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告白气球演唱会:浅析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2:28:34
浅析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来源:代写毕业论文 时间:2010-08-07 字体:[大 中 小] 收藏 我要投稿 浏览:513
摘要:本文介绍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内涵和主要特点,并结合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德国“双元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 双元制 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模式
  
  当前,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空前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空前迫切,因此职业教育面临空前发展机遇。以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标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即将出台的《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明确将“大力发展”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无疑给高职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以“双元制”模式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正是这种“双元制”教学模式,促进了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界的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办学使代写毕业论文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因此,研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探讨在我国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中,引入“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解决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1.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内涵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支柱和核心。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办学体制,更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或方法,而是一种教育制度,是一种重能力、重实践的职业教育思想。
  “双元制”,德文“Dua1Systme”一词。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又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指企业。学生既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和基础技术理论,又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两元结合完成职业教育任务,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精髓,概括地说就是“两突出”,即学校和企业合作,突出企业培训;理论和实践结合,突出技能培训。
  1.2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
  (1)健全的法律法规,保证了职业教育的实施。德国坚持依法治教,颁布了许多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易于操作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管理组织和实施。1969年,德国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相继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德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办学条件、管理制度等,以法律形式完善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2)重视实践技能,与生产紧密结合。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确定培训目标,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是“双元制”的一大特色。“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马上投入工作。学校密切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与企业或用人单位协同完成教学及实践过程,使学生既学到基础理论知识,又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企业积极参与,实现校企广泛合作。德国高等职业学校基本上都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学校与企业进行技术和知识转让合作,促进企业生产与操作过程的革新。学校为企业传授新技术发展所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一方面,企业为学校职业训练提供场所,大企业都建立专门教学训练车间;一方面,企业承担部分课题教学任务,以衔接理论与实践操作,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
  (4)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把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文凭与就业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比较符合实际需要,基本不存在毕业后去适应工作的问题。在考核方式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同时又恪守一定的原则,保证了培训质量、突出技能,体现公平科学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有权威性。
  
  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得到快速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2002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这些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近几年国家启动了一批示范性职业学院建设单位,教育部和财政部重点支持示范性职业院校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改革,增强了项目院校的办学实力,推动了教学改革。
  
  3 德国“双元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我国十分重视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探索。2009年11月,在北京举办“中德职教合作30周年庆典暨中德职教发展论坛”。据了解,自1978年中国同德国合作以来,双方在联合设立职教合作项目、联合培养职教师资、共同开发教材及教学大纲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截至2008年年底,双方合作为中国培训了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师2000余名、 校长700多名、中职职教师资基地和专业教师近100名。
  在培养目标上,将从“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职业综合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制度上,将从“学校是核心,全日制教学是主体”的制度转向“学校与企业合作,实施弹性学制,职前与职后相结合”的制度;在教学内容上,将从“以校内课程为主,重视学科完整性”转向“以专业和技术领域核心能力培养为主,注重校内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 在学习方法上,将从“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是主要学习场所,书本知识是主要学习内容”的学习方法转向“教室与实习场所一体化设计,注重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学习方法;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将从“单一的‘知识理论型’师资队伍建设”转向“强调‘双师型’资师队伍建设”上来。
本文来自草根论文网,原文地址:http://www.cglunwen.com/lunwen/20100807/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