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矩的说说:《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东方升起红日:中国共产党一大——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41:32
《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编者的话:红色的记忆,是永远的丰碑。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从5月15日开始,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单位,与各省区市主要新闻单位一起,在《永远的丰碑》专栏的基础上,共同推出大型系列专栏《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 这一专栏以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阶段红色经典故事的方式,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表现形式,回顾我党、我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大战役,以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85年来的战斗历程,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理论、方针、政策形成、发展的过程和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性,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党的一大会址之一,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

党的一大会址之一,浙江嘉兴南湖画舫

在党的一大会议上(油画)陈逸飞邱瑞敏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取道欧洲来到上海,与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另一位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会合。他们很快与陈独秀离沪期间主持上海党组织工作的李达、李汉俊取得联系,并交换了情况。共产国际代表建议及早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李达、李汉俊在征询陈独秀、李大钊的意见并获得同意后,分别写信给各地党组织,要求每个地区派出两位代表到上海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7月中下旬,设在法租界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的博文女校,陆续住进了一批教师、学生模样的青年人,以北京大学师生暑期考察团的名义,来上海参加这次历史性的聚会。代表们到齐以后,就便在住处开了预备会。 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会址设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住宅,大家围坐在客厅长餐桌四周,室内没有特别布置,陈设简单,气氛庄重。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公务在身未出席会议,而在代表们心目中他们仍是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袖。 两位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了一大开幕会议,并发表热情的讲话。马林首先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第三国际增加了一个东方支部,苏俄布尔什维克又多了一个亲密战友,并对中共提出了建议和希望。尼科尔斯基介绍了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情况,要求中共把工作进程及时报告远东局。 接着,代表们商讨了会议的任务和议题,一致确定先由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工作,再讨论并通过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最后选举中央领导机构。 7月24日举行第二次会议,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区党团组织的状况和工作进程,并交流了经验体会。25、26日休会,用于起草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27、28和29日三天,分别举行三次会议,集中议论此前起草的纲领和决议。讨论认真热烈,大家各抒己见,既有统一的认识,又在某些问题引起争论,会议未作出决定。 7月30日晚,一大举行第六次会议,原定议题是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选举中央机构。会议刚开始几分钟,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这次会被迫中断。
李德胜2004 (2006-5-18 00:34:48)
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东方升起红日
——中国共产党一大
(续上一篇)
一大第六次会议刚开始,就遭受法租界巡捕房的侵扰。首先闯入会场的叫程子卿,他是黄金荣的把兄弟,利用这层关系进入巡捕房,任华人探长。原来马林由莫斯科途经欧洲来华,曾在维也纳被警察局拘捕,虽经营救获释,但其行动一直作为“赤色分子”被严密监视。具有丰富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警觉地说这人一定是“包打听”,建议立即停会,大家分头离开。 果然,十几分钟后两辆警车包围了一大会址,法籍警官亲自带人进入室内询问搜查,没有找到多少证据,威胁警告一番后撤走了。这次冲击虽然没有带来重大损失,毕竟一大不能再在原址进行了。转移出来的一大代表当晚集中于李达寓所商讨,大家一致认为会议不能在上海举行了,有人提议到杭州开会,又有的提出杭州过于繁华,容易暴露目标。当时在场的李达夫人王会悟提出:不如到我的家乡嘉兴南湖开会,离上海很近,又易于隐蔽。大家都赞成,觉得这个安排很妥当。 第二天清晨,代表们分两批乘火车前往嘉兴。两位国际代表目标太大,李汉俊、陈公博也因经历一场虚惊,都未去嘉兴。10时左右,代表们先后到达嘉兴车站,在鸳湖旅馆稍事休息后,登上事先租好的南湖画舫。 这是一个阴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游人渐渐离去,秀丽的南湖显得格外清静优雅。11时许,一大会议在缓缓划行的画舫上开始了。 南湖会议继续着上海30日未能进行的议题,先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这份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并要求与其他政党关系上保持独立政策,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 下午5时,天气转晴,湖面上一艘汽艇向画舫急驰而来。大家因有上海的经历而提高了警惕,立即藏起文件,桌上摆出麻将牌,装扮成游客。后来打听到这是当地士绅的私人游艇,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会议仍继续进行。 最后,一大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代表们认为目前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会议在齐呼“第三国际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声中闭幕。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爱旗帜网 (2006-6-11 22:38:01)
红色记忆:东方升起红日中国共产党一大(下) 2006年05月18日04:36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船(仿造)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一大第六次会议刚开始,就遭受法租界巡捕房的侵扰。首先闯入会场的叫程子卿,他是黄金荣的把兄弟,利用这层关系进入巡捕房,任华人探长。原来马林由莫斯科途经欧洲来华,曾在维也纳被警察局拘捕,虽经营救获释,但其行动一直作为“赤色分子”被严密监视。具有丰富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警觉地说这人一定是“包打听”,建议立即停会,大家分头离开。
果然,十几分钟后两辆警车包围了一大会址,法籍警官亲自带人进入室内询问搜查,没有找到多少证据,威胁警告一番后撤走了。这次冲击虽然没有带来重大损失,毕竟一大不能再在原址进行了。转移出来的一大代表当晚集中于李达寓所商讨,大家一致认为会议不能在上海举行了,有人提议到杭州开会,又有的提出杭州过于繁华,容易暴露目标。当时在场的李达夫人王会悟提出:不如到我的家乡嘉兴南湖开会,离上海很近,又易于隐蔽。大家都赞成,觉得这个安排很妥当。
第二天清晨,代表们分两批乘火车前往嘉兴。两位国际代表目标太大,李汉俊、陈公博也因经历一场虚惊,都未去嘉兴。10时左右,代表们先后到达嘉兴车站,在鸳湖旅馆稍事休息后,登上事先租好的南湖画舫。
这是一个阴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游人渐渐离去,秀丽的南湖显得格外清静优雅。11时许,一大会议在缓缓划行的画舫上开始了。
南湖会议继续着上海30日未能进行的议题,先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这份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并要求与其他政党关系上保持独立政策,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
下午5时,天气转晴,湖面上一艘汽艇向画舫急驰而来。大家因有上海的经历而提高了警惕,立即藏起文件,桌上摆出麻将牌,装扮成游客。后来打听到这是当地士绅的私人游艇,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会议仍继续进行。
最后,一大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代表们认为目前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会议在齐呼“第三国际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声中闭幕。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爱旗帜网 (2006-6-12 18:19:48)
红色记忆:党的二大
2006年05月19日11:51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有一名代表姓名不详),代表全国195名党员。这些代表是:中央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上海的杨明斋,北京的罗章龙,山东的王尽美,湖北的许白昊,湖南的蔡和森,广州的谭平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震瀛,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代表施存统。
鉴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遭到法国巡捕破坏的教训,“二大”采取了较为严格的保密措施。大会决定以小型的分组会为主,尽量减少全体会议的次数,每次会议都要更换地址。大会共进行了8天,举行了三次全体会议。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代表中央局向大会作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张国焘报告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经过以及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情况;施存统报告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情况。
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学说和远东大会的精神,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讨论了党的任务,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关于议会行动议决案》、《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少年运动问题的决议案》、《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等9个决议案。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邓中夏、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另选出三名候补执行委员。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蔡和森、张国焘分别负责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爱旗帜网 (2006-6-13 16:18:23)
红色记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6年05月22日09:24
中共三大会址广州东山恤孤院三十一号(现恤孤院路三号)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陈独秀主持会议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报告。
大会的主要议程有三项:一、讨论党纲草案;二、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三、选举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陈独秀在报告中,着重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决定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依据和过程。代表们就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经过讨论,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指示,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这些文件的中心思想是,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文件还规定了要保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的一些原则。
大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王荷波、毛泽东、朱少连、项英、罗章龙等9人为中央委员,邓培、张连光、徐梅坤、李汉俊、邓中夏5人为候补中央委员,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后由于谭调职,改为王荷波)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担任会计,负责中央日常工作。
党的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则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扬民主,在分析中国社会矛盾和明确中国革命性质的基础上,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党的三大结束的当天,代表们来到黄花岗烈士墓前,在瞿秋白同志的指挥下高唱国际歌。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就在雄壮有力的国际歌声中胜利闭幕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爱旗帜网 (2006-6-14 17:02:17)
红色记忆:唤起工农——党的四大
2006年05月23日15:05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此后,工人运动逐渐恢复,农民运动日益兴起,全国革命形势迅速高涨,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
但是,国共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在波澜壮阔的大革命洪流中也潜伏着令人不安的暗流。1924年6月,国民党内的右派分子邓泽如、张继、谢持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弹劾共产党案》,声称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于本党之生存发展,有重大妨害”,“绝对不宜党中有党”。8月,张继等又抛出所谓《护党宣言》,诬蔑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目的是消灭国民党。
面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中共中央于7月1日发出党内通告,要求各级党组织坚决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活动。陈独秀、恽代英、瞿秋白、蔡和森等连续发表文章,痛斥国民党右派违背国民党一大政纲、破坏革命队伍内部团结的反动言行。此刻,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重要问题是:在这场日益高涨的大革命浪潮中,共产党人是应当在国民党的旗帜下为了国民革命运动去组织中国工人、农民以及青年,还是应当由共产党直接去组织群众?
为了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回答党所面临的许多新问题,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着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陈独秀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
大会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11个议决案,并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新当选的中央执行委员共9人: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候补执行委员5人: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堂。在随后举行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委员,以上5人组成中央局。
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知道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无产阶级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所以,民主革命“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关于工农联盟,《对于农民运动的议决案》阐明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原理,强调了农民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此外,大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较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又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这表明,此时党已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
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来临了。 人民网
爱旗帜网 (2006-6-15 23:05:23)
红色记忆:党的五大
2006年05月25日12:33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遭到了局部的严重失败。此后,全国形成了三个政权,即原来的北洋军阀政府,上海、南京的蒋介石反革命政权和武汉国民政府。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激烈的斗争,需要中国共产党对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果断行动,才能挽救革命。党的五大就是在这种非常状态下召开的。全体党员期望这次大会能正确判断当前局势,回答大家最为关注的如何从危急中挽救革命的问题。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任弼时、刘少奇、邓中夏、张国焘、张太雷、李立三、李维汉、陈延年、彭湃、方志敏、恽代英、罗亦农、项英、董必武、陈潭秋、苏兆征、向警予、蔡畅、向忠发、罗章龙、贺昌、阮啸仙、王荷波、彭述之等82人,代表着57967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等出席了大会。
陈独秀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涉及中国各阶级、土地、无产阶级领导权、军事、国共两党关系等11个问题。报告既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政策,反而为过去的错误进行辩护,继续提出一些错误主张。
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罗易作了题为《中国革命问题和无产阶级的作用》的讲话。代表们对陈独秀的错误进行了批评。会前,瞿秋白针对陈独秀、彭述之等的机会主义理论和政策,写成了《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一书,着重论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问题。会上他把该书发给大家,并作了系统发言。针对陈独秀报告关于统一战线上的错误,蔡和森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小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党)过去之弱点及现在动摇,说明能领导革命到底并取得胜利的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应以坚决的无产阶级的领导去制胜小资产阶级的动摇与犹疑。毛泽东批评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和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大会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等,选出了由31名正式委员和1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党的中央委员会。随后举行的五届一中全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维汉、瞿秋白、张国焘、谭平山、李立三、周恩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兆征、张太雷等为候补委员;选举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陈独秀为总书记。大会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7人、候补委员3人组成。
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
人民网
爱旗帜网 (2006-6-16 18:07:35)
红色记忆:特定时期的重要会议——党的六大
2006年05月27日11:03
莫斯科近郊中共六大会议会址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在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以及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上,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认真加以解决。由于国内当时正处在极为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很难找到一个安全的开会地点,加上1928年春夏间将相继在莫斯科召开赤色职工第四次大会、共产国际第六次大会和少共国际第五次大会,考虑到届时中国共产党都将派代表出席这几个大会,而且中共中央也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共产国际的及时指导,遂决定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
1928年3月,共产国际来电同意中共六大在苏联境内召开。4月2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开会研究召开六大的问题,决定李维汉、任弼时留守,负责中央日常工作,邓小平为留守中央秘书长。1928年4月下旬起,瞿秋白、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和100多位参加六大的代表相继分批秘密前往莫斯科。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代表为84人。
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了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了职工运动报告,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六大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23人,候补中央委员13人。随后召开的六届一中全会选举苏兆征、项英、周恩来、向忠发、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关向应、李立三、罗登贤、彭湃、杨殷、卢福坦、徐锡根为政治局候补委员;选举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委员,李立三、杨殷、徐锡根为常委会候补委员。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选举向忠发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周恩来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秘书长。
党的六大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它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党的六大对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的敌人、党的工作重心等问题认识不足,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党的六大本身主要方面和路线的正确性。
爱旗帜网 (2006-6-18 01:08:20)
红色记忆:彪炳千秋的历史盛会 党的七大(上)
2006年05月29日10:07
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分为中直(包括军直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在七大代表中,年龄最大的近70岁,最小的才20岁左右。
4月23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七大开幕式的主席台上,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巨幅画像,鲜艳的党旗挂在两边。会场后面的墙上,挂着“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两侧墙上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标语,靠墙边插着24面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24年奋斗的历程。插红旗的“V”字型木座是革命胜利的标志。在主席台的正上方,悬挂着一条引人注目的横幅:“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当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人出现在主席台上的时候,全体代表起立,热烈鼓掌。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大会秘书长任弼时宣布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毛泽东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他说: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道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
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大会充分发扬民主,对重要报告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尤其对毛泽东的政治报告,先后讨论修改达9次之多。七大原定会期较短,大会开始后,代表们纷纷要求延长,大会发言人数也突破了原定人数,先后在大会上发言的还有陈云、彭德怀、张闻天、李富春、陈毅,叶剑英、杨尚昆、刘伯承、彭真、聂荣臻、陆定一、乌兰夫、博古、高岗等,他们的发言受到大会的普遍欢迎。大会经过深入讨论,一致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方面的报告,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军事决议案和新的党章。
-----------------------
红色记忆:彪炳千秋的历史盛会 党的七大(中)
2006年05月31日13:22
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政治路线阐明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阐明了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
毛泽东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为加强党的领导,毛泽东号召全党要发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区别于其他非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其中,中央委员44人,中央候补委员33人。随后召开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主席。选举任弼时为中央秘书长,李富春为副秘书长。这是一个具有很高威信的、能够团结全党的坚强的领导集体。
1945年6月11日,大会举行隆重的闭幕式。毛泽东致闭幕词。他说:“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他在闭幕词中向全党发出了鼓舞人心的号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泽东的这篇闭幕词,会后经整理修改后,以《愚公移山》为题,收入《毛泽东选集》第3卷,成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经典之作。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
-----------------------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红色记忆:毛泽东思想地位确立 党的七大(下)
2006年06月02日10:19
党的七大另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
刘少奇在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深入论述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毛泽东思想作了较为全面、系统和科学的概括,揭示了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本质特征,使全党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经过20多年的艰苦探索,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同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指示:要宣传“我党领袖毛泽东同志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各项学说和主张”。9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进一步肯定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先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明确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提出后,很快被全党同志所接受。在此前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同志纷纷发表文章或演说,论述毛泽东同志的思想。1945年4月,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毛泽东的理论贡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同志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七大之后,全党同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团结一致,为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努力奋斗,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胜利。
人民网
爱旗帜网 (2006-6-18 23:47:41)
红色记忆:毛泽东思想地位确立 党的七大(下) (以下留言仅表达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立场和观点。) 共有评论5条(主贴:5,跟贴:0) 网友 于 2006-06-18 11:41:38 发表评论 [回复] IP:221.226.96.★ 历史证明,离开了毛泽东思想就会离开正确的道路。 ---------------------------------- 网友 于 2006-06-18 11:40:35 发表评论 [回复] IP:218.16.147.★ 每逢节日倍思亲。七一党生日很快就要来到。此时此刻,心中格外想念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及其缔造者。也忘不了那首过去唱过的歌: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河深海深不如阶级友爱深…… ---------------------------------- 网友 于 2006-06-18 11:32:31 发表评论 [回复] IP:218.16.147.★ 日从韶山出, 日出东方红, 太阳红四方, 四方红彤彤。 毛泽东思想是永远不落的太阳! ----------------------------------- 网友 于 2006-06-15 17:06:37 发表评论 [回复] IP:221.234.122.★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毛主席实在是太伟大了! ---------------------------------- 网友 于 2006-06-09 19:35:41 发表评论 [回复] IP:218.73.182.★ 毛泽东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爱旗帜网 (2006-6-22 03:12:39)
红色记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06年06月04日12:32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从十月革命后开始的。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就是当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革命先驱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经过不断地求索和鉴别,逐渐摆脱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影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   李大钊热情地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敏锐独到的眼光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新纪元》四篇光辉的文献,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他在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对于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他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这一胜利“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是二十世纪革命的先声。”他满怀信心地说:“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凯歌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8年2月,李大钊先后在北京大学、女高师、师范大学讲授“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发展史”“社会学”等课程,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讲坛,受到进步青年的热烈欢迎。他还参加了《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主编《每周评论》,成为“五四”前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为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推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发挥了重大作用。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期“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所阐明,并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这期间,李大钊还在《新潮》《少年中国》《国民月刊》《新生活》《晨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宣扬实用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8月,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系统地批驳了胡适的观点。他首先公开表明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的告白”,光明磊落地宣布:“我是喜欢谈谈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流行实在是世界文化上的一大变动。我们应该研究他、介绍他,把他的实象昭布在人类社会。”他号召不仅要宣传主义,而且要本着主义作实际的行动。他激烈抨击改良主义的社会改造方案,运用唯物史观,论证了中国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寻求解决的革命主张。他指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没有生机的社会,“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他强调中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作指导,通过革命实现经济结构的改造。“问题”与“主义”之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影响,对于推动人们进一步探索改造中国社会起了积极作用。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发起了中国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经过五四运动锻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很多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坚决的革命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大范围的传播。   李大钊在“黑暗的中国”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火炬,如同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率先在一片荒原上披荆斩棘地开出一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共产主义者,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觉醒。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一统天下的沉闷气息,让思想冲破牢笼,民族精神获得极大振奋。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写的诸多热情洋溢的文章,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他的遗文都将永在,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人民网
爱旗帜网 (2006-6-24 21:09:57)
红色记忆:上海、北京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2006年06月06日11:18   “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北李南陈,两大星辰;茫茫黑夜,吾辈仰辰。”(后四句有不同版本)“南陈”,就是陈独秀;“北李”,就是李大钊。陈独秀和李大钊早年就投身于反帝反封建运动,1915年后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也是五四爱国运动的重要领袖。   1920年初,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转移到上海。李大钊不顾个人安危,护送他出京,在途中共商建党大计,留下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0年4月,共产国际和俄共(布)中央派出以维经斯基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同李大钊、陈独秀多次交谈,商讨在中国建党的问题。他们在了解情况后认为,中国已经具备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并对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建党工作给予了极大帮助。李大钊与陈独秀经常通信相商建党事宜,同时在北方和南方从事建党的筹备工作。   陈独秀在上海以《新青年》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直接深入到群众中,支持和参与工人运动。1920年5月,陈独秀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此基础上,1920年6月,陈独秀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人开会商议,决定建立共产党组织,初步定名为社会共产党,还起草了一个简单的党纲。关于党的名称,陈独秀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主张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表示完全同意。经过酝酿和准备,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取名为“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陈独秀为书记,其成员包括李汉俊、俞秀松、陈望道、施存统、李达、沈雁冰、林祖涵、沈泽民等。陈独秀把《新青年》作为党的公开宣传刊物,同时创办《共产党》月刊作为党的秘密宣传刊物。1920年12月,陈独秀赴广州任职。   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共产党小组”,最初成员只有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1920年底,北京党组织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由李大钊任书记,陆续发展一些成员,包括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张太雷等。   在南方的陈独秀以上海、广州为中心,在北方的李大钊以北京为中心,分别发动,又互相联系,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工作。他们通过写信联系、派人指导或具体组织等方式,积极推动济南、武汉、长沙、广州等地及旅法、旅日党组织的建立。北方各地党组织的创建都和李大钊有关系,南方各地党组织的创建都和陈独秀有关系。“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把革命的火种从北京点燃到上海,又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毛泽东在和斯诺谈话中曾说:“一九二一年五月,我到上海去出席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在这个大会的组织上,起领导作用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他们两人都是中国最有才华的知识界领袖。”虽然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没有参加党的一大,但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公认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 人民网
爱旗帜网 (2006-6-25 19:09:06)
红色记忆:古城发出怒吼——五四反帝爱国运动 2006年06月08日15:16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1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获胜的27个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了陆征祥、顾维钧等5位代表参加会议。巴黎和会不顾中国提出的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三项提案,背信弃义,把德国在青岛及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5月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各界人士的强烈义愤。5月4日下午二时,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以及工业、农业、医学、政法等十几所专科以上学校的3000余名学生,高呼“还我青岛”、“取消21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挠,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天安门前,举行抗议集会,并火烧签订21条时的外交次长、卖国贼曹汝霖的家――赵家楼。一场震惊中外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了。   反动军警当场逮捕32名爱国学生。反动政府的倒行逆施更激起了社会各界义愤,纷纷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开始总罢课。6日,天津、上海等20多所院校行动起来,声援北京学生。社会名流和各界人士也纷纷谴责反动当局。6月1日,反动政府接连发出两道命令:一道为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一道诬蔑学生爱国斗争为非法行为。卖国竟然有功,爱国反而有罪,反动当局的罪恶行径,刺痛了爱国学生和民众的心,一场更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了。   6月3日,北京各校学生2000余人走上街头,展开反帝爱国演讲,当天有170名学生被捕。4日4000多名学生上街演讲,又有700余人被捕。消息传到上海,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工人阶级挺身而出,投入反帝爱国斗争的行列,发起影响深远的“六五”政治大罢工。五四运动进入了第二阶段。   6月5日上午,上海日商第三、四、五纱厂5000多名工人在“不替仇人做工”的口号声中首先宣布罢工。下午,陆家嘴、杨树浦一带多家工厂的2万余工人投入反帝爱国大罢工。随后几天,上海各行业的工人积极响应,10日形成全市总罢工,并发出誓言:“不达惩办曹、章、陆目的,誓不开工”。在此前后,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出现了声势浩大的“三罢”高潮。   北京、上海的反帝爱国运动迅速波及到全国各地,济南、青岛、天津、南京、杭州、宁波、武汉、南昌、扬州、安庆、厦门、广州、西安、沈阳、成都、昆明等100多个大中城市,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形成前所未有的反帝爱国浪潮,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捍卫领土主权的坚强决心。   此时五四运动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以这次大罢工为标志,中国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顽强斗争精神,极大地震撼了反动统治集团和帝国主义。北洋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宣布罢免曹、章、陆的职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6月28日是巴黎和会的签字日。此前北洋政府曾电令中国专使,如期在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巴黎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再次引起全国人民的义愤,一场拒签和约的运动又在全国开展起来。驻巴黎的中国使团收到要求拒签和约的电报7000余份,旅法华侨和留学生1万多人于28日凌晨包围中国使团寓所,警告专使如与会签字,当即扑杀,并列出偿命名单。中国专使最终拒绝赴会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它以辛亥革命所不曾有的姿态,展开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爱旗帜网 (2006-6-27 19:30:30)
红色记忆:共青团的成立及其斗争历程 2006年06月11日06:10图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在上海的旧址――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渔阳里6号。新华社发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1920年8月,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上海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其后,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也在当地建立了青年团组织,领导青年学习马列主义,参加实际斗争,为党造就了一批后备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开始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各地团组织派出25名代表出席会议,代表全国15个地区团组织的5000多名团员。大会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团的纲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明确提出“铲除武人政治和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大会选举施存统、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高君宇等组成团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施存统任书记。
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大会决定把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选举张太雷、任弼时、恽代英等为中央执行委员,张太雷任书记(1926年任弼时为代理书记)。
1936年11月,中共中央根据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新形势,为团结各界青年加入抗日救亡斗争行列,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改造共青团组织的决定,将共青团组织变为广大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和青年抗日救亡团体,带领各族各界青年参加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946年9月,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满足广大青年的进步要求,决定建立新的青年团组织。1949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关怀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正式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任弼时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作政治报告。大会通过了团的章程,选出了团的第一届中央委员会,冯文彬当选为团中央书记。经过改造的青年团又以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的崭新风貌,成为新中国执政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决定将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通过了新的团章。
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共青团按照党的纲领和要求,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促进青年的进步成长,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爱旗帜网 (2006-6-28 21:20:28)
红色记忆:香港海员大罢工
2006年06月13日10:06图为罢工胜利后,香港人民热烈庆贺。
新华社发   1922年初,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爆发了中国海员大罢工。
香港中国海员长期遭受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资本家、包工头的残酷剥削及种族歧视,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微薄,与白人海员同工不同酬,工资待遇不及白人海员的1/5,还常遭受凌辱、打骂及克扣工资,并随时受到无故开除的威胁。
1921年3月,苏兆征、林伟民等在香港组建中华海员工会联合总会。1922年1月12日,在第三次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被无理拒绝后,香港中国海员忍无可忍,在海员工会联合总会的组织领导下,开始举行大罢工。短短一个星期内,罢工规模迅速扩大,海员纷纷从香港返回广州。广州各工会给了香港海员以积极的支持和协助。从1月底开始,香港运输工人举行同情罢工。罢工使五条太平洋航线和九条近海航线陷于瘫痪。
中国共产党对香港海员罢工极为关注,在广州组织成立了香港罢工后援会,做返穗工人的后盾。中共广东支部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组织全体党、团员参加接待和其他各项工作,发表《敬告罢工海员》书,及时对罢工运动予以支持和引导,号召海员团结一致,严守秩序,注重自治,坚持到底。
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号召全国工人支援香港海员大罢工。上海、湖北、河南等地以及京奉、京汉、陇海、京绥等铁路工人,纷纷成立香港海员罢工后援会。香港各行业的中国工人为支援海员斗争,于2月底实行总同盟罢工。到3月初,罢工总人数达10万人,香港完全陷入瘫痪状态。
港英当局采取离间、恫吓、威胁手段对待罢工海员,宣布海员工会为“非法团体”,派出武装军警实行戒严,封闭海员工会会所,逮捕罢工领导人,从而更加激起了海员和广大工人群众的义愤。从2月初起,罢工从要求增加工资的经济斗争,发展成为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政治斗争。
3月4日,数千名罢工工人徒步经沙田返回广州,港英军警竟向手无寸铁的工人开枪扫射,当即打死6人,打伤工人一批,造成震惊中外的沙田惨案。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广大工人和各阶层群众的强烈义愤,纷纷提出强烈抗议。港英当局和轮船资本家迫于形势,遂不得不向工人屈服,答应了海员工人的基本要求:分别增加工资;实行新的雇用船员办法,以减少工头的中间盘剥;抚恤“沙田惨案”死者家属,赔偿伤者医药费;恢复被取缔的工会,释放被捕工人等。
3月8日,历时56天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宣告胜利结束。广州10余万工人在东校场举行大会,欢送香港工人胜利返港。会后举行大游行,先后加入游行者达30余万人,罢工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者的气焰,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人民日报》 ( 2006-06-13 第02版 )
东方渔民 (2006-6-29 00:47:06)
红色记忆:------血的洗礼!
爱旗帜网 (2006-7-01 00:11:18)
红色记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2006年06月14日11:28
图为京汉铁路总工会召开成立大会时全体代表合影。  新华社发
党的二大之后,党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达到了30万以上。其中,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上演了最为壮烈的一幕。
京汉铁路纵贯河北、河南和湖北三省,是连接华北和华中的交通命脉,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意义。京汉铁路的运营收入是军阀吴佩孚军饷的主要来源之一。
1923年2月1日,党领导下的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会决定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参加大会的代表和各铁路工会代表、汉冶萍总工会代表、武汉30多个工会的代表,以及北京和武汉等地的学生代表近300人齐聚郑州。中共中央对这次大会非常重视,派出了张国焘、陈潭秋、罗章龙、包惠僧、林育南等人出席大会。
2月1日上午,军阀吴佩孚派出大批荷枪实弹的军警在郑州全城戒严,下令禁止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但是,参加会议的工人代表不顾生死,冲破军警的重重包围,高呼“京汉铁路总工会万岁”、“劳动阶级胜利万岁”等口号,在郑州普乐园剧场举行大会,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
当天,全副武装的军警严密地包围了会场,强行解散会议,捣毁总工会和郑州分会会所,并驱赶代表。当晚,京汉铁路总工会执委会秘密召开会议,决定将总工会临时总办公处转移到汉口江岸,并决定全路自2月4日起举行总罢工。
2月4日,全路两万多工人举行大罢工, 1200公里铁路顿时瘫痪。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次罢工的主要负责人是张国焘、项英、罗章龙、林育南等。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恐慌。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吴佩孚调动两万多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在汉口,2月7日当夜,天降大雪,反动军警把京汉铁路总工会江汉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绑在江岸车站站台的木桩上,让他下令复工,遭到断然拒绝。林祥谦英勇就义。在武昌,共产党员、武汉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施洋被杀害。大罢工中,工人52人牺牲,300余人受伤。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罢工虽然失败了,但是工人的生命和鲜血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的敌人,必须与之斗争到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爱旗帜网 (2006-7-01 16:59:11)
红色记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第一次国共合作
2006年06月17日05:11

图为孙中山等步出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新华社发
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谱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壮丽篇章。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在反对封建军阀的道路上苦斗着。但无论是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还是反对段祺瑞的护法运动,都遭到失败,这使孙中山处于极度苦闷之中。他对“革命主义未行,革命目的未达,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的状况痛心疾首。要想打倒军阀,建立民主政治,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依靠什么样的人,孙中山在继续艰难地探索着。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孙中山受到了新思想的深刻影响和启迪,看到了新的力量和希望,决心联合共产党,对国民党进行改组,改变脱离群众、依靠军阀进行革命的倾向,走新的革命道路。
此时,共产国际和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向苦斗中的孙中山伸出援助之手。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加快了两党合作的步伐。
在孙中山、廖仲恺等国民党人和李大钊、陈独秀等共产党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165名代表出席大会,其中有共产党员20多名,李大钊被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大会经过认真讨论与激烈争论,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重要议案。
这次大会,在政治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联合的基础;在组织上,承认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一个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大会选举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张国焘、于方舟、韩麟符、沈定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并有多名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这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践民主革命纲领和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胜利,也是孙中山先生推动中国革命的历史功绩,标志着他一生最为重要的转变。国共合作的建立,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公开宣传和组织群众,领导和推动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
《人民日报》 (2006-06-17 第02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爱旗帜网 (2006-7-03 18:33:08)
红色记忆:五卅运动(上)
2006年06月18日12:37
图为五卅运动爆发时上海总工会的游行队伍。
新华社发
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它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1925年1月,党的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决定加强党对工农群众运动的领导。四大以后,工人运动迅速复苏和发展。
1925年2月起,上海22家日商纱厂近4万名工人为反对日本资本家打人和无理开除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而先后举行罢工。中共中央专门组织了领导这次罢工的委员会。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的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打伤工人10多人。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上海工人、学生和广大民众的极大愤怒。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第32号通告,紧急要求各地党组织号召工会等社会团体一致援助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19日,中共中央又发出第33号通告,决定在全国范围发动一场反日大运动。28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为中心口号,发动群众于30日在上海租界举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游行示威。同时,为加强工会组织的力量,决定由共产党人李立三、刘华等主持,成立上海总工会。随后,刘少奇到达上海,参加上海总工会的领导。
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在租界的繁华马路,进行宣传讲演和示威游行,租界的英国巡捕在南京路上先后逮捕100多人,并突然向密集的游行群众开枪射击,当场打死13人,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
当天深夜,中共中央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和刘华等组成行动委员会,具体领导这次斗争,组织全上海民众罢工、罢市、罢课,抗议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
帝国主义的屠杀,点燃了中国人民郁积已久的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怒火。从6月1日起,上海全市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总罢工、总罢课、总罢市。从6月1日到10日,帝国主义者又多次开枪,打死打伤群众数十人。英、美、意、法等国军舰上的海军陆战队全部上岸,并占领上海大学、大夏大学等学校。上海人民不惧怕帝国主义的武力镇压,相继有20余万工人罢工,5万多学生罢课,公共租界的商人全体罢市,连租界雇用的中国巡捕也响应号召宣布罢岗。
6月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李立三任委员长。这标志着上海工人运动从分散的状态开始转向集中的有组织的行动。上海工人阶级在总工会领导下,成为一支组织严密、纪律严格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力军,在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6月4日,上海总工会与全国学联、上海学联、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共同组成的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宣告成立,上海各界民众结成了反帝联合战线。(完)(本文下篇于20日播发)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爱旗帜网 (2006-7-05 01:46:05)
红色记忆:五卅运动(下)
2006年06月21日05:11

图为中共中央创办的《热血日报》。
新华社发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舆论封锁,推动反帝爱国运动,中共中央于1925年6月4日创办了《热血日报》,由瞿秋白任主编。《热血日报》及时向广大群众传达党指导运动的方针、政策,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6月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民众书》,指出“全上海和全中国的反抗运动之目标,决不止于惩凶、赔偿、道歉等”,“应认定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其主要目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五卅运动的狂飙迅速席卷全国,从工人发展到学生、商人、市民、农民等社会各阶层,并从上海发展到全国各地,遍及全国25个省区(当时全国为29个省区),约600―700个县,各地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北京、广州、南京、重庆、天津、青岛、汉口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和唐山、焦作、水口山等重要矿区,都举行了成千上万人的集会、游行示威和罢工、罢课、罢市。6月11日,汉口参加游行示威的群众行至公共租界时,英国水兵向人群开枪射击,打死数十人,重伤30余人。汉口惨案进一步激起全国民众的愤怒。全国各地到处响起“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驻华的海陆空军”、“为死难同胞报仇”的怒吼声,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怒潮。
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得到了国际革命组织、海外华侨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援。在莫斯科举行了50万人的示威游行,声援中国人民的五卅运动,并为中国工人捐款。在世界各地,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举行集会和发起募捐,声援五卅运动。6月7日,日本30多个工人团体举行盛大演讲会,决议声援中国工人团体,同时向日本政府和资本家提出抗议。英国工人阶级积极行动,阻止船、舰、车辆运输军火到中国。五卅运动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斗争中受到很大锻炼,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干部,党组织也得到极大发展,在斗争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党领导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奠定了基础。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人民日报》 (2006-06-21 第02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爱旗帜网 (2006-7-06 17:24:20)
红色记忆:省港大罢工
2006年06月23日03:17

图为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
新华社发
1925年6月,为了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
五卅惨案后,中共中央广州临时委员会和中共广东区委根据中央关于声援上海人民斗争的指示,决定指派邓中夏、黄平、杨殷、杨匏安、苏兆征组成党团,到香港组织罢工。经过短短几天的发动,工人们纷纷表示赞成举行罢工,声援上海反帝爱国运动,并成立全港工团联合会,作为香港组织罢工的公开指挥机关。由苏兆征任干事局长,黄平任外交委员,邓中夏任参谋长。6月中旬,中共广东区委又指定冯菊坡、刘尔嵩、施卜、李森、林伟民、陈延年组成党团,负责发动广州洋务工人罢工和组织接待香港罢工工人。
香港各工会联合向港英政府提出严正的要求条件:(一)拥护并坚持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的17项条件,包括撤退外国驻华的武装等;(二)港英当局要保证华人享有集会、结社、言论等自由和权利。港英对以上要求不予答复。6月19日,香港的海员、电车、印务等工会首先宣布罢工,其他工会随即响应。罢工工人不顾英帝国主义者的阻挠和威胁,回到广东各地。21日,广州沙面洋务工人开始罢工,市内其他洋务工人也加入罢工行列。23日,罢工工人和各界群众10万余人在广州东校场集会,追悼上海死难同胞,抗议帝国主义暴行,会后举行示威游行。当游行队伍途经沙基路时,突然遭到沙面租界英法军警的机关枪扫射,停泊在白鹅潭的英、法军舰也开炮轰击,当场打死50多人,重伤170多人,轻伤不计其数。
沙基惨案的发生,更进一步激起中国人民的民族义愤,各界群众纷纷声讨帝国主义罪行,更多的工人加入罢工行列。到6月底,省港罢工人数达25万。广州革命政府立即照会英、法等国提出抗议,并宣布同英国经济断交,同时封锁出海口。为了有效地领导罢工,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共广东区委发动罢工工人选出代表,组成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作为罢工的最高议事机关;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罢工委员会,作为最高执行机关。罢工委员会委员13名,苏兆征为委员长,聘请廖仲恺、邓中夏等人为顾问。下设干事局、财政委员会等机构和罢工工人纠察队。中共广东区委成立罢工党团,作为罢工运动的领导核心。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罢工工人团结一致,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斗争,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作出重要的贡献,成为广州革命政府的有力支柱。1926年夏,革命政府出师北伐,数千罢工工人组成运输队、宣传队、卫生队、慰劳队等开赴前线,罢工工人纠察队和工人群众镇守后方,为北伐的胜利进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年10月,中共广东区委和省港罢工委员会根据形势的变化,宣布结束罢工。这场罢工坚持长达16个月之久,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也属罕见。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
《人民日报》 (2006-06-23 第02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