人体,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莲藕之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莲子是莲藕的果实,它的功效我们也不能忽视。莲子也得坤土之气,具有清热祛火的良效。因此,坤卦人如果上火,最好选用莲子来食,不仅有效,还不会伤脾胃。因此,坤卦体质之人患有小便频数、遗精、腰痛、久痢、女子带下崩中等病,应用大米、莲子煮粥。将莲子同大米一起淘洗干净下锅,加适量清水,一起熬粥即可。莲子在煮之前最好先浸泡约半个小时,这样煮起来会比较方便。

坤卦体质之人的主食要以面食为主,面粉和元麦粉都是对坤卦人特别有益的食物。特别是在坤卦人出现口渴、唇干、溃疡等症状时,只要吃一段时间的元麦粉,症状自然就会好转。

此外,芡实、芋头、扁豆、荸荠、人参等食物,都是坤卦体质之人不宜拒食的食物。特别是体质有些偏寒的人,多吃芋头对调理身体非常有好处。

有些书中说到坤卦体质之人应吃生泥鳅,但活生生的东西或者切碎后腥腥的东西,一般人又怎么咽得下去?更何况还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因此,泥鳅最好还是炖汤来喝。油炸泥鳅虽味美,但并不适宜补益身体,吃多了反而会伤身。不喜欢吃泥鳅没有关系,可以选莲藕汁、莲子等其他坤卦食物食用。

养生保健快乐营

坤人不宜多吃黄鳝及烤制、煎炸、黄色、紫色、甜味、酸味的食物,应该吃赤色、褐色、黑色,味道清淡的食物。

坤人所食用的菜要少放调味料,姜、葱、醋、糖、茴香、花椒等都不能多吃。

由于脾主思,多思伤脾的缘故,坤人在遇到事情时宜大度,不宜钻牛角尖。父母要知道,如果你的宝宝是坤卦体质,不要强迫他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最好还是让他们去学习音乐、美术、唱歌、跳舞、演讲等让人开心的学科,以免因父母的苛刻要求,给孩子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

坤人养生大穴

对于坤卦体质之人来讲,脾经上的穴位都是帮助血液循环的,所以属坤卦体质的你,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呵护一下自己的保命大穴,把气血引下来,让自己从此更加强健,百病不生。

太白穴--最强的健脾穴

太白穴乃是脾经上最具有统摄作用的穴位,不管是按揉、艾灸,还是外敷,都会起到补脾益肝的作用。因此,称其为坤人的保命大穴当之无愧!取坐姿,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掐按双足太白穴,每天坚持3~5分钟,力度以穴位微有胀痛感为宜,能有效治疗脾运化能力差所引起的腹胀、消化不良、女性崩漏等病症。

治崩漏,艾灸隐白穴

隐白穴最主要的功效就是止血,对于各种出血症状都能有效地缓解,按摩方法同"太白穴",或者采用艾灸的方法,每天坚持3~5分钟。

商丘穴--人体特有的消炎大药

按商丘穴可消除炎症,特别是细菌引起的女性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无病者按摩可起到防病的作用,按摩方法同上。该穴位于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坎卦体质之人的养生方案

坎卦在人体对应的是肾脏,肾主水。坎水之人是个急性子,每天都在不停地忙碌着,就像一条湍流不息的河流,流到每一个需要他的地方。与其他体质人不同的是,坎卦之人易患肾系统疾病,如尿频、尿痛、尿急。此外,水性寒且阴,所以坎水之人也容易得寒病、阳稀方面的病,甚至患上抑郁症。

超凡脱俗五色豆,女人的养生佳品

有一种五色豆粥,原料为四豆加紫米:豇豆、绿豆、黑豆、红小豆、紫米。此粥被人们视为上天恩赐给坎卦女人的美容养生佳品。

如果有一天早晨,你起床后突然发现自己一侧脸颊明显突起一块,检查后是牙周肿起所致。此时,不必着急上火,因为这一小问题不用药,用红小豆就可以轻易解决。方法是:每天用红小豆水代茶饮,喝2~3天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肿胀部位明显变小了,一周之后便痊愈了。

五色豆粥适合坎人,但你不要认为自己是坎卦之人,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食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坎人在拥有共同特征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特殊的个性,所以,并不可以完全地一概而论。如果你以前吃过豆子后有不良反应,就不能食用上述五豆。此外,对于初次食豆者来说,食用量要小一些,待没有不适症状时,再逐渐加量。若出现不舒服症状,如腹胀等,应立即停用,以后也不要食用为好。

坎人宜食得坎水之气的食物

猪为水畜,属坎水。所以,猪肉是坎卦之人的适宜食物。坎人所食用的肉,在做法上是有讲究的。通常坎水之人不食用烤肉和红烧肉,这些不仅对身体无益,还会损害人体健康。猪骨头也属于坎水,可以炖汤喝,一周饮用两次即可。此外,红薯、花生、茭白、鱼类、贝类、鸭肉等食物,都是得坎水之气,适宜坎人食用的食物。

养生保健快乐营

坎水之人,不宜经常食用烧烤、油炸、多糖、酸味等的食物,应少吃小米、板栗、土豆、南瓜、狗肉、黄芪等食物。珍珠得坎水之精,尤宜于坎人。所以坎人若要购买饰品、化妆品,不妨选择以珍珠制作的。

最适合坎人的运动是滑雪、游泳。游泳时尽量不要去做桑拿。桑拿室中热气腾腾的迹象,会形成一种对坎人不利的凶象--泽水固泽之象,坎人最好敬而远之,同时,也不要从事热气迷漫的工作。

坎人喝水也有学问,不要晨起即空腹喝水;不要喝凉水、加盐的水等,只喝单纯的白开水,不凉不热温时喝就可以了。

坎人养生大穴

水通则无病生,水滞则百病生。坎水之人,只要打通周身的经络,就能起到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的效果。

按太溪穴,肾虚不用愁

太溪穴是肾经"原穴",是坎卦体质之人的养生保健要穴,既补肾阴,又补肾阳。

每天用热水泡脚10分钟,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踝太溪穴(内踝尖与跟腱的中点),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踝太溪穴,手法同前,以产生酸胀或麻的感觉为宜。经常足跟痛、经期肚子疼、咽喉干、厌食症、胸闷、支气管炎等患者,应该多按揉太溪穴,顺着太溪穴把肾经的气血引过去。只要太溪穴激活了,症状就可以缓解。此穴还能治失眠、耳鸣,对男女生殖功能改善也大有裨益。

打通涌泉穴,肾气十足

患者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然后用双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方向反复推搓涌泉穴,或用双手掌自然轻缓地拍打涌泉穴,以足底部有灼热感为宜,每天坚持按摩2次,每次10分钟。

涌穴泉是一个井穴,即源头。按摩涌泉穴的目的就是引血归源,如果肾气不足,气就不往下走,不能归源,而往上走就会产生呃逆、寒性呕吐;肾气不足还会引起耳聋、耳鸣、高血压、老年痴呆等病症。因此,每天搓脚心,按涌泉穴就会起到引血归源,改善肾气不足的作用。涌泉穴可治疗高血压、鼻出血、头目胀痛、哮喘等气血上逆的症状,还能急救中暑昏迷,经常按摩不仅有助于睡眠,还可健脑,增强智力。

无精打采,敲一敲大钟穴

大钟穴是肾经的络穴,有益肾平喘、通二便的功效。因于肾经连着气管,因此大钟穴能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的疾病,按揉方法同上穴。大钟穴对治肾上慢性病效果很好。胆小怕事的人,通常是肾虚、气不足引起的;整天没精神、晚上睡眠充足,但到了白天不到10点就又困了,而且吃完饭后总觉得没精打采,这也是肾虚不足的表现。

离卦体质之人的养生方案

离卦对应人体的心脏。离卦在象数中属火,象征了太阳和火,所以这类人的火气比其他体质的人要大。

被誉为太阳之子的离人,阳气很旺,火气更旺,有时说一个人的"脾气大,点火就着",可能就是形容离卦之人。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所以离火之人易得口疮等火气重的病症。同时,这些人火气一大,就会直通于心和脑,心又主脑,所以容易患脑抽动一类疾病。

平时,进医院的脑出血病人,大部分都是因离火快,急火攻心所致。因此,离人患上高血压后,要注意预防脑中风的发生。除此之外,离火之人还容易得眼睛方面的疾病,如眼底出血、眼睛骤然失明等。

荔枝,离人首选良药

离卦之人只有少食用过于辛燥的食物,才能维持体内水火阴阳的平和。

荔枝是离卦体质人的首选灵药。很多时候人们认为,多吃荔枝会上火,因此很多人对荔枝望而却步,不敢食用。事实上,并非一概而论,如有的人属于离卦体质,饱受失眠的折磨,几乎每天半夜都要醒来几次,早晨又很早起床,连睡个懒觉都是一个奢望,睡眠不够,白天自然委靡不振。如果每天吃两粒新鲜荔枝,不仅不会出现任何上火症状,而且夜夜都会睡得很好,甚至早晨还需要闹钟才能叫醒呢!

究其原因,是因为离火之人的上火,很有可能是离火的受损,需要补益离火,而不能用苦寒之药来清火。所以离火之人吃荔枝通常无妨。但荔枝与其他甜品不同,通常多吃后不但不会升高血糖,反而会引起低血糖,因而对于个别人来说,还是应该少食荔枝,特别是平常就有低血糖者。

每月粗粮一斗,赛过良药苦口

如今,精制的面粉、大米等精制粮食却比不上一些粗粮玉米、小米、绿豆等的价格。这种现象表明,人们已经意识到经过深精加工的粮食不及粗粮所含的营养成分高。对于病人来说,选择粗粮的优势在于:粗食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仅未丢失皮里的营养成分,更为重要的是保留了胚芽。胚芽是生命的起点,可以直入人心,补益人的心脏。所以,作为离卦之人,在选购日常的粮食时,要多花点心思,尽量去选择带有胚芽的粮食为好。

离卦人不可不吃的食物

以下食品能改善离人的体质和精神状态,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当你工作繁重时,大脑因过度紧张而头晕时,不妨取少量的首乌粉,用开水冲服。喝完之后,人的精神就会好起来,头也不晕了。

红薯是离人良好的补益食物。红薯是最佳的排毒食物,离人若想减肥、健美,红薯应该是首选,同时它的保健和抗癌等作用也不容忽视。在红薯的诸多品种之中,紫色的红薯营养价值最高,黄色的次之,白色的最次。

玉米对于离人是最好的健脑食物。它可以改善离人的体质、精神状态等,从而改善离人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提高成绩。所以,家有离卦的学子,需要多食用玉米食品。玉米也是紫色最好,黄色次之,白色最次。

葵花子是向日葵的果实。它向着太阳生长,得了更多的离火之气,是补阳的良药,特别适合离人进补。因此,离卦之人不妨在休闲时嗑上几把葵花子。但对于平时吃葵花子就上火的人,还是少吃为好。

茄子也是离人必须要吃的食物。茄子能散血、消肿、宽肠,有良好的降血压、降血脂功效。茄子以紫皮最好。

养生保健快乐营

离卦之人最容易被坎水的食物所伤,如螃蟹、贝类和鱼类等。因此,最好在家中准备一些紫苏,如果身体出现不适时,喝些紫苏水就会没事了。

紫色食物最适合离卦之人,如紫茄子、紫葡萄、西梅、香芋、葛根、紫薯、莲藕、芡实等。

鲤鱼、虾既得坎水之气,又具离火之气,离卦之人最易被坎水食物所伤,因此离人还是少吃为妙。

公鸡、野鸡是离人的首选,离人不妨常吃。

酸味和辣味的食物,如梅子、醋、酸菜、辣椒等适合离人食用。

此外,离人要少吃山药、豆浆、牛奶等坎水食物,因为水多则伤火,对离人有害。苦味食物离人不宜多吃。

有个女孩长得有些胖。她整天为自己身上的赘肉苦恼,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朋友说,吃苦瓜能减肥。苦瓜具有排毒、降血脂、抗病毒的功效。听了这个消息她兴奋不已,立即去菜市场买了两斤苦瓜,一连吃了一个星期,清炒、凉拌各种做法都尝试了,但是后来并没有起到减肥的作用,还把自己弄得天天无精打采,精神不振。

后来由于身体不舒服,她去了医院。医生告诉她,她的症状是因吃苦瓜过量而引起的。她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别人吃可以减肥,而我吃后就会产生副作用呢?"医生告诉她说:"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有人偏寒,有人偏热,你的胖是虚胖,与其他肥胖者不同,所以 "

这个女孩是典型的离卦体质,离火之人补益身体应多食具有补益离人之气的食物。而苦瓜具有泻火的功效,离人食之有损身体健康。所以提醒肥胖的女性,减肥不要盲目,要采取科学的方法,以免得不偿失,毁了身体。

离人养生大穴

人体之中,心属于离火。手少阴心经的原穴神门穴是离人的保健要穴。

腹泻、月经失调,按神门穴

小李的出生日期显示她是离卦之人。因此她经常会出现腹泻、月经不调等症状。中医便建议她腹泻时按一下神门穴。离卦在人体对应于心,神门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后来,她按了神门穴后,腹胀、腹泻有所缓解,以前都是整日睡不着觉,现在晚上9点多,她便上床睡觉了,次日醒来,基本上好得差不多了,不仅是这次的腹泻、小腹发胀基本好了,月经不调也在按摩两侧神门穴的情况下得到了缓解。

心脏不好的人,请按极泉穴

对于心脏不好的离人来说,心慌、气短、胸闷是常有之事,多半是因为暑热之邪耗心气、伤心阴所致。腋窝顶点脉动处的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起点,经常按摩有宽胸宁神养心的功效,可治疗冠心病等。将左右臂交叉于胸前,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运用腕力带动手指,有节律地捏拿腋下肌肉15次;再反复揉压15次,直至出现酸、麻、热的感觉。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钟。手法要轻柔,切忌用力过猛。

艮卦体质之人的养生方案

艮卦对应人体的胃,对应五行中的土。艮者土也,山也。艮相当于大山,万物生长于土中,也归于大地,所以艮卦是万物之所终始也,对应人体的脾胃,脾胃也对应于土。如果出现脾胃不再腐化水谷的现象,就像大地不吸收这些东西了,就会出现脾胃系统的疾病。艮人的胃一旦受伤,则很难自动恢复,即使暂时治好,也很容易复发。因此,对于艮卦之人来说,胃部保健显得特别重要。

色黄、味甘食物是艮人的灵丹妙药

艮卦体质之人脾和胃都不好,应该注重多吃一些对脾胃有帮助的食物。

艮土之人适合吃色黄或味甜的食物,如小米、黄豆、黑芝麻、白芝麻等。这些色黄味甜的食物,得到了充足的艮土之气,恰与艮土之人的体质相辅相成,因此,艮人应多吃这类养生食物。

艮人要多食得艮土之气的食物

高山之上、沙土之中生长的动物和植物,如土豆、南瓜、老黄瓜、木瓜、菜花、银耳等植物得艮土之气,有养胃、保胃的功效。此外,一些东北和西北产的植物和动物也非常适合艮人食用。

经常熬夜,作息时间没有规律的人,不仅伤肝,还会伤胃。要想改善胃部功能,除了保证合理的休息时间外,吃一些保健汤品也很必要。

玉竹汤:取玉竹30克,瘦肉250克,共同煲汤,此量适合2~3人饮用。

生地瘦肉汤:取生地15克,瘦肉250克,共同煲汤,此量适合2~3人饮用。

鲜百合银耳糖水:取鲜百合30克,银耳30克,雪梨1个,燕窝10~30克,冰糖适量,共同炖糖水,此量适合2~3人饮用。

养生保健快乐营

艮人天生胃就不好,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大大增加了患胃部疾病的概率。预防胃部疾病的发生,就要遵循以下养生原则:

胃不好的艮人最好少食牛奶、豆浆、番茄、山药、生地等属于坎水或对泽的食物和药品,因为胃内水过多会影响治疗,引起胃部疾患。

胃在上午7~9点的辰时当值,这时也是艮人进食滋补的最佳时机。辰时太阳升起来了,天地一起阳气,此时的早饭犹如补阴,最容易消化,到9点将食物转交给脾经运化成经血,也减少了发胖的可能。

西晋的张华在《博物志》一书中说:"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意思是,吃得越少,智力越好,活的年岁越长。吃饭八九成饱是最适合艮人的。

艮人养生大穴

适合艮人养生的大穴--冲阳穴。此穴是足阴名胃经上的原穴,是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对艮人来说,冲阳穴相当于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可以直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只要抓住这一穴位,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将一切与胃部相关的疾病攻克。

呕吐,找冲阳穴

艮卦之人容易呕吐、胃痛,受凉也呕吐,吃错也呕吐,疲倦也呕吐。如果有一天他咳嗽了,最好的缓解方法是用手指按压两侧冲阳穴,3~5分钟后,咳嗽症状就有所减轻。艮卦,在人体应于胃,而冲阳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原穴。原穴是人生命的要穴,相当于人体的"中央政府"。因此,人体的小毛小病,直接找人体的"中央政府",会很快痊愈。

提高胃功能,按足三里穴和天枢穴

每天按揉双侧足三里、天枢3~5分钟,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每次3分钟,每天不拘次数;或者饭后30分钟内和每天早上7~9点时两侧分别艾灸,能从根本上把胃功能强健起来,有效预防慢性胃溃疡、胃穿孔等症。

常按中脘穴和足三里,让你脾胃更健康

中脘穴是胃的募穴,是胃的经气会聚于腹部的位置,在体内对应的位置也是胃,和足三里联手能治疗胃肠道的任何疾病。每天饭后30分钟内按揉中脘穴5分钟,再按揉双侧足三里3分钟,配合推腹,可有效消除食积,不再腹胀呕吐,让脾胃双好。

震卦体质之人的养生方案

震卦与人体的肝脏相对应。肝在五行中的卦象属木。震木之人容易患肝病。因为震木之人特别爱发脾气,常因芝麻大点的事大哭大闹,搞得家里沸沸扬扬。这种状况,多半与震人的肝气生发过大、肝的阴血不足有关。

同时,震人一旦发生久咳不止、眼睛肿痛、扁桃体发炎、口腔溃疡、闭经等疾病,特别容易发展成慢性病,这时用常规的治疗根本无效。

那么,有人会发问了,难道震卦体质的人,就要等着病魔夺走他的健康吗?答案是否定的。按同气相求的原则,既然肝脏属于"震卦",震人就应该多食用一些得震卦之气较多的食物和保健品,来补养自己脆弱的肝脏。

金橘愉悦的香气,能调理女人经期

震卦的女性比较容易发生月经不调。《易经》中,肝脏五行属木,在阴阳中为阴中之少阳,外与春色、青色、酸味相应。此外,中医中肝主疏泄,具有疏通发泄、通畅的作用。同时,由于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因此,女性月经不调与肝关系密切。

最近一段时间,小王一直月经不调,开始一两个月没有在意,但到后来她发现自己的皮肤逐渐变得暗淡无光,有时还会伴有失眠和多梦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情绪。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由气滞血淤引起,她感到很苦恼。

后来,她得知自己是震卦体质,于是每天饭后吃上几个金橘,连续吃了一个月,后来每次月经都如期而至。金橘化淤止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特别适合震木女性治疗气滞血淤引起的月经不调。

一个梨,胜似一碗仙汤

震卦人比较容易发生胸闷头疼、视觉模糊、抑郁等症状。梨有较好的保肝、养肝和帮助消化的作用。如有的人,每天走进办公室就会感觉胸闷头疼、视觉模糊、抑郁,也许一开始的时候,会认为是工作压力太大而导致的职业病,想方设法让自己放松心情,把工作当成是一个娱乐,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节后,症状毫无减轻。这时候,就要判断自己是否属于震卦体质,因为这种症状完全是因肝气郁结而引起的。如果确认属于震卦体质,那么缓解的方法很简单:每天坚持吃两个生梨,症状很快就会减轻。吃梨胜过吃药,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吃梨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功效。生梨治上呼吸道感染、便秘、尿赤等症状;喝梨汁,或加胖大海、冬瓜子、冰糖少许,能滋润喉头、补充津液;把梨煮熟,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阴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

养生保健快乐营

芦荟以及一些绿色的食物都得震气,是有利于震人的养生食物。因此,震人不妨多吃一些,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吃,只要吃就有益无害。但切记,震人不能吃茯苓。

俗话说"怒则伤肝",任何愤怒、抑郁都可能给原本肝功能就不好的震人带来伤害。因此,震人应努力做到心平气和、心胸舒畅,保持乐观开朗的良好心态。

如果你的家里有震儿,那么你在教育他时一定要注意了。如有一位母亲是坎水,她的孩子是震卦。从卦象来说,母亲是一位有着旺盛精力并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坎与震,构成的卦象为水雷屯。坎水,使震之气郁结,湮没震的本性。所以说母亲是一位一直依照自己的理想,用旺盛的精力来打造儿女的人。结果呢?震儿变得对母亲唯命是从,长大后对所有的事情都不能自己做主,不会变通,使其备受打击。

震人养生大穴

肝是人体的"化工厂",很多慢性病都出在肝上,只有把肝这个解毒工厂建设好、经营好,人才不会生病。许多对养肝有效的穴位以及肝经上的一些要穴,也是震人养生保健的重点。

按太冲穴,排出毒素一身轻松

肝是解毒工厂。如果人体内积累了大量的毒素,只有两种选择:一是进补;二是清理毒素。那么,相信有99%的人会选择先清毒后进补。肝上的原穴是太冲穴,所以,我们清理体内的毒素是相当容易的,在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按摩10~15分钟太冲穴就可以了。在揉太冲穴的时候,还会体会到,刚刚和爱人、孩子闹过情绪的你,现在变得开朗了,而且很多事情都能平和解决了,看问题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角度也和以前大相径庭了。

太冲穴还是女性的良穴。女性在月经时头痛、心情烦躁的时候都可以按此穴。太冲穴且是治疗妇科经带病的要穴。

按揉行间穴,治牙痛、腮部肿痛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有人火气太旺,就泻火,这就"实则泻其子"。行间穴就是一个泻火的穴位。如果经常两肋疼痛、嘴苦、口臭,那是肝火旺的表现,而像牙痛、腮部肿、口腔溃疡、鼻出血,尤其是舌尖长泡,就是心火旺盛,这时火已经不在肝上,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消失了。经常发火,眼睛总是发红、有灼热感的人也宜常按此穴。

月经不调,要按阳陵泉

阳陵泉这个穴位可以说是震人身上的一个宝穴,特别是对于月经不调的女性来说,它相当于中药"逍遥丸"。有很多女性月经不调到医院去,结果医生给开了点逍遥丸一吃就逍遥了,高兴了。其实,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肝中郁气,只要把郁气排出,郁气散尽人体自然就通畅了,月经也就如期而至了。所以月经不调的女性根本无须去医院开逍遥丸,完全可以自己来治愈,只要每天抽出10~15分钟,按一下阳陵泉,省了"逍遥丸"不说,女性还会变得更美丽、更快活自在。

兑卦体质之人的养生方案

兑对应人体的肺,在五行属金。如果属于兑人,就要特别注意肺系统的保健。因为兑卦体质的人肺部在五脏六腑当中的地位是最重要的。肺部不生病,其他疾病一般来讲比较好治愈。而肺部一旦生病往往是大病,所以兑卦体质之人一定要加强肺部的保养。

金蛋一枚,令"肺"扬眉吐气

兑卦之人肺不好。兑人患肺病,严重者会发生肺结核、阴虚肺燥咳嗽、心烦失眠等症状。俗话说"宁吃飞禽四两,不吃走兽半斤",鸡蛋对肺病患者极为有利。

小明的爸爸肺一直不好,常有咳嗽、浑身乏力、食欲差、厌食等症状。中医认为,鸡蛋味甘,性平,有补阴益血、除烦安神、补脾和胃的功效,适于肺结核、阴虚肺燥咳嗽、心烦失眠的患者食用。于是他坚持每天食用一枚鸡蛋,三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了。

养肺,还要选白色食物

肺主气,在志为忧。兑人肺功能不好,在情绪上会表现为忧愁、悲伤,也就是常说的多愁善感,看悲伤的影视剧或小说,就会被感动。如果你也属于这种人,那你的肺功能可能有问题。究竟该怎么办呢?不必担忧,只要吃一些补肺的食物,就会让你的肺功能越来越好。

中医说"药食同源",不同颜色的食物即可治疗不同的疾病。对于肺功能不好的人来说,白色食物是首选,如牛奶、大米、面粉和鸡、鱼类等。白色在五行中属金,入肺,偏重于益气行气,兑人多吃白色食物,食物中的大量蛋白质成分会消除身体的疲劳,能够促进疾病的康复。

养生保健快乐营

兑卦之人易患肺部疾病,那就在吃粥时多喝些米汤吧。米汤最能补兑人的体质。每天坚持喝两碗米汤,兑卦之人就会感觉神清气爽,告别面黄肌瘦、身体单薄。

还有番茄和一些红色的蔬果也是兑人的首选良药。番茄生食就能起到减肥、去斑、抗衰老、凉血平肝等功效。

兑卦之人不能吃烤制的食物,特别是烤鸭、烤鸡。

此外,兑人养生有一独门秘诀:开开心心每一天。不要和一些人或一些事过不去,更不能去钻牛角尖。想想,如果生病了,没有人能替你受罪,说不定有些人还会更加快活。所以,生气的时候最好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疾病反复发作、难以痊愈的时候,要好好想想,是不是该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不要生气。

兑人养生大穴

太渊穴--神奇的补气原穴

如果你多走一点路就会气喘吁吁;爬楼梯会上气不接下气,感到四肢无力,浑身冒汗。这就是因为肺气亏少,功能活动减弱而形成的肺气虚证。这时就该开始补肺气了,太渊穴的补气效果最好。它位于腕横向纹上,很深的位置。按揉起来也很简单,只要感觉到自己气不足、气虚时,用拇指端按在太渊穴处,由轻渐重地先掐后揉36次为一遍,每次3~4遍就能起到良好的补气效果。

按侠白穴,补气又护肺

如果你常为小事感到恐惧不安、惊慌失措、心跳加速,两肋疼痛,这多半是因肺气虚引起的。除了按揉上面提到的补气要穴外,还要求助于保护肺的"侠客"--侠白穴。侠白穴是肺经上的穴位,由于肺属金,金在五行的颜色为白,因此这里的"白"是肺的意思。侠白就是用来保护肺的,只要有它为身体补足肺气,就可以无所畏惧了。

心里堵得慌,按云门穴

特别爱生气的人,常会将气憋在身体里,发泄不出去,于是气就循着肺经走到四肢,造成四肢烦热、特别燥、心里堵闷、心发热等症状。这时,用力按一下云门穴,打几个嗝后,气就都跑出去了。

巽卦体质之人的养生方案

巽卦和震卦五行同属木,对巽人来讲,只要肝胆不生病,基本上就会健康一生。胆一旦出了问题,就会表现为早上起来莫名的口苦,脸色灰暗像蒙上了一层尘土,经常偏头痛、坐骨神经痛以及乳腺方面有问题等,这都是胆汁分泌出了问题。

清热通淋的猕猴桃是巽人的良药

对于慢性胆囊炎久治不愈者,需轻泻胆热,增强其消化功能,可以食用具有清热通淋作用的猕猴桃。对于体弱、气血不足、消化功能过差的人,食用猕猴桃能补中益气、缓解疼痛。

三七花一朵,胆气十足

巽为木,其色青,所以色青的食物都是巽人的最佳补品。三七花就是其中一种,它色青,得巽木之气,补益肝胆,更补益巽人。

李女士每次过度劳累后都会感到肝区疼痛,但检查肝功能却很正常。其实,她所谓的肝区疼痛是过度操劳而引起的,在中医看来这是虚损,在西医看来这叫作疲劳综合征。后来医生为她开了方,告诉她每天坚持喝一杯三七花茶。半月后,她感到疼痛有好转,一个月后就基本不疼了。将近三十年的病痛如此之快地得到控制,让她感激不已,虽然劳累和睡眠不足时,肝区有时有些发胀,但不痛了。巽人平时把三七花茶作为保健茶常喝,养肝胆的作用十分显著。

养生保健快乐营

巽人是大地最宠爱的孩子,几乎大地上生长的东西巽人都可以吃。但得兑泽之气的食物,还是适量食用为妙,如番茄、冬瓜、西瓜皮、丝瓜等。像我们之前说到的米汤,巽人就不要饮用了,喝粥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为了疏肝解郁,保护胆,巽人还应少吃油炸、油腻食物及辛辣食物,少喝碳酸饮料,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当运动对身体非常有益;少发脾气;保持心胸宽阔、心情舒畅也是巽人健康的必备因素。

巽人养生大穴

人体之中,胆属于巽木。足少阳胆经的原穴--丘墟穴;胆的气血汇集穴--日月穴等是巽人的保健穴。

护胆原穴--丘墟穴

丘墟穴是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经常按摩能让自己头脑清晰、情绪稳定,能承受意外不幸等心理压力。该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每天按揉两次,每次3~5分钟,对缓解巽人高血压、头晕等症,比吃药的效果还要好。

按揉日月穴,一指愈疾痛

胆的气血汇集在日月穴上。日月穴位于心窝下边,乳房旁开4寸,乳头的内侧。按揉日月穴能舒通淤阻,预防和治疗胆经淤阻引起的疾病,只要平时多揉日月穴,就一定不会得胆结石、胆囊炎。

晨起嘴苦,敲打中渎穴

有的人早上起来嘴苦,或者经常肩膀疼痛,心里憋闷等,这些都是胆气郁结引起的胆经淤阻,胆汁上溢。如果有类似症状,最好在睡觉前敲打一下中渎穴,第二天会发现嘴苦等症状明显减轻。同样,按揉阳陵泉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52

华发早生,要敲胆经

很多人认为,头发早白是遗传造成的。中医认为"发乃血之末",由于营养供应不足才会造成白发。油性头发也是由于胆汁分泌不足,无法有效分解吃进去的油脂,加上肝热的因素引起的。敲胆经可以提高人体的吸收功能,将白头发敲成黑头发,油性头发敲成干性头发等。操作方法很简单:坐椅子,搭二郎腿,正好露出环跳穴,手握空拳,抬起成自由落体向下,从环跳沿线到膝阳关,每天最好两次,每次单侧2~3分钟,自感大腿外侧发热、血液通畅、脚发热为宜。

注意:孕妇、经期推迟的女性、老人不宜敲;白天可选任何时间敲,晚上11点至凌晨1点不能敲。

10.不想生病莫生气

生活中,生气是在所难免的。有的人生气发泄一下,就过去了。有的人喜欢生闷气,不打也不闹,一直憋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会胸闷、眼花等。其实,生气对身体不好,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只是一时情绪上来,控制不住自己罢了。想一想身体健康与生气孰轻孰重呢?希望大家不要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人一发怒,五脏六腑都不会消停。

千万不要轻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拥有了健康,才会拥有一切。和多数的疾病一样,长期生气会在人的身上留下痕迹。

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气太盛时会使脾脏也跟着旺盛起来。生气会造成肝热,相反,肝热也会让人更容易生气。所以肝气上升,脾气自然就会变差,表现出来就是情绪一直不稳定,做事急躁、易怒,脾气不好,经常爱发脾气。可是如果脾气发不出来,胃就会出毛病。脾气火暴的人,多半会秃头,严重的还会使头顶的形状发生改变,头顶中线拱起形成尖顶的头形。生气的程度轻一点的,则会在额头两侧形成双尖的M字形的微秃,这种人脾气一定急躁。

女人天生爱生气,有一些修养高的女性特别爱生闷气,这就大大加重了她患小叶增生和乳腺癌的概率,这种气多半是生伴侣的闷气。因此,女性要想不患病就要用更超脱的眼光看待世俗间的纷争。

有气无处发,很容易形成横逆的气滞,造成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严重的会造成胃出血。这样的人,最大的特征是额头特别高,也就是额头上方呈半圆形的前秃。

平常我们都会说"气死我了"。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了,但生活中真的有被气死的人,特别是身体虚弱的病人,有时候一生气就会造成生命危险。例如,痰比较多的病人,一旦生气,会使痰上涌,造成严重的气喘,一不小心就窒息死亡。

生气了,按太冲、内关、膻中最管用

中医认为,人体的每一条经络都与穴位有关。穴位是调理经络活动及功能的大药。基于此,我们总结出了治疗生气的三个大穴。

足部很重要的穴位--太冲穴。它是肝经原穴,位于第一二脚趾趾缝的直线上方两寸。它不仅是治疗头痛的一个重要穴位,还能治生气,具有疏泄功能的重要穴位。夫妻二人争吵时,丈夫抱住生气的妻子,把她的鞋脱掉,给妻子按一下太冲穴,妻子的气慢慢就会消了。

第二个穴位叫内关,是在手腕横纹处两寸,两个筋的中间。它是一个"开心穴"。生气时按压一下内关穴,可以缓解心中的郁闷,排解焦虑等不良情绪。

两个乳头中间的连线处是膻中穴,全身之气都汇集在这个穴位上。生气时按摩一下膻中穴有舒畅气肌、宁心安神、开胸除闷等作用。按摩膻中穴时用大拇指指腹,力度要轻,每次揉压约5秒钟,休息3秒钟;生气时可以往下捋100下左右,配合着深呼吸,可以立竿见影。

艾叶加醋泡脚,消气又养生

生气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因此,要想远离疾病,我们就必须做到少生气、不生气、不生闷气。面对人生不如意时,要用更宽广的心胸包容他人的过错,还可以吃些能够疏泄肝气的食物,如陈皮、萝卜、玫瑰花、莲藕、山楂等。

最简单的消气办法则是用艾叶加醋泡脚。艾叶加上醋泡脚可以温通气血、解郁疏肝。生气时,人体往往是肝气不疏、气滞血凝所致。而脚底经络集结,艾叶的温通和醋的活血作用,可以使气血畅通,经络通畅,从而达到疏肝理气、活血解淤的功效。因此,爱生气的你,不妨多买些艾叶放在家里,生气时用艾叶加温水泡脚20分钟。

11.心事少,身体好

中医认为"思伤脾"。"思"指的是不正确的思考或者说思虑过度。正常的思考是不伤害脾脏的。一个人过度地去想一件事情时,就会给脾带来伤害。脾是什么呢?脾是我们人类的后天之本。如果我们的"后天之本"受伤了,我们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这里提醒大家,对于一些眼前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学会"暂时"放下,等待机缘解决,而不是一味钻牛角尖。当然,如果已有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就要认真落实执行。

思虑多了,疾病随之而来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小小年纪因思虑过多,命归西天。今有在各个行业叱咤风云的企业家、学者、教授 有多少正当壮年时就猝然离世,这不正是思虑过度伤害了"后天之本"的结果吗?

心事少,身体好。过度思虑的人经常胡思乱想,对往事耿耿于怀;遇到微不足道的小事焦虑不安;对于未来忧心忡忡,或者对以往发生过的一些事,经常回忆难以忘怀。他们的血压和心率都比正常人高,免疫系统也很弱。他们身体所分泌出的一种应激激素将给心脏带来极大的负担,患中风和心脏病风险较大。此外,思虑过多造成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各种疾病缠身,如甲亢、忧郁症、糖尿病、肝脏受损身体的疾病会一个接着一个来报到,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思伤了脾,按"三穴"足矣

补脾、健脾有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穴位按摩。平时自己有空就可以做,不需要专门上医院。

按摩足三里就相当于吃一只老母鸡的营养。足三里和脾胃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补脾、健胃,增强免疫功能。

过思还会使人沉困无力、怠惰嗜卧,身重得像没拧干的湿衣服,没有精神。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脾胃受湿所致,治疗这些症状,要按揉丰隆穴。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每天按压1~3分钟为宜。

过思、情绪不好,还会引起发质变差、脸上长痘、皮肤暗淡无光等,这多与脾胃失调有关,只要按揉血海穴,就能起到健脾扶正、和胃降浊、健脾益胃的作用。

抑郁低落,少冲一穴给你活力

生活中,要想的事情太多了,工作、学习、爱情、婚姻、孩子 当这些事情一时无法解决时,抑郁的种子就会萌发。劳心过度就会引起心脾两虚,伤心耗血,有的人会表现为神不守舍,心悸、心慌、神疲、乏力等,这时只要按一下少冲穴,就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少冲穴是心经上的要穴,按揉可以缓解因思虑过火引起的心火过旺,祛心火功效良好。所以,平时抑郁寡欢的人,按摩一下少冲穴,就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劳心伤神,红枣帮你提神

思过多,就会伤神,引起心脾两虚。红枣有补脾胃、益气血、安中养脾的作用。从《易经》的角度来说,红枣属于坤,对应人体的脾,是非常好的补脾之物。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食用。

第三章 道法自然,长寿不难

养生,就是要借天地之力,顺二十四节气之变、应十二时辰之序、随不同体质之象来养五脏六腑、保四肢百骸,做好这些功课,自然身心安康,寿与天齐。

1.二十四节气的黄金养生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歌》。根据《易经》理论,人与自然界是"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统一整体,顺应二十四节气的特点而调饮食、养精神、练形体,方能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

立春养好肝,激活身体的自愈潜能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公历2月3、4或5日。"立"有"开始"的意思,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天结束,开始进入春天。人体经历了一个冬天的沉寂,在春天里该如何养生呢?

立春养生要从养肝着手,因为此时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而肝脏功能又与此密切相关,所以,最好吃些养肝的食物来犒劳自己,以顺天时。养肝食物中又以鸡肝为先,因其味甘而温,与同类食物相比,补血养肝的效果最佳。

但是即便做到这些也不能随便胡吃海喝,比如酸味的东西就要适可而止,否则肝气过旺则会克脾,消化功能欠佳了,身体就会吃不消。实在嘴馋嗜酸的话,不妨来点甜味的食物,把脾气补得足足的,身体自然健壮起来,像红枣、苹果、酸奶、低糖牛奶等美味都可以放心食用。

养好肝,心情也很关键,遇事切忌大动肝火,这样才利于阳气的生长。如果实在按捺不住,肝火暴涨了,就试试"太冲"这个奇穴。刺激它可以疏肝解郁,给肝火降温。这个穴位很好找,在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用手指沿着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感觉到动脉有触感就对了。

雨水一碗十宝粥,润脾又养胃

公历2月18、19或20日前后进入雨水节气,此后,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地湿之气渐升之时,养生切记"养脾护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像仓库一样存储着我们吃的所有东西,而胃像运输车一样,把食物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脾胃健康,身体这部机器才会灵活运转。而无论谁出了故障,都会让身体缺乏"动力",动不动就遭受心烦、疲惫、胆小多疑、肠胃不适、消瘦等脾胃虚弱之苦。

当身体出现这些警报,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食补。粥历来被认为是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不仅易消化、可滋养脾胃,而且食材多、营养全,若是再配上恰当的药物,填腹充饥的同时,还能补养身体,可谓一举两得。滋养脾胃首选粥品即"十宝粥",材料有玉米、山药、冬菇、银耳、茯苓、枸杞子、党参、松子仁、葛根、香米,熬粥时每样取一小匙,一起熬制成粥即可。

如果时间紧张,干脆把"十宝"打成粉,再一起熬煮。这道"十宝粥"几乎满足了身体所需的基本营养,吃的时候,配些蔬菜水果营养就更足了。

对于脾胃功能渐弱的老年人,保脾胃一定要谨记下面这个要诀: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这些顽症的老年人,在雨水节气,更要提高警惕,多吃新鲜蔬果,补足身体缺乏的水分,避免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的毛病,还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做到静心寡欲、不妄劳作,以养元气。

惊蛰的"蛰"就是藏,养生故要保阴潜阳

公历3月5、6或7日左右为惊蛰时节,"蛰"是藏的意思,"惊蛰"一到,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也被惊醒了。此时,人体肝阳之气也会顺应时节而继续上升。养生就要应阳气升发之势,使我们的身心由内到外地舒展畅达。

为了顺应体内阳气升发的特点,调养要注意保阴潜阳。多吃清肝降火的食物,像蔬菜、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等食物都可以满足身体的需求,而油腻、刺激性的食物最好不吃。对于体质虚弱、易患感冒的人,一定要先把正气补足,这样才能保脏腑安康。比如党参黄芪粥可以增强体质,让脏腑器官和平相处,而脸色不好、肝肾阴虚的中老年人可以食用枸杞大枣粥。

在这个节气,我们除了能感受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外,偶尔还会有乍暖还寒的感觉。面对这种不时会光顾的"倒春寒",应随气候冷暖变化而适当增减衣服,餐桌上也可以搭配些春笋、菠菜、芹菜来抵挡风多物燥、口唇干裂带来的不适感。记住:守住了体内的阳气,人体才会健康。

阴阳相半的春分,养生也要讲平和

春分在公历3月20或21日,"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节,养生也应顺大环境的变化,调理体内阴阳平衡、协调机体功能,一切以平和为本。

膳食要保持机体功能的协调平衡,吃鱼、虾、蟹类等寒性食物的时候,要搭配葱、姜、酒、醋等温性调料;吃大蒜、木瓜等助阳食物,就要搭配蛋类等滋阴之物。阴阳互补,才算吃对了。当然,还要多吃时令菜,像有养阳之效的韭菜,助长生机的豆芽、莴苣、葱、豆苗、蒜苗等。

春分时节,暖冷频繁出现,穿衣要注意"勿极寒,勿太热",而下肢及脚部一定要包裹得暖暖和和的,最好能微微汗出,这样才能把冬天潜伏的寒邪统统赶走。

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及小孩,容易患感冒或风疹等传染病,更应注意适时添减衣被,不妨多晒太阳,以祛散寒邪。有高血压、心脏病、月经失调、眩晕、失眠等疾病的患者,除了做好饮食调养外,平时还要多做户外活动,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无论身体状况如何,一定要时刻保持一种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养生贵在养心。

春和景明,人的性欲也会勃发。因此,此时也是孕育生命的好时机。夫妻双方应当在双方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时进行交合,孕育一个健康、聪明伶俐的小宝宝。

清明踏青,合家老小皆相宜

公历4月4、5或6日是清明时节,到处都是一派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景象,因此,清明节又称为"踏青节"。全家老小陶醉于大自然,体会春天的气息,对身心健康非常有益。像外出踏青、登山,到公园、广场、树林、山坡等处慢走,打拳、做体操等这些活动都能提高身体新陈代谢的能力,给身体器官注入新鲜的血液,不仅保健身心,还能治疗疾病。

不过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尤其是那些患有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脏病、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等疾病的人群,更不要逞强。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心率超过105次/分钟,呼吸超过24次/分钟就要停下来歇一会儿,如果平时就缺乏锻炼,更不主张大幅度地"动起来",以免发生意外。

清明时节阳气充足,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就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与吸收。而肝属木,木生火,火为心,还会引起情绪失调、气血不畅,甚至是旧病复发。所以,外出踏青或是归来,还要为全家老小准备一桌可以养肝的食物,如荠菜、菠菜、银耳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清明处于仲春和晚春相接之时,容易出现头晕、头疼、耳鸣、失眠、多梦、脸红、眼干等症,除了应对症滋肾阴、清肝火外,还应吃些香蕉、橘子等性味清凉的食物,而且甜食和热量大的食物也要少吃。

谷雨吃香椿,享受上天赐予的灵丹妙药

公历4月19、20或21日为谷雨节气,气温升高,雨量增多,人体消化功能逐渐旺盛,是保养身体的大好时机。

食补上,香椿价值甚高。谷雨前的香椿嫩而鲜,是食用的最佳时节,能够起到健胃、理气、止泻、润肤、减肥、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尤以紫椿芽为佳。谷雨过后,香椿的纤维开始老化,味道大减,营养价值也随之降低。受大众青睐的经典菜香椿炒鸡蛋香味独特,含有多种营养成分,适合全家老小享用。小朋友食用,身体会健康地发育成长;老年人食用可以保肝、利肺、健脾、补血、舒筋;"顶梁柱"吃了能健脾开胃、增进食欲,做事更有活力和干劲。不过香椿虽好,也不能过量食用,《食疗本草》就有"椿芽多食动风"、"令人神昏血气微"的记载。

过了谷雨,就要迈进夏天的门槛。炎夏来临前,先适当吃些有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另外,此时正处于气温由中向高的转折期,早晚温差较大,外出要备件衣服,注意保暖,平时也要加强锻炼,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立夏心火旺,学会养"心"最重要

公历5月5、6或7日为立夏时节,"夏"对应五脏中的"心",就是说夏天容易心火旺,很多人一到这个季节就感觉浑身不适,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其实,学会养"心"就能安然度夏。

夏天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多,应多吃肉类补充蛋白质。俗话说"大暑老鸭胜补药",鸭肉性凉,根据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可以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生热者食用。鸭肉最好炖着吃,也可以搭配山药、莲藕、冬瓜等食物来煲汤,这样不仅味道好,还有益气养阴的功效。

既然鼓励吃凉性食物,是不是说在这个时节就不提倡吃羊肉、狗肉等温性肉类了呢?其实,并非所有人都该对其敬而远之,"冬病夏治"这种特效疗法就是最好的例子。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之类的慢性病患者看医生时,医生都会多提醒,除了谨遵医嘱好好调理外,还要多吃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这样进了冬天,病症才会减轻,如果照着医生的话去做,到了冬天,就会发现,真是神奇,不仅症状减轻了,连多年的老病根都会败下阵来。看来,顺应天时以养生真是千真万确的道理。

"立夏"养心,除了饮食注意外,还要学会开心、生活节奏有规律,劳累的上班族,中午尽量午休片刻,让大脑保持一个充沛清醒的状态;也可以听听音乐,闭目养神,这也是一种简易又神奇的好方法。

"未病先防"从小满开始

公历5月20、21或22日是小满节气,此时雨水多,天气闷热潮湿,人体容易受到"湿邪"的侵扰,而人体的脾又是"喜燥恶湿"的,一旦呵护不周,就会正气不足,出现脸色发黄、嘴唇发白、腹胀、嗜睡、乏力、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而南方居住的人们更是深受"湿邪"之害。为此,小满养生需注意健脾化湿,做到"未病先防"。

如果感到身体轻微不适,应该多吃清利湿热、养阴的食物,如红小豆、薏米、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番茄、西瓜、山药、鲫鱼、草鱼、鸭肉等,只要吃得清淡,就会有效。

如果不适感明显,也可以用药膳来调理,比如可以将藿香、佩兰、绿豆、薏米搭配在一起煮粥。不过无论哪种情况,都要远离生冷、甜腻食物,以免助湿伤脾,而且羊肉、火锅及辣椒这些大辛大热之品也要敬而远之,以防邪热化火,引起其他疾病。

小满节气之后,天气闷热潮湿,皮肤病也很容易发作,"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也不可少。一是不能贪吃过凉的东西,否则极易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二是不能做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伤阴气又伤阳气。只有好好地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规律,补足身体正气,才能避免病邪的侵害,健康地过好每一天。

芒种"清补"最适宜,西洋参茶赛仙丹

公历6月5、6或7日是芒种时节,此时麦子开始成熟,正是播种繁忙的季节,故称芒种。养生强调"清补",所谓"清补"是指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以排出体内湿热,消除夏日的酷暑,同时,还能调理脾胃功能,为秋冬季进补奠定基础。比如,当大量出汗后,要适量补充果汁,改善体内钾、钠平衡,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力气去对付酷热的气候,也可以熬些苦瓜汤、黄瓜粥、冬瓜茶来祛暑益气、生津止渴。

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味蕾会逐渐萎缩,嗅觉不如以前灵敏,再加上炎热气候往往会令人食欲欠佳。此时一定要坚持饮食清淡、易消化和定时定量的原则,以维护消化功能。这里为老年朋友推荐一道西洋参茶饮。西洋参是夏季进补的常用之品,性凉味甘,用其泡茶能扶正气、降虚火、生津液、除烦倦,非常适宜酷暑盛夏饮用。其制作方法很简单,将西洋参切片,取3~6克,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盖盖闷15分钟左右,代茶频饮,脾胃有寒湿阻滞的老年人忌用。

饮食调养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来促进肠蠕动,增强食欲。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如果感到孤独、寂寞,应多外出走走,找老朋友聊天、下棋或钓鱼,总而言之,就是尽量保持平和心态,这对维持良好食欲非常关键。

夏至品"三叶茶",清暑亦养心

公历6月21或22日是夏至,此时,人体阳气达到鼎盛,气血上升,要特别注重保养心气,预防中暑。

在夏至来临时,大家可以喝一杯清暑养心的三叶茶。所谓"三叶"即常见的荷叶、竹叶、薄荷叶,各取3~5克,泡在一起喝;或任选其中一种(其中荷叶、竹叶取5~10克,薄荷叶取5克即可)单独泡茶喝。

那么,"三叶"到底有何神秘之处呢?荷叶有很好的祛暑利湿、升发阳气的功效,长期饮用,还能降血脂,治疗肥胖病;竹叶入心、肺经,《本草纲目》中说,"(竹)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而鲜竹叶最清暑养心,淡竹叶利尿作用甚强;薄荷叶也是夏日茶饮里少不了的佳品,光是看着嫩绿的叶子就会感觉清心怡神,更别提其解渴解暑的功效了。

家里有中老年人,熬一道薄荷粥,不仅能养心安神,还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确是温馨又养人的食物。此外,炎炎夏日,稍不留意就会中暑,饮三叶茶还能解心慌气短、浑身乏困之苦。特别要提醒的是,夏至时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还应少吃鳝鱼、羊肉等热性食物,酒品更是少饮为妙。当然,培养宽广心胸、乐观性格,对于养心脾、畅气血也非常重要。室外活动时,要避开烈日炽热,做好防晒工作。

小暑练三伏,动静要相宜

公历7月6、7或8日为小暑节气,此时人体阳气最旺。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在酷热天气下进行适宜的锻炼,能够提高身体耐热能力,让肌体有充分的力量去适应炎热气候,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

但是对老年人、体质较弱的人来说,一味强调"夏练三伏",就不太适合了。当环境气温达到33°C时,人在安静的状态下也会出汗,如果此时进行体力活动,出汗量就会大增,而空气湿度高、风速又小,体温调节就会受到限制,有可能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

而且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体内的水分比年轻人少15%左右,因此老年人在高温天气下发生中暑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年轻人,若是再患有心脑血管病或是血液浓度本来就有点高,在炎热天气下锻炼后,更容易诱发脑血栓、心肌梗死等重症。所以说,老年人在三伏天锻炼,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其实,要想避免这些问题,当三伏来临时,老年人最好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保证充足的睡眠,利用午睡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外出时,身边最好备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防暑药品;烹制菜肴也要以清淡、爽口为原则,多吃水果也有助于防暑,但不要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甚至引起腹泻。

大暑--瘦身的好时节

大暑在公历7月22、23或24日,此时身体往往会遭受湿邪的侵袭,湿邪一来,最先遭罪的就是脾胃。这样吃进去的汤汤水水就不容易运出去,胃口也不好。如果嘴再一馋,控制不住冰凉食物的诱惑,更会给湿气驻留多了个理由,长此以往,脾胃功能也会每况愈下。在胃口欠佳的时候,又该如何在健康养生的基础上达到瘦身的效果呢?

首先,一定要补足米饭、蔬菜、水果及肉鱼类食物,把身体正常所需的健康能量都储备齐了,吃进去的汤汤水水才会被运出去,身体才会强健。当然,为了更好地控制体重,饮食搭配一定要清淡,同时,还要多做运动,这样基础代谢稳固,精力才会旺盛,气色才会越来越好,坚持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连冬天里烦人的小赘肉,也不那么难对付了。

恢复曼妙身姿的同时,再告诉你一个秘密,那就是激活身体的瘦身大穴。一是脚心中央的涌泉穴,按摩时可以用大拇指指腹来回反复按揉,也可以用木锤子轻轻敲打,经常这样做可以加速身体内水分代谢,时间久了,身体里的多余脂肪也会乖乖地溜掉。

二是小腿肚外侧的丰隆穴,此处是胃经行之处,经常刺激这里可以起到减少和抑制空腹感的作用,当然最好在饭前按摩,这样就不会在不知不觉中吃了不该吃的,自责自己的肚子为什么这么不争气了。刚开始时,看到皮肤自然变红就是标准,但是要记住只有坚持不懈,才能看到真正的效果。

立秋吃得暖和点,赛过活神仙

立秋在公历8月7、8或9日,虽说立秋意味着秋季的开始,但是立秋后的一段时间气温依然较高,空气湿度也很大,不但感觉不到秋凉和秋燥,反而给人一种闷热潮湿的感觉。

湍流的河水永远是往下游流的,湿性的东西也是往下走的,而体内一旦湿邪占了上风,就会使脾的升清功能受到损害。脾气无法上升,吃进去的水谷精微之物就不能顺利地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这样人们就会有思睡、食后困倦、消瘦的感觉,湿邪较重时,还会出现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虽然出汗但湿热不退等症状。经历了一个夏季,人们的脾胃功能多多少少都会受到点伤害,所以说,这个季节最脆弱的脏器就是脾。那么,该如何呵护我们的脾脏呢?

饮食方面,提倡"清补",以温食为主,做到"温暖,不大饱",鸭、鸡、猪、鱼肉、豆制品、瓜类蔬菜和水果都可以吃,还可以喝些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这些食物可以清热降暑,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还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进补打好基础。

当然,进补也要辨证进补,而且不能过量,过犹不及。有的人常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湿邪重,如果这时用鹿角胶、阿胶来滋补,服过之后,不但效果甚微,反倒加重了消化不良等症状。因为鹿角胶、阿胶属于典型的补阴药材,本来就湿邪重,再补这些滋腻的养阴之品,就会使长期处于"虚弱"的胃肠不能承受,惹怒湿邪,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所以初秋进补一定要清补,与过于滋腻的食物"划清界限"。

为了补脾健胃,进补内理的同时,还可以结合经络外调,按摩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这个穴位和脾胃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补脾健胃,增强免疫功能。

处暑防秋乏,每天多睡1小时

处暑在公历8月22、23或24日,秋高气爽,身体感觉比较舒服,但是很多人会觉得疲乏无力、精神困倦,这就是常说的"秋乏"。这是因为在炎热夏季人体消耗了过多能量,失了"老本",而进入秋季后,体内代谢要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身体一下子不能适应,那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秋乏"也就在所难免了。那么,如何才能适应"秋乏"呢?

夏天昼长夜短,天气闷热,人们往往习惯晚睡,但是处暑后温度转凉,要尽快养成早早卧床休息的习惯,尽量争取晚上10点前睡着,只要每天睡眠时间比平时增加1个小时就好。

当然,睡得早还要起得早,这样才能提前进入"备战"状态。如果条件允许,尽量要午休,这样利于化解困倦,特别是老年人更要午休。人到老年,气血阴阳俱亏,往往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而中午12~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老年人一定要入睡,这样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现代人嗜吃肉食、油腻食物,这种体质往往偏酸,久而久之,就会被精神不振、睡眠不佳、情绪急躁等问题困扰。因此,最好吃点碱性东西来消除疲倦感,番茄、茄子、土豆、葡萄和梨等蔬果类食物都可以帮助身体克服疲倦。另外,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食物,比如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及酒等,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加重秋燥对人身体的危害。

白露防秋燥,枸杞菊花茶保全家健康

白露节气在公历9月7、8或9日,此时天干雨少,人体易遭受燥邪,出现口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养生一定要注意防秋燥。

干燥季节,首要做的是补水,每天至少要补充2000毫升,尤其是因为气候干燥引起便秘时,更应补足水分,因为多喝水可以刺激肠的蠕动并软化大便。除了多喝白开水外,还要多饮茶,枸杞菊花茶就是一道值得推荐的生津润燥的茶品。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有滋阴、润肺、生津、补肾、益气的作用,而产自宁夏的颗粒小、红亮亮的枸杞子润燥的功效最佳。对于现代人来说,平时吃适量枸杞子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抗疲劳和降血压,也有助于保肝、降血糖、降低胆固醇。

菊花的种类也很多,不懂门道的人喝菊花茶往往会选择花朵白皙且大的,其实,真正的上品是那些看上去又小又丑,颜色又有些泛黄的,因为越是黄色的食物滋阴润燥的功效越强。

冲泡枸杞菊花茶的方法也很简单,枸杞子和菊花每次各取10克左右,放入大茶壶,再加入热开水,冲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常饮枸杞菊花茶不仅能滋阴润燥,预防秋燥,还能预防和治疗各种眼病,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也有好处。

虽说枸杞菊花茶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枸杞子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这时不妨吃点梨、蜂蜜、胡萝卜、莲藕、黑木耳、甘蔗、乳品和蛋类等可以祛秋燥的食物。

秋分提防传染病,痛苦不再来

公历9月22、23或24日是秋分时节。"一场秋雨一场寒",人们外出极易引起伤风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及呼吸道传染病。

比如有的小孩,一到秋分这几天就会发烧,起势都很急,而且持续高烧,但大便基本正常。这让家人非常着急,虽说服药后孩子很快就康复,但是为什么总遇到这种麻烦呢?原因就是,他的这一症状属于典型的风寒感冒,起因一般是受了风寒,比如天气突然变化,小孩吹了风,沐浴完湿气未干就跑出去,吃了不卫生的食物等。其实不单单小孩,大人一不小心,也会把病菌传染给别人,虽然一般感冒、流感不算大病,但要是不以为然,也会酿成大病。那么,在这个传染病高发的季节,该做好哪些防范工作呢?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体质不错的人,建议穿轻装薄素的衣服,适当受些寒凉,还能增强机体抗寒能力。体质较弱的人,不可骤增骤减衣服,以防寒气侵袭,诱发疾病。

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室内活动时,要勤开窗、保持空气湿润。烹制食物也要新鲜的,尤其要多吃豆腐、梨、银耳、芝麻、百合、莲藕、蜂蜜、苦瓜这些润肺食物,尤其是女性,更要喝些滋润肺腑的汤水,如莲子百合银耳汤、木瓜炖雪耳等,身体润泽了,美丽才会永存。喜欢吃辛辣食物的朋友,一定要节制一下,以免助燥伤阴,加重内热。还需提醒的是,家里有年老体弱、慢性疾病的患者,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不要自行服用和购买药品。

寒露来,不可轻视"精神感冒"

寒露节气在公历10月8或9日,花儿开始谢了,树叶也落了,难免会给人凄凉之感,情绪管理不好的人极易患上抑郁症。

有一位朋友,从事外贸工作,最近常耷拉着一张脸,白天工作走神,晚上觉也睡不好。原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效益日渐下滑,他的收入也跟着大幅缩水,面对逃脱不了的房贷、应酬、工作压力整个人也变得心灰意冷。通过心理咨询,他才明白,原来自己患上了秋季抑郁症。

这是一种季节性的心理疾病,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秋季气温降低,万物肃杀,精神状态也易疲乏,因而秋季是抑郁症的多发期。现代医学也证实,当阳光强度降低时,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就会减少,使细胞兴奋性降低,人就会处于抑郁状态,表现出情绪低沉,总感觉疲惫。不过这也与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缺乏体育锻炼、常坐着办公、体质较弱等因素有关。

碰到以上这些情况,大家可以用几个"小药方"来预防这种心理"感冒":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虾、肉类和禽蛋等,与香蕉、南瓜子或葵瓜子等让人快乐的食物为伴;也可以备些绿茶、咖啡、巧克力等富含苯乙胺和咖啡因的食物;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也不可少,起床后,放松片刻,伸伸懒腰,增加因多啡荷尔蒙(使人幸福的激素)的分泌;工作环境摆放些柠檬、橘子、柚子,有助提高工作能力,降低疲劳。

霜降喝白果萝卜粥,全家都健康的真谛

每年的霜降时节,是在公历10月23或24日,熬一锅香喷喷的白果萝卜粥喝,最有利于家人健康。

霜降后气温下降快,温差变化大,作为秋季进入冬季的一个过渡节气,此时应该适当进补,为迎接寒冷冬季做好准备。霜降养生特别提倡喝粥,白果萝卜粥就非常值得推荐。

此粥取白果6粒,白萝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先把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花时倒入白糖小火煮10分钟,再拌入焯熟的萝卜丝出锅即可。

白果具有敛肺定喘、燥湿止带、镇咳解毒等功效,老年人喝了,可以止咳治哮喘;女人喝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人肌肤红润、精神焕发;小宝宝食积、胃口不开时,用长长的白萝卜给孩子熬粥喝,可以助消化、通大便。不过白果有微毒,不宜多吃,每次吃7~10个即可。白萝卜也是这个时节最适宜吃的食物之一,秋天人们容易咳嗽、哮喘、胃不适、头晕、胸闷、心悸,而白萝卜生吃可以止渴、清热化痰,熟食可以消食健脾。这些材料搭配在一起,粗纤维含量也很丰富,能刺激胃肠蠕动,降血脂效果明显。

另外,霜降时节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食物都容易返潮,为了避免湿邪的侵袭,被子、衣服一定要勤晾晒,发潮的衣物不能穿,以免引起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起居也要避免着凉,最好提早备几件秋装,并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

立冬温补,羊肉是重中之重

公历11月7或8日是立冬节气,之后天气渐冷,为了让身体热乎起来,食物的力量不可忽视。在各种御寒食物中,羊肉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羊肉味甘不腻、性温不燥,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等作用,《本草纲目》说:"秋食温,冬食热,以养阴。"可见,吃羊肉不仅养阳也养阴,而冬季恰是人体阴气极盛、万物收藏之际,保养好阴气,才能让机体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吃羊肉学问很多,一定要将羊肉炖得熟烂,吃起来才会鲜嫩,易消化。若是心急,生羊肉中的某些物质不易被胃肠消化吸收,食后反倒会引起四肢乏力。炖羊肉的时候,配上同气相求的中药或食物,滋补效果更佳,像当归羊肉汤、枸杞羊肉汤、黄芪羊肉汤、羊肉萝卜汤、羊肉豆腐汤、猪蹄羊肉汤等都是值得一提的滋补"大药"。

当然,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这种滋补方式,寒冷的大西北吃羊肉,抵御风寒还能滋补身体,可谓一举两得;而长江以南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温和些,比较适合吃清补、甘温类的食物,如鸡、鸭、鱼类;而雨量少、气候偏燥的高原地区,最好吃甘润生津的果蔬。

按照天人相应的理论,还应做到"早睡晚起",早睡以保人体阳气,晚起以养人体阴气。保暖避寒也是一个重点,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背部的保暖。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后背有好多穴位,如果寒风吹后背,对整个身体都不好。

饭桌多点"黑",安度小雪有屏障

公历11月22或23日是小雪节气,之后天气干燥,气温骤降,人体寒气旺盛,需要补充能够让身体"热"起来的食物,黑色食物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医五色五形理论中,黑色入肾经,有固肾、补内、益气、延年益寿及健齿、营发、润肤、养颜等作用。而"冬天主肾",正是保护肾脏的好时节,因此,多吃黑色食物顺天时而保健康,典型的黑色食物就是人们常说的黑五类,包括黑枣、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可不要小看这几种食物,它们个个都是养肾的好手,不仅补养肾气,还能抵抗寒冷,而且能够润肺生津,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比如有的女性,一到冬天,就会全身发冷,手脚冰凉,虽说平时也注意穿厚衣服、喝中药方剂、体育锻炼,但是天气一冷,手脚还是会冰冷发凉。

缓解女性脚冷手冷最好的方法是每晚饭后喝一碗黑枣红糖汤(黑枣10枚、生姜5片、红糖适量,煎茶饮),平时再适当吃羊肉、牛肉、狗肉等温性食物,并注意体育活动。这里的黑枣性温味甘,兼具补肾与养胃功效,多食自然能增强身体免疫力,与生姜、红糖搭配更能改变阳气虚弱状况,增加机体热量,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同时要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使黑枣红糖汤达到的最好的养生效果。

要想肾精充盛、肾气健旺,除了多吃黑色食物,揉丹田、按肾俞也很管用。揉丹田的方法是将手搓热,用右手中间三指在该穴位旋转按摩50~60次。按肾俞,可以将两手搓热,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肾俞穴(在第二三腰椎间水平两旁一寸处)50~60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这两种方法,依次而行,早晚各一次,必然见效。

大雪是进补的大好时节

大雪在公历12月6、7或8日。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大雪是进补的大好时节。此时进补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畏寒现象,还能调节体内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在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正如俗话所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要多吃些温补助阳、补肾壮骨的食物,用营养学的观点来讲,就是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维生素的需求,在炖鸡、煮粥时放点绿豆、红小豆、枸杞子、百合,滋补保健的效果更佳。

当然,无论食补药补都得对症才见效。体质弱、消化功能差的人,建议"慢补",可以吃当归羊肉汤、香菇炖狗肉,但是不能过补、急补;体质较好的人,建议平补,可以考虑小鸡炖蘑菇、白果炖乌鸡等菜肴,但是不能贪吃太多油腻的食物,避免产生内热而诱发疾病。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食补的同时还可以选择药补,比如六味地黄丸能够补肾健脑、防疲劳。有月经不调、痛经的女性,建议服用乌鸡白凤丸。

起居要强调安逸,这样才能让精神、身体得到休息,调节情绪、消除疲劳、恢复体能,使精神充足、增进健康。睡觉时最好脱掉衣服,以消除疲劳,让身体各个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如果穿厚衣服睡觉,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会影响血液循环,减少体表热量,即使盖上较厚的被子,也会感到寒冷,而且还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和汗液蒸发。

冬至进补正当时,滋补膏药解你愁

冬至在公历12月21、22或23日,是一年中阴气最旺的季节。此时养生保健须注意阴阳平衡。

有位老前辈,擅长保健养生,每年一到冬至前后,同龄人往往会排长队找老中医看病,而老前辈却精神抖擞,年轻有活力。别人问他是怎么保养的,他往往会说奥秘就在膏方。那么,什么是膏方?它对身体又有哪些好处呢?

膏方是根据气血阴阳、寒热虚实、脏腑经络等不同体质,进行详细辨证,将药物浓浓地煎汤,再放入相应的胶质药物,一起煎熬成的膏状滋补品。

比如,阴虚者可以用沙参、麦冬、天冬、生地、石斛等中药做成膏滋药;阳虚者可以用仙灵脾、补骨脂、仙茅、巴戟天等中药做成膏滋药;气虚者可以选党参、茯苓、黄芪、山药等中药做成膏滋药;血虚者可以选熟地、阿胶、当归等做成膏滋药。冬季服用滋补膏最好从冬至起连续服用,服用时,取一汤匙补膏,放在杯中开水冲服,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冰糖调味。

空腹服用膏药后,最好马上进食少量热粥或热泡饭,这样既能延长药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利于营养吸收,还能避免滋补膏腻滞,消除有碍消化的副作用。慢性咽炎患者,可以将药汁含在口中慢慢溶化、咽下,使药物在局部更好地发挥作用。不过服药期间,一定要配合膳食调理,做到适度运动,劳逸结合,这样才能使膏药的作用发挥得更好。

小寒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古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里的"三九天"恰在小寒节气内。小寒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在公历1月5、6或7日。经过了春、夏、秋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有所偏衰,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

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以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还能让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像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和海虾等食物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膳食中还可以搭配其他食物,如核桃仁、红枣、桂圆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另外,进补还应做到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何首乌、枸杞子、当归等都是常用补药。

天气寒冷时,关节痛、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发作,保暖是此时的第一要务,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尤其要加倍呵护。家里如果有老年人,保暖时还要注意通风,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小寒节气阳气潜伏,精神调养方面,要做到宁神定志,心态乐观,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不要劳神忧事。

俗话说"冬练三九",小寒时节的运动项目可以选择长跑、滑雪、跳绳、踢毽子等。运动时还要注意这些原则:日出后才开始锻炼;运动前应待身体暖和后再脱衣锻炼;运动要适度,以养胃气,不能锻炼得大汗淋漓才满意;锻炼后要及时穿衣,避免寒邪侵袭。

大寒喝碗腊八粥,全年"运""气"有保障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尾,也是冬季即将结束的预告,虽说大寒是一年之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但却是全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所以,做好大寒时节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

公历1月20或21日是大寒时节,熬煮一锅香气美味的腊八粥,配料按照中医学阴阳五行的理论,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而配,更能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气"。

虽说基本上不外乎粳米、糯米、黑米、红米,红小豆、黄豆、绿豆、黑豆、芸豆、花生、莲子、百合、桂圆、红枣、枸杞子、山药、山楂等食材,但最好还是用五谷、红枣、桂圆之类食物来熬粥,这些食物都属于植物的种子,而种子又是植物一生的精华,蕴藏着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冬天的时令与我们人体的肾脏相对应,豆类从外形看很像肾,是补精髓的,能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大寒适逢春节,家里往往会备好丰富的过年食物,此时要避免饥饱失调,建议多吃些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比如山楂、柚子等就是不错的选择,同时也要多喝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来进行调理。

大寒时节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养生还要着眼于"藏"。这就是说,人们在此期间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遇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2.改善你的生物钟

一天中的24小时在中国古时的计时中是十二个时辰,从半夜子时(晚上11点)算起,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我们的任何生命活动都应符合这种自然规律,只要顺应天时养生祛病,就是掌握了长寿健康的秘密!

因天之序,十二时辰养生法

《易经》很早就对生物钟有了认识,《易经·系辞》中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意思是说,太阳落下去

|道法自然,长寿不难|第三章 79

月亮就会升起来,月亮落下去太阳就会升起来,太阳、月亮就是在这种互相推动中产生了光明。自然界如此,人体亦如此。《易经》十二时辰的养生理念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利用人体生物钟来保养我们的身体。下面就来说说十二时辰养生的要点。

子时是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在这个时间段,胆经当令,阳气开始生发,最重要的是好好睡觉、养阳气。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五脏六腑皆受其益。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晚上八九点钟就昏昏欲睡,而一到11点就清醒了,于是就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通宵玩游戏、吃东西,这样恰恰把正在慢慢生发的阳气给破坏了。对于习惯熬夜的人们来说,照顾好胆经才是最好的进补。有一种敲胆经的方法非常奏效,沿大腿外侧中线从屁股一直敲到膝盖,两条腿都要敲,每日每条腿敲3~5分钟,无论是站是坐,都可以方便地操作。两鬓斑白、腿部臃肿难看之人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丑时是凌晨1点到3点,此时肝经当令。肝主目,和人体的眼睛联系密切,"卧则血归于肝",这个时候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睡眠,保持熟睡是对肝最好的关怀。同时,"肝主藏血",人的生发之机全都仰赖肝的疏泄功能。不要为了应酬大量喝酒,那样只会增加肝疏泄毒素的工作量,使肝脏功能越来越糟。也不能为了白天的不愉快而生气郁闷,那样只会抑制肝的疏泄、生发功能,容易导致气郁。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找合适的人把烦心委屈的事随感而发。"肝之液为泪",眼泪是上天赐予每个人的自然解毒法,可以迅速化解肝毒,将体内的郁结及时疏解。当然,也不能像林妹妹一样整日哭啼,那就又会造成气血两伤了,所以凡事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寅时在凌晨3点到5点。人体气血在这个时候开始冲击肺经,而肺经是"主一身之气"的,人们一定要处在深度睡眠当中才能完成人体从静到动的转化,让人体的气血好好地来分配。这也就是为什么夜间3~4点那么难熬,因为这个时候为肃降之气运行的阶段,要是继续熬夜,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而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这个时候往往会醒来,甚至还有盗汗的情况发生。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不如从前,收敛功能也越来越差,就只剩下宣发而没有肃降,所以老年人容易早醒。如果家里有老年人和心脏病人,就一定要叮嘱他慢慢起床,不要过早去锻炼,以免因为生硬地调一些气血上来,而引起猝死。但是,对于正常人来说,如果这个时候醒了,或是大汗淋漓,都是身体不好的信号,要尽快去看医生。

卯时在早晨5点到7点,此时大肠经最旺。人的一天应该从排便开始,如果排便不通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光攥拳头,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这里的气就是肺气,它可以推动大便下来。另外,早晨起床后,先喝一杯白开水不仅能让大肠蠕动旺盛,还能将唾液中的消化酶带进肠胃,吃东西时,可以更充分地分解食物。不过喝水之前,应该先刷牙,以免形成菌斑及牙石。大肠经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美容经,因为这条经直通面部两颊和鼻翼,可以有效防止这些部位长斑、生痘。方法是右手攥空拳敲打左臂大肠经(左手自然下垂,右手从上臂敲打到手腕),再左手攥空拳敲打右臂大肠经,每边各敲打约1分钟。

辰时在早晨7点到9点,这时太阳升起,天地出现一片阳的象,而此时正是胃经当令,人体需要补充一些阴的东西,食物就属于阴。这个时候应该吃早饭,补充营养。它们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是人体最好的保养。如果没有吃早饭,到了9点的时候就会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效率低,长期下去对人体的损伤非常大。胃经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足三里,揉此穴胜过吃老母鸡。特别是有胃病的人,就算不懂得任何关于中医的治疗方法,只要坚持揉足三里,胃病也会离你越来越远。这个穴位非常好找,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山脊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按揉时用指节来按,尤其是大拇指的效果最好。

巳时是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脾经当令。脾经是主消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这样大脑才有能量应付日常的运转。不过这也有赖于脾运化水谷精微之物的功能,这是因为脾主一身肌肉,如果脾的功能很好,我们的肌肉就会很发达,嘴唇就很滋润、很丰满,反之,嘴唇就会发瘪、干枯。这时不妨多吃具有补脾气作用的食物,少吃寒凉、油腻的食物。现代上班族还要避免久坐,因为长时间坐着不动,周身气血运行缓慢,脾的功能容易受到影响。养身健脾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多动",即使没有时间去健身房,也要每隔一段时间站起来做做简单的伸展运动。另外不能过度思虑,因为脾在志为思,一旦脾胃受到伤害,吃饭也不会有胃口,人就会消瘦。

午时是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这个时候心经当令。此时是午餐时间,吃饭要注意营养丰富,荤素搭配,不要吃生冷坚硬的食物,吃八分饱就足够,建议多喝点汤,菜要少放盐,饭后用茶水漱口,涤去油腻,然后再进行午休。一个上午运化的全是阳气,这个时候是阴生,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睡子午觉是最好的选择,哪怕是闭一会儿眼睛对身体也有好处,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午休最有补益。当然,午睡时间不要太长,最多也不要超过1小时。

未时是下午1点到3点,此时小肠经当令。它的作用是把吸收的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华,分配到身体的各个脏器。这就是说,午饭一定要吃得营养、全面,这样才能保证下午的精力充沛。当然,这也不是说吃了好东西就能"补"什么,也不是要吃很多,这还与身体吸收功能的好坏有关,如果吸收功能较差,即使吃再好的东西,体内不能消化吸收,也照样会堆积成垃圾,人体还得调出元气来消化它,反而会使身体变得更虚弱。所以,膳食搭配还得根据个人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有些女性脸上长了蝴蝶斑,就是典型的小肠吸收功能不好,体内垃圾没有代谢出去,慢慢堆积而成,这时光靠美容是没有用的,需要内外一起调养,疏通代谢,斑点才会自然地消失。

申时是下午3点到5点,是膀胱经当令的时候。膀胱经是一条可以走到脑部的经脉。对于健康的正常人,这个时间办事效率高、判断力好;对于企业,在这个时间可以开例会、做重要的决策。如果此时特别犯困、健忘,平时睡眠又比较规律,可能是膀胱经出了问题,是阳虚的毛病。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锻炼膀胱经方法:面对墙壁,做下蹲起立的练习。初练时离墙壁稍远点,随着腰背力量的增加,逐渐缩短足尖与墙的距离,直至练到足尖抵住墙壁时,仍然能蹲起自如,每天坚持做10分钟便可。有些老年人,口唇一干燥就认为是肾阴虚,往往越补越口干。其实,人体的膀胱与肾相表里,膀胱就像太阳一样,能够把精液气化,如果膀胱经的气化功能好,嘴里就会有唾液,反之,就会口唇干燥。所以,遇到这种干燥症患者,要先从肾阳和膀胱经的气化功能两方面来考虑。

酉时是下午5点到晚上7点,此时肾经当令。肾是先天之本,是一个人生命的本钱,大多来自父母的遗传,先天不足则要靠后天的培补。如果一个人心灵手巧,说明他的肾精很足。肾精足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志向,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远,而老年人精不足,志向就不会高远。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肾精。中国人讲究补肾,而身体经脉如果不通畅,吃多少补品都没用,不是想补就能补进去。涌泉穴直通肾经,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此穴可以益精补肾、强身健体、防止早衰。肾经上的太溪穴也是一个大补穴,凡是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头晕、耳鸣、腰酸、脱发、牙齿松动、哮喘、男人性功能减退、女性习惯性流产都可以通过刺激这个穴位缓解或是根治病症。

戌时是晚上7点到9点。中国古代认为,此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男人与女人要保持心情舒畅,从内心深处来愉悦自己,为亥时进行性生活做好准备。此时恰是心包经当令,心经是君主之官,是不受邪的,而是由心包经"代君受过"。每天应该抽出10分钟,去拍打心包经,这可以让身体得到全方位的休息。心包经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膻中穴,这个穴位于两乳的正中线,是解郁、解压的大穴。当人体被气着时,会不由自主地拍打自己的胸膛,实际上这就是在拍打膻中穴。对患有失眠症的人来说,拍打心包经也是消除失眠的好方法。

亥时在晚上9点到11点,这段时间三焦经当令。亥时是十二时中最后一个时辰,意为夜已很深,人们应该停止活动,安歇睡眠,这样百脉才可休养生息。亥时在人体对应的经脉是三焦,人体很多脏器全都包括在三焦内。上焦是心和肺,中焦是脾和胃,下焦是肝和肾。只有保持三焦通畅,人体才能健康;若是三焦不通畅,人就会生病。

四时顺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易经》中讲天人合一。人的气是天地所赐,养生要根据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来进行。四时之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迁,是自然界变化的一个规律,顺应自然则养生成功,违背自然则百病迭起。

春天增一分阳气,就多一分寿命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养生要注意使体内的阳气渐旺起来,使其不断充沛、旺盛。应该多吃五谷豆子、新鲜蔬菜,它们都是主生发的。人体生发靠的是肝气,在五脏五味关系中,酸入肝,具有收敛之性,吃过多的酸反而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所以,要有目的地吃些揉肝养肝、疏肝理气的食物。

不少人在春天会觉得口苦、嘴咸、肩膀痛、偏头痛、乳房和两肋痛,臀部和大腿外侧疼痛,这些都是胆经堵塞,排泄不利的表现。这是因为身体经过一个冬天,体内蓄积的阳气会随着暖春而向上外发,

如果遇到体外阳气骤升,内外两阳碰撞,极易引动内热而生肝火,而春属木,对应人体的肝经。所以说,春天需要调养肝气,促进胆经的畅通,这才是顺应天时之道。

同时,春天人体阳气向外发散,皮肤开始舒张,风寒容易入侵,不少人就易犯咳喘症,这时也要泄泄肝火。建议大家,每天从上到下敲打大腿外侧沿裤缝的这条胆经,左右各敲两次,久而久之可以促进胆经的畅通和机能,还有减肥的效果。

另外,敲三焦经可以通肝气,对心包经进行刮痧可以活肝血,背部刮痧可以祛寒气。自我调养时,还要力戒暴怒,不要压抑自己,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愉悦平和的心境。

酷暑重养心,自然寿与天齐

夏季气候炎热、生机旺盛,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血运行也会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如果违背了夏季的自然之道,就会伤"心"。因此,要注意顺应夏天阳气旺盛这一特点,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情志上不要过分压抑自己,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而伤正气。

夏季养心要多吃点苦的东西,因为苦入心,对清心火、清内热都很有好处。同时,夏季阳气盛于外,阴气居于内,还要多吃些解暑利湿、健脾益肾的食物,尤其是在三伏天,湿气较重,人们更容易出现脾虚,建议吃些豆类食物来补益脾气。因为豆类食物不仅能满足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还能抑制脂肪积聚,快速消灭肥肉脂肪。

对于肉类,建议多吃些性寒、性凉的,比如鸭子肉,而少吃鸡肉等性温食物。另外,夏季的最后30天,是养脾健脾效果最好的时候。此时,大地进入到成熟的阶段,谷子在灌浆,瓜果差不多也快熟了,我们要多吃成熟的蔬菜和瓜果。

夏季属火,是散发的季节,不要怕热,不要怕日晒,该出汗时就要出汗,这样才能让气血通畅,秋冬才能有所收藏。注意不要过度使用空调使寒气加深,因为空调会打乱人体机能,抑制散发。每天要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同时,也要晚点睡,以适应夏季的养长之气。中午的休息也十分重要,这样才能使人体疲劳消除,精神焕发,更好地适应午后的工作。

秋养生,重一个"和"字

春分开始"开天门",秋分开始"入地户"。走过春夏,万物开始收藏,人体也要养收,秋养生,就应重一个"和"字。

秋是肃杀的季节,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从藏象上来看,肺与秋气相应,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万物萧条、秋风冷雨的变化会特别敏感,容易生悲秋、凄凉、垂暮的抑郁情绪。因此,秋季应该注意调摄精神,切忌悲忧伤感。

秋季雨水渐少、天气干燥,又恰是肺经当令之时,肺金太旺则克肝木,稍有不慎,就会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证。因此,秋季要滋养肺阴,多吃些酸性的食物,这样可以收敛肺气,舒缓秋天的肃杀之气,如银耳、百合、杏仁、藕、梨、葡萄等。但是要尽量少吃葱、姜之类的辛味食物,因为辛味食物发散泻肺,而秋天宜收不宜散。

还须注意的是,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食欲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种丰盛,此时不宜过多进补,以免"饮食自信,肠胃及伤";同时要多温食,颐养胃气,以免过食寒凉、生冷、不洁瓜果,造成腹泻、痢疾等疾病。

立秋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渐大,而寒露过后,"一场秋雨一场寒",应循序渐进地加强御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一是要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外感风寒时,及时在背部刮痧、做按摩,把寒气逼走;二是在天气变化时,要平息肝火,不要因内火而伤肺。此时不妨按摩肝经上的太冲穴,经常按此穴,可以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生闷气后产生的反应有疏泄作用。对于先天肺气不足,容易畏寒怕冷、气短语低的人来说,可以对督脉的命门、腰部的肾俞、肚脐下的关元、肾经的太溪等穴进行适度按摩,温经通脉可以滋补肺虚。

冬季藏好阳敛好阴,胜吃灵丹药

冬季是万物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阴气日盛而至极,阳气微极而复萌。人体的阳气也应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甲鱼、芝麻等食物都非常有益。为了避免维生素缺乏,还要摄取新鲜蔬菜,如胡萝卜、青菜、菠菜及绿豆芽等。冬季宜吃热食,生冷、燥热之物不可过食,因其属阴,易伤脾胃的阳气。

冬季还是饮食补养的最好季节,正如民间谚语所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而冬至日后进补的效果最好。因为冬至之后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回升,闭藏中含有渐升的生机。

此时进补,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到了春天就不会生病,尤其是虚弱之人调养身体的最好时机。同时,冬季是肾主令之时,食补还需补肾、补元气,要多吃一些黑色食物,因为黑色食物入肾,寒冬时节吃这类食物能够帮助你养肾强身,比如黑豆、黑芝麻、黑米,这些黑色食物都能进肾经、滋补元气。另外,还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吃一些中成药调理肾经。

除了饮食调养之外,为了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还要保持精神情绪的宁静,消除冬季低落、抑郁的情绪;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做到早睡晚起,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3.阴虚火热体质的救命草--低温养生

有的人看上去充满活力,健康十足,其实,这是"阴虚火旺"之相。这种虚假的繁荣就好比给已经烧得滚烫的热水锅下狠狠地添了一把火,不但身体的祸根儿没解决,问题反倒愈演愈烈,而根除这种疾患的救命草就是"低温养生"。

阴虚火热体质是怎么回事

前段时间听一位女性朋友抱怨说,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二开始,脸蛋和额头就有发热的感觉,有时月经量很少,还会提前;冬天在屋内,脸也像苹果一样红,不过幸好吃饭睡觉都很正常。但这些毛病还是让她感到压抑、烦恼。家人带她去体检也没发现任何问题,这个现象一直持续了将近十年,期间也断断续续地看过中医和西医,但多数情况都是用药的时候有效,药一停问题依旧。

事实上,这与阴虚有关,先前治疗只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把体质养好,这些问题才会消失。人要健康,就得阴阳平衡,她现在的问题是阳那一方没有问题,而阴这一方偏低了、少了,于是导致阴虚阳亢,以致虚热全浮于表面,两颧才会泛红。阴虚其实就是人体内的津液不足,导致阴阳不平衡。人体津液属于阴的范畴,是有形的,可以流动的物质,能够滋润机体。除了津液,血也属于阴的范畴,因为"津血同源"。如果体内津液少了,就会累及血,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年纪轻轻的女孩,往往是一张面色苍白的脸,再加上女孩子由于生理原因,更容易出现阴虚。

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有阴虚症状,而且阴虚者的心理问题也很严重,如烦躁、易怒。也许你会疑惑地问,为什么有的人平时能吃能喝,眼有精神,声音也洪亮,也被诊断为阴虚呢?这只是假象,阴虚的人,只是看上去很健康,充满精力,其实是虚假繁荣的"阴虚火旺"。这有点类似于水壶里面的水已经烧得很少了,而下面的火仍然很大。如果平时不加注意,甚至还会发生盗汗、视物不清等问题。而中青年人群,面临较大的工作、家庭压力,体力、精力透支明显,极有可能出现这种症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格外注意。

还有很多人认为一"上火"就是阴虚火旺,其实多数是阳气虚弱、虚阳上泛的缘故,要跟阴虚火旺区别开来。

滋阴之物,阴虚火热者的灵丹妙药

冬天的时候,有些人常常在睡觉的时候出汗,觉醒了,汗也没了,就像夜间盗贼,偷偷地来又偷偷地走,这种现象中医称之为"盗汗"。那么,为什么会盗汗?它盗走的究竟是什么呢?

中医认为,阳气亢奋时,就会蒸腾"阴",产生汗液,这就好比烧开水,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水蒸气会越来越多。而且阴虚体质还会连带火气大、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毛病。

饮食上,应该吃些阴性食物。要知道,身体里的阴气、元精是人体生存的根基,要想健康就要把养阴贯穿于一日三餐的饮食安排之中。可能你搞不清楚哪些东西是滋阴的,不要紧,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吃完后,如果觉得口唇干干的,那么,这类食物一定要少吃;如果吃完后口舌都觉得很湿润,这就是滋阴的食物,可以滋生身体内的水分,如大白菜、萝卜、冬菇、蘑菇、芝麻、藕、糯米、蜂蜜、乳品、猪肉、鸭以及鱼类等都是滋阴之品。秋冬季还要多吃水果,以利于养阴,如苹果、冬枣、雪梨等。

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的人一定要远离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胡椒、生姜、桂皮、八角、小茴香,这些香料都是辛温香燥之品,食后非常容易上火,对身体简直是火上浇油。

打通任脉,良药自来

《易经》常说阴阳无处不在,对于人体来说,背为阳,腹为阴,阳对应着督脉,阴对应着任脉,一阳一阴,一条循于背后,一条循于身前。在我们的腹部有很多经脉,腹部正中心有一条经脉,统领一身阴经,与全身所有阴经相连,主管全身精血、津液,这就是任脉,可以说任脉就是阴脉之海。任有"妊养"的意思,对于女性来说,任脉与女子经、带、胎、产的关系密切,可以说"任脉相当于女性的性激素"。

因此,凡是阴虚火热体质的人群或是患者,平时要多按摩任脉和腹部重要的穴位,保养效果会非常好。

任脉的经气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前上行于阴毛部,沿腹内向上经关元等穴至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面部进入眼眶下的承泣穴(此穴属足阳明胃经)。

对于阴虚火热体质者,除了在医院的治疗外,日常还要多刺激任脉,不但能改善阴虚体质,还能调节性激素的分泌,促进性功能的发达。在打通任脉的同时,如果能一并刺激督脉,保证两者都畅通无阻,则全身经脉都会顺畅起来,进而能更好地改善体质、强筋健骨。

4.阳虚寒凉体质的养生经--温阳养生

阳气就像人体的太阳,给我们力量和温暖,支撑人体生命的一切活动。然而,一旦人体的"动力源"不足,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的现象,身体御寒能力每况愈下,而对待这种阳虚寒凉体质,当机立断的方法就是温阳。

阳虚寒凉体质是怎么回事

曾听一位姓姜的南方朋友经常说起,她从小就怕冷。每到炎热夏季,空调会让她不寒而栗;外出也要自备一件带袖的衣服;不到盖厚被子的时节,她也得加一层毛毯。这种"怕冷症"持续了多年,人也变得日渐憔悴。期间,她也跑过好几家医院,也没查出病因。既然没病,为什么这么怕冷呢?经过一番诊查,断定阳虚体质就是根源。

阳气就像人体的太阳,可以给我们力量和温暖,是生命的根本。阳气是由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和后天的呼吸之气,以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有了阳气,人体血液、津液才能在体内自由循环,把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这样人们才能思考,身体脏腑机能才能正常发挥,生命才能生生不息。体内阳气要是不够,身体"动力源"不足,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正所谓"阳虚生外寒"。

脏 腑\t阳虚表现

心阳虚\t除了通常阳虚都会有的症状外,还有心悸、心慌、憋闷、心前区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易悲伤

肝阳虚\t出现头晕目眩、两侧肋下不适、乳房胀痛、易惊恐、情绪抑郁

脾阳虚\t食欲不佳、恶心、打嗝、嗳气、大便稀溏不成形

肾阳虚\t腰膝酸软、多次小便或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

肺阳虚\t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音低且少言、气懒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阳气都会出现亏耗,正如《黄帝内经·灵枢》上说:"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但是,这位姜女士在她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怕冷,她的阳气为什么那么不足呢?多次接触后,我了解到姜女士从小一直吃素,不喜欢吃肉,这样身体摄取的热量当然就很少。此外,作为机车厂的员工,她三十多年来一直在潮湿阴冷的车间工作,长期素食加上见不到阳光,导致姜女士后天脾胃运化和呼吸产生的阳气不够,所以一直怕冷而且逐渐加剧。虽然怕冷算不上是病,但是如果继续下去,就不只是怕冷的问题了。

现代人,患有"怕冷症"的不在少数,这又是为什么呢?除了先天禀赋因素之外,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诱因。比如,爱美的女孩,为了保持身材,肉类食物吃得很少,甚至不吃,摄取的热量自然不足,从而导致身体"阳虚生外寒"。

宜温热忌生冷--改善阳虚体质的不二法门

很多女性在寒冷的冬季会感到全身发冷,手、足末梢部位尤其厉害。问问她们的经历,都曾担心过肉食吃过多而堆积脂肪,于是青菜、水果便成了她们的宠儿。中医认为,如果拒绝吃温热的食物,气血就会运行不畅,脸上就会长斑点,体内的能量就不能润泽皮肤。更可怕的是,女性的生殖系统最怕冷,一旦体质过冷,体内自愈系统就会调更多的脂肪来保温,这样就会在无形中吃下更多的食物,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小腹部会长出肥肉。

中医"寒则温之"的食补之道告诉我们,体内寒气重,一定要用温热的东西补,这样才能驱除体内寒气,养好阳气,不仅身体强壮,就连脸色也会变得非常好看。

比如羊肉性温顺、柔和,补阳、补气又补血,食用时最好搭配凉性平性的蔬菜,如萝卜和豆腐,功效会更好。山药、黄豆芽、南瓜、胡萝卜、生姜、韭菜、辣椒等食物也可以选择,不过尽量不要凉拌生吃,最好在开水中焯一焯或是炖、蒸、煮着吃。阳虚、气虚体质者秋冬季常喝些山药板栗红枣糯米粥,不仅能暖身暖胃,还能补阳气。虾、黄鳝、海参、淡菜等水产常吃可以改善阳虚体质。

有的人早晨醒来,喜欢喝蔬菜汁、冰咖啡,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因为早晨醒来,夜间阴气未除,大地温度尚未回升,体内肌肉、神经及血管还处于收缩状态,身体体质本来就偏凉,如果继续吃生冷食物,反倒会阻碍肠胃吸收营养的功能,久而久之,会伤胃气,降低身体抵抗力。早上第一口食物,最好是热稀饭、热燕麦粥、热豆浆和芝麻糊,再配上适宜的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这样身体才会温暖起来。

气海一穴暖全身

身体火力不足的人就像老化了的机器零件,根本没有办法正常运行,对于阳虚体质者来说,就是身体机能衰退的表现,而经络穴位可以说是身体的天然药库,蕴涵着强大的自我调整功能。

对于阳虚体质者来说,气海穴就是他们的大救星。气海与人的元气相通,是元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处,更是人体生命动力的源泉。按摩此穴可以促进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使之流转循环不息,坚持按摩可以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力。可见,"气海"如果充实,则人体百病可治,永葆强壮。

气海穴比较好找,在肚脐下1.5寸,大约二指宽的地方,和肚脐相对。但是这个穴位的按摩比较特别,需要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来揉,力量要适中,每天揉1次,每次1~3分钟。即使不是阳虚体质,经常按摩气海穴,也能达到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5.燥热体质的降火药--凉润养生

燥气充足的人体发茂盛,燥金之气可以使万物收成。但是一旦燥气偏胜则会消耗津液,出现各种燥象,外表给人感觉皮肤粗糙、口唇干燥,身体内部也会出现阴精、阴血枯涩的症状。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热胜则肿,燥胜则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种人--燥热体质者。

体内燥热是怎么回事

有一位朋友,很多年来性情一直烦躁,体温很高,别人一挨他的身体都会说怎么这么烫,手脚心尤其热。到了春秋天,口干鼻燥、皮肤粗糙,甚至连胳膊和腿都会干得掉皮屑。

平时不是很爱喝水,除非口渴得厉害,才会痛饮一番。虽然没有抽烟嗜酒的癖好,但是工作压力大,忙起来就习惯用一些油炸类的快餐充饥,外出应酬餐桌上也少不了辛辣刺激的食物,有时还会为一些事情大动肝火,去医院看后,也吃了不少药,但没过多久旧病复发,让他特别烦恼。

其实,从他的情况来看,他属于典型的燥热体质。那么,燥热体质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都知道,一遇旱季,河水就会断流,人体的津液好比身上的河流,当燥邪侵袭人体,人体内的"河流"即津液就会加倍地消耗,津液代谢失常,必然会导致机体发生障碍,于是出现口干鼻燥、皮肤干裂、干咳、大便干结等燥邪病证。

燥与肺脏相应,肺是主管津液输布的,只有肺好好地工作,津液才能顺利地走完它复杂的运输旅程。而天生娇嫩的肺,喜润恶燥,一遇到燥邪就会出问题,引发口干舌燥、干咳少痰或是大便干结等症象。不仅如此,燥热体质者除了外表给人粗糙、干燥的感觉外,身体内部也会出现阴精、阴血的枯涩。正如《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如果此时对于身体发出的一些小信号视而不见,继续放弃调养,甚至还会发生气喘、气急、呕吐、胸闷等症象。

燥热时节,吃点败火的东西

一到春天,周围好多朋友都会有出鼻血、嗓子干哑、长口疮等现象,这是因为春天气温由冷转暖,阳气开始上升,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变得躁动起来,容易出现春燥,再加上春天气候干燥,天气反复无常,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容易出现问题,这样就非常容易出现生理机能失调而引起"上火"症状。

这个时候,吃点被古人称为"种生"的豆芽,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还有清热、疏通肝气、健脾和胃的功效。最好的吃法是和肉末一起汆汤,熟了稍微放点盐和味精即可,不过一定要吃得清淡爽口。燥热之物一定要忌食,否则就是雪上加霜,如羊肉、狗肉、排骨等都要少吃。巧克力、果脯也是产生"内热"的源泉,也在忌食之列。

春天做好了防燥工作,也不能完全高枕无忧,燥也是秋天的主气。所以春秋季节,经常有人眼痛得厉害,甚至想睁也睁不开,直掉眼泪,这就是由燥热引起的眼疾。打个比方,有风的时候,晒在外面的衣服,甚至会比烈日炎炎的天气干得还要快,这就是说,风可以让水分蒸发得更快,而濡养眼睛的眼泪也逃不掉这种邪气的干扰,平时要是疏于保养,就会由最初的眼睛干涩慢慢变得视力模糊、眼睛疼痛,严重时还会引起角膜炎、青光眼等病症。

有位朋友上班时长时间对着电脑,再加上最近熬夜看球赛让双眼更疲倦干涩,看球时还吃了不少薯片、虾条等辛辣食品,休息不足,就更为燥热。所以说,有类似问题的朋友,一定要多吃凉润食物,比如秋梨、柿子、百合、银耳、藕、竹笋、荸荠、菱角等,还要多喝开水,保证睡眠充足,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推荐一道简单易学的生地粥,它非常适合平时工作忙碌、眼睛疲劳的人。方法是用生地黄加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反复煮两次,将沥出的药汁混合在一起,加入煮好的米粥拌匀即可。不过吃任何补药都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堵住燥热的大门--曲池穴

在夏季刚刚进入秋季的时候,湿气虽然退了,但是气温还没有降下来,可以说是温燥弥漫,此时按摩曲池穴、迎香穴可以滋养肺气,缓解干咳、口干、口渴等不适,还能预防鼻炎、咳嗽等难以治愈的呼吸系统疾病。

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弯曲胳膊,肘尖和肘外侧横纹的中点处即是。曲池常用来泻热,有些人工作压力大、生活上遇到解不开的疙瘩时,心情容易烦躁,这时,放下所有的私心杂念,按曲池穴,做前后方向拨动,直至有一种酸胀或疼痛的感觉,用心坚持,过不了多久心自然就会安宁了。按摩这个穴位最适合在每天中午1~3点,因为此时是一天当中阳气最旺的时候。

6.寒湿体质的祛湿丸--风温养生

在自然界中,潮湿之处多无风,而有风之处多无湿,因此,风可散湿,风可化湿,风能胜湿。而湿多必寒,对于寒湿皆有的人来说,最有效的祛湿法就是风温。此法可以增强人体阳气,激活人体巨大的自愈潜能,做到这些,自然身心安康、百病不扰。

寒湿体质是怎么回事

每年一到夏天,总会听到这样的事,身边好多人都会感觉恶心、腹胀、关节酸痛、脚肿,严重时还会发生感冒、胃肠炎、中暑等病症。虽说他们不少人也注重防暑降温了,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与他们自身的寒湿体质有很大关系。

这些人往往每到夏天都会抱着大冰糕猛吃,餐前或餐后也会大量进食冰冻水果或啤酒等冷饮,要知道,贪吃冰凉生冷食物,就相当于在体内开了个大冷库,长此以往,寒邪就会在体内安营扎寨。

开始的时候,人们总认为,既然我没有不良反应,就可以对其置之不理。但事实并非如此,身体五脏六腑中的脾喜燥恶湿,如果湿莫名其妙地增多了,脾就会有压力,就会不好好干它的本职工作--生化气血和运输气血,当脾真的发"脾气"了,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恶心、腹胀、腹泻。这也就是说,为什么在雨水多的时节,寒邪会更加猖狂。因为,当寒邪与湿邪相互勾结,就会把体内的阳气打败,阳气一旦受损,温阳身体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气血就会在经脉里发生"凝结"。

这就好比车辆拥堵的道路,车行不通畅,就会处处亮红灯,对应到人体,就会产生疼痛等症状,要不为什么有"不通则痛"的道理呢?另外,湿邪这个东西和水一样,特性就是往低处流,如果多得超出了限度,就会出现水肿的现象,会引起浑身困重、四肢懒懒散散、不想干活的症状。因此,不要因为一时的享受而给身体带来负担,提早预防才是关键。

益气补血--祛寒湿的根本

体内有寒湿就要给身体补足血,血液充足了,身体才会觉得温暖,体内的寒湿也就无立足之地了。寒湿没有了,就不会出现浑身疼痛、长痘、长癣等问题。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打通了经络这个通道,气血就可以在经脉中自由地运行,全身组织器官也会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生命才会健康。

对于寒湿体质来说,避免或是消除寒湿之邪的纠缠,就要坚持每天刺激血海,可以使肝脏祥和,气血光辉。因为肝主藏血,呵护了肝,就是照顾好了人体的血库。血海这个穴位比较好找,用掌心盖住患者的膝盖骨,五指头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即是此穴。可以在每天中午饭前和饭后按揉此穴,两侧交替进行,每次每穴按揉2分钟左右。

当然,可以养足血液的穴位还很多,像膻中、关元、三阴交、气海等穴都有此功效。

健脾养肝是保证血液生成、运行和供应的重要原则,"气"的充足是血液生成的前提。可以补血的食物有很多,比如黑米、芝麻、莲子、牛奶、乌鸡、羊肉、猪肝、猪血、羊肝、驴肉、黑豆、黑木耳、胡萝卜、菠菜、黄花菜、芹菜、番茄、桂圆、甲鱼、海参、荔枝、桑葚、蜂蜜、红糖等,还有一些补脾的食物可以间接地起到补血的目的,比如芡实、山药、红枣等。

多吃温热食物,也是个好方法

为了更好地调养寒湿体质,饮食祛寒也是个好方法。一般来说,最见效的食物莫过于辛辣、温热的东西,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这些温热、高热量的食物都可以排寒。在这里要为大家推荐一种驱寒作用极强的食物--生姜。

烹制菜肴的时候,放些姜片或姜末,不但味道好,也驱腥。其实,生姜内所含的辛辣和芳香成分,有着重要的驱寒、发汗、止呕、解毒等功效。人体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泡上一杯姜糖汤饮服,可驱散寒邪,增进血液循环。不过服用生姜时,一定要切记"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这个道理。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调整饮食结构的时候,一定要少吃生冷瓜果,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体弱多病的人更不能贪吃冷食冷饮。

7.住阳宅,循天人合一之道

宅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又是人们养精蓄锐的处所,风水学中称其为阳宅。《易经》风水学就是一门关于如何筑巢的学问,懂得其中的奥妙,就可以给自己找个好环境、安个好家。

山环水抱乃风水宝地

"山环水抱"的地理环境是老百姓常说的风水宝地,背有山作依靠,旺人;前有水来环绕,旺财。如果屋后有山峦,住在这里的人,个个聪明秀气、美丽端庄。风水学以水为财,屋前面流水弯弯,住在这里则会财运滚滚。所以说,住"山环水抱"之地才会气场足。比如,古代寺院和道观大多建在深山密林,背(北)靠青山,夏可迎清凉南风,冬可挡凛冽寒风,前临潺潺溪流,而且深山密林之地可以呼吸到清新空气。

客厅布局,居家风水第一步

现代建筑格局中的客厅就是《易经》风水学所说的明堂,就是明亮宽敞之处。一般家居进入大门后便直达客厅,因此,客厅是宅门之后的第一个大空间,作为"明堂"的客厅宜宽敞明亮,这样才能纳气多、招旺财,位置要靠前,不要靠后,前则旺财,后则退财。

坐北朝南:顺天道而养天年

坐北朝南而建房,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可以颐养身体,陶冶情操。早在原始社会,中国先民就按照坐北朝南的方向修建村落房屋。这是因为中国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处在北温带,一年四季的阳光都是由东偏南射入,从西边落下。

在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从门、窗射入的光线相对减少,能保持室内有一定的凉意;到了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住宅的门、窗朝南,可使室内进入更多斜射的太阳光线,从而提高室内温度。再加上,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东亚季风区,坐北朝南,炎热夏季可以避开下午最热时的阳光,寒冷冬季又可避开西北寒风,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

宜藏不露乃福地

这里的"宜藏不露"是从住宅的功能上来说明其中蕴藏的风水之道。好地方的风水讲究藏气,然而,气动而不聚,散而不收的地方都是忌讳的,像在风口、山顶、河谷低洼、峡谷之地建房都是不利的。

水也如此,应该缓缓流动、顾盼有情,这样才不失灵动之性,而一泻千里、死水一潭之处则绝非好地。比方说,故宫内的太和殿、保和殿和中和殿,这三大殿都体现了《易经》中"保合大和,乃利贞"的合和观。

从门、床、灶看居家风水

下面再从居家小环境来说说选阳宅的讲究。

门住宅吐气、纳气的门户,影响家庭的整体运势。门的朝向宜开在东方。中国有句古话叫"紫气东来",就是紫气自东而来,正门向东代表太阳从东边升起,象征活力朝气。正门向南,也是居家购房的首选,不仅采光好、通风好、避北风,而且南面草木繁茂,阳气充足。

另外,把门开在哪个方位也要慎重考虑,是中门、虎门,还是龙门(龙门在左,虎门在右)。要知道,地理环境中水的流向也会影响开门的方向。如果房子正前方地势平坦,应该开中门。如果站在家中往外看,地势右边高于左边,水流或气流由右边流向左边,也就是水由虎边流向龙边,适合开龙门。

卧床宜摆放在"穴眼",就是卧室中央,这里是气原的中心,生气最旺,对人也最好。安床也要考虑主人的体质特征,如果体质偏阳虚,要放在向阳的地方,如果偏阴虚,要放在阴气较重的地方。同时,床头后一定要有靠山,最好是紧贴墙壁,让头部不至于悬空,并且床头后面不可以是厕所或厨房,否则容易产生幻觉,患上精神分裂症。同时,床头千万不要放在窗口下面,因为这里气流和光线最强,会影响睡眠,对身体健康不利。若是不能更换床头,最好改用厚窗帘加遮光布,但最好的方法还是更换床头。

灶台烹制食物之地,风水好坏关系到身心健康,也会直接影响家庭运气。下面就灶台安置的常见错误说说其中的学问。

水火相冲。就是灶台对面就是水位(洗菜池),这种方位易导致口角是非,犯桃花。

水火相邻。当水龙头与灶台距离太近,对肠胃消化系统不利,健康且财运受损,最好将两者距离控制在30厘米左右。

灶背不宜为窗口。灶台若安置在窗口,为漏财之象,应该靠实墙,这样才会聚气聚财。如果灶背后是厕所的马桶位,则更是不利。

房门冲灶。是说厨房的门正对着灶台的方位,所谓"开门见灶,钱财多耗",这种摆放不利财运,也不利家人健康。

厨厕门冲。厨房是烹制食物之地,其性轻清,五行属阳,而厕所是藏污纳垢之地,其性重浊,五行属阴。清、浊之气相混杂,对身心健康不利,还会影响家人气运。

第四章 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随

吃,是一门大学问。《易经》饮食养生的精髓就在于"性味相胜"、"五味相调"、"因人而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所宜所忌" 了解并准确运用这些饮食养生秘诀,才能吃出健康,吃走疾病,这才是会吃之人的福气。

1.最神奇的养生"菜单"

俗话说,食物长得像什么就补什么,长在水中的药食性寒就可清火 这就是《易经》中象形与象义的食物论。悟透其玄机,才能让身体更健康,让生命更有活力。

补脑提神,核桃不能少

核桃的形状与人脑极其相似,有左半脑、右半脑、上部大脑和下部小脑,甚至其褶皱或折叠都像大脑皮层。根据《易经》中的象形食物之说,吃核桃有补充大脑的作用。而现代的营养学研究也证明,核桃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可防止细胞老化,有健脑、增强记忆力及延缓衰老的功效。

因此,脑力劳动者多吃核桃可增强记忆力、改善脑功能,而且其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还有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可以防治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孩子吃核桃可促进智力的发育。吃了核桃还对脱发和白发能起到改善的作用。

保养耳朵,多吃黑木耳

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用水泡开后的黑木耳和人的耳朵特别像,所以,吃黑木耳是补耳的最好方法。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走在街上用手机打电话、听耳机的人遍地都是,这些电器在给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对身体产生辐射。怎么办呢?大家多吃黑木耳就可以保护耳朵的听神经。

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经常会有耳鸣的现象,那么,吃黑木耳炖甲鱼最好。一把泡开的黑木耳,一把枸杞子,一只甲鱼放在一起炖,炖出来放到冰箱里,一天吃一点,10天左右就能见效。

腰果、腰花治好了多年的肾虚

男人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整日委靡不振;女人腰膝酸软,面色灰暗。这是典型的肾虚与血虚的表现。男人的根在精,女人以血为本。腰膝酸软是男人血虚的一个表现,可以吃上几次腰果炒腰花。男人若想更阳刚,那就吃枸杞子搭配猪腰。这些貌不惊人的食物相搭配,在补肾上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补吃什么补什么

还有很多食物是从象形食物的理论发展而来的,比如,小枣养心,晚上睡不着觉,感觉心跳时,用小米煮小枣。为什么?一颗小枣一颗心,它长得像心,所以小枣养心。

还有一些中老年人说,早上起来脚后跟酸疼,不能落地,怎么办?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按照吃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吃猪蹄来养脚。那眼花呢?那就吃鱼眼治人眼等。还有就是吃肝补肝。这就是中医的养生经验。

什么是象义食物

关于象义食物,结合《易经》理论,应该这样解释:从食物生长地来说,生长在北方的、背阴的、水里的食物,都有滋阴的作用;相反,生长在南方的、向阳的、陆地上的食物,都有壮阳、养阳的功效。食物具备了这种特性就被称为象义食物。

虽然这样说,但还是分不清究竟哪些食物具有这种特性,下面就为大家列举一些食物,如背阴长的蘑菇、黑木耳,水中的藕、鸭子,冬天成熟的水稻、白菜、萝卜,冬季的鱼等,都具有滋阴的作用;而陆上的鸡,夏天成熟的向日葵、香蕉、石榴、小麦等都具有养阳、壮阳的功效。综上所述,寒凉食物滋阴,温热食物养阳,这就是象义食物。

2.小小食物,健康的大药

药食同源、药食互补是自古就有的养生之道。食物在保身心、疗疾病上可谓"润物细无声,王道无近功",只要坚持,食物就是人体健康的大药。

每天吃生姜,赛过人参汤

美食家说,姜是中国食疗智慧的结晶。众所周知,姜有益脾开胃、止呕、温经散寒等功效。炎炎夏季,对于胃口下降,少食厌腻者来说,喝适量姜汤,做菜时多加点姜,不仅能够散寒祛暑,还可以治疗因吃不洁食物而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

生姜中所含的阿司匹林对高血脂、高血压有良好的功效;此外,姜中所含的姜酚有利胆的作用,对胆囊炎、胆结石有预防功效。老年斑是人衰老的表现,经常吃生姜就能减轻老年斑的产生,还能预防早衰。虽说生姜对人体有益,但是不可多食,因为生姜辛辣,凡阴虚内热、热病、疮疡、痔疾者忌之。

补人参,不如吃大蒜

大蒜被誉为"地里长出来的青霉素",具有很好的消炎、抗病毒功效。患有真菌性阴道炎及阴道滴虫的女性,不妨多吃大蒜。大蒜含有一种叫硫化丙烯的辣素,它的杀菌能力可达到青霉素的1/10,并可以起到预防流感、防止伤口感染、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功效。因此,要预防H1N1最好每天都吃些大蒜。

此外,大蒜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和锗,这两种元素被国际医学界认为是人体抗癌所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特别是消化道癌症,如胃癌,其次对子宫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大肠癌等都有良好的功效。

吃大蒜时最好先切碎,室温放置10分钟,在这一过程中,大蒜辣素和硫化物等活性成分大量生成,抗癌成分也大大增加。此时,即使加热煮熟,仍能保持60%以上的药理作用。由于大蒜对胃肠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不宜空腹食用,胃溃疡患者和患有头痛、咳嗽、牙疼等疾病时,应禁食。

醋养生--一种神奇的自愈力量

将醋誉为调味品中的"大哥大",当之无愧。在人们眼里,醋已不单纯是调解五味,增加食欲,更为重要的是醋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平时品味到的只是醋的酸味,在酸味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营养成分,如乳酸、葡萄糖酸、琥珀酸、氨基酸、糖钙、磷、铁、维生素B2等。食醋的酸味来自醋酸,不同食醋中醋酸的含量不同,一般在5%~8%之间,而山西老陈醋的醋酸含量则可高达11%。炒菜时加些醋可减少菜中维生素C的损失,并促进原料中钙、磷、铁等物质的溶解,从而提高菜肴的营养价值。

经常食醋可以起到软化血管、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减肥、抗癌杀菌、降低血脂、抗衰老、美容养颜、防病治病的功效。因此,在晋东南地区有句名谚:"家有二两醋,不用请大夫。"

"管住嘴、迈开腿"为糖友加把健康锁

人们通常把糖尿病说成是富贵病,但是,现如今穷人也难以摆脱此病的困扰。其实,糖尿病既是富贵病,又是懒人病、馋人病。患上糖尿病其实不可怕,只要管住嘴,迈开腿就有救了,既省钱,又摆脱了病魔的纠缠。

如果身边有人得了糖尿病,"管住嘴,迈开腿"这6个字是劝诫他最好的方法。让他买个计步器,系在腰间,每天保证走8000步,如睡觉前发现不到8000步,那就赶紧出去走,什么时候走到8000步,什么时候再睡。每天早上买绿皮的苦瓜,切碎后,在开水里焯一下,然后把苦瓜吃了,把焯苦瓜的水灌在瓶子里代水喝,每天就拎着这个瓶子走8000步,渴了就喝,坚持3个月,病情肯定有所好转。

糖尿病患者平时应控制糖分的摄入量,对主食的摄入量要有严格的计算,同时多吃一些粗粮。早中晚吃的量要做好配比,并做到长期坚持不懈。还要定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

3."五色"与"五味"食物养生

吃食物不单单为了充饥,更蕴藏着养生保健的大智慧。《易经》认为,食物的"五味"和"五色"与人体的"五脏"相互对应,相互滋养。明白了这些道理,家常便饭也能吃出健康体魄、吃出幸福人生。

红黄绿白黑,五色健康法

红色养心红色食物具有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增强循环、促使神经系统兴奋、养心入血、活血化淤的作用。"红"的代表是番茄,一天吃一个番茄,可将患前列腺癌的概率减少45%。心脏功能不好,经常心烦、郁闷的人应多吃红色的食物,如山楂、桃子、红心萝卜、西瓜等。

黄色养脾黄色食物有刺激神经和消化系统、加强逻辑思维的作用。"黄"的代表是玉米、胡萝卜,这类黄色食物富含维生素A,常食可以预防感冒、发烧、扁桃体炎,中年人癌症、动脉硬化,老年人眼花、视力模糊等症。脾胃失调,腹泻者,多吃南瓜、黄豆、玉米等黄色食物就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

青(绿)色养肝青绿色食物可调节体内平衡,消除紧张情绪,起到镇静作用,有助于缓解失眠。"绿"除了绿叶蔬菜外,最具代表性的是绿茶,绿茶在"三高"等富贵病的预防与治疗上效果很好。此外,喝酒时在餐桌上配一些青梅、青豆、青笋或青菜,能避免酒精对肝脏的伤害,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白色养肺白色是肺色,经常咳嗽的人,多吃白萝卜可以化痰,肺功能不好的人要常吃藕、梨、白肉来润肺养肺。"白"的代表是燕麦片,它不但可降低胆固醇,还对糖尿病、减肥有很好的功效,此外还能通便。

黑色养肾黑色的东西对于补肾、抗衰老是最有效果的。"黑"的代表是黑木耳,黑木耳能降低血黏度,最好每天吃5~15克。多吃点黑色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桑葚、香菇、黑米、黑鱼,可补肾,对于女性抗衰老最有效。女性以黑米为主食,还有一定减肥瘦身、滋阴的作用。

酸甜苦辣咸,吃对才健康

咸味入肾咸味能增强体力和食欲,呕吐、大汗后,喝点淡盐水,可防止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肾主水,水又克火,火对应心,所以说,如果吃咸过头,就会损伤到心脏,引发高血压和各种心血管疾病。冬天是养肾的最佳时间,应多吃一些咸味食物,如海蜇、海带、猪肉、大豆、栗子等。

苦味入心味苦食物有解除燥湿、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等功效。夏天主火,内应于心,三伏天气心脏负荷加重,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所以,夏天养心最重要。除了心态上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平静,让心神安宁,不可有过激之外,还应多吃些苦味食物,如茶叶、可可、杏仁、羊肉等。

辛味入肺辛味可祛风散寒、解表止痛。肺属金,心属火,夏季心火旺,必然会影响到肺的功能。因此,夏季养心的同时也要兼顾养肺,此外,肺在夏天受伤后,秋天成了最佳的养肺时期。养肺最佳食物有姜、黄米、桃子、鸡肉、葱等。

甘味入脾甜食具有补热量、养气血、调和脾胃、解除毒素等作用。脾胃是一年四季都要养的,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脾胃差要常吃甜味食物,如枣等,但是根据脾属土,肾属水,而土克水来推断,吃甜食一定要适量,否则会影响到肾脏的正常功能。

酸味入肝经常吃酸味食物可增强肝脏功能,并能增进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还能解毒、抗菌、抗病毒、抗原虫等。

4.养生话"补"与"泄"

人的健康就像天平一样,趋于动态平衡才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天平向左斜,我们就要补一点儿;天平向右斜,我们就要泄一点儿。这一补一泄才会实现阴阳平衡,让全家老小都神足气旺、福运长久。

补什么,怎么补

中医学中的"补"指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气虚就要补气,不管是补肺气、补脾气、补心气,还是补肾气。常用补气药有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等。各种动物的蛋白质都具有补气的功能,而补气佳品非鸡莫属,产后体虚、气不足时,只要炖鸡喝汤就能把丢失的气补回来。

补血应当以饮食调养为先,使脾胃消化功能健康旺盛,从而确保血液生成的来源。补血佳品中红枣又是重中之重,其他补血效果好的食品有动物肝脏、肾脏、心脏、胃肠和海带、紫菜、黄豆、菠菜、芹菜、油菜、番茄、杏、橘子等。

补阴应当多吃一些滋补肾阴的食物,以达到滋阴潜阳的目的。滋阴的食品多酸甘、性寒凉,所以应当适当使用一些动物类的滋阴食品。很多清稀、稍稍粘稠、味道酸甜的液体也具有滋阴的功效。最好用生长在水中的食物来进行,如藕、海带、鱼等,这些都具有很好的滋阴养阴效果。

补阳要以温胃健脾为主。温热的食物以去寒气,清淡的食物以护脾胃。可以补阳的食物有韭菜、茴香、茄子、辣椒、桂圆、牛肉、羊肉、狗肉、兔肉、鹿肉、驴肉、鸡肉、鸭肉、鹌鹑、鲍鱼、黄鳝等。

泄什么,如何泄

中医学中的"泄"指排毒、降脂、抗衰老和抗癌。

便秘者吃点白萝卜、香蕉、核桃、芝麻等具有润肠作用的食物,就能起到助"泄"的作用。此外,豆浆、绿茶、绿豆、生姜、蜂蜜等的排毒效果也不错。

降脂也是"泄"。洋葱、大蒜、玉米、海带、薏米、燕麦及各种水果都有此功效。因其所含的特殊营养素可以降低胆固醇并软化血管,有助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可谓"三高"和肥胖者的健康首选。

抗衰老就是不断地与机体消化功能衰退作斗争的过程。抗衰老佳品有西蓝花。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圆白菜及新鲜水果,能够促进肠胃蠕动,让身体器官保持年轻活力。

抗癌食物的桂冠非十字花科植物莫属,如萝卜、花椰菜、菜花、芥菜等,香菇、蘑菇、番茄等也有很好的抗癌功效。

5.全面的饮食,做到"五数"、"四忌"

常说小食材有大功效,但是唯有吃得恰到好处,才能吃出真正的健康!关注自己的饮食,从食物的色香味形中悟出"五数"、"四忌"的真谛,可以让你与健康走得近些、再近些

吃对"五个数",健康从天降

"一"是每天一袋牛奶。可以避免因缺钙而引起的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腰疼、背疼、腿疼、老年忧郁等症。正常人每天每人需要800毫克钙,我们的饮食中通常只有500毫克,而一袋牛奶就有300毫克的钙,所以每天补充一袋牛奶很有必要。

"二"是每天250克糖类。也就是每天以250克大米或面粉作为主食。体力劳动者可以吃500克,而减肥的女性每天吃100~200克即可。

"三"是三份高蛋白。可供选择的食物:50克瘦肉、1个鸡蛋、100克豆腐、100克鱼虾、100克鸡鸭、25克黄豆。如果早上吃了一个荷包蛋,中午吃了100克鱼虾,那么,晚上就要吃100克豆腐或50克的瘦肉。

"四"是四句话:粗细搭配、不甜不咸、少食多餐、七八成饱。粗细粮搭配则营养互补;不能吃得太咸或太甜,一天6克左右的盐最合适;每天吃三餐就可以;七八成饱更是长寿的养生秘诀。

"五"就是500克蔬菜和水果。每天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非常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同时可以预防癌症。

饮食有"四忌":吃对了是良药,吃错了是毒药

饮食禁忌是养身健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小心食用了不该食用的食物,就可能引起身体的不适,加重原先的病情。历代的中医都很重视忌口,并因此分为"因病忌口"、"因药忌口"、"因时忌口"、"因体型忌口"四类。

因病忌口有些病是需要忌口的,如糖尿病忌吃糖和盐;心血管病人忌高盐饮食;尿毒症者忌食高蛋白;肾炎、浮肿病人忌高盐饮食;肝炎及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应忌酒、忌多食脂肪;胃肠疾病者忌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因药忌口由于中药和食物的成分不同,如果服用药物时不加忌口,就可能使两者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从而降低药物的药性,甚至增加毒性,从而加重病情或者危及生命。

因时忌口中医上提倡人体是个小天地,"天人合一"等理论说明了在用药忌口方面不仅要遵循辨证的原理,还要掌握一定的季节性,如春季较为湿润,应忌食寒湿之品;夏季比较炎热,辛辣、煎炒的食物则不应多食;秋季干燥,忌食损津香燥之品;冬季寒冷,一切生冷寒凉的食物均应忌口。

因体型忌口阴虚火旺体型的人应忌食心热香燥之品;壮热之体应忌食多糖、肥肉、咸食之物;阳霾之人忌食寒湿之物;湿重之人则不宜食用油腻的食物。

6.让你明眸善睐的秘方

心为君,目为臣,君主守不住神,臣子必定乱。所以,眼睛是否健康,很大程度取决于心神是不是安定。眼睛是离卦,属火;而肝是震卦,属木。木是生火的,养好眼还得养好肝,所以说,学会养心,多吃离火、震木的食物才是拥有明眸善睐的秘方。

养眼就要先补肝

肝开窍于目,久视会伤肝。菠菜,色绿养肝。菠菜所含的维生素和铁元素,能补肝养血,明目润燥,常食可改善视力,治疗贫血症。此外,多吃维生素高的食物也是护眼之必需,每周吃三根胡萝卜,即可保持体内维生素A的日常含量,红薯、橘子、柚、柿子维生素A含量也较高。多吃芝麻、大豆、鲜奶、小麦胚芽等食物可以避免维生素B2不足引起的视疲劳及角膜炎等病症。

小油菜绿油油,养肝护眼不用愁

油菜得震木之气,对肝功能不好引起的眼干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过度用眼的人,应多吃一些油菜。此外,油菜中含有的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能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

西瓜保护眼睛不含糊

西瓜外绿内红,得震木、离火之气。夏天阳光强烈,会给眼睛带来损害,多吃西瓜,会起到护眼的作用。

7.《易经》中的饮食健脑方

脑在人体属乾卦,五行属金,而金卦是高高在上的。那些凡是长在树上的果实统统都可以拿来补脑益智,从核桃、榛子到长寿果,样样都是众人皆知的补脑佳品。另外,土生金,多吃益脾胃的食物,也能起到健脑的作用。

几颗桂圆,让你神清气更爽

如果感觉脑子总是混混沌沌,经常莫名其妙地头涨,或者在疲劳、熬夜、用脑过度时,头就会变得木木的。为了缓解脑疲劳,并让自己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最好的办法是:取30颗干桂圆,剥去外壳,把桂圆肉(带核的)加水煮,水开后继续煮20分钟,然后把桂圆水倒出,放温喝下。不到2小时,你就会觉得特别的神清气爽了。

桂圆为乾卦食物,只要在头痛、疲劳时食之就会起到很好的健脑益智效果。当然,怎么吃可以因自己的喜好而定,比如,不喜欢用桂圆煮水喝,那么就可以直接吃,什么时候头晕了,头痛了,吃上几粒是很有效的。

板栗--干果中的补脑之王

长在大树上高巅之处的板栗秉成天之金气,常吃有补脑益肾的功效。板栗中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能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同时栗子还被称为"肾之果",对肾虚有良好的疗效,特别是老年肾虚、大便溏泻更为适宜,经常食用有强身愈病之效。

补肾--激活大脑的神经元

《黄帝内经》中说"脑为髓海",意思是脑是髓会聚之处,大脑的功能要靠髓的滋养。这里充分说明了髓对脑的重要性。人们常见的脑病如头晕目眩、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不耐思考皆与髓供应大脑不足有关。

因为"肾生髓"的缘故,养脑必先补肾。脑力不足,多属脑髓空虚,大部分是先天肾虚影响肾生髓,或是纵欲过度亏了肾精,或是劳累过度,尤其是用脑过度伤了肾,都必须益肾,单纯地健脑是不行的,因为脑髓是由肾所生的。

芝麻可以补肝肾、润五脏,特别适用于肾虚引起的腰酸腿软、头昏耳鸣、发枯发落、大便燥结等。此外,牛骨髓、狗肉、羊骨、猪肾、鲈鱼、桑葚、胡桃、枸杞子、冬虫夏草、何首乌等也是补肾佳品。

8.这样吃,会让你心静如菩提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善待好心,人体脏腑器官才会相安无事、亲如一家。心属"离卦",按照同气相求的道理,为了更好地照顾心,还得补些可以改善离火之人心脏功能的食物。

百合是清心安神的大法宝

百合营养全面,有良好的滋补、清心安神功效,适用于更年期多梦、情绪烦躁的女性食用。

一般可用鲜百合120克,和蜜蒸软,含1片食之,或以新鲜百合数个,捣汁,冲以温开水饮服,也可煮食。

以心补心才是养生正道

猪心安神定惊、养心补血的功效特别好,对惊悸失眠有较好的食疗效果。猪心可以与南瓜、胡萝卜等一起煲汤喝,或与小米、小麦、糯米,以及燕麦、红枣、芝麻、蜂蜜、桂圆、酸枣仁等一同食用,都是睡前养心的上好食物。

撒一把粗粮,多一分健康

粗粮与细粮相比,其营养价值在于粗粮保留了植物的胚芽。胚芽是生命的起点,它可以直接进入人体的心系统,对人的心脏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所以,为了心脏更加健康,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要避免深加工,特别是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在选购粮食时,最好多选一些带有胚芽的食物,以此来调养心脏功能,是十分有益的。

米汤--给"心"一个安稳的家

看似简单的米汤,却是保护心脏的能手。平时心脏病患者可以自己做些米汤来调理心脏功能。做米汤所需的水,是蒸米饭所需水的4倍,最好将米和水浸泡一夜后再做。煮好后,将米粒滤出,米汤存在冰箱内,全天啜饮。注意,喝米汤时要慢慢啜饮,切忌倾盆似的向喉管里灌。此外,要想米汤发挥最好的疗效,应选择在两餐之间饮用,而饭桌上喝之,反倒会把胃酶稀释,不利消化。

9.解毒"肝"压力

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之一,在饮食调养方面,怎么吃才养肝呢?肝在五行中属木,对应震卦,若想肝脏健康有活力,就应多吃一些得震木之气的食物。要知道,厨房才是最好的药房。

春补肝顺天应,食绿豆得天气

春季属木,通于肝,春季是调养肝脏的最佳时期。有着"济世之粮谷"之称的绿豆,不失为补肝的佳品,它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是春夏最受欢迎的解毒防暑佳品。绿豆中含有大量蛋白质、B族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有增白、淡化斑点、清洁肌肤、祛除角质、抑制青春痘的功效。此外,常食绿豆有辅助降压的作用。

黄绿蔬菜,大多是护肝养肝的卫士

黄绿色蔬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对预防肝癌有很好的作用。此外,黄绿蔬菜中含有纤维素、木质素、果酸、无机盐等,是肝病患者恢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养肝应多吃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蔬菜,如小白菜、油菜、番茄等;多吃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功能的蔬菜,如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多吃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蔬菜,如青色圆白菜、菜花等。

10.餐桌上也可解决"脾"事

每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都有赖于后天饮食的滋养,而作为后天之本的脾,更是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在健康路上,养好脾就成了不可忽视的环节。

晚餐一碗粥,赛过活神仙

粥是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而晚上来一碗软乎乎的粥不但容易消化,而且清淡可口,可以堪比神仙的生活了。被称为粥中之王的大米粥健脾功能显著,平常身体生病时,多半会煮大米粥,尤其是烦热、口渴的热性病患者更宜食用。脾胃寒虚者,要吃小米粥、韭菜粥温补脾胃。茯苓粥清上实下,也特别适合脾虚患者食用。

吃粥好处多,熬粥也处处皆学问。熬粥最好用沙锅,不用铁锅和铝锅,煮粥一定不要放碱,了解了这些,才能喝出健康。

健脾胃、养后天的美食

粳米:只要是体质虚弱的人,都适宜吃粳米,尤其是脾虚的人,选食粳米再好不过。

糯米:有补脾益气的作用,是温补常吃的食物,脾虚的人也可以经常吃糯米食物。

大麦:味甘咸,性微寒。有益气健脾,止渴除烦之功。

红薯:俗称甘薯、山芋、地瓜,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脾虚的人,可以把红薯作为主食来吃。

薏米:是健脾益胃的良品。脾虚的人,可以用薏米同粳米煮粥食用。

莲子:味甘涩,性平。有健脾止泻之功。可用于脾虚久泻、食欲不振。

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虚的人,可以常吃牛肉炖汤,或用牛肉适量与大米煮粥进服,这对脾胃的恢复大有裨益。

鲫鱼:有健脾养胃作用,故脾胃虚弱者宜食。《本草经疏》说:"鲫鱼,甘温能益脾生肌,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唯此可常食。"

锅巴:大多脾虚不运,饮食不香,或食不消化,或脾虚久泻的人,应该适量吃些锅巴。

此外,健脾胃、养后天的食物还有玉米、高粱、蚕豆、土豆、芋头、燕窝、面筋、花菜、大白菜、胡萝卜、荠菜、银耳、葡萄、桂圆、狗肉、兔肉、猪肚、羊肚、鸡肉、青鱼、鲢鱼、黑鱼、鲂鱼、白鱼、银鱼、鲑鱼等。

11.会说话的"胃"

胃是"后天之本",对应八卦中的艮卦。身体健康与否,与胃功能的好坏有着直接关系。而食物对胃功能的好坏很重要,胃功能不好的人,要多吃些具有暖胃作用的食物。

得"艮土之气"的小米最养胃

黄色的小米,得到了丰厚的艮土之气,可以直接入胃,是补养胃脏最理想的滋补品。小米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和糖类等,可以"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还可治消化不良、口角生疮、胃热、消渴、腹痛及流鼻血等症,更是老弱病人和产妇的真情佳品。

产后妇女多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是因为小米对妇女产后滋阴养血大有功效,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尽快恢复体力。在没胃口、食欲差的时候,小米粥的作用也不亚于开胃菜。小米以延安、龙山两地所产最为出名。存储一年的小米更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药。

南瓜--给胃筑起一道坚固的墙

淡黄色的南瓜也是得艮土之气的食物,能直接进入胃脏,养胃功效非常显著。南瓜含瓜氨酸、精氨酸、麦门冬素及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果胶、纤维素等。南瓜所含果胶可以保护胃肠道黏膜免受粗糙食物刺激,促进溃疡面愈合,适宜于胃病患者。南瓜所含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此外,果胶还有很好的吸附作用,能抑制体内的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从而将毒素排出。

但是长疖子、青春痘等与血分有关的患者,是绝不能吃南瓜的,否则会加重病情,因为南瓜属发物,血热型或湿热型患者最好远离。

12.吃什么,让肺坚强起来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也是人体内一个娇生惯养的脏器。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食物是最好的药。滋养肺脏,就要多吃些有防燥护阴、滋阴润肺功效的食物。

花生是个宝,养肺化痰效果好

花生不仅得坎水之气,还得兑泽之气。《本草纲目》说:"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吃花生,能治多种肺病,但吃时一定要连同花生红外衣一起服用。经常用鼠标的人,难免会发生手腕疼痛。近来,小陈的手腕一直疼,偶然的机会在中医那儿看了一下,建议他买一些糯米、花生、红小豆,每天将这些原料放在一起煮粥吃,吃了一段时间后,果然手腕关节疼痛感消失了。这是因为花生可以补益肺,而肺主治节,肺气足了,关节痛自然可以好转。患有肺结核的人,可以取花生米生食,每日4~5次,每次10~20粒;若患者有咯血,要带衣食之;久咳的人,可以用小火将花生米煎汤服用。

羊肉--养肺的珍宝

羊肉得兑泽气,直接入肺,所以吃羊肉是补肺最直接的方法。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等患者,最好每餐都食用适量羊肉。羊肉是冬季进补的最佳食物,但羊肉的膻味,却让很多人对它敬而远之。去膻味并不难,只要在烹调时放适量甘草和料酒,就能够去其膻气,又可保持羊肉的功效。

润肺又养颜首选雪蛤膏

冬春之际,肺部要抵御季节交替的考验。这时补肺要选雪蛤。此前雪蛤多为富人家餐桌上的滋补食物,但如今它是经济实惠的补品,已不断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女性美容又养肺要选"黑糯米炖雪蛤"、"五彩炖雪蛤",吸烟男士养肺要选"海底椰炖雪蛤"。

吃对时令水果,让肺自由自在地翱翔

干燥的秋季,肺最容易受到燥邪侵袭,出现皮脸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症。这时大量的时令水果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效,同时能治疗与肺有关的疾病,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食物,如梨、葡萄、红枣、石榴、柑橘、甘蔗、百合、萝卜、荸荠、银耳等。

13.壮"胆"从饮食开始

胆是六腑之一,在《易经》理论中称"中精之府",可以贮藏与排泄胆汁、助消化、疏利脾胃。人体有了营养物质的供养,方有气血畅通、活力健康。而胆脏属巽卦,故多吃此类食物可谓爱惜胆脏的良策。

正气强,胆气才壮

人们常说,胆小的人常被吓出病来;胆大的人什么事都不怕。这主要反应在胆主决断的功能。也就是说,一个胆气强壮的人,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时,一般恢复得较快,甚至不受外界的刺激;相反,一个胆气弱的人,在受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往往会形成疾病。其实,胆的决断能力是人体正气健康与否的一个真实写照。一个决断又果敢的人,他的胆气必定旺盛;反之,其胆气弱或胆有病症。总之,只有正气强盛,内气充实的人,才能"胆气壮",才能主决断而有果敢行为。

胆与肝互为表里,只有两个器官和谐共处,人体正气才会强盛。胆是贮藏胆腑内的胆汁,在肝的疏泄作用下,将胆汁排泄到肠内,这样食物才得以消化。反之,如果肝胆功能失常,就会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所以说,壮"胆"对于身心和谐安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西蓝花--老百姓的"蔬菜方子"

西蓝花是得巽木之气较多的食物,能补肝益胆、益心养血、增强人体免疫力、降血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胆结石、胆囊炎、牙痛、贫血等病症患者都可以放心食用。

从现代营养学来看,西蓝花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是菜花、番茄的3~4倍,而且矿物质成分比其他蔬菜更全面,尤其是钙的含量十足,可以与牛奶媲美。成年人五更泻或有口苦者吃10~15天的西蓝花就可以得到改善。做法是将西蓝花水煮或用水焯过后凉拌或做汤。

这一做法不仅使西蓝花颜色翠绿,口感也会十分爽脆。要想吃到好东西,学会挑选也非常重要。西蓝花拿在手里,感觉越沉的,质量越好,不过,也要避免其花球过硬,这样的西蓝花比较老。

平肝补胆,就吃苦瓜

苦瓜可补胆润肝、利尿、消暑、助消化、防感冒。苦瓜含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C及各种矿物质元素,非常适合在心烦、失眠时食用。家里有巽儿,不妨在考试前期给他吃些苦瓜,这样可以缓解巽儿应试的压力,让其轻松迎接考试。

14."肾"最需要关注的地方

肾是五脏之一,先天之本,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着重要影响。父母肾功能的好坏,会遗传给孩子。但有句话叫"先天不足、后天来补"。因此,肾功能不好的人,可以通过有补肾作用的食物来改善。

小米养肾气,肾病多食之

小米就是民间的谷子,具有补益肾气的功效。小米50克,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旺火烧沸,改用小火熬至粥成即可。这是一款益肾补虚,具有清热利尿功效的食谱。

牛骨髓是个好东西,男人女人皆相宜

牛骨髓具有润肺、补肾、益髓的作用,对于肾虚羸瘦、精血亏损的男士尤为适宜。经常吃些牛骨髓,老年人的骨质不会再疏松,也不会再便秘;女性适当多吃能延缓皮肤老化、美容美颜。

吃淡菜,补肾原来这么容易

《本草纲目》中记载:淡菜具有治疗虚劳伤脾、精血衰少、吐血久痢、肠鸣腰痛等功效。如果有以上症状,最好买些淡菜制作一盘精美的佳肴:淡菜干用热水烫至发松回软,去掉中心带毛的黑色肠胃,褪去沙粒,洗净,然后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用小火炖烂即可。

山药,出身平凡但功效神奇

山药为中医"上品"之药,除具有补肺、健脾、益肾填精功效外,还能治腰痛、记忆力减退、腹胀等病症。日常只需去菜市场买些质量好的山药,去掉外皮切成小块,直接放清水里煮着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