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ire.com:“剩男剩女”心声:剩的压力 多源自于缺乏自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4:09:57

怕不怕“单身节”.

单身是谁的问题?.

压力从哪儿来?.

  压力

  42.7%的人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自身;选择家庭的占31.3%;也有11.3%的人觉得来自周围的朋友

  脱单

  有64.9%的人选择“找熟人、亲朋好友介绍对象”,53.5%的人选择“注册婚介网站”,5.8%的选择到婚介所登记,2.3%的人选择媒体相亲节目

  华西都市报记者阮长安刘美玲实习生张玉坤

  昨日,本报推出“剩男剩女”调查上篇:《2060份问卷道“剩男剩女”心声》。单身节真的让单身男女很恐慌?如何尽快找到另一半,让昨日成为自己度过的最后一个光棍节?

  此前,世纪佳缘网站就未婚男女的单身态度及“脱剩计划”进行了调查分析。两天时间,问卷的点击率超过3万次,有2086人参与调查,其中有效问卷2060份。我们邀请了专家学者一起分析这些问卷,探究单身男女的内心世界,昨天,2011年11月11日,是不是让单身男女们感到恐慌?当涉及“脱剩”的具体战术时,还是走家人介绍相亲的“传统路线”吗?男性和女性相比,谁更期待脱单?

  A脱单数据

  最怕单身节?多半单身无所谓

  2060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单身男女们对单身节并不感到恐慌。20.5%的单身男女表示“非常害怕”或“害怕”过这个节,而占57.1%的单身男女表示对这个节“无所谓怕或不怕”,27.9%的单身男女表示“不太害怕”或“完全不怕”。看来男女的态度都差不多,没什么明显差异。

  调查显示,单身男女的情绪都比较乐观。被调查者中最被广为认同的两个单身态度分别是:46%的女性和41%的男性宣布“相信真爱”,39%的女性和45%的男性愿意“勇敢说出来”,由此可见,男性在未来的“脱剩”战略中更为奔放大胆一些。

  对此,世纪佳缘网情感专家苏岑评价说:“幸福不分单身和非单身状态。有爱,不是两个人相爱的时候才有爱,而是单身的时候你先具备了爱的能力,只有学会爱自己才能加速你找到真爱的进程。”

  压力从哪来?更多人缺乏自信

  对于“剩”一族而言,每年春节都是一次难过的“关”——怕回家被父母“逼婚”。

  除了怕被父母逼婚,“剩男”“剩女”还怕什么?作为“剩男”“剩女”,最大的压力来自哪里?调查结果显示,42.7%的人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自身;选择家庭的占31.3%;也有11.3%的人觉得最大的压力来自周围的朋友。

  杨彦春教授说,压力来自父母和家庭,这个很好理解,因为儿女婚嫁给父母带来的满足感是其他因素所不能替代的,如果身边其他人儿女都结婚了,自己父母无形中会有更大压力,这种压力和会向儿女传递。但更多人觉得压力来自自身,这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经常有挫败感和心理创伤;还有多次恋爱失败的,一些人会产生无奈和将就的心理,进而发展为沮丧、自我认知降低,“他们都需要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69.7%的人认为,自己为去掉“剩”的帽子做出过努力,但同时也有将近三成的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没有刻意为脱“剩”做些什么。

  B脱单方式

  婚恋网站 多数人的新选择

  在通过哪些方式努力脱“剩”这个选项上,有64.9%的人选择“找熟人、亲朋好友介绍对象”,53.5%的人选择“注册婚介网站”,5.8%的选择到婚介所登记,2.3%的人选择媒体相亲节目,约有23.5%的人选择“其他方式”。仅有9%的“死硬派”不积极主动“脱剩”。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单身人士超越了传统人际圈通过婚恋网站进行择偶。

  杨彦春教授解释说,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选择通过熟人圈子介绍对象;现在,选择婚介网络的比较多,因为网站能提供相对专业的服务,人们的期待值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婚介所的认可度已经很低了,在大家的观念中,婚介所来登记的都是“条件差、不理想”的,一般不太愿意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问题。

  有26.7%的受访者表示,解决“剩”的问题“没有困难”,但仍有16.9%的人认为有较大难度,绝大部分人——53.6%——认为脱“剩”有一定难度。有受访者总结出脱“剩”三部曲:“先看清楚自身的问题,再找找之前失败恋情的客观原因,最后要求别那么苛刻。”也有单身者说,“一直相信剩下的是最好的。”

  相亲节目 实际作用不大

  近几年,相亲类节目一度泛滥,但它对于解决“剩”的问题到底有无帮助?调查显示,仅有5.7%的人认为能通过媒体相亲节目解决“剩”的问题,而30.7%的人认为不能,但有高达63.5%的人认为,媒体相亲类节目“能部分解决”此类问题。

  杨彦春教授说,媒体相亲节目不仅仅体现为替参与者解决问题,更多地体现在为旁观者提供观察、参与、体验的机会和场景,“说白了,就是年轻人通过收看这类节目,在满足娱乐需求的同时,模拟、学习如何与人交往、恋爱,但(相亲节目)对于解决(婚恋)实际问题帮助不是很大。”

  “剩男”“剩女”问题到底是个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约有14.9%的人认为这仅仅是个人问题,18%的人将这一问题归类为社会问题,超过67%的认为,这个问题既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华东师范大学的文军教授认为,大型相亲节目的强娱乐性和低成功率加剧了人们更深的焦虑,个体或集体陷入对婚姻的迷茫与焦虑中。

  C脱单支招

  别给“剩”贴标签 与其闪婚不如剩着

  “剩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很多人将结婚年龄标签化了。婚恋其实是因人而异的。”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文军教授告诉记者。

  多少岁才算“剩”?媒体不应该去标签这个年龄。因为个体发展规划不同,婚育年龄就不同。比如本科毕业22岁参加工作,博士毕业28岁才参加工作,自然对婚姻的规划和期待都会不同,没有一个标准非得到什么年龄就必须结婚了,要以平常心看待。而且现在,整个婚育年龄,特别是上海、北京的,都在往后推。

  实际上,很多适婚青年受同辈或者家庭的影响,对到了适婚年龄还没结婚会过度焦虑。很多人觉得对方看着漂亮或者感觉不错,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就“闪婚”了,结婚后发现不合适就离婚。对“剩男”“剩女”们来说,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也不要背负过多的精神压力。相对于“剩”问题而言,不幸的婚姻可能会更令人痛苦。

  解决“剩”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去平衡婚姻和事业的关系。人生的每个阶段有不同的重心,配偶的能力、性格、发展潜力、家庭背景等都要综合考虑,不必盲目跟风,要根据个人实际的情况,进行理性的选择。

  弄清楚内心需要 恋爱不要封闭交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教授马渝根认为,“选择最优”的心态,让诸多年轻人在一次次的精挑细选中失去婚嫁良机。

  马渝根给了两点建议:明己、知人。马教授说,最重要的是心态,自己内心深处的心态影响着注意力、抉择力,“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静下来反思,现在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找到自己在爱情、婚姻中的精神落脚点,建立家庭是为了追求什么?清楚了自己的需要,再观察,目标就很清晰。”

  其次,一旦建立交往关系,多交往、多沟通了解。很多人是在沟通中遭到了挫折,就分了。马渝根建议:两个人交往时,不要长期封闭式的交往,吃吃耍耍就行了。要通过朋友了解他;了解他做事的动机,看他待人接物。通过这些方式,了解他的责任心、能力、品性。

  “但很多人不去沟通了解,比如一个人表现出很节约,就急着下结论,认为对方小气。”马渝根说,实际上要看节约背后的动机,及时沟通,深入了解,才不会错过最适合自己的对象。爱情中没有最佳选择,爱一个人的优点,同时也要爱他的缺点,没有完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