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2手车有哪些:曾学敏:中国水泥工业及其供求现状 - 河北水泥网 - -河北水泥网-河北水泥行业第一门户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5:35:57
曾学敏:中国水泥工业及其供求现状
[来源:河北水泥网  时间:2009-8-28 17:14:42  ] [字体:]   一、中国水泥工业基本概况
    (一)产量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水泥工业迅速发展,1978年全国水泥产量6500万吨,1985年达到1.46亿吨,并跃居世界首位;2002年水泥产量达7.25亿吨,占世界水泥总产量近40%。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18年保持世界第一。今年1~6月份水泥产量达到3705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

    (二)企业
    2002年,中国水泥行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含)以上的非国有企业数为4626个;从业人员149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544亿元,工业增加值483亿元;利润总额47亿元;产品销售率98%。

    (三)工艺
    中国是水泥生产工艺的博物馆,拥有预分解窑、预热器窑、立筒预热器窑、立波尔窑、湿法窑、带余热发电的干法窑、干法中空窑与立窑等生产工艺。其中,立窑工艺生产的水泥仍占主导地位。

    (四)水泥品种
    中国水泥品种以6大通用水泥(系硅酸盐水泥,普通、矿渣、火山灰、粉煤灰、复合硅酸盐水泥)为主,其余为特种水泥。有中热、低热、快硬、油井、抗硫酸盐、道路、自应力、白色等硅酸盐水泥系列;硫铝酸盐水泥系列;铁铝酸盐水泥系列;膨胀、钢渣、高铝、砌筑、型砂水泥等。目前,我国特种水泥已发展到60多个品种,特种水泥产量约1200万吨(不含砌筑水泥)左右。
  二、中国水泥消费量
    从全国范围来讲,中国水泥的消费量可以近似等于水泥产量,其原因有三:第一,水泥是一种不能长期保存的产品,其产品的保存期标准规定为三个月,其性能决定产品不存在大量的库存和积压,即产多少,销多少,水泥产、销量基本平衡;第二,我国水泥企业很多,据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预计,2003年换发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可能突破5500家,这些企业的市场又相互交叉,水泥的运输途径、方式也不固定,所以很难准确统计某一地区水泥的消费量,因此,全国水泥消费量无法由各地消费量计算得出。全国水泥消费量的计算为当年产量减去出口和损耗量,加上进口量;第三,我国水泥进出口量不大,且很稳定,使用、运输过程中水泥的损耗也相对变化不大,历年水泥库存量基本是定数,正负误差在800万吨以内,在计算消费量时可以考虑这些因素,这些因素对水泥产量和消费量之间不构成大的波动。因此,水泥产量的增长速度和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基本一致,水泥消费量和水泥产量有很好的相关性(见图)。2002年水泥产量为7.25亿吨,消费量6.93亿吨。历年水泥产销率始终保持在95~98%之间。  
    三、水泥消费量市场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水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原材料,其主要消费市场是工业、建筑、住宅、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及水泥制品生产等。其发展规律和速度受制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与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生产总值、房地产开发投资、第二产业总产值、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变化等密切相关,并呈规律性变化。因此,分析、研究市场对水泥的需求量、水泥产量的增长速度,就要深入研究国民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和水泥工业发展的关系,从中找出规律性东西,从而科学地预测水泥发展速度、市场对水泥的需求量。
    (一)同GDP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一轮的强劲增长时期,GDP增长明显加速。GDP在快速增长和减少同时,水泥消费量也会随之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和减少,但周期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当GDP增长率在10%左右的情况下,水泥消费量的变化和GDP的增长率改变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说明水泥消费量的变化不仅和GDP增长有关,而且也与经济增长结构有关。

    (二)同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
    水泥消费量的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即随着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增长,水泥消费量必然会有相应的增长。“九五”以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迅速增长,“九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速度10.46%;进入“十五”以来,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4.56%。“九五”期间年平均投资总额为27800亿元,而2002年则高达40200亿元,年度投资额增长12400亿元,增长24.6%,这必将拉动水泥消费量的高速增长。

    (三)同房地产业的关系
    房地产业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新型产业,房地产投资表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十五”头两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平均达到24.6%,比“九五”期间房地产投资平均增长6.4%,提高了近4倍。2002年房地产投资达到7736亿元,比“九五”期间年平均投资3820亿元,增长84.2%。房地产业的投资极大地拉动了水泥消费总量的增长,二者的相关性,反映了房地产业对水泥消费市场的拉动和资源的配置作用。   四、中国水泥消费量预测
    (一)经济发达国家水泥累计消费量
    一些经济学专家认为,人均水泥累积消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这是非常有道理的,经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些国家(美国以外)水泥发展都有一个持续高速的发展时期,当人均累积消费水泥在20吨左右,水泥消费处于稳定或开始回落时期。美国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经济发展一直比较平衡,1949年人均累积消费量已达到5吨。因此,每年人均水泥消费量的变化不大,均在350公斤上下。截止到1999年,人均累计消费量已达到20.6吨。美国、法国、德国在1972年人均累积水泥消费量分别达到11.9吨、10.4吨和10.5吨。当年人均消费量为353公斤、566公斤和680公斤之后,水泥工业步入非常平衡的发展时期;到1995年人均消费量累积达到19.1吨、20.9吨和21.4吨。日本、中国台湾、中国大陆水泥工业的发展速度的轨迹非常相似,均有一段高速发展时期,然后平稳发展或有回落。1950年日本人均累积消费量为91公斤,到1979年日本人均水泥消费量达705公斤,当年累计消费量为11吨。这30年间为高速发展时期,之后进入平稳发展期,每年水泥人均消费量在550~650公斤之间波动;到1999年,人均累计消费量为23.5吨。台湾1950年人均水泥消费为25公斤,到1993年人均消费量达到顶峰为1350公斤,此时累计消费量达到18.0吨,之后每年人均消费量开始下降;2001年人均消费量为745公斤,累计消费量达25.8吨,居世界之首。2002年我国人均水泥消费量和累计消费量分别为564公斤和7.04吨,与日本、台湾人均有消费量高峰值相差141公斤和786公斤;累计消费量相差20吨左右(见图)。

 
   (二)中国经济发展对水泥的需求
    本世纪前20年,中国人民的核心工作和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这意味着GDP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GDP增长的三大因素之一。“九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速度10.64%,年平均投资额27800亿元;“十五”头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4.56%,年平均投资额40200亿元,是“九五”的1.45倍。未来10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速度仍会保持在10-12%左右,水泥的增长速度也会在4-6%左右。2001—2020年间,我国将有2.2亿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和住房建设,必将拉动水泥消费的增长。2002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为22m2,离小康住宅人均面积指标还差8m2。在未来近十多年的时间里,住房建设仍会有较快的发展,这无疑又会直接拉动水泥消费的增长。“九五”末,全国公路建设已达到了每百平方公里拥有14.1公里的公路里程,与已基本实现小康水平的东部地区占有37.2公里相差甚远。若小康水平公路密度指标以目前的东部地区平均拥有公路里程为标准,目前的公路建设水平还要翻1.4番。这些因素都将直接拉动水泥需求的增长。
    通过对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泥消费量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规律。这就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均累计水泥消费量达到12—14吨的时候,人均水泥消费量基本达到峰值。我国2001年人均水泥消费量518公斤,人均累计消费量6.5吨,距饱和点还有约一半的差额。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水泥消费基数大,所以达到峰值的速度会很快。按照水泥消费的一般特点,预计我国水泥人均消费的峰值会在10年后出现。届时,我国人均水泥消费量将达到700公斤左右,水泥年消费总量约10亿吨。如果这一判断基本可信的话,也就是说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水泥总量再增长约30%,即由2003年的8亿吨增长到10亿吨,大体上平均每年净增长约2000万吨。
    (三)2003年水泥市场预测
    国内外及世界银行的经济专家均预测,“非典”可能会使我国GDP的增长下降0.5个百分点,但全年GDP的增速达到7%是有保证的。亚洲开发银行最近预计,“今年东亚各国中,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最高,预计将达到7.5%”。特别是国务院提出了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8项措施。其中:“加大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已经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培育新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有效供给”。这两个方面都是拉动水泥发展的重要因素。1,400亿长期国债的全面启动,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拉动更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二期、青藏铁路、长江上游梯级电站、北京奥运、上海世界博会等重大工程都全面启动。另外,今年农村8万公里的公路建设,各方面投资也将达到1000亿元。上述诸原因使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去年16%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2003年1-6月份,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0053亿元,同比增长8.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348亿元,同比增长31.1%。因此,今年水泥工业会达到9%左右的增长速度,水泥总产量将达到8.0亿吨左右,水泥消费量将达到7.6亿吨左右。
    五、水泥工业在发展中快速调整产业结构
    国外的朋友都知道我国水泥工艺落后的一面,但先进的一面却鲜为人知。我国虽然是立窑水泥生产的大国,但也是预分解窑水泥生产的大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经过“七五”、“八五”以来的科技攻关,特别是“九五”以来推进水泥工业技术创新、优化设计工作及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困扰我国窑外分解水泥发展的技术与经济相脱节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目前,我国日产2000吨级的装备已实现了国产化;日产4000吨级装备的国产化率(不引进立磨系统)可以达到98%。项目建设投资得到了较大幅度的降低,吨熟料投资降至300元左右,完全具备了与其它落后工艺竞争的条件。目前,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已成为全行业和社会的共识。水泥是长期发挥效益的行业,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将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作为长线投资,已成为很多企业的首选。中国水泥行业淘汰“小水泥”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截止到2002年底已关闭、淘汰、落后的水泥生产能力1亿吨,扩大了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的发展空间。
据中国水泥协会统计,截止今年6月份底我国已投产的700t/d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269条,熟料生产能力已达14669万吨。其中:2000t/d及以上生产线达111条,能力为9750万吨;4000t/d及以上生产线为25条,总能力3576万吨。预计到“十五”末,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将突破4亿吨,占总生产能力的比重将由2002年的16%提高到40%左右。有人形容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速度演着“未来时速”,这种形容并不为过。
    随着新型干法工艺的快速发展,水泥工业的结构必将得到迅速改善。到202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二番时,新型干法水泥占总产量的比重将超过80%。届时,水泥产品质量、企业规模、劳动生产率、能耗指标、环保水平等都将大大提高。随着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水泥生产的集中度将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企业的效益将会大大提高。到那时,中国的水泥工业将基本实现“由大变强”的目标。 曾学敏:中国水泥工业及其供求现状
[来源:河北水泥网  时间:2009-8-28 17:14:42  ] [字体:]   一、中国水泥工业基本概况
    (一)产量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水泥工业迅速发展,1978年全国水泥产量6500万吨,1985年达到1.46亿吨,并跃居世界首位;2002年水泥产量达7.25亿吨,占世界水泥总产量近40%。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18年保持世界第一。今年1~6月份水泥产量达到3705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

    (二)企业
    2002年,中国水泥行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含)以上的非国有企业数为4626个;从业人员149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544亿元,工业增加值483亿元;利润总额47亿元;产品销售率98%。

    (三)工艺
    中国是水泥生产工艺的博物馆,拥有预分解窑、预热器窑、立筒预热器窑、立波尔窑、湿法窑、带余热发电的干法窑、干法中空窑与立窑等生产工艺。其中,立窑工艺生产的水泥仍占主导地位。

    (四)水泥品种
    中国水泥品种以6大通用水泥(系硅酸盐水泥,普通、矿渣、火山灰、粉煤灰、复合硅酸盐水泥)为主,其余为特种水泥。有中热、低热、快硬、油井、抗硫酸盐、道路、自应力、白色等硅酸盐水泥系列;硫铝酸盐水泥系列;铁铝酸盐水泥系列;膨胀、钢渣、高铝、砌筑、型砂水泥等。目前,我国特种水泥已发展到60多个品种,特种水泥产量约1200万吨(不含砌筑水泥)左右。
  二、中国水泥消费量
    从全国范围来讲,中国水泥的消费量可以近似等于水泥产量,其原因有三:第一,水泥是一种不能长期保存的产品,其产品的保存期标准规定为三个月,其性能决定产品不存在大量的库存和积压,即产多少,销多少,水泥产、销量基本平衡;第二,我国水泥企业很多,据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预计,2003年换发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可能突破5500家,这些企业的市场又相互交叉,水泥的运输途径、方式也不固定,所以很难准确统计某一地区水泥的消费量,因此,全国水泥消费量无法由各地消费量计算得出。全国水泥消费量的计算为当年产量减去出口和损耗量,加上进口量;第三,我国水泥进出口量不大,且很稳定,使用、运输过程中水泥的损耗也相对变化不大,历年水泥库存量基本是定数,正负误差在800万吨以内,在计算消费量时可以考虑这些因素,这些因素对水泥产量和消费量之间不构成大的波动。因此,水泥产量的增长速度和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基本一致,水泥消费量和水泥产量有很好的相关性(见图)。2002年水泥产量为7.25亿吨,消费量6.93亿吨。历年水泥产销率始终保持在95~98%之间。  
    三、水泥消费量市场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水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原材料,其主要消费市场是工业、建筑、住宅、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及水泥制品生产等。其发展规律和速度受制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与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生产总值、房地产开发投资、第二产业总产值、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变化等密切相关,并呈规律性变化。因此,分析、研究市场对水泥的需求量、水泥产量的增长速度,就要深入研究国民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和水泥工业发展的关系,从中找出规律性东西,从而科学地预测水泥发展速度、市场对水泥的需求量。
    (一)同GDP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一轮的强劲增长时期,GDP增长明显加速。GDP在快速增长和减少同时,水泥消费量也会随之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和减少,但周期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当GDP增长率在10%左右的情况下,水泥消费量的变化和GDP的增长率改变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说明水泥消费量的变化不仅和GDP增长有关,而且也与经济增长结构有关。

    (二)同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
    水泥消费量的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即随着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增长,水泥消费量必然会有相应的增长。“九五”以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迅速增长,“九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速度10.46%;进入“十五”以来,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4.56%。“九五”期间年平均投资总额为27800亿元,而2002年则高达40200亿元,年度投资额增长12400亿元,增长24.6%,这必将拉动水泥消费量的高速增长。

    (三)同房地产业的关系
    房地产业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新型产业,房地产投资表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十五”头两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平均达到24.6%,比“九五”期间房地产投资平均增长6.4%,提高了近4倍。2002年房地产投资达到7736亿元,比“九五”期间年平均投资3820亿元,增长84.2%。房地产业的投资极大地拉动了水泥消费总量的增长,二者的相关性,反映了房地产业对水泥消费市场的拉动和资源的配置作用。   四、中国水泥消费量预测
    (一)经济发达国家水泥累计消费量
    一些经济学专家认为,人均水泥累积消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这是非常有道理的,经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些国家(美国以外)水泥发展都有一个持续高速的发展时期,当人均累积消费水泥在20吨左右,水泥消费处于稳定或开始回落时期。美国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经济发展一直比较平衡,1949年人均累积消费量已达到5吨。因此,每年人均水泥消费量的变化不大,均在350公斤上下。截止到1999年,人均累计消费量已达到20.6吨。美国、法国、德国在1972年人均累积水泥消费量分别达到11.9吨、10.4吨和10.5吨。当年人均消费量为353公斤、566公斤和680公斤之后,水泥工业步入非常平衡的发展时期;到1995年人均消费量累积达到19.1吨、20.9吨和21.4吨。日本、中国台湾、中国大陆水泥工业的发展速度的轨迹非常相似,均有一段高速发展时期,然后平稳发展或有回落。1950年日本人均累积消费量为91公斤,到1979年日本人均水泥消费量达705公斤,当年累计消费量为11吨。这30年间为高速发展时期,之后进入平稳发展期,每年水泥人均消费量在550~650公斤之间波动;到1999年,人均累计消费量为23.5吨。台湾1950年人均水泥消费为25公斤,到1993年人均消费量达到顶峰为1350公斤,此时累计消费量达到18.0吨,之后每年人均消费量开始下降;2001年人均消费量为745公斤,累计消费量达25.8吨,居世界之首。2002年我国人均水泥消费量和累计消费量分别为564公斤和7.04吨,与日本、台湾人均有消费量高峰值相差141公斤和786公斤;累计消费量相差20吨左右(见图)。

 
   (二)中国经济发展对水泥的需求
    本世纪前20年,中国人民的核心工作和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这意味着GDP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GDP增长的三大因素之一。“九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速度10.64%,年平均投资额27800亿元;“十五”头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4.56%,年平均投资额40200亿元,是“九五”的1.45倍。未来10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速度仍会保持在10-12%左右,水泥的增长速度也会在4-6%左右。2001—2020年间,我国将有2.2亿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和住房建设,必将拉动水泥消费的增长。2002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为22m2,离小康住宅人均面积指标还差8m2。在未来近十多年的时间里,住房建设仍会有较快的发展,这无疑又会直接拉动水泥消费的增长。“九五”末,全国公路建设已达到了每百平方公里拥有14.1公里的公路里程,与已基本实现小康水平的东部地区占有37.2公里相差甚远。若小康水平公路密度指标以目前的东部地区平均拥有公路里程为标准,目前的公路建设水平还要翻1.4番。这些因素都将直接拉动水泥需求的增长。
    通过对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泥消费量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规律。这就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均累计水泥消费量达到12—14吨的时候,人均水泥消费量基本达到峰值。我国2001年人均水泥消费量518公斤,人均累计消费量6.5吨,距饱和点还有约一半的差额。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水泥消费基数大,所以达到峰值的速度会很快。按照水泥消费的一般特点,预计我国水泥人均消费的峰值会在10年后出现。届时,我国人均水泥消费量将达到700公斤左右,水泥年消费总量约10亿吨。如果这一判断基本可信的话,也就是说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水泥总量再增长约30%,即由2003年的8亿吨增长到10亿吨,大体上平均每年净增长约2000万吨。
    (三)2003年水泥市场预测
    国内外及世界银行的经济专家均预测,“非典”可能会使我国GDP的增长下降0.5个百分点,但全年GDP的增速达到7%是有保证的。亚洲开发银行最近预计,“今年东亚各国中,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最高,预计将达到7.5%”。特别是国务院提出了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8项措施。其中:“加大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已经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培育新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有效供给”。这两个方面都是拉动水泥发展的重要因素。1,400亿长期国债的全面启动,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拉动更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二期、青藏铁路、长江上游梯级电站、北京奥运、上海世界博会等重大工程都全面启动。另外,今年农村8万公里的公路建设,各方面投资也将达到1000亿元。上述诸原因使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去年16%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2003年1-6月份,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0053亿元,同比增长8.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348亿元,同比增长31.1%。因此,今年水泥工业会达到9%左右的增长速度,水泥总产量将达到8.0亿吨左右,水泥消费量将达到7.6亿吨左右。
    五、水泥工业在发展中快速调整产业结构
    国外的朋友都知道我国水泥工艺落后的一面,但先进的一面却鲜为人知。我国虽然是立窑水泥生产的大国,但也是预分解窑水泥生产的大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经过“七五”、“八五”以来的科技攻关,特别是“九五”以来推进水泥工业技术创新、优化设计工作及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困扰我国窑外分解水泥发展的技术与经济相脱节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目前,我国日产2000吨级的装备已实现了国产化;日产4000吨级装备的国产化率(不引进立磨系统)可以达到98%。项目建设投资得到了较大幅度的降低,吨熟料投资降至300元左右,完全具备了与其它落后工艺竞争的条件。目前,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已成为全行业和社会的共识。水泥是长期发挥效益的行业,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将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作为长线投资,已成为很多企业的首选。中国水泥行业淘汰“小水泥”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截止到2002年底已关闭、淘汰、落后的水泥生产能力1亿吨,扩大了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的发展空间。
据中国水泥协会统计,截止今年6月份底我国已投产的700t/d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269条,熟料生产能力已达14669万吨。其中:2000t/d及以上生产线达111条,能力为9750万吨;4000t/d及以上生产线为25条,总能力3576万吨。预计到“十五”末,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将突破4亿吨,占总生产能力的比重将由2002年的16%提高到40%左右。有人形容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速度演着“未来时速”,这种形容并不为过。
    随着新型干法工艺的快速发展,水泥工业的结构必将得到迅速改善。到202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二番时,新型干法水泥占总产量的比重将超过80%。届时,水泥产品质量、企业规模、劳动生产率、能耗指标、环保水平等都将大大提高。随着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水泥生产的集中度将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企业的效益将会大大提高。到那时,中国的水泥工业将基本实现“由大变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