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晓彤的美腿:初中学法指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48:33
校本教材——初中学法指导
从小学到初中,对同学们来说,知识上有跨越,从算术到代数;环境上,心理上也有跨越。在初一这个过渡的时期,总是有同学面对新问题准备的不好,掉下队来,同时,也有些同学方法得当,后来居上。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这里,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些在进入初中后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备借鉴。
1.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有计划的学习。
一进入初中,同学们会惊奇的发现,与小学老师们事事关心,面面俱到相比,初中老师管的很松,作业留的不多,或者即使很多,也不检查。上自习也没有老师看着,随便说话,也没人管。
在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一是,要自觉的学习:有些同学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觉的找课外题做,预习,复习。这样的同学多半缺乏自制力,不刻苦。长此以往,与那些能够自觉学习的同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等你发现差距的时候,一般就很难赶上了,因为大家都在一个水平的时候,你都不能让自己努力自觉的学习,看到差距,就更困难了。二是,要有计划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自己学的好的部分,学的不好的部分。自己要有计划的随时查漏补缺。而且,初中难的学科较多,有计划的分配时间,避免偏科也很重要。最好能够早点找一本中考考纲,了解将来考试的范围和难度,好对症下药,有所侧重。
2.思想上不能松懈,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刻苦努力,不要掉队。
万事开头难。相当一部分同学,进入初中后,以为考入重点中学,考入实验班,就万事大吉了。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努力,反正中考还早着呢!这就大错特错了!中考有的是实验班的同学成绩不如普通班的。初中三年,眨眼即过,而且初一、初二、初三环环相扣,初一的知识比较简单,但如果基础打的不牢,不能开拓思维,超前学习,到了初二学习几何证明,初三学习二次函数就会感觉很吃力,尤其是到初二,初三还要学习两门新的学科——物理和化学。三门课放在一起,很多初一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就很难赶上了。所以,同学们从跨入中学大门开始,就要有长远的计划,步步为营,时时占得先机。
3.要摒弃小学毛躁,不安的学习心态,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
这个毛病在小学的学习中还不是特别凸现。原因是,小学的知识比较简单,即使你粗心大意,也只是会做,写错马虎而已。但到了初中,这就包含两层含意:
一是,似懂非懂。随着初中知识点难度的提高,同学们如果再抱着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师所讲的题目,只知皮毛,似懂非懂。而似懂非懂不等于马虎。前者根本上讲就是不会,不懂。(有的学生看似什么都会,就是考试不会)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就很难改正,而且这样的同学还觉得自己其实很聪明,老师讲得都会,只是偶尔马虎而已。结果考试成绩总是一塌糊涂。
二是,在完全会做的情况下,做错题目。这是马虎。小学时,大家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小学,班级里面优秀的同学不多,马虎一点,还是不能影响到你在班里的排名。而到了重点中学,尤其是实验班,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很聪明。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更努力,更踏实,更少犯错误。这也是很多毛躁的同学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后,成绩越来越差的原因。
4.千万不要以为多做题,题目并不是做的越多越好。
这个问题可能是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最经常犯的错误了。到了初中以后,随着知识的不断加深,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成绩,都会做大量的题目。这个时候,同学们千万要记住: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做一定量的题目当然是必须的,同学们只有通过做题目,才能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消化,理解透彻。但如果,撇开知识点,只做题,到最后就是舍本逐末。更有甚者,有些同学,天天做题,从早到晚,刻苦努力,但到头来,不但不会的还是不会,会的也不会了。为什么呢?他只追求题目的数量,忽略知识点跟题目的结合,以至后来把原来熟悉的知识也忘记了。
那到底应该怎样做题目才是好的呢?或者说,做题到底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两点:一是,要在做题目同时将题目和知识点结合,两者不断结合,达到深化知识点,锻炼技巧的目的。二是,找出自己还不会的题目,弄懂它。如果你只做自己会做的题目,那是一点收获都没有的。
5.“不会就问”不一定就是个好习惯。
不会当然要向老师同学请教,这是对的。但大家一定要明白一点:一道题目,一个技巧,只有自己亲自弄懂,独立求解,才是真的明白。向其他人请教得到的知识,我们只是得到了知识本身,但并不一定了解如何运用,下次遇到类似题目,还是很难解的出。所以,这里我鼓励大家:
面对一道难题,首先,要刻苦地独立思考,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半天,争取自己解出来。这是最好的,最有收获的。但如果实在解不出,看不懂,再向别人请教,请教时要注意别人是怎样思考,运用技巧的,而不是仅仅关心答案。并且,一定要在听懂之后,找一道类似的题目,练习一下,熟练所学来的知识和技巧。
6.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成绩怎么努力也是停滞不前,或是与同学、老师之间有些小矛盾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而一蹶不振。遇到问题,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其次,也要多跟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一些同学为了自尊心,逃避问题,不愿意把问题拿出来与别人沟通。这样做并不能保护你的自尊心。要想保护自尊心,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成绩提高了,作为学生,才会真正获得认可和尊重。
语文
导语:
从呀呀学语的那一刻起,我们每个人就已经开始学习“语文”了——先是语言,之后是文字。“如果拥有自己的语言,那么一个民族就不会灭亡。”我们大多数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中文;最后一句话,很有可能也是中文。可见,中文对于民族,对于个人,都是很重要的。
可是一提到“语文学习”这四个字,不少人就会撇嘴,“有什么呀,中国话谁不会说呀!”“有什么方法呀,不就是背吗!”其实,会说中国话并不代表学好语文。而背诵,只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方法,既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也不是精髓。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传情达意的基本工具,而这个工具又是搞好任何学问和事业都离不开的,因此我们必须学好语文。在中学的第一年,正是打基础的初一阶段,我们尤其应该掌握语文的学习重点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接下来就给大家简略地做些讲解。
—、语文知识的三大阵营: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
从整体观角度看待语文学习可分为三大方面: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
1、基础知识。
(1)字词:把语文学习的对象拆开来看,其基本单元是字词。一个人语言文字水平的高低,识字的多少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般掌握五千到六千个汉字就可以算得上“识字多”了,再去看书、作文,就会比较轻松。但是,为此专门去背字典、词典,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比较可行的办法还是:“勤翻字典多动笔”。掌握字词,无外乎三点:字音、字形、字义。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一定要到字典中查一查,把字音、字义明确下来;并在纸上写一写、练一练,争取掌握住。日久天长,功效自现。当然,也可以专门对一些易混字 (词)(如:校、较、酵的音)、近义字(词)进行辨析、识记。但是要记住,字词不是孤立的,最好将字词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更好地掌握它,单靠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
(2)语法和句法:中、高考虽然不直接考查,但是渗透在“选词填空”、病句判断中,基础的现代汉话语法知识也不容忽视。比如短语的结构、句子的成分、复句以及句群的知识,常用关联词的使用等。在实际学习中可以选择一定量的练习题做一做。同样,实际上没有脱离具体生活情景和语言环境的孤立的句子,人也不是学会句法以后才会说话的。因此,在日常作文、说话中也要注意语言运用的正确性,体会包含在其中的语法和句法问题。
(3)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体现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课本内和课本以外的知识积累并重,还要进行有条理的梳理,例如:古人字中有“子”的放在一起记忆,杜甫字“子美”,柳宗元字“子厚”,苏轼字“子瞻”等。
2、阅读。
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的重点难点是与作者产生共鸣,并在练习和考试中揣摩出出题者的意图,做到它的关键在于对重点字词句的筛选、理解和把握。这里无法用几句话说明,大家可以通过网校内容针对阅读问题进行专门学习与研究。
文言文阅读要注意三条:
(1)课内文言文中生僻字的音、形、义—定要掌握,通假字和古今字的借字和本字一定要区分清。中学常见的29个虚词,其用法可细水长流地不断整理归纳。
(2)关于文言文地语法,老师在课上讲的一定要搞懂,没有强调的不必细抠。要记住我们毕竟是中学生,不是语言文字专家。
(3)文言文最重要的是实词的掌握,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点上,背诵一定量的古代名文很有好处。例如《古文观止》。提高文言文的根本之道还是要把需要记忆的所谓死东西放到活的语言环境中去把握。
3、作文:
写作首先离不开正确的文章观,要多读书,读好书,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观察思考,积累自然、社会、人生的生活素材和对这些素材的丰富思想、感受;二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再去追求表达的独到以及语言的优美。这也是做人的正道。要把写作当成一种享受,用一颗细腻的心和用一双明亮的眼,而不只是用笔。母亲欣慰的笑容,父亲宽厚的大手,朋友默默的支持,老师谆谆的教诲,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片落叶,一首老歌,都会唤起你的感知,而这些又是那样地稍纵即逝,捕捉他,开掘他,就会流出源源不断地鲜活地素材之源。
另外写作要培养认真修改地习惯。俗话说:“文章不厌千遍改。”自己多修改,特别是请懂文章的人来修改改过后还要反复琢磨、推敲,用心思考,几遍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作文水平在逐步提高。
二、语文学习的四个环节:课前预习,课上听讲,定期复习,课后作业。
听到这句话,人家一定在想,真是老生常谈,这些我们从小学开始就知道了。但扪心自问,这几个环节我们真正做到家了吗?其实学习语文说难也不难,做好这几步没有学不好的。
1、课前预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无准备,对从事任何一件事情,效果都会大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预习常常带来较好的效果。预习可做如下准备: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阅读文章搞清作者思路,认真思考,提出疑问,这就可以做到知己知彼,争取主动。凡是通过预习自己弄懂的内容,很难遗忘,而凡是没有弄懂的内容,一旦在课上认真听讲,会豁然开朗,经久不忘。
2、课上听讲:这是四步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是和老师进行思想交流的时候。但老师们各不相同,讲课各有特点,所以,我们要去适应不同的老师。善于掌握老师的特点,充分利用老师的长处来进行学习,就能得到最大的收获。如果老师讲课善于抓住重点,讲深讲透,对其他方面只作一般论述,你要在课上消化重点,在课下举一反三,广开思路,以求全面掌握。相反,如果老师讲课细致具体,面面俱到,但重点不突出,条理欠清晰,你就应当在课后多下归纳综合整理的功夫,以掌握重点,分清主次。如果老师讲课速度较快,你就要集中注意力,紧跟思路,宁可少记笔记,也要力争当堂听懂。相反,不妨跑到老师的前面去思考下一步内容。
3、定期复习:复习是与听课紧密联系的一个学习环节,首要任务是深入理解,回想上课全过程。深入,必须加强独立思考。俗话说:“聪明人听一次,要思考十次。”否则,“学而不思则罔”,光有笔记也无济于事,实践时会漏洞百出。
4、习题和作业:练习是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但要突出一个“精”字,要精选题目,精心思考,“粗做十道,不如精做一道”。要坚持先复习,再做题,扎扎实实。
三、学习语文要具备的四种品质:坚持的毅力,要善于随时调整,勇敢地面对语文学习,平时要勤于积累。
1、坚持的毅力:实际上做人做学问都要能坚持,才会有成绩。这里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一个旅人路过一个池塘,他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婆婆坐在池塘前,用一枚挖耳勺把池塘里的水舀到她身后的大海里,一次又一次不间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旅人惊奇的问:“老婆婆,你做这件事已经多少年了?”
“不知道,从我记事起就开始了。”
旅人惊讶极了,他用怜悯的眼光看着这位行为古怪的老人,并劝说她:“你是永远也无法舀干这池塘里的水的。”
老婆婆仍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连头也没抬:“但是这个池塘以前连着我身后的大海……”
识字词,背名句,背课文,记作者……学习是件有意义的苦差事,就需要有坚持的毅力,才能在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后,你会为自己的成绩骄傲。
2、要善于随时调整
有这么一个故事:古时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符合实际,他依然将错就错。
这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他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这一次鱼汛所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能空手而归。回到岸上,他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的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一次出海一定要只捕捞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却全是墨鱼,不用说,他又只能空手而归了。晚上,渔夫捂着饥肠辘辘的肚皮,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又发誓:下次出海,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遇到墨鱼,他都要去捕捞。
第三次出海后,渔夫没碰上墨鱼和螃蟹,见到的只是一些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赶得上第四次出海,他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死去……
许多时候,目标与现实之间,往往有一定距离,我们必须学会随时去调整。
3.勇敢地面对语文学习:
有人说过:“我们对于弱者的哪怕一丁点的同情,对弱者本身都是一种耻辱。”人是属于自己的,学习只是自己的,不是父母、老师的,学习是你的资本,当然也是一道障碍,一堵墙,谁能破茧成蝶,谁便能发挥最大的潜力,倔强些,勇敢些,这小小的倔强,能帮助许多梦想实现,这个世界,勇敢的人会有特别的明天。
4.平时要勤于积累:
为了应考得分去临时突击、死记硬背,甚至背别人的作文,猜题、压题,都是学习语文的错误方法:这样学习语文既痛苦,又不可能得到我们期望的高分。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心理,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真正踏下心来日积月累。听、说、读、写、思,事事都不能够只凭一时冲动,一时的热情,要培养一生热爱语言、文字、文学的兴趣,厚积而薄发,才能畅享语文的乐趣,收获学习语文的硕果。
四、学习语文要讲究三个整体性:
课上听讲与课下巩固是一个整体:
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是一个整体:
学习与修养是一个整体。
结束语:古人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勤奋,就登不上书山;不历艰苦,就越不过苦海,享受不到学习的快乐。这就是规律,规律是根本的方法,也是真正的诀窍。祝愿大家学业有成。
数学
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从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可把学法指导的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读法”指导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读数学书,在读的过程中,沿用小学的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既不能读懂,更无法读透,且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读数学书呢?平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是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枝干,并能粗略掌握本章节知识的概貌,重、难点;二是细读。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判定、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领会其实质及其因果关系,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以便求教);三是研读。要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讨书本知识安排意图,并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把书本读“薄”,以形成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2.“听法”指导
“听”是直接用感官去接受知识,而初一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果下降。因此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做到:(1) 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 听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3) 听懂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预习中不理解的或有疑问的知识点);(4) 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及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5) 听好课后小结。
3.“思法”指导
“思”指学生的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更离不开思维活动,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可见,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初一学生的思维往往还停留在小学的思维中,思维狭窄。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指导时,应使他们在学习中做到:(1) 敢思、勤思、随读随思、随听随思。在看书、听讲、练习时要多思;(2) 善思。会抓住问题的关键、知识的重点进行思考;(3) 反思。要善于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4.“问法”指导
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学科的学习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但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问,不懂得如何问。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问问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 追问法。即在某个问题得到回答后,顺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2) 反问法。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来;(3) 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质等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4) 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些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此外,还应要求学生在提问时不仅要问其然,还要问其所以然。
当然,平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因人而异地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乐问、敢问、勤问、善问。
5.“记法”指导
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没有笔记可记,有记笔记的学生也是记得不够合理。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所写的都记下来,用“记”代替“听”和“思”。因此,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 在“听”,“思”中有选择地记录;(2) 记学习内容的要点,记自己有疑问的疑点,记书中没有的知识及教师补充的知识点;(3) 记解题思路、思想方法;(4) 记课堂小结。并使学生明确笔记是为补充“听”“思”的不足,是为最后复习准备的,好的笔记能使复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有人对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加以总结,归纳成十句话,便于学生记忆。
课前预习做好标记,
带着问题专心听讲。
课后认真复习课文,
弄清概念才做习题。
解题方法力求简便,
作业测验独立完成。
作业做错必须纠正,
每章每节定要总结。
勤学好问永不间断,
学习成绩必然上升。
英语
初一英语学法指导
1.  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及其困难:
重要性——升学的必考科目:中高考、出国留学;睁眼看世界的工具:信息获取、旅游;工作就业和利益。
困难——先前负学习结果对现在学习投入和动机的消极影响;学习习惯和方法养成并坚持的困难;良好的学习环境的缺乏;听读写和说之间的不均衡发展;初学者音标学习的困难。
2. go for it 简介:
鼓励别人试一试,不比担心失败、不要谨小慎微。该说法来源于橄榄球运动,比赛的基本规则是:每个队力争将橄榄球传到对方底线之外,并尽力保持球不被对方夺去。一个对在必须在四次传球后至少将球传出10码(约9米),否则就要把球交给另一个队了。所以,如果三次传球后,还不能达到10码,要么将球踢出界外,要么暂时失利。这个时候台上的观众会喊kick the ball(把球踢出去)或者go for it (拼一拼,拼一次!)。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例子。如,一位老太太看中了一件艳丽的衣服,但又不知道适合不适合自己的年龄,她的老伴就会鼓励说“go for it”。
3.  学习习惯:
(1)必备“3+1+1”
三支笔
一个笔记本
一个便签本
铅笔
圆珠笔或水笔
红笔
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词汇、句子、错题
记下和知识点没关系但是需要在短时间内或一段时间后去做的事情,不破坏笔记的整体性
记录预习时的疑问
课堂笔记和作业
重点标示
订正作业
(2)一切行动听指挥、养成节奏最重要
学生数目多,一个同学发出一点声音教室就会显得嘈杂,因此课堂要保持动静结合。该读的时候读、该思考的时候思考;该独自阅读的时候就一个人完成任务,该小组合作的时候就主动积极地交流。课堂要像部队训练一样,高度集中注意力,根据课堂指令,有效转换注意力,滋生出有节奏感、紧凑感和整齐感的课堂氛围。
(3)音标卡片:制作或者购买。
4.   学习方法:
(1)做好预复习,单词、课本的基本内容、圈出自己不会读的单词和不理解的句子;在家要养成读英语的习惯,每天由家长签名、组长检查、课代表汇总。必要的时候跟着录音机读。
(2)进行口语训练时,要克服怕羞心理,踊跃发言,敢于开口说英语,积极参加课堂上的各种教学活动。不要用汉语注释英语单词。
(3)写单词时,不要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像记电话号码那样去死记硬背单词的拼法。学习单词时要知其音,明其形,懂其义,掌握正确的字母及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写句子时,不要看一个单词写一个单词。要时不时地检查自己、提醒自己,养成整体书写、有效记忆的习惯。
(4)阅读时,不要一字一字地用手指着文字进行阅读,不要发出声音。同桌之间要相互监督。
5. 作业:
(1)课内作业是对本堂课学习效果的最好检验,要及时完成。上午的作业要在午自修后完成;下午的作业要在办完放学前完成。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
(2)家庭作业是保障。推荐《初中全程导学导练》(英语),浙江教育出版社。
(3)课外作业是法宝。一课一练和一单元一练要跟上。相当于运动员熟悉场地,做考试前的热身运动。
(4)做练习时,起始阶段要注意标点符号,大小写,字迹要清楚。
(5)遇到问题总喜欢要先自己思考,不懂的地方即时请教同学或老师,杜绝作业抄袭。提供抄袭的同学和借书抄袭的同学接受同样的处分。
思想品德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法指导
由于初中政治课理论性强、思辨性强,概念术语多、知识点多,又直接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联系,很容易使学生如坠迷雾中。为了帮助学生拨开迷雾见晴日,从而能把这“纷扰”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为此本人根据十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学法:
一、结合教材排版特点指导学法。
⑴、利用课题、框题、条目,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标志,弄清逻辑层次。⑵、利用不同字体,选择不同的学法。一般说来,加粗的黑体字是重要的概念、原理或结论;仿宋体字是具体阐述;小楷体字是举例说明。因此,对于黑体字要字斟句酌潜心推敲;对于仿宋体字要精读,弄清阐述的是何原理,怎样阐述的;对于小楷体字可以略读,只要知道其事实是什么,说明了何道理即可(特别典型的除外)。⑶、运用教材所提供的“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资料卡”、“名言”、“漫画”等内容学习掌握学法。这种“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等本身就是学习政治课的好方法。
二、关于概念术语的学法。
常用的有以下一些:⑴、直接揭示内涵外延。⑵、分析结构缩句扩句。例如,把法律的定义缩为“法律是行为规范”,再从来源、内容、效力、本质等方面扩充,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⑶、比较,通过比较突出各自本质特征。例如,把“法律”与“法制”相比,“违法”与“犯罪”相比。⑷、举例验证说明。例如,从“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三方面举例,从而更透彻地理解“生产力”概念。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分别把“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作为课程建构、目标追求、教学原则的理念。其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且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首要目标。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法。其中学生主体参与和体验的学法尤为重要,没有主体参与怎么“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没有主体体验哪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联系的实际主要有三:一是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二是人物经历(尤其是学生个人的亲身经历);三是当前社会热点。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掌握:⑴、以实际为例验证、阐述理论;⑵、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现象;⑶、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践行。教学实践中,应特别加强学生主体参与和体验的学法指导,只有如此,才符合学科理念,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本人常用的做法有以下一些:课堂上让常学生自己举例说明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辩论、演讲、演短剧;如有条件的话,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环境、人口、经济发展等与课本有关参观、访问、调查;让学生参加诸如反“法轮功”邪教、抗击“非典”、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等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制定并实践行动计划、写心得体会、写小论文等……开展这些活动,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掌握该学法。
总之,只有学生掌握了适当的学习方法,加上平时知识积累,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历史
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突出表现,它们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常考的重点。但这些条约的内容易混难记,更易遗忘。为此,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缩记法、字头法、谐音法、排比法等方法多管齐下,生动形象,好记难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
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哥哥赔五(双)鞋”,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双)”──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鞋”──谐“协”音,指协定关税。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名称的记忆。方法1,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方法2,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下(厦)不(福)能(宁)上”。
二、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公使驻京、开十口、外国船、外国人、赔款”。
方法2.用数字排比法记为“一开二赔三外”,解释:“一开”──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即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三、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认天约、开天津、割九龙、准华工、增赔款”。
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准(许)天天陪酒”,解释:“准”──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天天”──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陪”──谐“赔”音,指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酒”──谐“九”音,指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四、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台湾及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辽、台、澎)、赔款(军费2亿两)、开口岸(沙、重、苏、杭)、设厂免税(口岸设厂,内销免税)”。
方法2、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哥哥开厂赔两亿两”,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开”──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厂”──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两亿两”──赔款两亿两。
五、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1)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5)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6)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赔款、划界、拆炮兵、惩官民、改总理、修商约”。
方法2.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修使馆赔炮兵,改总理惩官民”。解释:“修”──修订商约;“使馆”──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赔”──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炮兵”──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改总理”──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惩官民”──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
六、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
主要内容:第一号共四条,要求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并加以扩大。第二号共七条,要求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延长至99年。第三号共两条,要求把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中国不得自行处理。第四号一条,要求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割让给他国。第五号共七条,要求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
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内东顾问焊警械、舅舅不让借钢铁”。解释:“内东”──承认日本在内蒙东部、东北南部的特权,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特权;“顾问”──聘日本人为军、政、财顾问;“焊警械”──中日合办汉(焊)冶萍公司、警政及军械厂;“不让借”──中国沿海的港湾、岛屿不租借或割让他国;“舅舅钢铁”──“舅舅”谐“99年”,“钢”谐“港”,“铁”指“铁路”,即日本延长两港口(旅顺、大连)两铁路(安奉、南满)的租期为99年。
生物
中学生物学科的特点是记忆和理解并重,理论和实际应用相伴。因此,如何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并促使学生建立起一整套高效能的“信息存储”处理系统,无疑对提高生物复习效率有极大的帮助。围绕着这一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作了如下探索。
一、把学科知识进行“细化”和“简化”
“细化”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分层、分级,从整体到局部对逐块知识进行肢解,使知识点习题化,繁锁的理论简单化。
“简化”的关键是多思考,多进行信息转换和浓缩概括。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具体的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或扩散和集中的思维方式,将繁杂的知识简约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知识间的联系逻辑化。力求通过学生的梳理归纳和教师的加工整理,把诸多知识尽量用简明的公式、简单的符号或直观的结构图表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记忆和存储,更方便提取和运用,对编织学生自身特有的知识结构更有益处。如生物体的异化作用因生物种类不同显得很复杂,可用总结形式使之简化为三点:①需氧型:绝大多数动、植物;②厌氧型:乳酸菌,蛔虫等;③兼氧型:如酵母菌等。
再如: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很复杂,教师可抓住重点将其总结为:“一个起点,二个阶段,三个来源和四个组成部分”;DNA有关知识也可总结为“一个基本单位,二个基本功能,三个基本特性和四个基本特点”等等。
二、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和“深化”
对知识的消化是实现有效的知识存储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就谈不上真正的消化,消化不了的知识也当然就难以进入大脑的“信息库”编码存储,因而也就更谈不上对知识的深化了。
教师不能只关心学生去机械地重复和记忆,如果所学内容只象油一样浮在水面上,不能同已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这样反而会引起“消化不良症”。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地挖掘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中的关键字词,充分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比较和理解其真正含义, 加强图文转换信息的训练,  从而实现在“消化”基础上的“深化”。如对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的学习中,应首先对“自由”、“协助”、“主动”、“扩散”、“运输”“载体”和“能量”进行比较理解,再结合图示梳理消化,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的深化便自然生成了。
三、把所学知识进行“序列化”和“集约化”
“序列化”是从占有知识到有条理地牢固储存知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步。没有这一步,即使知识装进了大脑,也是不牢固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知识“序列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知识进行 “集约化” 的过程----即对知识进行“集装箱”的过程。
当然,一次或几次有效的知识存储,不可能解决知识储存的条理化问题,而只不过朝这个方向迈进了一步。事实上,人的知识存储是一个动态结构,一旦新知嵌入了已掌握的知识序列,它便会象电脑一样按不同条目牢固地、  可靠地存储在相应的位置上,而且存储量也可以由于知识的不断丰富而不断扩大。不仅如此,这种新旧知识的联结和融合,还可以组成一种功能更强、条理层次更高的新的结构。因此,生物总复习必须按照生物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进行比较、分析、归类、综合与总结,使各种知识都能有规律地进入存储系统之中。
例如,可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编排成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网络, 这就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将知识逐步进行“序列化”和“集约化”(图略)。
四、把大脑中储存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和“网络化”
随着学生对多种学科知识的占有,新知识就会与大脑中已经存在的知识发生联系、连接,或者新旧知识融合,从而编织成新的知识网络结构。综合学科考试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对各门学科的知识要专研,而且特别强调各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和渗透,进而形成一个新的、更大层面的、更高能级的知识逻辑联系。这种综合学科知识的逻辑联系是各门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延伸、融汇和扩大。
编织综合学科知识网络一定要以生物学科知识为依托,进行横向的、纵向的联系,找到综合问题的题眼或切入点。
编织综合学科知识网络的方法的关键,首先是要了解和掌握各学科内部知识的结构和联系,其次是探究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弄清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公式、原理的基础上,以本学科某一知识为切入点,找出相关的联系,然后一方面把此种联系充实到本学科已经“序化”的体系中,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以此切入点探究出来的联系或逻辑关系把生物、物理和化学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进而组成更高级的知识结构网络。例如:
①应用物理上的离心力知识以及生物学的生长素作用的二重性知识解释放在转动园盘的园心或周边位置的植物生长的状况;
②应用重力的知识和生长素作用的二重性知识解释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
③应用化学知识和生物知识解释物质循环中的碳循环及氮循环过程;
④应用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等。
地理学法指导策略
地理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门新课,尤其是初一《世界地理》的内容更是难以理解,它涉及了数、理、化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学生在掌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总是有些举步艰难,好像学不得法,渐渐的有些地理困难生便落在后面,对此一筹莫展。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地理学法指导,不仅能使他们很快的进入地理角色,在紧张而又愉悦的课堂上有条不紊地掌握“双基”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学会对自己终身受益的学习策略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指导学生目标明确,计划得当。
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发展方向,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学习目标一般分为长期和短期目标。我指的长期目标是以一学期为主,他是对自己的努力所要达到的高峰做一个粗略的估计,以便为之而奋斗。而近期目标是以单元为主,为了便于检测指导和学生训练,以及了解地理教学大纲中课程安排的特点,我们应以近期目标为主。只有实现每一步的近期目标,长远目标才得以保证。在学习每个单元之前,要求学生首先明确自己在这一单元里需要知道、理解、应用些什么,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要上升到怎样的高度。每学完一个单元,都要让学生进行学习小节。结合检测,分析成败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在学习过程中尝试成功地学法要善于理解和运用。由于能力有限,对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得问题应在长远目标里做好标记,以后通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逐步解疑。
我们每学期都要制定详细得教学计划,其实可把它转化为学生得学习计划指导学生通过以下这个过程提高地理综合能力:定短期目标计划(单元计划)——兴趣学习—目标检测—科学总结再调整短期目标计划,完善长期目标计划。当指导学生完成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单元计划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这样的学生会在不断的克服困难和成绩的取得中增加信心,提高地理学习能力,目标和计划不要千篇一律,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做调整。或高或过低都有可能阻碍学生的地理发展能力。
二、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养成预习习惯。
很多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因此在课堂上总显得很被动,其实课前预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提高预习效率,就要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初中地理现行的版本,版式新颖,每张版面一分为二,每行字数缩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快速阅读,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读书析图,教材删除了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因此,初中地理新教材的可读性较强。通过读书可以帮助学生系统的理解课文,加深记忆,同时也能提高其分析、归纳、整理等综合地理能力。
读书要讲求科学性、艺术性。根据地理学习目标,结合自己订的短期目标,有目的、有重点的读书自学,读书时切忌走马观花,最好便读便标注。例如在重点内容下加下划线,对疑难问题打问号,对通读一遍就能理解的基础知识标对号等等,这样课堂听讲就会心中有数,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前质疑的基础上,教会学生一种预习模式:是什么?(明确要读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带着问题看书)—有什么?(寻求完美答案)—为什么?(探究问题的前因后果)例如《中国地理》第四章“气候特征”一节,是什么(气候特征)—在什么地方?这书中的三个标题—怎样解释?(列举三个标题中的重点内容,抓住关键词)—为什么?(结合图表分析形成气候特点的成因)明确了以上几点,这节课的双基和能力便达到了较高的层次。经常这样的自问自答,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也很有帮助。读书时最好左图右书、图文对照的原则。将书本上的文字内容归纳成题逐一落实到图上,使学生逐渐掌握以图为媒介的学习方法,养成随时运用地图的能力和习惯。每读完一节,在脑海里简单的勾勒一下,实际上地理课是“看图作文”。做好图文互换、知识定图,这是成功预习的策略。总的来说课前预习要做到“三读”、“四到”、“五边”,即简单内容快速读,重点内容反复读,疑点内容慢慢读;读书时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书,边查图,边思考,边归纳,边标记;别忘了读书时的伴侣是地图。
三、指导学生学会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地理能力的发挥主要是在课堂上,地理知识的获得和巩固也是在课堂上,可以说,课堂是教师发挥教学水平的主阵地,更是教师引导学生探求新知的天地,一般教师讲课不超过课堂的1/2,其他的时间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指导学生课堂听课要讲求技巧性和实效性。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听课,一般学生一堂课不可能分秒都有集中注意力,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灵活多变的教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课堂上要放飞自我,与老师、同学融为一体,在愉悦的氛围中始终保持一种高涨的情绪,抓住每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对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要高度集中,对没有听懂的疑难问题要适时地大胆发问,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 。听课不是单纯的用耳朵,还要动口、动脑、动手,切忌听课时把自己扮成“记事员”,只忙于做很完整的笔记,而不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其实,听课的本质所在是参与教学,探究问题。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做笔记要讲求策略,初中地理笔记最好做在书上相应的位置,讲求快而准,对自己有使用价值即可。一般有两法:一是符号法,就如前面我所说的在不同内容下做不同的标注符号;二是旁注法,在重点、疑难问题处加上老师讲的注解,注意旁注的内容和问题要相互对应,不可张冠李戴或不着边际。
四、指导学生有效练习检测,提高地理能力。
无论是预习还是听课,都不能很好地检测自己的地理能力,前面讲的读书是基础,听课是关键,练习才是升华,只有通过练习这个阶段,才能把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提高地理综合能力,练习要讲求准确性和创造性,先落实好基础题,再在读图、填图、绘图、分析图上下功夫,因为大多数地理题的答案是通过图来得到的,地图是学好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做题时,一般按照以下 的思维训练:(1)审题。即明确要求,抓住核心,找出关键字眼。(2)剖析题意,回忆知识点,联想地理图。(3)突破难点、关键,形成思路,明确解题方案,完成答案。(4)对题目进行引申和变换,从而开阔思路,探索规律,做题时切忌一看就会,似曾相识。例如:2004年期末质量检测有一题是:依次写出京杭运河由南向北沟通的五大水系: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大多数同学正好写反了顺序。因为他们平时练习的基本上是由北向南写。做题时没有仔细的审题,一看就会,结果正好相反,这是一种思维定势,平时应注意领会变通。练习检测不能要求学生仅限于完成教师的问题就可以了,还要给学生留一块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布置学生自设作业,答案要讲求趣味性、多样性、探究性。例如我在讲完《中国的行政区划》这节内容后,让同学们自设作业,每组寻求一种方式,看谁对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记得最牢,下节课堂展示。出乎我的意料:有的组在搞剪纸,边剪边写;有点组在玩积木游戏,边拼边说;有的组象在画素描......没有一组象我想的那样轮流背诵。同学们把一张《中国政区图》演义的淋漓尽致,兴趣足矣。最后我让他们谈了体会,他们说这样的作业比单纯做在作业本上强多了。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把教师的教为主体变为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不能仅做传道、授业、解惑的讲师,而应更好的扮作学生的导师,交给他们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让他们学着自己去拨动未知的主旋律。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
有位科学家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是现代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未来现代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努力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本着这种思想,我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上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一、多阅读、分析理解教材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是他们在学校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科书有助于他们理解和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教师应使学生充分认识教科书的重要作用,并逐步引导他们学会阅读和钻研教材,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一般来说,阅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弄清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即弄清确立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依据;
2.明确由这种现象,过程提出了哪些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研究中采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
4.对于规律性的结论要逐字逐句地分析推敲,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
5.找出疑点和难点,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更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突破难点、掌握知识。
此外,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指导他们阅读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参考书和课外读物,如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辅导资料等,这样有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开拓视野,更加开阔思维和眼界。
二、善观察,认识物理过程
观察力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智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具备敏锐、深刻的观察力的人,对事物才能看得全面、精确,才能迅速地抓住事物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观察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基础之一,因而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帮助学生学好物理,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方面。
1.明确观察目的。指导学生在每次观察之前,都要明确;(1)为什么要观察?(2)观察对象是什么?(3)观察对象的特征是什么?(4)观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等等?例如在做“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演示实验之前,应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任务是找出二力平衡的条件,观察的具体内容则是当小车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小车上的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方向关系等。
2.掌握观察方法。首先是观察的层次和顺序:对于静态物体的观察,一般按“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的原则进行;而对于动态物体的观察,则按“初态、过程、末态”的顺序观察对象的特征,其次是观察的方式,常用的是比较观察和归纳观察两种。
三、巧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知识的记忆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边学边忘,那将一无所得,按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谢切诺夫的说法,那就是一个人将永远处于他初生时的状态。要学好物理,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就必须熟练的记住有关的概念、原理、规律、公式和符合等等,因而在物理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记忆方法,以达到牢固地掌握知识的目的。
1.理解法:大部分物理知识,如物理概念、原理、规律和公式等,都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记得深、记得牢。
2.比较法:即把材料的异同点用列表的方式显示出来,如在复习“电动和电功率”这一章时,引导学生对有关公式进行列表如下:
电阻电路
电功
W=PtW=UItW=U2t/RW=I2Rt
电功率
P=W/tP=UIP=U2/RP=I2R
电流产生的热量Q=W
Q=PtQ=UItQ=U2t/RQ=I2Rt
通过此表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地记住这些公式,此外像“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均可采用比较法进行识记。
3.归类法:即把具有同一性质或有内在联系的材料组织整理在一起。
4.口决法:就是把材料编成便于诵读,易于上口、简明生动的口语或韵句。如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安装可用“火线零线并排走,电能表、总开关、总通断、保险盒、保安全,用电器,接插座,灯与开关应串联。”进行小结,又比如电流表,电压表使用规则归纳起来后可用“A串V并、电流正进,不超量程,A不直接电源”这一口决进行记忆。
四、找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解题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作用不仅在于巩固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计算和讨论,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虽然对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已记得很熟,但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却无从下手,因此在平时应十分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归纳和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规律。下面就以初中物理复习课中关于浮力计算题的解法为例:
1.确定研究对象及其状态
2.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3.列出平衡方程
4.利用阿基米德定律及密度、重力等知识求解
附:几种常见题型的受力分析:
F压=F支=G总-F浮总F浮A=GA-F浮总F拉+F浮B+F支=GB
总而言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学生学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处处考虑如何让学 生学得明白,学得深刻,学得扎实,学得灵活,学得有用,要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教师须进一步探讨、研究的重大课题。
初中化学学法指导
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科学方法比科学知识更有相对的历史稳定性。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将终身受益。科学方法还将化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加强初中化学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如果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方法得当,学得积极主动,教学质量一定能提高。所以,还要让学生“会学”知识,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促进其科学素质的提高。
一、指导学生确定目标。
指导学生学习化学,首先就要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制订学习计划。学习目标有近期、中期和远期三级,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近期目标,明确努力方向。根据要达到的目标来制定可行性计划。然后依据制定好的计划,选准达到目标的途径,用活用好方法。教师督促学生严格执行计划,完成计划。也可随着客观情况的具体变化,不断修正计划。达到目标,需要学生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心理承受力才大。达到目标带来强烈自豪感和高涨的热情,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更大的求知欲,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事业成就感。随着学生能力的逐渐增强,目标要由近及远,志向应由从小到大。学生只有确定好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好学习计划,学习才会循序渐近,最终取得圆满成功。
二、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学会阅读具有特殊的意义。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描述性的内容,要求理解能力的水平层次高。因此,学会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阅读主要有课前、课堂和课后三种方法。根据阅读目的、任务的不同,它们的要求也不同。
1、课前阅读
课前阅读是对新课的预习,是一种比较粗浅的阅读。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上课前必须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通过预习提前知道学习目标,使听课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便于听课时作笔记,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正确处理听讲与记笔记的关系,提高听课的效率。课前阅读的方法主要是泛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这节的知识点,并弄清重点、难点和疑点,把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以备上课时集中精力听教师分析、讲解。
2、课堂阅读
课堂的阅读指上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精读,其目的是消化掌握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种阅读是在老师的提问和指导下进行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好的阅读思考题,可以指导学生沿着科学的思路进行精读、研读。在指导学生阅读中,一方面要系统地钻研教材,提出比学生课前阅读更为深刻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重视课文本身的逻辑结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结构的形成。
3、课后阅读
课后阅读是课后复习中进行的阅读,其目的是巩固和升华知识,其任务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做作业。在这种阅读中,要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精心设计,作业要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通过作业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掌握课文的知识结构。在课后阅读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地使用有关参考资料和工具书,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指导学生科学记忆。
初中化学学习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且属于双基范畴,是学好、用好化学的工具知识。要记住该记的知识,必须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科学的记忆方法有多种,这里只针对化学知识记忆的技巧和特点,介绍几种具体实在的方法。
1、扣紧关键,浓缩记忆。
许多应该牢记的概念和理论,若要死记忆硬背往往事倍功半,而且遗忘快。若从概念中扣住关键的字、词进行重点记忆,即扣住重要信息,既加深了理解,又方便了记忆。如溶解度概念只要牢记“三定一态”,便可熟记概念而应用自如。
2、前后联想,巩固记忆。
联想是利用信息的相关性来建立某种形式和意义上的联系,以例需要时进行由此及彼的信息转换。主要有形象联想和放射联想。如学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联想到氢气和碳的化学性质;复习无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时,可以性质为核心,联想到物质的制法、用途、鉴别、分离和贮存等。
3、掌握规律,有意记忆。
有意记忆是指事先有预定的,并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采用一定方法进行的记忆。学习化学时,将众多的知识编排整理,抓住关键,记住特征,找出规律。如在学习四个基本反应类型时,可指导学生根据反应类型的特点将其总结为“化合多变一,分解一变多,置换单对单,复分解两对换。”
4、加强实验,强化记忆。
加强实验教学,对初三学生来说,是掌握知识的重要一环。化学实验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它不仅可通过实验情景的联想,记忆元素知识。且有助于记忆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此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瓶底要装有少量的水(或砂),从而证明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5、口决韵语,灵活记忆。
编成口决的知识内容具胡整齐划一的形式,朗朗上口,这样在听觉、视觉方面都有突出一般的形式,达到易记难忘。如常见的化合价口决;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口决等。把难记的重点知识编成韵语加以记忆,更有省时、省力之效。如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编成:复分解,两头顾;先顾头,后顾尾;顾头要看溶解性,盐碱、盐盐均可溶;可以反应再顾尾,产生气体、沉淀水,交换离子写反应,气体沉演标箭号。
记忆化学知识的方法和技巧远不止这些,许多方法之间也有交叉,在实际运用中很少单独使用某一种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验中,要注重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尽可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四、指导学生加强实验。
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精神与意识正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宝贵的素质,也是中学素质教育的一级目标。科学实验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首先,在实验教学中,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可诱导学生勤于思考,激发学生勤于探索的精神。
其次,教师应将书本上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适当增加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密切相关的应用性实验。如氯化钠溶解度的测定,回收实验室制氧气中的二氧化锰,污水PH值测定的环保实验等。针对课本和习题中的问题,让学生大胆设计实验,进行探索,给学生提供新机会,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建立,培养较强的创新能力。
五、指导学生学会总结。
化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的科学,侧重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制法及鉴定的研究。描述性内容较金,这就使得部分不会学习的学生感觉化学难学,学完一本书以后仍然理不出个头绪来。为了命名学生学的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教师要指导他们进行归纳整理。归纳整理的依据是课本、听课记录和读过的参考资料。归纳整理要从点到线,由线到面。要突出重点,显示每章各节之间和章与章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各知识点的联结呈网状。对重点内容逐字逐句地反复理解,牢固把握使用它的条件和特点。对众多概念,了解它们是并列关系、顺承关系还是因果关系、包容关系。理出框架、列出标题。
六、指导学生学会解题。
解题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别人的学问和见解变为学生自己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如化学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等,一般用差量法计算较简单;如涉及反应较多,但反应物与最终生成物之间承在密切的联系,一般用关系法解较方例。另外,教师在教学生解题时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找准试题设问与化学概念、定律、原理及化学反应规律之间的因果关系,理清思路,提高解题水平。再次,教师要精选题目,精讲例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一些好的推断题可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好的物质鉴别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一些好的题目还能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教师一事实上要精选例题,精讲例题,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出较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