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大便擦屁股有血:自我控制是当今师生的必备素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02:16
(2011-10-09 09:22)标签: 自我控制  素质   分类: 教育研究
自我控制是当今师生的必备素质
永明星空
9月30日晚,在南京某高校教师公寓门口发生了因停车争吵引发殴打致死的惨案,据了解,打人父子俩,儿子是位未满16岁 的名牌中学优秀的高一学生,而被打身亡的是该校优秀的48岁博士生导师曾获得了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陈教授,坦率说当今社会因小事闹纠纷造成惨案比比皆是、不足为奇。但是发生在同样“优秀”的老师学生身上极差的自我控制能力值得注意,引发深思。
自我控制是抑制自己的情绪、欲望,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以最合理的方式行动。它是师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自我控制之于师生有如制动器之于机器。杰出的师生必然有异乎寻常的自我控制能力,一个失去自我控制的老师或学生就象一个制动失灵的汽车,必然走向毁灭。没有制动器就没有机器,同样的道理,没有自我控制就不会有任何意义上的意志。一个老师或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大小,可以反映出他思想的成熟与幼稚和眼光的高远与短浅;可以决定他事业的成功与平庸和职业生涯的顺利与坎坷。由于师生在我们的社会各个领域里都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所以对师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分析与研究就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控制自己的言语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师生要善于在适当的时机用精当的语言表达自己。语言贫乏意味着思想的贫乏,但语言的丰富与思想的深遽却是两回事。对于师生,我们不能提倡“沉默是金”。平常的教学、演讲、交流、指导,都需要语言这个沟通工具。但“祸从口出”之类的古训告诫我们一定要谨慎言语。师生言语当否应以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准、信、简、情。
准:言之有据,准确无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师生要有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不妨缄口不言,谨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教训。对于不懂的事情,能虚心向同仁和同学请教,有不耻下问、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这不仅不会损害自己的威信,而且能博得谦虚好学的美名。信口开河,不懂装懂,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而且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师生,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还有些师生政策水平低,缺乏全局观念,只知道从自己学校的局部去看问题,对上级的政策指令说长道短,自以为很有见地,其实是给议论自己决策的人以口实。还有些个别的师生缺乏分辨力,轻信、传播流言,所谓流言止于智者,师生在这个问题上不可人云亦云。
信:言出必践,讲究信用。言而有信是对师生最起码的要求。组织目标的设定,一定要切合实际,量力而行,切不可大言盗誉,好高骛远;答复学生的要求,绝不能贪图一时的痛快,对明知道满足起来有一定困难的要求清爽干脆地满口答应下来。需要组织决定的,一定要经过学校同学讨论。古语说,轻诺必寡信。有些老师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态度苟且,不从学生思想上下功夫,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而是糊弄一时算一时;对于个别学生的无理要求,仍然是一团和气的老好人样,一味地容忍退让。等到期不能兑现,就一躲了事,把难题推给学校。答复学生不能乱打保票,即使是能做到的,也要留有余地,不可把话说得太满;没有绝对把握的,可以和同仁同学讲清楚,只要是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相信同仁同学是能理解的;对于那些无理要求,一定要严辞拒绝,以免将来出现难以收拾的局面。决不能给同仁同学留下一个不守信用的坏印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一个志向高远的师生,是决不肯背上一个不守信用的恶名的。
简:抓大放小,言简意赅。师生话不在多,而在于说到点子上去,把问题讲清楚。有的老师讲课,从国际形势讲到国内形势,从国内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讲到自己学校的形势,罗嗦了半天,还不知道他要说些什么。这或者是因为他没有准备,只好天南地北地乱吹;或者是误以为自已水平低了,于是就甲乙丙丁地摆开了龙门阵;或者是怕学生听不明白,有误解,就事无巨细罗列一遍。这些重点不明确、中心不突出的连篇废话除了锻炼了学生的耐心以外,别无益处。还有些老师就一张“婆婆嘴”,这往往是思维简单化的表现,急性浮躁,有一点点不满意就唠唠叨叨,让学生无所措手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批评作为一种负强化手段,应该以是否有利于教学为依据,针对大的、原则性的问题,而不是事无巨细一概拿出来批评。“言多必失”是有道理的,对学生吹毛求疵,同时就让自己失去了犯错误的余地,人无完人,师生也会犯错误,所以,对于一些小节、偶尔的失误,师生大可不必求全责备。
情:温文尔雅,情理交融。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的师生谈吐文雅严谨,言语入情入理,娓娓道来,给人以很有内秀的感觉;而谈吐俗陋粗鲁的师生,往往是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当然不是是绝对的。有些师生不注意语言修养,在与同仁同学接触的过程当中,言语粗俗,满口赃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些师生骄横无礼,自以为高人一等,不注意维护同仁同学的自尊,常常当众讥讽甚至辱骂同仁同学,造成同仁同学之间的隔阂和矛盾。1996年12月31日深夜至1月1日凌晨,忠于中非总统帕塔塞的部队和前上尉军官菲来领导的哗变的士兵在首都班吉再次发生激战。原因是总统帕塔塞在新年讲话中辱及哗变士兵,引起士兵的强烈不满。愤怒的士兵对于帕塔塞的言辞深为恼火,于是进攻总统府,打算以武力迫使他下台。这就是恶语伤人带来的严重后果。
二、控制自己的行为为了更好地完美自我
如果说教育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的话,那么师生就是社会大舞台上的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处在公众目光的焦点。他们的行为举止也就是他们的角色表现必须符合角色要求,这个角色要求就是公众普遍接受的,指导公众如何行为的社会规范。在当今,一个人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如何,以及如何做人和做事,已经成为人的事业成败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也应该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如果如我们的教育本身就混沌,看不到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社会规范,国家也就失去了教育别人及其子孙后代的行为道德和社会规范,必然会导致社会产生和形成了混乱、迷失了健康发展的方向。因此,越是在社会瞧不起的时候,越是要自己看得起自己。
衣着得体,朴素大方。有人认为,一个师生的穿着打扮属于表层缀饰,和师生的人品、能力没有本质上的联系,这是的确的。但是,社会对师生的认识过程总是由表及里的,人们往往通过服饰来获取对师生的第一印象。因此,师生的穿着打扮对一般的社会来说会有较大的影响力。另外,一个师生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师生的文化教养和审美水准,还代表了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切不可掉以轻心。一个师生有责任在公众面前及各种社会活动中,穿着得体自然而适合公众鉴赏习惯的服饰。但有些师生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甚至达不到朴素、舒展、大方、整洁这些基本的要求。有的穿着昂贵的毛料大衣或皮茄克去实习,让人觉着不是滋味;有的穿着板板正正的西服或制服去调查,往往让人敬而远之;有的穿着过于紧狭的服装,尽管给人以很富有朝气的观感,但也易于使人产生不稳重甚至是轻亵的感觉;更有极个别的师生穿着邋遢、衣冠不整,给人以缺乏教养、玩世不恭的感觉。
外松内紧,张弛有度。一个师生的行为举止是其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经历与嗜好的直接表现。彬彬有礼、自如随和、沉稳厚重的作派,对于密切师生和被师生之间的关系,具有广泛的意义。与此相反,狂傲不羁的举止往往具有诱发被师生抵触情绪的强力效果。一些师生搞不清随和与随便之间的差别。个别师生甚至缺乏其码的公德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尊重别人,把不拘小节当成是待人随和、为人朴实。理查德·尼克松在《师生》一书中谈到周恩来时写道,“就周而言,‘伟大是注意小节的积累’这句箴言几乎确实有几分道理。”,“周的外表给人以待人热情、非常坦率、极其沉着而又十分真挚的印象。在全体会议上,他有意识地显得克制。他……隔着桌子稳重地坐在我的对面。他的身子稍许前倾,两只胳膊放在桌子上,双手交叉着,……在正式的会议上,他那轮廓鲜明的面貌一直保持着异常安详。周一面听我发言,稍稍把头偏向一边,一面直接盯着我的眼睛。”通过尼克松会传神的笔触,我们可以想像出总理那外驰内张、严谨安详的伟大风范。相形之下,我们有些师生的行为举止就十分不得体了,有的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加掩饰地咳嗽、打嗝、咂嘴、打喷嚏、随地吐痰;有的当众修饰仪表;有些学生在老师上课时,不注意听讲,东张西望,漫不经心地拿支笔在手里把玩,甚至有些学生打手机、发短信、玩游戏、谈情说爱。在这些日常小事的处理上,显得简单随便,给人一种目空一切的感觉。
三、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了更好地健康发展
人有七情,喜、怒、哀、乐、悲、愁、惊。这七情支配和影响着一个人的情绪,情绪有优劣之分。一般说来,恶劣情绪是一种消极的失常的心境,而且,如果这种感情势能超过了人体的承受限度,就会陷入生活的误区,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造成损害,甚至会导致疾病。不良的情绪有盲目与自觉之分。感情的自觉需要理性的指导,要有意识地抑制自己的恶劣情绪,做自己感情的主人,不做感情的奴隶。否则会导致心态失衡,对外界刺激作出错误或过激的反应。
怒而有节,不失方寸。如果学生在原则问题上犯有严重错误或因失职渎职而造成重大损失时,老师发怒对当事人具有极强的刺激性和震撼力,对其他学生也有警戒作用。但发怒毕竟是一种烈性情绪,会使对方感到难堪或羞辱,方法不当或不注意事后补求措施,会影响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师生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没有节制,必须加强修养,大度能容。另外,无论你怎样地表达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有些师生性格暴躁而不自制,处理问题易走极端,这往往会激化同仁同学之间的矛盾。三国张飞雄勇威猛,力敌万夫,能书善画,但性情暴躁,动辄鞭打、刑杀士兵。东吴攻占荆州,杀死关羽后,刘备要报仇,命令他出兵。张飞心情不好,脾气更大,出兵前无故责打部下,部下敢怒而不敢言。最后,帐下将领张达、范疆因为恼恨张飞,割下他的首级送给孙权。历史学家陈寿说,“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评价十分中肯。因此人在激怒时往往会失去理智而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来。所以,在气头上,师生是不宜采取行动的。兵书上说,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就是这个道理。关羽被东吴杀死后,刘备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劝告,挟怒出兵,攻打东吴。战役初期,东吴主动后撤而不顽强抵抗,随之坚壁不战,相持一年之久,蜀军最后被吴军主帅陆逊火烧连营,刘备败走马鞍山被围,乘夜色掩护,方狼狈逃至白帝城,蜀军损失惨重,刘备自己也一病不起,不久死于承安。刘备怒而发兵,与敌相持而无处泄愤,心理上难以冷静思考,先丢了心中方寸之地,岂有不败之理?
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危机可以毁灭人,也可以造就人。苏轼《留侯论》中说:“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每个师生必须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沮的胆略,危急关头能够冷静处置,不慌不乱。大敌当前,只有让心情冷下来,头脑才能理智健全,才能够采取各种果断措施迅速解决问题,即使在自己不能确定解决危机的最好方式和没有必胜的把握时,仍然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做好工作,表现出高度的自信心和果敢的作风。如果不能克制自己,仓皇失措,就很容易应对失误,使事态失去控制,有的甚至铸成大错。史载,前秦苻坚进攻东晋,领兵百万,声势浩大。谢安被孝武帝任为征讨大都督,却奕棋自若,破苻坚大军于淝水,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李白有诗赞曰,“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宋咸平2 年9月,辽军兴兵南下,时任北宋镇洲、定洲、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的傅潜畏敌如虎,闭门自守,对请战的将领也一概斥骂之。不久,宋真宗赵恒亲自北巡督战,傅潜仍然惧敌不前,不以大局为重,依计出兵增援策应,致使宋军大败。此举激怒了赵恒,傅潜被削职流放。可见,师生必须沉着冷静,遇强敌而不慌,更不能心存惧意而影响士气,这样才可能转败为胜或以弱胜强。
意志坚韧,百折不挠。苏轼云:“夫君子所取者远,则必有所恃;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大凡自我评价高且有超迈之志的人,他们对生存空间,尤其是心理生存空间的要求也很高,他们的眼光往往看得很远。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如意要占到十分之九,“风物长宜放眼量”,每个师生要大量能容,不动声色。时运的不济,事业上的挫折,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屑小的诽谤,争权夺利而造成的内耗以及就业失业等等。面对这些,师生难免失望、悲愤、沮丧甚而至于冷漠。这些消极情绪徒耗人的精力,使人如堕泥潭,裹足不前。师生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放宽眼界,调节自己,尽快地步出情绪上的低谷。众所周知,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上,遭遇了常人所无法忍受的压力和艰难困苦,但他都凭借着无与伦比的忍耐力挺了过去。尼克松曾经这样评价毛泽东,“光靠远见卓识以及强硬心肠,毛是无法取得胜利的,还得要有能吸引狂热追随者的魅力以及藐视巨大困难的坚定意志。就毛而论,他的魅力来自坚强的意志。”尽管这段话中有些措词不免过当,但毛泽东具有过人的坚韧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确是无可置疑的。自古及今,伟大人物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辉的顶峰。
谨防乐极生悲。很多的的事故是发生在喜庆之后。福者祸之所伏,祸者福之所依。一个春风得意的老师或学生犹其要注意不能忘乎所以,失去对客观形势的准确判断,失去了一个师生应有的警惕防范之心,甚至对正在袭来的危机毫无察觉,如此,怎么能不乐极生悲呢?每个师生得意不能尽欢,必须理智地克制自己,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公元208年,曹操在消灭袁绍,统一北方之后,又挥军南下,打算统一全国。据守荆州的刘琮不战而降,曹操率领20万大军顺江而下,要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处于劣势的孙权和刘备联合在一起,共同抗曹。曹军和孙刘联军相遇于赤壁,曹操鉴于将士不习水战,下令用铁索把战船连在一起。孙刘联军根据曹军战船连在一起易受火攻的弱点,火烧曹军战船,大火一直延烧到岸上的军营,曹军被烧死和溺水而亡者甚众。孙刘联军乘胜追击,大破曹军。曹操在取得节节胜利之后,滋长了骄傲轻敌的思想,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结果在赤壁之战中惨遭失败。历史的教训告诫我们,越是在有利的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然就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
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才能提高自我控制的动机水平;一个有顽强毅力的人在受到挫折时不会垂头丧气,在成功时不会趾高气扬,在冲动时不会横冲直撞。良好的自控能力是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更是当今中国老师和学生的必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