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王庆:六十年前的上海城隍庙(十三,东园和湖心亭)【最后一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7:28:08

《说东道西》

六十年前的上海城隍庙

十三,东园和湖心亭

好端端的一个豫园,在潘允端手里已经败落,第三代已成为他姓,亭阁倒塌,花园荒芜,一块块地被他人分割,种菜的种菜,还几乎做起了长生禄位,满园凄凉,其实也已经不能叫一个园子了,东一块,西一块的。

这种景象令我想起一件事来;去年,我有一次到浙江上虞一个叫西华窑的村子,在村后进山的一条路上有一座小桥,桥中央的一块大石板上竟然刻有“三代进士”,由于长期被路人踏磨,小字已经很模糊了,大字还很清晰。这大石板原来显然是牌楼上的,也就是说这里有过一个非常显赫的人家,可是我问当地人,谁也不知道,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好好的一家人家,败起来没得救。豫园也一样,如果没人救,我们现在恐怕也看不到它了。就像潘恩故居一样,实际上就像一团迷雾。

大概是城隍老爷想让大家烧好香,有一个好地方去玩,也不愿失去这美丽的后花园(当然,这只是一个善良的愿望),有人来救了!

因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很快,富豪日益多起来了,文人墨客都聚在一起。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上海士绅为公共活动之需,上海县富豪绅觉捐资筹款,购得城隍庙东部土地2亩余,建造庙园,即灵苑,又称东园(今内园)。清同治《上海县志》有记载;“东园,康熙四十八年构,在庙东偏,又名内园。”

内园


墙门上的精美砖雕依然还在,堪称精美绝伦;

精美砖雕

 

由于东园只有二亩多地,又是文人墨客聚结地,这就决定了它的园景是小巧精致的。论精致我们可以来看雕花楼;

雕花楼

 

在这个地方要称上雕花楼,决非能等闲视之。要看小巧就在庭院景里;豫园有一个大假山,这里也有一个大假山。他不与豫园比大,而是把假山与庭院景连在一起,风格大不一样。

东园大假山

 

精致的小院

 

小假山到处林立,像是一位位游客在与你交流。

庭院里的假山

 

在这个院子里最大的一块就是戏台,对它来说用地是够浪费的,因为只有二亩地。然而,这戏台不是它的,为了保护从外面搬进来的。

古戏台

 

看台


由于这个院子就在城隍庙的后面也叫内园,意为城隍老爷的后院。

到底是那些文人的意识强,考虑到豫园在这样下去要完了,因为,张肇林购进豫园并不想保留它,而是想将它分割开来,分块出售从中牟利。为迫使张肇林不再分块出售,让知县官亲自出马找张肇林谈话,于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一些豪绅富商集资购买庙堂北及西北大片豫园旧地,恢复当年园林风貌。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竣工,历时20余年。当时号称70余亩的豫园,据同治七年(1868年)清丈,不足37亩。因已有“东园”,故谓西边修复的园林为“西园”。由于是豪绅富商集资购买的,豫园的名字已不用了。修复后的东园、西园性质上已非私家花园,成了供城邑士人乡绅们集会雅玩的寺庙园林。

可是东园、西园的磨难远没有结束;鸦片战争时,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农历五月十一日,吴淞口失守,陈化成壮烈牺牲,英军占领上海,从北门长驱直入,驻扎东园、西园和城隍庙, 占据五日,司令部设在湖心亭,庙内被破坏一空,园内遭劫难。东园、西园“风光如洗,泉石无色”。

咸丰三年(1853)小刀会首领刘丽川在上海发动起义,粤籍天地会首领刘丽川称大明国统领政教招讨大元帅。迅速占领了上海县城,击毙了上海知县袁祖德,活捉了苏松太道吴健彰。小刀会起义指挥部设在西园点春堂;共占领了十八个月,加之清军攻破上海城以后,在上海城内展开激战,城隍庙庙宇以及西园又遭受重大损失。

点春堂

 

咸丰五年(1855年)小刀会起义失败,清军驻扎西园,香雪堂、点春堂、桂花厅、得月楼、花神阁、莲厅皆遭损毁。

多难的西园还没有完;咸丰十年,太平军东征,清政府请洋枪队入城防守,豫园又作兵营,“西园石山,尽拆填池”,建造西式营房,西园又遭一劫。西园内的兰景破坏殆尽。等到英法军队撤出以后,城隍庙内也破败不堪。

因上海城隍庙经过三次兵燹之后损失巨大,庙内破败不堪,园内景致全无,同治四年(1865年)、七年(1868年),决定重修。当时,上海知县王宗濂,巡道应宝时先后倡捐修葺庙宇。经过十个月的修复,城隍庙焕然一新,恢复壮观景致。

1922年、1924年虽遭大火,但是很快恢复了。可是,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城隍庙作为难民区,接受无家可归的难民入庙居住,庙内再次遭受重大破坏。待得上海局势略微稳定以后,难民开始逐渐离开城隍庙,城隍庙方恢复部分香火。直到解放后豫园真正得到了新生。

城隍庙里有一个荷花池,池里有一个湖心亭,到过上海的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定然有它的魅力。

荷花池是园中的一个美景;

荷花池

 

在荷花池中间现在有荷花仙子,在六十年前站在这里的是李平书;

李平书

 

李平书光绪二十九年任江南制造局提调,兼任中国通商银行总董、轮船招商局董事、江苏铁路公司董事。此后他主持一系列社会改良活动,与名医陈莲舫创立医学会,创设中西女子医学堂、南市上海医院(今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办华成保险公司、昆新垦牧公司,投资华兴面粉厂,主持闸北水电厂等。城厢内外总工程局改称上海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李平书为总董。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李平书转向革命,在11月3日上海光复之役中,和陈其美一同担负起领导起义的重任。上海光复后,担任沪军都府民政总长兼江南制造局局长, 在李平书苦心经营下,城厢内外面貌大有改观。

小时候我看到过这铜像,可惜的是有眼不识泰山。

乾隆四十九年(1784),祝韫晖、张辅臣、孙学裘、梅树瞻输家财与庙管会新建了两园湖心亭,陆锡熊为湖心亭碑记题字。湖心亭当时成为青蓝布业公所,直到150多年前,才开设了茶楼。

早年的湖心亭

 

到此,游客可以在湖心亭里品茗赏景,是文人墨客的好去处。请你仔细看看这张老照片,现在的湖心亭与它的前面一部分外形基本上没有变,后面的西园依旧,就是九曲桥是木头的,而现在的九曲桥栏杆是水泥的;

水泥的九曲桥

 

九曲桥的传说很多,应该是九曲吧!

这桥到底有几曲

 

九曲桥大家都去过,到底有几曲?这事我做了一次傻瓜,数了一下,一端是八曲,另一端是七曲,加起来是十五曲,怎么也挨不上九曲!猜不透;可能原来的木桥是九曲;但是最有可能是,“九”在中国是最大的数,这是最好的解说。再说总不能叫十五曲桥,我猜想在皇帝时代真的要造一座九曲桥恐怕也不能够。

旧时的湖边

 

照片上的人梳着长辫子,照片至少有近一百年的历史,西园清晰的与现在基本一样,就是湖边的栏杆是铁的。我很佩服这张照片的工正的构图,配上一个人,高手!

现在的湖边

 

湖心亭新貌

 

这张照片是我近几天为了写本集特地去拍的,因为我的老照片是铁栏杆,这里是石头栏杆,放在这儿,我取名湖心亭新貌也别有意思;倒过来,我很喜欢这张照片,你也可以试试,很难拍的。难就难在;大白天在这里拍一张人这样少的照片,很少得的,平时这里用人山人海来形容真还不够。现在这样前后景一览无余,无人来抢镜。

-->-->-->-->-->-->-->-->-->-->-->-->-->-->

但是这张照片的湖心亭后半部分与老照片上的显然不一样,是么时候改的查不出来。算是留着一个尾巴!

荷花池的确很美,灯会时,弄得很是热闹,但是韵味没有了。今天在我看来太美了!

美丽的荷花池


好了!我的《六十年前的上海城隍庙》行将结束,35000字,照片145张。以上都是个人知道的一些往事,也是个人的看法,如果对你有帮助,我很高兴,如有思考不周的望多谅解,也望多多指教,只要你高兴,我就满足了。

在结束前还有二件后事要交代;

这六十年前的上海城隍庙的制高点在哪里?

出得后门,在福佑路上,有这样一幢楼——“小世界”。

小世界


上海有一个大世界,哪里来一个小世界,与大世界有什么关系?有!

1927年,城隍庙产已在黄金荣的手里,门徒程锡文将这块属于庙产的地皮,以一百二十条金条折价卖掉,为了讨好黄金荣的媳妇李志清,要她担任后台老板,在这里盖一家游乐场,这就是城隍庙的制高点。底楼为铺面,二楼为百货商场,三楼为游乐场。内演越剧、甬剧、申曲和电影,邵文滨、施春轩、花月英都在这里演过戏。就这个楼的底楼铺面出租,每年收入八万元。

因为黄金荣已经开了游乐场大世界,这个游乐场就起名为小世界。

另一件是“新城隍庙”。

城隍庙后台是黄金荣,谁敢在他的门前弄斧?

抗战时期,城隍庙和游乐场腾出场地,收容难民,城隍庙的收入锐减。程锡文出主意在英租界的边上;长浜路(今延安中路)、巨鹿路,将陆姓的观音堂改为新城隍庙。上海的善男信女闻讯赶来,香火顿时旺起来了,只是老城隍庙的秦裕伯,苦苦煎熬;有人形容;“神像尘土扑面、蛛网蔽目、狐鼠窬穴、屎尿淋漓”。用傅湘源老先生的话;“人不得时鬼捉弄,神无香火魅挪揄”。

真的,上海城隍庙里的故事太多了,如果你也钻进去的话,肯定乐趣更多!带着这些故事再去一次,味道肯定不一样!

上海老街

 

再见了,有缘下次再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