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红心向太阳什么歌:黎嘉:杨振宁“离经叛道”完成身份转换--观察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0:24:16
黎嘉:杨振宁“离经叛道”完成身份转换- -
转自扬子晚报2004/12/25 12:43
转自扬子晚报2004/12/25 12:43
据最新一期瞭望东方周刊报道,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近半个世纪后,杨振宁再次成为轰动的新闻人物。
2004年是他回国定居的第一年,他来到清华大学给他准备的两层小楼中颐养天年,他给这个小楼起名叫"归根居"。2004年,82岁的杨老先生做了两件大出风头的事情。
质疑《易经》引来"砖头"无数
在9月下旬北京举行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杨振宁在《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的报告中说,《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振宁认为,近代科学的思维方法有两条路,一条是归纳法,一条是推演法,近代科学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而发展的。而受《易经》影响的中华文化只有归纳法,没有推演法。
他说,在中华文化里,"天人合一"的观念把自然跟人归纳成同一理。而近代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界有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两者是两回事,不要把它们合在一起。
杨振宁的观点引来"砖头"无数,在被大量国学、易学专家指出很多"常识性错误"后,一场"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讨论终于爆发,甚至推动了捍卫中华文明的《甲申文化宣言》的出台。
黄昏恋"惊世骇俗"
而杨振宁引起的更大争议,是2004年12月,随着一段多少有些"惊世骇俗"的黄昏恋情浮出水面,他终于从一个众所推崇的科学家,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众人物。不管懂不懂物理学,懂不懂《易经》,只要是中国人,都在谈论杨振宁。而杨和他那位以他为硕士论文课题的28岁女朋友却保持着科学家的一贯冷静,再一次把"天道"与"人道"分开。
但中国公众认为高等动物的生理需要或感情需要就是一个道德问题,而这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礼教文化的严重背叛──如此不顾身份,如此违背伦理,如此有悖五常,因此又一次招致了大批的"砖头"。道学家们把他与默多克相比,总之是认定杨老先生不再是我们黑头发黄皮肤的一分子,他太"西化"了。
杨振宁没有想到的是:东西方文化会在21世纪仍有那么大的冲突。在1957年的诺贝尔获奖感言上,他曾自信地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地,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但对于现代科学,以及对于催生现代科学的西方文明,中国人自有一番认识。中国媒体总结出的中国2004年科技突破,其实主要是一些工程技术,媒体称都是"看得见用得着"的发明,而它们几乎都与提升民族自豪感有关系。而西方媒体评出的2004年国际科技突破,基本上却是至少在眼下"看不见也用不着"的,比如火星上发现水、发现史前矮小人种、原子凝聚态研究、垃圾DNA研究、成对脉冲星的发现、识别水中肉眼难辨的生命形式等。这也许便是杨振宁称道的"天人不合一"。而他本人的那个诺贝尔奖,当年更是"看不见用不着"的──在中国,说得清"宇称不守恒"的人至今也没有几个。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在顶尖科学家风光无限的时候,在杨振宁们可以随便说这个做那个的时候,中国大多数的科学家还在为了生存和温饱、为了房屋和职称而工作。一旦没有课题支持,他们的生活将无所依赖。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还要冒着名誉风险动上一点额外的小心思。而据中国科协上世纪90年代统计,中国的"算命工作者"的数量是中国科技工作者数量的一倍,他们都还要靠《易经》占八字吃饭。
作者:黎嘉
- 作者:yqdht 访问统计:120 2004年12月26日, 星期日 05:28加入博采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 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443330
  2005-03-31 21:46:27
????!!!!!
  2005-03-31 21:45:04
我不能说82岁和28岁之间一定不会产生化学式爱情激素。可是,从物理角度,再从要牵手走一生的两人的角度来讨论这个现象,就好像发现,其实科学家比盲人也高明不了多少,毕竟就算看到大象的颜色,原来是那么真实的一种丑陋。我们可以计算一下82和28岁共存的爱情时间是多久,当然,也许时间越短暂,也越激情也未尝不是一种揣测。
  2005-03-30 12:02:46
实在是 令人振奋
  2005-01-01 18:28:05
分道扬镳40年 杨振宁与李政道决裂始末
  2004-12-31 22:22:48
wbh称科学家盲人摸象,自以为是明眼人,真是NB!
中国文化的一个毛病就是自己觉得NB的人太多了!
对科学了解极少的人敢说科学家都是盲人.
  2004-12-29 00:47:57
从:"中国的"算命工作者"的数量是中国科技工作者数量的一倍,他们都还要靠《易经》占八字吃饭." 你就能知道杨振宁这次被群起而攻之了, 那里是什么学术辩论啊, 人家这是在保自己的饭碗儿呢, 要不中国人干嘛说千万莫断人财路呢...
  2004-12-28 11:01:03
科学家就象盲人摸象,不停的摸总能摸出一些东西。在自我陶醉的时候,有个明眼人告诉他,大象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盲人就会说:你的说法经得起“摸”的检验吗?可是颜色是摸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