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祥的母亲简谱二胡谱:艾扬格《瑜伽之树》之回归种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14:17
我们先前描述过瑜伽八支犹如树的各个部位,从树根进展到花、果。人的灵性发展也可以比喻为树的成长,从种子到完全成熟。你无法在种子里看见树成长的品质,但它就藏在里面。人的种子是灵魂,我们存在的本质就藏在里面。个人的灵魂就是引发个人成长的因,就如种子引发树的成长。
    种子撒到土里,一、两天之后蹦出芽来,这个芽就是良心。心是器官,良是德行,或存在的本质;所以德行的器官称为良心。这个从灵魂蹦出来的芽给了我们第一个知觉一--德性的知觉,一个门口。
    种子打开后,长出茎来,就是心(Chitta),或称为意识。从种子出来的那一根茎分出不同的枝一一枝是真我(the self),一枝是自我(ego)。真我是个体存在的觉知,它还不是自我,而是真我的觉知,是[我存在](I am)的觉知。自我从真我而来,进入行动 :只要不行动就是真我状态,真我一旦用行动表达自身,就成了自我。
    意识逐渐发展成数个分枝,一枝是自我,一枝是智觉,一枝是心(mind)。树继续生长,又长出一些枝桠,就是行动器官和知觉器官,它们与外在世界接触而产生念头、波动、思虑、变化、调整。就像树叶和大气接触,我们的真我、智觉和心跟外面的世界接触,蒐集讯息以餵养意识的枝、茎或干与灵魂的种子。因此它们的作用就像桥梁,把身体的内外联系起来。
    个人从种子发展出茎、枝到叶,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如果树叶一动也不动,表示没有交换空气,这样叶子会萎缩,树会干枯。叶子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滋养整棵树:同样地,认知器官和行动器官是用来补给内在身体的。不幸的是,我们经常忘了内在的身体,只关心外在的身体,因为我们只看外面的世界,不留意内在发生了什么事。我们看不见树叶从外在环境汲取养分,转化成经由树皮保护著的树液,来滋养树根和整棵树。
    我们的行动器官和知觉器官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获得知识与思维,以培养智觉与自我,进而滋养真我和原始种子一--灵魂,也就是那包含一切本质的因。一棵树从种子经由茎、枝、叶,一路往外发展,必然也有一条从叶往种子的回归之旅。你在练习体位法时,感觉能量在系统内运行,你感觉到它如何运作、如何流动。在树的体内,能量从种子流向叶子:叶子与空气接触后,就把能量顺著来时的路径,经由枝、茎回流到根,于是根继续茁壮,以至开花、结果。
    头脑在人体的顶端,如同果子在树的顶端。在瑜伽里,我们必须把头脑、心和意识变成客体。这不是排斥它们,而是磨练它们。欧洲的哲学起于头脑这个思想的所在:瑜伽起于种子。根据瑜伽的说法,头脑是意识的外围,你得从外围往内移动走向根。由于我们太在头脑里面,和身体的其餘部位失去了联系。
    意识总是在我们的手指显现,只是我们多半的时间都没有觉知,所以手指的意识沉睡著。你应该知道意识和觉知之间的不同。意识存在于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行走时,如果脚踩到一根刺,结果怎样? 它刺到你的脚,你马上觉得痛,所以你不能说那儿没有意识。可是在刺戳到你之前,你并没有特别去觉知脚。你脚部的意识沉睡著,就在被刺的那一刻,意识来到表层。是觉知唤醒了沉睡的意识。你的意识在身体里有一百七、八十公分长一--跟你的身体等长。可是觉知的范围就小多了,可能只有六十公分、三十公分、二公分或一公分。瑜伽行者说,透过体位法练习,你可以把觉知延伸得和意识一样长。这是完全的觉知,这是禅定。
    当觉知消退,连带专注消退,智觉消退,意识也消退了。可是在你专心的时候,智觉是专注的,这种专注是心灵集中;当智觉和觉知都没有波动,而且持续不断,那就是禅定。因为这期间保持著不问断的观察,顺畅无碍的智觉,以及不消退的觉知,所以主客两体合而为一。在心灵集中的状态,主体和客体仍然分离一---因此,你得专注地让主体往内观察客体,或是把客体拉到主体。可是一旦主体与客体融合,而主体忘了自身,这就是三摩地。这时,我与我冥想的客体之间无有分别。主体客体聚合时,没有客体,也没有主体:那就是灵魂,那就是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