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 纪念钞:王希季:造福人类是登月的最高境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2:22:38

王希季:造福人类是登月的最高境界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讲述航天事业的最新发展和前景

  人类上天的三个目的

  讲航天,要讲明航天中的“天”的含义。“天”是钱学森先生提出来的,是对宇宙空间的一种浪漫的称呼,来源是毛泽东主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指的是稠密大气层以外的非常非常大的区域。那么这个区域,一般是叫做外层空间,也简称空间,又称为太空,所以航天技术又称为空间技术,也叫做太空技术。那么稠密大气层一般指的是对高速物体在其中飞行产生较大阻力的大气层,也就是密度比较高的大气层。现在呢,稠密大气层有多厚、有多高,全世界还没有共识,联合国外空委员会每年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就是定不下来。因此“天”从什么地方开始,到现在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还没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界限。

  那么人类为什么要上天呢?人类上天主要地说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观测、探测、研究、了解和认识太空,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地球和人类本身。与此同时,在太空寻找、发现新的资源,为开发、利用太空资源做准备。50年来世界各国为实现这个目的而发射的各种探测器、测量器、观测器、收集器,大概有1000多个之多,那么太空科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已经认识到太空中有极其丰富的,甚至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可供开发、利用。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二个目的是开发太空资源,造福人类。到现在为止,开发太空的实验卫星、应用卫星有4000多个,那么这些卫星开发了、利用了太空的资源,为我们人类造福。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三个目的就是要想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从长远来看也许地球对人类来讲还不够大,所以要扩大生存空间。航天技术的先驱者齐奥尔科夫斯基院士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绝不会永远地躺在这个摇篮里边,而会不断探索新的天体和太空,人类将首先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再去征服太阳系。

  一个国家只有占据了一定的太空的位置或拥有了一定的频率,这个国家才有资格称为航天国

  “天疆”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历史上的强国一般都是抓住了进入新的天然大环境这样一种机遇来形成的。17世纪到19世纪,所谓横行世界的西欧列强诸国,就是抓住了进入海洋这样一个天然的大环境而形成的。上一个世纪初,人类进入了航空大气层,从那个时候起,强大的航空力量就成为强国的标志,没有哪一个强国,它没有强大的航空或者强大的空军。至于太空,按美国人现在的说法,就是说谁掌握了太空谁就掌握了地球。可以清楚地看到,上个世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形成,与它们率先进入太空,花大力开拓太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太空里边没有所谓的国界的问题。但是,一个国家只有在太空里边设置了自己所有的太空的设施,那么占据了一定的太空的位置或拥有了一定的频率,那么这个国家才有资格称为航天国。

  在座的诸位没有哪一位不是天天都要同航天技术打交道的,只不过我们不太注意而已。我们每天总会关注天气预报,那么这个天气预报主要的根据就是气象卫星。电视、广播的诸多频道,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各省的电视台,还有中央电视台,都是通过卫星来广播的。那么广播也是,广播电台有很多频道是通过卫星来转发的。那么通信卫星还是互联网、电话、移动电话、手机等无线电传输、转发、交换的重要渠道。

  应用卫星是跟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航天器。其中对地观测卫星,可以对地面上的一切状况明察秋毫应用卫星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对地观测卫星,它凭借居高临下的位置,进行气象观测、陆地观测和海洋观测,对地面上的一切状况明察秋毫。

  由于卫星的观测,各个国家逐渐认清自己的家底,那么对国家的建设发展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依据。例如,我们北京市要查违章建筑,结果查来查去,通过这个区的报,那个街道的报,报来报去,然后派人去调查,查了几年都查不清楚。后来通过卫星图像,然后一算,就把这个违章建筑查得清清楚楚。今天的违章建筑到了什么(地方),哪个地方违章建筑又新冒出来了,哪个地方的违章建筑正在拆除等等。这个我只举一个很小的例子。现在国土资源部非常头疼,因为一定要保证我们国家18亿亩的耕地,否则我们的国家大家(吃饭)就非常成问题。那么这18亿亩怎么个了解,怎么个计算,怎么个弄?以前靠测量,靠航空测量,搞来搞去,确实是搞不准,如果通过对地观测卫星,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情况搞得实实在在,一点都不假。应用卫星的第二种类型是无线电中继卫星

  那么无线电中继型的卫星融入我们的社会就更深了,它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都能够通到全球的其它任何地方。这么一件事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事。我们可以用电视电话,我们可以用远程开会,我们可以用远程教育,甚至可以用远程开刀,像这样一些东西都是通过航天技术来加以实行的,将把人类的生活非常大地改变。所以说一句话,通信,任何地方可以到任何地方,只要你能够想象得出来怎么使用它,它就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特别是现在宽带发展,那在手掌上也可以看电视,现在不是发展3G、3D这样一些技术。所以这一方面融入社会之深,有些时候我们想不到。那么空间基准型,就是在空间建立一个非常准确的基准,那么通过这个基准,然后由地面通过它,然后通过同时看到4颗以上或者5颗以上基准型的卫星,然后通过这4条线5条线的交点,就可以把你所在的位置准确地定位。那么还有我们各种移动器,汽车、火车、飞机,甚至我们现在的航天器,都用它来测我们的速度,测我们的时间,它可以做得非常准确。这个测速度、测时间这么一两句话,它的用途就不得了。举个例子来讲,如果我们在汽车上装一个导航表,那么它就可以告诉你,你要到的地方,路径怎么走,如果你要选择省油,那么最短的路径怎么走,如果你要选择省时间,那么最快的路径怎么走。同时如果那个路径里边有什么阻碍,它也告诉你此路不通,那么就是这么一个设备,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事。

  我们国家现在在天上转的只有22颗卫星,美国人在天上转的卫星有430多颗,航天技术未来面临激烈的竞争

  航天技术在全人类加速进步中间肯定也会加速发展。因为需求在增加,信息化在扩大,现代化也在扩大,那么增长的结果就是这个航天技术更深地、更广地融入人类社会。那么第三个情况就是在太空的竞争更加激烈,抢占太空的势头会加强。因为航天的轨道有几个轨道对我们的价值是很高的:静止轨道,就是我们的定点轨道,就是说它是24小时轨道,地球怎么转它怎么转,看起来我们在地面就是静止,很多通信卫星还有一些气象卫星,甚至现在想把对地观测卫星也送到这个上面去,那么这个上面的位置是有限的,现在已经占光了,那怎么办?那么这个竞争会加剧。还有太阳同步轨道,是我们对地观测常用的。那么还有低轨道,所以特别是36000米以下的轨道的竞争会很激烈。那么轨道的卫星,现在在轨的卫星是860多颗,那么可能不久就会发展到900多颗,甚至会超过1000颗,就是又会提高一个数量级。

  中国的航天技术有着怎样的发展目标?

  小平同志对我们航天人说,我们应该到太空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来,我们国家现在在天上转的只有22颗卫星,美国人在天上转的卫星有430多颗,还有一些我们还不清楚的。我们在天上转的卫星只是它的二十分之一,百分之五,所以它在天上能做的事情非常非常多,所以它敢说控制太空就是控制地球。所以恐怕我们要遵照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中国要发展到占有一片之地,甚至会发展到占有大片之地,将来肯定是这样。我们将来发展卫星,每年发展卫星的颗数会多,在天上转的卫星会多。就是大气、海洋、陆地的卫星我们都要发展,三种基准的卫星我们都要发展。另外我们要发射一些科学卫星,因为我们有很多科学家对空间研究很有兴趣,我们国家也有能力支持他们。那么在空间科学方面,在载人航天方面,在深空探测方面,我们也要做一些发展。

  中国航天事业要走自己的路

  问:咱们国家的“神舟七号”马上就要升天了,这次航天员只是出舱去进行太空行走呢,还是要完成一定的工作呢?

  答:这个“神舟七号”的任务就是出舱活动。那么出舱要有一个气闸,那么航天员先到气闸里边,然后把这个环境适应了才能出舱。出舱肯定是穿航天服,也背航天背包,我们这次出去也有气带,也面临对出舱的技术的掌握。这次没有什么修理任务,因为我们的“神舟七号”还没有坏,还没需要他去修理。但是他能够活动,他要做一些,做些表演或者做些训练,例如拧个什么东西,装一个什么东西,他都应该有所训练。

  问:现在日本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登月计划,想捷足先登,请问您对这件事情是怎么看的?

  答:日本的登月计划几十年前就做了,做来做去到现在还没有登上。所谓登月有两种含义,一种就是机器人登月,就是我们月球车什么的,不牵涉到人的问题;还有一种就是人的登月。日本人的登月计划过去都是不载人的登月计划,他们做的计划很多了,但是呢他现在还没有说是真正登月。日本人在这方面花的钱是不少的,做的工作也相当多了,但是总的来说成就有一些吧,但是不是很高。

  问:中国登月还有哪些方面的技术不成熟,还有就是中国登月还需要多长时间大概就可以实现?

  答:登月就是在月面上能够着陆,如果从这个含义来讲的话,那么中国的下一步是叫做深空探测计划也好,叫做“嫦娥工程”也好,就是要登月。下一步放到月球上去的就是一个月球车或者是一个机器人。中国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只能走机器人的道路,也不适合于走载人的道路。至于人登月,恐怕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

  问:中国航天技术世界地位如何?如何弥补与美国等国家的不足?

  答:航天排名现在第一还是美国;第二可能是西欧集团,就是叫做欧盟;第三,俄罗斯。我们中国呢,可以排在第四,从整个的综合实力来讲,我们与第一名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但是跟第二、第三相比,差距相对就小一些。中国有中国的情况,要根据中国的需求来做中国人的事情。不能跟着美国走,要有自己发展考虑的道路。

  王希季,云南大理人。中国运载火箭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西南联合大学学士。1949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硕士。

  1965年,王希季受命主持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设计的总体方案论证。

  1970年,“长征一号”顺利将“东方红一号”送上预定轨道。1966年,王希季负责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总体方案论证,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99年,王希季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08-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