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月亮云飞歌词:(4)口语交际与习作怎样衔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06:08:38

(4)口语交际与习作怎样衔接?

 

 

 

 

    把课备细,并不是备教师说什么话,学生说什么。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并没有预设师生的谈话。因为课堂是生成的、互动的,学生的思想是动态的,认知水平也会随时随地而变,教师预设的言语犹如一副枷锁,会锁住灵感的火花,禁锢思维。教师的教学语言变成书面语言,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口语交际的过程,交流的理应是口头语言,把书面语言套在课上显然会使辞藻华丽一些,听者觉得顺畅一些,但这些语言往往比较难以触动学生的情思,难以贴近学生的心灵深处。 

 

    把课备细,并不是备教师说什么话,学生说什么。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并没有预设师生的谈话。因为课堂是生成的、互动的,学生的思想是动态的,认知水平也会随时随地而变,教师预设的言语犹如一副枷锁,会锁住灵感的火花,禁锢思维。教师的教学语言变成书面语言,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口语交际的过程,交流的理应是口头语言,把书面语言套在课上显然会使辞藻华丽一些,听者觉得顺畅一些,但这些语言往往比较难以触动学生的情思,难以贴近学生的心灵深处。 

    备课的细致,主要体现在各个环节之间,如何过渡、引导,如何展开每一个环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如何及时引导,如何疏通口头表达与习作练笔的路子?

 

 

 

 

作文教学贵在于细腻,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写具体,看、听、说、写、读贯穿整个活动。如《我喜爱的对联文化》这个传统文化到底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喜欢的?这个问题既是表达中的细腻之处,又可作为导写的重点。对联是传统文化,那么到底有什么特点呢?特点一:整齐对应(联句传统);特点二:读法传统;特点三:张贴传统;特点四:书写传统(书法)。为什么喜欢则是作者的体会,学生通过课前看对联活动,课上欣赏对联,相信有许多体会,会喜欢上对联。对联五花八门,各行业的对联应有尽有,这应该是一个喜欢的原因,就让他们仿课文段式说一说对联之多与对联的有意思。课堂教学考虑让学生怎么说是首要因素,因为如果学生不会说不想说,那么课堂就会陷入困境。新课程《语文园地》里都安排了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承接训练。以人教版第五册语文园地五为例,口语交际课《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说茶文化、美食文化、服装文化、看戏、放风筝、传统节日的活动等,传统节日中包括了放鞭炮、贴春联、赏花灯、赏月、登高等等内容。既然是一种文化就应突出这个文化的特点,你是怎么认识的,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文化不停留于表面现象;然后习作时即可以《我喜爱的对联文化》为题,把所观察到的写下来,更应发挥想像,穿越时空的隧道,想一想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文化(流传下来)?或许它好玩?或许它有趣?或许它代表吉祥。那么从欣赏的角度去理解对联的书写特征,理解对联的含义,理解对联的象征就是具体化的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