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星于文华的老公是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03:46
中国共产党历史知识简介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从1920年秋到1921年春,北京、广州、武汉、长沙、济南等地陆续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在日本和法国也建立了旅日、旅法支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大会的有来自七个地区的53名党员的12名代表: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积极投身到实际的革命活动中去。为了开展工人运动,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和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1923年6月,党的三大在广州召开,广东党组织派谭平山、冯菊坡、阮啸仙、刘尔嵩等为代表出席。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有20多位共产党员参加了这次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开创了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周恩来、陈延年和彭湃、苏兆征等推动工农运动迅猛发展。经共产党人提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自1924年7月起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由共产党人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毛泽东等主持,培养了一大批农民运动的骨干。

  1925年5月,在上海的日本资本家、英国巡捕抢杀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和群众十多人,遂爆发席卷全国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五卅运动。为声援上海工人斗争,6月,省港25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坚持斗争16个月之久。在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下,国共两党合作,举行东征和南讨,统一了广东,为北伐准备了后方基地。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叶挺独立团当先锋,在革命军其他部队配合下,于8月下旬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击溃了北洋军阀吴佩孚主力,并先后占领汉阳、汉口和武昌。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失败。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北伐军2万多人举行“八一”南昌起义。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随后,党在全国各地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著名的有: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同年12月11日,张太雷和杨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广州起义。此外,从同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广东各地工农武装举行了100多次起义,建立了海丰、陆丰等苏维埃政权。

  这些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伟大开端,是对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集中体现中国革命正确方向是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指引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推行,中央革命根据地反第五次“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红军被迫实行长征。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侵略者不停地向中国进攻。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这个风暴迅速遍及全国。广州等大中城市先后爆发学生抗日爱国集会和示威游行。广州中国青年同盟、突进社及其后成立的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广东抗日青年先锋队等爱国团体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2月12日,张学良、李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派遣周恩来到达西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结束内战,转向抗日。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宣告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推动下,实现了以国共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后,党将各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平型关之役等一系列战斗的重大胜利。

  随着全国抗日战场形势的发展,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以东江纵队、珠江纵队、琼崖纵队等统称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分别开辟了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敌后战场,建立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东北抗日联军也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这些部队对日军先后进行了“百团大战”等大小战斗十几万次,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日伪军,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二、中共中山地方史部分

  ㈠、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山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中山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危难深重,民不聊生。孙中山先生首先举起民主革命大旗,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组织和领导人民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政体,翻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不少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的中山儿女继续革命,如苏兆征、杨殷、杨匏安等,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活动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中山是我党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建党初期1921年春夏间,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者之一的邑人杨匏安率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致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展革命力量,在家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3年,“一大”时期共产党员周其鉴曾到这里宣传革命。不久,中山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政策。在共产党人的推动和帮助下,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中共广东支部书记谭平山也曾随广东省省长廖仲恺先生到中山视察民情,发动农民运动。中山先后选派李华炤等32名进步青年前往广州农讲所学习。时任国民党组织部秘书的杨匏安主持改组国民党工作,梁桂华、肖一平、梁功炽、李华炤、卢云达、陈军凯等一批中共党员以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陆续被派到中山,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和参与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中山农民运动在党的领导下如火如荼地进行。1924年12月,中山第一个乡农民协会在四区麻子乡(今属南朗镇)成立,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农民自卫军。随着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各区乡农会相继成立,参加农会的农民达1.7万人。1925年4月,在石岐仁厚里召开了中山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近100人,大会宣告中山县农民协会成立。随即,建立了12个农民自卫军中队,农军人数3000多,还配备了一定的武器装备。

  省港大罢工爆发后,罢工委员会把中山列为省港工人纠察队防线的第四区,并派出两支纠察队进驻石岐、前山,在中山的工农自卫军配合下,封锁通往香港、澳门的水路交通要道,查缉走私和越货船只,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新学生社中山分社和中山县总工会在工人运动高潮中成立。共产党员刘广生、黄健等在县立中学、男、女师范学校组织起“学生救亡团”,他们发动了数百名学生参加上街游行,宣传抵制洋货、募捐筹款支持工人纠察队等。

  随着中共力量在中山的逐步增强,1925年底,建立了中共中山支部。1926年底,成立了中共中山县委。第一任支部书记和县委书记均由李华炤担任。中山党组织建立后,立即成为全县群众革命运动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山支部、中山工农学联会、中山学生联合会、广东妇女解放协会中山分会亦在这段时间先后成立。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公开背叛革命,屠杀大批共产党员。4月15日,国民党广东当局亦步亦趋,派出大批军队包围广州的进步团体,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在反革命势力步步逼近的紧急形势下,中山县委根据省委指示,决定4月23日举行武装起义。可是,起义行动计划事前被泄露,当部分农军到达卖蔗埔附近时,遭到事先埋伏在卖蔗埔周围的国民党当局大批军警的突然袭击,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因敌众我寡,农军伤亡10多人,起义领导人之一的王器民等多人被捕并遭杀害,起义宣告失败。卖蔗埔起义是中共中山组织领导农民进行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为今后的武装斗争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教训。

  大革命失败后,中山的中共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山县委书记李华炤、李冠南等先后被国民党当局被捕杀害。中山党组织于1932年至1936年上半年基本停止了活动。1933年,转移到南洋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共党员孙康被新加坡当局驱逐出境,回到家乡沙边村后,通过学世界语、新文字等手段,一边积极寻找党组织,一边联系进步青年,宣传抗日,终在1935年底,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青年同盟,并在中山建立了中青组织,发展了一批中青盟员。1936年下半年,经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批准,恢复建立了中共中山支部。1937年8月,重建中共中山县委(为抗战初期广东地区最早重建的县委),书记孙康。中山党组织重建后,积极领导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抗战初期,中山党组织发展迅速,至1939年共有500多名党员,时为全省党员数之冠。

   ㈢中共中山历史之最

  1、组织机构

  最早建立的中共支部 1925年底,中共中山支部成立,书记李华炤,隶属广东区委。

  最早建立的中共县委 1926年底,中共中山县委员会成立,县委书记李华炤,委员黎炎孟、刘广生、黄如诚。

  最早重建的县委 1937年8月,中共中山县委员会在石岐成立,这是抗战初期广东最早重建的县委,县委书记孙康,副书记孙晖如。县委机关设在石岐民生北路“太原第”,隶属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县委重建后,对全县的抗日工作作出了部署:一是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和健全各级党组织机构,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力量;二是进一步组织发动群众宣传抗日,为建立抗日武装打基础。至1939年10月,中山县委辖7个区(工)委和3个直属支部,500多名党员。时党员数为全省之冠。

  最早建立的团组织 1923年5月,中山(时为香山)县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团员5人。后因组织涣散停止活动。

  第一个乡农会 1924年12月,中山第一个乡农民协会在四区麻子乡(今属南朗镇)梁季安祠堂成立。

  第一次农代会 1925年4月,中山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在石岐仁厚里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各乡农会代表100多人,大会宣布成立中山县农民协会,通过了农会章程和行动纲领,并选举产生县农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卢云达,委员李华炤、冼雄标、梁功炽、陈军凯、林岳坤(以上均为中共党员)、孔桂 、吴世芳。

  第一个在党领导下的学生组织 1925年9月,新学生社中山支社成立并召开第一次社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主任委员刘广生,执委黄如诚、黎奋生、黄弥谦、李镇南、李杜。大会提出了今后学生运动的任务是组织青年学生投入民族民主运动。

  第一个全县性的总工会 1925年秋,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山县总工会成立,并发表了《告全县工人书》,号召全县工人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封建势力,抵制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县工会由海员、接驳、印刷等23个基层工会联合组成,办公地点设在石岐龙母庙街,负责人冯光、陈鸿滨(均为中共党员)。

  最早建立的团委 1926年底,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山县委员会成立,团县委书记刘广生。

  抗战前夕第一个党的外围组织 1936年3月,中共党员孙康经曾在三乡大布小学任教的曾谷介绍,与广州中国青年同盟的领导成员林振华接上关系,在广州加入“中青”组织。并先后在中山纪念中学、五区大布小学发展了一批盟员。5月,中国青年同盟中山支部成立,书记孙康。年底转为“中青特支”。同年9月,孙康经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的批准,恢复了党组织关系。10月,中共中山支部在四区沙边乡(今属中山港区)成立,支部书记孙康,组织委员孙晖如(李国霖),宣传委员陈嘶马,文教委员孙一之,隶属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

  抗战时期最大规模的群众组织 1938年12月9日,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以下简称县抗先)在四区西桠(今属中山港区)县立第七小学举行成立大会,有2000名青年群众参加。由于团结抗日需要,抗先总队长由张惠长(时任国民党中山县长)担任,副总队长孙康(时任中共中山县委书记)、阮洪川,秘书郑振,组织部长阮洪川(兼),宣传部长郭宁,特派员叶向荣(以上除张惠长外,均为中共党员)。县抗先总队部初期设在县立中学内,后迁至孙文东路44号。县抗先是全县规模最大的群众性抗日团体。总队成立后,一、三、四、五、六、八区也先后成立区抗先队,队员发展到3000多人,是全省抗先队人数最多的一个县。

  第一期党训班 1938年底,中共中山县委在石岐莲塘街县立第一小学举办第一期党员训练班。

  首个区级民主政权 1944年8月,五桂山区在合水口小学召开成立民主区政府——区政务委员会代表大会,有300名代表参加,按“三三制”原则,选举产生区长刘震球、副区长凌子云。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山的首个区级民主政权。

  珠江三角洲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 1944年10月,中山县行政督导处在中山五桂山石莹桥成立。辖五桂山区政务委员会、滨海区政务委员会、谷镇区政务委员会及凤凰山区政务委员会。县行政督导处成立当天,各区乡派出代表参加成立大会。按“三三制”的原则,选举产生县行政督导处主任叶向荣、副主任阮洪川,委员陈明、凌子云、吴孑仁、甘伟光、曾谷。

  2、武装斗争

  第一支党领导下的县农民武装 1925年秋,全县建有12支农民自卫中队,共3000多人,并配备了一定的武器,为中山最早建立的党领导下的县级农民武装。

  最著名的平定叛乱事件 1925年10月25日,番顺联军总指挥林警魂、中山县沙田自卫总局局长袁带勾结港英当局,纠集民团土匪武装5000余人攻打前山、石岐,破坏省港大罢工。30日,广东军政府派出11个营的军队,在李华炤(中共党员)率领的中山农民自卫军配合下镇压了叛军,平息了事件。史称“中山之役”。

  首个军事训练班 1926年初起,中山县农民协会连续举办两期(每期3个月)农军小队长以上骨干训练班,黄埔军校派张钊、欧阳一等4名学生前来担任教官,对学员进行政治理论、军事知识培训。

  首次武装起义 1927年4月中旬,为反击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根据广东区委指示,中山县委将党团合并,成立革命行动委员会和集中武装,李华炤、黎炎孟为革命行动委员会的负责人兼起义军的正副指挥,并决定于23日举行武装起义。23日凌晨,3000农军按计划分水陆两路从各区汇集离县城外约3公里的卖蔗埔(起义军指挥部)举行起义宣誓。由于起义计划被泄露,国民党县当局大批军、警、民团包围了卖蔗埔,对起义农军实行疯狂镇压,起义失败。农军中队长廖桂生等10人不幸牺牲,韦健、王器民、等被捕入狱并遭杀害。卖蔗埔起义虽然失败,但它为中共中山组织在日后的武装斗争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最大规模的武装反击封建势力斗争 1929年10月,中共中山县委得知九区土匪武装200多人用船向石军乡(今属黄圃镇)进攻,妄图一举将石军乡的农民武装消灭的消息,派中共中山县委委员罗若愚率领石军乡农军及九区各乡农军,预先埋伏在乌珠上 冲口,迎击从水陆进犯的土匪武装。战斗从早上八时起,一直激战到下午三时多,由于当有地农民冒着枪林弹雨,担茶送饭送弹药,农军一鼓作气,打得来犯者抱头溃退。这是中山最早、早大规模的一次在党的领导下军民合作反击封建武装的斗争。

  抗战时期县委第一次武装工作会议 193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山县委在石岐太原第召开第一次武装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委主要领导和部分区委的负责同志。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地方党部科和省委关于组织游击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分析了中山的形势,提出今后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的任务,研究批准了九区区委提出派人进入地方团队建立武装的计划。会后即建立了武装别动队,县委书记孙康负责指挥。

  抗日第一枪 1939年7月24日,日军出动运输舰、汽艇以飞机大炮掩护,在横门沿岸登陆。国民党中山县当局组织守备队开赴横门前线抗击日军的侵略。中共中山县委领导的武装别动队由队长欧晴宇、政治指导员谭桂明、副队长缪雨天带领开赴横门前线与国民党守备队并肩作战。中共中山县委还以抗先的名义成立横门前线抗日支前指挥部,县委书记孙康任总指挥,动员了1000多名抗先队员、妇协会员组成宣传队、救护队、慰问队、担架队、运输队上前线负责后勤和劳军工作。全县军民齐心协力,持续战斗8天,击退了来犯之日军。横门首战告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中山军民抗战的信心。

  最早建立的独立自主抗日武装 1940年5月下旬,中共中山县委根据中共中区特委和县委第二次武装工作会议精神,确定在九区大南沙成立由县委直接领导的独立自主的主力游击小队,从四、五、六区抽来13人、13条枪,公开番号是“民利公司”梁伯雄大队属下的一个新建小队。6月,该小队与崖口、长洲两乡乡警队合编为中山人民抗日游击中队。

  第一支公开宣布成立的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1944年1月1日,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成立,并公开发表成立《宣言》。义勇大队是在中山抗日游击大队基础上改编的,大队长欧初、政委谭桂明、副大队长罗章有、政训室主任杨子江,下辖12个中队,350多人,隶属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1月3日,在五桂山腹地松埔举行庆祝义勇大队成立大会。各地代表有2000多人参加,大会还进行了献金活动和文艺表演。

  最大规模的人民抗日武装 1944年10月20日,中区纵队在中山五桂山区槟榔山村古氏宗祠召开成立大会,司令员林锵云、政治委员罗范群、副司令员谢立全、参谋长谢斌、政治部主任刘田夫、政治部副主任刘向东。下辖第一、第二支队和独立第三大队。第一支队是在原义勇大队的基础上改编,活动在中山,支队长欧初、政委梁奇达、副支队长罗章有、政治处主任杨子江,支队下辖10个中队和政治处及后勤单位。

  最出色的“麻雀战” 1944年1月31日,日、伪军出动近万兵力,分十路围攻五桂山区。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早已获得情报,制订了“全面牵制,击敌要害,攻其一路,动摇敌阵”的作战方针。部署逸仙队、义勇大队和民兵共700多人投入战前准备,发动群众坚壁清野。我主力队控制了大帽山制高点。当日、伪军一路约千余人(其中100多骑兵)经牛爬石进入石莹桥时,给予迎头痛击。敌多次进攻均被击退,遂于下午撤走。其余九路敌军被游击小分队用“麻雀战术”拖住,无法前进和互相策应。指挥部把握战机,乘虚袭击驻石岐、唐家之日、伪军。各小分队同时四出袭扰日、伪军驻地,破坏公路桥梁和通讯设施。各路日、伪军在四处挨打、行动困难的情况下,于4日晚全部撤离五桂山区。日伪军原计划一个月的“十路围攻”五桂山区,仅5天就被中山抗日军民所粉碎。

  最漂亮的夜袭 三乡位于五桂山之西,是根据地门户之一。镇守在这里的三乡伪联防大队长郑东镇(诨号“飞天鸭”)依仗日军的势力,勒收钱粮,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为铲除这害民汉奸,保护一方百姓,1943年春夏间的一天晚上,中山抗日游击大队由谢立全、欧初、谭桂明率领,直捣伪联防大队长郑东镇的巢穴,毙俘伪军100多人,“飞开鸭”在钻地道潜逃时被活捉。

  最厚的“礼物” 1943年冬,我五桂山抗日根据地日益巩固,人民武装力量不断壮大,日伪深感威胁。于是,伪四十三师师长彭济华从石岐调派了4个营的兵力分布在五桂山区四周,以此作为控制五桂山游击队活动的据点。全日式装备的被彭济华吹嘘为“攻不破的金汤”的一二八团三营黄光亚部就据守在岐关公路东线、五桂山游击队外出活动的主要通道之一南朗安定村。为粉碎敌伪的四面包围,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和中山抗日游击大队精心部署了南朗战斗。1943年12月31日晚上,谢立全率领逸仙大队、中山游击大队的部分主力,以及刘震球民兵集结队共120多人兵分3路袭击敌营。是役共毙伤伪营长以下伪军20多人,缴获机枪3挺、掷弹筒4具、步枪60余支、短枪2支、子弹5000多发及其它物资一批。战士们以缴获的战利品欢庆1944年元旦到来的同时,也为庆祝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成立大会献上一份厚礼。南朗战斗打垮了伪四十三师最精锐部队,3天后,彭济华就把其4个营全部撤回石岐了。

  歼灭日军最多的战斗 1944年7月1月,我游击队在芋头山击毁日军军车一辆,歼灭其一个通讯班,缴获一批秘密军事文件。4日,日军从各地调集1000多人及100多骑兵,分四路向指挥部驻地石门坳围攻,对游击队进行报复性扫荡。此时,恰好广东军政委员会在田心村召开会议。情况十分危急。为掩护机关和后勤人员转移,指挥部派义勇大队的仲恺队、黄蜂队作主力迎击向指挥部驻地进犯之一路日军,其余分成游击小组分散袭扰另三路敌人。我游击队冒着滂沱大雨,抵着饥饿顽强战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双方从凌晨激战至黄昏,日军死伤人数不断增加,遂不敢恋战,狼狈收兵,抬着尸首连夜撤出五桂山区。此战共歼日军近百人,击毙少佐军官1名,缴获武器一批。

  3、历史事件

  中山农民运动的开拓者 1924年7月起,在中共党组织的关怀下,中山先后选派了热心于农民运动的进步青年李华炤、吴兆元、梁功炽、严庆瑶、罗顺球、陈军凯等32人到广州农民讲习所学习。同月,农讲所首届毕业生梁桂华(中共党员)、肖一平、梁功炽以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来到中山,组织农民运动。

  时间最长的罢课行动 1925年底,为使更多的青年觉醒,中山早期学生运动领袖刘广生等在县立中学发起“择师运动”,反对洋奴教育,抵制宣传侵略文化。学校当局为了压制学生的民主运动,将刘广生、黄键、孙康等13位这场运动的领导人开除学籍。学生的遭遇得到社会的同情,中山党组织因势利导,发动县中、县立男师、县立女师等中小学校的学生开展罢课斗争,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声明,谴责学校当局的无理行为。县农会、县工会和各界人士也纷纷支持学生的罢课行动。罢课斗争持续了近半个月,由于有党的领导和社会各界及正义舆论的支持,还得到了广东省政府青年部的支持,在社会上影响很大。终于,国民党中山县当局不得不把校长林荀和部分推行洋奴教育的教员解职,恢复了刘广生等学生的学籍。

  首次全县性大罢工 1926年2月28日,中山石岐果栏行的行东违背省农工厅的约章,并殴伤果业工会会员多人。中山县总工会执委会向中山县政府提出缉拿凶犯和赔偿伤员医疗费等要求,并组织发动全县城全体工人大罢工,迫使中山县县长应允承担代补伤费及缉拿凶犯。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的首次全县工人大罢工。

  最有特色的统战工作 1944年初,义勇大队开展了对澳门葡萄牙当局的统一战线工作。双方进行了谈判,达成了4项协议:1、双方互相协作,打击骚扰澳门之敌军、土匪,共同维护澳门治安;2、澳葡当局同意五桂山部队到澳门进行不公开的活动,包括发动爱国人士进行募捐、收税、筹集抗日经费;3、同意五桂山部队在澳门购买部分物资,如弹药、医药及其他设备;4、允许五桂山部队送小量伤病员到澳门治疗。

  最大规模的群众反“三征”斗争 1946年秋,九区地方党组织发动农民2000多人,在低沙、牛角(今属南头镇)等地开展反对国民党当局强征田赋税的请愿斗争,迫使当局不得不当即释放被抓去的3个农民,免收了当年每亩征收77斤谷的田赋税。

  解放前夕最早起义的国民党部队 1949年9月上旬,中共中山八区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成功争取了驻中山坦洲金斗湾的国民党广东暂编第一纵队第一大队兼中(山)新(会)联防办事处主任黄森率部284人,携带火箭筒、六О炮各1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5挺及其他武器一批,在八区龙坛起义,接受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泰山队。

  最早解放的地方 1949年10月30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后勤部长郑少康率先头部队300多人,从东莞县虎门乘船进入石岐,控制了交通要道。10月30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和五桂山革命根据地人民1000多人,从大鳌溪出发挺进石岐,与两广纵队先头部队胜利会师,石岐宣布解放。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高举红旗,敲锣打鼓,张灯结彩,在仁山广场举行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集会仪式,共庆中山解放。

  一、党史人物

  苏兆征 (1885-1929) 香山县淇澳岛人,早年在香港当海员, 1908年加入同盟会,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先后领导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是中国第一个苏维埃(广州起义时建立的苏维埃)主席。历任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工委书记。

  杨 殷 (1892—1929)出生于香山县翠亨村的一户华侨家庭。1911年参加同盟会, 曾任大元帅府参军处副官。1922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和中央军事部长。我国早期的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是著名的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1929年8月24日,由于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遭杀害。

  林伟民 (1887-1927)出生于香山县三灶岛西洋田村,曾在酿酒店铺当杂工和海员,早年随孙中山闹革命,参加同盟会。1924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广东海员,首届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曾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上海海员工人的罢工斗争以及省港大罢工等。

  杨匏安 (1896-1931)香山县南屏乡北山村人。在日本留学时始接触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流派,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尤感兴趣。“五四”运动爆发后,以“输入学理”的方式投身新文化运动,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先后编译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拾零》、《马克思主义浅说》、《西洋要史》、《地租论》等,在华南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团委代理书记、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第五届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中共中央农民运动会委员会农民部副部长等。1931年7月,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国民党逮捕,同年8月,被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

 

中山市青少年党史知识竞赛参考资料之二
全市青少年《党史知识竞赛》复习重点

一、中共历史部分

   1、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2、第一个用文字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中国人是梁启超。

   3、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4、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

   5、杨匏安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者之一。

   6、党的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多人。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7、孙中山主持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8、香港海员大罢工的领导人是林伟民、苏兆征。

   9、中共一大后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0、1923年6月,党的三大在广州召开。

   11、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由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毛泽东等主持。

   12、为声援上海五卅运动,广州、香港工人举行省港大罢工。

   13、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由叶挺独立团部队当先锋。

   14、大革命失败后,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5、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6、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阴谋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沟附近的南满铁路,并以此为借口,当夜突袭中国军队驻地北营。

   17、遵义会议是在1935年1月召开的。

   18、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头,北平学生举行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1935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
   20、中国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

   21、抗战爆发后,党把各地红军分别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22、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首战平型关获胜。

   23、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分别开辟了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战场。

   24、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二、中共中山地方史部分

   1、1923年5月,香山县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

   2、中山先后有32名青年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学习。

   3、1924年底,中山第一个农民协会在四区麻子乡宣布成立。

   4、1925年4月,中山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在石岐仁厚里召开。

   5、1925年秋,中山县召开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成立学生联合会。

   6、1925年9月,新学生社中山支社成立。

   7、1925年底,中共中山县支部成立,支部书记李华炤。

   8、1925年底,中山县组织“学生救亡团”,有几百人参加的宣传队上街宣传、演戏、募捐等,以实际行动支援省港大罢工。

   9、1926年底,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山县委员会成立。书记刘广生。

   10、1926年底,中共中山县委员会成立。

   11、中共中山县委第一任书记李华炤。

   12、1927年4月23日,为反抗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武装政变,党领导的中山农民在卖蔗埔举行武装起义,史称卖蔗埔起义。

   13、1936年5月,党的外围组织中国青年同盟中山支部成立。

   14、1936年底在党组织的发动下,中山学界6000多人在石岐举行声援抗日大游行。

   15、1937年初,中共中山县工作委员会在石岐组织由小学教师组成的“中山话剧社”,上街演剧宣传抗日。

   16、抗战初期,中共中山县委机关设在石岐民生北路“太原第”。

   17、1938年12月9日,广东省抗日青年先锋队中山县队成立。

   18、1938年4月12-14日,日本侵略者为在三灶岛修建机场以作为侵略华南的桥头堡,在岛上进行大屠杀,共杀害岛上居民2891人。

   19、193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山县委在太原第召开第一次武装工作会议,会后即组建了武装别动队,各区委亦相继掌握了武装。

   20、1939年7月24-30日,日军出动数百人乘登陆艇,在飞机的掩护下进犯中山横门。中共中山县委领导的武装集结队与中山县守备总队并肩作战,国共两党共同组织军民坚守阵地七日七夜,击退来犯之敌。此乃中山抗日首战。

   21、1940年3月,中山沦陷。

   22、1940年5月,中共中山县委领导的第一次独立自主抗日武装成立。

  
三、小词典

   党的一大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大会的有来自七个地区的53名党员的12名代表,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统一了党内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认识,“三大”结束后,中共各级组织加强了帮助国民党改组的工作。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至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八七会议的总方针 1927年8月召开的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阴谋炸毁沈阳北郊柳沟附近的南满铁路,并以此为借口,当夜突袭中国军队驻地大营。由于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入敌手。

   抗战时期三大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以东江纵队、珠江纵队、琼崖纵队等统称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分别开辟了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敌后战场,建立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

      买蔗埔起义的背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公开背叛革命,屠杀大批共产党员。4月15日,国民党广东当局亦派出大批军队包围广州的进步团体,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在反革命势力步步逼近的紧急形势下,中山县委根据省委指示,于4月23日在卖蔗埔举行武装起义。这是中共中山组织领导农民进行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为今后的武装斗争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教训。

   抗战期间党领导的武装组织形式 领取国民党军队的番号,挂国民党部队的招牌,发展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派共产党员进入国民党军队及地方团队、乡村武装等掌握武装;秘密组建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等。

   建国初期中共中山县委的基本任务 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没收官僚资本,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制度改革,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