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狙击雅酷影院:《孟子》阅读强化训练(题目及答案)(三)-屠龙客-搜狐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09:05

《孟子》阅读强化训练(题目及答案)5

二十四、6.9公都子曰①:“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②,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③。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者,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④。《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⑤。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注释] ①公都子:孟子弟子。②奄:国名,原附属商,其地在今山东省曲阜附近。周公伐奄是周成王时的事。③飞廉:商纣王的宠臣。此处所记驱杀飞廉事,与《史记•秦本纪》所记不同。④《春秋》:春秋时期鲁国史官按年记载历史的书,孔子晚年曾对它进行删定。⑤杨朱:战国初期思想家,魏国人,字子居,又称杨子、阳子或阳生。他主张“为我”、“全性葆真”,不拔一毛以利天下,与墨翟的“兼爱”主张相反。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从前大禹制服了洪水而使天下太平,周公兼并了夷狄,赶跑了猛兽而使百姓安宁,孔子编写了《春秋》而使犯上作乱的人畏惧。

②《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

《诗经》上说:‘打击戎狄,严惩荆舒,就没有谁敢抗拒我。’

2、上文中,孟子阐述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孟子阐述了推行仁政的紧迫性。

        【参考译文】

        孟子说:“从前大禹制服了洪水丽使天下太平,周公兼并了夷狄,赶跑了猛兽而使百姓安宁,孔子编写了《春秋》而使犯上作乱的人畏惧。《诗经》上说:‘打击戎狄,严惩荆舒,就没有谁敢抗拒我。’目无父母、君主的人,正是周公所要打击的。我也想端正人心,扑灭邪说,批判放纵、偏激的行为,排斥荒诞的言论,以此来继承(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的事业,这难道是喜欢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能够用言论批驳杨朱、墨翟的,才是圣人的信徒啊。”

        二十五、6.6孟子谓戴不胜曰①:“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②,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③,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注释] ①戴不胜:宋国大夫。②庄岳:庄,街名;岳,里名,都在齐都城临淄城内。这里代指齐都中的闹市区。③薛居州:宋国人。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哇啦哇啦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逼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学会的了。

②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

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宋王还能同谁一起干坏事呢?

2、试分析上文说理的特色。(用自己的话回答)

        文段采用比喻的手法,用“一傅众咻”寓言故事阐述施行仁政必须任用贤能、摒斥奸佞的道理。

        【参考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学好吗?我明白地告诉你、。假定有个楚国大夫在这里,想让他的儿子学齐国话,那么请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请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说:“请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哇啦哇啦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逼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学会的了。如果带他到齐国都城的闹市上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讲楚国话,也不可能的了。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让他住在宋王宫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宋王还能同谁一起干坏事呢?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宋王又能同谁一起做好事呢?仅仅一个薛居州,能对宋王起什么作用呢?”

        二十六、8.2子产听郑国之政①,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②。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注释] ①子产:春秋时郑国的贤相,姓公孙,名侨,字子产。②溱(zhēn)、洧(wěi):郑国的两条河流名。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子产治理郑国的政事,用自己乘坐的车子在溱水和洧水帮助别人渡河。

②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所以治理政事的人,让每个人都喜欢,时间也就不够用了。

2、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执政者的要务是抓纲治国,这是最大的恩惠。比具体地做一两件事要好不知多少倍。

        【参考译文】

        子产治理郑国的政事,用自己乘坐的车子在溱水和洧水帮助别人渡河。孟子说:“(子产)仁惠却不懂治理政事的方法。(如果)十一月份把走人的桥修好,十二月份把行车的桥修好,百姓就不会为渡河发愁了。一个政治家抓好自己的政务,出行时让行人回避自己都可以的。哪能一个个地帮别人渡河呢?所以治理政事的人,让每个人都喜欢,时间也就不够用了。”

        二十七、8.18徐子曰①:“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注释] ①徐子:姓徐,名辟,孟子弟子。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如果没有本源,像七八月间的雨水那样,下得很集中,大小沟渠都积满了水,但它们.的干涸却只要很短的时间。

②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所以,声望超过了实际情况,君子认为是可耻的。

2、简析孟子所采用的说理方法。(用自己的话回答)

        文中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以“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喻“声闻过情”,以“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喻徒有虚名的结果,生动形象,说服力强。

        【参考译文】

        徐子说:“孔子多次称赞水,说道‘水啊,水啊!’对于水,孔子取它哪一点呢?”孟子说:“源头里的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最后流人大海。有本源的事物都是这样,孔子就取它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像七八月间的雨水那样,下得很集中,大小沟渠都积满了水,但它们的干涸却只要很短的时间。所以,声望超过了实际情况,君子认为是可耻的。”

        二十八、7.1孟子曰:“离娄之明①,公输子之巧②,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③,不以六律④,不能正五音⑤;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注释] ①离娄:相传是黄帝时一个视力特别好的人。②公输子:即公输班(或作公输般、公输盘),春秋末年鲁国人,故又称鲁班,是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③师旷:春秋时晋平公的乐师,名旷,相传他的辨音能力特别强。④六律:指十二律中的六个阳律。十二律是古人用十二根律管所定的十二个标准音,分为阴阳两类,阴律又叫六吕,阳律又叫六律。这里的六律代指十二律。⑤五音:中国古代音乐所定的五个音阶,具体名称是:宫、商、角、徵、羽。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②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2、本文在说理上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用自己的话回答)

        (2)使用了类比手法。

        【参考译文】

        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好的审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二十九、7.3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夏、商、周兰代获得天下是由于仁.失去天下是由于不仁。诸侯国家的兴衰存亡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

②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现在的人既害怕死亡却又乐于做不仁义的事,这就好像既害怕醉却又偏偏要拼命喝酒一样。

2、请用自己的话解释“士庶人”的含义。(用自己的话回答)

        “士庶人”指士人和平民百姓。

        【参考译文】

        孟子说:“夏、商、周三代获得天下是由于仁,失去天下是由于不仁。诸侯国家的兴衰存亡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天子不仁,不能够保有天下;诸侯不仁,不能够保住国家;卿大夫不仁,不能够保住祖庙;士人和平民百姓不仁,不能够保全身家性命。现在的人既害怕死亡却又乐于做不仁义的事,这就好像既害怕醉却又偏偏要拼命喝酒一样。”   

        三十、7.4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①” 

        [注释] ①这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②《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诗经》说:“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2、请用一个成语归纳文中提倡的儒家的内省功夫。

        反躬自问。

        【参考译文】

        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经》说:‘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孟子》阅读强化训练(题目及答案)6

三十一、7.9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①此之谓也。” 

        [注释] ①这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柔桑》。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老百姓归服仁德。就像水往低处流,兽向旷野跑一样。

②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吃鱼的水獭;替森林把鸟雀赶来的是吃鸟雀的鹞鹰。

2、请用自己的话概述孟子的观点。

        得民心者得天下。

        【参考译文】

        孟子说:“桀和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之所以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办法:获得老百姓的支持,便可以获得天下;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有办法:获得民心。便可以获得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也有办法;他们所希望的,就满足他们,他们所厌恶的,就不强加在他们身上。如此罢了。’老百姓归服仁德,就像水往低处流,兽向旷野跑一样。所以,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吃鱼的水獭;替森林把鸟雀赶来的是吃鸟雀的鹞鹰;替商汤王、周武王把老百姓赶来的是残害老百姓的夏桀和殷纣王。

        三十二、7.10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自己糟蹋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好说的;自己抛弃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好做的。

②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把最安适的住宅空起来不去住,把最正确的大道舍弃在一边不去走。这可真是悲哀啊!

2、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孟子的“自暴自弃”。

        出言便诋毁礼义,叫做自己糟蹋自己。自认为不能居仁心,行正义,叫做自己抛弃自己。

        【参考译文】

        孟子说:“自己糟蹋自己韵人,和他投有什么好说的;自己抛弃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好做的。出言便诋毁礼义,叫做自己糟蹋自己。自认为不能居仁心,行正义,叫做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类最安适的精神住宅;义,是人类最正确的光明大道。把最安适的住宅空起来不去住,把最正确的大道舍弃在一边不去走。这可真是悲哀啊!”   

        三十三、8.14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②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

2、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8个字。)

        深造在于自得。

        【参考译文】

        孟子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三十四、13.20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君子有三大快乐,而称王天下的人却不一定享受得到。

②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

2、如何才能做到短文中的“二乐”?

        为人处事合乎道义,上不愧对于天,下不羞对于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

        【参考译文】

        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而称王天下的人却不一定享受得到。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君子有三大快乐,而称王天下的人却不一定享受得到。”

        三十五、12.11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①。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注释】①以邻国为壑:据《韩非子•喻老》篇说,白圭治水注重修筑和保护堤防,致使水无出路,流入邻国。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我治水的本领超过大禹。

②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

你错了。大禹治水是顺应水的本性进行疏导,所以大禹把四海作为水的去处。

2、白圭受到孟子批评的原因是什么?

        白圭治水把水堵塞后流向邻国,把灾祸转嫁给别人,却自鸣得意,沾沾自喜。

        【参考译文】

        白圭说:“我治水的本领超过大禹。”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水是顺应水的本性进行疏导,所以大禹把四海作为蓄洪区。而你现在却把邻国当作蓄洪区。水倒流叫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是有仁爱之心的人都讨厌的。所以你错了。” 

        三十六、10.6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①。子思不悦。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②,曰:‘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③。’盖自是台无馈也④。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

        [注释] ①鼎肉:朱熹《四书集注》云:“鼎肉,熟肉也。”②稽首再拜:稽首,古代跪拜礼,行礼时两手拱至地,头至手,不触及地。再拜,拜两次。据考,稽首再拜称为“凶拜”,而下文再拜稽首称为“吉拜”。③伋:子思的名。④台:始。一说主管国君供奉的部门。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

(子思)到了最后,把缪公派来的人赶出大门外,面朝北跪下磕头,然后拱手拜了两拜,拒绝接受礼物。

②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

如今才知道君王是把我当犬马一样畜养的。

2、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国君尊贤,最关键的是让贤者发挥作用,物质待遇并不重要。

        【参考译文】

        鲁缪公对于子思,多次问候,多次赠送肉食,子思不高兴。到了最后,把缪公派来的人赶出大门外,面朝北跪下磕头,然后拱手拜了两拜,拒绝接受礼物,说:‘如今才知道君王是把我当犬马一样畜养的。’从这以后主管国君供奉的部门就不给子思送东西了。喜爱贤士,却不提拔任用他;又不能真心实意地供养他,能说是喜爱贤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