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欣赏智慧树:新都安魂:朱棣为何倾尽财力建北京紫禁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58:30
(永乐四年~永乐十八年,1406~1420)

  “焦劳圣虑几二十年”营建北京新宫新都

  朱棣原本的想法大体为,先造他活着时候与妹妹们一起寻欢作乐的“逍遥宫”——北京新皇宫,接着再打造自己百年后所用的寿陵,等这些事情都做得差不多了就迁都北京。于是早在永乐四年时,永乐皇帝就命泰宁侯陈珪、北京刑部侍郎张思恭等“董建北京宫殿,经画有条理”。(《明史·陈珪传》卷146;《明太宗实录》卷57)但永乐五年徐皇后的突然驾崩,打乱了他的计划,加上在此前后发动的大规模对外战争,如永乐四年开始的安南平乱战争和永乐中期的两次对蒙古的战争,以及南北大运河浚通工程与南京大报恩寺塔的建造等一系列政绩形象工程的开启,使得大明帝国耗费了无比巨大的财力、物力,牵制和影响了朱棣营建新皇宫新都城的进展。不过有意思的是,永乐前期的这些对外战争和大工大役几乎都取得了胜利和成功,这样不仅把大明朝野视线都引向了永乐帝的丰功伟绩上,而且也提高了他的“克里斯马”效应(即个人人格魅力),所以在永乐十四年北京长陵工程告竣前后,大明朝廷腾出精力来打造“一代雄主”魂系梦绕的北京新宫新都建设,已成为水到渠成的事了。

  永乐十三年三月丁巳,朱棣下令“修北京城垣”。(《明太宗实录》卷162)

  永乐十四年八月,朱棣“诏天下军民预北京营造者,分番赴工,所在有司人给钞五锭,为道里费”。(《明太宗实录》卷179)

  永乐十四年十一月,朱棣“复诏群臣议营建北京”。(《明太宗实录》卷182)

  永乐十五年二月,朱棣命“泰宁侯陈珪董建北京”,即让陈珪等负责北京城的营建,大规模的北京新都城建设工程由此动工。(《明史·成祖三》卷7)永乐十七年十一月,又令人开始“拓北京南城,计二千七百余丈”。(《明太宗实录》卷218)到永乐十八年十二月时,北京新都城工程建设仅完成紫禁城等主要建筑的营建,“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复于皇城东南建皇太孙宫,东安门外东南,建十王邸,通为屋八千三百五十楹,自永乐十五年六月兴工,至是成”。(《明太宗实录》卷232)差不多与此同时,皇帝朱棣又任命蔡信等重新修建北京城垣,这样整个北京新都建设可谓旷日持久。

  如果我们将永乐四年朱棣下令开始营建北京到永乐十八年北京明皇宫主要建筑的竣工通盘起来算的话,那么北京明皇宫建设时间前后就要长达15年之久;如果再将蔡信重修北京城垣的时间算在内的话,那可谓“焦劳圣虑(指朱棣),几二十年”。换句话来说,明永乐修建北京新宫新都总计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明史·邹缉传》卷164)

  那么花了这么长时间,倾注了几乎全国的财力、物力建造的北京新都到底是什么样子?

  北京新都城的构造

  明北京新都城分为三层:

  ○ 第一层为外城(又名京城)

  明永乐北京城是利用了元大都旧有的城池而兴建起来的,具体地说就是将位于今天北京东西长安街的元大都南边的城墙往南移到了今天天安门前的前门所在的东西线上,这样就形成了明北京的外城或称京城。北京京城周长45里,东面长1786 93丈,南面长为1295 93丈,西面长1564 51丈,北面长1232 45丈,高为3 55丈。

  整个京城开九门:东南有朝阳门(元齐化门),东北开东直门(元崇仁门);正南有丽正门(正统初改名正阳门),南之左开文明门(后改名为崇文门),南之右有顺城门(后改为宣武门);西之南开平则门(后改名阜成门),西之北有彰仪门(后改为西直门);北之西为德胜门,北之东有安定门。(《明史·地理一》卷40;[民国]陈宗藩:《燕都丛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P16~17)

  到嘉靖时北京京城有所变化,明世宗命人在京城南郊又修建了一个外罗城,“转抱东西角楼,长二十八里”,这样原本的京城(又称外城)从此以后又被喊作为内城。外罗城共有七门:正南叫永定门,南之左为左安门,南之右为右安门,东边开有广渠门,东之北有东便门,西边有广宁门,西之北为西便门。(《明史·地理一》卷40;[明]张瀚:《松窗梦语·北游纪》卷2)

  十分可惜的是,北京城墙在上世纪50年代被拆得差不多了,但城门名大多还保存着。

  ○ 第二层为皇城

  京城往里就是第二层皇城,皇城与宫城(又称紫禁城)为大明帝都的重点建设工程。皇城周长18里,共有6门:正南面的叫大明门,大明门的东边开一门叫长安左门,西边开一门叫长安右门,皇城的东边有东安门,西边有西安门,北边有北安门(清改为地安门)。北京明皇城规制与南京明皇城一致,就连城门名都一模一样。在皇城内宫城外的西面有一组皇家御园,名为西苑,它是由元代太液池旧址上发展起来的,其南面人工开挖了一个湖泊,即为南海。自皇城北门即北安门北行出去即为北城两座最高的建筑——钟楼和鼓楼,它们位于北京城中轴线的北端,从这里起中轴线一直向南直到永定门,全长约为16里,由此可见,北京皇城是何等之气势与规模。(《明史·地理一》卷40)

  ○ 第三层为宫城(又名紫禁城)

  皇城再往里边去就是北京城最为核心的部分——宫城,又称紫禁城。明北京紫禁城是在元朝大内的旧址上重建的,呈长方形,整个紫禁城周长3000多米,南北长960米,东西长760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城墙高10米。紫禁城城墙外面为护城河,俗称筒子河。紫禁城开八门:正南第一重门为承天门,第二重门为端门,第三重门为午门,东边开东华门,西边开西华门,北边开玄武门(清康熙玄烨为了避讳,将其改名为神武门),其规制与名称一同于南京明皇宫。(《明史·地理一》卷40)

  紫禁城正面的第一重门是承天门(即今天的天安门),天安门如今早已闻名海内外,可有谁知道如此壮丽雄伟的天安门是由谁设计建造的?

  ○ “蒯鲁班”设计承天门(即天安门)

  他就是明初有名的建筑设计家蒯祥。蒯祥,苏州吴县人,生于明洪武年间,其父蒯富曾是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蒯祥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木工与建筑技术。朱棣大造北京城时,蒯祥以扈从的身份来到了北京,因技术精湛又富有创新意识,很快就赢得了皇帝朱棣的欣赏,“凡殿阁楼榭以至回廊曲宇,随手图之,无不称上意者”,人称“蒯鲁班”。据说蒯祥还有一个绝活:双手同时绘龙,居然丝毫不差。正因为如此,后来他担任了承天门(清初改名为天安门)的总设计师,不过也有人认为他是天安门设计师之一,但无论哪一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蒯祥对北京明皇宫与承天门的建造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皇帝朱棣也不含糊,将蒯祥从一个让人轻视的工匠逐渐提升到了工部侍郎(建设部副部长)的位置上。([明]皇甫录:《皇明纪略》)

  由此可见蒯祥等人设计与建造的承天门是很得皇帝朱棣欣赏的,那么这座深得一向好大喜功的永乐皇帝喜欢的承天门到底好在哪里?它的建造又有何作用?
承天门建筑在高大的汉白玉须弥座城台上,该城台是由每块重达48斤的大砖砌成的,其上建有东西宽九间、南北进深五间的大殿,中国传统社会中“九五至尊”的最高礼数在此得以充分体现;大殿外面是蜿蜒东西回护着城台与城楼的红色墙,城楼为一座双层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建筑,朱色柱子,黄色的琉璃瓦,屋脊两端分别有琉璃吻兽装饰,屋檐下又有整齐美观的各种色彩菱花窗格。

  在承天门城楼的前后还各有一对重达10000多公斤的用汉白玉石雕刻而成的华表,华表中盘着一条跃然飞舞的巨龙;更有城楼旁边四只雄壮威武的石狮。这样,从外面看去,本来高度为33 7米的承天门城楼就显得格外的雄伟、庄丽。

  承天门是紫禁城的正南门,是紫禁城的象征,也是专制主义皇权的象征。一般来说,凡有大庆典如新皇帝登基或册立皇后,往往先在奉天殿举行仪式,再到承天门颁发诏书,然后用龙头竿子挑着诏书,缓缓地降下城楼,城楼前跪满了文武百官,诏书降下时他们抬头望去,30来米高的城楼犹如天空楼阁,不用说这“飘”下来的诏书不是上天儿子的还能是谁的?所以礼部官员赶紧恭敬接“诏”,放入专用接诏的龙亭,再抬到礼部,用黄纸誊写,分发各地,诏告天下,又一个大一统专制皇帝登基了。(《明史·礼八·嘉礼二》卷54)

  ○ 前朝“三大殿”与后廷“三宫六院”

  穿过承天门就能进入宫城,宫城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为“前朝后廷”,前朝又称外朝,有三大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前朝是皇帝举行重大仪式,接见外国使节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前朝诸殿中奉天殿最宏伟,整个大殿高达11丈,是皇宫的正殿,俗称金銮殿。奉天殿取名于“奉天承运”,清代时改名为太和殿,奉天殿“通为屋八千三百五十楹。”(《明史·舆服四》卷68)

  有前朝必有后廷,后廷是指皇帝就寝、皇后妃子们居住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十二宫”或称“东西六宫”等。(《明史·舆服四》卷68)(读者朋友欲详知,可参见笔者拙作《朱元璋卷》)

  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的北京紫禁城

  以上我们谈的是北京紫禁城的主体概况,对于这等规制的皇宫建筑群,明代官史说:“初营建北京……规制悉如南京。”(《明太宗实录》卷232)

  但就实而言,明永乐营建北京不是“悉如南京”,而是还有所创新和变化。譬如建造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就是将以前分开的圜丘和祈年殿等“糅在一起”。天坛位于皇城正阳门外罗城永定门内侧,周围近10里,它里边有两组建筑:圜丘为一座由白石砌成的广大圆形石台,总高度1 6丈,周围全有栏杆,象征“周天三百六十度”。祈年殿是镏金宝顶三重檐圆形建筑,直径30米,高38米,中央有四柱,代表一年四季,外圈有两排各12根的柱子,分别代表一年12月和一天的12个时辰。整个祈年殿没有用一个铁钉,全用榫头相接,可见其工艺之精。另据现代人的研究发现,在天坛的建筑设计中还运用中国古代声学原理技术建造了“回音壁”,即使是科学技术很发达的今天,要想建造与此相同的建筑恐非易事。

  因此说,明永乐营建北京新宫新都是在仿效南京规制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技术层面上的创新,当然最令人惊叹不已的还要数北京明皇宫建设的弘大规模与雄伟、壮丽之气势了。

  据《明太宗实录》等史料所载:永乐十五年时修建成的西宫房屋就有1630楹。“永乐十五年夏四月癸未,西宫成,其制:中为奉天殿,殿之侧为左右二殿。奉天之南为奉天门,左右为东西角门。奉天门之南为午门,午门之南为承天门。奉天殿之北有后殿、凉殿、暖殿及仁寿、景福、仁和、万春、永寿、长春等宫,凡为屋千六百三十余楹(房屋一列为一楹,笔者注)。”(《明太宗实录》卷187)

  而现代人研究后认为,明初北京紫禁城的殿宇、楼阁、庙堂等建筑可能就要有9000多间,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这还不包含附近的十王府邸附属建筑“通为屋八千三百五十楹”。(《明太宗实录》卷232)据说今天北京有名的“王府大街”和“王府井大街”的名称最早就来源于此。

  虽然明代官史一再强调北京新都新宫建造一遵南京之规制,但就奢华与壮丽程度而言,北京明皇宫完全可以名甲天下。即使是到了600年后的今天,北京故宫依然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古建筑群,有人甚至将其列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因特网上消息),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所有这一切首功应该归给明成祖朱棣,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建造这座天下第一奢华壮丽的明皇宫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建造北京明皇宫之代价

  在刚刚开建北京城的永乐四年,工部尚书(建设部长)宋礼向皇帝朱棣报告说:“有好多的大木不需要人力,一夜之间就飘出了天谷到达了长江里,这大概是山川神灵知道皇上您要建造新皇宫而特意显灵相助吧!”这马屁拍得真够水平,大明北京新宫新城的营建就是在这样的君臣头脑不断发热的状态下上马的。皇帝朱棣当然毫不含糊,马上报答神灵,赐产大木之山为神木山,并派了礼部郎中王羽前去祭祀,还在那里建祠立碑,叫翰林院侍读胡广撰写了碑文。(《明太宗实录》卷63;[明]吕毖:《明朝小史·永乐纪·神木山》卷4)

  而真正流血流汗的草民百姓却被一代雄主和他的奴才大臣们给遗忘了,直到后来被一个叫邹缉的大臣给捅破了窗户纸。永乐十九年初,翰林院侍讲邹缉曾给皇帝朱棣上疏,这样说道:“陛下肇建北京,前后苦心焦劳了将近20年,工程浩繁,耗费无数,调度甚广,征发了上百万劳力来北京终年劳作,使得他们无法从事田间生产,以致于无数的田地给荒芜了。更有索求民间工艺,砍伐桑枣树做柴薪,剥桑皮作楮,官吏横征暴敛一天比一天厉害,这天下百姓怎么能安生?举个例子来说吧,前年(指永乐十七年即北京宫阙大体完工前)置办青绿色颜料,好多地方都不产这玩意,但一旦科派下来,老百姓为了完成上级制定的指标,就不惜一切代价想尽办法弄到,花费的银子动辄千百两,本地不产弄不到,就花大价钱到别处去搞。1斤大青价格要高达16000贯,花了如此血本的大青弄到手了,再上缴,等缴上时上面又说你的大青不合格,退回去重办,灵活一点的人赶紧打通关节。这样来来往往折腾一番,1斤大青至少要花上20000贯宝钞,而这经过‘九九八十一’关弄到的1斤大青,拿到明皇宫工地上去使用,还不够刷一根柱子。尤其是工匠们在计算用料时往往不会体恤民情,常常多开料,从中谋利。还有一些工匠与小人假借皇上的威势,强迫北京原居民搬走,要是遇上‘钉子户’,他们就叫人去毁坏居民的房屋,强行驱赶搬迁,弄得北京城内外都能听到孤儿寡妇的嚎啕痛哭,随处可见不知迁往何处而被迫露宿街头的拆迁户。好不容易最后迁徙到了官府指定的地点了,但没过几天又接到了迁徙令,常常一个北京居民没有迁徙三四个地方是不得安宁的。一旦迁徙了,原居住地又往往被成年累月地空置‘抛荒’。陛下有所不知,老百姓积怨甚深啊!”(《明史·邹缉传》卷164)

  这哪像是大臣上疏,简直是永乐朝老百姓对朱棣营建北京的血泪控诉书。其实邹缉的上疏还没有“和盘托出”,因为他晓得魔鬼人格的天才皇帝的脾性,所以说了一些真话,但最终还是有所顾忌和保留,其实际情况可能还要糟糕。

  配住天下第一皇宫,舍我其谁?

  对此,一代雄主、一生好大喜功的永乐皇帝可管不了这么多,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朱棣再也不能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发布了一道“举国欢悦”的迁都诏书,其中这样说道:“爰自营建(北京)以来,天下军民乐于趋事,天人协赞,景贶骈臻,今已告成。选永乐十九年正月朔旦,御奉天殿,朝百官,诞新治理,用致雍熙。于戏!天地清宁,衍宗社万年之福;华夷绥靖,隆古今全盛之基。故兹诏示,咸使闻之。”(《明太宗实录》卷231)

  天才皇帝心里乐开了花,20年藩王蛰伏生涯和亡命博弈换来了大明帝国的君主宝座,又是20年的斗智斗勇在人们不经意间完成了自己的夙愿,将大明帝都搬到俺“老家”,这里的明皇宫不仅比南京的安全几百倍,而且其壮丽与雄伟可居天下之首,配住这样的天下第一皇宫的,舍我其谁?朱棣心里美着,新年元旦皇帝御极新殿大典也办得格外隆重、气派,朱棣一高兴又发了诏书,宣布大赦天下,以示吉祥。(《明太宗实录》卷233)

.blkContainerSblkCon p.page,.page{ font-family: "宋体", sans-serif; 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color:#999;padding-top:35px;}.page span,.page a{padding:4px 8px; background:#fff;margin:0 -2px}.page a,.page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page span{border:1px #ddd solid;color:#999;}.page span.cur{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color:#fff; border-color:#296cb3}.page a:hover,.page a:active{ 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text-decoration: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