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新诗史略 pdf: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不断开创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20:31

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不断开创

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

--在全国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暨继续教育实验区成果交流会议上的讲话

(2001年10月31日)
教育部副部长 袁贵仁

同志们:
  全国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暨继续教育实验区成果交流会议今天召开了,这次会议是1999年教育部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以及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来召开的又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全国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刚刚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背景下召开的。我们要按照江泽民同"三个代表"思想,用六中全会倡导的党的优良作风,搞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这次会议在重庆召开,重庆市政府、教委以及重庆教育学院为这次会议的召开付出了辛勤劳动,向他们表示感谢。很多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这次会议召开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在今后几天的会议上介绍经验,教育部师范司、督导办和其他有关司局也作了大量的工作,向所有为这次大会顺利召开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涉及面宽、意义深远,借此机会,我向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第一线工作的所有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各地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继续教育实验区的经验成果,研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等问题。这次会议对于加速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研究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继续教育工作的水平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一、正确把握新形势,切实增强进一步搞好教师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教育正在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教师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为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两基”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今年是21世纪的开局之年。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我国教师教育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首先,国际竞争的挑战。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防竞争力的增强,归根结底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新世纪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决定了教育在人类生活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必然引起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的深刻变革。教育正在发生一场新的革命。世界各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教育,许多国家都把发展高质量教育作为基本国策,教育优先发展已经成为共识。高质量教育必须依靠高质量的教师。高质量的教师从何而来?结论是来自高质量的教师教育。
  第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今后五至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经济体制将逐步完善,政府职能将逐步转变,教育的开放度将继续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特别强调"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这是我国新世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也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质量高低,系于教师教育。
  第三,基础教育的挑战。《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这样,把基础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今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最近,又印发了《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决定从今年秋季开始,组织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实行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开展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保证。面对新形势,教师教育工作者负有光荣的职责,必须进一步增强搞好教师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十五"期间,我国教师教育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精神,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当前要特别加强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切实落实教师教育在教育事业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母机,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继续坚持并进一步落实教师教育在教育事业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切实认识到,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切高质量教育的计划都会陷于空谈;推进素质教育所遇到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抓住教师教育,就抓住了整个教育工作的最为根本和最为关键的环节。要将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与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规划和实施。要建立教师教育专项拨款体系,确实依法保证三个增长。要努力做到三优先和一倾斜,即预算安排优先,高校经费安排高师优先,基建经费安排优先和援款贷款向高师倾斜。同时要大开捐资教师教育的各种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发展教师教育。要不断改善教师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为教师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确保教师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二)充分发挥现有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大家知道,现在的中小学教师绝大多数来自现有的师范院校。目前,综合大学举办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的还不多;即使举办了,真正培养的中小学教师也不多;综合大学优秀毕业生到基础教育战线工作的就更少。据统计,现在90%的小学和初中教师来自师范院校,80%的高中教师来自师范院校,现有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变化。我们希望综合性大学积极参与教师教育工作,希望综合性大学优秀毕业生投身到基础教育战线工作,扩大教师队伍的来源,但目前还只处在推进的过程中。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支持现有的师范院校,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办学实力,扩大服务功能,继续保持它们在教师教育方面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它们在教师教育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育科研以及推进教师专业化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三)扩大开放,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师范院校不是永恒的,但教师教育却是永恒的。扩大教师教育的开放,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我们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积极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或开设教师资格所需课程。集中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开展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综合大学的学生在本校的教育学院、师范学院,或者在现有的师范院校,经过教师的培养培训取得教师资格,进入教师队伍。全面研究和制定鼓励综合大学、非师范学校举办教育学院、师范学院的政策,以及吸引综合大学和非师范大学毕业生从事基础教育的政策。
  (四)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呢?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一项根本性举措。教师专业化是针对社会上对教师职业认识和观念的片面性而提出来的。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有学问不一定就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因此,进入新世纪,我们提出教师专业化问题。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潮流,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方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教师专业化水平还不高,人们对教师专业化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教师专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进入21世纪,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快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势在必行。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条件和培养体制,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机构要树立教师教育新理念,提高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要整合教师教育的学术性和师范性,提高教师专业的综合素质;要努力构建教师教育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提高教师专业化的水平;要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制度,为教师专业化提供法律保证;要加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训练,突出教师专业化的特色;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创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衔接,实现教师教育的一体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要发展成人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逐步形成大众化、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是对所有人的要求,任何人都要活到老、学到老,但对教师则更为重要,必须走在全社会的前面。可以说,其他人受不受教育主要还是他个人的修养问题,而教师作为教育者,则会直接影响他人,影响一批人。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这是任何时候都适用的真理。教师的终身教育涉及到教师职后进修培训问题,要建立健全教师进修培训制度,进一步加强教师进修培训工作,使教师进修培训既有压力,也有动力,调动每个人进修的积极性。同时要根据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改变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隔离的状态,改变过去重视职前培养忽视职后培训的状态。要对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职后研修进行全程规划和总体设计,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内容安排和评价方法等各个方面相互沟通,有机衔接。
  (六)逐步提升教师教育办学层次,满足不同地区基础教育对师资的需求
  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其学历层次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一个教师学历层次的高低,并不完全代表教学水平的高低,但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教师学历标准标志着教育水平的高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的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依据上述目标,结合不同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同要求,根据师范教育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1)在占全国人口15%左右、未实现"两基"的贫困地区,要积极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减免学杂费,享受专业奖学金等有效措施,保证本地区教师能够"招得来,回得去,留得住";要继续办好一批中等师范学校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本满足本地区义务教育普及对师资的数量需求。(2)在占全国人口50%左右、已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逐步推进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的过渡,确保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师资数量和质量的供给和需求。(3)在占全国人口35%左右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积极推进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或一级师范的过渡,加强师范院校本、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扩大教育硕士的培养规模和途径,逐步提高高中教师的学历,为基础教育输送高层次的人才,基本满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对师资的质量要求。

  三、团结奋斗,夺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全面胜利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国1000多万在职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1999年9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展开,并开始走向制度化轨道。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师资培训机构正在积极推进"工程"的实施。教育部十分关注"工程"进展。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教育部将"工程"实施情况纳入督导范围,去年和今年已经先后两次对17个省进行检查和督导。从总体上看,"工程"进展顺利,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各地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很好的经验,但也确实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要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及时总结经验,积极克服困难,再接再厉,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工程"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
  1.加强领导,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初步确立。
  在"工程"的实施中,各地普遍加强了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都成立了由一把手或者分管领导牵头的"工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程的实施、组织与检查。有些地区还建立了指导中心、研究中心等,充分体现了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工程"的重视。
  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继续教育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地方政策法规体系。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政府或由教育、人事和财政等部门联合颁布了省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对"工程"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政策保证。
  2.求实创新,各级各类培训成效显著。
  1万名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是"工程"的一个标志性项目,教育部分三批组织。目前,前两期国家级培训已相继结业;第三期近4000人的培训已于今年10月开始。通过国家级培训不仅使骨干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更新与扩展专业知识,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且建设了一批具有继续教育特色的课程,探索了许多适应教师有效培训的新模式,并为高师院校实现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提供了改革的契机。
  国家级培训有力地带动了省、地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全面开展。目前,省级培训已完成近40%,地级培训已完成51.26%。
  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正在积极推进,根据各省自评报告,对15个省的抽样统计,中小学教师全员岗位培训已完成70.27%,新教师培训已完成75.15%,计算机全员培训已完成51.33%,培训者培训已完成78.18%。通过培训,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初步接受了终身教育理念,增强了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提高了对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政治素质、师德修养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进步尤为明显。
  3.严把质量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建设初见成效。
  为了满足中小学教师进修学习的实际需要,教育部有关部门依靠专家,严把质量关,多形式、多渠道开发教材,已建设教材600多种,其中包括地方推荐的教材。还组织专家编写编译了以维吾尔、哈萨克、蒙、朝语为主的民族地区双语教材。教材建设强调从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教育的战略高度,立足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要将教育理论和教师教育实践经验密切结合,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高度统一;强调教材要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和新要求。特别是,还规划并组织开发了一批独具特色、成龙配套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了34门网络课程及配套书籍和光盘,建立了中小学教师网站。各省还在国家编写、推荐示范性教材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发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继续教育教材。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已初步解决了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用书问题。第一批继续教育资源建设暂告一段落。
  4.研训结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稳步向前推进。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在"工程"的实施中,全国建立了51个继续教育实验区,通过实验区带动全国继续教育工作。教育部组织师范大学、省级教育学院、教育科研机构,开展了148项继续教育课题研究,以科研带培训,以培训促科研,边研究,边实践,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持续深入发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还建立了省级实验区,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推进本地区继续教育工作的稳步开展。
  (二)高度重视"工程"实施中反映出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各省自评和教育部对各省实施"工程"的督导检查,也发现了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有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会严重影响这项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很多培训院校的培训经费是"零运转"。以培训经费冲抵应拨付的人员工资,甚至截留部分收费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由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共同承担培训成本的多渠道筹措经费体制,各地虽有明文规定,多数并未落实,而是依靠向教师收费,用不接受培训不得评职晋级的硬性规定,将政府行为完全转化为教师个人行为。农村、边远落后地区的教师接受培训还要支出差旅费,比城镇教师负担更重,与他们的实际收入恰成反比;因为没有专项资金,一些省(自治区)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迟迟不能启动;由收费带来的利益驱动,导致一些地方的有关部门运用行政手段垄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学费高昂,学用脱节,当地政府协调不力;有的培训单位为维持培训运转,盲目扩大学历教育招生规模,靠收取的学费补偿培训经费,挤占有限的教育资源,影响"工程"的进展和质量。
  2.农村乡以下教师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难点。
  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实施"工程"困难重重,发展也极不均衡。长途跋涉集中培训,带来工学矛盾和多于城镇教师的经济负担;同样的培训内容、标准,脱离他们的基础和需求的实际。长此以往,必然会挫伤教师参加学习的愿望与积极性。
  3.提高学历培训亟待改进。
  参加提高学历培训的教师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学非所教、单纯追求高学历的倾向;有的地区参加提高学历培训的教师全部进修文科;还有一些地区的教师为了拿到文凭,到非正规学校举办的学历班或其他旅游、烹饪等专业学习,而实际教学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提高。
  4.培训者队伍不适应继续教育的需要。
  绝大多数培训机构教师简单照搬全日制师范院校的学科课程教学;对密切联系实际的继续教育缺乏理论和知识准备,难以适应继续教育多样性的特点。
  5.继续教育观念相对陈旧,培训模式缺乏创新。
  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有别于文化知识水平达标的学历补偿教育。一些地方的培训机构,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评价等方面,因袭学历补偿教育的陈旧模式。学科课程繁多,重点不突出;忽视教师教育特点,倾盆大雨式的满堂灌;以严格管理的闭卷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等等,都与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主流背道而驰。
  6.继续教育推荐教材推广不力。
  目前教育部组织开发和推荐的教材已有600多种,但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困难,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自我封闭、地方保护的现象。1999年年底下发的继续教育教材推荐目录,多数省(自治区)的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和基层主管部门没有见到,而被搁置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7.远程教育手段应用不力。
  卫星电视和互联网是推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和"工程"的有力手段,是解决我国地域广阔、教育分布不平衡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实际情况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1)硬件建设不到位,乡(镇)电教站只能放映录像带,不能接收卫星电视播放的节目;(2)卫星电视节目更多地集中在学历培训方面,非学历的培训内容比较贫乏;(3)计算机的配备在农村地区刚刚起步,网络建设更为缓慢,网络信息资源严重不足。
  (三)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胜利完成"工程"的主要任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只是我们建立中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抓手,"工程"到明年底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结束。中小学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永恒的。各地要立足长远,乘势而上,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要针对各地在实施"工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大继续教育工作的力度,突出重点,确保"工程"所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推动继续教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1.进一步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地方性配套法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还要进一步提高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国家有关继续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切实加强对本地区实施"工程"的领导、组织和管理。一些地区因机构改革而出现师资培训管理部门撤并和人员变动的,必须尽快建立或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内部归口管理部门和业务指导机构,并协调好与有关部门的关系。机构改革是必要的,但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必须要有人负责、管理和实施。要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思路不乱、工作不断,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和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将教师继续教育与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和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结合起来,把教师继续教育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考核、评聘的必备条件,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管理"一体化的有效机制,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逐渐走上有法可依,依法治训的良性发展轨道。
  要充分发挥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广大师范院校、电教和教研等部门也要积极参与,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要从各地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省、地、县、乡、校五级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在各地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中,决不能因调整而削弱教师培训工作。凡因布局结构调整,培训机构不再单独建制的地区,要明确承担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机构、责任者和主要任务。同时,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人均基本费用标准。"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筹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有效机制,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工程"的顺利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骨干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并按教师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统一从教育事业费中划拨到上级财政,设立"继续教育资金专项户头"。要从教育事业费附加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确保培训经费有稳定可靠的来源。积极探索继续教育成本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个人分担的机制。积极开辟继续教育经费来源的其他渠道。要加强对各项培训经费的统筹管理使用和监督,实行专款专用,不得节流或挪用。
  2.突出重点,保证"工程"主要目标的实现。
  首先要把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师资培训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教育工作的核心,切实抓紧抓好。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进程中,广大中小学教师是新课程和新教材实施的主力军,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认真做好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已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师资培训机构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为此,教育部最近下发了《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意见》,请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从2001年秋季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师资培训部门要会同教研、教科研和电教等有关部门,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新课程的培训工作。首先要抓好对省级实验区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工作,然后逐步扩大到省内其他地区的教师;要从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任课教师培训抓起,然后逐步扩展到其他各年级任课教师。到2005年秋季中小学开学之前基本完成对中小学各起始年级实施新课程的教师进行上岗培训的任务。2005年以后,还要继续做好对其他各年级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的任务。通过新课程师资培训和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使广大中小学教师逐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另外,要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小学开设英语课的需要,加大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小学英语课师资的培训力度。
  第二,重点抓好培训者和骨干教师的培训。要把培训者培训摆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先导地位。培训者培训是"工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只有高素质的"培训者",才能有高水平的培训工作。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承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各级培训机构的培训者进行培训。使他们率先更新观念、扩展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使他们掌握新形势、新任务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先进的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和培训手段指导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效率;通过培训者培训建立起培训者相互学习和协作的网络,探索开展培训者培训的有效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培训作为培训者培训的重点,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近期将组织对部分省级培训者的国家级新课程培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及时组织对各级培训者开展以新课程为核心内容的培训,从而保证今后五年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顺利开展。
  要把对各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摆到突出位置,确保"工程"所确定的全国培训100万骨干教师培训的目标圆满完成。抓好对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全面提高骨干教师的素质对于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周密组织,精心策划,做到培训目标明确,培训人员落实、培训时间落实、培训经费落实、培训内容落实和培训机构落实。目前,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的1万名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已接近尾声,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9万名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也基本上按照各省计划全面展开,但地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约90万名骨干教师市(地)级培训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是大力推进骨干教师的省级和地级培训,采取有效措施和各种方式,确保各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的完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了解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对象的学习情况,建立骨干教师培训档案,加强跟踪培训和考核,融管、培、用为一体,发挥骨干教师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第三,突出职业道德和信息技术培训。最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因此,一定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过程。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教师职业道德内涵丰富,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始终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有机渗透于学科培训之中,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相结合,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中小学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全员培训是"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信息社会需要广大教师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也要求广大教师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试行)》,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组织对广大教师开展不同层次和内容的信息技术教育,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特别是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意识;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用于学科教育教学中的能力;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第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学历提高培训关键在保证质量。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此项工作的规划和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教师学历提高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结合的方式和方法,以调动广大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要防止以学历提高培训取代教师继续教育的倾向;防止只讲速度,不讲效益的倾向;防止只求数量,不讲质量的倾向;防止学非所教,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要合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加强指导、强化管理,切实保证在职教师学历提高教育的质量。
  3.突破薄弱环节,切实加强农村、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教师的继续教育。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大多数在农村,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教育的现代化。不断加强对农村广大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对于提高我国的"普九"水平、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经费、交通条件、培训手段以及培训者队伍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广大教师的培训,尤其是乡以下教师的培训面临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薄弱环节。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重视农村地区特别是乡以下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从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发展校本培训、巡回培训,特别是通过卫星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远程教育手段,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离岗,从而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解决"工学"矛盾。培训机构要注意人文环境、地理条件、发展程度的差异,精心策划培训途径、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确立符合实际的目标和考核标准,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基层培训基地建设,尤其是县一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还要通过组织讲师团等方式送教上门,积极发挥乡中心校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等方式,使农村乡以下教师能够不定期的接受继续教育。要把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作为培训的重点,针对农村教师的主要问题和实际需要开展培训工作。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难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加强和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关省(自治区)要把国家第二期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专项师资培训经费及有关援助款项管好、用好,切实发挥效益。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原则上实行免费培训。
  配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发达地区和东部地区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和支援欠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4.大力加强各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完善省、地、县、乡、校五级培训体系。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因此,必须建设稳定的培训机构和基地。要进一步完善省、地、县、乡、校五级培训网络体系建设。要加强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把它建设成为本省培训高中教师和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基地,并使其成为本省开展继续教育的业务指导和政策研究咨询中心。目前独立设置的省级教育学院要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和办学活力;拓宽服务功能,整合各方优秀资源,积极推进师训、干训、电教、教研、教科研一体化。对于已并入师范大学的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必须继续承担本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发挥省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各项功能,探索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新模式。要继续加强地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地级教育学院与师专或其他院校合并后,必须确保教师培养培训任务的完成,特别是培训职能不能削弱。
  各县(市、区、旗)要建设好一个教师培训机构。我国中小学教师的70%在农村,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对于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提高全体教师队伍素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重视县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研训一体、相对稳定的县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服务,为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5.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的检查和评估。
  督导检查和评估是为了了解情况,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改进工作,不断推进各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工程"的有效实施,不断推动各地继续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明年教育部还将继续对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6.加强科学研究,更新培训观念,创新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培训水平。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固定的模式可供借鉴和遵循,因此,要不断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研究和实验,本着"边培训、边研究、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将科研工作贯穿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始终。
  要把更新培训观念作为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加以研究、总结和提炼,以先进的培训观念指导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是增强继续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环节之一。积极研究和探索校本培训、研训一体、远程培训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不断创造新的培训模式,提高我国继续教育的水平。
  同志们,新的世纪,中华民族将以更加开放的崭新姿态,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呼唤着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呼唤着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站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高度,提高对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加强教师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总结经验,改革创新,艰苦奋斗,努力开创新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