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k 071在线:编纂方法新颖 价值取向多元——评上海市《南市区志》(沈永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35:40
编纂方法新颖 价值取向多元——评上海市《南市区志》(沈永清)
       

沈永清

南市是上海老城厢所在地,也是上海的发祥之地,这里历史悠久、人才荟萃。为了展示南市的区情特色,呈现上海老城厢的历史文明之韵,上海市《南市区志》(1997年3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为此特设有《老城厢》、《豫园》两编,在《商业》编中又设置《豫园旅游商城》章,并在护封照片、卷首照片、辑封和随文照片的设置上展示其独特的区情优势,笔者读后的体会是:编纂方法新颖,价值取向多元。《南市区志》为志书编纂呈现特色和志书的价值取向提供新鲜的实践经验。

一、编纂方法新颖

《南市区志》横排门类、纵述历史,分列36编。编者将上海老城厢从第一编《地理建置》中升格出来,冠之以第三编《老城厢》,内设概述、邑城、城墙、沙船业、公馆公所、县学书院、人文景观等6章17节,约4.5万字,为全志156万字的2.8%。

豫园是上海老城厢仅存的明代园林,园内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湖光潋滟,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誉。解放后,人民政府对豫园进行大规模修茸,恢复了秀丽典雅的各园风貌,呈现其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鉴于此,编者将豫园《老城厢》中再长一格,立第三十一编《豫园》,紧随《文化》编之后。《豫园》设有概述、沿革、景观、文物、民间艺术活动、匾额楹联诗歌等5章16节和附录·碑记,约3.2万字,为全志总字数的2%。

《南市区志》编者将《老城厢》、《豫园》等这些呈现区情特色的特有事物,根据其在区情中的不同地位,分别予以合理升格,设篇,全面、系统地再现老城厢的全貌,整个历史发展轨迹层次清晰。《南市区志》多层次、全方位地再现了上海老城厢的历史文明之韵,呈现的是再现南市区情特色的结构。

卷首照片浓墨重彩显示老城厢的风采。卷首照片集中,展示上海老城厢风貌的照片有11版页、照片46帧,分别为卷首照片集30版页的37%和l04帧照片的42%。这些照片中再现老城厢历史的黑白照片有《历史上的九曲桥湖心亭》等9帧,余则都是经修复后的《上海城隍庙》等彩色照片。历史照片、现状照片共同显示老城厢的过去和现状。

《老城厢》内设有《书隐楼》等随文照片5帧,清同治年间《上海县城图》一幅,《上海县学记碑》拓片一幅。它们与志文相互配合,增强了志书的科学性、学术性,使读者对其特有事物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化,并收到图文并茂的审美效果。

《南市区志》编者在认识、深化区倩的基础上,对区内影响全市、全国的特有事物——上海老城厢的历史与现状用最佳结构再现之,辅以护封、辑封、随文图照的相互配合,全面、系统地再现区情特色的编纂方法,为方志学提供全新的编纂实践,为方志编纂学的建立县有深远的意义。

二、价值取向多元

新志书不仅在当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具有长久的认识和科研价值。南市区志具有多元的价值取向。

1.资料价值

地方志是科学、严肃的资料性著述。是否提供翔实、系统的地情资料是评判一部志书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

《老城厢·衙署》用系统、翔实的资料,脉络清晰地再现了上海务、镇、县的建置,职官的演变,衙署建筑的完善的三个既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层面。由此启迪志界,资料性是志书的基本属性,编志者应以资料价值取向为第一要义。

2.应用(实用)价值

《老城厢·里巷》记载:上海在南宋末年形成市镇,到明代中叶,县邑已形成以县署为中心,东西门为轴线,城墙环圈的城市框架。清代,随着县城人口增加,河岸民宅日益密集、扩展,沿河船埠林立,商店栉比,形成江南水乡格局。民国初,城厢干支河浜先后填筑为马路,在拆除城墙时城壕也被填平,众多的河浜沟渠演变为后来南市道路网的骨架。这里呈现的是上海老城厢由封闭型江南水乡城演变为开放式的现代化城区的历史轨迹,对于研究城市的演变、发展以及城市变化所带来的人文环境变化的轨迹,其应用价值高矣。

《老城厢·城墙》无论是筑城,还是拆城,志书记述因果彰明,文脉清晰,寓观点于资料之中。筑城先述原因,明嘉靖年间,倭寇连续5次焚掠上海,上海民众始意筑城御倭。次述筑城始末。后明筑城之果,倭寇从此不敢再犯。上海城墙是上海人民团结抗倭侵扰的历史见证,是保卫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的屏障,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拆城先述折城之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船坚利炮的传入,城墙作为“金汤之固”的屏障作用已经消失。随着城北租界已发展成近代大都市的原因,城墙成为上海老城厢经济发展的障碍。再述拆城墙中“拆城、填城壕、筑马路、形成环城圆路”的变革派与“古物不可动”的守旧派之间的冲突,即拆城与保城(革新与守旧)的尖锐斗争。后述拆城革新派战胜保守派之果,民国元年(1912年)1月19日正式开工拆城,民国2年筑成民国路(今人民路),民国3年筑成中华路。拆城墙筑路是上海发展史中的飞跃,形象地演示封闭型商品经济向开放型大流通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由此告示读者,革新必然战胜守旧,改革开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由此拆城筑路上海革新与开放的历史创举。

3.旅游价值

豫园是上海仅存的明代江南有名园林,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的《概述》对豫园园林特征作了鸟瞰式简介。其《沿革》记载自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园王潘允端萌动建园之念始,至本世纪60年代豫园正式修复开放,八十年代形成仿明清的建筑群体,再现豫园自身的历史轨迹。为游者了解、熟悉豫园历史起了导向作用。《景观》犹如一幅导游图,编者采用白描方法,记载了西部景区、东部景区、中部景区、内部景区的完整全貌,再现豫园构思精巧,布局细腻,以情幽秀丽,玲珑剔秀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呈现其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时艺术风格。《文物》对豫园中的泥塑、砖雕、木刻,书画藏品,古树名木作了详尽介绍。豫园所珍藏的上千幅明清至现代书画名家的作品,真有让人从古看到今的浓郁文化氛围。《民间艺术活动》为豫园的旅游文化又增添了精采的一笔,“豫园宫灯高悬,彩灯披挂,勾勒出古建筑轮廓,楼台亭阁若隐若现,具有浓郁民族内情。”《扁额、楹联、诗歌》、《附录·碑记》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其旅游文化造就了回昧无穷的新意境。

4学术价值

《南市区志》的学术价值除具有新颖的编纂方法,可充实方志编纂理论宝库;资料系统、翔实,可提供学术研究外,主要表现在《老城厢》所志重要资料注明出处上。

《老城厢》记述上限为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上海务建立前后,下限至于民国(个别资料为解放初)。为了确保历史资料的真实、可靠,使用志者放心地去引用,《老城厢》中注明重要资料出处(括注)34处。所引出处书籍有,志书:明万历《上海县志》、明弘治《上海志》、清嘉庆《上海县志》、清乾隆《上海县志》、清同治《上海县续志》,国史:《元史·食货志》,文献:清道光《户部漕运全书》、清同治《筹办夷务始末》、《上海碑刻资料选辑》,报纸:1912年1月15日《时报》,各类著作《潘竺江先生文集》、《沪城八景》、徐珂《清稗类钞》、李平书《且顽七十自述》、《刘坤一遗集》、杨櫆《重修书院记》、邵友濂《梅溪书院记》、张春华《沪上岁时衢歌》等五大类二十多种。在新方志普遍忽视入志重要资料注明出处的情况下,《南市区志·老城厢》反其道而行之,注重重要资料注明出处,这是志书强化学术性的体现,也折射出编者的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从中可见,编纂地方志是一种学术性劳动的深刻涵义。

《南市区志》是一部具有资料、实用、旅游、学术等多元价值取向的城市区志,也是新方志中具有较高学术品位的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