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系 共同投资:朱镕基热后再反思:乡书记上书朱总理为何被监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14:25
朱镕基热后再反思:乡书记上书朱总理为何被监视? 随着朱镕基新书的出版,媒体最近又掀起一轮新的朱镕基热。对于这位以敢言著称的前总理,人们评论不一,当然是褒多。这不禁让笔者想起多年前一位乡党委书记给当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写信后的境遇:

2000年,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上书总理的一封信,在全国引起极大震动。李昌平以自己作为一个基层干部的实际体会,发出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声音。

众所周知,后来李昌平在当地无法立足,最终不得不“自愿辞职”,南下打工。一个乡党委书记,向总理写信有何错?信写得也非常好,而且朱镕基也批示了,不说受到表扬,说真话者得到提拔,也不该在官场上受到孤立与嘲笑吧?更不该被挤出官场吧?

试想,这样的乡书记,这样的名人,这样事实求是地向朱镕基写信的人,都在官场上无立足之地,都要被挤出官场,这样一来,谁还敢继续向朱镕基讲真话?别说是举报、反映腐败问题,这是反映这样的问题,朱镕基还能听到,看到吗?如果不能,朱镕基何来依据,何来本领将准备好的100口棺材用出去?

请看看,敢于上书总理的乡党委书记在上书朱镕基后的“惨状”:

一位老干部回忆说:“乡镇党委书记开会的时候,李昌平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有人当面挖苦李昌平时,没人出来给他说句话。”


一位当时任乡镇党委书记的干部说:“我们没人敢跟他说话。”

县委一名干部,受命天天在棋盘乡盯梢,李昌平走到哪就跟到哪,持续几个月,直到李昌平离开。李昌平见了哪里的记者,去了什么地方,他都要一一向上汇报。

朱镕基当时还是任总理,即使是他离任了后,这位乡书记受到这样的“待遇”,他也应该有能力给予保护。

但是,估计朱镕基即使是离任了,即使是到现在,也未必知道这样的事。即使是知道了,他也只能是望之兴叹!如此而来,总理的威严,总理想听真话的希望,从何处来,落实到何去处?

在朱镕基任总理和离任后,在此位乡书记上书总理被挤出官场的前前后后,杨道洲和杜在新,分别是监利县前后两任的县委书记,他们主政监利的时间,从1997年到2004年,共计7年。

而两位县委书记,因腐败问题前腐后继,二者或多或少造成或加剧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问题,但是,他们的出问题,也就是说,将他们推向腐败死亡之路的,却是主要来自他们自身的多行不义,是由于他们同党、下属出事而拔出萝卜带出了泥!

在监利县,提到的下台杨道洲,人们自然会讲到他的“八大金刚”之首的苏兆新。在当年接受记者采访时,有位老干部说:“他可是监利的大功臣啊!”大家马上不解地围了过来。
  
“想想杨道洲啊——李昌平没能让他下来,多少老干部没能让他下来,可是苏兆新这次把他牵出来了。”

2000年10月,杜在新接任监利县委书记一职。当时的荆州市市委主要负责人曾说,杜在新是“受命于危难之际”——李昌平上书总理之后,中央、省、市调查组接二连三奔赴监利,告状信像雪片一样漫天飞舞,监利的局势非常混乱。2.2亿元的财政收入只完成了1.13亿元。

 来到监利后,杜在新经常下乡入户调查,数天后,他在全县正局级干部会上所作的长篇报告《发展是解决监利问题的根本办法》,轰动了监利。按照一位老干部的说法,“极大地鼓舞了人心,给神经紊乱的监利注入了一针镇定剂。”

监利电视台一位记者证实:有一位杜的崇拜者甚至将杜的这篇文章自费印刷成小册子赠送给大家。但杜肯定没想到:监利最终成为他政治生命的终结点。从上任到“双规”,不到3年时间。

在他被双规之后,监利干部中有这样两种普遍的看法:一种认为杜在新以一个“文人出身”的背景,在监利最困难的时候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实属难能可贵了;而另一种认为:这个任命本身,就造成了监利工作的损失。一位政协系统的老干部说:“这两任书记,前一个是政治品德尤其的坏,后一个是能力尤其的差。其结果,就是监利人民为7年来的损失支付代价。”

由此看来,借用李昌平似的语言,我是否可以发出这样的结论:“总理真好,总理真累,向总理反映基层真实情况和对总理讲真话真危险(或者说:总理若听不到真话,看不到真实情况真危险)”?大家看看不少总理,包括现任温总理与老百姓见面的报道,是不是这话也有一点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