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酒歪嘴100ml零售价:蒙氏教育研究之二:浅谈蒙氏数学教具的系统投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35:58

蒙氏教育研究之二:浅谈蒙氏数学教具的系统投放

2010-10-14 01:39:44|  分类: 默认分类 阅读106 评论0   字号: 订阅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对幼儿系统的科学研究和观察,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吸收其他教育理论的特色,在长期的儿童教育一线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创立了蒙氏教育体系。她制定了新颖独特的整套的教材、教具和方法,包含了日常练习、感官、数学、科学文化、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

数学教育是蒙氏教育的精髓。可能有些不太了解蒙氏教育的人会说,幼儿时期就学习乘、除、大位数运算没有必要,会20以内加减就行了。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学习中,“看到的会忘记,听到的能记住,做过了才能真正理解。”她非常注重幼儿的操作,她把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制作成“物化的教具”。数学学习中,她把抽象的数学教育具体形象化,变成孩子易于操作的教具,6岁以前的孩子便能轻松运算。

我国从1994年开始进行蒙氏教育的实践研究,在蒙氏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很多幼儿园有困惑,在教具投放中也有许多需解决的问题。

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蒙氏教育中,教师能做到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设置教具,观察孩子、分析现象以做出调整,看似“心中有目标”,因材施教,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教具投放的不系统是重要因素。

一、自由度大,目标性差,教师对教具的拓展不够。

蒙氏教育提倡幼儿自由选择工作,教师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传统的蒙氏教室中,以混龄班为主,一种教具只有一份。而我们现在多是同龄班,等孩子们把一份教具都做完一遍后,已经是很长时间了,但很多孩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练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能根据某一教具进行延伸制作:如“数棒”延伸出涂色、加法填空等书面作业,但很难保证一个教学目标,大部分孩子都在一定阶段内完成。

现实教育中,孩子的接受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但进入小学后,又要同要求、同进度的学习。因此,加强目标意识,围绕目标,教师延伸制作大量教具非常重要。

二、囫囵吞枣,教师对教具的层次性不了解,分解不够。

曾听说过这样的现象,有的蒙氏教师在一年内讲完了所有的教具,后来没东西可讲了,孩子消化了吗?教师把球抛出去了,接没接住是孩子的事,说明教师对教具与幼儿的互动关系缺乏了解。当然这只是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

细细思考,这是因为教师对教具本身吃不透的原因:每一种教具的操作需要有什么知识经验储备?教具间有什么难易差别?教具本身体现了那些学习层次?对于一种教具要做哪些分解等等。

在我们的蒙氏教育中,有的教师急于看到教学的成果,也存在难度大教具投放时,前期知识储备不够,囫囵吞枣现象。如银行游戏学习中,直接介入大位数的加减,缺少相关学习经验的过渡,孩子怎么能一下掌握呢?

所以,教师一定要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熟知每一种教具的操作及目标,分解教具目标,系统性进行教具投放。

蒙氏教具的系统投放:

一、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学习的特点,了解每个教具的目标。

这是进行教具投放的前提。只有充分了解了各年龄班幼儿学习水平、特点后,才有可能科学、合理地投放教具,并进行延伸制作。

如蒙氏数学方面:小班(学习1—10数与量的认识等)、中班(奇偶数、数的分解合成等)、大班(相邻数、连续数的认识,四则运算、等分等)。

了解了孩子的特点,更要熟知教具的目标,以便合理投放。如“数字与筹码”可以用来学习1—9数与量的对应,也可以进行奇偶数的学习、相邻数的学习;“纺锤棒箱”可以用来学习认识0,进行1—9数与量的对应;“塞根板”可以进行11—99连续数的认识等。

二、发挥三段式教学法的优势,同一种教具,在不同年龄阶段体现不同目标性。

幼儿有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他们能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知识,但要有累积的基础才有爆发的可能。蒙台梭利提倡“三段式教学法”,教具投放也可以体现三阶段教学的特点。

同一种教具,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能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小班重在感知认识,中班可以进行指认学习,大班幼儿在学习中可以提升经验,进行命名。比如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制作砂纸拼音字母板,小班的孩子可以按照错误控制卡进行拼音字母的排序,像背儿歌一样记住拼音字母的顺序;中班的幼儿则可以开始学习辨认拼音字母,利用沙盘进行初步的描画;大班的幼儿则自然过渡到拼音的认读、简单拼读、书写。

三、分解教具目标,循序渐进教学。

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教具环境应该有序、引导性强。教具应以一份份工作的形式有序呈现,难度大的教具可以进行有效分解,将它之前应做的一些知识准备以工作形式展现,让不同能力的幼儿得到充分练习和不断提高。在分解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操作会更加扎实、轻松。其实,仔细研究会发现,大位数的认识运算,对幼儿园孩子来说只是从一到十的反复点数,所以前期的知识能力准备尤为重要。如果基础打不好,往往在银行大位数四则运算时容易理解不好,易出错。

比如认识“1324”时,我们一般都会先有“1、10、100、1000”数与量认识的介绍,然后过渡到大位数认识。因此将“1324”的认识步骤分解,用以下工作形式进行自然过渡:

认识1、10、100、1000的数与量——利用金色串珠10进行十位数的合成练习(如10+10= ;20+30=  )——百位数整量的合成(如100+200=)——千位数整量的合成(如2000+3000=)——1324数与量的对应。

四、结合幼儿发展需求,有目的地拓展延伸蒙氏教具。

我们的蒙氏班大都是同龄班,同龄孩子虽然有个体差异,但应完成的目标却不应该有太大的差别。因此,教师不应仅限于原始教具的应用,要根据教育目标制作大量幼儿喜欢的教具,以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幼儿喜欢有趣味性的材料,数学最终要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具的制作最好体现生活性、游戏性,让枯燥的数学操作更有趣味,让幼儿操作更主动,自发地去吸收新知,并建构其数学心智。

如:1—10数与量的认识,可以通过大量的自制教具完成。“生日蛋糕”(用泡沫板做成小蛋糕,彩色牙签当蜡烛,蛋糕上写着数字几,就是几岁生日,要插相应数量的蜡烛);“破译密码”(请幼儿完成点与数字卡的配对操作);“喂娃娃吃饭”(用矿泉水瓶做成娃娃,按照“娃娃身上数字提示,喂相应数量的饼干等”)……这样,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教具,都去完成同一项教学目标,以便于下一步教学的顺利开展。

又如:100板的工作,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分几次将100以内的连续数展示给幼儿。为了让幼儿充分练习、巩固,可以设计不同的延伸工作。如在积木上贴数字,请幼儿按照数字顺序进行拼摆练习;在线板上无序贴上数字,提供按1—30数字穿线板的工作;利用数字框出动物等图案,请幼儿按照1—50(或1—100)数字顺序进行连线操作。其实,针对这一项工作由易到难还可以设计更多的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较好地达到活动目标。

学习乘法板、除法板时,可以制作“给小熊分饼干”的除法练习,创设“买书”等情境游戏进行乘法学习等。

教师在制作教具时,还要注意体现教具的错误控制。如果屡次体验失败,挑战性太强,容易让孩子失去自我学习的兴趣。错误控制能引导幼儿独立工作,产生成就感。教具的准备应结合错误控制,让孩子在自我校验中自我学习,以达到专注、秩序、协调、独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蒙氏数学教育教给孩子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并不是单纯的机械运算。对于教师来说,原始教具也给我们以启示,给我们的蒙氏拓展延伸教学以方法的指导。我们只有不断地观察、研究幼儿,系统地投放教具,科学进行指导,才能不断完善我们的蒙氏教学,让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