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强行并线扣几分:正声倡导价值取向的启示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12:24
俞正声倡导价值取向的启示意义回复 |推荐 | |树状 分享
作者:转帖必胜关注  于 2011-11-14 09:00 发表只看该作者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11日至12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市委书记俞正声在讲话时强调,要按照中央《决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结合上海历史文化积淀和现阶段发展实际,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据《解放日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价值取向是文化的灵魂。讲文化建设,首先要思考和推动价值观建设。我们一直讲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建设,就足以显示这些在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重要影响。相对于人生观、世界观来说,价值观的形成和成熟更为多变、更为可塑。而且,在相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前提下,也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会最终对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作用。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价值观的建设更为现实、更为迫切也更为重要。
价值观之所以更为现实,是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地域环境,对价值观有着不同的需要和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各地各部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除了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个宏观的价值取向之外,完全有必要、有可能提出和倡导符合本地实际的价值取向并大力推动践行之。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要在文化建设上继续保持国家化的影响,必须有符合上海经济社会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央政策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前进方向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应该是党和政府在综合分析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综合各阶层群众利益、意愿和诉求的基础上,经过客观冷静分析、深思熟虑酝酿和民主集中决策作出的。这种价值取向,应该也能够成为本地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准则。
我们不难看出,俞正声提出的“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是符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要求的,是符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是可以满足上海继续保持国际化大都市地位要求的。“公正”,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统筹上海城乡发展、为全国做出表率、打造范本的要求;“包容”,既是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和为贵”思想的精髓需要,也是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提高的要求;“责任”,既是增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的需要,也是提高公民社会道德建设水平的要求;“诚信”,既是贯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需要,也是建设“守信光荣”的“诚信”社会的要求。
俞正声代表上海市委倡导的价值取向,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是上海市委结合上海实际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现实体现,也为提高上海市全社会文化自信提供了很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不仅对于上海市确立文化自信,使上海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光芒,在全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走在前列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也对全国各地加快本地的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如果全国各地都像上海市那样,在提出和倡导符合中央精神要求、符合形势时代需要、符合历史文积淀和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就会尽早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光辉前景就会尽快变为美好的现实。
上海市多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了全国前列,希望在文化建设方面,同样如此。
对此,我们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