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停车游戏.:教育在于公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20:16:13

教育在于公平

    对于现代人而言,受教育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人人都应享有的平等权利。自从欧洲启蒙运动以来,人们越来越清楚认识到给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对整个社会的意义甚至超过对受教育者本人。但是,优质教育资源往往是稀缺的,不可能所有人都享有完全一样的教育,这就给社会出了一道考题:如何保证教育的合理公平?而这恰恰正是教育的生命所系。

    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对读书人来说是相对公平的,尽管那时绝大多数人无缘读书。做到公平的关键,一是教授的内容一致,一是考试的方式客观。所有人都使用相同的教材、考察相同的内容、按统一的方式回答同一个问题,而评价的标准也基本统一。这样的教育体制保证了社会阶层相对公正地流动,也造就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稳定结构,中国传统科举制度的强大生命力也反证了公平对教育本身的意义。

    西方社会经过300多年的努力,教育普及程度十分之高,像德国、日本这样教育立国的国家,更是达到了强迫每个人都要受教育的程度。即使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美国,历届总统也都提出类似“不让一个孩子落下”的主张。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保障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已经成为西方大国崛起的重要条件。而西方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公平。

    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世界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化,教育的公平性越来越受到威胁。首先是贫富分化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这一点在高等教育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在美国,常青藤名校的收费一般人家往往无法承担,有限的奖学金只能是杯水车薪。许多欧洲名校在招生时,很看重丰富的实践以及权威的推荐,而这些没有相当的财力做保证也难以达到。其次,技术的发展也成为加速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能够熟练使用网络等现代化工具获取信息、辅助学习的孩子们,无疑在教育竞争中抢占了先机。这种差距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表现的更为明显,以至于有识之士疾呼: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能获得足够的现代教育技术,将永远无法改变落后的局面。当然,威胁教育公平的关键还是政治制度。尽管西方国家把教育的平等公正作为国策,但事实上,西方社会教育的贵族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比如英国伊顿公学这样的贵族学校,对新生的家庭出身、财富状况都有严格要求,日本的松下政经塾尽管提供高额的奖学金、强调平等选拔,然而每年有幸进入这里学习的10名学生几乎清一色是达官显贵的子女,平民子弟根本无缘问津。

    在美国,就学常青藤名校是跻身精英阶层的第一步,而这些精英的子女又将重复父辈的故事,如此往复,优质教育资源被少数人垄断,穷人子女即使偶尔挤入这个圈子,也无非是些点缀。在日本,政治家和企业家更是世袭罔替,而且代代交好,从小他们就在小圈子里受到教育,进而成为某些名校的同学,最终在各自领域成为精英,相互提携。据统计,日本政治家中有超过80%拥有父辈或者家族从政的背景,日本经济命脉也被家族企业所控制,形成这种局面教育的精英化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如火如荼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青年人要求降低高等教育收费、提供平等教育机会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政治诉求。

历史的经验昭示我们,教育一旦失去公平性,不仅自身难以发展,甚至还可能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桎梏。我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期,如何确保教育的公正平等,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中国具有教育公平的传统,这点与西方截然不同。靠教育改变命运的意识深入人心,这也要求我们在教育制度改革时要非常谨慎,在增加素质考核的同时,也不应片面弱化考试等传统方式,在高考招生、名校生源等问题上应当向弱势群体和落后地区倾斜。新中国能够迅速扫除文盲、让大批工农子弟受到高等教育的历史经验更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要保证其公有性质,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教育成败不变的标准。普及义务教育、扩大免费教育覆盖面、确保社会各阶层通过教育公平流动,这些都是中国教育的生命所在。 (吕 慎)

《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9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