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365app:完成领导任务的保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08:09

完成领导任务的保障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怎样才能保证决策和用人的正确性呢?怎样才能保证企业文化作用的充分发挥呢?也就是说,一个企业领导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这三大主要任务,究竟需要哪些重大前提和条件呢?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我认为,加强调查研究、具有大局意识以及敢于坚持原则,是实现上述领导任务的基础和保证。如果这三项工作做到了,就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我们所作出的各项决策是正确的或相对正确的,就可以尽量减少决策失误,避免决策失败。

    一、做好调查研究

    毛泽东曾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你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就必须到实践中去,通过调查研究,去寻找答案。”对一个企业领导来讲,每天我们都要面临许多需要进行决策的事项。对这些决策事项,我们不能仅凭拍脑袋、听汇报或者凭一些道听途说的情况进行决策。有一个故事,说一群猴子爬上了树。如果这时人从树上往下看,看到的全是笑脸;如果在树下往上看,就全是屁股了;如果从侧面看去,都是耳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被特定的观察视角所局限的话,就很难认识到事物的全貌,了解情况的真相,只有完全从对事物局部或片面的认识角度中跳出来,才有可能接触到事物真实、全面、客观的内容。在企业领导工作中也是这样,企业领导的特定位置,使他从上往下看去时,最容易见到笑脸相迎,从而很难发现工作中的矛盾和复杂一面;如果企业领导从侧面迎着某些特定的对象和人事而去,又很可能遭遇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情形,据此认识事物也只会以偏概全;如果企业领导非要找一个从下向上看的角度,事物固有的残酷性和真实性,一定会象一群猴子的屁股那样让人吃惊,继而挫伤领导工作的信心和积极性。所以,企业领导只有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种情况进行彻底调查摸底,从分析事物的表面现象入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面貌。在此基础上,所作出的决策才有可能是符合实际的。那么,如何理解调查研究呢?我认为,“调查研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要找出主要矛盾,即找到“问题”的要害所在;第二,是要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搞调查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现象”上,而要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也就是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本质往往是由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如华夏证券在调整网点布局的决策中,什么是主要矛盾呢?显然,经营网点效益的高低和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主要矛盾。那么,我们对营业网点进行调整以及改造,出发点要着重放在如何提高经营网点的单产水平和创利能力上。而其他问题都是次要矛盾,都是问题的枝节。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基于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判断,近两年来,华夏证券对网点布局进行了战略调整。以沈阳分公司原盘锦营业部的搬迁为例,我们将该营业部从相对落后的盘锦地区迁入居民投资意识强、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鞍山地区。搬迁后,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这个营业部的托管市值就突破了两个亿,走完了原盘锦营业部四年才走完的路程,实现了超常规发展,达到了搬迁的目的。

    在长期的实践中,毛泽东、邓小平等一代伟人为我们树立了开展调查研究的典范。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注重调查研究、善于从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工作决策的结果。社会实践如此,企业经营更是如此。因此,对于企业的任何重大决策,企业领导在进行决策前,都必须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做到“调查不够不决策、情况不明不决策。”

    学会“总结经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领导研究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毛泽东曾说过“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总结经验,就是在调查研究、掌握充分材料的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综合、判断,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境界。如果我们把工作概括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那么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就是前两个阶段,其中,总结经验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不经历这个阶段,那么我们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纷杂无序、支离破碎阶段,应用这样的认识指导实际工作,同样是危险的。因此,作为一个领导者,仅仅认识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坚持“不作经验总结、不经分析研究、同样没有发言权”的科学态度。

    此外,在决策过程中,还要做到集思广益,广泛听取不同意见。通过集思广益和广泛征询意见,消除认识误区,选择最优方案。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就是他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反复征询了三十四个部长的意见和建议,经多次修改完善而成的。所以,对做好决策来讲,调查研究必不可少,这是一个管理者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

    二、树立大局意识

    如果说做好调查研究是完成领导任务的前提条件,那么要圆满地完成企业领导任务,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大局意识,这也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什么是大局意识?古人云:“自古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讲的就是一个领导者必须要有大局观念,要善于从大局出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孔子也说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凡事不以大局为重,没有长远打算,只知道盯着眼前的利益,那么必定难以取得任何真正意义上的事业成功。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萧何月下追韩信就体现出一代名臣的大局意识。正是由于萧何具有高人一筹的大局意识,才使得他能从汉朝江山社稷的大局出发,亲自追回已经出走的韩信,并说服刘邦委以重任。如果没有萧何的努力,就不会形成“初汉三杰”共同辅佐刘邦打天下的局面,刘邦也不可能战胜强大的项羽登上汉朝的王位。同样,“卧薪尝胆”表现的也是一代君王不忘国耻的大局意识。面对吴国的强大力量,越王勾践不惜卧薪尝胆,忍辱负重,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抓住战机,兴兵打败了吴国。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古往今来的优秀历史人物无不具备超乎常人的大局意识。可见,大局意识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企业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另一种角度讲,大局意识也是一个领导干部精神、胸怀、素质等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情商素质。

    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以局部的舍弃,赢得全局的胜利,是大局意识的集中体现。1947年3月,胡宗南率领23万国民党大军进犯陕北,当时共产党在陕北的部队只有2.5万人,与国民党的兵力差不多是1:10。共产党的大本营如何应对呢?毛泽东说,从全国战局的进展和敌我军事力量对比来看,暂时放弃延安无损于解放战争的整个大局,现在敌人拼命的要我们的延安,可以!我们就奉送几眼窑洞!只要我们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就会收复失地。今天我们放弃延安,是暂时的,这也是为着将来我们要解放延安、解放南京,解放全中国。大家肯定会同意,拿延安换取全中国,合算!这就是毛泽东的大局意识。

    事实证明,一个目无全局的将领,即使一时夺得一城一地,最终也会因为整体失利而失败;一个目无全局的棋手,纵然暂时围得了一子一目,最终也会因布局不合理而满盘皆输。

    20世纪60年代,日本松下电器为了和欧美企业争夺新兴计算机市场,前后用了5年多的时间,耗资10个亿研究大型电子计算机。就在产品初试成功即将批量生产的时候,集团决策者松下幸之助果断决定,停止一切大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开发,把主要力量放在具有传统优势的电器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市场营销上。在谈到为什么要停止大型计算机的研发时,他说:“我要从集团的全局考虑,不能以我们不擅长的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在大型电子计算机的开发上,我们就是再投入10个亿也竞争不过美国的IBM。现在把项目停下来,免得以后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麻烦。”事实表明,松下的决定是有长远眼光和大局意识的战略决策,对松下电器在国际上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当年张瑞敏正是从振兴海尔这个大局出发,挥动铁锤,砸毁了公司近百台质量不合格冰箱,从而使“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在海尔集团牢固的树立起来。如果没有张瑞敏的这种大局意识,海尔就不会形成今天声名远扬的良好形象。在《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可以说是文武全才,是刘备大军征战南北的得力干将,为蜀国的大业屡立战功,位居五虎上将之首。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比较优秀的历史人物,由于缺乏大局意识,最终酿成了重大的历史悲剧。在刘备入川征战之前,诸葛亮对留守荆州的关羽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坚持“联吴拒曹”的方针。这在当时来讲,应该是压倒一切的大局。但是,当孙权派人前来为儿子说亲的时候,关羽却勃然大怒,把大局置于脑后,说:“虎女怎能配犬子?”就这一句话,使“联吴拒曹”的方针被束之高阁,从而导致了后来吴蜀两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造成了两败俱伤的可悲局面。与此同时,刘备在关键时刻也失去了大局意识。为报二弟私仇,不顾西蜀大业这个大局,急速进兵,结果被火烧连营七百里,使西蜀大业从此一蹶不振。这些故事充分说明:讲大局,则事业兴;不讲大局,则事业废。

    三、敢于坚持原则

    敢于坚持原则,是一个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质,也是一个领导干部决好策、用好人和建好企业文化的根本保障。

    所谓敢于坚持原则,就是在重大问题上、在事关全局的问题上,敢于讲真话,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观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一句话,就是敢于拍板定案。而不是在重大问题上屈于压力或受到来自其它方面的干扰,而放弃立场、主张,或搞中庸妥协,或随意作出让步。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在重大问题上,没有自己的立场、观点和主见,处处当“和事佬”,搞人云亦云,随声附和,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凡是正确的东西,就要始终不渝的予以坚持,尽管当时得不到采纳,但它终究会因事实求是而被大家所公认。在这方面,毛泽东、邓小平几起几落的政治生涯,就充分反映出他们在重大问题上敢于坚持原则,而不屈服于任何压力,甚至敢冒被撤职、开除党籍以及杀身之祸风险的优秀品质。后来的实践证明,他们的意见和主张是正确的,历史也恢复了本来面目。张志新烈士在文革期间惨遭杀害,但直至临刑前还始终抱定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这都是坚持正义、坚持原则的生动体现。

    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讲,在决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不同意见,这也是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就要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从企业的最高利益出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作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当然,我们说敢于坚持原则,并不是要搞一言堂,并不是要否定民主集中制,并不是反对别人提出不同意见,而是要敢于和善于在众多不同的意见和争议中作出正确的选择。2002年,围绕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华夏证券提出了坚持“三管”的原则,即:坚持用大道理管小道理;用大原则管小原则;用大利益管小利益。这“三管”原则,实际上也是敢于坚持原则的集中体现。再以华夏证券精兵简政为例,当时人们议论纷纷,班子内也有不同声音,有的甚至提出,此举将影响华夏证券的稳定和发展。但作为决策者,我认为,随着证券市场进入微利时代,券商对机构和人员进行撤并和压缩,大幅度压缩管理成本,已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企业不能只从个别人或局部利益出发,保留臃肿的机构和低效的冗员,而要从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敢于打破原有的坛坛罐罐,敢于向旧体制开刀。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可能获得新生,并保证可持续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在华夏证券的众多会议上,通过反复进行沟通、协调,最终统一了认识,形成了包括机构、人员、资产、业务在内的全面整合决策意见。实践证明,这项决策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决策,同时也在业内引起了良好反响。

    领导任务落实到如何把好决策关方面,主要体现在敢于决策和善于决策上。落实到如何把好用人关方面,主要体现在选人和用人要坚持的标准和原则上;要做到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反对任人唯亲,反对搞小圈子;并且要多渠道选拔和培养人才。而落实到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企业领导的教育家素质,即“师”的巨大作用方面;企业文化有有形、无形之分,企业文化无形方面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可以占到80%的比例,构成企业领导影响力的核心,因此成为企业领导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要完成好这三大领导任务,就必须做好调查研究,树立大局意识,敢于坚持原则。这也是全面做好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