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epm网站:曲黎敏《从头到脚说健康》读书笔记(精品)(转载第二部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2:58:05
 从头到脚说健康(4)--颈椎
一、颈椎经脉循行
    经过颈椎的经脉一共有六条,它们分别是:督脉、膀胱经、三焦经、小肠经、大肠经和胆经。
    颈椎是人体最脆弱的地方之一。就人体而言,前面最重要的是咽喉,后面最重要的是颈椎,中段最重要的是腰。
    脑子的病跟咽喉、颈椎都有关系。
    人体很多上半身的疾病,比如胸闷、头晕一类的疾病也与颈椎有关。
    腰主腿的疾病,假如腿有病,基本上先检查腰。
二、颈椎养生之道——龟息法
    古人向乌龟学习龟息法
    我们可以向乌龟学习养生,乌龟的脖子经常是一伸一出、上下左右地转动,人也经常这样做就能锻炼颈椎,就能养生。
<杂谈乌龟>
    1、在中国古代,占卜常采用龟板和蓍(shī)草。
    乌龟是自然界中的长寿动物,长寿所经历的就多,见多识广!而且乌龟背圆,底板方,正好符合古人认为的宇宙天圆地方的形象,所以乌龟在古代被视为灵物。
    蓍草是一种茎上长着白色绒毛的草,据说可以活好几百年,而且入冬不死,不像其他的草都是“一岁一枯荣”。蓍草有一个特点,就是所谓的“缩酒之功”。古代讲究祭祀祖先,只要把酒倒在蓍草上,瞬间就能被吸干(因为蓍草本身含水少,而且遍布绒毛能吸水),老百姓因此就认为自己敬的酒被祖先们在天之灵享用了。所以蓍草也被视为灵物。在蓍草占卜中蕴藏着中国的天地人三才思想和中庸思想。
    2、过去大户人家建房子,房子的几根大柱子底下一般都要压乌龟,因为古代人建房子都是长远计,希望房子能够世世代代地传下去。而这些被常年压在柱子底下的乌龟,很多常年不吃不喝仍然得以存活,这跟乌龟的特殊呼吸法有关。
三、整脊法——对脊柱进行整理的方法
    对于人体来说,脊椎非常重要,比如说像心脏病、颈椎病,都有可能导致手指麻木。还有头疼等疾病也往往与颈椎有关,有可能是脊柱错位了,那么最好是找专业的技师来帮助整理脊柱,对于脊柱错位的问题,把它推回去就可以了。
四、不要伤后背
    很多人打孩子打后背,以后不要这样做了。五脏的很多经脉都集中在后背上,人的后背有许多成对的神经,打这里会直接影响到包括心脏在内的很多脏腑神经。
五、颈椎病
    原因: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例如长时间的伏案工作。
    治疗:按摩(按摩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病方法,是中医里最基础也是最高妙的一种方法)
    注意事项:
    1、虚证不按摩——按摩完后,第二天更加地疼痛了,这就相当于虚证。
    如果人的阳气大虚,如膀胱经气虚的话,那么椎间隙之间就会有压迫,这种压迫日积月累,就会造成椎间的骨刺一类的病。最好的方法还是应该吃药,吃对了药把阳气、元气恢复好了以后,元气慢慢会把椎间隙中间那个像气球一样的东西给顶起来,这样它自然就能够复原了。
    不能单纯只靠按摩来解决颈椎的问题,要对证下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操作。
    2、一定要找那些懂经脉的按摩师。按摩不能伤着骨头,就是从肉的层面去把它放松的方法。
从头到脚说健康(5-1)--两臂
一、两臂的经脉循行
    两臂的经脉涉及肺经、心包经、心经、大肠经、三焦经和小肠经。
    1、手臂前缘走的三条阴经:按上中下分别是肺经、心包经和心经。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有掌中热的毛病,这一般是跟肺经、心包经或者心经有关。
    (1)手臂前缘的上部由肺经所主,一直通到大拇指,达少商穴。
    (2)中线走的是心包经,通到中指。
    (3)下线走的是心经,通到小拇指(里侧)。   
    2、手臂后缘有三条阳经,分别走大肠经、三焦经和小肠经。
    (4)手臂后缘的上面(外侧),走的是大肠经,通到食指。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如果我们的食指有不灵活的问题,是跟大肠经气不通有关系。
    (5)手臂后缘的中间走的是三焦经,到达无名指。
    (6)后臂的下缘包括肩膀一带,走的是小肠经。我们肩颈的一些毛病跟小肠经有关。小肠经在中医里属于太阳,所以一些阳虚的症状反映在小肠经上。
    如果一个人没事老爱摆着“交两手而抱”的姿势,是肺虚的象,要格外注意。
二、两臂的保健方法——拍心包经
1、拍心包经可化解心郁
    (1)一般来讲,按摩里侧就可以了;拍心包经就是走阴而不走阳。
    阴是为血,它不容易动;阳气为气,易动,所以只要把阴经活动开了,阳经自然就能走通。
    (2)拍心包经首先要掐住腋窝下的极泉穴(为心经上的穴位,是一个解郁的大穴)。
    极泉穴取穴:弹拨腋窝下的一根大筋的时候,出现无名指和小指发麻的情况,就是弹拨对了。
    按摩方式:弹拨极泉穴,同时用空拳沿着手臂的中线慢慢地拍下来,就能够化解心郁。
    如果人经常郁闷的话,就有可能在腋窝下长出一个包来,这是心气被郁滞的象。把极泉穴弹拨开了以后,就能逐渐化解了包。 
2、心包经与心经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认为,心经是君主之官。君主之官就有个特性,就是君主不受邪。心包经相当于心经的外卫。外卫是代君受过者,就好像过去的宦官。
(1)极泉穴
    如果君主有了什么问题,我们是不能去打君主的,就是不能直接去打我们的心脏,那会更加危害我们的身体,但是,我们是可以去打宦官,宦官就是替君主受过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去拍打心包经。
(2)膻中穴
    膻中穴是心包经上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位于两乳的正中线,也是解郁的大穴。
    中医里认为心包主“喜乐出焉”,就是我们的快乐都是从胸口的膻中穴这里出来的。我们有句老话——心花怒放。心花怒放的着眼点就是指膻中穴(西医的角度就相当于胸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被气着了,经常会不自觉地拍打自己的胸膛,实际上这就是在拍打膻中穴。
    胎儿在母腹中时有一个很大的特性,就是胸腺特别巨大。小孩子能够在母腹中通过十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人类几亿年的进化,首先的一个前提就是孩子的经脉一定是非常通畅的,而经脉通畅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一定要很快乐。小孩子在母腹当中是非常快乐的,他们的经脉是无比通畅的,发育也是飞速的,胸腺就会很大。但当他们一出生后,膻中这个地方就要萎缩,就意味着人进入了一种苦境。
    现代医学认为,快乐的人能够比不快乐的人寿命增加五到七年。快乐是人体经脉通畅的一个前提。人只要一生气,经脉肯定就会堵塞。经脉的堵塞在中医里就意味着有寒邪入体。
    人的生老病死全是苦境,释迦牟尼很早就领悟到了这个道理,他说人生是有苦谛的,就是人生是一场关于苦的认知及其觉悟。所以我们活着的人要领悟到“没事找乐”的道理,要自己寻找快乐,而不是自寻烦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晚上没事儿的时候就可以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拍心包经,特别是患有失眠症的人,这样做既是养生保健,还是消除失眠的好方法。
3、人的身体就是“老天”,我们的生命就是“老天”
    “老天”给了我们人很多自觉的下意识动作,这些动作没有人教,但人会在一定时候自动自发地去做,这些动作为我们人体防护和战胜疾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有的人手心老出汗,这相当于心包经不收敛,因为人的心包为厥阴经,是主收的,不收敛就会手心出汗。我们常有人只要一紧张就爱拼命地搓手,这种下意识动作其实也是一种自救,一种自我的帮助,搓手心就是在刺激心包经。但我们不会去拍打心脏,那样就伤害了身体。
    人只有在喜悦的时候,才会捂住心脏这个地方,不使心气过于外泄。这些有趣的现象其实在间接地告诉我们很多养生的道理,我们不要忽略了人体本身的这些下意识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有意义。
4、一点说明:
    凡是手臂上的经脉都是走肩膀的,所以我们经常按摩手臂就可以缓解肩背的疼痛和颈椎的疼痛。
 从头到脚说健康(5-2)两手
一、阴与阳
    前为阴、后为阳;腹为阴、背为阳。
二、手心与五指经脉
1、手心
    有的人手心老出汗,怕握手不礼貌,便将腋下的神经挑断。人的身体就是自己的老天,这样做非常危险,人体正常排泄渠道没有了,病会憋在体内,经脉已毁,无可救药。
2、大指——肺经
    大指麻木和肺经有关;
    大鱼际红——肺热;
    大鱼际有青筋——肺寒;
    大指有纹路且发青——肺寒,这种肺寒还会继续导致胃寒。
3、食指——大肠经
    《左传》记载,有的人有预感,食指抖动,就觉得能吃到好东西。
      人本能的快乐实际上来自大肠,大肠经走到食指,这也是食指名字的由来。
4、中指——心包经
    心包经主喜乐,也主欲念。
    订婚戒指一般戴在中指上,意味着人已动心,收敛欲念。
5、无名指——三焦经
    该指无名,因其循行三焦经。三焦经是非常特殊的经脉,又称“孤府”,因其不可名状,是连接五脏六腑的系挂。
    《黄帝内经》:三焦为水道出焉,三焦必须要非常畅通,人体才能健康。
6、小指——小肠经、心经
    中指麻木是心脏病的轻症
    小指麻木是心脏病的重症
    中医号脉时,有时医生从患者手臂上一掠,是感受患者心经的温度来发现病症。如果小指内外缘特别凉,是心经不畅的象。
三、手指的锻炼方法
1、握固法——把大拇指攥在四指当中的握法,大拇指掐住无名指的指跟处。
    脑的锻炼要靠活动手指。西方通过给老人测试发现:70岁以上的老年人握力越大,寿命越长。
    握力与肝经有重要关系。人的出生和死亡都和肝气的生发之机有很大的关系。
      肝所对应的神明是“魂”,肝气足,人的魂就特别足。属厥阴之性,有生发的能力和条达之性,而且生发要能收敛的住。描述肝的木性时,取“曲直”,“曲”指收敛性,“直”指条达性。
    人出生时,小孩囟门(囟门为魂出入之所)未合,小孩出生时的握固法就是固住魂,无名指的指跟处为肝的风窍,所以大拇指掐在该处。人死的时候“撒手而去”,人在死亡的瞬间,肝魂散掉了,两只手再也固不住了,握力和肝气都随魂去了。
2、揉核桃法
    可以很好地活动到每根手指,而且核桃在手心正好形成了一个太极之象,所以也称“太极球”。
3、十指相敲法
    十指相对、互相敲击,锻炼十指上的井穴,既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又锻炼了肝气,对大脑的养生十分有好处。十指冰凉的女孩一定要经常十指相敲,血脉可以通到四肢末梢。
从头到脚说健康(5-3)两腋与两肋
一、挠胳肢窝为什么会痒?
    心经、心包经均走腋下,主喜乐,痒的感觉与心有关,发声为笑,所以人被挠后会觉得难以忍受并嬉笑不休。
二、两腋的经脉循行:肺经、心包经、胆经和心经。
1、肺经
    肺气被壅滞,则心烦胸满,属于阳邪,肺气上壅而不降的象。
2、心包经——下腋三寸处
    腋窝肿胀则心包经出了问题。
3、胆经
    胆经出问题,有的人会出现严重心脏病的感觉,叫“心肋痛不能转侧”,一般还伴有口苦、喜长吁短叹。
    如果腋下长包,是胆经被郁、生发不起来的象。
4、心经
    心经出问题会造成整个手臂的麻痹,手臂冰凉,活动不便,同时感觉咽喉特干,想喝水。
三、两肋的经脉循行
1、心包经——两肋的后边
    心包经的病症会造成肋痛,缓解疼痛可扎外关上一寸的支沟穴,故名“肋痛觅支沟”。
2、胆经
    两肋疼痛,同时伴有口苦和叹息的情况,就是胆经的问题。
3、肝经
    人的气机被压抑,就可能造成两腋、两肋的肿胀或不舒畅。
    人一生气,往往先两肋骨叉胀痛,然后两腋不舒服,出现胸满的症状;生大气,人还会吃不下饭,心口被憋,然后可能发生呕吐或腹泻。因为人的气都调在上面,火没法在底下帮助人消化吸收食物,导致腹泻。
四、少生气是避免两腋两肋得病的最好方法
    两腋两肋的病症大多数和肝胆有关。所以平时要少生气。
    完全不生气不可能,但不要生闲气。最好没事多读书,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净化自己的心灵,放平心态,身体的诸多疾病都可有所改善。
五、拍胆经一定不要忘了拍两肋
    胆经是人体侧面从头到脚的一条经脉,胆主生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胆经一生发,全身皆生发。
    现在坊间流传拍胆经,指拍大腿的两侧,沿腿侧裤线一路拍打。但拍胆经不要忘了拍两肋。
    拍两肋前,先揉捏两腋下的肌肉群或筋,会很疼,但揉开后,人的胸、背、胃都会舒服,然后太高两臂活动一下,这个地方是健身的关键,很少有人能注意到。
(一点说明:书中题目“两腋与两胁”,不知道是印错了,还是自己对中医了解尚浅,先改了吧,自己看着舒服;等求证后需要改回来再改。如清楚的朋友,望指教一二,谢谢!)
从头到脚说健康(5-4)两肩
一、缺盆的经脉循行
    取穴:人吸气时两肩的锁骨处会形成一个窝,窝的中间即为缺盆穴。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即缺盆是心统摄五脏六腑的通路。人体必须保证缺盆这条通路的畅通,凡走肩膀的经脉都走缺盆。
1、胃经——从喉咙入缺盆,然后直着下去。
2、小肠经——出肩胛,入缺盆络心,络到心脏上(也是小肠与心相表里的证据)。
3、胆经——至肩上,然后下颈又合缺盆。
4、膀胱经
5、三焦经
二、肩背痛
1、小肠经的病会导致“肩似拔,臑似折”,即两只胳膊像折了一样,且无力。
2、肺经的病会引起肩背痛,且体感寒。人精气特别虚弱,虚火上升,会使整个背部经脉不畅通,导致痛感,气结以后,就会形成寒气。
3、三焦经不通导致人心情压抑,上肩会有痛感,还会造成无名指的麻木。
4、膀胱经不通使人情志不舒,也会造成肩背痛,甚至头痛。
三、肩部的保健与注意事项
1、按摩缺盆
    中医专业手法——用外翻的方法进行保健治疗(但难度太大)
    推荐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
    劳宫穴贴在缺盆处,轻轻地蠕动,慢慢地提捏,提捏的劲道采取“落雁劲儿”(仿佛大雁落沙滩,看似轻柔,却内带劲力)。松开缺盆,肩膀疼痛会缓解很多。
2、点肩井穴三到五分钟
    肩井是胆经上非常重要的穴位,点按对人体非常有益。
    如果感冒背痛,抓揉提拿肩井三次,然后拍拍全省,会很有效。
3、开膏肓
    膏肓是人体最不容易活动到的地方,而且不能用针刺。
    《易筋经》里的“倒拽九牛尾”,此动作开膏肓。
    日常生活里推荐一个动作:
    两手像抱椅背那样先前撑,然后再拼命地向后挤压脊柱,反复做几遍,人周身清爽,病痛会明显减轻。
4、深呼吸
    缓慢的深呼吸可以活动缺盆,是一种简单的肩部保健法。
5、有意识地放松
    我们平时肩膀经常不自觉地紧锁着,要时常提醒自己有意识地放松,特别是睡觉的时候,对治疗失眠也有好处。
6、睡眠护住肩膀
    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盖住肩膀。
    许多年轻的妈妈为照顾孩子和孩子一起睡,盖一床被子,往往盖不住孩子的肩膀,容易导致孩子缺盆处受风,俗称“贼风入体”,容易引起肩背痛,要注意!
 从头到脚说健康(6-1)腠理
一、何为腠理?
    “气之所辐辏谓之腠”,腠为阳,指孔穴,就是肌肉内松开的地方,即皮肉之间的筋膜。
    “血气之所循也”谓之理,理为阴,指血肉。肌肤的弹性与阳气有关,阳气足,皮肤弹性就好。
    腠理是外邪入侵人体的门户,保护好腠理至关重要。
二、腠理常见病
1、汗症
    “汗为心液”、“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盗汗——人在睡眠中的不正常出汗。
    入夜,人的元气本应下藏,但当阴血不足时,没有力量收敛元气,导致盗汗。
    阴虚盗汗——阴虚火旺造成,与过度喝冷饮有关,应以养血为主治疗,如当归六黄汤。
    阳虚盗汗——阴盛格阳,阴气太盛,把阳气格在外面进不去,阳浮于外造成出汗。这种人日常比较倦怠无神、爱喝热水。治疗以扶阳法,扶住阳气,使之能够内敛,如《伤寒论》中的白通汤。
(2)自汗——身体没有做任何活动,总是不停地出汗。
    * 太阳表虚,皮表固不住汗液可导致自汗,可以桂枝汤医治。
    * 胃火过盛,大肠火的津的功能过度,使人二便不通,导致大汗淋漓,常伴有口臭、喘气粗等症状,可用人参白虎汤医治。
    * “汗出如珠、如油如雨”是汗症中的重病,难救治。
    * 头与颈部总出汗,阳虚造成,医治时以扶阳为主。
    说明:小孩刚入睡时出现头上甚至全身出汗的情况,不必过分紧张。因小孩表虚,入夜十一点后,阳气生发,汗就会逐渐消退,只要孩子后半夜不出汗,就不算病,是正常生理发育的一个过程。
    * 有的人喝酒吃肉就出汗,属于胃热且精不深藏,肾经收敛功能不够强,神明无法内敛,气易往外散。不需医治,不算病症。

(3)“汗下吐”三法——中医治疗常用的方法
汗法——通过出汗、发汗的方式把体内的寒邪攻出去。如感冒初起,以麻黄汤发汗。
下法——让病人泻的方法来治愈疾病。
吐法——让病人呕吐的方法来治愈疾病。如有些人湿气太重且出现头痛,气往上壅,恶心难受,采用此法将难消化的食物吐出,达到治病目的。
使用汗法的注意事项:
*《伤寒论》中特别指出,咽喉干燥者不能使用此法。因三阴经走咽喉,咽喉干说明体内真精不足,使用汗法会伤害身体。
* 淋家不可发汗。即小便出现问题的人,如小便如膏状,反复上厕所又尿量少的人,属于肺虚,阳气收敛不住,一旦发汗,可能尿血、便血。
* 亡血家不可发汗。失血的人不可发汗,否则会出现寒栗、摇动、浑身打冷战的症状,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4)出汗与四季养生
    中医养生不主张在体育锻炼时出过多的汗。
    春天,人冬天储存的肾经开始慢慢宣发,疏泄一下即可,可“广步于庭”,不能太过迅速,不可出大汗。
    夏天,一定要出汗,是人的一种自保。空调使用过多,腠理得不到宣泄,是身体疏泄功能受到创伤,引发疾病。
    任何疾病都是先泄后补,“泄”是“通”的意思。只有夏天人体毛孔打开,好好宣泄后,秋天营养物质才能补进去,冬天才能藏精。
    冬至是很重要的节气,相当于十二时辰的子时,一阳初生。人夏天不出汗,没开泄好,秋天补不进去,则可能导致秋天肃降之时咳嗽等一系列病症,体内精不足,在冬至万事万物该生发之时,体内无精生发,故此时得重病的人多。
2、皮肤病
(1)皮肤瘙痒与疮疡
    *《黄帝内经?素问》——“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阳症之初起必疼,阴症之初起必痒”
    凡红肿的,能长出来的东西都为“疮”,属于实症、阳症,变现为“疼”;
    凡憋在里面长不出来,使人痒得难受的为“痒”,属于阴症,变现为“痒”,需要不断通过按、摁、挠来缓解。
*如何避免长疮疡?
    《黄帝内经》认为人长疮疡的原因:
    为“汗出见湿”或“劳汗当风”,即身体出汗没及时擦干,被风吹着,刚打开的毛孔瞬间闭合,体内垃圾无法正常排泄出去,憋在肌肤腠理之中,长出痤疮。人的脸和后背为阳,易出汗,又怕寒风,易长痘和疮疡。出现疮疡大多为湿气被郁的象。
    与饮食也有关。“鱼生火、肉生痰”,体内邪气不容易疏泄出来,产生内热,身体上就爱长疮疡。
    避免长疮疡,要注意两点:
    a.合理使用空调。温度在27、28度即可,多跟自然接触,让空气流通等。
    b.饮食保持清淡。多食五谷杂粮、多吃应季食品、饮食适量。
(2)斑疹——因免疫力低下而得的病。
    生活中的陋习,如长时间地焦虑、处于空调房中、暴饮暴食、过食冷饮等,对脾胃克伐过度,造成胃寒,最终引发斑疹。
    A.外感类斑疹
    病因:大多为邪气浮于中焦、脾(主肌肉)胃(主血),脾胃有病,则血肉得不到濡养,皮肤上就会有反应。
    症状:除斑疹外,一定会出现口臭、气粗、口气重,身体发热、疼痛,两便不利,喜喝冷饮等症状。
    治疗:桂枝汤、升麻葛根汤。
    B.内伤类斑疹(比较难治,久治不愈的多属于内伤类)
    病因:
    a.暴饮暴食与长期使用空调是罪魁祸首。
    特别指出,“饮”指经常喝酒、喝饮料,尤其是喝冷饮的行为。
    寒邪逐渐下行,过饮冷饮会伤害到肺,肺气则损伤到脾胃,脾胃的受伤会伤到肉。冷饮对脾胃的消伐过度会导致内伤类皮肤病。
    所以,做家长的一定限制孩子饮用冷饮。
    b.纵欲过度是另一个因素。
    “欲不可早”,纵欲过度,损伤真阳元气,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损伤。
    古代人甚至不鼓励年轻人多吃肉,因为肉补精血,会引发性欲。
    c.焦躁、多虑也会引发内伤类斑疹。
    d.乱吃药也会导致内伤类斑疹。
      有些过度滋阴的药会彻底地消伐元阳。服药必须准确,服药不准,不如不服。
(3)青春痘
    青春痘都长着脸部和额头,都长在胃经上,内白外红,是“热包寒”的象,是机体想方设法将寒邪赶出,胃火升腾上来就会在脸部形成的青春痘。
    避免胃寒就是避免青春痘的一个诀窍。
    病因:
    * 过食冷饮、暴饮暴食。
    * 郁闷。
    青春期性情不稳,容易躁动,各方面不够成熟,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向“天地君亲师”不断地学习而成长。
    * 阳气足也是导致青春痘的一个原因。
    要彻底治愈,该用助胃火的药,破除胃寒后,痘痘就消失了。用阴寒性的药也可治疗,彻底地压制了胃火,导致胃寒加重,且痘痘容易反复。

4)银屑病(牛皮癣,医治难度大,被称为“二号癌症”)
    病因——元气虚弱(不能主皮毛),关系到肺(肺虚也不能主皮毛)、脾、肾三条阴经,皮毛得不到滋润,就会得银屑病。
(5)带状疱疹
    有的人会在春天或季节转换时得此病,又称“缠腰龙”,也有的长在头部,非常疼。可通过注意饮食结构、保持饮食清淡,并控制情绪等方式加以注意。
    病因——寒湿邪气被真阳驱赶外泛于皮肤的表现,也是一种人的自保反应。说明人经脉不通、但元气尚足。
    仅有神经痛无疱疹——说明真阳无力将寒湿驱赶至皮外;可服白通汤。
    出现红疹或水泡——说明真阳可以将寒湿驱赶至皮外;应服三五剂麻黄附子细辛汤。
    一般患者发病前数天会有轻度发热、疲乏等症状。
(6)水肿病——阳气虚造成
    “气为血之帅”,一定要让气先动起来,以气带动血运行。
    拍打心包经,阴经主静,不容易动,阳经本来就主动,所以通过拍打阴经来带动阳经。
(7)过敏症
    * 肾精亏损,引起肺气不足,肺肾两虚,寒邪过重,造成过敏。花粉过敏的真正原因是肺虚和元气虚。
    * 脾胃虚弱不能化湿邪,肺不能主皮毛,湿气外泄,引起皮肤过敏。这种病人稍做运动就会导致哮喘。
三、腠理养生
1、腠理的四季养生:每天有四季,一年有四季,一生有四季。
    春天慢慢生发,避免穿紧身衣,头发不要束起来扎得很紧。春天最好进行比较舒缓的运动,慢走或慢跑。
    夏天,遵循“夏长”的道理,皮肤要做到充分的开泄,要出汗。可做快跑运动。
    秋天,人该收敛,夏天开泄,通途都打开了,秋天营养物质就该收敛进来了。
    冬天应该闭藏。从养生角度,冬天闭藏时连澡都要少洗,以免皮肤过分开泄,但现在条件好了,天天洗澡,皮肤毛窍天天开着,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2、腠理养生的日常注意事项
    (1)不可以过度地生气和焦虑,否则影响人的气机,间接影响肺气,造成皮肤紧张,引起疾病。
    (2)饮食方面,注意五味吃全。能够把身体养好,同时皮肤光泽有弹性。
          咸能滋骨,酸能滋筋,辛能滋气,苦能滋血,甘能滋肉。
五脏、五味、五体对应关系表
五脏: 肺、肝、肾、心、脾 
五味:辛辣、酸、咸、苦、甘 
五体:皮毛、筋、骨、脉、肌肉
五味所对应的食物表
苦:苦瓜、茶叶、杏仁、百合、白果、桃仁
甘:茄子、番茄(?)、萝卜、丝瓜、洋葱、菠菜、土豆、南瓜、芋头、扁豆、豌豆、胡萝卜、白菜、芹菜、冬瓜、黄瓜、黑大豆、绿豆、赤小豆、黄豆、蚕豆
酸:番茄、马齿苋、赤豆、桔子、橄榄、杏、枇杷、桃、山楂、石榴、荔枝、葡萄
辛:葱、姜、蒜、香芹、辣椒、花椒、茴香
咸:苋菜、紫菜、海带、海参、螃蟹
    (3)遵照十二时辰养生法养生,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特别是子时、午时等这几个重要的时辰,比如少阳生、阴气开的时候。

从头到脚说健康(6-3)五脏六腑之心
一、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总共有十二个脏器,最关键一个脏器就是心。
    五脏:心、肝、脾、肺、肾、心包;
    六腑: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
二、心为君主之官
    《黄帝内经》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它统摄身体的五脏六腑。
    假设把五脏六腑看做一个“国家”的话,那么心就是君主、皇帝。既然有君主,自然还有太监、丫鬟、大臣、士兵等层层包围着它、保护着它,这种层层包围、保护使得心不受任何邪气干扰,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心不受邪”。一般情况下,心是不会受到任何邪气干扰的;即使受到干扰,心也是最后一个受到伤害的。
      五脏功能对应官职表
      五脏:肺、肝、肾    、心、脾         
      官职:丞相、将军、大力士、君主、谏议之官
?
三、心脏疾病与心脏养生法
?
1、循行心脏的经脉有病会引发心脏疾患
    中医认为,心脏病的发作不是单纯心脏的问题,与很多走心脏的经脉有关。
(1)肺经走心脏,走在心经的前面。如果肺经有病,就会使人心烦胸满。
(2)胃经也走心脏。如果胃经得病,就会“心欲动”,就是总感觉心里慌慌的。
(3)脾经走心脏。脾经得病会引起心下急痛,就是会感觉心突突乱跳,而且心里面急痛。脾经的病多为湿邪所致。
(4)如果心经得病,嗓子会干,噫干心疼,属于心血虚,是由于心血不够引起的。
(5)肾经、心包经的疾病也会造成心脏病。心包经造成的心脏病是“心中憺憺(dàn)大动”,就是明显感到心扑通扑通地跳。
(6)胆经的病也会造成心脏不适,比如说心肋痛,人躺在床上只要一转身,心脏就有刺痛感。这是胆经的生机不旺,气化不利所造成的心脏病。
2、就心脏的问题来说,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1)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血脉淤滞会造成心脏病;心又跟肺经、胃经这些经脉有关,所以哪个脏器的病都会造成心脏病。
    现在很多人死于心梗,死者最后的表象都是心脏停止跳动,大家通常认为是心梗发作,大面积心衰所致,其实这种大面积心衰的背后跟肾、肺、胃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2)心主神明
      心之神为神明。假如某人神明错乱了,心神就会惑乱,处于迷惑之中。
    例如,抑郁病的真正根源就是胃经和肾经的病,是由于胃肾大伤而造成的心气大伤。胃气如果不足,心血也会不足,同时因为胃主血所生病,血的来源都是胃经,人体的营养物质也统统是从中焦脾胃来的,这叫“中焦取汁变化而赤”。所以如果心血不足,神明就迷惑,出现一种惑乱的象。
3、心脏病与十二时辰的有机联系
      中医养生很关注时间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之学也可称为时间之学,中医的养生必须要遵循时辰养生。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十二时辰养生,来了解心脏病的真正病因,并作出相应的养护。假如身边有人心脏病发作,我们最好看一下发病的时间,通过时间就可以对应地知道该段时间所当令的经脉是什么,就可以初步判断有可能是哪个经脉的问题引发了心脏病。
      如果心脏病发病的时间为早上,特别是该时段要是吃多了,那就有可能是因为“子盗母气”引发的问题。   
      如果心脏病发病时间为下午,可能跟小肠经、膀胱经或肾经有关。
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很多疾病不直接反映在心上,而是先反映在小肠上。小肠经的当令时间段为下午13点到15点,这期间如果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都是心脏病的前兆。如果这时人要是再生气或者再得气郁之证,就很可能引发心脏病。
      膀胱经的当令时间是下午15点到17点,该时间段如果阳气不足,就会造成心脑的血往上输布的力量不够,有可能引发心脏病。
      肾经的当令时间是晚上17点到19点,此时肾气的衰弱会造成心梗发作。
? 十二时辰与当令经脉对应表
      时辰    时间段      当令经脉          时辰    时间段    当令经脉
    子时23∶00-1∶00 胆经当令          午时11∶00-13∶00 心经当令
?
      丑时 1∶00-3∶00 肝经当令            未时13∶00-15∶00 小肠经当令
?
      寅时 3∶00-5∶00 肺经当令          申时15∶00-17∶00 膀胱经当令
?
      卯时 5∶00-7∶00 大肠经当令        酉时17∶00-19∶00 肾经当令
?
      辰时 7∶00-9∶00 胃经当令          戌时19∶00-21∶00 心包经当令
      巳时 9∶00-11∶00 脾经当令          亥时21∶00-23∶00 三焦经当令
4、元气大伤导致的心脏病
      在五脏六腑之中,心贵为君主(天子),没有上级管。不过天能管君主,如果天的气数将尽,君主再努力也无济于事。心这个君主的天就是元气,元气又藏于肾,所以元气大伤造成的心脏病,归根到底是肾病的问题。
(1)心脏早搏——元气尚可
      很多人都有心脏早搏的现象。从脉象上来说,早搏会出现“突、突、突”跳得特别快的现象。
      打个比喻,身强力壮的人因为元气十足,所以给自行车打气时一管子就可以打到底,这打到底就相当于人体正常的心跳。当人生病时元气不足,就没劲了,这时打气就会通过加速的方式打半管气,这个加速的方式就有点类似于心脏早搏。
      肾精没劲时,需要用加快的方式完成它一天的工作,就好像开车一样,汽车的发动机就相当于心脏,当油跟不上的时候,车有时候会“突突”地往前跳两下,这就是早搏,它提示我们需要加油了。
(2)心脏间歇——元气大虚的象
      心脏间歇也可以用打气来作比喻,就相当于打了一下后再打半下,然后就需要歇口气。
    *心脏间歇没有规律:病人的身体状况还可以,心脏间歇会慢慢地消失掉。
    *心脏间歇有规律,就要出大事,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
5、避免引发心脏病的生活陋习
(1)大吃大喝、暴饮暴食会引发心脏病
      *春节期间常有人突发心肌梗塞,这是为什么呢?
    喜则气缓,人一过喜,心气就会散掉,因为喜这种情志是跟心相关的。过春节的时候,全家都会团聚,这样的日子老人格外高兴。对于上岁数的人,本来心气就有点散,一高兴再加上大吃大喝,胃气不足,使得心气全部跑到胃那里帮助消化食物了,人就会出现心肌梗塞的情况。
    *为什么心气会帮助胃气呢?这其中蕴含着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认为,火生土。五脏之中,心为火,脾胃为土。火生土,就是说心(火)是胃(土)的母亲,而胃就是心的儿子;五脏之中的脾与六腑之中的胃为阴阳关系。五脏为阴,五脏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它们就像高级官员,虽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它们作用很重要,要统摄底下的六腑(百姓)。底下的六腑干了活,就要交租税给五脏。所以,可以说五脏是收钱的部门,钱就相当于人体的精,精足了,人的身体就强壮了。
      五脏之一的脾为阴,六腑之中的胃为阳,这个阳(胃)运化起来就要把所有的营养物质提供给阴。而胃气如果不足,胃会向谁借“钱”呢?是向与自己有阴阳关系、且主收敛的老婆(脾)要呢,还是向有生育关系的母亲(心)要呢?答案是很简单的,老婆(脾)是主收敛的,是收钱的匣子,可不是搂钱的耙子,管它要自然要不到。所以当儿子(胃)的要是缺钱了,最好方法就是跟母亲(心)要,一定要的到。这就叫“子盗母气”。
      故此,当人身体本来已经很虚弱,一旦要是胃气夺了心气,就很有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这就是为什么人吃撑着了会引发心脏病的原因。
(2)便秘会引发心脏病
  肺与大肠相表里,就是肺气和大肠是相互关联的。如果病人大便干燥,大便的时候就会憋一口气往下使劲去排便。这时,病人肺心之气如果很虚,大便又急着往下行,下面使劲排泄,在大便排出的一瞬间,底下一空,上面立刻就会空掉,这样就会促使心脏病发作。
 从头到脚说健康(6-4)五脏六腑之肺
一、肺主气,司呼吸
1、肺主气
    气从何来?——“人受气于谷”。
    人体中的气来自于食物,从中焦脾胃中来,中焦产生的精华就为气。
    《黄帝内经》——“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人所吃的东西的精华上输于肺,由肺再将人体精微物质转输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这样全身上下都有力气。
2、《黄帝内经》——“肺司呼吸”。
    肺的一个功能就是主管呼吸。
      呼吸是利用胸膈上下的运动来升降气机,人体的气机当中最难以掌控的就是主条达的肝与主肃降的肺,这一升一降之间的掌控与平衡在治疗里非常重要。如果能将肝和肺的功能调节好,使其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就叫“降龙伏虎”。
      传统养生学及练功夫都非常强调调理呼吸——要利用胸膈的上下运动来积精累气,达到阴阳相交的目的。
3、肺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叫做“治节出焉”
    治就是安定、稳定、正常的意思;节在这里就是指节气,“治节出焉”就是说如果肺气正常,人体内的正常治理和调节都可以靠肺的肃降功能来完成。
    比如说,有些老人在节气转换的时候会出现骨节疼痛,或皮肤湿疹容易长在关节处,这种疾病就和节气有关,因为人体的气跟季节密切相关
二、肺的疾病
      肺经:从中府、云门出来,沿着手臂内侧最上缘走过来的,一直走到大拇指的内缘。
    一般来讲,肺经出现问题会导致身体出现以下病症:手臂疼痛,手掌心灼热,肩背疼痛。
      肺气虚的人还有一个象也很明显,中医里叫“小便数而欠”(即去小便的次数很多,但每次尿得又很少)。
      肺气虚还会导致尿色发生变化,因为在肺主肃降的过程中,营养物会出现一些变化,尿色也会因此而变化。
1、咳嗽——肺病之中最普遍
    治咳嗽全从肺治是有问题的,《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
    闻诊:如果咳嗽是膨膨而喘咳,咳嗽声很嘹亮的话,是肺咳;
          一会儿咳一声,声音很虚弱的话,有可能是大肠咳或肾咳。
分类: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1)外感咳嗽是风寒、暑湿、燥火等一些外部节气的变化或者邪气横行所造成的,外感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身痛、咳嗽等症状。
(2)内伤咳嗽属于虚证的咳,为阴盛阳虚,大多久治不愈,人慢慢地虚弱下去。
    刚得此病时,有的人是实咳,膨膨而喘咳,咳声特别嘹亮——身体还有劲;
    如果咳嗽出来的是黄痰——体内还能够化火,基本上已经接近治愈;
    当咳嗽的声音越来越小,出现青痰的时候——身体已经很虚弱;
    如果咳嗽出来的是白痰(命痰)——已经把体内里的一些精华搜出来,是一种很危险的象。
      得这种病的人一般喜欢吃辛辣的食物,因为辛的东西可以起到辛润的作用,这也是人体自救的一种体现。 
      治病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往下压的治法,一种是往外宣的治法。久咳虚证最好用宣法,把病藏在里面是隐患,宣出去便可治愈。
2、肺结核——比较常见也比较严重
*发病原因:
    脾胃(土)不生肺(金)。脾胃(土)太弱不足以生肺(金)的话,就会得肺结核病。
    久治不愈的肺结核病跟肝肾虚弱也密切相关。五脏六腑之间有重要的关联性,比如脾胃特别虚弱,中焦脾胃会没劲,上焦也会没劲,而中焦的劲又来源于下焦,就是来源于肝肾。
*症状:
(1)子午潮热
      子时(夜里23点到凌晨1点,一阳生)和午时(中午11点到13点,一阴生)是阴阳转换的时间段,如果阴阳气机不融洽、不和谐,就会阳气浮越而不藏或者是虚阳外越,阳气不断地往外冒,人体就会感觉潮热。
(2)盗汗不止
      夜间本应该阳气敛藏,但是肺结核患者阳气太弱,收藏不住,就会出现盗汗的现象。
(3)逐渐面黄肌瘦
      患肺结核的人的脸色发黄,而且变得极瘦。面黄是土气外泄、脾胃很弱的象。因为脾主肌肉,脾胃极其衰弱的话,肌肉就会极度消瘦。
(4)浑身乏力
      人脾湿太重,就会经常拉稀,并产生困倦,喜欢躺在床上,这是没有力气的象,原因是肺朝百脉,如果百脉不足,整个人的气机就会很虚,周身不利。肺气虚会导致全身无力。
3、哮喘病——一种常见的肺病。
    得哮喘病的人往往在小时候会有发烧史或者过度服药史,得病之时如果没有吃对药,就有可能把正气消耗掉,寒邪就会趁机进入脏腑。
    哮喘病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寻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说先是感冒,然后是鼻窦炎、咽炎、气管炎,气管炎后是哮喘,病一步一步地往下走、逐步加深。哮喘已是这种病很深层面的一个表现。实际上,哮喘应该是下焦的病,即是肾病。
(1)人吸气时间长,呼气时间短——水邪上泛。
    用药很简单,上焦的病一般用苓桂术甘汤来治,下焦的病一般用真武汤之类的药来治疗。真武汤里会有细辛这味药,因为它是搜肾寒的。具体在用药方面还是要通过咨询医生来决定。
(2)吸气特别短,呼气特别长——“肾不纳气(肾精不足以把气吸进去)。
    治疗这种哮喘可服用金匮肾气丸之类的药,具体到个人情况还是要咨询医生。
注意事项:
(1)现在很多人在求医无门的情况下,有时会自己乱看书、乱服药;这是要出问题的。如果小孩得了鼻窦炎、咽炎,多数家长觉得既然孩子有炎症,那就给他吃消炎药吧,结果是消炎药把病往里引,小孩又没有那么大的代谢能量,导致病虽被压下去了,可在体内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建议:别轻易乱吃药;掌握一些医理,不可以病急乱投医,虽说古有“久病成医”的说法,也要沉下心来的人才能成医,把医理学明白了,才知道对错。
(2)现在很多人在呼吸上都有问题,有的人呼吸太浅,就在胸膈以上;有的人稍深一些,但也不是正确的呼吸方式,我们应该学习腹式呼吸。
4、流感及“时尚”病——春、秋两季经常会大规模发生。
    “冬不养阳,春病必温”,意思就是冬天不好好养藏,春天一定会得瘟病;
    “春不养阳,夏病必暑”,意思是春天不好好生发,到了夏天一定得暑病;
    “夏不养阳,秋病必燥”,意思是夏天不好好生发,到了秋天一定会得燥病;
    “秋不养阳,冬病必寒”,意思是如果秋天不好好养阳气,到了冬天一定会得寒邪之证,例如会出现咳嗽等病症。
    养生必须要看前三步、后三步。要想规避这些,就要悟到“一天当中有四季,一年当中有四季,一生当中也有四季”的道理,要把四季之道把握好,同时也要掌握一个根本的养生原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对人来说:人年轻的时候就要好好学习,好好地发展自己;到了中年的时候,该收获的时候就要去收获;到老年的时候,该敛藏的就要敛藏,所以人老的时候“戒之在得”,要懂得知足。
    从疫情发生来说,春季的疫情多从南方开始,这跟气候相关。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逐步向北;而秋季的疫情多从北方开始,随着温度的降低向南方发展,这是流行病随气候、温度变化而变化的一个规律。
    流行病肆虐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被感染,肯定会有一些人毫发无伤。以“非典”为例,当时老人和孩子得“非典”的人并不多,原因就在于现代社会中,只有老人和孩子生活是有规律的觉。而那些被“非典”击倒的人多为壮年人,他们的生活习性很有问题,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冬天又常无度地耗散自己。
      不光说流行性感冒是“时尚”病,其实现在很多病都是“时尚”病,只要你过着极其不规律的生活,不符合养生规律,比如到了该结婚的时候不结婚,不该结婚的年龄偏偏要去结婚,这些都属于不“守时守位”,那“时尚”病自然会找上门来!       
    太过随性的生活对人体来讲是有伤害的。我们一生要因循着四季养生的规律去生活,只有有规律的生活,才能保养好身体。
津的功能过度是由于大肠的问题所造成,大肠主津所生病(便秘和腹泻),根本原因都是“阳明燥火”和津的问题。所以,不能靠拉稀的方法治便秘。
      凡是刚刚发现糖尿病指标不正常的人,一定要注意正常吃饭,因为你本来脾胃功能就弱,再不好好吃饭,会越发地没劲。一般情况下,只要饮食规律,锻炼身体,很快就会好转。
(2)糖尿病的保健预防
    第一,饮食要坚持少荤多素的原则。
    在糖尿病初期,病人应该多以黄豆等豆类食品为主。
      第二,少懒多动。
    脾主运化,也就是干活的,如果你不让脾干活,反而对它的损伤更大。
    患糖尿病的初始阶段不要太在意指标,要在生活当中注意锻炼,吃好睡好,这样病情就很容易得到改善。
    有的人特别看重各项指标,我想说的是,人不是靠指标活着,而是靠感觉活着,只要你感觉很好,你就是很好。指标是靠不住的,人老的时候,像血压的指标一定会升高,老盯着血压140干什么,如果你的血压到150了都没有太晕,这说明你需要这么大的压力,身体的本能就在通过用加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不要过分地看重指标,没有多大意义,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好处。
      第三,补脾阳和肾阳。
    脾的功能之一就是主肌肉、主统血,治糖尿病一定要补脾阳和肾阳,就是补脾的运化功能(即让脾重新好好去工作),而不是补脾阴,这个要特别注意区别。
      第四,灸法可以治疗糖尿病。
    治疗糖尿病可重灸关元穴(助脾阳,并能让命门火大动起来)和中脘穴(可治脾胃,位于剑突和肚脐连线的中点)。
    糖尿病中期的治疗有一个方子:每顿饭都以黄豆为主食,多吃黄豆饭、蔬菜和豆制品,只吃少量的瘦肉。一般人两三个月就可以痊愈,而且连药都不用服。但是每天要坚持锻炼身体,这很重要。
3、胰腺炎和胰腺癌
    胰腺跟饮食密切相关。当食物进入胃后,人体就会发出信号,这时胰腺就会分泌胰液,肝胆就会分泌胆汁。所以,人吃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胰腺分泌胰液帮助消化食物,营养物质也会白白地流失。
      人得胰腺炎、胰腺癌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暴饮暴食,饮食极度不规律。
      第二,吃的很好,但缺乏运动。
      第三,心情郁闷,思虑伤脾,生活压力过大,又不懂得发泄。
      第四,房事过度,欲望太多,也暗耗肾精。
      以上四种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胰腺炎。胰腺炎仅仅是很疼痛,如果再不注意,继续发展下去,就导致癌症。
三、脾的养生注意事项
1、好好吃饭。因循着“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的原则。
2、好好睡觉。根据时辰养生法,每天夜里10点多钟就上床去睡,早上睡到自然醒;另外该大便的时候要去大便,不要憋着。
3、少生气。人活一世,要学会把事情看开,不要于事无补地自寻烦恼。
4、多运动。
    上面说的这些,其实是中国传统养生里最重要的道理,看上去简单,却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
四、营养过剩可导致疑难杂症
      现在的很多疑难杂症都和营养过剩、不注意锻炼有关。
    吃的高营养食物过多,而我们的身体并不具备完全消化和吸收它们的能力,这些东西也只会成为身体内一堆没用的垃圾。如果再不积极锻炼身体,垃圾便堆积成有害物质。
      假如吃饱了不运动,就算营养到了肌肉,无形中增加了脾的工作量。
    如果始终不能消化这些营养,慢慢地就会在身体内凝滞成湿气。最终使得人体多调一份元气上来把湿气化掉,就是说不运动也会耗散元气。
从头到脚说健康(6-7)五脏六腑之肝
一、肝的功能 
1、肝主藏血
    肝的重要功能是一个过滤和藏血的过程。   
    “人卧则血归于肝”,人只要一躺下,肝主藏血的功能就能够发挥。肝就像一个阀门一样,人只要一闭眼或一睡着,阀门(肝)就会关小或者关上。也就是说,只要合上眼睛,人体的整个代谢就开始放缓。对人体来说,代谢的放缓是一种保护功能。
      肝能藏住血,身体就能正常运转:
    * “肝受血而能视”,眼睛之所以能看见东西是由于血的作用,肝提供了血给眼睛“而能视”;
    * “足受血而能步”,血脉只有到达脚上,人才能够行走,走路才有劲儿;
    * “掌受血而能握”,血能走到手上,才能握起拳头,如果握不起来就跟血不足有关;
    * “指受血而能摄”,血能到达手指尖,人才能完成各种很精细的动作。
【 恶血】:
      如果刚刚睡醒就受风,会使得血凝于肌肤之间,此血称为恶血。
    这种恶血对人体来说伤害巨大,会导致一些很严重的疾病;如果血凝固在血脉中就会形成血栓,导致血流不畅;如果血凝于手足,就会出现厥症,即四肢冰凉的症状。
    预防:在睡觉以及刚刚醒来之时,要注意避风,这样才能保障气血流畅。
      治疗:一般来说,耳朵后面会出现青筋,在这里采用放血的方法把恶血散掉。
2、闭目养肝
    在传统养生中,非常强调通过常闭眼来养肝。
    对于肝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闭眼就是补,相当于固摄(保存现有实力);尤其在精不足的情况下,保存现有实力就算大补。
    在看电脑的时候,每隔半个小时或一小时就要闭闭眼,让眼睛稍微休息一会儿,闭一会儿眼就相当于“藏”,这对人来说非常有好处。
3、五脏与五华
(1)五脏分别有五种不同的表现,这五种表现称为五华.
      肝血、肝气在人体上的表现就是手(爪)
五脏与五华的对应关系表
      五脏:肺 、肝、肾、 心 、脾
      五华:毛、手(爪)、发、面色、唇
(2)“肝变动为握”:
    手的握力出现问题,说明肝出了问题。
    指甲与肝血有关,指甲上有竖楞,说明肝功能出现问题。
    指甲先有竖楞后逐渐出现横楞,并且一点点往上长,说明身体在恢复之中。
(3)其他四脏对应的人体表现:
    心之华为面色,脸色苍白就是心血不足的象;
    脾之华为唇,嘴唇干瘪无血色就是脾虚;
    肺之华为毛,如果皮毛憔悴或者很不滋润,就意味着肺的功能出现了问题;
    肾之华为发,如果头发干枯变白就是肾精不足所引起的。
4、五脏与五变
(1)五变:五脏的功能所对应出现的五种不同的变化,“变”指“病变”。
      五脏与五变的对应关系表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变:咳、握、栗、忧、哕
(2)解释:
    肝——握力的减弱上;
    心——气机内收,四肢厥逆,就是手脚冰凉;
    脾——哕症,就是因胃气不降而往上打嗝;
在揉腹前先开带脉,就是把左手放在肚脐,右手放在后腰,沿着腰带一圈来回按摩腰36下即可。双手摩热之后,还可捂住腰眼,因为肝肾同源,护肾就是护肝。
    第二,揉腹。
    揉腹破郁法的关键是先泻(逆时针揉)后补(顺时针揉),通过揉腹达到通畅经脉的目的。
      先逆时针地去揉,把手掌心的劳宫穴对着自己的肚脐,女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男子反之,尽量大面积地揉腹,最好能揉到肝区的部分(肝在右肋骨下面),逆时针揉完了再顺时针揉。
    每天坚持,揉的次数以36为基数,每次是36的倍数即可,时间自己掌握。
      破郁法最重要的原则是晚上睡觉前要揉,早晨起床也可再加一次,长期坚持对身体大有好处。
      不经常运动,肌肤腠理之间尤其是肚子上会形成的条索状或其他形状的筋结,导致身体的不适。如果在揉腹中,看到哪个地方有筋结,一定要用手指把它逐渐地拨开.
    揉腹还能够把腹水泄掉,改善代谢能力,对恢复肝的功能非常有好处。
三、酒文化与肝脏保健
      “烟酒,奇物也。烟是热性之物;酒就更加奇妙,具有水火二性,表面看上去是水,点着了却是火;酒还主生发之机,这大概就是中国酒文化绵延千年而不衰的原因所在。
1、无酒不成席,何不饮雅酒
      中国非常讲究饮食文化,“无酒不成席”。
      古人喝酒是很注重节奏,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推杯换盏、狂饮无度,而是常把喝酒作为一种仪式,一定要有歌舞助兴,在观赏中慢慢品味,有意放缓节奏。
      古代喝酒一定是烫过的,边饮佳酿,边吟诗作画,不仅情致高雅,还十分有利于健康。
      现代人常常省略了酒在养生中的奇妙功用,仅当作应酬之物。
    《黄帝内经》讲“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说的就是如果你滥饮无度的话,必将会导致一种非理性的生活方式。
2、酒可入药
      人只能微量饮酒,借饮酒之机,稍微地宣一下、生发一下,这对人体是有好处的。在冬季养生当中,也建议大家喝一点酒,酒要加热喝,不能凉喝。对女性而言,醪糟是最能补女性气血的,对身体有好处,可经常用些。
      人如果在喝酒上不节制,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尤其是男性。从生理上讲,男性没有月经,因此,男性肝疏泄的能量和渠道就少;而女性有月经,女性的疏泄渠道就比男性多,女性可以通过月经把肝郁疏泄掉一部分。
      女性妇科症里有些病恰恰需要用酒来宣一下。但是对于男性病来说,用酒就不太好,除非是当男性病很重的时候,比如一些过于郁滞的病有可能用到酒,中医里有一个方子叫当归四逆汤,在服用时里面一定要加黄酒,这是因为黄酒对疏通经脉有功效,而且,可以引领诸药到肝经。
      另外,还要说的是,肝经在人体当中是最奇特的,它直接绕生殖器而循行。肝病以及中度糖尿病人都属于肝受到了损伤,这就会影响到患病者的性功能。所以此类病人要注意对酒有所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