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诗句:关于乡镇经济提速和均衡发展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34:03

 

                                                     关于乡镇经济提速和均衡发展的思考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和难点,是解决“三农”问题切入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无为县是一个拥有140万人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既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又是全省综合经济十强县。要实现“总量全省争第一、综合中部争十强”目标,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在解决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瓶颈”上下功夫,在培植拉动乡镇经济增长载体上求突破,以乡镇经济均衡发展扩充县域经济总量,实现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对发展乡镇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一)乡镇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总体发展
我县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乡镇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乡镇经济发展作为基础,全县整体经济发展就不能达到现有的水平,就不可能连续5年位于全省综合经济十强县。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起步的,通过乡镇企业自主发展,搞活农村经济,壮大县域经济,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乡镇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
农村的发展、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民增收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乡镇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又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基础,其市场的发育、商品流通体系的健全、农产品特色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发挥,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关系农业的增效、关系到农民增收。
 (三)乡镇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县级财力的增强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决定财力的增强。事实证明,乡镇经济不发达,县域经济就发达不起来,肯定是个经济弱县,也肯定是财力弱县,同时也是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县。没有乡镇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县级经济实力的增强,也就没有县级财力的增强,社会矛盾也就很难得到解决。
 (四)乡镇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邓****同志曾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乡镇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而增加农民收入则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都依赖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发展乡镇经济是农民增加收入最根本的一条路子,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基础。为此,发展乡镇经济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我县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
(一)经济健康稳步发展,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2008年全县23个乡镇共实现农业总产值62.4亿元,平均每个乡镇2.72亿元,同比增长14.2%。2008年全县乡镇实现财政收入11.05亿元,平均每个乡镇实现财政收入4783万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财政收入超亿元的乡镇2个,高沟镇财政收入达到7.85亿元,全县有9个乡镇(开发区)财政收入突破千万元,新增5个。
2008年全县乡镇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61.4%,比上年减少3.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12.7%和25.9%,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0.9个百分点。从乡镇经济总收入构成来看,2008年第一产收入占23.7%,非农产业收入占76.3%,比上年分别减少与增加2.98个百分点。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768元,保持稳定增长。全县乡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2.9亿元,平均每个乡镇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人均6075元,比上年增长13.4%。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72.3部,每百人拥有手机51部。电视普及率基本达到100%,洗衣机、冰箱和电脑也有一定数量的增加。
(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逐步改善
2008年,全县23个乡镇所辖312个行政村中,通电话的村312个;通公路的村312个,通电的村312个,通自来水的村106村,通有线电视村93村,分别占总村数的100%、100%、100%、33.9%和29.8%。而且,基本上所有村都能通邮。每个乡镇都有超市和集贸市场,极大方便广大农民消费。
(四)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08年全县乡镇主导产业电线电缆一马当先,羽毛羽绒、船舶制造等产业加快发展,电线电缆产业实现产值181亿元,增长28.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4%。羽毛羽绒产业提档升级,成功引进上海东隆羽毛、萧山万利达羽绒等民营企业,企业总数已发展到57家,全年实现交易额20亿元。船舶制造产业快速扩张,二坝、刘渡、牛埠等沿江乡镇船舶产业竞相发展,全年新引进民营企业8家,累计达15家,年造船舶能力达100万载重吨,实现产值22亿元。乡镇工业集中区不断发展,新增建成区面积5.8平方公里,落户企业156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新增5家、达到36家。上交税金超千万元企业新增2家,达到21家,其中华菱集团和江淮集团分别实现产值22.2亿元和14亿元,上交税金1.5亿元和1亿元。
        三、我县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县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从更大范围、更深的层次来观察、比较和分析,乡镇经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经济总量不大、速度不够快、质量不够高、竞争力不够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
2008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004元;实现财政收入13.3亿元,人均财政收入936.6元。而2008年浙江省义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0000元;实现财政收入69.2亿元,人均财政收入9885元。2008年江苏省江阴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0.5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9537元;实现财政收入190.53亿元,人均财政收入15908元。同以上两市相比,义乌市和江阴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我县的3.1倍和7.56倍;财政收入分别是我县的5.2倍和14.3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6.4倍和9倍;人均财政收入分别是我县的10.5倍和17倍。
(二)乡镇之间差异明显,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资源、历史文化背景、产业结构、思想观念等不同,造成我县乡镇之间经济发展悬殊较大。一是乡镇地区生产总值的差距。2008年我县的高沟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65亿元,而合毛乡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8725亿元,两者相差20.6倍。二是乡镇之间财政收入差距。2008年高沟镇财政收入78500万元、无城镇财政收入13600万元、姚沟镇财政收入4195.75万元、泥汊镇财政收入3213.47万元;而刘渡镇财政收入258.84万元、红庙镇财政收入220.78万元、洪巷乡财政收入220.01万元、合毛乡财政收入200.78万元,以上8个乡镇之间财政收入差距非常大。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差距。从分乡镇看,2008年最高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079元,最低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974元,两者相差3105元。
(三)县以下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是阻碍乡镇发展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虽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长期以来受“二元经济”的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尤其是我县山区的部分行政村村内道路仍然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交通条件较差。我县是个易涝地区,水利设施的排涝站,大部分都六、七十年代兴建的,耗能大且排涝能力弱,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也制约乡镇经济的发展。
       四、加快我县乡镇经济均衡发展的思路
(一)重点发展五大经济,实施振兴乡镇经济战略
      1、民营经济。按照“乡镇经济民营化”的要求,坚持招商引资与本土化相结合,坚持劳务输出与引凤还巢相结合,坚持放宽政策与强化服务相结合,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进一步落实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投资难、办事难等突出问题,千方百计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上规模、上水平,使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入库税金占全县财政收入的比重达80%以上。
      2、园区经济。园区经济是乡镇经济的重要载体。发展园区经济,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充分发挥集聚和规模效应。要重点抓好二坝、无城、高沟、姚沟、泥汊、十里、赫店等工业园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膨胀园区规模,提高园区对全县经济的贡献率。
     3、劳务经济。坚持把劳务经济作为一大产业和“富民工程”来抓,着力在搜集信息、就业培训、技能鉴定、推荐就业、维护权益、跟踪服务上狠下功夫,打响无为劳务输出品牌,改善劳务结构,提高外出人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层次,大力培育乡镇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力争我县劳务经济收入每年达到50亿元,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4、资源经济。在农业资源开发上,继续抓好区域化布局、特色化生产、标准化建设、产业化经营,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加强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民致富。在矿产资源开发区,加快石涧盐化工项目建设进度,使之尽快投产,发挥效益。同时,抓好石灰石、煤炭等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积极创造条件,使矿产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在长江岸线资源开发上,重点建设二坝、白茆、高沟、刘渡、土桥等多个深水港口,发展临江经济。在旅游资源开发上,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重点加大万年苔、泊山洞、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米公祠、竹丝湖等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形成无为旅游品牌,融入合肥、巢湖大旅游圈。
      5、配套经济。充分发挥我县外出人员多、联系面广和县内中小企业生产成本低、配套能力强的优势,瞄准重点地区、重点城市和重点企业集团,主动出击,甘当配角,做大做强配套经济。着力发展汽车配件、家用电器配件、机械零配件等产品,重点扶持科越汽车纳米净化器、亿普汽车电器、振华模具标准件、大洋电器空调网罩等项目建设,使我县成为面向沿海发达地区及省内合马芜铜地区重要的加工制造业配套生产基地。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发展小城镇,是壮大县域经济和带动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它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1、打造“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即以无为县城为中心,二坝镇、高沟镇、泥汊镇和姚沟镇联合片区作为次中心,采取集中区域资源,加快建设无为县城、二坝镇、高沟镇、泥汊镇和姚沟镇联合片,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二坝、高沟、泥汊和姚沟联合片为次中心的空间构架,带动周边小城镇的发展。
     2、着力构建沿江城镇带和沿军二路、巢无路城镇带。集中发展二坝、汤沟、白茆、泥汊、高沟、姚沟、刘渡、陡沟、襄安、蜀山、石涧等11个重点镇,逐步形成推动无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城镇发展主轴。
    3、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开对农民进入城镇落户的限制,鼓励和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4、加大力度改革城镇教育制度,对进入城镇农民子女教育实行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政策,解决进入城镇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
    5、积极建立并逐步完善小城镇居民的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在小城镇办理养老、医疗等保险项目。
    6、多渠道筹措城镇建设资金,鼓励通过拍卖城镇存量资产和开发权筹资;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事业的建设;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开发经营城镇建设项目。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和支持城镇建设,为有稳定收入进入城镇农民发展生产和购房提供贷款。
(三)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不仅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是联系农民与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桥”,也是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外延增值的“路”。
     1、大力扶持,培育龙头。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吸引县外投资者来我县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与县内企业进行联合、兼并、重组,组建企业集团。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多渠道帮助企业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借鉴益海嘉里粮油公司发展经验,重点培育壮大超飞、永安、露仙、四海、惠民、小老海、绿生园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利用4年左右时间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50家。
      2、争创品牌,开拓市场。推进“质量兴县”工程,引导龙头企业,争创知名品牌申报“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县政府应继续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助,2009年力争“三品”认证10个,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3、发挥特色,建经济带。经过几年的努力,建成沿内圩50万亩高品质专用棉花、沿江内圩50万亩优质“双低”油菜、沿南、西北圩畈区60万亩优质水稻、沿江25万亩无公害蔬菜、沿路20万亩“三水”作物、沿江20万亩“五早”作物、沿河(堤)1000万只(头)草食型畜禽和沿江、沿河万亩特种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经济带,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
(四)实施差别发展战略,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经济
乡镇经济是一种微观经济,是国民经济构架中最基本的运行单元,也是国家改革最主要最直接操作平台。乡镇经济在区位上具有整体性,但在地理、资源、人文和发展上特色性很强,易于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产业。为此,各乡镇应找准优势,做出特色。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绝不能盲目效仿、重复建设,更不能低档次开发、无序建设,而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有较好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综合竞争实力、较大市场发展空间的产业重点培育,让一个产业、一个产品或一个品牌逐步成为乡镇的代名词,打造专业乡镇、特色乡镇,形成“一乡(镇)一业,一乡(镇)一特”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五)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大力发展农村公益事业
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生”二十字的要求,高度重视村庄规划,有序推进中心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加快乡村道路和水利设施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改造,实行同网同价,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抓好农村用沼气建设,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清洁能源。从今年开始在全县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公益事业。
(六)坚持乡村均衡发展,走共同富裕之路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板,而是取决于最短板。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许多重要经济指标已经位于全省前列,连续5年荣获全省综合经济“十强”县,连续5年财政收入位于全省县级收入第4名,但按人均指标来计算,位次相对比较低,主要原因就是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落后乡镇还较多。针对目前我县强乡镇在县域分布上不均衡的状况,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妥善处理县域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要结合当地实际,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重点,采取措施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使之欠发达的乡镇发展壮大起来,走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