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论坛原创自拍:[推荐]冬飚/文——信仰真理乃哲学的根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1:09:44
 
>> .La vie est une aventure dont on ne sort pas vivant.生命是一次没有人能活着出去的冒险. THINK.思维讨论区 → 思维学术区 → 哲学研究 →
A:link,A:active,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 ;Color:#000000}A:hover{TEXT-DECORATION: underline;Color:#4455aa}BODY{CURSOR: url('/background.ani');FONT-SIZE: 12px;COLOR: #000000;FONT-FAMILY: 宋体;background-color: #ffffff;SCROLLBAR-ARROW-COLOR: #FFffff;SCROLLBAR-3DLIGHT-COLOR: #F9904B;scrollbar-Base-Color: #F9904B;SCROLLBAR-TRACK-COLOR: #FFF0E6;}font{line-height : normal ;}TD{font-family: 宋体;font-size: 12px;line-height: 15px;}th{background-image: url(Skins/Default/css/blue/c3.gif);background-color: #ff6600;color: white;font-size: 12px;font-weight:bold;}td.TableTitle2{background-color: #ECF1FB;}td.TableBody1{background-color: #FFFAF7;}td.TableBody2{background-color: #FFF0E6;}td.TopDarkNav{background-image: url(Skins/Default/css/blue/c12.gif);}td.TopLighNav{background-image: url(Skins/Default/css/blue/c1.gif);}td.TopLighNav1{background-image: url(Skins/Default/css/blue/c2.gif);}td.TopLighNav2{background-color:#FFFFFF}.tableBorder1{width:98%;border: 1px;background-color: #ff6600;}.tableBorder2{width:98%;border: 1px #DEDEDE solid;background-color: #FFF0E6;}#TableTitleLink A:link, #TableTitleLink A:visited, #TableTitleLink A:active {COLOR: #FFFFFF;TEXT-DECORATION: none;}#TableTitleLink A:hover {COLOR: #FFFFFF;TEXT-DECORATION: underline;}input,select,Textarea{font-family:Tahoma,Verdana,宋体;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5px;}}.normalTextSmall{font-size : 11px;color : #000000;font-family: Verdana,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menuskin {BORDER: #666666 1px solid; VISIBILITY: hidden; FONT: 12px Verdana;POSITION: absolute;BACKGROUND-COLOR:#EFEFEF;background-image:url("Skins/Default/dvmenubg3.gif");background-repeat : repeat-y;}.menuskin A {PADDING-RIGHT: 10px; PADDING-LEFT: 25px; COLOR: black; TEXT-DECORATION: none; behavior:url(inc/noline.htc);}#mouseoverstyle {BACKGROUND-COLOR: #C9D5E7; margin:2px; padding:0px; border:#597DB5 1px solid;}#mouseoverstyle A {COLOR: black}.menuitems{margin:2px;padding:1px;word-break:keep-all;}a.navlink:link {color: #000000; text-decoration:none}a.navlink:visited {color: #000000; text-decoration:none }a.navlink:hover {color: #003399; text-decoration:none }.BrightClass{background-color: #D7D7D7; }.quote{margin:5px 20px;border:1px solid #CCCCCC;padding:5px;background:#F3F3F3 ;line-height : normal ;}/*编辑器特效CSS样式*/div.quote{margin:5px 20px;border:1px solid #CCCCCC;padding:5px;background:#F3F3F3 ;line-height : normal ;}div.HtmlCode{margin:5px 20px;border:1px solid #CCCCCC;padding:5px; background:#FDFDDF ;font-size:14px;font-family:Tahoma;font-style : oblique;line-height : normal ;font-weight:bold;}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THINK.思维讨论区  (http://www.chinathink.net/forum/index.asp)
--  哲学研究  (http://www.chinathink.net/forum/list.asp?boardid=3095)
----  [推荐]冬飚/文——信仰真理乃哲学的根基  (http://www.chinathink.net/forum/dispbbs.asp?boardid=3095&id=102394)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1 16:52:17

--  [推荐]冬飚/文——信仰真理乃哲学的根基
信仰真理乃哲学的根基
——献给大陆知识人
——————————
导  言、中国大陆:哲学与信仰的双重贫困
第一章、哲学的贫困:理性真理疏离信仰真理
哲学思想漠视宗教信仰与神学
以“道”为代表的东方神秘主义与上帝的关系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与个体人格--人的正确的自我认识
第二章、信仰的贫困:信仰疏离理性真理
信仰的确定性与宽容性
对于哲学体系的信仰,乃是一种精致化了的文明罪
第三章、大陆宗教哲学的兴起
神学和大美哲学、宗教哲学
从对哲学的信仰到对哲学的认同和对上帝的信仰
元命题与人格价值等级
第四章、通过自证、比较、苦炼、战斗形成个体人格
中俄知识份子的精神气质比较
苦炼:艰难处境促人清醒、深刻
战  斗
第五章、藉着信仰在中国营造自由公平正义与爱的环境
自由高于存在
政治哲学--公共意识的贫困与信仰问题的迫切性
结  语、信仰造福人类--信仰探索的轨迹
——————————
导言:哲学与信仰的双重贫困

“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
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
——以赛亚书 55章8-9节
世纪交替中的中国大陆。
这是一个沉闷的时代,又是一个喧嚣的时代。似乎在奔向现代化,泛西方化,却晃如转型
期积重难返一只病重的巨型恐龙。
二十世纪以来,大陆传统儒家法统由于自身与历来统治集团的人身依附关系,加之外来思
想意识的冲击,中国人由此赖以一脉相承的道德资源频临崩溃。传统由此断裂,加之中国
人本缺乏宗教情感,由此形成了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意识形态一统天下的局面
。这种带着极权基因的意识形态,与中国本土上的专制主义传统意识汇合,整个社会形成
了政治高压的状态。党化教育几十年施行于天下无阻。一党独大,党禁与党争必然演化成
铁幕政治环境。再加上某些党内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官僚资产阶级的错误引导,几十年的
历史被重重谎言笼罩,几令人窒息。人们普遍不识得民族的昨日真面目;法制上形式主义
依然一统天下。贪污盛行,腐败已成投鼠忌器之物,庞大的国家机器摇摇欲坠。
人性上普遍遭压抑与曲扭:自卑如殖民情结,月是他乡明;自大如狂傲故步自封,与美国
人说不。国民普遍缺乏超越理性的激情;人不知公正心、团结为何物。理性发达,感悟日
差;社会依然一盘散沙。依旧是一个人一条龙,三个人三条虫。寻找矫情、放纵性欲、热
衷色情刺激;人心惟危,人际上相互冷漠与悽惶,相互防范,相互利用。某些国民耽于世
俗功利上的成功,在成功面前自我感觉日愈良好,纷纷接受其他民众的朝拜;庸人盛行,
良知型的精英被扼杀、淘汰。变态的温室里培育出缺钙贫血的花草性格;自我中心,不知
爱邻人。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任何腐朽的统治集团皆难以阻挡,曾经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学几近
死亡。当今时代,哲学、文学和绘画似乎从总体上走向变态、病态、反常态,比如部分时
髦的反审美的现代艺术,海德格尔以来的哲学、周作人以来的文学,顾城以来的诗歌,种
种文人公然以玩痞调侃讽喻崇高神圣,以谩骂当时髦。
在大压力、诱惑与磨难面前缺乏反省与消化力,心性飘移、节操不见,意志信念不存,早
已见怪不怪。但由此而生的怪胎千奇百怪,或幼稚轻狂,或盲目自大,或老于世故,玩痞
盛行,或行事变幻莫测,左右摇摆。正直的学者依然是喑哑曲抑的命运;仍是夹着尾巴做
人,守成且不易,何谈创造?作为社会良知与公义主要承担者的公共知识分子在原则、大
是大非面前有意无意地回避时代的苦难,违背良知,只一味巧妙而又可耻的开脱。主流知
识分子长于避重就轻,“王顾左右而言他”,即所谓中国人的聪明。为功利计盛行韬略和
拐弯抹角,美其名曰“不作无谓的牺牲”,但假话谀词掩盖不了现实之残酷,苦难依然如
长鞭驱遣。拿西方的学统为正统,终至于食洋不化,失去立身之本,以至于缺乏常识之见
,自知之明,于蒙昧陶醉之中而不自知何人?
各种哲学思潮江河泛滥,整个本土成了错误思想意识的大杂烩。哲学混乱直接导致方向标
的迷失,人们在复杂时代面前无力驾驭现实问题,出现了各种伪哲学:诸如剥离价值,从
而无确定性根基,毒性极大的相对主义;以知识、智慧取代良知(以周作人与海德格尔为
主)的痞子化哲学;惯于人身依附或知识吸附,缺乏独立思考的皮毛哲学等等。
有的哲学已趋向僵化、教条化;普通大众对哲学的印象基本上停留在教科书水平,停留在
意识形态教育下的苏联版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框架内或心物二元论、机械论;或沉迷于类
哲学,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群体不见个体,那种对组织、群体抱有与生俱来的反叛与
警惕的人绝难在这块大地上生长起来;一种旁观哲学,未切入自己的生命体验,理性太理
性的,它们一般是经院哲学、理智哲学、分析哲学的后裔;缺乏宗教信仰的自由主义或经
济自由主义;微尘般的于国计民生无济于事;或学究气十足的所谓中西合壁的学问:
近来,知识舞台上,群雄纷争,民族主义、新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新左派形成两大阵营
,后者内部也口诛笔伐,好不热闹。这些主义、派别虽纷纷冠以自由为旗帜,骨子里恐怕
行的仍是世俗的个人主义;以所谓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至上价值的民族主义、新保守主
义不必说了,但某些以自由与公正价值为使命者,本置身于政治高压之专制环境之下,却
以为揪着自己的头发就可以脱离地面;灵魂披着后极权社会的枷锁,却美其名曰自由主义
者;或回避人权、宪法所赋予的种种自由,沉迷于派系、圈圈的力量,为了维护其所谓“
话语霸权”,保守其既得利益,不敢以个体之面目直接审视共同的敌人——意识形态专制
,其肉身中依然流淌着意识形态的卫道士的血液。
关于信仰的真理几乎呈真空态。由于政权对宗教的意识形态管制与变相压迫,很少有人真
正关心信仰问题,探索信仰与哲学思想、现代化进程尤其是共和进程密不可分的关系。民
间气功、民间宗教信仰或异端的兴起或许给人这样的疑问:他们为何兴起?人们为何选择
气功、宗教信仰?世人又怎样看待宗教信仰?大陆各大宗教领袖先定地将党的利益、意识
形态利益置于宗教信仰之上,各主流教派、宗教团体或迫于生计,或为了维系其既得利益
,对于知识与社会现实的苦难视而不见,美其名曰不过问政治;而无神论传统催生出来的
知识人由于缺乏超越精神,对宗教信仰漠不关心,两者几乎水火难容。
其他方面、其他领域的怪现状更是层出不穷,缤纷如蝶,迷乱如深山之菇。以至于太多的
人们深受其害却又浑然不知,熟视无睹,如此积重难返,似乎万劫难复。
比如,文学巧妙地躲避着崇高和敏感话题,在人性的领域,已有足够的话题可写,在想像
与现实、神秘的领域,有无尽的创作的宝藏。这不禁使人从心底呼唤:类似俄国白银时代
流亡时代的知识分子心态是否不适于这个国度?伟大而喘着粗气的国度?
艺术是时代精神的神经。从罗马尼亚的巴巴、英国的亨利·摩尔等一批艺术家的艺术中,
我看到了从元哲学这一思想根源对西方现代艺术诸流派、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超越,这恰恰
是一种人类返朴归真,走向正途的良好征兆。遗憾的是,在这个星球上意识到这一点的人
并不多见,能超越西方人类中心论、消解性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从而在气正道大上,独领风
骚的人也实在罕见。
即使是这样,就大多数企图由无意识走向综合时代的人而言,这一征途依然充满艰辛,甚
至有些不合时宜。因为这样的元哲学、文学、音乐、美术、电影等艺术诸门类,无不因超
越西方人类中心论、西方后现代主义而留下了对意识形态的超越的痕迹。这是一种处于边
缘的正当,是如普罗米修斯般的先知先觉的。他们有一个特征,如果硬塞给它也行:就是
不回避敏感和本体关注。
如果说,这样的人文科学与艺术的探索,不幸而常常落到受压抑的局面的话,这并非主要
是个人的耻辱,更多的耻辱来自社会。换言之: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古老的国家由于意识不
到这一点,恐怕将再一次错失机会,就如一个人在生命成长的某段历程中,曾面对着时代
的精神佳酿,眼睁睁地无力饮用而继续如无头苍蝇般带着旧道德旧教育传统的桎梏前行一
样,那才是可悲的。
四处弥漫充耳的是讲求实效的思想观念和太理性化的人群,或者因缺乏胆识与历史的觉醒
而不得不按既定体制规范既存现实之途选择局部真实、小尊严和小温情的人们,这些人,
更多的是前者,冠冕堂皇而又俨然地主宰了我们这个民族思想言论的生杀予夺大权和对人
类精神资源利用、扼杀与再生的权柄。
这一切固然与全球经济一体进程息息相关,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苟待提高
,国民心理亟需更新。必须有人起来对此加以批判。邪气不会自动消亡,国民心理不会自
成熟,社会不会自动进步。自觉背着时代苦难的十字架的人们,在生活中在心底处不能不
时时感到一丝沉重,除非他放弃那一份先知先行,放弃那历史赋予的对历史使命与良知的
自觉追随。
可感欣慰的是,在中国大陆有一独立哲学横空出世,提出超越理性,节制欲求,敬畏上天
,但它至今仍承受着内控的命运,为了生存、坚韧战斗、虽意识到信仰之不可缺,有为天
下苍生耽怀之心,但一时难以顾及。这也许是内控状态造成的又一“成就”,使哲学家对
信仰“悬置”。在专制的魔爪还在严酷地奴役着国人灵魂的高压现实面前,鲁迅的被侮辱
和被损害的义人立场几乎被人遗忘:关注民生的精神;争得现在,并不牺牲将来与永恒;
为了战斗,考虑到艰巨性、韧性的精神。战斗也就是使自己强大的精神、崇实、认真而又
讲求策略的精神。
在试图充分地吸纳人类思想(包括宗教、科学、艺术、哲学)的基础上,在对美怀着一种
朦胧的崇仰的体认中,在澄静、坦荡的心胸中,充分考虑思想的责任、社会责任、道德良
知,不只是用一种书生的温情心灵,而是用铁血与地火熔融过的心肠。


第一章 哲学的贫困:理性真理疏离信仰真理

在中国大陆,当代哲学的误区恐怕在于,即使是最好的哲学依然回避或者疏离宗教信仰中
所蕴藏的真理问题,依然未能解决无神论、泛神论、自然神论与有神论,进化论与创造论
的关系。从更深一层次的意义讲,这还体现在当代神秘主义与上帝的关系上;个体人格与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公共社团的关系上,最多是将之悬置,或模棱两可。这多少说明了
大陆哲学思想界处境的复杂与思想更新的艰难。

哲学思想漠视宗教信仰与神学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
——箴言书9章10节
“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 自从造天地以来
,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
可推诿。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
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 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彷佛
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所以神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以
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
——罗马书1章18-24节

根植于大陆无神论传统,受几千年来专制主义、愚民政策的浸染,对于置身于其间的国民
而言,不得不承受着异常的历史重负与精神枷锁,去奴性争自由一直是一桩艰难而又长远
的未竟事业。在中国本土,一个不幸的事实是:除了哲学有与佛学结缘的传统外,哲学与
其他神学(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疏离与排斥几乎是历来的传统
。哲学常常无视神学的存在。由于宗教的意识形态化及其所导致神学的落后与闭耳塞听的
现状,传统神学常常回避社会苦难或现世幸福,回避对信徒的个体人格的铸造,放弃对世
俗社会基本的或重大的问题的关注,从而使人变成神的奴隶,也使得有独立思考癖和热衷
理性思维的知识人远离这些宗教。尤其这种姿态在中国尚处于后极权社会,社会大众还承
受着根植于极极体制的种种专制力量的奴役和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的双重奴役之时,这
种受官方庇护与蓄意限制,有意无意回避社会问题的神学,在一些杰出的学者那里遭到鄙
视,就不难理解了。以至于台湾学者李敖甚至这样说,我不愿意上那样的天堂,为了真理
,哪怕下地狱。的确,再也没有比打着顺服当权者的旗号,将信仰置于某政党、世俗意识
形态统治之下,充当哲学家常说的思想的懒汉而又坐享信徒们的奉给更伪善的了!
各种宗教之间经常互相攻击,诸宗教信徒之间也不时地互相排斥。民众宗教意识的贫乏使
人难以看到信仰真理的神圣之光。这里有一个宗教宽容与不宽容的问题,容后再述。
在宗教信仰、求真的问题上,无神论的官方哲学传统的观点就是:宗教是迷信,是人民的
精神鸦片。鉴于这种陈腐的观点已为大多数人所拒斥,这里就不准备多说了。传统宗教教
育也使人相信宗教几乎就是迷信的代名词;向人灌输人类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进化论,宗
教适应低层次民众灵魂安栖之需要;宗教信仰为思想次等重要的地位。相当多的学者、哲
学家则倾向于认为宗教为人类文明鸿濛之初的蒙昧产物,科学落后的产物,而看不到人性
都有其恐惧和终极渴慕,向往无限或寻求灵魂安宁的一面,即宗教信仰的真理,这是不以
时代变迁而转移的。信仰真理,又可称之为天启真理。
不相信天启真理,不相信信仰包含着终极真理,或认为天启只包含部分真理,而看不到它
包含着至深而广袤的宇宙真理(注一)。即使某些相信天启真理存在的人,却顽固地认为
信仰中只包含着部分真理,它不能代替科学、艺术尤其是哲学对人类的普遍有效性,将信
仰视为前者的姊妹而非孕育之母。他们信仰人世间的人性、正义、天道。他们骨子里认定
信仰神只能使人成为思想的懒汉,人性与神圣性不可通约。
以上诸种观点的直接后果就是,在科学艺术乃至哲学问题上人们自我崇拜,对人性崇拜或
知识人自我中心。它根本否弃人性的本质是含有缺陷的,从而无法认识人的原罪。须知任
何人都无法超越自己的时代,无法克服自己的人性弱点或人自身的有限性。
知识崇拜是知识者——那些渎神的,疑神的,不知神的无神论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
学者的根本信仰,他们教人信仰一种主义、一种哲学体系、信仰科技的力量,信仰艺术。
而无一另外地,他们有意无意地将神的外化形式当作终极真理,从而堕入《圣经》所说“
聪明人的聪明,智慧人的智慧”,他们在上帝的外化形式面前停住了,就如同成语”盲人
摸象”中自以为是的盲人抱住大象的一条腿而自称是看到了大象的真身。敬畏上帝是智慧
的开端,要“灭绝聪明者的聪明,智慧者的智慧”,这不仅是神的话语,对信徒的天启,
同时也激发求真者为之共鸣。它与人们通常对真理的渴望相通连。本原意义上的人,或潜
心求真的人,被抛入人世间,遭到被遗弃,被放逐,被盯梢的命运,这绝非偶然。对于这
种亘古以来就必然存在的事实实际上彰显了这个真理:不是人性或知识本身,而是上帝才
有可能使人获救。但同时要看到:一切意识到作为神性的外在形式,如从事文学艺术、科
学、制度的知识者如果不乏人性的谦卑和对神的敬畏,则有可能在求真的路途上,跨越种
种知识崇拜达到深邃的境界。他们只有谋取事功藉以荣耀上帝时才显示其璨然夺目之光,
这与那些抛弃知识从而厕身教堂、寺院的所谓虔诚信徒的作法大异其趣。作为神性外化的
哲学思想,或者说某种思想体系,对于现世而言,它实际上是一种工具,一种武器。文艺
性的思想,战斗的思想本身是一种艺术,与魔性力量争战的艺术,而哲学体系也罢,概念
也罢,定义也罢,它是人类的精神养料,对于清晰地看清这个世界、改造世界,或者优化
世界,本来大有裨益。它们作为工具与武器,是否犀利,是否能治病救人,这是最主要的
。看清真相不等于认识论;手握为生存而斗争的武器不等于方法论。如果一个人以为某种
理论和哲学,未经得现世的社会实践的利用,未能解决生存问题、人心问题,未能关注民
众苦厄饥馑,那么这样的哲学家在我看来迟早会被民众忘掉。
同时我们这个时代相当多的知识精英,对于宗教信仰问题仅仅用一句话一笔带过,对于俗
世的公平、正义、拯救责任,对于邪恶、苦难和罪的漠然视之难以令人信服和忧虑,某位
研究基督教的知名人物对于海德格尔的处处引用也令人作呕――这是知识人严重缺乏判断
力的表现。这样的基督文化资源的引入难以服人心。
对于有信仰的人,你可以象谈永生一样谈论永恒;对于既无信仰又无反思之力却自以为真
理在握的人们又有何可言:他们希望名利双收,希望优雅富足地过日子,同时又作为一名
学者或社会活动家的面目出现。对无神的人本主义的骄狂、超然冷漠的怀疑,对这种人本
主义意识形态的驳斥引发出神启思维,引发出宗教哲学的伦理和神性的人本主义。
神启思维,即是对融入人生命的宗教意识的体验,它基本上等同于天启真理。神启思维的
本质即反抗奴役、为自由斗争与争取服务社会。图式思维(通过体验、直觉、形和存在之
网)是神启思维的中保。存在之网是一种综合之网,历史演变之网,即万事万物都有其自
生存、自组织、自发展的节律,其相互之间也有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有进化,也会有退化
,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方向,问题在于人类自身如何选择。它决不会漏掉真正的人物,决
不会姑息那些不属于它的芸花一现的人物事件,譬如在音乐的存在之网中,拉赫玛尼诺夫
、马勒、勃拉姆斯等后人看来太迟才被发现的伟大音乐家不会漏掉。存在之网,不会放弃
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末日审判。这里谢绝庸俗进化论,它认为历史发展是有一定规律
的,社会按某种规律不断前进。
感悟哲学的逻辑,就是全息式存在之网、人择思维、图示思维与神启思维等。社会必须发
展,人类必有希望。这样的信念,拯救着人类不至于走向更加邪恶和荒谬,走向灭亡。它
同时教人蔑视专制社会环境下的舆论和官方传媒的声音,舆论和传媒常常充当着伪公正人
的角色;向公众传递着、误导着社会的时尚和发展水准、评价体系。
不明白这一点,就难以想到:那种取自于西方哲学美学,却全然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宗教底
蕴的大陆知识精萃们,是怎样在这块本无真正宗教自由的、意识形态至上的国土上,歪曲
着诸如真正的图示思维、自由主义、民主等理念,是怎样地歪曲着自由、独立精神!
这里顺便谈谈语言的性格问题。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位哲人先见地指出,狭义的语
言是指语义、逻辑和数,而广义的语言是指体验、直觉和形。舞蹈中的舞姿、音乐中的音
符、电影中的摄影、剪辑等艺术借以表示的即广义的语言。
语言也是有性格的。它至少包括神圣性、个性、表现性等三个方面。
而太多的人并不明白这一点。有宗教情感的人的语言必定超越缺乏宗教体验的世俗语言体
系;它首先敬畏上帝的旨意、遵从内心真实的声音;其次才考虑有选择地遵从圣贤前辈的
遗训!
一种迷恋真诚、善良、美好的性情,一种执着于人类使命感、正义、公平、公正、和平的
性格,使人屡次遭遇险境,历经艰辛仍犹未悔,信念弥坚。一个人有这样大气的个性,超
越世俗之见,它本身就是一种思想的源泉。
这决不是这些人的专属:早慧者、才子气十足的人,生活顺畅几乎未遭到什么挫折、磨难
的人;华而不实、浅尝辄止的人;迷失于所谓艺术形式的至上性而忽视人的道德良知的现
代艺术家,它甚至也不是那种中国式缺乏宗教信仰的实用主义者、自由主义者、权威主义
者的专属。它只可能产生于这些人当中:有某种不可压抑的独立的天性,不论横逆顺畅,
都不影响他追求真理的执着和道德自律意识;它可能是大器晚成的、遭遇坎坷之境或使其
个性发生艰难的环境。简而言之,强烈而深刻、善良而临事认真,永不止境的求知欲和创
造欲,构成了这种人的德性。在这种秉赋上将产生出真正超越知识崇拜和科学崇拜的思想
者出来。
当然,语言自然是善于表现的。语言的温和与激烈,与生活中社会中所遭遇到的平淡和重
大事件的惨酷是相关系的,也与个性中的宽厚和面对正义之事时的态度取向相连。

以“道”为代表的神秘主义与上帝的关系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
,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约翰福音1章1-5节

东方的神秘主义的核心在于性命双修,身心合一、天人一体。气功瑜珈、参禅打坐和习拳
悟道等,皆属于此,这方面的探索使人洞明世事,生命力强健。这种神秘主义有属于自己
的很好的宗教情感,譬如知不知为上,反科学至上、敬畏上天、节制欲求,但脱不了意志
信念至上的心影,似乎仍停留于人的自我称义的层面上。在一个顺境中、或未经大苦大乐
之人生中,是难以唤起宗教感的,甚至有些反宗教感。
这种神秘主义与自然神论本原上或许是反终极关怀的。
譬如说道家。道家思想的自洽在于,个人从旁边关注社会、超越善恶、寻求长生乐生之道
,作为公民,无道则隐,易忽略他人的情感与欲望,有私爱之心。私爱与无私之爱、正义
之爱绝然两分,作为哲人,他主张天道、自然流转变化的本体而非神本体。道家更强调和
谐美、强大和个人自由。就此而言,今天的道家似仍然难以与西方深刻的神性人本主义传
统相沟通。但你能否说,它不够深度?在人性上缺乏神性深度,在人类精神各个层面,缺
乏宗教或神学的深度,以美学取代宗教信仰。这里一个问题就是康德的三大批判。大哲学
家都成为美学家。但不要忘了,西方哲学家长期浸淫在德国的古典唯心主义思想、基督教
文化传统和生活环境之下,康德、黑格尔、费希特、谢林同时也走向神学。关注人性、关
注人类命运,关注生态文明的哲人们,怎样将这一美学概念偷换,成为美术-造型艺术本
体的美学,而非对人类困境中的社会学、心理学、神学、文学、诗歌、音乐的反省和观照
?道家思想在先秦时代是个体系,又如何可能变成今天的积极应世的哲学根源,如果其遁
世的秉性不移?
这种哲学立足于存在,存在反过来包围他,笼罩他;阶级性、无神论、传统、习俗、国民
性在他身上由于缺乏清醒的永无止境的自省意识、自我剖析意识,而反过来笼罩他,同时
某种外来的资产阶级、市场经济的意识也来浸蚀他……这里隐藏着一个道家的秘密:面对
荣辱,淡然处之。这是大化无形的道家思想与上帝信仰的休戚相关格格不入的地方。个人
不仅是私人,也是社会公民。一个渴慕神圣性的人,他还应拥有公正心,正义感和使命意
识。当代道家人就是这样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身处逆境时常以一身担天下忧
为已任,当身处顺境时则荣辱皆忘,淡然名利,以显其豁达,似乎自己真的超然于此专制
环境,已挣脱了社会专制主义的锁链。这从另一方面显示了国人的奴性之根深蒂固积重难
返。在中国,这种事功型的人中佼佼者常常就是英雄;而在西方,有充分的事实证明,这
种事功人并不一定是知识分子所认同的一流人物。这涉及人的价值等级问题,本文将在第
三章第四节再作论述。
这种哲学并没有解决人学的基本问题,即人是什么、人何从何去等基本问题。虽然它从理
论上承认个体相对完整性的重要和平等性――不分年龄、职业、阶级、性别、民族等,但
它并未能从行动上、实践操作上,解决相对完整性问题,而忽视了个体人格的精神受难性
和生成的艰巨性。作为东方神秘主义者来讲,人既可能是上帝(在认识上),又可以是人
,人=上帝!这就是其哲学自我中心的由来。
这种神秘主义以其修炼、悟道、参禅等方式,尽可能把握神秘、个体的奥秘,提升人的丰
富多样性和生命力。但,这只是某种先兆或秉性,起根本作用的仍是后天的努力与造化。
它使人认识自我的秉性及宿命,具有心理分析和教育功能;具有神智论倾向,但它或许根
本上缺乏与个体人格的亲密关系,而悖离悲剧精神。或许可以说,这种神秘主义给人提供
了一条自我认识的视野,一个神秘的通道,但决不能当饭吃――当一个人为衣食往行而奔
波时,即使人“成功”,那或许是因为后天受教育的结果,而非先天宿命命定。哲学的教
育功能恰恰是那些眼睛高高在上,忘形于形而上的贵族哲学家们所忽略的。这种教育较之
神秘主义知识、实践的修为,对一个人自我成长更有着主导作用。一个人自幼受家庭出身
、时代教育环境、童年生涯和知识结构的影响,即使不掌握某种神秘主义理论,他也会自
发地倾向于朝他的秉赋、气质、本色方向发展。
人易犯错误更难免犯错误。这种神秘主义与基督教的上帝的悖论在于:神秘主义所指道、
梵、佛等,并不等于上帝,前者没有位格;而上帝本身是有位格的,以位格概念以耶稣基
督之身阻碍了人的精英倾向和通常哲学家自我中心倾向,贩卖形而上智慧倾向,耶稣位格
的主要目的,在我看来,即是教人谦卑、心向底层广大民众和对民众的自由潜能的教化之
功,在存在中而非在存在之外关注受压迫受欺侮的底层广大民众,关注罪恶公正和正义问
题,上帝是宇宙最大的奥秘。西方神秘主义通常具有三大特性:神圣性和神秘性、先知性
,而科学是人类借以荣耀上帝的外在力量,这外在无疑又是有限的;道莫测高深、超凡拔
俗。而基督教则切进现实人生,且真的基督徒有无限个“神性的人”,这无限个基督徒不
比那道之不可言、高深莫测更具体、更实在、更此岸寓于彼岸之中吗?不更意味着爱、责
任和正义吗?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与个体人格--人的正确的自我认识

“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有古卷作良善的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
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有古卷作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
的,除了神以外,没有一个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
———马太福音19章16-17节

中国大陆自二十世纪以来,正义公平的资源十分稀薄。也许有的是为国家的正义,为民族
的大义,为社会的责任感,为某党的“崇高利益”的忠诚,但唯独缺乏为个人的正义。
在国内,这个时代做事的权力、前提和背景就不公平。通过攫取或占有现有公共资源并将
之“合法化”的官商界成功人士,在学术、艺术、文化上做出贡献的人们不能不意识到这
一点,无法自衿。一些欧美人士由于长期受西方价值中心论,狭隘的民族主义、殖民后殖
民心态的濡染,看中国要么盲目吹捧,要么视为敌对,不容易对自己的扩张政策、新殖民
政策对其他国家造成的灾难和困境负起应尽的责任,西方民族的优越感、种族歧视意识、
商业唯利是图意识,难以产生全球命运一体的同情心。在转型期社会,个人、民族问题依
然要靠自身解决。能否摆脱生存困境、精神危机,能否使个人和社会健全发展,只能由个
人和民族自身把握。埋怨和敌对决不是办法。中国的问题最终只有由中国人自己解决。
但是,社会却施予人奴役,最大的奴役莫过于叫你忘却理想信念与现实的反差,屈服于命
运,安于现实,得过且过,即奴役在于忘却应为自由而斗争。它凭空夺走了人们曾一度视
其为恒常动力的虔敬感、耻辱感和危机感。在这种奴役下,没有什么东西是紧迫的;没有
什么事件令你激动不已,而忘情投入;没有激情和勇气。没有人清醒的自我意识,正直人
生活状态每每危机重重、异常艰难,而这种穷困与艰难的生存状态反倒成了社会凌驾于人
身的另一种莫名的羞辱感、自卑感。必须反对这种对人生存状况的奴役与漠视!几千年来
,中国人在施冷漠与感受冷漠,意志至上与令人意志至上之间走过来,唯独没有形成一种
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使命意识,而是这种利他性使命意识的异化:世俗个人主义、为国家
论或意识至上论。
世俗个人主义,又称之为自我中心论。又可大略分成两种:偏重物质和功利的利已主义,
偏重精神的世俗人本主义。
近几十年来,国家的意识形态专政,取消了亿万人的大脑,而去服从某个政党某个领袖的
大脑;打着社会主义旗号却涂抹了封建色彩的官僚资产阶级横行于世,更是控制了大多数
人的经济命脉。由是大陆民众淡忘于历史的惨重,对事实上与已休戚相关的公共事物漠不
关心,更是助长了这种功利个人主义的江河泛滥。
由于不信意志和信念的作用,由于缺乏正当的宗教信仰,同时放弃了对个性的培养,中国
人太多不是做人而是做戏,如鲁迅先生所说“瞒和骗”,盲目跟风,视世俗庸俗化为适应
环境、优胜劣汰的需要,经此增进庸俗化,但是回头看看,那些仁人志士当初有哪一个不
是摒弃了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而选择了按志向、个性行事,选择了艰难而本真的为人处事
之途(至于极少数后来集功名富贵于一身的人则另当别论)。
社会专制大环境的高压,造成个人主动性创造性精神的缺乏,人们满足于批判他人的快慰
却鲜于自我反省,对社会的解构性批判远超过积极的理论建树。人与环境关系割裂、各自
为政的现状,要么使学者长期受压抑、其生活喑哑而艰难,在这样的状态下,基于正直人
性的团契意识断难以产生;要么有力量却孤独,孤独而异化,或逃避孤独远离民生国瘼亲
近上流社会,或者虽不孤独但唯我至上。知识人唯我论就这样形成了。哲人自我中心、典
型如尼采超人、不必谦逊。只要想到人是永远会犯错误的会有盲点――即使一个具有神秘
主义倾向的人,也难免如此。虚假意志、知识往往伴随第一印象感觉而来。而人在成功之
后,在步入晚年之后,难免非理性看人视物。
这种个人主义不利于人格的健康成长。在中国,其思想根源在于三方面:
根源于儒家理性主义,劝人从仕使人产生对专制集团的依附性、奴隶性而非独立性。
根源于道家的生命哲学,长寿、强烈生命自我保全意识;遁世作隐士的意识浓厚,缺乏服
务使命意识。
也根源于传统佛家的出世哲学,从根本上讲,不太注现世和他人的人生命运。
从哲学上讲,这种个人主义严重漠视国民深层心理、民族性格、国家命运、时代精神状况
等问题,其共性在于公众意识的缺乏,休戚相关意识的缺乏。从心理学上讲,当下社会环
境中,专制主义和极权统治对神-人性和异议者的高压,使人精神上、心态上消极地回应
或逃避退隐,形成了诸如扭曲式人格、偏执式人格、告密式人格、整人型人格等荒谬变态
人格,人们的心态中似乎有一种因社会不稳定缺乏安全而相互猜疑防范的意识。由此产生
一个结果:中国人自己看贱中国人。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1 17:01:20

--  

神学家尼布尔说得好:判断一个人所遇见的真正的上帝是不是一个偶像的证据,可以从他的悔罪、博爱和谦卑当中看出来。否则将导致哲人自我中心、知识的霸权、忽视人类和社会生存状况的超然冷漠,忽视心灵的、抽象暴力(如体制、意识形态、错误的宗教)的摧残。
优越的灵魂在盛名之下其实难付,放弃对人权、正义事业的不断追求,这或许是某种以超理性哲学自命的思想者在人们心中难以托附的原因。他必须承认这样一种意识:为正义而思考且不断呼吁的意识是人一种不容推卸的责任。这种文化精萃有其历史的渊缘。一些文化精英,对中国当下的人权遭受压抑迫害的现状从根本上表示漠视。他们或会摇摇头表示沉痛感,或者些许一点惋惜;但回过头来,又沉浸在自我的巨大成就造成的光环之中。他们的作法有些近似于阿多诺当年的韬晦法,尽些普通公民和专业工作者的义务,将知识分子的责任暂时弃置一边,以便侍机而起。这种文化精英文化心态大抵有如下特色:
一、 英雄主义和社会等级的贵族心态。漠视凡人和平民大众事业。
二、 唯我主义、个人主义,缺乏公民的利他精神及服务使命意识。
三、 普遍性高于个体性,缺乏公民正义感和公义。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1 17:03:18

--  
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但却不考虑自己(譬如忘我、为民族大业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人,这是一种为国家而存在的人,民族主义的人,在他的思想中或许不乏世界主义的成份。某些为民族、为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人怀疑,倘使它不首先成就个人的自主、良知的自主(即与上帝建立某种亲密的信靠关系,即敬畏上帝和爱人如已),那么这种为民族为国家的存在就多少有些虚伪。它缺乏一个令人信服的东西作为其终极精神内核,即作为哲学终极构成之一极的价值(另一极是事实),即信仰真理。
    为国家而生(而似乎不为已)的人,实则也是一种人格的变异形态。这种民族主义后来发
展为利已主义,不再战斗的个人主义就丝毫不奇怪了,这在优秀的俄罗斯知识分子那里是
难以想像的,这多少反映了我们文化中人性的虚无。
    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视野,缺乏全球范围内的人文关怀。归根到底只是一种封建意识的余孽,加上他们与代表统治集团的意识形态的亲炙关系,他们经常会感到,有某种在局部领域中“一览众山小”的优越感,感到缺乏竞争对手或后继乏人,思想的故步自封、自我蒙蔽,看不见一群新人的成长,对看得见的东西,当然是不辩自明了。他们无法理解开放及开放社会。同样,为集体,为组织,为某阶级政党(而不是为人自身的独立自由)而存在的人,实则是一种不关涉他人的缺乏爱之信念的变异形态。意志至上论是贵族英雄主义的立场,它忽视了暴力、战争、国家机器、极权统治的危害性力量,不知比个人信念和意志强于多少!
人性有脆弱、魔性的一面,不能太夸大了人的能动力量(包括精神力量),人力不胜天。意志的坚定是个相对概念。这点不弄清楚,仍有可能走入道德相对主义,不利于伦理学的发展。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1 17:08:32

--  

  我常常面临着某种思想激烈而持久的交锋,我倔强而偏爱彻底的个性不容那种对我视之为个体人格的东西屈服,在这里必然存在一种对无所不在现存的尺度的潜在挑战。或许可以视而不见;但后者却无法回避这种来自于现存尺度的压力和挑战。它基于这样朴素的思想: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我想到:有两种独立的人格,一种是那些因信仰而称义的基督徒(或其他宗教信徒),他们在生命的每一时刻都准备捍卫着信仰的自由,藉着对神的信靠,不太考虑经济自由问题,就如帕斯卡尔所言“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草”,信仰者有着自己的信念,那就是不屈不挠地为上帝时刻准备献身。另一种是凭着人格,而使得自己变得拥有诸多才能,努力知行合一、生存强大,自己扼住
  经济的命脉,以便有足够实力与非独立的异化变质的思想现象作斗争。人在最高存在捍卫自己的独立和自由,而不为共相所包容;共相寓于个相之中,个相大于共相。个体就是一个开放的小宇宙。个体人格里包括着个体性、民族性和人类性。但人首先是民族的,其次才是世界主义的,人不能摒弃自己的民族性,否则就是无根之人、非个体人格的。学术的品格――兼顾社会与个人。个体人格一面指向个人,一面指向他人、社会、民族等外在世界。当代人的利益,自己的合法利益如人权、公民权(这涉及合理的自我正当性道德范畴),以及自己民族的命运,这一切都与个体人格息息相关。个体人格不是狭义的人而是努力克服人性中的罪性或魔性趋向神性的人,不是不关注社会、历史,而是超越而又内在关联着客体化。这是一个更充盈、深广的范畴,详见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一书。这里只简要表述如下:
     别尔嘉耶夫以为个体人格即自由,与我所理解的每个人的相对完满性相似。别氏这样论述个体人格:个体人格是小宇宙,是完整的共相。把人的个体人格阐释为“小宇宙”,这与有机的分等级的欧美式的人格主义很不相同,这种人格主义视人为整体的普
遍的共相的一部分。然而,个体人格不是共相的部分,相反,共相是个体人格的部分,是个体人格的质。个体人格有其内在的有机整体性,它有一个核心。(人的相对完整性亦如此)。这个核心保持着人的特操不变,而言述方式、思维、对世界的观察会有所转变。如果说自由等同于个体人格,等同于人的相对完满性或者近似无限的差异性,那么,建构体系的哲学必须经受得住这种个体人格主义的深刻的内核的锤击。体系是外在的,而个体人格是内在的,人们常常拿实力、拿经济基础或者从广度-比如其它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来否定或企图奴役这种人的相对完满性。

    “不能把个体人格理解为实体――这是自然主义的思想。对个体人格所下的注脚也不能把个体人格理解为客体或客体世界中的一个客体或世界的一部分――这是一般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认知,否则,人会失却作为个体人格的奥秘,会失却作为世界生存核心的奥秘。这里个体人格只能阐释为无限的主体性中开启生存奥秘的主体”。个体人格主义哲学强调了神性-人性的人,传统道家哲学强调的是超自然的天道和自为的人;前者强调基督性、宗教精神、个体人格,强调自由高于存在;而后者强调实在,强调
基于存在的多元互补,强调哲学立于科学或艺术的一维(究其原因也只是因为它们是有机生活中的较高质劳动)。
     别氏对存在与精神的剖析,对自由高于存在一再首肯意味深长。究竟是做人(个体人格)与做一个基于专家(比如:立足于某具体科学、艺术的哲学家)的哲学家更重要?还是为了做一个基于专家的思想者可以姑息个体人格?因为他们有不同的立身之基、宗教信仰不同。我断定:不能亲近个体人格的哲学只能是一种不彻底的哲学。而理论不彻底,就难以令人信服。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存在的超越与内在性关联,创造和斗争,弱的精神和强的生命,这是不同的哲学范畴。别氏等知识分子更象先知、圣徒、预言家、作家、诗人、忧郁的神秘主义者;而宗教多元论者更注重于实践、操作和客体。主体与客体的悖论,自由与存在孰为先的悖论,这是本体论和基督宗教哲学的关键分歧。就论做人这一点,我看不出多少合理者――从严格的学术品德,从个体人格的名义上讲。
     时代缺乏的是基于个体人格的本体论哲学,它从本真体验出发,以综合素养、神圣良知培育的超理性直觉、灵性生命直察事物的本质,它超越诸认识论、方法论,而又是对诸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回应。
     人的自我完善无限丰富可能性不可能只是靠人性、世俗人格、自身来完成,它无法避免人类本性中自大的荒谬倾向,世俗人本主义以提倡人的人格、成功、感召力为旨归,而后者相信每个人的神性和自决权,从而有利于民主观的催化,有利于平民的民主人权理念的加强和知识分子化,有利于团结的凝聚力。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1 17:11:53

--  

第二章 信仰的贫困:信仰疏离理性真理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约翰福音14章6节

    共产主义信仰失落之后,人心需要依托与归宿。民众渴求经济独立,但对于政治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相当人仍很陌生。理论的贫困、哲学的贫困使知识人四处寻觅:是信仰神,或良知,还是美,还是某种主义?具有某种宗教信仰的信徒常常退居一隅,固守教义,以偏概全,对于宗教信仰与知识和现实的割裂的不幸局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种缺乏科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素养及独立思
考的信仰,将使一大批盲信者确认自己已是上帝的子民,只要修炼从此可以忝列仙班。这种信仰具有严重的反知蔽智倾向。是的,我相信人类的英魂或许包括宇宙中以心性为基本出发点的圣哲之魂是永生不灭、生生相息的。或许他们的精神灵魂正好需要信仰――出自于本真之心的安抚。他们对人世的冷漠,与我们在人性不可信之前提下有时侯对人世间某些此起彼伏、皆因那个该死的体制毒瘤和人性的罪衍生而来的冤假错案、烧杀抢劫、车匪暴力事件的不屑一顾又有何区别呢?这种信仰认为,世纪末邪魔当道,人世间事不必操心,人们只须一心修心忍性,度人度已升天堂罢了!我自谓凡夫俗子,还得照食人间烟火,这样的逻辑,就只好“悬置”起来。但同样可以认定的是,如果人们一心追求永恒,生活于现世,但现世便一刻不会停止干扰他。坚忍是一个方面,通常对于他人的嘲笑、轻视你可以不以为然,然而你却缺乏一个可以与这世上联系的渠道:你本来是悲悯那些人的(当然反遭人嘲弄是难免的,否则就显示不出份量)这里第一位的是坚忍,发自于对道的坚定信念:你凭什么悲悯?(凭着十字架的上帝?)宗教信仰置疑哲学思想。神学也漠视哲学,或者迎合官方哲学的口味,他们一味排斥哲学知识,将之粗鄙地视之为聪明人的聪明,智慧人的智慧。的确,知识人中大多数人不信神,常常只见人而不见神(譬如他们常会因为身边的某人是宗教徒曾有劣迹、偏执、过犯而不去探究神的本意),或凭借科学技术、逻辑理性的力量远离神,而且通过文化或科技的传播迷乱人的神经。而且他们“不知道他们所犯的罪”,常常行事狂傲、自我中心、放纵性欲,追逐财色,道德刁鄙,信仰苍白,他们不知不觉间与魔鬼共舞,悖离神明在所难免。
    中国目前官方的宗教团体,是实用主义和温情主义的,比如为官方认可的基督教三自教会,其主流仍是返源到《圣经》的灵修主义。它声称不与法律、政府相冲突,但它某种程度上排斥知识、智慧和知识人,不问世事,少问学术。问题因此而来:宗教人士或许会指责说:你那种说词是属于什么神学?
    共产主义信仰滑落后中国现存有如下“信仰”种种:
一是实用主义或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狭窄民族主义,合目的未必合规律,主要存在于官方学界、政界和军界;二是科学理性至上论、金钱至上论或物质消费主义;三是气功或传统佛教;四是泛宗教:天道、自然、存在,包括“以美代宗教”;五是新儒家,其主体来自于某些海外知识分子;六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台湾);七是以耶稣基督为主的信仰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1 17:19:39

--  

信仰的确定性与宽容性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希伯来书11章1节
这恶会众向我发怨言,我忍耐他们要到几时呢,以色列人向我所发的怨言,我都听见了。你们告诉他们,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必要照你们达到我耳中的话待你们。
——民数记14章27-28节
这些话你要说到几时,口中的言语如狂风要到几时呢。神岂能偏离公平,全能者岂能偏离公义。
——约伯记8章3节


     在中国大陆,或许是部份由于佛教、道教、儒教自身的软弱性或依附性等自身的局限性,中国几千年来专制统治对宗教或统制或同化。近百年来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的传播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使得一个人信仰无神论同样是极其自然的事。我们不能忽视环境或民族文化传统对宗教信仰的选择。
    但就某人心中认信的事实而言,每人可能都有一信仰,有人信仰某一宗教(如道、基督、天主、释加牟尼、安拉),有人信仰无神论(如种种祖先崇拜、图腾崇拜、泛神论、共产主义等等),有人信仰某种教条或意识形态,有人信仰某种生物、鬼怪,也有人信仰异教、邪教(非公认正教之外教义中包含着有损于人类社会的宗教)。确定性认信通常构成了一个人的立身之基,认信通常并非来源于理性、对客体知识的分析与思辨,而主要在于生活体验与对信仰真理的身体力行方面,在于个人的反省、选择和对宇宙奥秘的启悟,它更多强调的是具体个相的不可忽视性和丰富性,以避免共相的笼罩和覆盖。“心中的道德律和夏夜的星空”,可称为康德及其追随者的立身之基;对上帝的信仰,是希伯莱宗教(犹太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信徒的立身之基;对共产主义的认信,是马克思主义者及某些无神论知识份子的立身之基。还有些有名有家的人,自以为或社会称之为优越人种的人,否定信仰的力量,他们以wei,确定性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不停地变异。无疑,这将导致怀疑一切的怀疑论和对道德价值这样的东西持相对主义的态度,或取消价值判断是非判断。我们必须把确定性认信还给每个人,这是天赋每个人的自主选择,这意味着尊重个人的自主意识,尊重信仰自由,对宗教信仰持宽容态度。
     宗教提出并回答这样的问题:人的存在来源、走向与归宿,人的存在意义与使命及其与超自然之物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世中过一种纯正德性的生活。信仰主要揭示了一种启示真理:需要并认可个人的体验、生活选择,不仅仅是意识问题,更多的是体识、修炼等行为的问题。而哲学主要涉及需要深思的智慧、知识,涉及尘世间的一切包括对万事万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探索。事哲学者以追求探索真理为天职,以其常识智慧服务于人类和我们生存的星球;他探索人性、事理,使人明辨聪颖、爱自由、智慧本身。哲学家常思常人之思之不敢思,常疑宗教之不敢疑,故罗素称哲学家伟大而悲壮。
     就宗教信仰与哲学的关系而言,有信某种宗教的哲学家,如西方大多数科学家、某些哲人均信仰希伯莱宗教的上帝,也有无神论的或泛神论的思想家如斯宾诺莎、爱因斯坦。泛神论(而非多神论)通常是某些知识份子的固执选择,其理由是:这样有利于人性(容许对超自然之物、神秘性的合法地位,又是追求真理的最好选择。一个人只是为了追求真理而真诚地选择泛神论或某宗教,这都是值得尊重的事情,因为追求真理本身就意味着反对盲从和迷信,意味着在脑海和心灵中破除无数的错误杂乱的思想,这并不比缺乏选择和判断尤其是涉及公正、正义的选择和判断而盲信某种东西差。在这里,由于大多数人信仰是根据他的特定利益,这特定利益与视界和常识有关,而哲人则强调绝大多数人的公益事业和系统性的判断,因而他必须选择的东西是包含尽可能利他的能培育公民意识和仁爱意识,培养自由意识和尊重、科学、尊重人权,宽容意识的。
     对于无神论的反宗教精神的思考尤为重要。(宗教精神就是对超世间、超自然物的崇拜、追随以及在宗教中使人性升华、光大,使之充盈了神性或因忏悔、反省等意识而来的精神)。我们必须揭示因应当今时代无神论文化传统及其教育本身的缺陷和弊端,必须揭示对于追求真理而言,为何必须既有确定性又有宽容性。必须反对种种价值取消论、道德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必须批判世俗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唯我论等倾向,必须藉此批判中国哲学中的人性论,种种藉哲学知识科学之名的泛宗教倾向(它可有几种:无神论背景下和宗教传统背景下的)。
     面对此信仰多元化局面(注二),哲学家与宗教信徒、神学家的冲突通常首先在于那些无神论、泛神论哲学与宗教哲学之间的冲突。这是因为作为宗教信徒的哲学家以神作为立身的磬石,基督徒认为信靠上帝就等于立身于磬石之基,并成为其生存发展之在先选择;被信仰者是此时此地此人此心的东西。但作为无神论、泛神论的哲学家,或者作为哲学终极终成的信仰真理又如何看待宗教?我以为,以终极存在之物(即在基督徒那里是上帝,在伊斯兰教徒那里则是安拉,在佛教徒、道教徒那里则外化为佛、道)作为立身之磐石,是信仰真理的首要前提,同时这种信仰真理并不能包含终极存在之物的全部奥秘,但却可以藉人与终极之物相交通的关系领悟世人所不能知的真理。摩西《十戒》第一条就说:“除了我以外,不可有别的神。”而宗教宽容是相对,是必须,宗教宽容的源泉来自于独一信仰真理,它是上帝爱之光普降人间的必由之路。对于一个正直而诚实的人来说,宗教宽容是很重要的事(可参阅洛克的《宗教宽容》),认靠某种东西也是极为严肃的事(当然,这里不涉及宗教改宗之事),仅仅为了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本身,他就要既为自身负责,也要因自己的行止虑及他人。信仰可以是宗教历史传统沿续下来,比如欧美国家的基督教文化传统使人信仰基督是极自然的事,而在中国大陆则难乎其难。欧美国家的基督教文化传统被事实证明是一个极富于生命力,经受种种考验和挑战而不断发展,对人类科学文化、社会秩序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尽管其历史上因宗教裁判所、十字军东征、由宗教排外情绪引起的纷争与殖民问题等等诸如此类不光彩的事,但也决不可忽视其对人类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
     世俗宽容的前提是:自己是所谓强者,而所谓强者、弱者,也该来个反先定判断。只有精神的强大才堪称强者;无辜受苦与物质生活的贫弱,不仅不是所谓物质强大的强者所无情摒斥,反而值得那些自诩为天地立命或一心系天下忧的知识人耽怀。多元不等于紊乱,宽容不等于纵容(邪气)。这种宽容仅仅是在自己强大之后(不仅是生存时空上的,也是观念思想上的。人光有其中之一还不行。无辜忍受社会的不公平、屈辱,眼睁睁看着人间的丑恶、非正义的东西不得揭露,还其是非本身,还谈得上什么爱心、什么良知、什么仁爱!这种宽容是有限度的。当自己成为强者时,宽容不再拥有敌人,于是宽容似乎没有限度,任何人皆在我宽容之列;但这强者本身,是否有代表性?是文化的代表性、时代的一个奇迹或是个人命运的一个造化?如果具有文化的代表性,那么这种文化是否赢得了自由的地位呢?即:基本的发表自由权、出版自由权了呢?一种存在若须具有文化的代表性必须以他之自由的地位为前例。任何遭压抑、监禁状态都意味着自由的反面——奴役。受压抑者的思想取得发言权——如果这是时代的一个奇迹,那么这奇迹来源于时代,奇迹的应验者们是否感应到了时代的伟力和恩赐而反哺于时代呢?何况奇迹比较不具备普遍适用性。如果这是个人命运的一个造化,那么我认为这种命运本身就是为朋友的不义,对学术的不真诚。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1 17:24:56

--  

  放弃思想斗争的宽容易导致对烈士的冷漠。为了避免忘却个人与死难者鲜血的事实的宽容,应深刻全面而非浅尝辄止;发展而非封闭,战斗而非保守。一种基于物性实力的均衡,尤其是基于世俗宽容的心灵的均衡,常常凌驾于一切社会不公平、邪恶现象之上。一旦某种个人的实力均衡占据了心灵,而非基于神人关系的均衡;一旦一个人被已有的荣耀名誉所累,那么他就会有一种钝化的迹象,人们就会渐渐遗忘他。一旦人被某种崇拜的花环所笼罩,失去了对上帝的敬畏——这种敬畏来自于超越自身超越现有的知识,来自于运用智慧、哲学服务于民众——那么他就在某种程度上固步自封了,他将精力用于如何策略地生存好,如何苦心孤诣地保存生命血脉。这或许并没有错,但一个知识精英人士不能将精力用于最广泛最底层的人群和重大事件,这要么出于人的软弱,要么无异于犯罪。思想的私人化、精神的偏颇使用作为正义和良知的斗士精神的丧失――对于一个天才和一流的思想家,他的毕生的意义就在于像波普尔那样无穷地探索,像爱因斯坦那样,超越科学职业本身,为世界和平鼓与呼。

     基督教价值观的实质或许即在于强调神—人关系。基督教价值观在大陆本土一方面受到儒家(或新儒家)价值和道家价值之冲击即传统价值的冲击,一方面受到实用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冲击。面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危机的普遍价值滑坡,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不是实用价值,不是工具价值,而是对基督宗教价值的召唤。另外,由基督徒思想家倡导的全球普世伦理运动也是对当今道德沦丧的一种积极性回应。
     基督价值观本质上与无神论、泛神论哲学价值观相冲突。按我的理解,前者强调矛盾的解决、冲突的消解,强调对贫弱者救世的悲悯立场,后者更强调美的理念、乐观主义、事实,强调用哲学以立未来。前者强调精神、超验神性,后者更强调物质性;前者强调爱及战斗;后者更强调生命强大,对物质和精神的平衡。还要看到,基督教文化不仅孕育了科学,也是近现代人权观念的起源,所谓“天赋人权”,就是直接来自基督教中人人平等和博爱的精神的。等到人权的观念摆脱宗教的影子,被世人所普遍接受,人权也就成为衡量现代人类文明的标准之一了。摩西律法开启了法治的开端。基督及其信仰对大陆的意义,在我看来,至少有如下几点(注三):
    1、提供一种人必须具备的精神质素,抗生存逆境和精神危机;令人谦卑、求公义和仁爱;2、更深刻而广阔的视野;公共事务神学观、神学美学观更有利于对政治学、美学的理解。3、有强烈的正义感、同情弱者之心,信基督是经验之契、感情之契、心灵之契。4、提供神性的生存本体论,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5、不仅是信仰,更是生命实践。……为人与做基督徒的关系“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世纪1章26-28节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1 17:42:00

--  

  基督徒贵在崇实,崇实则认真,认真则深究事理,而不喜做戏或妄言。为人要实。基督徒贵在真诚,主要是指对上帝真诚,对心中的道德律真诚。真诚则自有一股“浩然正气”,不为虚名浮利、矫情所惑。为人要真。基督徒贵在自知。自知则谦卑,知人上有人天外有天。有两种基督徒:穷弱者立场和社会贵族立场。这两种立场同样可以超乎善良仁厚的德性之上。我以为取义人立场方是真基督徒的立场。为人要明白。基督徒贵在持之以恒,坚忍不拔,换言之,韧的努力和韧的战斗。为人要目标始终如一,节操前后一致。基督徒贵在为他人着想,为社会谋福利。爱因斯坦说有两种人,一种是为自己着想的人,最好的是合理的利已主义者或保全自身的神秘主义者。另一种是有牺牲精神的人。为人要有悲悯心。在基督徒那里,个性通常包括三个方面:自然性、社会性和基督性。
    自然性赋予基督徒肉身、生存本能、七情六欲、成长的种种需要;社会性赋予他关于人与外界、主体与客体的互洽的企图,关注社会道德、公共事务,他意识到关心社会与关心自己是同源而息息相关的。某种程度上讲,关注社会即意味着关心我们自身。而基督性则捍卫人并呼唤人类的公正、平等、正义、爱的秩序、多元价值普世伦理等。对于邪恶现象予以揭露,对于历史真相予以揭示,这是基督徒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一般无神论或泛神论者,对于人的世俗性比较关心,但唯有基督徒更关心人的永恒性、神圣性。
     中国人中的shili阶层,拿物质高于精神的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人,都缘于此:不愿为人,只空做梦。精神贵族化和战斗平民化是一个基督徒的两大特征。前者要求从知识和经验上积累相当的时代养分;需要和谐丰富、广博和高明,而后者需要同情、善良之正义、公道和拯救,需要在扬弃中的战斗,需要深度。
     精神贵族化与贫富、出生无关,主要关涉超出党派之见和群已之见,追求完整性,对人格自由的极度敏感和守持无限的思考和体认。上帝使耶稣基督诞生在拿撒勒的马槽旁,这是一种神迹。精神贵族化在一个穷人出身的人那里更有着不能忘本、爱你的邻人,爱纯朴善良等特征而摒弃了穷人中某些好逸恶劳和追慕荣华富贵的不良品性。
     这样的人不能轻易忘记:精神界斗士如鲁迅,俄罗斯宗教思想家如别尔嘉耶夫、俄罗斯诗人如普希金,基督徒如朋霍费尔,艺术家如巴巴……
     俄罗斯诗人叶甫图申科认定诗人是负债的人,除了为人之外无其他职责;鲁迅严肃认真而坚韧地做一个精神界斗士,如出一辙。
  对于哲学体系的信仰,乃是一种精致化了的文明罪“保罗站在亚略巴古当中,说,众位雅典人哪,我看你们凡事很敬畏鬼神。我游行的时候,观看你们所敬拜的,遇见一座坛,上面写着未识之神。你们所不认识而敬拜的,我现在告诉你们。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本有古卷作血脉),住在全地上,并且豫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们寻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我们也是他所生的。我们既是神所生的,就不当以为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后,神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要藉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叫他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
——使徒行传 17章22-31节

     感性的探索就是感觉、直观,这是第一位的,但必须服从于内心。判断、裁决一个事物或人,你认为它怎么样?好与坏?美与丑?真与伪?它为历史贡献了什么?有什么局限性?后来者如何超越?凭藉的是生命体验,更根本的依据在于,人与上帝交通后人所受的启示。
     对于拥有一定哲学文化修养者而言,易犯的错误是:理性的探索为先,忽视内心的直观感受,这样直观与理性之间就产生了一种错觉,因为缺乏底气缺乏自证的自觉而对欲探索的对象抱着某种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态度。有人说:直观、直觉是第一位的。通常这只是对于某些女性而言(因为她的直觉力超过理解力,她判断事物首先服从于内心直观,而不论是否在历史上站得住脚,史所公认。而历史是一种超世俗的合力结构。不是英雄创造历史,也不是群众创造历史,而是神—人、事互相效力,共同创造历史。)这代表了一种从本体出发,真实为先,理性次之的探索。超理性的探索即将哲学思维与对象密切相结合的探索,即:不仅能直观它好,还要知道为何好。自证它是好的,比如,欣赏一幅画。观察一个人,欣赏、观摩是重要的一方面;临摹写生创作也是一个方面,是身临其境,以悟其道的一方面。理性与感性必须不断地磨合,如此循环往复,达到一个新感性,超越理性(或传统文字解说)的直观,对对象的直观。
     世人时常因理性的精明而变得失去判断力。我们这个时代,弥漫的是理性的目的论的崇拜者,他们表面上似乎并不缺德性,但在目的论的幌子下掩盖不了一个骨子里的道貌岸然。我注意到,那些知识广博而又聪明的人他们认识力强而又富于技能、手段,其思想是谋生型的,韬晦型的,是实用主义的,这或许与几千年封建统治、极权统治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破坏有所关连。
     时代的哲学家通常念念不忘的是其哲学、思想影响了多少人。这并没有错;但奇怪的是,这些人中并不泛当今文化、新闻界中坚者,无一另外表现出某种对知识和人的崇拜,或者说世俗智慧的崇拜。而在另一部份人看来,那些独立不羁的本真意志特别顽强的人则对由此产生出的某种自我欣赏、自鸣得意的气味不满。这种气味是建立在潜意识中自高自大、目无旁人的心态上,他看不到生命的局限性,看不到思想意识的局限性,个人成就的局限性,看不到自己生存基础的脆弱性,以及与此相关的上帝的超验性。
     这种分歧是潜在的,真实的。就价值论意义来说,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做一个现代道家式的生命智者、真人,还是做一个立身于时代和社会之中并使他的命运与神性存在休戚相连的基督徒、人体人格主义者,分歧在于如何理解强大,如何理解高贵和优秀。
  这种分歧又是不可避免的。哲学家声称其哲学的强大、影响力之巨,在我看来,倘若缺乏对信仰真理的关注,究其实这种哲学也只是造就一批资产阶级性的智者和精英,流于自我欣赏、自我称义的优越论者。这种自满自足以其实力企图对其他哲学派别形成压倒性的统治、笼罩和吞噬,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精致化了的文明罪。宽容,应建立于对自己的力量、智慧、技能、影响力、成就力存有警醒心之上,和对各种不同价值的认可之上。请牢记别尔嘉耶夫的一句话:
    “文化上流阶层的自我满足和自我欣赏是一种隔绝自身并且缺乏服务使命意识的利已主义。”警惕全才崇拜、影响力崇拜、利已主义。有此倾向的人,迷醉“创造”、“成功”、“影响力”、“超越”等等有待揭示与批判的理念,而渐渐忽略了身边生存的真实和国运民瘼。成功、影响力、全才型结构(生理和心理的,而非神性的)、文明进程、历史进程、社会发展进程、合规律合目的论等这些有待推敲的理念,成了他们最后的预定的避难所。他们或许会反驳说,这不对,他是在实现生命的园融过程中创造一个客体世界,超越现实纷繁而苦难的世界,而实现这种关注。这种关注有些界于世俗红尘命运之外。
     中国智慧注重宇宙的对立统一和恒常的动态观,注重个体生命的园融完美追逐圣人真人之道。只是,一个有充分园融智慧的人应该在他强有力的时候起来为最广泛的民众呼吁,而不是枕着辉煌在小圈圈里沉迷或者怀抱着沉痛的心情饮鸠沉痛。这里,我再一次凸显的是主体的独立性与自由,成为自己的非他人附庸的强烈意识。人格主义是一个传统,一个站立在个体人格不变性(即在认信上帝的永在这一点上的不变性)的磐石上,面对时代、生活、社会、自然问题生生不息的哲学传统,它不可能终结。每一种哲学都是有其时代的使命,有一明确的针对性。离开这种时代使命和针对性,则难免离谱、妄为。理论真理能否担付正义之职?通常倒是会看到一些优秀的诗人、文学家、人文学者、神学家、先知是正义之职的担付者。作家式、诗人式、艺术家式的哲人存在,有着不少拟代的作用。理论的超前性主要是先知、神秘主义者、预言家、未来学家、智性诗人、诗性哲学家的权利。要记住这些人:因为持现实批判立场而被放逐或在边缘说话的人,如法兰克福学派,智性诗人里尔克、帕斯捷尔纳克、哲学家波普尔、福柯、神秘主义哲学家别尔嘉耶夫、荣格、维特根斯坦、执着于人类的苦难且以灵性生命窥世,一心救世的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但在中国这样的人廖廖无几。
     哲人最高的本性是谦卑和勇气,为民众的利益、福祉鼓与呼。对于成为现有思维准则的哲学体系和行为准则的道德伦理体系而言,都必须经受求真者以道德直觉和心灵敏感,生命体察的检验,同时这种检测本身亦须经受来自上帝与独立思想者和历史事实的锤炼。必须谨防一种哲学因其涵盖性广而企图笼罩、吞噬他人思维的倾向。没有哪一种百科全书派或博大精深的学说能代替个性的真实性。启蒙哲学也是这样。对于大陆民众而言,更多的是形而下问题――如何做一个平凡普通有信有义的人。(注四)


第三章 大陆宗教哲学的兴起

  西方文明的源头,乃出于希伯莱文明与古希腊文明。中国大陆本土的现代化张扬了古希腊文明中科学、理性、自由、民主等意识,却对于希伯莱文明不屑一顾,可谓之为拿来了皮肉,舍掉了骨架———对上帝的信仰真理,尤令有识之士痛心!科学与信仰的关系已有人阐述了,值得强调的是,西方大科学家最终都走向神学,如牛顿、爱因斯坦。但哲学、人文和艺术领域的知识人与上帝信仰的密不可分,却常为意识形态评价体系所歪曲,如德国古典哲学的康德、黑格尔、谢林,如提倡天赋人权的卢梭,如歌德、海涅、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俄罗斯的哲学传统本质上更是东正教——宗教哲学传统。俄罗斯当代哲学史上最优秀的哲学家如索约维洛夫、别尔嘉耶夫、舍斯托夫、弗兰克、洛斯基、布尔加科夫……,都同时是东正教神学家。

神学和宗教哲学

  神学解决个人的灵魂自救和人生归宿问题。神学生存本体论不是小问题,可留给二流学者做;不是一分支问题或子系统,而是根本问题重大问题,它也不是舶来品,而是“世俗主义”与神学理论的制衡产物。宗教主要关乎个人的信仰和精神救赎。神学提供了一种视野,体现了对普世人类尤其是底层人的同情,是一种不断发展中的关于人的精神终极关怀的学问,也是一种基于宗教信仰的关乎正义、平等、公正的学问。神学随情境而变化,有时批判制约有时建构有时解构,所谓纯建构、纯解构未必是真哲学。原创哲学以一种因创新而取得的高度感使人产生压力,但它常常导致取消批判与放弃现世关怀。
     宗教哲学探讨的是某种超越世俗性趋向神性的人们对宗教、上帝和世界的看法,它主要追求的是信仰的(基于哲学)的真理。它介于哲学与神学之间。属于哲学的一门分支。神性即高贵性和永恒性和先知性。对上帝的信仰和人类圣贤精神,共同开启了宗教哲学的方向。宗教哲学从西方神学的现代化(新经院哲学、新兴人文科学如经验主义、历史主义、科学主义、心理主义)吸取合理因素,它是一种信仰的合理主义,它克服了传统道家哲学的避世趋向,而着重取其对生命的合理主义;克服了传统儒家哲学的思想得意的辩证法,而取其忧患意识。而对这一切取信的标准,基于神—人性人格结构,着眼于从神人关系、人的生存处境方面论述。
     大美哲学在现阶段必须关注当代求真者的生存论、广义的存在主义、时代灵魂问题,美学应研究它自身与受难、直觉学、心灵哲学或希望神学的关系,必须剖析宗教情感的层次和神秘主义的精神内涵。
     宗教哲学试图回答这几个问题:哲学低于神学吗?宗教与哲学的关系如何?应取消哲学或信仰基要主义吗?象分析哲学所说的,应取消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价值论吗?神学谈论神性、永恒,是对人现世和人的利益的关注(拯救、苦炼、爱、团契);我反对
这样一种神学,以谈论信仰、神或者神圣为名拒斥对人类的现世关注,或最终不是指向对人类的现世关注,而是指向与世无关的超然冷漠的神本身,那么对这种神学我只好“悬置”。神爱世人,我不相信上帝会对于失丧于世间的子民的苦难会漠然置之!个体生命的体验、对历史的忏悔以及对神的智慧的渴求愈发使我坚信了这一点:上帝是仁爱的,悲悯人的,旧约时代的上帝也时常因人类的苦难而忧伤,悲痛,向罪人发烈怒,施行救赎大工。
    宗教哲学以基督精神、道家精神为内核,以比较宗教学的角度,连接人类自有文明以来的圣贤精神,以美学、设计为辅。宗教哲学,即谈论神—人关系(神性的人或神对人的垂怜、爱)的学说。因此,在这样的角度来谈宗教哲学,同样,伟大而悲壮,我称之为神哲学。宗教哲学主要包括神性人论、神性伦理学,神性政治学,或称广义的宗教,可以称之为基于对人自身存在局限性和可错性这一恒常态的警戒与超脱,并追求敬畏意识。简而言之,从思维意识上讲,它反对的是人在存在局限性、奴役性面前的盲目自大或自我称义,从伦理学角度讲,它提倡神性的人,人在人类精神存在各领域内的神性关注,由此使人类自身得以发展。
     相对而言,官方宗教回避现世苦难和时代关怀;种种异端、异教风起云涌般地泛滥,西方神学则难免超然冷漠,隔靴搔痒。中国大陆哲学必须努力争取认同致力于宗教哲学及其伦理学的人群,开放拥有神性的人在现世中所拥有的阵地,相信这比那些不宽容的纯粹教义神学更有意义。另外,哲学的力量体现在它的开放性与普适性。通过对话、沟通,各领域的融汇,经过实践的实效与社会潜意识暗流。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1 17:43:13

--  
注意:明天接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 17:47:09编辑过]
--  作者:asdfghjkl4
--  发布时间:2006-3-1 22:11:39

--  
    谢谢楼主的帖,好长收藏了细细读。对道家和基督的看法有些小小不同,道家的解既包含形而上又包含形而下,基督确实是宗教中最有成就,但同样有一宗教的缺点,信我者是我同道,不信我者是我敌道,这问题不解决,世界将永无宁日。
--  作者:高工
--  发布时间:2006-3-1 22:25:49

--  
有一种东西,只能相信它存在,不必证明它存在,谁想证明它存在,谁就是疯子。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2 8:37:36

--  
呵呵,谢谢楼上两位阅后发的回执帖子出现!不过,对任何事物的评价,忌讳粗语啊.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2 8:39:58

--  

从对哲学的信仰到对哲学的认同和对上帝的信仰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诗篇 1章2节
“我也要思想你的经营,默念你的作为。”
——诗篇77章12节

        一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传统使哲学一直努力走在时代的前沿,指引着人们不仅仅应该兼容并举地吸纳现有的知识传统、智慧结晶,同时它也告诫人们不要陷入任何崇拜(在本体面前,哲学是灰色的,在真理面前,智慧无长幼。)不是对某人的私下的忠诚,大综合时代的思想者就其理论探索与创新方面,不仅在智慧的园融贯通性方面达到时代的高度,但倘若不关注民心,即最广泛民众的处境、心态、道德;价值观念,那么这种综合弃其量仍旧是分科时代的产物――他作为形而上领域的专家,从形上学中,尤其是欧陆、俄罗斯民族中找寻形上学的真谛,它们旨在对人类、历史存在和精神世界、生活世界及时代作出尽可能简约而又明确的揭示,批判和预见。经由此途,我发现了为时下某些一流学者、教授所不认同的不屑一顾的东西,恰恰是在我看来表现了这个时代最深刻的危机(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危机还是信仰危机)的有价值且不容忽视的哲学或思想,恰恰是这样的要言不烦、简约而又明白的文风,包含了一种可贵的平民意识和服务使命意识,它使得同时它也摒弃了我们这个国度惯常奢谈的与模糊性相联系的简要主义,这种模糊感使不同的人阅读沉思时产生不同的歧义,在我看来,这种模棱两可的东西正是需要展开的清晰而深入地挖掘的地方。怀疑精神是无限探索精神的兄弟。
       学术探讨,自由争论是直接面对上帝和永恒的。任何人甚至圣贤也好,莫不以此为限。哲学的精神从来就不应摒弃他的兄弟:正当怀疑、无限的探索和对时代苦难的敏感。正是哲学的怀疑与探索、对时代苦难的深刻反思和追求正义公平价值的忠诚使人清醒。在这种忠诚中,我企图和时代、社会最广泛的民众心气相通、感受着自身的悲苦欢乐,也体悟着时代的忧欢与跳荡的哲学。在这种忠诚中,我不仅没有否弃圣贤精神而是更加倾向于对这种圣贤精神内核的认同。这种认同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那种一生战斗不息,为真理和正义在天地之间呐喊的精神,再则是那种探索无限、目标始终如一的精神。诚如平凡的人身上皆有伟大、卑微的人身上亦有时泛出崇高人性的光辉一样,在人的一生任何阶段——婴儿、少年、壮年、老年皆有其独一无二性,不可拟代性。对圣贤精神内核的敬重与对差异性个体价值的认可,相辅相成,最能阻挡聪明的自大,智慧的狂迷。
       而无限探索精神不仅与中国生生不息的道家哲学相连通,而且在西方哲人如波普尔、爱因斯坦那里也从来不缺乏共鸣,籍此,一个思想者使有限的生命达至精神的自足,有了使生命得以永生的可能。但是身边的迷惘和盲信,社会的动荡、道德败坏、时代的核战争危机、贫富两极分化和知识分子的命运,却从来都会在不时不刻地打动、牵辙和刺痛他的心。
       这些令人揪心不安的现象不仅仅意味着荒谬与光怪陆离的表象,更意味着哲学工作者有着无限的探索领域。一个思想者无限探索的特征即为:有某种超越精神自足感的动力,这种动力不是出于对思维体系或自我的完善的欲求,而出自于一个社会公民的自觉责任感和天良,出自于对身边邻人和广泛民众、广泛的时代现象的实实在在的关注;不是出自于民众不解智慧而产生的冷漠而是应以与智慧携来的仁爱、激情帮助沉沦和人心混乱的邻人、百姓。这种动力产生超越,缺乏这种动力或对这种互动的自觉的感知——“你忘了人民,人民就会忘掉你。”学术知识的辩证法有这么一种悖论:它具有公私兼用的性格,但首先是为公为天地民生的,当你拥有了学术、文化资源的自由,这常常意味着你负有为天地民生解悬济困之责任;当你因为某种学术文化资源而获得了私名私位时,同时也意味着这种学术要求你公正而合理地反哺于文化的责任。否则,你以拥有学术、文化的权力为私荣,学术、文化便会抛弃你。

论世俗哲学与基督教哲学构成之异同

     “你们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芸香,并各样菜蔬,献上十分之一,那公义和爱神的事,反倒不行了。这原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你们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喜爱会堂里的首位,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你们的安。你们有祸了。因为你们如同不显露的坟墓,走在上面的人并不知道。律法师中有一个回答耶稣说,夫子,你这样说,也把我们糟塌了。耶稣说,你们律法师也有祸了。因为你们把难担的担子,放在人身上,自己一个指头却不肯动。你们有祸了。因为你们修造先知的坟墓,那先知正是你们的祖宗所杀的。可见你们的祖宗所作的事,你们又证明又喜欢。因为他们杀了先知,你们修造先知的坟墓。所以神用智慧曾说,用智慧或作的智者我要差遣先知和使徒,到他们那里去。有的他们要杀害,有的他们要逼迫。使创世以来,所流众先知血的罪,都要问在这世代的人身上。就是从亚伯的血起,直到被杀在坛和殿中间撒迦利亚的血为止。我实在告诉你们,这都要问在这世代的人身上。你们律法师有祸了。因为你们把知识的钥匙夺了去。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阻挡他们。”
               ——路加福音11章:42-52节

        哲学家因其职业所定难免对概念、范畴;命题、论断等执着不忘。我却要牢记这样的信念:坚守不朋不党、人体人格主义,避免陷入概念、结构的误区。人首先是一个人而非物、客体;只有强调主客体统一——在我看来,这只有通过致使我心之澄明的苦炼、内省体验、活化的思维运作,才能达致——这样的本体论才可取。而其他的本体,如政治、经济、文明、文化、历史、社会进程等,其本身就有待检验。这种本体实质是“实存”,是现象结构,它指向自然界、非宗教界的存在或波普尔的“世界三”。广义的宗教(即对人类终极状态的关怀)认为,这些都构成了对个体心灵澄明的迷障。在别尔嘉耶夫那里,这些更是形成了对个体自由实行奴役的批判对象。避免虚无概念论的方法乃要求人立于不党之哲,个体人格之上,并且“个体人格、不党”这是生命流变中的不变者。有人说,我不会为了概念而活,那是说,他不愿作为一个创造概念的哲学家、虚无论者而活。但一个个体人格者、广义的实存哲学思想者,他为了信仰,为了真实的存在,为了在真实的存在中显明真谛。因此,即使在他倍感孤独、无穷力量莫名其妙袭来时候(人都是脆弱的),在某一刹那他或许要诅咒这使他显得软弱无力和屈服于外在客体的力量,但他感到这压力的实质,恐惧的根源仍在于感到外来思想体系的无形凌辱、驾驭。它使人无法为自己存在的合理性、真实性辩护,更奢谈传播福音了。
       这种外来思想体系可能是某种强有力的显学,哲学体系或者世界的疏离感,或者是某种欲与传统理念既亲和而又扬弃的负重的思想。传统须要延续再阐释,阐释本身是个创造性的过程。对于分裂、有限、资产者、情爱、精神结构、抽象罪、无形的暴力、国民性、宗教等诸如此类现象永在的陈旧而又常新的东西,须要澄清。阐释由此构成了哲学思维过程中的一个吸纳扬弃的阶段。但倘若仅停留于此,那么建构主义者就不答应了。他们声称要创造,少研究些问题,多研究些存在。这里他们显然混淆了一个事实。抽象罪、虚无问题、精神存在等也是他们所说的“本体”存在,也有现象结构,而且更为根本。事实一般被视为有形的事实,直觉一般归为人感官所及的有限直观。这真是个怪事:这就是我们社会注重表面功夫,喜欢做戏、对街头小偷人人喊打而对腐败这样对公共财产、人类利益的攫取、窍夺或视而不见,或敢怒不敢言的原因,这就是组织结构、观念罪无力控诉反而视之为家园、爹娘的盲从原因了!
       由此,我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藉着建构的名义倡导新事物、新理念,逼进我们的生活,用大规范涵盖小规范。这种建构常常是急不可待的,它取消了时间,取消了对终极状态的眷注,取消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再阐释再创造,仅仅凭着某种胆识直觉、悟性去创造,哪怕走入歧途!认可生存结构与疏离的人性状态,对此视而不见,那是那些拥有结构、概念、善于“自洽”实则“明哲保身”的文化精萃惯常的心态。他是否反省,时时检讨自己的心灵是否澄明?他或许依靠理论体系、结构来替代心灵澄明的生命需求。于是他的哲学在结构的基础上,而非心灵澄明的基础上,要么一牢永逸,要么对时代的发展视而不见。那种从主客体合一到主客体分裂的哲学的悲剧,正是播下的是“龙种”,收获了跳蚤,不能关注灵魂、不能本真地触及灵魂问题及由此感受到的哲人的耻辱和痛苦,是这种哲学内在的矛盾。这种哲学对抽象力量和抽象现实如心理状态、文明、灵魂安息、资产阶级性、灵界、宗教等问题缺乏本真的批判力。这使得在此基础上的创造力是片面而高调的,苍白无力的。
       创造的生命究竟何在?基本上以胡塞尔为首的现象学运动的哲学家们,集其毕生乃至数辈人之功力,为了揭示一种新哲学的基础;而我们的民族、数来缺乏形而上学家、宗教哲学家,只是急于赶超,又怎能甘于长期的修炼与沉寂呢?创造有一种惊人的表象,在显示人智力的发达、知识的宏富方面运用自如,但在其心智、神性人格的铸造方面却是一塌糊涂。

元命题与人格价值等级

      在谈到人格价值上不能不谈到元命题。关于何为元命题,也有一些不同意见。例如有这样一种观点,将人论的彻底化,文明的基础的纵深化看作二等的或不屑一顾的价值。在它的价值等级里,追求智性上的现代化即为最高等级。这多少有些臆断。基于尘世
人性至高地位的臆断。换言之这是将人的价值命题置于次一等的地位。
       这种价值取向与社会(血缘、种族、阶级的)贵族主义息息相关,人的关注视野总是有限的。有注重原则、注重重大问题的本体性的视野,指向社会责任、个人生存发展与救赎关怀的苦难视野,或者注重形而上关怀,批判社会、注重对时代灵魂、道德、观念理论的创造性视野。或许,从正面意义上讲,有些东西价值的高低难以比较,但从某个侧面看其意义就显而易见。在西欧人眼里,哲人胡塞尔诚挚地献身于基础研究著作,是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情。现象学运动的开创,倘若缺乏了胡塞尔严谨敬业的精神(包括谦逊――摒弃世俗人性至上的诚挚,反浮夸、臆断、认真严肃地致力于思想的严密完整性),难以想像有现象学运动的产生,难以想像这场广泛意义上的思想运动竟然会产生出舍勒、保罗·利科、伽达默尔……这样思想家辈出的局面,难以想像现象学这个词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思想界的深远影响。可参见美国赫伯特·施皮尔伯格著《现象学运动》一书。
       对某人某领域未加研究便妄加评说视之为二等不仅是不严肃的也是不负责任的。非对话倾向的独断论、哲学理念几十年不变的想法,天才哲学家常犯的自相矛盾的错误;优越人哲学的弊端(比如维特根斯坦逃避弱者)中国世俗哲学家对西方哲人的误读,缺乏对宗教传统的理解,缺乏价值论的确立而评价西人何者伟大何者次等,这种人格等级思想本身就有问题。在这种人格等级思想面前,我感到必须时时捍卫自己的存在立场、态度和倾向。
        象苏联作家高尔基那样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正是由于他出身于社会底层、自我奋斗的历程(他靠自学成为作家) 正是由于他一生酷爱追求真理,以文化的传播和教育为已任,反对搞暴力、政治迫害如党争、恐怖行为,才赢得了知识分子广泛的好评。
        即使置身于体制内也敢于说出民意、民声,因为这是出于真理的需要,在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党的利益和真理、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他凭着做人的良心与正直,战胜了体制内暴力革命、政治迫害,与种种将之视之工具,驯服工具的思想、行为意志与种种蔑视知识、理智信仰的力量(常常看来是稀微的)作斗争。他的文化事业实质上是对有着自由、美、劳动的心灵的个人及群体的渴望。这种对真相的揭露不合时宜的思想,正是我们今天称之为气正道大、宏扬正气与良知的东西。对于今天远离精神的道德混乱、远离平民百姓的饮食起居的生活的所谓专业知识分子,借着多元化的名义行其权钱交易、强奸民意之实的伪知识分子,启发尤多。对于那些感觉良好、回避世人人心的哲学家、心理学家、道德家,也不失其振聋发聩之启发意义。
       这里还有一个很基本的而又俯拾即是的明证。一个善而有义,懂得生活艰难的女人,一个敏感执着自我而肯思考的青年,对于这样的思想家――而恰恰是这样的人吸引不了他的注意力,震撼不了他的心。凡人大众或许不能了解一个人精神的伟大,但他可以通过常情伦理来揣度何为不正常何为粗暴、傲慢乃至对人群的冷漠蔑视――这种不幸的态度由于思想者本人的“不拘小节”、执着怪癖、糊涂而更增其悲剧。一个一旦将自身定位于何去何从、一流思想家之列――这种定位并不是靠嘴巴和言语文字的体现,更多时候是靠神态举止、生活方式来定位的――那么他可能更注意的就是人自身,是荣耀的体面,而非心灵向社会的敞开。这种精神的自足的后果,造成思维的封闭性、独断性,他占据于无可匹敌的档次,他无其对手――哪有这样的成就满足感更能无形地摧毁我们时代的优秀思想者的呢?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2 8:48:08

--  

第四章、通过自证、比较、苦炼和战斗形成个体人格

       体验需要相当的悟性。通向悟性的途径是内省、体验、形态、直觉;德性与精神的苦炼;对传统图示和历史的吸收与修正。但体验也不能神化。感觉到的东西,不等于体验到的东西。体识是在行事的体验之中,生存意志中而非仅仅靠理智的综合得来。立场与行为倾向决定体识能力。借鉴(知识、思想)而非体识(思想、知识),使人成了一个旁观者,而非思想的当然亲证人。
       思想的价值,也是首先求自证。自证而惘,何图他证?思想的意义,必经学术思想界之证,以作品的形式冲击思想界,以其独特的力量而获证;或一普适重大的事例来证。自证性即意味着自己确立一种评价历史与艺术的准则。自证性即意味着相信有这种价值评估体系、准则的存在。一个人当他一次次不为世人认可和接纳而磨难重重时,必然产生对自己的思考和行为在特定确信无疑之后的一种反思,有如尼采“重估一切价值”。  
       非自证性的艺术创造活动,未知其所以然但他的创作却受到人们的认可。然而这种认可受到社会整体鉴赏水准的影响,而与自身的哲学素养、多方面的视野和鉴别力关系不大。自证性艺术,是艺术家通过一种文化和哲学上的探索而底气充沛,由此摒弃常人俗见达到自我确信,并直觉地洞悉时代与未来,由此他的直觉力、他的作品和他的活动(包括他体现出来的人格与格调)都显示出第一位的自证性。只有自证与洞察力上的自觉,才可能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确证,体验到个体人格。
  

中国知识分子在历史文化上的虚无主义

       “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传道书1章14节
“后来我察看我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传道书2章11节

         为何中国知识界缺乏俄罗斯知识人那样优秀的人种?为何现代中国知识人几无特操?为何聪明的中国大陆人在借鉴、引用、拿来西方文化时,不曾想一想:这一切与基督教文明究竟什么关系?思想知识与信仰究竟什么关系???中国相当数量的知识人,缺乏信念与民族的精神凝聚力导致表象现实主义,它是人心理功能衰竭的预兆;导致人格尊严与传统文化环境的关系错位。要知道,气正则愈艰难,正而道大路长。缺乏气正道大导致文人的形而上迷离,迷恋海德格尔,导致对价值论的遗忘和对价值层次的漠视和麻木。缺乏对传统、习俗、文化的自省与他省的虚无主义,是使人沉迷于世俗成功而漠视人性深层尊严的原因。这是虽有骨气而怀抱着幸福主义、虽有正义却缺乏爱之休戚相关性的一个根本原因。
        虚无主义的信仰根源在于缺陷对道德的超验性——神性的体识而造成的人性思维上神性思维、公义意识、使命意识的缺乏。其根本特征是,因信外界、客体而忽视其自身;因迷信经验实证而致使人类和人自身进化迷失了方向。这外界有可能是一种天道,有可能是一种传统的理性认识或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常识,有可能是某种伪自明的哲学教条。
        表现在社会科学中如经济学、社会学中,缺乏人的理念基础,缺乏元哲学、宗教哲学或判断力、价值论。社会机构的虚无主义的根源根植于国家、民族、社会、集体之类普遍性理念而非个体人格之上,它是指一种利他倾向的与他人休戚相关的人格意识。全息时空中的社会相关性(指与人、与自然的关系)欠缺的根源是:长期封建专制导致个体意识中自由精神和宗教精神的缺乏;人主体性的泛滥、含糊不清,缺乏法治、专制极权和独裁盛嚣尘上,对法理精神的忽视、回避或视而不见。在今天,它意味着为哲学的献身和敬业,意味着发展通才并以此维系哲人思考的权利,意味着坚定自身为时代的头脑的使命。正义――在民族存亡之秋通常体现为一个人强烈的政治参与感,人之骨格与胆识。而在今天,主要则体现为人的神—人性之不可侵犯、传扬,深刻的道德自律意识和坚守的存在勇气。
殷海光正确地区分了两类知识分子:作为超出于一般民众之上的具有广博知识、不特别聪明的知识分子和作为不党之人不朋之人批判现实的知识分子。前者是社会知识深厚的基础;后者是知识分子的精萃。俄罗斯知识分子广袤的国土孕育了他们深厚的天下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战斗精神、斗士之称谓是赋予那些神之子的。神性、爱、谦卑、追求永恒、自由高于存在、崇高、美、正义,这是他们的特征,或者说,神性的自由主义、信仰,人性的谦卑或曰理想(倘若美、爱包含着休戚相关性的话)在中国触目所见,都是与自己生活无关者无人问津的情况,如果有人过问,就会被人称之为“多管闲事”。而这在饱经忧患的俄罗斯知识分子那里是耻辱,是不可思议。部份大陆知识分子对失去了战斗阵地这样的现实采取了回避态度。他走向别的路途如艺术。在专业领域实现他的再创造,即为学术而学术,为哲学而哲学,为艺术而艺术……。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是另外一种变相的逃避。当精神的重压来临时,干涉自身的就反抗斗争,与自身利益无关的就借着生存技艺保全。当然,这是一种生存智慧。但为何俄国知识分子不去接纳这种中国传统式的智慧?我也感到,在生存智慧、保全生命的名义下,作为一个思想者的沾沾自喜、自负与无形的傲慢,轻视社会底层等各种封建贵族的心态。杰出知识分子的战斗阵地如果在外界不允许的情况下,他也要设法为自己谋取一个阵地,写作、思考、诉诸社会,这依然是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的首先的使命。比如在美术领域里,通过造型美术避离形而上学,较不涉及政治敏感,而更多地涉及技能教育、职业人才培训的文人画大有市场。这代表了我们国家中温和派自由知识分子的某种倾向。正义之士而今成了折节而返,小范围应世,大范围避世的“道”士,成了个人的成功或为了他人的世俗成功而奔走的人,而对于重大问题的界定从来都是唯我独尊!这是一种潜在的独断论。而摒弃个体人格的哲学是独断论的哲学源泉,它从根本上漠视或否认其他的重大价值,或者虽然认同也竭力把它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中,但前提是将它视为依从价值,第二等价值。自由高于存在,坚决反对的就是这种价值认定的独断论。这种经不住考验的哲学世界观。
       中俄知识分子在人格气质上一个是集体—个人主义、虚无主义,一个是个体人格主义。前者向外寻找探求,缺乏根基意识和方向感,缺乏信仰真理。近现代俄罗斯知识分子就其整体性而言,堪称人类的全世界的。他们高贵而圣洁。但东正教宗教哲学的非合理主义过分注重道德、使命感,在一种超前性的精神和强大的生命力量的发展这个问题上,在生命力的强大与自我牺牲上,似乎未能得到妥善解决。而中国哲学传统则在创新与强大,与公正、尽责之间谋取平衡,在尽责中渗入创新分子,为此企图使自身周围的环境,使心灵遭受暴力屠毒的环境得以改善。创新崇拜和社会责任崇拜,同样都是片面的,基本上,人似应在强大公正的基点上,谋取一个平衡点。私利面前无公正。中国文人相轻现象太重,要做到尽可能的公正,尤其是涉及到其他领域时,非摒弃私害心不可。
       哲学思考面向人性、国民性、世界主义,爱之正义,这在国人看来是一种理想主义。而理想常常由于与现实相悖离被视为观念意识形态而被人遗弃、耻笑。这是对于人性的歪曲。对于知识人而言,他对于人性庸俗化世俗化局面三缄其口,未免有些不尽其责。一些知识人在屡次的精神创伤之后,学会了明哲保身的策略(当然不失原则的生存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久而久之,他们忘记了那种对事业应有的献身精神、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杰出知识分子的思考与写作,必然是面向受耻辱受迫害人士的,必然是包括内省性的,必然与那种世俗心态均衡上的正义格格不入。精萃主义面向优越人,贵族为旨归,它常常缺乏对传统和人性的反省,而恰恰是它的模糊性、简略而不要言、颇多歧义的文风和思想,阻碍了思想的战斗永恒性,敏捷性,深刻性和清晰性。我看到,以笔为战斗武器的人其精神健砾;与以精萃哲学立言的略显老态。这部份地证实了作为斗士之存在的人种与作为追求精神至境的人种的区别。我赞同某学者的这种说法:鲁迅在未来史家那里的评价比现在人还高。

       苦炼:艰难处境促人警醒和思想深刻“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马书5章3节

       历经生死劫难,彻悟后才能知哲学、治哲学。宏大气象的遭遇劫难,既是幸运又是考验,但更重要的是考验。大陆知识人对他人磨难的态度:常常称之为“倒霉”了事,以掩饰自己的软弱与责任。他们企图超越于善恶与磨难意识。他们当初受了磨难和非人道的对待;熬过来之后,不是设法创造环境让后人尽可能享有人道的生活,而是试图让后人也重蹈他们的覆辙,他们就是不承认创造环境的艰难与意义重大,不承认他们的软弱的罪性。个人主义、英雄主义的磨难意识概莫如此,他们终究无法走出历史的循环!
       艰难的处境倘若包含了深刻的反省和认知意义上的自由选择,避免私人性、个别性趋虚而入,避免哲人自我价值中心、言行悖离,那么这种存在本身就是真实的、本真的。艰难的处境并不具有一种普遍性,它部份地而非全部地涉入具体性,而在道德与立场的选择、反省之下所造成的艰难处境就含有普遍性共相的成份。在这样的组合中,作为个别的具体人的艰难(譬如贫寒未受过良好的教育,爱情与生存艰难)和作为思想者的选择(不党不朋,个体人格成长的先天不足性和后天不良性,比如别尔嘉耶夫,身为贵族却克服了封建贵族主义的坏习气),才成为真正的人。不能回避人处境中的悲剧性,考虑人的处境(包含有道德的选择)——艰难处境或平淡之境与人的思想深刻性、包容性的关系,决非毫无意义。为何某些人如神学家薇依(其代表作为《在期待之中》一书)、别尔嘉耶夫等被后人称之为圣徒、先知?为何常常是极其艰难的处境造就了这样人?当然,在西方靠了基督的庇佑,在强烈的福音书使命召唤下促进人类福址的人或许大有人在。在某些时候,命运赐给那些肯独立思考而又勇于探索的人一种艰难的处境,比如其出生僻陋或贫困的家庭背景、疾患、爱情的艰难、因所谓思想罪或良心罪被孤立受压抑的生存状态等等。
       在这种处境中虽也不乏反省与个性选择,但与其所追求的哲学与思想自由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他们天性中不能俯仰世俗、权贵与这流世中的世俗化倾向。既然他们决意冲出僻陋贫困之生地,冲出庸俗人道主义的肤浅氛围,将生命扎根在思想领域,那么这种极其反差、艰难之处境本身就给他们提供了活生生的取之不竭的精神养料。有时这种紧迫的生活矛盾冲突意识,夹逼着他们心甘情愿暂时放弃对涉及实利性之事物的探索,虽然他们明显意识到对生存技能的拥有和生存环境的独立的第一位重要性。宗教、自由、创造、宽容与爱成为他们的世界观。艰难处境本身的必然性刺激成了他们永生的动力,高贵、自由、幸福、安身立命之所对于他们来说或许仍是遥远未来的赐福,但他们根本不希望于那种世俗的成功到来或过早到来;只有饮鸠着这艰难,在这样的体识中,或许这可以称之为与上帝相遇的体会,他们心显澄明:对人对事也有一颗澄明之心观照。只有心灵澄静通畅,才成为真实的存在,我心之澄明在内心扫除了无数的杂念与扰人的错误思想,这才有存在。我心澄明故我存在。
      差异性、个性的意义,除了丰富人们的视野和心灵外,关键在于它是一种自由选择。这里必须力避私人的自恋性趋虚而入,避免哲人自我价值中心、言行悖离。人格主义哲学作为美学家的一个品质是根本的。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2 9:05:14

--  


战  斗

    “因为我们虽然在血气中行事,却不凭着血气争战。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
——哥林多后书 10章3-5节
      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两争战原都作摔跤)所以要拿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并且成就了一切,还能站立得住。所以要站稳了,用真理当作带子束腰,用公义当作护心镜遮胸。又用平安的福音,当作豫备走路的鞋穿在脚上,此外又拿着信德当作藤牌,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并戴上救恩的头盔,拿着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儆醒不倦,为众圣徒祈求——                        以弗所书 6章12-18节
                                  
       我们这个时代在物质利益方面进步多了,经济的繁荣带动整个社会结构的更新。我们面临的时代与精神界的斗士――鲁迅先生那个时代(经济的萧条、社会环境的黑暗)不可同日而语,所以那个时代探索型的思想家都不容易获得认可(如胡适、张东荪、张君励等),更不易产生。而战斗的文艺、批判精神适应了社会的需要,至今鲁迅对作品的时代性价值的认可及时代性与永恒性发生冲突时坚定的时代性取向令人感佩至深。那个时代新思潮只能从国外引进,艺术的开拓、创新难以为时代认可,因此,引进、译介、拿来就是首要而迫切的任务。但这时代性不等于时代的局限性。时代性应是意识到时代的局限性之后对该局限性的超越。这样一来,你就必须对目前人生彻底世俗化的局面予以认同,你就必须面对人性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局面,而有限地选择自己的有限诉求对象——知识人。这知识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着阶层性的变化。而写作,也就构成了能够影响民众心理的事件。
        但这并不能也不应阻碍人们无视这样一个事实:不失斗争原则的策略。正义而又战斗终生者永恒;胆识、正义而后转向温和者不失为一时英雄、时之圣者 ;不能正义而战斗者叫搅局;既不能正义而又温和如老好人,叫苟且偷生。社会一片喑恶。据悉,一些为争取人权、自由,为推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不满于社会的舆论一律、一个声音的人在不同领域、地域纷纷起来抗争,但最后落得的是要么锒铛入狱,要么是放逐海外,要么是被软禁监控起来,失去人身自由生存难养。
       互联网某种程度上充当着另一只眼,被社会专制主义封杀者的消息在这里得以传播、讨论,暂且撇开西方传媒的商业化或意识形态化,某些海外人士存有的私害之见的谩骂这一点不谈,充分运用我们的感性良知和理性净化与过滤之后,我不能不感到它在某种程度上仍可称为牛虻,不断刺激着我们的心灵,使斗士般的鲜血耻辱的历史时时铭记在我的肉身之躯中,魂灵之中。大陆主流知识分子人却安然享用国家俸禄。他们占有所谓“话语权”和广泛的文化资源,这一点使他们手中的可供选择的武器多了,可施展手脚的场所和机会多了,几乎是只要写,就能发表,他们由此飘飘然。但却常常不着要害、隔靴搔痒。他们与官方合谋,同演一出欺世盗名的双簧戏。很明显,象中国目前这样的大国,对于那些习惯于吃官饭听御命,搞述而不作那一套的分封学者而言,若从事学术思想而无政府的支持、没有国家给他们提供房子、研究条件和相应的学术交流环境,则学术根本无从说起;但如此以来,等于无视我国思想界的一个颇为尴尬的背景,那就是中国至今还没有出台《新闻法》、《出版法》,虽然某种程度上放开了民间言论自由,但发表与出版的自由因受到大气候的影响而一直隔浅,这是不争之实。某位思想家提出 “学术第一,思想第二”的观点,恰恰迎合了一些人趋利避害的心理和生存智慧。而且恰恰是这样的人,有意回避重大问题、基本问题。而我们的学者、教授们,惯有明哲保身的习惯,在大是大非面前,便很容易做缩头乌龟。无论是卖身文人的明哲保身,还是反教条主义人士的不失好意不甘沉默的曲笔手法,曲笔所致是一大堆废话充斥于报章书篇,令人莫名所以。其共同缺点是缺乏坦率和讲真话的勇气。
       抗争与否,一在于心弦,二在于行动。象鲁迅那个时代以笔为武器呐喊者难能可贵,几乎不可能;至多是精致化了的对这种专制状态的逃逸和巧智的曲笔,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等)都难以逃此文化专制的魔掌,它在这片素有五千年文明古国之称的土壤上,布上天罗地网,散布乌烟瘴气,令人呼吸难以顺畅。
      除了政治敏感相携而来的就是政治谋略。无数前贤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历史再次证明这一点:轻率、莽撞误事;缺乏眼力,世事洞察力将会导致怎样的麻烦!因此,只有未受过政治蒙难的人,才会在陌生人面前放言无忌。政治的敏感即对我们这个转型、动荡时代涉及千家万户的人们未来命运的关注。


第五章、在中国大陆营造自由公义与爱的环境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马太福音 6章10节

        广义的宗教复兴现象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事。美国哲学家、神学家保罗·蒂利希认为,宗教是人类精神的一个方面,广义的宗教是人性潜能各机能的深层基础等等。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法兰克福学派成员弗洛姆都敏感地意识到,未来的文化必然依托于宗教文化的复兴。宗教哲学,本质上应是世间最高真理的集中体现。宗教哲学的发展期待需要独立哲学和中国神哲学家群体的崛起,并藉着信仰之名推进共和进程。
法制不健全,政治体制的滞后,专政集权状态,人性与国民性的混乱局面,是阻碍中国宗教哲学的学术环境形成的致命伤。在中国大陆思想界,目前仍是以共和进程和信仰言论自由问题为要。我赞成学者何光沪先生的这一看法:中国大陆的问题,关键在政治,根基在信仰。问题是:宗教信徒该借着“顺从政权”的名义默认信仰不自由、宗教压迫而不采取行为或仅限于祈祷吗?或者:这种基于人性同气相应、同声相鸣的正义感是否不必要了呢?是否一个人加入了某某教派,成了神所庇护者则就不管在尘世间如何为人呢?


自由高于存在“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翰福音8章32节

        几千年封建专制形成的人性奴役与压抑、意识形态专政的传统对国民的独立自由意识和民族尊严的扼杀与泯灭,造就了缺乏公民意识、独立自主意识而奴性深厚的国民;极权统治的隐性高压,使得中国人对社会环境的改造、建设,对人的心灵的创造几乎难以为继。使得中国知识分子在大是大非面前选择了软弱和沉默。
       在现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曾顺应历史潮流,代表民众利益,将殖民主义者赶出了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它的历史使命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但同时其代价也是巨大的:意识形态从总体上取消了传统文化、人身依附式的干部选拔政策严重挫伤了知识分子的自主创造性,历史蒙受屈辱与苦难等等。能否维持其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政策是否能承担历史责任,顺应时代潮流和最广泛民众的意志,取决于是否有助于公众参政意识、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有助于共和体制健全。
      中国的列宁主义者在创始之初声称是发展的哲学,不怕并欢迎异已思想,发展到今天,仍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政党,难道怯弱得连容人笑事的胸襟、识量也无?难道在中国,发表的权利、自由都沦于无?那禁止充满活力而诚恳的异已的声音传播于中华大地的,只是怯怯的底气不足的不成熟的政党。而那以政权、意识形态机器的名义戕杀学者的思想权利、社会良知、责任感,从而企图剥夺学者的骨梁,要么是不怀好意地对人类精神和上帝的蔑视,要么是愚蠢无知,他们脑中的邪魔在趁势作乱,只为追名逐利、掌权驭势。在这种情形下,倒是很戕灭、驯服了一帮学究,让他们的灵魂倒置于政治工具的名义之下。可悲的是,竟不乏甘作驯服的工具并以知识分子自命者。在这种情形下,即使你想尽责任,想拿起思想的武器——笔杆子去抗争,却发现:自己缺乏战斗的阵地:我们这个时代扑天盖地的报纸杂志中,甚至连一两首诗歌、一两篇哲人随笔都很罕见。对不义现象及精神病态者的揭示以及对受压抑的独立思想者的支持,需要这样一个机制:保护孤立的正直人自由的文化机制。缺乏一种合理可行的思想文化自由传播的机制,所有我们对社会人心的深切关注只近于一厢情愿、对牛弹琴。几乎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寻找保护和力量,在自己选择的轨道上忙忙碌碌,根本无暇他顾。有没有可能,在中国诞生出一种近似于欧陆、俄罗斯品格而又属于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形而上学?这个问题由于这样一种现实而似乎被搁置:哲学与大美学和时代相结合,哲学必须使人不贫穷,自由。

      生存环境是根置于个体还是民族、国家之类普遍性观念,是产生对人性的认识分歧和宗教观的分歧的原因。普遍性观念常常对于人的道德性根源和信仰的基石认识不彻底,导致世界观的虚无主义和宗教问题上的相对主义。中国二十世纪生存环境极不利于正直人的成长,不利于天才的诞生。天才如康德、爱因斯坦,未成名时也深受他人扶助。一种当下文化若须具有时代文化的代表性必须以承认他人自由的地位为前提。而在中国,一些杰出的知识分子也认同这种封建意识,这种缺乏公共意识、个体人格相关意识的现实环境。
      片面强调社会的世俗性关怀而忽视了神圣性、永恒性的终极关怀,忽视了对文化传统的传承,长期缺乏公共意识,同时又对西方基督教文化某种程度上加以曲解的历史沉疴积重难返。黑格尔-马克思主义传统中重国家、社会机构、集体,忽视个体人格等普遍性意识,未能有效清除。而个人主义者或看不清时代的局限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和主体的局限性,而不能避免私害之心,更是远离了公平、正义。重视大理论的框架意识而忽略深层意识或民族性的社会心理潜意识不利于人的精神深度与广度的培养。
      很少有人能理解拉赫玛尼诺夫遭到挫折打击时心境的灰暗,也很少有人理解勃拉姆斯在面对贝多芬这座音乐的高峰时的巨大压抑感,很少有人理解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帕斯捷尔纳克……祖国、民族、国内的学者们并不喜欢你,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需要某种精神养料、灵魂的清洗剂、醒脑剂。这样非自由的环境不改观,中国人的性灵和心智断难健全。在中国,一个人追求真理,出于本真之心,体用之道,那么,它就不能无视自由哲学、政治哲学。而以上种种选择皆必须由此而出,西欧-北美传统的自由哲学的主流基本上是一种利已主义的自由哲学,与责任、社会使命、全球意识或世界主义关涉不大。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何人们常常忽视了俄罗斯民族那种与历史使命、社会责任感、世界公民意识息息相关的宗教-自由主义,或许是苏联以那场二十世纪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运动抵制了俄罗斯宗教哲学运动,使它沉溺?或许是因为诞生俄罗斯宗教哲学的土壤中俄罗斯人特有的极端主义、圣愚令人望而生畏?雅斯贝尔斯有一句名言:自由就是斗争。自由高于存在,这在一些杰出的后现代思想家那里已取得共识。由于世人的原罪、世人疏远了上帝,人无时不处于罪性的枷锁奴役之中。自由最大的敌人乃是彻底世俗主义(对世俗成功、历史进程、社会价值成就感的虚幻渴望),世俗主义出于对自身道德自律意识的漠视,将人们锻造成为在上帝面前行事暧昧的人。归根结底,中国人缺乏体识,在苦修环境中磨难、体验的思想,缺乏对磨难的本真反省。
       所以中国人就其优秀立场而言,是傲骨、不党人格,是自身,但仍然不彻底,留些暖昧的余地,那就是在自身内仍隐藏着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与他人生存发展几乎无关,也与社会文化机制建立健全无关,但可以保全自我的发展。所以在严酷的社会环境到来时,他仍然要独立不羁,作悲剧式的英雄,冒出可能鲜血为自已人吞噬的风险,一方面拒斥社会的冷漠,另一方面他成名之后依然是冷漠。民族心理的思维方式更新是一种智性的,认识论的更新;它并未涉及人的生活态度,原则和立场、情感和深层灵魂。
这种英雄主义的冷漠模式应当收场了!代之而起的是,休戚相关的爱之生活、工作和宗教信仰。在这方面,西方哲人弗洛姆、舍勒、保罗·蒂利希已谈得很多。但要补充的是,爱首先不是理智。爱先于理智。爱是一种信仰,基于生命体验和对上帝的信仰。缺乏了这种信仰的建立就意味着失去了哲人的某种责任。
      但是,自我牺牲和英雄主义在更高的层面上并非相互排斥的而是统一的相反相成的。英雄主义成全自身意志坚强,勤奋努力、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这也是命运交给中国人的任务。而这其中就包含着爱的责任和人自身的使命感。心灵对确定性坚定感的时时诉求。平凡俗世中的生活伦理、爱和工作,对于个人意味着修炼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意味着放弃磨练意志就等于无形中一点点摧毁自身的对现世的清醒意识与自我决断力。
      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能期待怎样一个社会文化环境?东方哲学强调中庸适度、现世的人性关怀、包容性、整体性、直觉。人关注个体人格的成长,关注民族命运、民族思想及其精神结构和时代精神状态,充分汲纳本民族和外来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用于本民族生存空间的创造性建设,这就是文化的本土化。离开人的利益、时代的利益和民族当代的利益,奢谈本土化是荒谬的。


政治哲学--公共意识的贫困与信仰问题的迫切性

      这个时代面临体制的转型,专制与民主,共和与独裁,市场与宏观调整、中央与地方、舆论一律和新闻出版自由,宗教信仰与意志、信念至上等问题层出不穷。一个思想者,必须也该有能力对这些问题作出自己的无愧于时代的解答。其他问题还包括:知识分子的精神质素、神学的自主性、胆识、骨气、爱的伦理价值等。人们必须以其思想的锋芒和深刻,设法拥有这样的阵地和舞台。现在的舆论阵地是不合理的,一党天下的。思想者必须敢于与这种不合理性斗争。所谓时代的综合、建构、世俗宽容、以德抱怨,大抵是不为衣食职业发愁的之人的选择。我们身处侧位、边缘的边缘,必须靠我们自己去争取。
     同样,只有哲人的声音,只有哲人不党之人,才有可能充当这样的地位。学者的功能:监督制约功能,提出理论;解构功能:譬如现象学还原;建构,基于对本质的深刻洞察。解构的实质――邪恶的,仍需揭露;仍要鞭挞。正义的,要伸张,这伸张,也是在同邪恶的斗争、比较中得以张扬的。虽然揭露不会产生新结构、新范式,但是不如此,恐怕连存在也无法理解。世界是由阴阳两极造成的,而无论它们在何境地、如何超越。搞不好,它还会助长腐败堕落的风气。因为没有对它们的破除,它们很难自动消失。距离感产生批判,产生对人事清醒、冷静的立场和态度。今天,一个人要想揭示诸种矛盾、冲突,就不能不涉及人的本质,触及人的灵魂―精神结构。当前的社会凸现在智性的疯长和价值的迭落这一可怕的全球性危机之中。中国本土整个社会心理层面尤其是知识阶层中弥漫着一种对错误思想的纵容、姑息和毫无认识的腐化习气。除非你不时地搔一下它疲软的神经,用针刺它一下,这个社会不会清醒。对错误思想的危害性揭示在俄国十九、二十世纪知识分子那里是一种出于杰出者的良知的习惯。
       一个缺乏深厚哲学修养的作家(一些站在某阶级立场、宗教主义的作家在这一点上都不能免)和一个避免施行灵魂拯救和关怀的哲学家,都是值得怀疑的。对于前者,无疑他们都呐喊过,为反对暴力、文化专制、封建主义和致力于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由于仓促上阵,缺乏足够的理论修养和独立人格,一腔热血仍付之东流。另外,他们当中,一大批人以前是作家、教授,缺乏写作之外的谋生之能或者仅仅是学生,到了海外,不是谨慎下笔、冷静的思索,而是不得不为了流亡的生存,命运而焦虑、奔波,搞起那一套窝里斗、文攻武斗,派系之争,较之他们在国内时毫不逊色。而这一切,或许只是为了满足他们那些政治精英的个人私利,而不惜卖身投靠洋主子,他们眼里,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在那里呢?
        一些人以所谓理想主义、以气质与情感的偏好,以所谓欧美主流哲学为幌子,来掩盖自己判断力的迷失,作为良知与道义承担的丧失、维持相对主义立场的借口,甚至滑落到不知廉耻乃至堕落的地步,有的还借口什么“曹雪芹、莎士比亚、荷马其人的生活消失了,但仍不失其为伟大文学家”来逃避社会关切和思想者的身体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拥趸者或身居主流意识形态之位的腹诽者,这些人合起来加剧了现存专制体制的合法性的假象。假象的形成途径:树立典型、人格楷模、思想者楷模,他们知道什么样的人足以为楷模或许心知肚明或不敢讲,哲学家成了权谋家。半个哲学家。有些甚至不认可,甚至认可海德格尔(走火入魔,助纣为虐)。
       真正的价值提倡者是哲人不党、批判者立场和站在受压迫受奴役存在立场为民众立言者。    我们这个国家的精神矛盾,是人优先还是社会机构优先的矛盾;是形而上学的独立哲学还是寄生在强权之上的社会哲学、意识形态诸理论的矛盾,是无神论与有神论的矛盾,是创造论还是进化论的矛盾,是依靠传统背景再生还是拿来主义的矛盾,是工具理性至上还是价值理性至上的矛盾;是思想情感的得意还是深刻地反省、检讨和揭示其国民劣根性的矛盾(是做小草式的人还是大树式的人,是采取英雄姿态还是斗士姿态,是植物人还是健全人),是公正精神与效率的矛盾,是综合还是局部发展的矛盾……
       这样说来,文明将面临着一种新的价值之颠覆。因为以上所列,仅是更原初一些矛盾。但哲学不能代替信仰、希望和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个人的绝望、灵魂安栖问题。理论上的系统生命观和现实中人与社会、人与人的隔膜尤其是穷人与富人、上层与底层的可怕隔膜是极不和谐的。信仰与共和政治进程有其内在不可分的联系,但哲学的神性本原的缺位,导致哲学的不彻底,缺乏相当的深刻度,难以征服人。


--  作者:立行宇宙
--  发布时间:2006-3-2 9:17:49

--  
信仰是真理的一半 = 萃取油了的花生米,没有生命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 9:19:58编辑过]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2 9:19:03

--  

结语:信仰造福人类——信仰探索的轨迹

      信仰探索的轨迹经历了从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无神论到信本体-泛神论到有神论,从而在生命中建立坚定的人—神关系的发展。极权统治通过从对无神论的宗教下定义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止歪曲宗教自由、掩饰宗教压制这一血淋淋的事实。我一直不同苟同:不能直面社会现实和历史的困境,而是更加面向未来与外在世界而回避历史与现实;不能直面更根本的现实,而是仅限于局部的现实或毕其功于一役的党争、权争的现实;不能在生活中求艺术,却向动植物求艺术的艺术观、设计观或设计的神话。
      在中国存在着力量崇拜(指综合物性力量),必须揭示这种合力崇拜的实质:天才和领袖论英雄主义,忽视抽象暴力和人性中的邪魔的力量。它反对真实,反对直面现实,反对使命意识与相关爱的意识,也企图拿走人们生的期盼。
      信马克思主义是因为生长在中国,长期深受从小学开始连续不断的无神论党化教育传统的影响,也包括深受敬慕的鲁迅先生“自觉地听将令”的影响。但是,时代的影响则更是催人反省,它包括对列宁政党及其意识形态、官僚体制及其根本弊端(暴力和极权)、集团性腐败的认识;共产主义运动的低落与民主化全球演进的必然趋势;对中国建国以来历次社会运动的反省尤其是亲历八九年学潮;对中国人普遍的信仰危机、政权兑现危机(到二千年实现小康水平,但结果是九十年代后期严重的下岗现象)、执政党地位合法性危机的意识,使人远离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走向斯宾诺莎-爱因斯坦式的泛神论。从本质上讲,泛神论是一种认为万事万物皆有神性的无神论。道家、佛家、印度教所指称的道、佛、梵,换言之,东方的神秘主义的精神内核中,就包含有泛神论倾向。
      近几年来,围绕着哲学上的探索,我着重研习了人学,宗教哲学、道德-精神哲学、法政哲学、经济学原理和价值论。本体论给我提供了一种新的泛神论信仰,本体的无限宽泛,使人对其哲学及其哲学创立者持某种模糊的景仰和敬畏感。这种泛神论在东方的文化传统根基中可以找到,它就是以老庄、周易、禅宗、奥义等为代表的东方神秘主义辅以西方的科学理性,尤其是老庄思想在当代的高形态复归。这种哲学有很强烈的世界哲学原创意识、民族文化自尊意识、本土化意识。一时之间,我也成了本体论者和生命论者,试图追求智慧的园融,人生境界的完满和个体生命的强大、自足之道。人学是一切思维的出发点,对不彻底的人学观的置疑,是我通向彻底的第一步,我不能容忍自己生活中思想意识的不确定性,漂移性,我不能容忍自己的思想与人格缺乏根基的状况。譬如时代信仰危机、道德危机的产生,就有深刻的人学、人类学盲区,缺乏终极关怀和公义意识的国民性,抱残守缺的封建意识、明哲保身意识、功利个人主义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观念影响根深蒂固。人不能对自身作出“我是谁”的追问,不能作出一种深刻而彻底的反省,而这种反省曾经是部份上古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在这种错误意识的土壤中,这样的世界背景和文化背景之下,那种具有道德良知与宗教情感而又尊重法治精神的人,警惕着国民劣根性的人绝难生存出来。
       而且,我本质上更倾向于认同鲁迅的风骨;很早时候,二十四、五岁时,我朦胧地感受到与基督的亲炙。鲁迅那种不参与任何利益集团的立场令人钦佩;而他站在被屈辱被压迫者的立场上为他们说话,尤其令人肃然起敬!他也是那个时代的另类。这种立场在今天几乎绝迹,但我相信,耶稣、严格意义上的诗人、哲人和先知们即采取这种立场。
      而鲁迅的这两种立场,我相信,它同时也是耶稣基督所悦纳的。中国人大多是利已主义、利近亲主义,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个人、近亲至友,缺乏公民意识;反之,视见义勇为、打抱不平为闲事,常声称什么“吃不着兜着走”。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无情鞭挞和对民族灵魂的剖析迄今令人叹服!基督信仰真理本质上是一种利他的公义的个体人格主义,人格主义表现为道德律令的无所不在、合理的利已性、独立意识(如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及其实践;利他性体现在公义意识、服务使命意识、休戚相关的爱意识。遗憾的是,遗憾的是,鲁迅晚年仍未能消除无神论传统对他的影响,而与基督失之交臂。
       为了保持思维的开放性,在事实领域,我严守波普尔关于可错性-证伪立场。但信仰问题、人神关系无法从理性上证伪,康德曾令人信服地谈到这一点。信仰问题、人神关系只能从心灵对社会、对人类的意义的角度、从行为上去证实。这几个领域根植于我在严酷的现实生存环境中的体验。藉此,我得以发现:除了人体人格的永恒不变,自我都隐含着变数。这里我必须捍卫个体人格的真实性,摒弃那种俗世中依成就、名望、影响力、生存能力、地位等而形成的隐性世俗的人格等级观。个体人格的分有不同质的人群是我所理解的,这里,第一位的不是知识,不是智慧,而是神圣良知,这与当今某些哲学家的看法大异其趣。
      我执着于这样的信念:要真信仰,独立、自强、自由、创造、宽容与爱,努力与阶级、政党、利益集团、国家机关、精英、民意,均保持一定距离(在这一点上,我充分地借鉴了一位哲人的思想)。我的哲学主要受益于广义本体论哲学(譬如其中的共和哲学和大美哲学)、宗教哲学、人格主义哲学。有时我觉得,在努力尝试将个体人格、技艺结合起来时,我心中仍然遏止不住地偏向对基于个体人格的固守和非个体人格的本体的抵制,仿佛冥冥中真有某种力量驱使!我坚信这样的选择,都是出自于某种人格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并企图与历史上一切伟大的心灵相沟通。除了极个别人,几乎找不到什么知音。
      通过阅读俄罗斯思想及基督宗教哲学、比较宗教学,更加坚定这样的学术立场:不仅是哲人不党,尤其是站在为苦弱者、被欺侮者的立场,更加坚定这样一种生命,努力做一个精神界的恒在的斗士,一个生活中的基督徒,更加坚定这样一种哲学:宗教哲学,信仰真理。
       正如一些站在月球上看这地球上芸芸众生的人一样,有时我会为我们的同类,为浮名虚利、为矫情而扭曲、夸张乃至邪恶的种种面孔,他们的脆弱(也包括我时常在永恒与现世、幸与不幸之中的流连挣扎、脆弱一样)而深感到悲悯,而这悲悯偏只是心灵一瞬的发现,我们的俗世人生依然要踩着激流和险滩,穿越暗碓密布的河道前行。在明了永恒的使命和俗世生活的烦难之后,我们仍难以将自己的信念定位于献身于永恒,包括他的姊妹:艺术、哲学智慧、正义等。“缺乏一个机遇”这是个理由吗?你如何证明自己已献身于永恒呢?
        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澳门现已回归),同样面临着空间问题――广袤却贫瘠的国土,沿海与内地矛盾、工农与知识人矛盾、城乡矛盾、东西部矛盾,面临着时间问题、五千年的文明史向何处去的问题,面临着国人的全球视野中的人问题,民族性问题。在世界哲学范围内,当然还面临着其他不承认天国的非基督徒的价值,比如东方的道、梵。这都是哲学应该深刻探讨的重大问题。我必须竭力去除掉这样的价值观:那些伟大观念的提出者和身体力行的道德杰出人士之间,世俗事功价值的创造者、国务活动家和来自于神的永恒宗教价值的体察者之间的混乱,思、言与行的混乱。只有神之子,才能进到天国。那些毕其一生言行不能始终如一的文化界人士,个人主义,唯美主义者,取消道德与良知的哲学家,思想家恐怕是与这天国之门无缘的。我常思索人与经济、社会;历史进程、文明进程之间的关系,经济对于个人而言,是维持自由的必须手段;是人格独立的保障。营生的方式可以是商业的、政治的,也可以是哲学的艺术的,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经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保障。宗教的国家是无限天国中的井然有序、与其他民族、国家地区实现自由的日常生活、国事往来的一个庞大的社团。其中每个人都是独立而自由的,即负有道德意识的。有时候我感到常常不能把握这样的命题:经济、国家。保罗·蒂利希和别尔嘉耶夫分别从肯定和否定的角度对国家、民族等标志进行了体识和区分,但后者是更为确定的激烈的深刻的。这样的肯定和否定,对于健康的宗教文化培养而言,都充分有益。
       当然,除了从政治生存状况——法政哲学角度谈存在与自身,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浪潮导致的经济决定论、种种信仰、伦理危机问题,使得我们从经济、社会角度界入分析,确立某种自己的经济哲学、社会哲学也是亟需之事。这可以从两个角度,即经济、社会的存在状态(现象学)角度入手和从个体人格参与其间的活动入手。同时尤其不能回避科技问题,信息时代的网络生存问题,这是本文所欠缺的,但也只能留待另文再述。
应该有一批青年人,他们不满足于当前知识分子那种停留在民主、法治、宪政等制度层面的认识;他们有机会阅读了大量西方的书籍,掌握了一定的藉互联网获取信息优选信息的知识,如果他们的心灵依然是正直的诚实的,那么他们就会在理智的借鉴考察和心灵的体验之中,发现这只不过是浅显的道理,早已为先辈所言罢了。一时代人有一时代人的使命。民主与法治的先驱者们倘若依然停留在某种简要主义(比如对现象学、宗教哲学不闻其详的简要),那么就不能使年轻人进步,或者进步甚为缓慢,藉此加大中西方距离。
这样一些青年人意识到,正是在对先辈的思想理智怀着感恩和敬畏之心予以接纳之后,在进而对其进行体察时遇到了问题。先辈假设或错误地认为人的素质发展、精神灵魂不成什么问题,没有什么信仰危机,或者先定地认为这种既以为更前的哲人解决,就没有必要接续并予以进一步的研究。
       如果说过去知识分子以其使命良知发现了我们社会结构的症结,这种发现难能可贵,它往往是在资料的不易取得和国门尚未正式开放――尤其是精神文化领域的交流受到局限的前提下,得出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方向性、框架性的思维,这就给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度的民众,在某种意义上,提供了一盏智慧的灯,以便照亮了他们迷途中正在徘徊,时时陷入进退两难之境的灵魂。他们甚至不愿效仿那种借均衡正义之名,借压抑和盛位交错之处境(即一个既可能是压抑的又是颇有名气的,如温和型的自由知识分子)而自处平淡,放弃入世之正义、爱之使命意识的人。那种审美、美学观也是他们无法效仿的。
       信息时代的来临,通信互联网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深入生活,各种书籍日益庞富,充分有益于人的智性和生命机能的发展,但固有的结构性错误,知识分子的传统理性崇拜,不思反省而是思想得意的自大、或极端民族主义的狂热,使得人们迷失了信仰,混淆了价值,模糊了判断。
       今天,一个人要想打动时代的神经,他不应将视野朝向老者而主要地应朝向青年人,用于少年和未来。人心惟危,生存维艰。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默默祈祷:让爱之正义、公正意识在中国大陆乃至全球成长——我发愿:我这种呼吁,并非在我身处不平之境之时独有,在我真正拥有安身立命之所时,我要自觉行使这种服务的使命,这或许就是基督爱的召唤。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2 9:24:02

--  

注释:

        注一:天启真理首先在于坚持个体人格,坚持从个人内在体验和信仰出发。关于个体人格,后文将会作详细讨论。

        注二:根置于大陆无神论传统,某种宗教多元论认为,各种宗教中都包含有其他宗教不可代替的真理,只有集各宗教之精华的哲学,才是终极真理。它实质上将信仰的外化价值绝对化,比如多元论看到了各种宗教都劝人从善,仁爱等,从而主张比较研究。但究其质,这种多元论常常是人的主观思想构造,它将一些作为真理的外化的形式如劝人从善,仁爱等看作本源。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形容并不过份:那就是“盲人摸象”。
      

        注三:由于篇幅所限,关于基督教,也包括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际遇:如太平天国、义和团。五四科学民主无神论三位一体、教案问题,共和国建国后宗教信仰的命运,等等,本来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只能留待在另文阐述。

       注四:这里有一个显而易见的日常生活现象为证:一种时代的爱情观认为,将爱情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好比婚姻建立于房子之上。这种所谓时代性,以其强磁场的压力、诱惑力加之于人的意志上。它以牺牲才气、潜能、信念对爱情的驾驭为代价。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爱情。它考虑了结果,对的。但忽略了规律性:有强烈情感又才情勃发的穷人的爱情;有对自己潜能抱有极大信念人们在两性关系的随便、世俗化(或非永恒性、神圣性)是造成社会道德匮乏的人性根源,它使人不再保持自己在庸俗社会面前根源于节操的“傲气”和锐气,不再秉持清醒的斗争意识和苦炼的重要性。


--  作者:立行宇宙
--  发布时间:2006-3-2 9:25:39

--  

信仰是真理的一半 = 萃取油了的花生米,没有生命的.即信好就好,信坏就坏.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2 10:57:23

--  
以下是引用 立行宇宙 在2006-3-2 9:25:39的发言:

信仰是真理的一半 = 萃取油了的花生米,没有生命的.即信好就好,信坏就坏.


呵呵,欢迎你的再次到来。人们认识允许与正视不同观点存在。因为,公民的宗教信仰是自由的!
--  作者:高工
--  发布时间:2006-3-2 11:15:13

--  
光明使者的门派是“正统马列”,您推荐的这类文章可不能代表“正统马列”观点,是不是出了“四个代表”?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2 11:30:31

--  

啊:网站高工阁下光临,荣幸,荣幸啊.——笨拙在下,没有能做到随时恭候,实在是罪过最过啊!

不管如何说呢,哲学的根本目的,总的来说只是对于人生的解析.但是,我们要对待作者文中展示给我们的是什么?我们从中又吸收到了什么?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而是要从事物一个整体上全面衡量与分析问题的本质.只有这样做,才能言自己判断的正确啊.呵呵!


--  作者:高工
--  发布时间:2006-3-2 11:52:50

--  
我不是正统马列,也不信神。看了几遍《新旧约全书》,又读了《古兰经》,越来越不信,反而也越来越迷信科学。您说我怎么“才能言自己判断的正确啊”?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2 14:16:21

--  
呵呵,已阅高工23楼的回执!
--  作者:立行宇宙
--  发布时间:2006-3-3 8:53:08

--  

光明使者的发言:

人们认识允许与正视不同观点存在.

立行宇宙的发言:

正!关键"正"的文化是立行的,不是平行的.

平行的文化是语境,立行的文化是语物.

价值是一切的价格,现代人的价值被价格买走了.

世界本来就有对错,但对不一定是好,错不一定是坏,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关键是要争取大多数人的拥护,真理才能得到实用,因为我们还生活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人生如戏阶段里.

真理的价值是中立的(对错各半),两者都能容纳的才是真实真理.但现实只接受多数民众的价格取向为真理,所以真理就被价高者得了.


--  作者:立行宇宙
--  发布时间:2006-3-6 9:06:57

--  

Zdyd的发言:

 最开始对所谓立行也是以研究为目的,名词解释之后发现不见得有什么创新观点只感受到借着新名词的外壳不负责任的立论态度……
  假设弱肉强食是真理,多数人也同意这一点,那么就应该无视弱者的权利或者让弱者认命算了?何况链态生物环境谁强谁弱也不过是表面现象,一旦失衡一损俱损……
  如果知道要允许、正视不同观点存在,就要允许、正视批评的存在,如是抱着学术研究的态度可以求同存异、据理力争,如果仅为证明自己(以为的)高明,就算没人能提出异议恐怕也未见高明……

 

laolv的发言:

允许不同意见存在和表达,不等于“对不一定是好,错不一定是坏,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也不等于“关键是要争取大多数人的拥护”。

而是通过不同意见的讨论,尽力避免“百密一疏”的错误,选择正确的决定。

“理论”或者“真理”,不是为了“说服”别人,更不是为了“强加于人”,而是为了“符合客观规律”,因此,就要允许别人从不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发表意见的目的,只是寻找正确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为了形成理论而理论。


立行宇宙的发言:

你们在“明”(现实)看“暗”(真实),我在“暗”看“明”。我知道再回到“明”指着“暗”说三道四是徒劳无功的,遗憾之余只能留言:立行宇宙是“一矢中的”的世界,绝对是一切研究科学者唯一的文化老师/教授!各位我隐回暗处了,来立行宇宙找我吧。


laolv的发言:

理论正确与否不在明暗,不在故弄玄虚。

任何理论都要在光天化日之下接受客观实践的考验。

立行宇宙的发言:

"光天化日"的是与实际分立的理论;与实际同时的理论,任何时候都经得起考验,是"非文化自觉者无法考究而已.

"光天化日"的理论可以反过来光天化日之下验证,因为两者都是平面的象与镜象.但立体镜象就无法反过来,必须在立体内验证了.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6 11:13:16

--  

立行宇宙:

  您好!本人刚刚阅览了你以上两帖的深邃思维,谢谢!但对于文化的理解,我能理会的显得浅薄了许多,惭愧也!

  人对某一事物的言语结论,充分的表达了一个人意识及思维的一个认识境界。人的认识大多是无形的切较为抽象的!——人的思维也有超长规空间开发的可能与局限性。

  把对于人类文化形状的理解为立行的述说,我没有异议。但是,对人类文化思想(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认识上的统一性,需要在“言行”和“立行”加以规范。

  事实上世间对任何事物的评价,做到不争论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文化是可以互动的——它是种动态的。人们常常通过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适应来约束的。。。。。。。


--  作者:立行宇宙
--  发布时间:2006-3-7 8:32:44

--  
知识的价值评价不争论的(中立/原有)的,只是人类使用信息时将知识整体分离出无穷信息,所以造成人文知识永远只有文化知识的部分.人民已陷入信息的深渊,唯有每个人的真正自己能看懂整体(立行)知识.
--  作者:立行宇宙
--  发布时间:2006-3-7 9:09:43

--  

laolv 写道:

“必须在立体内验证了”是"非文化自觉者无法考究而已.

看来不是为了中国百姓用的东西,更不是改变中国困境的理论,大概是自娱自乐的东西,对吗?

 

立行宇宙写道:

“必须在立体内验证了”就是在世界内验证,是为了世界百姓用的东西,是改变世界困境的理论,是“真我”自娱自乐的东西!“质量经济”的东西!
公平与效率就是质量经济!因为数量经济是建立在广大劳动者身上的,所以贫富差距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富人的经济建筑在穷人的地基上了.如各自经济都建立在各自基础上的富,就是真正公平与效率了.

除非其他人都已解放,任何人不管他如何通明透切,都不会真正解放,因为完全解放是"天地人合一"的,还是请大家先努力到立行世界来吧,立行世界才是思想者的天地,平行世界只是精神世界.世界理想格局是没有国界,只有世界.世界的原型是五维度双重立体的,思想是物质世界的反演对称,人们都解放思想,就能各自独立生活了.

laolv 写道:

好像是把知道的名词都罗列在一起的东西,能不能让没有知识的人民也能看懂?

立行宇宙写道:

知识的价值是中立(原有)的,只是人类使用信息时将知识整体分离出无穷信息,所以造成人文知识永远只有文化知识的部分.人民已陷入信息的深渊,唯有每个人的真正自己能看懂整体(立行)知识.

 

Zdyd写道:

高和厚如何相乘?就算在空间里可以定义的上下边际为高,空间外对物体的上下边际定义为厚,两者也没有相乘的道理!一个人等于一人,两个人等于两人,到问“人”个人等于多少人?

何来穷人富人?1、2、3、4是小,11、12、13、14是大,1和4、11和14是否也有大小之分呢?就算当作没有,5、6、7、8又怎么办?又或者有个1001,是不是14也不过一穷人而已!各自地基很容易,仇富就可以了,比尔盖茨的东西以后不要去买,能盗就盗,被抓了就说他动了你的奶酪……

完全的解放根本不会介意是否“天人合一”,没必要摆脱了“枷锁”而受制于“牢狱”,哪怕是无限大的牢狱也没必要!没有思想的精神是有特定地方容纳的,除了婴幼与不能自理谁又不是在独立生活,人与人的社会不是一味的索取,等理解了什么叫奉献又何必独立……


立行宇宙写道:

立体的高每个内层次都是倍数!立行没有外,一切都在立行之内,一个真正立行的人,等于宇宙整体,而所有人类都只是一个种类.

穷与富都在立行之内自然生成,把自然贫富在社会分离等于让贫富无形化,游戏社会当然按照游戏规则,但难道我们还要继续游戏下去让人生如戏吗?

奉献与索取是在自然人之外壳的社会人中完成的,这样只会造成生死循环而失去自然整体内的永生规律.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7 9:31:40

--  
以下是引用 立行宇宙 在2006-3-7 8:32:44的发言:
知识的价值评价是不争论的(中立/原有)的,只是人类使用信息时将知识整体分离出无穷信息,所以造成人文知识永远只有文化知识的部分.人民已陷入信息的深渊,唯有每个人的真正自己能看懂整体(立行)知识.

       呵呵,早上好!本人已经阅览了你以上的思维,深为你认真执著的探索心境与知识视野宽广度而喜悦。——谢谢你再次的回执贴子!!!
       对于你以上涉及到的内容,我有话如下(望指正):
      人文知识和文化知识是知识的分支。拿什么是文化?记得《易经》里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对人类的教化,应以倡导人文为中心。文化知识涉及内容很多也不一一在此陈列了。
      人文知识——本意是指人在对自身的精神与情感世界的探索中,自己对人与世界关系认识过程中所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后天智慧与文化知识。比如文学、艺术、伦理学、政治经济学等这些都属于人文知识的范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7 9:32:24编辑过]
--  作者:立行宇宙
--  发布时间:2006-3-7 9:43:46

--  

光明使者

        早上好!关键人们还找不到真正时间的前沿,结果把人文的后天回到了先天去了.这是失去根本(立行)方向的问题.


--  作者:立行宇宙
--  发布时间:2006-3-7 9:50:17

--  

laolv 写道:

宿命论的一种?

 

立行宇宙写道:

立行宇宙是"有始无终"的何来宿命,根本是一个永生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


--  作者:高工
--  发布时间:2006-3-7 10:39:02

--  
  光明使者说:“人文知识——本意是指人在对自身的精神与情感世界的探索中,自己对人与世界关系认识过程中所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后天智慧与文化知识。比如文学、艺术、伦理学、政治经济学等这些都属于人文知识的范畴。”高工同意。

  立行宇宙写道:“立行宇宙是"有始无终"的何来宿命,根本是一个永生的世界!”高工认为这就是宿论,而且其中根本没有人文知识。这个“宇宙”不过是几根线条掩盖的一团混沌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7 10:39:46编辑过]
--  作者:立行宇宙
--  发布时间:2006-3-8 8:32:55

--  
以下是引用 高工 在2006-3-7 10:39:02的发言:
  高工认为这就是宿论,而且其中根本没有人文知识。这个“宇宙”不过是几根线条掩盖的一团混沌而已。

那么首先请你证明我不是人。
--  作者:立行宇宙
--  发布时间:2006-3-8 8:35:17

--  
上天容易入地难,平行世界研究会的科学家采用“太空”技术进行时间机器实验,就就是遇到“实空”阻隔而最后爆炸的。因为“太空”技术是平确的,其实要返回原始是要经过“实空”的,则必须正确。正确是一线矢量到底的,平确是多条标量线支撑起来的。
立行世界是“椰子果中宇宙”,“平行世界”是果壳中宇宙,而技术就是从果壳开始利用科学的外壳搞上层建筑的。如果这样搞下去,人类将走向仙界而剩下一堆堆金字塔在地球的。
开始是1,最终是0。有始无终就是1-999……。立行是包括一切的,宿命是其中之平行世界(立行外壳),是世界未终0与1就连接起来的世界。我没有脱离科学自演的根本基础,只是人们在天地循环中返回了天,找不到时间的前沿出口,直接与天地完合。即失去五维度以上方向而走到生死循环,其实死是没有生命循环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8 8:44:44编辑过]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8 9:38:56

--  
以下是引用 立行宇宙 在2006-3-8 8:32:55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 高工 在2006-3-7 10:39:02的发言:
那么首先请你证明我不是人。
您好!本人已经看到了你与高工在这不同的视角观点。也许你们间有些理解上的误会啊!今天有空请教你一个问题,还请抽空能答之。首先,表示谢谢!
问题:
请你简单的阐述下:西方(美、日、新加坡)这些国家与东方(日本、中国)这些国家,在重视科学技术方面异同的地方都有那些?
--  作者:立行宇宙
--  发布时间:2006-3-9 8:29:09

--  
以下是引用 光明使者 在2006-3-8 9:38:56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 立行宇宙 在2006-3-8 8:32:55的发言:
。您好!本人已经看到了你与高工在这不同的视角观点。也许你们间有些理解上的误会啊!今天有空请教你一个问题,还请抽空能答之。首先,表示谢谢!
问题:
请你简单的阐述下:西方(美、日、新加坡)这些国家与东方(日本、中国)这些国家,在重视科学技术方面异同的地方都有那些?

首先我的是时空维度观点.都147亿岁人了,还用视角观点的早就成为恐怖分子了.
有网友说:爱因斯坦是哲学家而不是科学家,我非常欣赏.就是说,东西方都是用哲学来重视科学的.不同之处东方合情,西方合理.然而哲学是平行的,立行的哲学则是完成任务的哲学(科学)即科学是合情合理的.
西方的理是3-4维真空,东方的情是4-5维真空.真实的情理是3-5维度的,而且还在向高维无尽的发展着.
其实高工批评的对,但立行就是巧妙的将对与错化为全对的.因为我没有站在巨人肩上,而是钻进巨人心里,所以批评我等于批评他自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9 8:32:39编辑过]
--  作者:高工
--  发布时间:2006-3-9 9:19:19

--  
以下是引用 立行宇宙 在2006-3-8 8:32:55的发言:
高工:那么首先请你证明我不是人。

高工说:
既然自称“我”,当然是人,不需要补充旁证了。但是自称“立行宇宙”就不仅仅是人,应该是比人伟大得多的“存在”,这个我不能证明。历来提倡宿命论的都是人,但是必须假借超越人的,支配人类命运的“存在”;现在的“立行宇宙”既是人,又是超越人的,支配人类命运的“存在”,人名和理论合二为一,当然证明起来方便多了。反驳的人也容易掉在陷井里——你称呼“他”的名字就是承认“它”存在,你说“它”不存在,怎么和“他”辩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9 9:24:54编辑过]
--  作者:立行宇宙
--  发布时间:2006-3-9 9:34:41

--  
立行没有不存在的,纯空间也是"无而存在"的.一切都在立行之内,立行是从绝对的外开始的,没有再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9 9:36:53编辑过]
--  作者:高工
--  发布时间:2006-3-9 9:52:52

--  

摩西的名字与耶和华没有混同,耶稣的名字与上帝或神的名字也不混同,穆罕默德的名字与真主安拉也不混同。他们都是“先知”,当然是宿命论者,他们都承认创世主上帝或真主决定命运。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也都是宿命论者,但是从来不曾自称“先知”。

唯有自称“立行宇宙”的创世主创造了自己的世界立行宇宙,而且断定其中的一切都是真(没有假的),断定未来的发展都在其规划之中。这就是说:“立行宇宙”既是神又是先知,。……哈哈!不证自明乎?自命无证也!


--  作者:叶公
--  发布时间:2006-3-9 15:23:04

--  
光明使者更象个“布道者”。辛苦了。
--  作者:光明使者
--  发布时间:2006-3-9 16:14:29

--  

谢谢高工与宇宙两位在此进行的理性争鸣!!

也谢谢叶公贵步降临后有心留下的痕迹(回复帖子)!所以我留意一下你在中国思维网站留下的唯一一个主题内容:中国人的大脑为什么长期处于慢性"中毒状态"(辨证逻辑中毒),能在此说下你对此个人的见解吗?人们思维认识一定需要统一与协调吗?


--  作者:立行宇宙
--  发布时间:2006-3-10 8:20:29

--  
以下是引用 高工 在2006-3-9 9:52:52的发言:

摩西的名字与耶和华没有混同,耶稣的名字与上帝或神的名字也不混同,穆罕默德的名字与真主安拉也不混同。他们都是“先知”,当然是宿命论者,他们都承认创世主上帝或真主决定命运。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也都是宿命论者,但是从来不曾自称“先知”。
唯有自称“立行宇宙”的创世主创造了自己的世界立行宇宙,而且断定其中的一切都是真(没有假的),断定未来的发展都在其规划之中。这就是说:“立行宇宙”既是神又是先知,。……哈哈!不证自明乎?自命无证也!

神是人为的!先知是知天,后知是知地,而我的天地比前后人都高深,已看到空前绝后.即神鬼都在人之中,所以理想不需再变换现实,真实已充满理想的一切,只要理想正确就能拥有一切,思想活动是1-5维度时空的物理实验!
--  作者:立行宇宙
--  发布时间:2006-3-10 8:51:23

--  
现实是永远达不到理想的!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0.0 Sp2

Copyright © Chinathink.Net
粤ICP备10052346号


当前模板样式:[默认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