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国旗英文介绍: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6:34:11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1)

 

    巧借他山石,雕得如意玉  

 

    兖州一中的“课变”带给所有参观考察者强烈的震撼。其“循环大课堂”的“35+10”和“三步六段”式教学设计使人们眼界顿开,不得不为兖州一中的教干教师们的创新精神所折服。  

 

    一、 兖州课变的主要特点  

 

     1. 简单又不简单的“35+10”。  

 

     这是兖州一中的课堂时间分配,或者说是课堂模式。说其简单,只是简简单单的数字组合、时间分段;说不简单,那却是他们研究几年的心血,是“循环大课堂”的组织精华。  

 

“35+10”就是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加课下预习的成果,预习的内容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每节课的起点在上一节课的最后10分钟,这与我们传统意义的一堂课“预习+交流”的分配恰好是倒置的。简单的改变却盘活了课上课下的对接,使得兖州的课堂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环形结构。  

 

     2. 复杂又不复杂的“三步六段”。  

 

    “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即“一课分二段”(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  

 

    “六段”是指课中六个环节: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  

 

这样,就构成了“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模式,简称循环大课堂。  

 

    3. 循环大课堂的灵魂。  

 

循环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较,其基本理念是:把教学相长拓展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具体说是:  

 

    —— 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  

 

    —— 两个前置:学习的目的前置,学习手段前置。  

 

    —— 三个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 四个形态:展示、纠错、点拨、拓展。  

 

    4. 循环大课堂的“新”:  

 

    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结构、空间分布、课堂角色、教学资源、呈现方式(教、学、评价的方式)。  实现了四个统一:两种高效学习态的衔接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统一、学校教育与育人功能的统一。  

 

    5. 循环大课堂的效能  

 

    实现目的:高效益。实现手段:高效率。即实现课上课下的双高效,学生和老师的双效益。  

 

    6. 循环大课堂独特的能力解读  

 

    课堂上,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即自我学习、敢作敢为、会感知知识、联想拓展、交流合作、善于表达、整理笔记等十大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习的启示  

 

    1. 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管理。  

 

    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是形成教育改革良好的氛围和形成教育改革典型的首要因素。兖州一中人再三强调:高效课堂是管理出来的。  

 

    在推行导学案上,学校提出“五个强制规范”:必须一课一案;杜绝学案的剪贴化、简单化、习题化;必须采用35+10的课堂模式,教师精讲和点拨的时间绝对不能超过10分钟;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双色笔,来明确已知和未知的问题;杜绝单人板书的现象。  

 

    在导学案的编制上,有严格的要求。对难度、内容、形式的要求分为“四级”:A级为“识记类”,要求学生在课前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与旧有知识融会;C级为“应用类”,学生能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最新成果挂钩。  

 

    学校还形成了高效课堂的“体验性学习”“激励性评价”“即时化管理”等机制,为课改的顺利进行作了制度上的保障。  

 

    2. 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导学。  

 

    兖州一中在几次改进中,形成了深入浅出、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导学案。学案的“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整个学案共分为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批、归纳小结。  

 

    这与我们现行的学案结构基本相似,我们欠缺的是分层选择使用和充分调动学生、将落实融入到“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  

 

    3. 高效课堂离不开环境的滋养。  

 

    任何改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丧失了环境也就失去了活力与生命。兖州一中的改革不是空穴来风,山东省强有力的推进素质教育这个大环境,使得高中的这种改革成为了现实。同时,全校的统一行动也使得改革有序进行。否则,单凭一个两个学科是万万不行的,其他学科课下繁重的作业将使预习成为泡影。  

 

    4. 教学改革离不开兼容并蓄。  

 

    可以说,没有杜郎口经验就没有现在的兖州一中的“课变”。  

 

    “踩在杜郎口的肩膀上摘星星”,是兖州一中杜校长的感慨。杜郎口的课堂三环节“预习-展示-反馈”“10+35”是连贯的,是从改变课堂组织入手,来解决课堂上的高效问题。兖州一中的“展示+预习”“35+10”是截然不同的两段,是从课堂结构入手,解决“课上与课下的高效”问题。虽前后倒置,但两者本质相同,设计目的都是“自主学习”,都是“高效学习”。  

 

    我们有的学校也到杜郎口中学学习过,有的学校也在教室里面设置多面黑板,但观念的保守、行为的单一,使得学习仅仅是形式。没有理念的更新,没有思考的深度,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总之,兖州一中的课变,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教改的启示,更应是从管理者到教师等对教育这一职业行为的全方位的警醒 ——  

 

    没有比照,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思想;没有思想,就没有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出路。  

 

  “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教学模式”简介

 

    三步:课前、课中、课后

 

    六段: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

 

    课前:

 

    教师工作:

 

    1、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本班特色的预习提纲

 

    2、设计课堂教学的互动方案

 

    学生工作:通过预习解决A、B两级问题,对C、D两级问题初步形成困惑,以便带入课堂。A、识记级内容,B、理解级内容,C、应用级内容,D、拓展级内容

 

    课中:

 

     按六段式模式进行实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

 

     1、  重申目标 2、学情调查 3、问题汇总  4、精讲点拨  5、课堂检测  6、小结作业

 

    课后:

 

    教师工作: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未清问题的设计方案。

 

    学生工作:完成作业,并想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未清问题列入下节教学内容。

 

     基本原则:预习先到,学为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易讲难引,少讲多练,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减少作业,前后衔接。

 

    强制规范:教师精讲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凡是学生能讲的教师不代替。

 

   “35+10”循环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本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其突出特点:按课堂时间来说,是将下一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任务放到了本课堂的最后;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是将学生的重心转移。起目的:一是能强制学生预习,规范学生预习,从而达到课前预习效果和要求,二是课后的课余时间可对预习所发现的问题再思考。对一课内容来说,老模式是先以教师为主(讲授)后以学生为主(作业—),本模式是先以学生为主(预习),后有老师参与(点拨)。

 

    35+10的解释

 

    35+10是将课堂45分钟分为两段:前段35分钟,后段10分钟。前35分钟解决在此之前学生已预习的《预习提纲》,按“6段”式处理,完成本课教学全部内容,包括小结作业。处理完进入10分钟,发下一节的《预习提纲》并让学生预习,确保预习效果的失效性。

 

    编写导学案的意义与要求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1、容量要求:八开纸、页边距、中缝1、6厘米左右,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这里说的作业不是课后作业,而是预习和课中前段用的,作业是下一节的导学案。

 

    2、知识问题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明确、坡度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

 

    3、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真正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的公式、概念、要点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

 

    2、重点、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知识前移: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以往哪些知识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又为以后学习作了哪些准备。

 

    4、学法指导:包括课堂上学生要重点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凝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5、问题逻辑:学案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秦,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6、学习反思:每学一个知识点、作一道题都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必要时写在学案上,作好这项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7、作业布置:

 

    题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A、B(基础):结合本节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C级(中等):结合本节内容,选编有一定综合性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D级(拓展):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8、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

 

    注:一般1、2、3、8是显形的,其他项为隐形的。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标准

 

    1、目标清晰明确          2、预习效果达标         3、调查全面准确

 

    4、汇总典型突出          5、精讲点拨到位         6、检测及时恰当

 

    7、小结全面准确          8、预习目标明确         9、任务分配恰当

 

    10、明确指示方法         11、教师参与预习         12、紧扣目标学习

 

    13、目标达成度高         14、展示精彩充分        15、质凝对抗明显

 

    16、人人积极参与         17、团队作用显著         18、激励评价恰当

 

    19、课堂环节完整         20、师生角色转变

 

 

 

    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规范

 

    1、必须做到一课一案:去上课的老师手里必须有下一节新课的导学案,学生在下课前10分钟要拿到新的导学案

 

    2、必须采用“35+10”的课堂循环教学模式:前35分必须通过展示、交流、纠错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35分钟时必须将上一节的导学案收回,后10分钟发新的导学案,最后一分钟必须分配任务。

 

    3、学生的导学案必须用双色笔完成(学生预习时必须用黑色或兰色笔填写导学案,课上必须用红色笔修改导学案)

 

    4、必须杜绝学生单人板书现象,尽量减少课上板书现象。

 

    5、 杜绝导学案简单化、剪贴化、粗放化。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沿着导学案指导的方向学习,绝大多数都能有所收获。

 

 

 

    课堂展示的“五度”要求

 

    1、上台展示要有“风度”      展示不仅是表达、表现自己的学习理解,同时也是自我修养的公开展示,需要注意言行礼貌,举止文明,落落大方。

 

    2、言行表达要有“力度”     说话是为了大家听,表现是为了大家看。保证全体同学听清、听懂、看明白是对同学的尊重。

 

    3、问题挖掘要有“深度”     热闹不是课堂追求的目标,欢乐需要适合学习需求。有思想、有情感、利于思考、利于内化应是外化的课堂发展方向。

 

    4、方法总结要有“高度”     学习方法的交流是课堂展示的重要内容,方法总结和诠释不是鹦鹉学舌,而应是自我真心体会,简单的重复对同伴无疑,应结合内容、材料展示自己的思路。 

 

    5、课外拓展需要“适度”     课内外统一,引入生活实践中的体会以及课外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加学习的广度,但课堂的开放是有限的,无关学习主题的“课外话”“逸闻趣事”应注意提炼和筛选。

 

 

 

    提高课堂魅力的十句温馨提示:

 

    第一、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

 

    第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三、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

 

    第四、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

 

    第五、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                                         第六、课堂时间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应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

 

第七、课堂还给学生,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就是把学习能力乃至于生存权力还给学生。

 

第八、书是学生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第九、对老师充满希望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学生。

 

第十、让笑声、掌声、欢呼声在课堂上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