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云二后生讨吃调:人 生 百 年 节 律 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8:08:44
人 生 百 年 节 律 梭·年 谱 篇 ·六 而2010年08月18日 星期三 下午 09:40


(接梭喻篇)那我就先说人生年谱的故事。年谱本身就是故事。人生年谱就是人生履历,人生传记,人物生平事迹,人生故事。《史记》写的帝王本纪,诸侯、将相、士大夫、诸子世家列传,就是一个个人物的人生年谱,生平事迹,人生故事。悼词、碑文也是某人物的人生年谱,生平事迹,人生故事。不过这只是个体的人生年谱,不是共性的(通用的)人生年谱,这个梭叶图里的三维年谱所要表达的就是共性的人生年谱。

共性人生年谱,是对千百年来诸多个体人生年谱的概括,它涵盖个体年谱,但个体年谱不一定代表共性年谱。如果某一个体年谱能代表共性年谱了,那肯定是圣贤优秀杰出人物的年谱。比如梭叶图中的智慧年谱,由志学到从心,就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人生智慧年谱。

孔子七十三岁就走完了他的百年人生,生前,大概是老之将至时,就给自己提前写好了墓志铭——智慧年谱。墓志铭——孔子没写干了哪些事,没有罗列自己一生的功过。智慧年谱——孔子没说什么是人生,人活着为什么,什么是人生的真谛。而是大约以十个年轮作为一次进阶,将自己一生的学历,一生思想、智慧、境界的提升历程和发变节律,荟萃为一句经典名言: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经典名言怎么理解?孔子没有解释,也没有考古证据,后来人们的解释、争论都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猜测,或臆解,或望文生义,或引经据典推论,或自我感悟。根据孔子的传记史料,凭我“耳顺”之年的阅历和阅读量,我对这“六而”的感悟是——一句经典名言,一串人生故事,一列智慧年谱,一代伟人足迹,一条哲理大道:

孔子十五岁就立志研习学问,研习那大人之学,君子之学,大道之学,治平天下之学。比及三十岁,他的学问已成气候,声名远播,继而创办私学,已然自立于社会,担当教书做人广育栋梁之大任。教学相长啊,比及四十岁,孔子的学问越做越明白,已不惑于人生的大法则大道理。又何况继而喜好学《易》,比及五十岁,更明晓——学而优则仕,担当治平社会之大任于己身,乃是天降饱学之士的神圣使命。他出仕入相了,而且治政有道,卓有成效,虽继而失意却未曾失志,进而周游列国再度求仕,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他碰壁了,遭困厄了,看惯了白眼,听惯了辱骂,六十岁上更顺耳喜听那“累累若丧家之狗”的嘲讽。七十岁上,孔子的学问到了随心驾驭的境界,却不逾越人生的大法则大道理。

不管人们对这句经典名言有多么不一样的理解,但有一点是大家认同的:大家都推崇它引用它,把它看做是人生定律和指导原则,以为人生到了某个年龄段,就应该生成相应的体验和认知,大多数人的人生智慧都得顺着这条定律走。所以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个体智慧年谱自然而然地被世人公认为人生通用的共性智慧年谱。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说的是自己的人生体验和认知,他强调的是“吾”而不是别人。别人,古往今来,谁也没这么一溜串地讲自己,讲得那么简括,那么博厚,那么彻悟,那么明达,那么宏远,那么超越,那么高拔,那么通用,那么永恒。

这句永恒的经典名言即是天纵圣贤的造化,又是孔子的自我修成。一样的天一样的地一样的人寰,唯有孔子那么执着地审视人生,思悟人生,格致人生!那么深邃地概括解悟出自身智慧年谱的发变节律!这是高智商的概括解悟,这高智商的概括解悟,让后人得到一种哲理性的启示:

人类智慧年龄的思维运动,每十来年一次质的节律性飞跃,而这种飞跃靠的是自知自觉自发自修自律自我淬炼自强不息。这高智商的概括解悟,让后人明晓:

人不能像一般的动物那样自然地被动地生存,人应该早慧,早立志,早励志,早历练,早立世,早立学,早学大道,早达大道。大道通帅百径,唯有大道能提升心灵的高度,唯有心灵的高度才能造就高智商的智者知天命者,唯有高智商的智者知天命者才能随心所欲地驾驭人生的大法则大道理,才能利在天下必谋之而不计成败,无怨无悔。

可惜孔子只活了七十三岁,我们看不到他七十三岁以后的智慧年谱,这只能由后来的杰出人物续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