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武子女:外媒:对伊朗战争计划只是泡影 中国不会同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3:39:38

资料图:伊朗国防部发布的“征服者-110”导弹试射的照片

  联合国安理会此前对伊朗进行的四轮制裁中,中国都投了赞成票。分析认为,这说明中国支持在核武器问题上对伊朗施加适当的压力。

  但这一次,对伊朗进行新制裁的决议,媒体分析认为,中国这一关恐怕很难通过。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上的文章认为,“希望中国美国联手对伊朗施压是无法实现的事。”

  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伊朗中国第二大石油供应商,占中国全年进口石油量15%。除此之外,伊朗与中国有更多经济上的来往。路透社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中国与伊朗2010年的双边贸易总额高达293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近40%。此外,中国与伊朗最近又签署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协议,授权中国在伊朗开建一批大型的基础设施。

  不过,针对中国与伊朗经济关系的猜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特地进行了澄清。他说:“中国同伊朗有着正常、透明的商业往来,惠及两国人民民生,既不损害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利益,也不违反安理会决议,更不会影响中国在核不扩散问题上的立场。”

  在美国,有媒体认为,奥巴马政府对伊朗核问题进行单边制裁时,将无法绕过其中涉及的中国企业。《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观点性文章说,如果奥巴马政府想要强硬地制止伊朗核计划,他们必须制裁在伊朗从事业务的中国公司。

  但这样的观点也遭到反驳。《时代》周刊网站近日刊出的一篇文章就对此进行反驳说:“处罚全球有影响力的中国企业,这样的行为本身就具有风险性。”

  文章认为,期望白宫走对抗路线是荒谬的,“尤其现在西方国家正毕恭毕敬地哀求着中国的援助”。

  “对于任何一个战略家来说(以色列美国除外),在这个富油区推行激烈的变革一定会引火上身。”文章说,“美国及以色列某些好战分子试图发动战争的计划现在还只是个泡影。”

 

  以色列媒体14日报道称,该国特工机构“摩萨德”成员策划实施了伊朗首都附近发生的特大爆炸。据悉,一名伊朗弹道导弹专家在本次爆炸中遇难。此外,还有16名伊朗人因本次爆炸而丧生,另有15人受伤。伊朗坚称本次爆炸为“事故”。

资料图:伊朗国防部长瓦希迪宣布,伊朗已成功试射第三代“征服者-110”短程导弹

 

伊朗仿制中国“蚕”式导弹

  令中国纠结的是,中国既需要伊朗的能源,又不希望伊朗拥有核武器。伊核问题事实上“逼迫”中国参与了中美伊战略三角互动。

  国际原子核能机构11月8日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告,几乎只是重复了上一次报告的内容。但它仍然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一报告声称,在2003年底之前,伊朗曾“有组织、有系统地”从事“与核爆炸装置有关的”活动。

  如今,各国对伊朗的指责,乃至制裁理由,都与2003年变化不大。这说明,伊核问题不只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不仅关乎核不扩散问题,也是大国利益博弈的新战场。

  同样,置身在伊朗和欧美之间,中国外交的手法也又一次面临考验。

  中国伊朗各有所求

  核武器与能源,是中国与伊朗关系中两个决定性领域。

  中国在能源方面有求于伊朗。2011年上半年,中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同比增加50%,达到1350万吨,尤其是6月份,日平均进口65万桶,比5月份增加53%。伊朗目前是中国第三大原油供应国,第二大石油供应国。中国需要伊朗提供稳定的石油供应,从而增强中国的能源安全。

  在核问题上,伊朗希望中国给予更多的支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伊朗进行了四轮制裁,由于中国、俄罗斯从中斡旋,经济制裁并没有让伊朗伤筋动骨。最近,美国要对伊朗进行单边制裁,西方石油公司撤出伊朗。与此同时,石油贸易的计价与结算基本以美元为主,如果美国能够发动其盟友参与制裁,对伊朗的打击会比较大。

  11月14日,欧盟外长在布鲁塞尔会议上集中讨论了伊核问题,谴责伊朗扩大铀浓缩的计划,敦促伊朗加强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在会后称,此次之所以没有对伊朗采取新的制裁措施,并不是因为欧盟内部存在分歧。只是在作出制裁的决定之前有许多工作要做。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认为,国际原子能总干事的报告没有新内容。俄国反对对伊朗进行制裁。

  接下来就需要中国表态了。令中国纠结的恐怕是,中国既需要伊朗的能源,又不希望伊朗拥有核武器。而中国首先必须正视的问题是,如果中国失去了伊朗的油气供应,这个缺口怎么弥补?目前来看,没有合适的办法。

  中国对伊政策有哪些选择

  面对如今的伊朗局势,中国的政策有哪些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中国说服伊朗彻底放弃核武器发展计划。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伊朗的精英和民众将核武器视为安全保障,也是伊朗进入世界大国俱乐部的通行证,伊朗的邻国巴基斯坦已经拥有核武器,其“死敌”以色列事实上已经拥有核武,更重要的是,美军在伊朗周边拥有众多军事基地。这样的安全环境下,中国几乎没有能力说服伊朗放弃核计划。

 

  伊朗空军主力战机空中编队。从左至右分别为苏24mk、歼7n、米格29s、f-5f、f-4d最后一架为f-14a战机

  第二个选择是,中国加入制裁的队伍。这样选择能迎合美国的利益,但美国能够保障中国的能源供应吗?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美国无法保证中国人的汽车油箱是满的。

  第三个选择,是中国伊朗结成同盟。伊核问题不仅是双边或多边问题,它牵涉到国际政治的一个规范:不扩散核武器的原则。发展核武器触动了国际社会的底线。中国正处于走向世界大国的路上,需要顺应国际社会的潮流。

  以上选择基本都不可行。在“核”与“能”的艰难选择,中国很难形成比较鲜明的对伊政策。对伊朗而言,核武器是难以割舍的选择;对中国而言,伊朗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快速崛起的经济不可缺少的血液。中国的对伊政策,只能在三种不可行的选择中努力保持平衡。

  美伊死磕,中国获得较大战略余地

  伊核问题事实上“逼迫”中国参与了中美伊战略三角互动。就目前态势来看,中国处于较主动的地位。美国“死磕”伊朗,为中国创造了更大的战略余地。

  在“运营”中美伊战略三角关系时,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利益所在。以利益来界定自己的政策是现代外交的通则,中国目前最大的战略目标是经济持续发展,跻身一流强国行列。

  在利益考量下,除了油气资源外,伊朗还能为中国提供什么?那就是地缘战略价值。伊朗处于欧亚大陆的下腹部,俄罗斯南下印度洋、美国海军登陆欧亚大陆南端,都要经过伊朗。目前,波斯湾的产油国除了伊朗外,基本都被美国“收编”,伊朗的存在与稳定,是中国一个战略策应。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中国的世界战略,无论现在还是未来,伊朗都是世界强国博弈的焦点。

  在战略三角关系中,美国对伊朗和中国施加的压力越大,越能逼迫两国接近。2010年9月,伊朗总统内贾德倡议中国与伊朗提升贸易与投资水平,五年内将双边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投资额度达到2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石油企业获得了在伊朗大油田的开采权——当然,不排除这是伊朗试图通过能源纽带“绑定”中国。

  维系中美伊战略三角关系,中国需要框定几条原则:第一,三角关系并不一定稳定,任何一点出现变故,三角关系就崩溃了。伊朗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突变性,中国需要加强对伊朗的研究,以免重蹈历史覆辙。第二,美国外交中一直有实用主义因素,美国的“影子中情局长”乔治·弗里德曼在《未来十年》一书中,要求美国总统缓和美伊关系,在必要的时候,华盛顿需要屈尊向德黑兰致意,若果真如此,战略三角关系将不复存在。

  战略三角关系,是复杂的也是脆弱的。作为平衡者需要实力、意志与艺术,这对中国无疑是一件头疼事儿,中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作者系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