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二后生拙古咚下:中小学体育课命题与检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2:17:08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意义
系统的从事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而不同的运动,对于人体的影响亦有所不同,不仅如此,不同的竞技运动项目,对人体的体型及生理机能特点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有必要通过对人体的测量与评价来阐明形态与机能能力及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阐明身体练习对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的影响等,来指导体育锻炼。
㈠人体测量发展概况
人体测量的历史可追溯很远。开始主要是由文明古国的一些雕塑家们,为确定理想的体形,对人体各部位的比例进行过研究,而且也制作过相应的模型,但无法证实是否对人体做过实际测量。直至1835年,才由比利时学者奎特莱特(Quaetelet)首次提出了“人体测量”这个概念之后,于1860年,另一学者库鲁梅尔(Cromwell),通过对8-18岁学生的人体测量,得出了11-14岁女孩的身高与体重超过男孩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结论。
由于这个时期,人体测量的重点只限于形态测量,故称之为人类学测定时期(1760-1880年)。
自1880年开始,人体测量的内容逐渐趋于多样化,开始增加了肌力测定。在体育界则以引体向上与俯卧撑为主要肌力指标。由于这个时期,肌力测定十分活跃,故称之为肌力测定时期(1880-1915年)。
进入20世纪以来,体育界人体测量的重点转向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测定,测量领域愈来愈广,测量指标及评价方法亦日益丰富,许多国家把青少儿的人体测量加以规范化、制度化,甚至作为一项国策来实施。如前苏联的《劳卫制》、日本的《小学、中学生体力测定》、我国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即是如此。
我国的人体测量工作,在解放前主要是由外国传教士进行的。但由于测量方法不统一,尤其是年龄的计算方法不统一,测量结果难以置信。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行,人体测量工作得以广泛开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我国的人体测量工作正向着多项指标的综合测量与综合评价的方向发展。
二、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等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课程的教与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
三、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
㈠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㈡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以便改进教学。
㈢发现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
㈣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教学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的多元性、互动性、激励性、诊断性、过程性。
㈠以诊断为重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出发点是对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诊断,其重点是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终指向教学质量的提高。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
㈡以学评教,促进教学改进,促进学生发展
即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要关注教师教的行为,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
要通过课堂教学目标的评价,引导教师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基础性目标;
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引导教师认真地研究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通过教学效果的评价,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业水平的整体提升,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改进教学。
五、评价的原则
㈠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要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要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要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实践和行为不断地符合学科课程改革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考虑课程总目标在每一节课中是否得到具体落实,要考虑是否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和方向要求,要考虑是否体现学科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否有利于课程标准的达成。
㈡诊断性原则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强调评价的分析诊断功能。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点是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指出改进和发展的方向,进而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㈢多元性原则
多元性原则主要体现为评价的主体、方法和功能的多样性。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教师自评为主,教育行政人员、教学研究人员、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同行、学生、家长等都可以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可以采用课堂观察法、学生调查法、学生测验法以及自我反思法等多种方法。评价的功能包括鉴定、评比、检查,更应该强调分析、诊断和指导。
㈣可行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应当简便易行,便于操作。课堂教学评价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既是期待实现的目标,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评价标准要得到教师的认同和接受,以有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
六、评价的重点
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不太强调 比较强调
评价运动成绩 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
评价运动与健康知识的记忆 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评价单个运动技术掌握的水平 评价所选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
仅评价最终成绩 即评价最终成绩,又重视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
仅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 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相结合
七、学习成绩评定建议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既关注教师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实现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进行的判断与等级评定。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选择性——学习评价应以《标准》中提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为依据,全面评价学生的情况,对具体的评价内容学生应有一定的选择权;
评价方法的个体差异——学习评价应有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实现,并能考虑到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以充分激发与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学习评价应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㈠学习评价的内容
例子(初中)
各年级教学安排
初一年级教学安排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项目 学时 课次 项目 学时 课次
快速跑 6-7 12-14 蹲踞式跳远 3-4 6-8
篮球 3-4 6-8 排球 3-4 6-8
技巧 5-6 10-12 单杠(第一套) 6-7 12-14
武术(健身拳) 4-5 8-10 素质练习 4-5 8-10
初二年级教学安排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项目 项目 项目 项目 学时 课次
跨越式跳高 跨越式跳高 跨越式跳高 耐久跑 3-4 6-8
篮球 篮球 篮球 素质练习 5-6 10-12
双杠(第一套) 双杠(第一套) 双杠(第一套) 支撑跳跃 4-5 8-10
素质练习 素质练习 素质练习 武术(健身短棍) 4-5 8-10
初三年级教学安排
第一学期
项目 学时 课次
耐久跑 4-5 8-10
足球(自选球类) 5-6 10-12
技巧 2-3 4-6
素质练习 4-5 8-10
例子(初中)
新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年级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高一 田径 体操(技巧) 篮球 游泳 健美操 乒乓球 武术(套路拳) 软式垒球 田径 体操(支撑跳跃)篮球 游泳 健美操 乒乓球 武术(刀术) 软式垒球
高二 田径 体操(单杠) 排球 游泳 体育舞蹈 乒乓球 武术(剑术) 软式垒球 田径 体操(双杠) 排球 游泳 体育舞蹈 乒乓球 武术(棍术) 软式垒球
高三 田径 足球 乒乓球 游泳 健美操 武术(攻防套路) 软式垒球 田径 健康 足球 乒乓球 游泳 健美操 武术(太极拳) 软式垒球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应选择能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1.体能的评价:学生体能学习成绩评价的内容应有助于促进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可参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自行安排,具体的考核项目学生可有一定的选择权。
首先,在学习开始时,测验学生的原始成绩;记录学生平时体能发展变化的情况;考核时教师先对学生的每一项体能进行测试,并在“评价等级”相应的格中记录具体的成绩。然后,学生自己根据体能测试成绩、进步幅度和表现进行等级评价;同伴根据该生的体能测试成绩、进步幅度和表现对该生进行等级评价;教师根据该生的体能测试成绩、进步幅度和表现,参照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等级对其进行等级评价。
2.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成绩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以及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专项运动技能掌握与运用情况的评价应根据各校和学生选择的具体运动项目进行,具体的评价内容可以包括规定动作的展示、在教学比赛中学生所学专项运动技能的运用、学生擅长技能的展示。
3.学习态度的评价:学生学习态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表现。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学生情意表现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学生合作精神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5.健康行为的评价:学生健康行为评价的内容主包括生活习惯(如是否吸烟和酗酒、饮食习惯等)、遵守作息制度的情况、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等。
㈡学习评价的方法
根据学生年龄、学段的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方法应有所差异。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口头评价、测验、技能评定、展示、成长记录、量表评价等。
体能的评定可采用测验、成长记录等方法;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可采用观察、展示、技能评定、口头评价、测验等方法;
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的评价可采用观察、量表评价、口头评价等方法;
健康行为的评价可采用观察、口头评价、量表评价等方法。
在评价时,要注意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相结合。
㈢学习评价的形式
1.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进行的评价。
2.学生相互评价——学生对自己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进行的评价。
3.教师评价——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参照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情况,对学生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五个方面的学习成绩进行的综合评价。
随着学段的升高,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以及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中,体育教师应积极指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加大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在成绩评价中的比重。
例1:水平二(小学3-4年级)学生体育成绩学习成绩评定
水平二阶段的学生是形成体育态度的关键时期,通过两年的体育学习和活动,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运动技能、社会认知水平的提高,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体育兴趣和积极的体育态度。因此,这一阶段可以采用等级制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进行评定。为了更好地激发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改进学习,应尽可能收集学生体育学习的进步、变化等方面的资料,并对学生进行评语式评定。
例2:水平四(初中阶段)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评定
如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尽可能通过体育活动或游戏活动获得各种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话,那么,在初中阶段就应该让学生较为广泛、全面地学习多种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无论是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还是认知水平都较小学阶段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不但要包括体能、知识和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评价的方式也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在评价方法上更多的采用测验、自评、互评结合教师评定等。
例3:水平五(高中阶段)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 得分
学生学习的态度(30分) 出勤率(10分) 纪录
课堂表现(10分) 观察
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观察和评价(教师与学生)
体能与运动能力(70分) 测试 观察
总计
教师的综合性评语
八、体育与健康课评价的实施
㈠平时检测
学校体育教学成果的考核是多方面的,如学生体质健康的情况、生长发育情况等应由体育组配合校医一起进行测量、统计、分析、比较。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体育的基本活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考核工作,应该以体育教学工作的计划任务为标准进行考核与衡量。
1.平时检测。
主要检测学生掌握动作的质量,同时也要注意学生达到的成绩。如跳高,动作质量好还应达到一定的高度。
2.平时检测是随堂进行的。
不必规定专门的时间,教师可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进行检测记分,也可以随时抽出某几个学生进行检测。这样,既检测了学生对动作掌握的情况,又达到了启发、引导其它学生的目的。
3.平时检测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了学生各个部分的学习内容,如开始部分的队列练习、准备部分的一般发展练习、广播操、更多的是基本部分所学的各类教材。
4.平时检测的方式有提问,技评或配合《体质健康标准》进行的检测。但是不管检测什么,教师都应事先向学生说明。
5.平时检测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和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各环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所以检测的次数多些为好,以便更客观地评定学生体育成绩。一次不能检测完全班,可分两次或三次课检测,或对某些学生检测某个项目,对另一些学生检测别的项目,这主要靠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地进行,但是不管如何检测,都不应影响课的正常进行。
㈡定期检测
1.定期检测
定期检测是根据教学计划严格规定的检测项目、标准,并以专门组织的考查课形式进行的。这种检测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2.定期检测的项目、标准和时间,应在开学即向学生宣布,以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练习,使检测工作起到推动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3.定期检测的标准,应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进行。可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验结合起来进行。考察项目不宜过多,一般每学期以4-6项为宜。
4.定期检测的项目中定量指标(如:跑、跳、投等项目)与定性指标(如: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等)相结合。
㈢成绩评定
体育课的成绩评定,是以定期考查和平时检查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比例综合评定的。每学期期未评一次,学年做出总评。
在评定体育成绩时,教师应根据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对超过全学期一定课时的学生不予评定成绩。如:崇文区规定出勤率小于70%成绩为0。
九、考核课注意事项:
这种类型的课是以检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课。它一般是在教完了一项教材以后进行的。
在进行考核课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㈠教师要向学生讲明测验的目的,使他们端正态度,积极认真地参加测验,同时也要向学生提出要求,如遵守纪律,服从裁判、严守规则等。
㈡测验时,运动强度一般较大,教师除应做好测验前的组织工作外,还应注意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同时注意加强安全和保护措施。准备活动不充分,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考核成绩,甚至可能发生伤害事故。
㈢规定测验时的次数,宣布测验的标准。如跳高在及格、良好、优秀的标准高度上都规定为试跳三次;跳远三次,以其中最远的一次计算成绩;快速跑项目最多跑两次;体操武术等项目两次。以上各项均取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绩计算成绩。
㈣测验课中仍应加强教学因素。教师除了安排测验项目外,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复习教材的内容,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巩固技术。因为上测验课时,学生精力比较集中,改进动作一般较快,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加强教学因素,指导学生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
㈤上测验课前,教师同样要认真备课,做好测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培养助手,布置场地,准备好登记表格等。
十、目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㈠关于体育考试项目
体育考试(初三升学与高三毕业会考)的项目的设置应有全面性、科学性、引导性、可操作性。但由于当前的场地设备、监考人员、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因素,我认为目前应重点考虑定量的测验项目。如:跑、跳等以时间、距离、高度、远度等项目为主。
㈡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初三升学考试和高中会考的关系
初三升学考试或高中会考的项目是有限的,如规定了平时必须上体操项目(如:单杠、双杠、支撑跳跃、技巧),这些项目运动负荷较小,有些初、高三考试项目必须经常练习才能提高,可以采用“课课练”教学模式来补运动负荷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