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柯南搞笑视频:展望“十二五”中国可再生能源新版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36:01
2010-12-9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连接着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走向。“节能减排”再次成为五年规划中的重中之重。中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誓言要在5年内将能源强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削减20%,但实践证明实现这个目标颇有难度。尽管如此,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预计仍将继续制定能效目标,并增加一个碳排放强度目标。与之对应,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的重头戏。未来中国的“绿色版图”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如何发挥作用?
近日,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权威学术机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组织召开了针对“十二五”规划的座谈会,来自产学研、投资等各方面的专家积极为我国“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建言献策。本报记者与《太阳能》杂志的记者一起,整理汇总了与会专家的各种观点,以飨读者。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
“十二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将有重大发展
国务院刚刚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新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面,预示在“十二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将有重大发展。
“十一五”期间,在《可再生能源法》以及国家战略政策的推动下,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出现较好的战略态势。其中,中国太阳能热利用始终在世界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从中温向高温,更好的向建筑一体化方向发展;中国光伏产业取得了较大成绩,去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0%,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产品的质量水平、新产品开发、薄膜电池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形成了较完整产业链。
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认真研究和分析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打造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包括法律政策环境,金融投资环境、产业创新及发展环境。
发展重点应为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更大程度上被市场接受;开拓市场,拓展产业发展的应用范围,找到更多应用空间。希望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建设、家庭生活消费、现代化农村建设以及交通等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与传统电力系统更好地有机结合。应根据中国的资源特点、可再生能源自身的发展特点及规律,选择不同的方式进入电力系统。比如有的可以进入大型电网系统,远距离输送,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量还需要就地消化。分布式电源系统与传统电网更好的结合,才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
政府应坚定信心发展新能源
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喜忧参半。风电产业中国发展比较快,欧洲比较稳,美国在下降;光伏产业出现爆炸性发展,全球各光伏企业截至今年6月底的发货量几乎都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发货量,这种超常规不正常的发展对行业不是好事情,对市场对电网都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按照目前情况,保守估计今年世界光伏产量要达到15GW,乐观估计可能达到17GW;我国光伏产量至少达到7GW,有可能超过10GW,几乎占了世界60%的市场。一个国家占这么大的市场,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风险。若明年我国国内光伏市场没有大规模启动的话,可能给明后年光伏产业发展带来一些负面东西。我国太阳能热发电产量今年8月底终于突破了100万千瓦,但是建立在美国450万千瓦,西班牙480万千瓦的基础上,两个国家占了95%的太阳能热发电市场。
我国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没有像欧洲那样下足够的决心。政府应该坚定信心,决心大一些、目标高一些,有一个明确的信号。我国目前光伏和海上风电两个特许权招标对市场影响较大。海上风电开发和陆地风电开发的电价问题,牵扯范围比较大,学会应多宣传,让大家理性看待招标结果。
科技部高新司能源交通处处长郑方能
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科技的作用就是支撑经济发展、引领技术进步。要结合国家整体布局,结合可再生能源规划,考虑今后能源科技的发展规划。
发展方向应以配合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科技上为实现节能减排提供强有力的配合。发展新能源直接减排;发展洁净煤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智能电网,解决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接入传统电网的瓶颈问题。
能源科技发展有六大技术方向——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支撑,直接减排;发展智能电网技术,提高传统电网运行效率;发展洁净煤技术。结合我国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煤炭发电转化效率,降低二氧化碳相对排放强度。洁净煤技术担负减排的重要责任;发展先进的核能技术,科技引领核电的发展;氢燃料电池将为未来的可再生能源提供技术支撑;发展节能的关键技术。尤其工业方面立竿见影的节能技术的提高。
科技部将发布第一批863项目,希望各可再生能源企业积极参与,科技部将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有优势单位承担国家研发任务。这批项目的预启动总经费100亿元左右,第一期能源占15亿元。
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原总经理王斯成
光伏产业需要加大政策强制实施力度
中国光伏产量世界第一,产业发展有目共睹。欧盟在哥本哈根会议后提出,到2020年光伏发电量要占到整个欧洲发电量的12%,最高装机达到4亿千瓦;美国也提出到2020年装机达到3.5亿千瓦;日本的目标是2800万千瓦;印度目标是2000万千瓦;做为光伏产品生产大国,中国的目标仅仅是2000万千瓦,目标制定得明显有些过低。
2010年4月欧洲可再生能源委员会公布了《可再生能源思考2050》,提出2050年欧洲全部能源100%由可再生能源替代的宏伟目标,认为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是可行的。
经济上要达到100%的替代,只需要对可再生能源投入1200亿欧元。对于技术上实现100%的电力替代,提出了一个非常完整技术路线。尤其是政策,首先实施强制替代时间表,2020年强制执行20%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到2030年达到60%的替代,2050年达到100%替代;第二个政策是开放电力市场和能源市场;第三个政策是取消了对常规能源的补贴,并强征碳税。
强制减排和强制节能几个强制政策非常有力度,但我们国家还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十二五”期间,是否可以考虑放开能源电力市场、制定强制的替代时间表、对常规能源强征碳税等问题?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
可再生能源发展形势紧迫
能源紧缺,人类面临一场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已成不争的事实。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态持续型、循环经济等概念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中国能源和管理形势比欧洲、美国和全世界平均情况还要严峻。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应该比欧洲和美国更强烈、更紧迫。我国2020年电的总装机量保守估计是16.5亿千瓦,可能要翻到17亿、18亿千瓦,光伏最低占0.5%,就是25GW。在规划中除了这个目标之外,还应设立更高一点中长期的目标,应该对规划设一个低中高的目标来提高完成的可能性,低目标为25GW,中目标为50GW,高目标为100GW。
欧洲之前也认为如果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过高,会造成电力的不安全不稳定,经过8个月的研究后,认为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利用现在的技术,未来完全可以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对电网进行适当改造后,不存在不稳定不安全的问题。因此欧洲制定2020年的路线图是“3个20%”——减排20%、节能20%、替代20%,到2050年实现替代100%,减排80%。这个宏伟目标对传统观念的冲击是颠覆性的。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
重视太阳能热利用的节能减排作用
我们应该重视太阳能热利用的减排作用。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我国2009年风力发电269亿度,相当于替代约1000万吨标煤;累计上网风力发电516亿度,相当于替代1918万吨标煤。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累计安装1.45亿平方米,相当于替代604亿度电或替代217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640万吨。这两种产业是在不同政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显然太阳能热利用的减排作用不可小视。因此,在未来制定整体政策上对太阳能热利用要有新的举措,关注太阳能热水器以外的应用。
长期以来,太阳能热利用已经率先走出市场,所以政策制定要紧跟技术发展步伐,特别是在提高核心技术,核心观念创新方面,促进产业升级。“十二五”重点应放在高温热利用、中温热利用、工业热利用,包括集热技术、储热技术等,要进入公交、能源等大领域。制定合理的政策,促进太阳能热利用市场往高端技术、工农业热利用、中温集热方向发展。所以十二五计划要对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政策做出合理的调整。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如竹
太阳能热利用发展应重视相变储热技术
“十二五”期间,应当对如下几种太阳能利用形式给予重视。
首先,太阳能和建筑的结合。如果太阳能热利用如果做得好,可以提供建筑80%的用能需求。目前热水能满足生活用能的15%,已经普及运用,若过渡到采暖或者空调,需要技术上大的突破。其次,新农村建设中,采暖是较大问题,尤其是北方地区,应大力发展空气集热器。这方面已有示范,但厂家较少,应给予重视。第三,发展120℃-150℃的中温集热器,与空调技术相结合产生高能效。“十二五”期间要大力推进这个规模和温度的集热器跟空调制冷的结合,这是中国独有的产品技术。第四,政府部门和学会应重视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这种产品非常适用于长江以南地区。第五,拓展太阳能工业加热领域的应用。民用很大程度上依靠市场促进,工业应用可以通过政府进行引导。欧盟25国2009年提出未来5年工业方面要增加1.6亿平方米太阳能集热器的规划,潜力巨大。我们原本5亿平方米考虑的是家用、住宅、建筑方面的应用,如果工业也考虑,量会更大。第六,应当推进集热器产业发展,需要制定比较大的计划支持槽式集热器。采暖、工业应用、空调,都需要解决大量储热的问题,并投入工业利用。相变储热是太阳能产业发展很重要的环节,“十二五”应有所突破。最后,推动太阳能在海水淡化、温室、太阳能养殖等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