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音乐艺术学院06级:京剧宗师——姜妙香与姜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0:56:07

姜妙香(1890-1972)京剧演员。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幼年从田宝琳习青衣,出师后常与王凤卿、贾洪林同台合演。后因病嗓音转暗,遂拜冯慧林、陆杏林为师,改习小生。演戏认真,一丝不苟。《四郎探母》之杨宗保巡营一场,一般只唱两句摇板,姜恪守成规,坚持唱足整段“娃娃调”,后来演唱者也竞相仿效。长期为梅兰芳配戏,其小生脚色均有姜充任,如红楼戏中之贾宝玉、《玉堂春》之王金龙、《白蛇传》之许仙等,配合严密,默契很深,为梅的得力助手。爱好绘画,以擅画牡丹著称。为人正直,有“姜圣人”之誉。系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文名:姜妙香
别名:姜大个儿、姜八刻、姜圣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890年2月22日
逝世日期:1972年7月21日
职业:京剧演员
代表作品:监酒令辕门射子白门楼借赵云黄鹤楼罗成叫关小宴飞虎山
主要成就:开创京剧小生之“姜派”
京剧老电影《贵妃醉酒》梅兰芳萧长华姜妙香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pZ2AXSLFQk/
',1)">
人物生平
姜妙香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小生演员。名汶,字慧波,又字静芳。祖籍直隶省河间府(今河北省沧州地区)献县人,生于北京。诞辰:1890年2月22日,光绪十六年(庚寅)二月初四日。逝世:1972年7月21日,农历壬子年六月十一日。父亲姜俪云,乃四喜班的旦角演员,母陈氏,是著名昆曲世家陈金雀的孙女,通音律。
京剧音配像《贩马记》梅兰芳姜妙香录音主演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2JD5VeWlJuU/
',2)">
艺术经历
姜妙香五六岁就能唱一些旦角唱段,七岁拜谢双寿、田宝琳为师学青衣,由于家学渊源又经名师教诲进步很快,初次登台演出《三娘教子》便得到好评。九岁开始正式唱戏,他嗓子好,会戏较多,而且身材较高(绰号“姜大个儿”),两年后戏班接纳为正式演员,开始舞台生涯。十一岁搭入宝胜和班演出《落花园》、《孝义节》、《彩楼配》等唱功戏,由于他嗓音嘹亮、气力充沛、口齿清晰引起观众注意,他又向陈德霖、茹莱卿学了很多昆曲和皮黄戏,特别是唱法和念法上大有进步,讲究轻重缓疾,刚柔相济,四声尖团,音润吞吐等等。他按照老师的教诲勤奋锻炼,一丝不苟,不仅在唱青衣时得到发挥,改唱小生后在革新唱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他在王瑶卿因嗓音关系极少演出、而王蕙芳、梅兰芳尚未成名之时,脱颖而出,大获好评,十六岁的姜妙香与王凤卿、刘鸿升一同加入著名演员田际云所组的玉成班。曾与王凤卿、许荫棠、龚云甫组创洪奎社,他与王凤卿合演《武昭关》、《南天门》、《战蒲关》等生旦对儿戏,与王凤卿、刘鸿升合演《大保国·二进宫》都十分叫座。姜妙香的嗓子好,能连唱两个小时都不觉吃力,因此而赢得“姜八刻”的美誉。
就在他跨入青衣表演的极盛时期,因劳累过度而吐血辍演,一病两年。病情稍好后,嗓音恢复较慢,于是他二十一岁拜了冯蕙林、陆杏林为师改学小生。向茹莱卿学习武功身段,二十二岁时搭入双庆班,他白天演出,晚上学戏,在漫长的岁月里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成为京剧著名小生演员。1915年正月初八,他与高庆奎在北京吉祥剧院合演《黄鹤楼》,他在剧中饰周瑜,高亢嘹亮的嗓音已完全恢复,此次演出一鸣惊人。自1916年前后又与梅兰芳合作演出《玉堂春》,二人珠联璧合,倾倒观众,传为佳话,自此也开始了他们二人长达四十六年之久的艺术合作之路。
京剧音配像《打龙袍》金少山李多奎姜妙香萧长华马富禄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RR9wdGob7U/
',3)">
艺术特色
姜妙香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努力创新,呕心沥血的创造了许多优美动听的小生唱腔及多种新颖别致的唱法,特色鲜明,耐人寻味,形成了脍炙人口的“姜派”。他对小生传统唱腔精雕细刻的进行加工改进,坚持“声随词变”、“按情行腔”的法则,确实做到了“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使唱腔更加贴切表达人物的情感,更加悦耳动听。梅派的全部新戏如《黛玉葬花》、《千金一笑》、《牢狱鸳鸯》、《洛神》、《西施》等剧目中的小生唱腔,都是由姜妙香和琴师王少卿共同研制的。此外马派戏、程派戏等剧中的小生唱段他都有新腔之作。七十岁还为《穆桂英挂帅》设计了小生唱腔。姜妙香在发展小生声腔艺术方面,承前启后,功绩卓著,受人喜爱,流传不衰。
京剧大师姜妙香的创新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09QXTMAwis/
',4)">
艺术影响
姜妙香由青衣改演小生,师承冯蕙林、陆杏林,并取法德珺如、朱素云,博采众长而且富于创造,发展了小生唱腔以后,形成了新的流派,称为“姜派”。姜妙香同梅兰芳合作近半个世纪,在梅兰芳创演的全部新戏和梅派传统剧目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小人物形象,使他的演唱艺术影响深远。并因长期的合作,具有梅兰芳相近的风格,儒雅庄重,真挚自然。他的戏路文武皆擅长而偏于文,唱做俱佳而精于唱,悲喜剧皆演而更宜于喜剧,其主要贡献在于改革、丰富了小生的唱腔。他嗓音甜润高亮,耐唱受听,他吸取了青衣的传统唱腔、唱法和运腔技巧,使之充分“小生化”,脱俗而且无脂粉气。经他精心加工设计,创制出别致优雅、富于感情的新腔,如《四郎探母》中杨宗保“扯四门”的西皮唱段,经他演唱后,成为流传至今的名唱。对《玉门关》中班超的唱段他也做了多次的再创造,先由西皮改成二黄,又将唱词浓缩,另谱新腔,丰富了二黄原板、三眼的长发,使之曲折婉转,还设计了[西皮快二六转快板]的唱腔,使之成为姜派代表剧目之一。《四郎探母》“巡营”中杨宗保唱的[娃娃调],《洛神》“馆驿”中曹植唱的[二黄三眼],《凤还巢》“洞房”中穆居易唱的[西皮二六]等,成为他的传世之作,为同辈人和后学者所效法。他的气力充沛,气口运用巧妙,对于偷气、送气有精深的功力,尤其善于掌握气息的技巧同演唱情韵的关系。念白讲求声韵和吐字,强调语气的平易和传情。武功亦佳,扎靠戏开打利落,招数清楚,身手稳健,从不卖弄技巧。精心的琢磨剧中人物的心理、地位、环境、运用唱、念、做等身段予以恰当、合理的表现,正是姜妙香演戏的一大特色。
京剧音配像《连升店》萧长华姜妙香主演箫润年箫润德配像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qu_qMUY2OI/
',5)">
代表剧目
他能戏极多,袍带小生、扇子生、穷生以及翎子生的剧目都很精彩。《监酒令》、《辕门射戟》、《白门楼》、《借赵云》、《黄鹤楼》、《罗成叫关》、《小宴》、《飞虎山》、《状元谱》、《连升店》等均富姜派特色。梅派传统剧目《宇宙锋》、《贵妃醉酒》、《虹霓关》、《穆天王》、《春秋配》、《奇双会》、《玉堂春》、《游园惊梦》及梅派新排剧目《西施》、《霸王别姬》、《洛神》、《木兰从军》、《太真外传》、《廉锦枫》、《生死恨》、《凤还巢》、《牢狱鸳鸯》、《春灯谜》、《黛玉葬花》、《千金一笑》、《俊袭人》等,也都得到姜妙香的有力配合。他还参加了程砚秋、徐碧云、言慧珠和马连良等人的新剧目演出,如《鸳鸯冢》、《绿珠》、《火牛阵》等。姜妙香京剧音配像录音主要剧目有:《玉堂春》、《打侄上坟》、《四郎探母》、《凤还巢》、《御碑亭》、《连升店》、《穆柯寨》、《贩马记》等。
主要弟子
他演戏认真,一丝不苟。他为人敦厚善良,谦逊质朴,对待学生和蔼可亲,毫不保留。姜妙香有弟子闫庆林、沈曼华、童寿苓、江世玉、徐和才、黄定、刘雪涛、黄定、荀令香、关韵华、杨小卿等五十一人,张春孝、夏永泉、萧润德、叶少兰、韩世杰、于万增等中国戏曲学校的学生都曾受教;津沪票界潘经荪、袁青云、何时希等皆与姜有交往,均擅演姜派名剧。
昆曲音配像《金山寺》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eePAGInj7A/
',6)">
《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京剧名家简介(7)
http://www.enorth.com.cn/opera/qyhc/041606.htm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姜妙香(1890-1972),名汶,字慧波,祖籍直隶省河间府(今河北省沧州地区)献县人,生于北京。父亲姜俪云,乃四喜班的旦角演员,母陈氏,是著名昆曲世家陈金雀的孙女,通音律。姜妙香五六岁就能唱一些旦角唱段,七岁拜谢双寿、田宝琳为师学青衣,由于家学渊源又经名师教诲进步很快,初次登台演出《三娘教子》便得到好评。九岁开始正式唱戏,他嗓子好,会戏较多,而且身材较高(绰号"姜大个儿"),两年后戏班接纳为正式演员,开始舞台生涯。十一岁搭入宝胜和班演出《落花园》、《孝义节》、《彩楼配》等唱功戏,由于他嗓音嘹亮、气力充沛、口齿清晰引起观众注意,他又像陈德霖、茹莱卿学了很多昆曲和皮黄戏,特别是唱法和念法上大有进步,讲究轻重缓疾,刚柔相济,四声尖团,音润吞吐等等。他按照老师的教诲勤奋锻炼,一丝不苟,不仅在唱青衣时得到发挥,改唱小生后在革新唱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他在王瑶卿因嗓音关系极少演出,而王蕙芳、梅兰芳尚未成名之时,脱颖而出,大获好评,十六岁的姜妙香与王凤卿、刘鸿升一同加入著名演员田际云所组的玉成班。他与王凤卿合演《武昭关》、《南天门》、《战蒲关》等生旦对儿戏,与王凤卿、刘鸿升合演《大保国、二进宫》都十分叫座。姜妙香的嗓子好,能连唱两个小时都不觉吃力,因此而赢得"姜八刻"的美誉。
《雷峰塔·水斗·断桥》梅蘭芳姜妙香梅葆玖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1lafSn40lA/
',7)">
就在他跨入青衣表演的极盛时期,因劳累过度而吐血辍演,一病两年。病情稍好后,嗓音恢复较慢,于是他二十一岁拜了冯蕙林、陆杏林为师改学小生。向茹莱卿学习武功身段,二十二岁时搭入双庆班,他白天演出,晚上学戏,在漫长的岁月里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成为京剧著名小生演员。1915年正月初八,他与高庆奎在北京吉祥剧院合演《黄鹤楼》,他在剧中饰周瑜,高亢嘹亮的嗓音已完全恢复,此次演出一鸣惊人。后又与梅兰芳合作演出《玉堂春》,二人珠联璧合,倾倒观众,传为佳话,自此也开始了他们二人长达四十六年之久的艺术合作之路。姜妙香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努力创新,呕心沥血的创造了许多优美动听的小生唱腔及多种新颖别致的唱法,特色鲜明,耐人寻味,形成了脍炙人口的"姜派"。他对小生传统唱腔精雕细刻的进行加工改进,坚持"声随词变"、"按情行腔"的法则,确实做到了"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使唱腔更加贴切表达人物的情感,更加悦耳动听。梅派的全部新戏如《黛玉葬花》、《千金一笑》、《牢狱鸳鸯》、《洛神》、《西施》等剧目中的小生唱腔,都是由姜妙香和琴师王少卿共同研制的。此外马派戏、程派戏等剧中的小生唱段他都有新腔之作。七十岁还为《穆桂英挂帅》设计了小生唱腔。姜妙香在发展小生声腔艺术方面,承前启后,功绩卓著,受人喜爱,流传不衰。
姜妙香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戏曲学校教授,北京宣武区政协委员,中国戏协北京分会常务理事等职。他为人敦厚善良,谦逊质朴,对待学生和蔼可亲,毫不保留,弟子有:闫庆林、沈曼华、童寿苓、刘雪涛、荀令香、关韵华、张春孝、夏永泉、萧润德、叶少兰、韩世杰、于万增等近百人。
姜妙香京剧音配像录音主要剧目有:《玉堂春》、《打侄上坟》、《四郎探母》、《凤还巢》、《御碑亭》、《连升店》、《穆柯寨》、《贩马记》等。
京剧音配像《断桥》梅兰芳姜妙香梅葆玖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Ob2-i0FDl8/
',8)">
学习姜妙香先生的重要意义
梅葆玖 http://beijingww.qianlong.com/1470/2011/03/11/289@138207_2.htm
今年为姜六爷(妙香)诞辰120周年。他比我父亲大四岁,父亲称他“六哥”,我称他姜六大个,家里人全都尊称他姜六爷,背后多喜欢尊他“姜圣人”。
姜六爷,可以说是和我们家渊源最深的了。
他父亲姜丽云早年是“四喜班”的,受到过曾祖梅巧玲的多方教益,中年以后,以教戏为生,弟子均以“香”字排名,如诸茹香,故给儿子取名“妙香”。
姜六爷从一九一五与父亲同台《玉堂春》后,合作达四十六年之久,没有分开过。已经超越了交情,是艺术理念、艺术风格、艺术追求的最佳“拍档”。京剧史上绝无二有。
我父亲称赞他是“百遍功”,虽然是经常演的戏,上演以前也是不断默习,真所谓“一招一式,丝毫不苟”活的典范。梅剧团老人,人人皆知。“圣人正在用功!”
京剧已被世界上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遗产,首先是保护。保护遗产,需要什么精神,姜妙香老先生的一生做了最好的回答。
姜六爷谦谦君子,从不浮躁。有朋友或学生上他家请教,一进门,总是他先站起来,双手当胸捏着扇子,微微地躬着身子,“您来啦”。临走时,一定送出大门。在梅剧团,从来父亲演《奇双会》都是他的赵宠。抗战胜利后,偶尔俞五爷(振飞)也陪我父亲唱,赵宠当然让给俞五爷,是客气的,当李八爷(春林)和他商量,请他来个保童时,他一定是“哎,好好好”,而且在台上一走是照样尽心尽责!今天,“遗产”需要保护的今天,那样的文化,那样的精神,太需要了。
我十七岁开始参加梅剧团,参加正式商业演出和各种晚会。当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我唱的最多的是《生死恨》,是姜六爷无私地培养我,至今想起来,仍是令人十分感动!他在上海时常在我们家,他知道我跟茹富兰老师学《雅观楼》等武小生的戏,他居然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教了我一出他的拿手戏《辕门射戟》。
在小生行当中,继王楞仙、德珺如后,程继仙、金仲仁都不以唱功戏取胜,姜六爷则以唱功戏见长。他吸收青衣陈德霖老夫子不少佳妙气口和唱法,又得到冯蕙林、陆杏林的传授,博采众家之长,勇于革新,在小生唱腔艺术上,有较多的发展创造,形成了姜派艺术。《四郎探母》中杨宗保巡营唱的“扯四门”西皮慢板,原来老本子是没有的,仅二句散板而已。至今流传甚广的优美唱腔,都是他的精心创造。他在《洛神》中“馆驿”一场中唱的“手把着金带枕殷勤展玩”曲折婉转,恰如其分地把曹植思念甄后的感情表达出来,意境深邃。他的念白,很讲究声韵和吐字方法。当前是很难听得到了,真是需要“保护”这遗产,我想应该是今天纪念姜六爷真正的意义吧!
姜派传人小生名家林懋荣艺术集锦之《孝感天》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WR5tkMq71E/
',9)">
永世不忘恩师姜妙香先生
林懋荣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e63e901000b2g.html
眼望着恩师姜妙香先生在五十年前给我说戏的照片,心中感慨万千,既对恩师充满了无限的怀念,同时又为当今京剧舞台上姜派艺术的流失而深感焦虑。
在姜门弟子中,我算最年轻的,但伴随着光阴的流失,我已步入了花甲之年,也进入了老年人的行列。难道我就这么眼看着姜派艺术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失传了吗?不能!我决不能够愧对自己的恩师啊!
1959年,我还未满十八周岁,就从戏校毕业,分配到著名的梅兰芳京剧团,来到了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和我的恩师姜妙香先生的身边工作。自己能亲身经历梅先生和姜先生的关怀教诲,并有机会还能和他们一起同台演出,这是我终生的荣幸。
然而,更让我喜出望外的是,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姜妙香先生破格收我为正式入室弟子,由于在姜门弟子中,我的年龄最小,所以众师兄都觉得我拜师父差着辈分,可最终姜先生还是收下了我这个小门生。但就因为我的年龄小,所以也就最受恩师宠爱。
我平时只要是没有演出任务,就每天长在老师家里,要一有空儿,师父就给我说戏,他对我总是那样慈祥,同时也总是那样不厌其烦,甚至手把手的给我说戏,我也是一招一式认认真真的学,刻苦的练,有时不觉汗流满面,每当着时,师父就马上要我停下来,让我休息,同时还递给我毛巾擦汗。
另外在练唱时,只要是听到我的声音有些疲劳了,师父就主动端来可口的香茶,并充满关爱地说:“快饮饮嗓子吧!歇会儿再唱,今天唱不完,明天咱们再接着唱。”还中肯的告诉我:“唱戏就是个苦差事,你每天都要刻苦练功,一天也不能松懈,要知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这样,你才能有长劲,我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一点都不假,你说是吧?现在你们这代人多幸福哇!你们在党的关怀和培养下顺利成长,而我们当年,为了生活一天要赶好几个堂会,结果自己累吐了血,嗓子也毁了!可这又有谁来过问呐!”
师父就是这样语重心长的教诲我,同时又时时处处地照顾疼爱我,使我更加热爱和敬重我的老恩师。他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牢刻在我的心中。
每当师父给我说戏时,为了让我听清楚劲头,他的嗓门比我的声音还要高上一倍,并反复示范来纠正我的毛病。直到他满意为止。有时甚至使我感到他不是在教学生,他就好象在舞台上演出一样的认真,真是令人感动,这种认真负责的执着精神,这种为艺术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时时刻刻都在激励和鞭策着我。
京剧老电影《生死恨》梅兰芳姜妙香中国首部彩色戏曲电影1947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S1uys0XCBE/
',10)">
十几年来在老恩师的关爱、呵护下,我不但学到了姜派艺术,同时从师父的人品和他的日常生活中,也体会到了做人的道理。
我每次离开师父家的时候,老人家总要把我送出大门外,同时还要千叮咛万嘱咐,什么“过马路小心,留神车辆……”,若是用功的时间晚了点,他就要把我送到汽车站,我不忍心让老人家这样送我,再三劝他回去,他总对我说:“我也想出来遛一遛。”非得把我送上了车,目送汽车离去,他才放心。当我在车上望着路灯下的老人,那渐渐远去模糊的身影,不由使我热泪盈眶,多么好的老人家呀!这慈父般的关爱,这一幕幕的感人情景,使我这个从小就失去了父爱的孩子真是从内心感到了无比的温暖。如今虽然几十年过去了,可至今我还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在和老师学戏的日子里,由于我的文化水平不高,在记台词时,偶尔遇到冷僻字写不下来,总显得很吃力,师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事后我万没想到,他老人家竟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自己带着老花镜,在灯光下一笔一划的为我抄写台词,第二天说戏时,他就把写好的台词亲手递给我,我双手捧着老师那工工整整的字迹,激动的说不出话来!这是师父的心血结晶,也是师父为我的一片心呐!
一位老艺术家,竟然为一个小学生抄写戏词,这怎能不让我激动啊!它将永远激励我奋发向上,刻苦学习,我下决心,决不辜负师父这种厚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一定要在舞台上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老人家。
事过境迁,岁月如梭,又经历了十年动乱,至今我始终珍藏着师父亲手为我抄写的台词,它伴随着我,激励着我,这是师父留给我最珍贵的遗产。
京剧老电影《宇宙锋》梅兰芳刘连容姜妙香张蝶芬http://www.56.com/u30/v_Mzc3MTY1ODQ.html
',11)">
梅兰芳先生的突然过世,对师父的打击非常大,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沉浸在悲痛中,为了缓解师父的情绪,江苏省京剧院杨小卿师哥把他接到南京散散心,同时还请他老人家做两场示范演出,剧目为“群英会”、“奇双会”。这时恰巧我也随同剧团巡回演出,来到了南京,更巧的是我们在南京的第一场演出剧目也是“群英会”。记得那天小卿师哥和黄定师哥陪同师父一起来到中华戏院看我们的演出,我心里真是高兴极了,台上格外卖力,后来听师哥说,那天师父看戏非常高兴,多次带头为我鼓掌,鼓励我。第二天我像往常一样,到宾馆向老师征求看戏后的意见,师父见到我马上拉着我的手说:“看了你的演出我很高兴,昨天你辛苦了,”同时又恳切地说:“今天我可要向你求教了。”当时我就楞着了,心想老师向我求教什么?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问师父“您跟我开玩笑吧?”他看到我的样子笑着说,“不是和你开玩笑,你昨天演出有个身段非常漂亮,既符合剧情,又符合人物,很有气魄,今天你来的正好,你再给我走一走,我要向你学习。”我望着老师那慈祥而恳切的目光,感动的不知如何是好!紧接着在老师面前,我一连把动作走了好几遍,他老人家看得非常仔细,然后站起身来,就像小学生一样,一招一式地向我学了起来。
过了几天我去观摩师父的“群英会”,他就把向我学的那个身段完全加入到了他的演出中,使这个动作更为精彩了。这件事情使我受到了很大震动,他是我们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又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同时又是我的老恩师,他为了艺术能够虚心地向自己的学生学习,这是什么精神!这种为了追求艺术,不耻下问,活到老学到老的高贵品质,真是举世无双啊!此事在姜门弟子中已传为佳话,从此也成了我们姜门弟子的好传统。
姜妙香先生是京剧小生一代宗师,他为京剧小生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有着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他的表演细腻传神、气度高雅、书卷味浓,演唱字正腔圆,韵味浓厚,刚中有柔,柔中有俏,他丰富发展了小生的唱腔艺术,小生的“娃娃调”就是他的革新创造,他的人品和他的艺术一样都让人们钦佩称赞。
我本人由于身体关系,已然远离舞台十几年了,做为一个姜门弟子,我没有把姜派艺术发扬光大,心里感到愧疚,也对不起恩师的培育,今后我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为挽救和传播姜派艺术,不遗余力地做出努力,争取多教学生,决不能让姜派小生失传,以此来告慰我的老恩师在天之灵!
京剧老唱片《生死恨》1936年实况绝版梅兰芳姜妙香萧长华刘连荣孙甫亭王少亭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GuzYX2xBoo/
',1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QguAsYCOnA/
',13)">
回忆师傅姜妙香先生的最后一次生日聚会
http://www.beijingww.com/ 时间:2010-02-05 11:30:18来源:北京文网

姜妙香先生亲赠林懋荣《虹霓关》的剧照
当年使我最感荣幸的就是在北京城里,京剧团里的小生演员,几乎都是我的师兄,他们是江世玉、徐和才、沈曼华、关韵华,同时在戏校里任教的师兄有阎庆林、黄定,这些师兄都已伴随着师傅相继离开了人间。如今健在的师兄还有刘雪涛、衡和华、祝宽、于俊生,同时还有评剧团的田淞,闵兆华是师傅的干儿子,如今他们都已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以上所介绍的全是北京师兄,此外,在外省各地的师兄,我了解的就不太清楚了,不知他们是否还都健在。随着光阴的流失,转眼我这位当年的小师弟也是年到古稀之人了,这真是光阴无情催人老,不觉白了少年头。
今年是师傅诞辰120周年了,回首往事,不由得想起了当年师傅的生日聚会。每年师傅生日,都有师兄去筹办,由于大家工作繁忙,每个剧团都要常年在外循环演出,因此,众位师兄也很难相聚在一起,每当师傅寿辰,也是大家一起团聚的好机会,所以,每年师傅的生日来临,大家都会主动联系,聚到一起,为师傅祝寿。
京剧老唱片《四郎探母》杨宝森张君秋魏莲芳姜妙香汪正华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A9eTxw661M/
',14)">
大约是在1965年,在虎坊桥附近的晋阳饭庄,大家为师傅举办了生日聚会,可巧当时我在北京,没到外地演出,师兄约我一起参加。在我们的姜门弟子中有这样一个规矩,大家见面相互问候时,彼此都要同称为师兄,但惟独大家只称我小师弟,因我是师傅年龄最小的门生,我和师兄的年龄差距足有20岁之多,在我的眼里,师兄都是我的老师和长者,我认为大家称我为小师弟,这是师兄对我的爱称和鼓励,我感到非常的温馨。不仅如此,当年我这个小师弟,处处都受到了师傅和师兄们对我的关爱和照顾。比如说,每次师傅生日,都是师兄一起出钱,去饭店订席,这次也是如此,可是师傅事先早已发话,不叫我出钱,师兄们也一再坚持,说我工资低,一定要照顾我,可他们哪里知道,我自己早已做好了准备,我就是要向师傅表一表我的心,我坚持着和师兄们一起,献上我应尽的这份孝心。
那天师傅和师娘都非常高兴。席间,大家一起尽情畅谈,免不了都要向师傅汇报各自的工作和演出情况。师傅他老人家都是全神贯注地听着,记得当大家谈到各团排演现代戏的情况,和观摩现代戏会演的感受时,师傅就表扬起关肃霜,说他主演的《黛诺》非常成功,还说这个戏不但题材好,歌颂民族团结,同时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说着说着,师傅他老人家便兴高采烈地轻声唱起了那段流传至今的《黛诺》南梆子,这时大家也不禁高兴地为师傅鼓起掌来。
京剧老唱片《四郎探母》马连良谭富英周信芳梅兰芳芙蓉草姜妙香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QL98vqYYiQ/
',15)">
席间,冯金芙师娘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懋荣你最小,别不好意思加菜,师傅也在一旁布菜给我,当最后上了一道甜品,师傅马上笑着说,来来来,懋荣最爱吃甜食,他就用勺子特意为我盛了一大勺,我赶紧说谢谢师傅。这个菜我至今印象都非常深刻,这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山药泥加豆沙制成的大寿桃,寿桃是粉红色,里面放豆沙馅,两边有绿叶衬托,上面还有山楂糕条组成的寿字,然后还浇上桂花蜜汁,放在餐桌中央。寿桃非常漂亮,简直就是一个艺术品,说真的,我至今再也没有吃到过这样精美的甜品菜肴了。
餐后,大家一一按序给师傅师娘叩头拜寿,我是最后一个给师傅师娘叩头,然后大家又和师傅一起品了一会儿茶,便一一不舍地送师傅师娘走出了饭店大门,和师傅告别。不想这竟是为师傅举办的最后一次生日聚会。
不久文革开始了。不幸的是,师傅已于1972年离开了我们,转眼间师傅已经过世了38年。师傅啊,您知道我时刻也没忘记您老人家对我的教诲和培育,虽说如今我已年到7旬,但我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您留给我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人,以此来报答您的在天之灵。我始终是在全力以赴地发挥自己的余热,别无所求,这就是我晚年中最大的心愿了。
林懋荣于2010年3月
京剧音配像《玉堂春(三堂会审)》录音主演张君秋姜妙香雷喜福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YOylj6r1W0/
',16)">
介绍京剧小生姜派艺术,寄望未来
林懋荣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e63e90100e48a.html
京剧小生宗师姜妙香先生名纹,字慧波,出生于北京,生长在梨园世家,祖籍河北省河间府。父亲姜俪云当年在四大徽班其中之一的四喜班里唱青衣,他能戏颇多桃李满门。姜妙香先生子承父业,八岁开始学艺也唱青衣自幼走红一鸣惊人!后因身体关系改唱了小生。姜先生改唱小生后便另起炉灶从头开始,他多方拜师学艺,曾先后向朱素云先生、茹莱卿先生、冯慧林先生、江春山先生等学习文武小生戏。另外他还向陆杏林先生学习昆曲,再加上他本人勤奋好学刻苦努力,为他的艺术之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和实力,所以当年他是文武昆乱不挡,很快就名声大振东山崛起。他与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合作了近半个世纪,为京剧小生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姜妙香先生品德高尚为人忠厚善良。他颇通文墨,不但能解四书章句,同时又能书会画,当年他绘的牡丹很是闻名,平时他对人总是那样彬彬有礼,说话总是那样慢条斯理,他神态潇洒,慈祥和气颇有一派雅士之风,学者风范。人们赠有雅号为姜圣人。姜先生的艺术同他的人品一样都受到人们的爱戴,这真是艺如其人,令人敬仰。
姜先生一生热爱艺术,他始终都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谦逊好学刻苦钻研,无论是他的演唱、道白和表演都非常地规范,同时也非常细腻讲究,品位高雅,韵味浓厚,因而深受观众的喜爱。下面就让我把姜派艺术的唱、念、做这三个方面的艺术特色概括地向朋友们做一介绍吧!
京剧老电影《洛神》梅兰芳姜妙香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vVVSR8vPkg/
',17)">
首先介绍姜派的演唱艺术。在介绍之前我要说明一下为什么说姜先生是京剧小生宗师,因为姜先生对京剧最大的贡献就是他推动了京剧小生的艺术发展。当年他敢于大胆突破,创新,改变了前人的唱法,因而丰富、发展、充实了小生的唱腔艺术。早年的小生唱腔非常简单质朴,直来直去也没有什么腔,听起来很不悦耳,然而姜先生就在小生唱腔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了青衣的唱腔和老生的唱腔,同时还吸收借用了昆曲的唱法,但他都绝不是照搬,通过吸收借鉴再转化,将小生的唱腔融为一体,他敢于革新,创造出了小生唱腔独特的风格。众所周知,当年他革新创造的小生娃娃调就是明显的例证。一曲《四郎探母》“巡营”中杨宗保在马上的那段唱腔,当年几乎红遍京城,家喻户晓。姜先生对小生唱腔的改革和贡献是全面的,整体的,也是自成体系的。他把小生唱腔的类别,无论是西皮和二黄,或是反二黄包括其中的各种板式如:倒板、原板、二六、快板、慢板、流水等等各种板式他都认真研究突破,创新,就连平时最常用的散板和摇板也要改革变化出新。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姜先生的努力,他终于创造出了很多优美的旋律和动听悦耳的新腔,即便就是散板也是韵味十足,别致好听。从此小生的唱腔丰富多彩了,旋律优美了,同时也更加细腻了,表现力也强了。姜先生对小生唱腔的改革在京剧史上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他不但使小生演员的唱腔艺术得到了飞跃,同时也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下面再说说姜先生的演唱技巧。姜派唱腔是非常讲究演唱技巧的,早年姜先生有一个天赋的好嗓子,他的嗓音清亮甜润,刚柔兼备,再加上他有着雄厚的演唱功力,真是怎么唱怎么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灵活自如地掌握和运用演唱技巧,他把每一段唱,每一个腔都安排布局得相当完美。所谓演唱技巧就是演唱过程中的阴阳顿挫、轻重缓急,细致地说就是在演唱之中这一停一顿,一收一放,一轻一重,一柔一掭,一快一慢,一摧一搬都要在节奏的规律里处理得恰到好处。行腔技巧灵活多变,但要快慢适中的抒发人物的情感,从而使演唱有深度有内涵,优美动听,耐人寻味,以求达到声情并茂的美好境界。
另外再说说姜派的演唱风格。我自己体会到的就是非常的自如舒展,细腻洒脱,刚柔相济,韵味浓厚,同时,刚中有柔,柔中有俏,真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当年姜派的唱功戏有:《孝感天》、《飞虎山》、《白门楼》、《辕门射戟》、《叫关》、《小显》、《监酒令》、《玉门关》,时称“姜八出”。姜先生在戏中设计的二黄三眼唱段,可以说就是小生的咏叹调,真是经典之作!同时他与梅兰芳大师合作演出的私房戏如《生死恨》、《凤还巢》、《洛神》、《西施》、《牢狱鸳鸯》、《俊袭人》等剧目,其中在戏中小生的唱段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总之,姜先生把小生的唱腔艺术带进了高层次深层次,以致影响至今,确实是功不可没呀!
京剧音配像《打侄上坟》录音主演马连良姜妙香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Qb-4z0rjkU/
',18)">
接下来就说说姜派的道白。姜先生的道白很有特色,他大小嗓结合得非常自如,在道白中他用的大嗓都是他的本音真嗓,同时他的小嗓又比较宽亮,所以在道白中他高低音的运用,也就是大小嗓的结合是非常和谐完美的,姜先生的道白和演唱都非常讲究四声的运用,力求吐字清楚准确,字音要正确圆润悦耳,同时还要有韵律,善于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人物性格就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和不同的艺术风格,比如姜先生演穷生戏,他的道白就比较贴近生活,有些口语化,也很随意,很有穷秀才的韵味,再配上面部表情和动作,那真是表演得惟妙惟肖。又比如姜先生扮演的水军都督周瑜时的道白就截然不同了,他突出了力度,节奏鲜明,念出了人物的气质。戏中,周瑜同孔明、鲁肃、蒋干等人物的对白,随着角色的内心变化,姜先生都处理得有声有色,他那语调、韵律、节奏,以及在道白中的高低快慢,轻重缓急的变化,都非常生动自然地把水军都督周瑜的英俊威武,气窄性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听姜先生道白真是一种艺术享受!无论是京白还是韵白都让你感到很有味道,非常好听。他在舞台上哪怕是演个不重要的角色,只要他一张嘴念白,就马上令人感到与众不同。比如他在《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子期,这个角色根本没有多少台词,他在帐中劝说项羽汉兵势重不可出征,在念这段台词时,姜先生一张嘴就有戏份,就深深地吸引住了观众。他感情饱满,韵味好听,铿锵有力,节奏分明,这时观众便情不自禁地为他这几句台词报以热烈的掌声。记得当时我就在幕旁看戏,真让我惊呆了!这是多么了不起,他的艺术怎不令人心服口服啊!
京剧老唱片《盗魂铃》杨宝森杨宝忠张君秋王泉奎姜妙香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f0BVSaw7Z0/
',19)">
下面接着再说一说姜派的表演艺术。作为一名小生演员就需要你文武昆乱不挡,所以说做工是相当繁重的,小生所扮演的角色如落难的王孙,相思的公子,寒酸的秀才,英俊的少年,威武的将军等等,这里面有文有武种种不同类型的人物,从程式到表演都不能雷同,能如此完全胜任好这些角色是很不容易的,这就需要看你演员本人的艺术修养和你的基础与实力。然而姜先生就能完全胜任,活灵活现地演好这些角色,他的表演不温不火,始终不失分寸,不离人物,又从不卖弄做作,不带一点凡夫俗子的市侩气,他举手投足都不失书卷韵味,使得人物高雅,有内涵,所以就更加感染观众,我认为这就是姜派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
说到表演,这里我还要谈一谈姜先生的昆曲戏。当年我看过姜先生的昆曲戏有《奇双会》、《金山寺》、《断桥》和《游园惊梦》。姜先生演唱的昆曲就是正宗的京昆,他的韵味醇正,风格高雅,表演细腻,真是令人难忘!特别是他和梅大师合作的“奇双会”这出戏,我看了不止一次,真是太过瘾了。我觉得姜先生简直把人物都给演活了。这里我仅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我看这出戏时使我非常地惊讶,我看到了姜先生高超的演技,但我万想不到,就连姜先生的后背都有戏,都能出彩,其中有段戏,当小生唱完第一段吹腔后念白,念到最后要呼唤三声“夫人”,这时身体要转向后面,看着夫人,背向观众,随着前两声“夫人”,小生恭着手,左右脚各有一个垫步,随着第三声“夫人”,小生搭袖要向夫人方向紧走几步,似跑步状态,这时肩膀要随着身子做轻微的扭动,这一系列的动作从他的后背就完全表达体现出来他对夫人的爱,要急忙向前赔礼,哄老婆开心,同时还可以从中看出他对老婆那股酸酸的嗲劲。这些思想感情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全都从他的后背展现了出来,表现得淋漓尽致。每当演到这里,观众都不禁为他抱以热烈的掌声。这足以说明姜先生的表演功力是多么了不起。这段戏观众根本看不到他的面部表情,但姜先生能结合人物的内心世界调动全身的机体功能,他背向观众时就用后背来演戏,也可以说他让后背都能说话,用肌体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并能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真是太让人折服了。
我今生能得到姜妙香先生的厚爱,成为姜氏门生,这真是我终身的荣幸!同时更让我深感幸运的是,我一直在他的身旁度过了十几个春秋,他对我的言传身教,就是我终生的宝贵财富,这让我今生今世都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绝的。说到这里不由得又要回顾一段往事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北京实验京剧团工作,当时我们在珠市口华北戏院上班(地址就是现在的丰泽园饭庄),那里离叶盛兰先生家很近(叶先生当年居住在果子巷棉花五条)所以有时得空我也去拜访叶先生,我每次去看望叶先生时,他总是非常热情地把我让到他的房间,为我泡上茶水,我们一起促膝谈心,一聊就是大半天,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心里很是感激!同时更使我感动的是叶先生没有一点门户之见,记得他曾不止一次亲切地对我说,你是姜先生的学生,其实姜先生也是我的老师,我向他老也学了不少东西,使我也受益良多。姜先生的艺术和他的人品,我始终都是非常的敬重,同时叶先生还再三地叮嘱我说,你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机遇,要知道姜先生的年岁大了,你要抓时间抢时间,要多向老师学玩意儿,机会难得啊!
听了叶先生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语,使我深受鼓舞和感动,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我至今也没有忘记叶先生的教诲。如今让我痛心的是眼下在京剧舞台上,姜派艺术的风采已经淡然无存了,这是多么令人不安和焦虑呀!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微不足道的,可我愿在我的有生之年里,把我这点微薄的能力奉献给下一代,我多么希望姜派艺术能够真正有人继承发扬光大呀!可如今,眼下我们的青年小生演员他们都不太了解姜派艺术了,所以,我想奉献一份爱心却总让我感到非常的失望,即便这样,我还是尽心尽力的去寻求真正愿意继承姜派艺术的同行的朋友们,我愿在自己的晚年里,为弘扬传播姜派艺术,为报答恩师的在天之灵,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姜派传人杨小卿《罗成托兆》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4dhRH8QB_oo/
',20)">
姜妙香佚事
先让你笑得出眼泪,后面又悲凉透心。http://tieba.baidu.com/f?kz=206199981
姜先生真是温柔敦厚到了家了。
他的学生上他家去,他总是先站起来,双手当胸捏着扇子,微微躬着身子:“您来啦!”临走时,一定送出大门。
他从不生气。有一回陪梅兰芳唱《奇双会》,他的赵宠。穿好了靴子,总觉得不大得劲。“唔,今儿是怎样搞的,怎么总觉得一脚高一脚低的?我的腿有毛病啦?”伸出脚来看看,两只靴子的厚底一只厚二寸,一只二寸二。他的跟包叫申四。他把申四叫过来:“老四哎,咱们今儿的靴子拿错了吧?”你猜申四说什么?——“你凑合着穿吧!”
姜先生从不争戏。向来梅先生演《奇双会》,都是他的赵宠。偶尔俞振飞也陪梅先生唱,赵宠就是俞的。管事的说:“姜先生,您来个保童。”——“哎好好好。”有时叶盛兰也陪梅先生唱。“姜先生,您来个保童。”——“哎好好好。”
姜先生有一次遇见了劫道的,就是琉璃厂西边北柳巷那儿。那是敌伪的时候。姜先生拿了“戏份儿”回家。那会儿唱戏都是当天开份儿。戏打住了,管事的就把份儿分好了。姜先生这天赶了两“包”,华乐和长安。冬天,他坐在洋车里,前面挂着棉布帘。“站住!把身上的钱都拿出来!”——他也不知道里面是谁。姜先生不慌不忙地下了车,从左边口袋里掏出一沓(钞票),从右边又掏出了一沓。“这是我今儿的戏份儿。这是华乐的,这是长安的。都在这儿,一个不少,您点点。”
那位不知点了没有。想来大概是没有。
在上海也遇见那么一回。“站住,把身浪厢值钿(钱)格物事(东西)才(都)拿出来!”此公把姜先生身上搜刮一空,扬长而去。姜先生在后面喊:
“回来,回来!我这还有一块表哪,您要不要?”
事后,熟人问姜先生:“您真是!他都走了,您干嘛还叫他回来?他把您什么都抄走了,您还问‘我这还有一块表哪,您要不要?’”
姜妙香答道:“他也不容易。”
姜先生有一次似乎是生气了。“文化大革命”,红卫兵上姜先生家去抄家,抄出一双尖头皮鞋,当场把鞋尖给他剁了。姜先生把这双剁了尖、张着大嘴的鞋放在一个显眼的地方。有人来的时候,就指指,摇头。
赞曰:
温柔敦厚,有何不好?
“文革”英雄,愧对此老。
豆单:《京剧宗师——姜妙香》戏库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3780023.html
',21)">
姜妙香老唱片专辑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191410195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