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马杂交本子:《人生百字铭》之第三集 君 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0:34:41


《人生百字铭》之第三集 君 子

 

                                                                   21信义为准绳    22忠信是根本

                                                                   23要以义为上    24以诚信为贵

                                                                   25无信则不立    26君子有三患

                                                                   27君子之品行    28君子之大节

                                                                   29君子之正道    30君子坦荡荡

21信义为准绳

君子以义相褒,小人以利相欺①。故凡为利动者,“其始相助,后必相恶”②。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③。是以知之,“疟行则怨积,德布则功兴”④。骨肉以仁亲,夫妇以义和,朋友以义信⑤。倘皆以信义为准绳,则“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也”⑥。

注释:

①引自《新语·道基》。君子:指有知识有修养道德高尚的人。褒:赞美,表扬。句意为,君子依靠道义互相赞美,小人为了私利彼此欺诈。

②源自《吕氏春秋·慎行》:“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意为,凡是私利行为,开始时总是互相帮助,后来必定憎恶。

③引自《吕氏春秋·慎行》。相与:互相交往。意为,为了道义行事的人,开始时互相交往,日子长了就互相信赖,最后就互相亲爱。

④源自《新语·道基》,“是以知之”四字为笔者所加,中间删“百姓以德附”五字。意为,从上述可以知道,暴虐肆行就会积累怨恨,道德广布就能功业兴盛。

⑤引自《新语·道基》。意为,父子依靠仁慈而亲爱,夫妻凭借道义而结合,朋友依仗节义而信任。

⑥源自《吕氏春秋·慎行》:“倘以信义为准绳,则”八字为笔者所加。意为,如果人们都以信义为标准,那么就可以一起开始,可以一起结束,在被尊通达时可以相处,在受到轻贱困厄时也可以相处了。

22忠信是根本

忠者,天下大公之道①、公正无私之意也②。天下事,莫大于忠③。忠者,实之谓也④。下之事上,上之待下⑤,相互交往,皆当以实⑥。故忠者,共辞也,交尽之道也⑦。夫忠,兴于身,著于家,成于国,其行一焉⑧。忠者,非忠君一意也,忠于民,忠于亲,忠于事,始终不渝,一以贯之,皆谓之忠也⑨。

注释

①引自《二程集·程氏外书·朱公掞问学拾遗》。

②引自汉朝班固《白虎通·爵》。

③源自《忠经·天地神明章》:“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履,莫大乎忠。”

④源自清末谭嗣同《仁学·卷下》:“古之所谓忠,以实之谓忠也。”

⑤源自清末谭嗣同《仁学·卷下》:“下之事上当以实,上之待下乃不当以实乎?”

⑥笔者据上意撰。

⑦源自清末谭嗣同《仁学·卷下》:“则忠者共辞也,交尽之道也。”共辞:社会普遍适用的词,非专指下对上,臣属对君主而言。交尽之道: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包括上下、君臣、父子等等,相互都应该诚实、尽心的伦理概念。

⑧引自《忠经·天地神明章》。全句的意思是说,忠的精神和行动是在个人身上形成的,他表现于家庭伦理中的孝慈,而完成于献身国家事业。无论是个人、家庭,其忠都应该是一心不二。

⑨源自《孙中山选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六讲》:“我们到现在说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以,说忠于民是可不可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性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

23要以义为上

夫义者,内节于人,而外节于物;上安于主,而下调于民①。内外上下皆节,乃义之情也②。故君子义以为上③。天下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治之④。义者,万事之始、万利之本也⑤。以义制事,则知所利⑥。凡义之所在,君子敢不竭力而为之哉⑦!

注 释

①源自《荀子·强国》:“夫义者,内节于人而外节于万物者也,上安于主而下调于民者也。”节:节制,适合。此句的意思是说,所谓义,就内部而言,是适合于节制人民的;就外部而言,是适合于节制万物的;对上层来说,是可以稳定君主的;对下层来说,是可以调和百姓的。

②源自《荀子·强国》:“内外上下节者,义之情也。”义之情:义的实际内容。这句意思是说,人和万物、君臣上下的关系都处理得十分恰当,这就是义的实际内容。

③引自《论语·阳货》。义以为上:义是最可贵的。

④引自《墨子·节葬下》。寡:少。

⑤引自《吕氏春秋·无义》,意思是说,义是一切事情的开端,也是一切事情的根本。

⑥引自《荀子·君子》。制事:采掘、判断政事。意思是说,用义为标准来判断事物,就知道历史什么,以决定该做还是不该做。

⑦笔者据上意撰。意思是说,只要是为了正义,君子能不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吗!

24以诚信为贵

君子诚之为贵①。不信不立,不诚不行②。内不欺己,外不欺人③。惟笃实可以当大事④。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⑤。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⑥。投机取巧,或能取信于一时,终难立足于世界⑦。

注  释

      ①引自《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把诚实看作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②引自宋朝晁说之《晁氏寄语》。

③弘一大师语。

④引自宋朝杨时《二程释言·论事篇》。笃实:诚实敦厚。

⑤引自《二程集·论学篇》。

⑥引自蔡锷《曾胡治兵语录·序及按语》。

⑦鲁迅语。

25无信则不立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①。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③。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⑤。诚者自诚也,而道自道也⑥。诚者,物之始终⑦,不自欺之谓也⑧。妄诞欺诈为不诚⑨,不诚则无物⑩。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⑾。

     注  释

      ①引自《荀子·不苟》。

      ②引自《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言天道运行,四季昼夜,无一差减,最为诚实。诚之者,人之道也:指人生活于自然界中,应学自然之理,遵循自然之法则,真诚实在做人。

      ③引自《论语·颜渊》。意为,自古谁都不免一死,人无食则死,有食也会一死,但是,无信就什么都不存在了。由此可见,民信是最重要的。

④引自班固《白虎通·性情·论五性六情》。

      ⑤引自《论语·为政》。做人却不讲信用,怎么可以呢!

⑥引自《礼记·中庸》。诚者自诚也:诚是自我完成的。道自道也:做人之道要由自己去实行。

⑦引自《礼记·中庸》。意思是,诚本属天之道,自然之理,因此诚的精神通贯万物的始终。

⑧源自《朱子语类》卷119:“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

⑨引自《朱子语类》卷6。

⑩引自《张载集·语录中》。意思是,如果失去了诚,也就不成其为物了。

⑾引自《礼记·中庸》。不勉而中:不用勉强而处事就能合理。不思而得:不用思虑而言行就能得当。从容中道:从从容容地就能合乎中庸之道。全句的意思是,不用勉强而处事就能合理,不用思虑而言行就能得当,从从容容地就能合乎中庸之道,能做到这样,就是圣人了。

26君子有三患

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不得学;既得学之,患不得行①。君子有三鉴:鉴乎前,鉴乎人,鉴乎镜②。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③。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④。

注 释:

①引自《孔子家语·疏正》。患:忧虑。意为,君子有三种忧虑:没听到过的道理,怕听不到;已经听到了,又怕学不到;已经学到了,还怕做不到。

②引自《意林·申鉴》。鉴:教训,警戒。前:历史。意思是,君子有三面镜子,那就是历史、人和镜子。

③引自《论语·季氏》。血气未定:身心两个方面都还没有成熟定型,还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即现在人们所说的青春期。色:指年轻的异性。得:意为对一切有助于自己生命存在的事物的贪欲和希求。整段的意思为,君子有三件事要引为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长定,要警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的时候,血气正旺盛,要警戒好勇斗强;等到老年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要警戒贪得无厌。

④引自《论语·子张》。俨然:庄重的样子。三变:三种需要人们认真细致地分析思考才能正确理解的特点。厉:磨石,坚硬而冷漠。全句的意思是,有高尚道德的人,给人的感觉有三种变化:远远地看起来,使人觉得他是严肃可敬的,当靠近它的时候,又感到他是温和可亲的,当听到他说的话,却又是严厉方正的。

27君子之品行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①。不受虚誉,不祈妄福,不避死义②。不为小人之匈匈而异其行③,不谓小善不足为而舍之④。不履邪径,不欺暗室⑤。不以己所能者病人,亦不以己所不能者愧人⑥。不自大其事,亦不自尚其功⑦。是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也⑧”。

注 释

①引自《礼记·表记》。失足:举动不谨慎。失色:对人容貌不庄严。失口:不该说的话反而说了。

②引自《文中子·礼乐篇》。虚誉:不真实的声誉。妄福:不正当的享受。死义:为大义而死。

③引自《汉书·东方朔传》。匈匈:扰攘不安。句意为不会因为小人的喧扰而改变自己的操守。

④引自《淮南子·缪称训》。意为,君子不会认为小的好事不值得做而不做。

⑤引自《太上感应篇》。意为,不搞邪门歪道,即使在没人觉察的地方,也不做坏事。

⑥引自《礼记·表记》。病人:对人不满,责备别人。愧人:使人惭愧。句意为,君子不会以自己所能干的去责求他人,也不会以别人所不能干的去使人感到羞愧。

⑦引自《礼记·表记》。意为,君子不夸大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了功绩也不觉得多么了不起。

⑧引自《礼记·中庸》。不疚:不惭愧。疚,病。无恶于志:无愧于心。句意为,君子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什么惭愧,也就无愧于心。

28君子之大节

廉耻,士君子之大节①、从政之本也②。尚廉,谓甘心淡泊,绝意纷华,不纳苞苴,不受贿赂,门无请谒,身远嫌疑,饮食宴会,稍以非义,皆谢却之③。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贪者必脧人以肥己④。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⑤。廉者,虽一生清苦,但却“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⑥”?

注  释

①引自宋朝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廉耻说》。士君子:指做官的读书人。

②源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廉者,政之本也”。

③引自徐元瑞《史学指南·吏员三尚》。苞苴:馈赠的礼物。请谒:告求,即无原则地求人关照、帮助。

④引自张廷玉《明史·循吏列传》。约己:约束自己。脧(juan捐)人:盘剥搜刮他人的财物。肥己: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一己之利。

⑤引自王通《中说·王道》。

⑥源自《梁书·徐勉传》:“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

29君子之正道

君子之道,“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不以盛衰改节,不以存亡易心③。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④。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也⑤。

注释

①引自《墨子·修身》。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足时表现出大义。 对人之生表现出仁爱,对人之死表现出哀痛。

引自《孟子·螣文公下〉。广居:宽广的住宅。这里是指仁。正位:正当的位置。这里是指礼。大道:光明正大的道路。这里是指义。得志,与民由之:有机会大力推行的时候,与人民一起遵循仁义之道。不得志,独行其道:没人认可,无法大力推行的时候,自己坚持践行仁义之道。

③源自《资治通鉴·魏纪》: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④引自《论语·卫灵公》不能为保全自己的生命而损害仁德,而只能以牺牲自己去成全仁德。有,意为只能,应当。

⑤引自《论语·里仁第四》。唯:只有。好:喜爱。恶:厌恶。有仁德的人因无私心,故其好恶并非出自主观而合乎本然。

30君子坦荡荡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①。君子得位则昌,小人得位则横②。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③。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⑤。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⑥。君子怀刑,小人怀惠⑦。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⑧。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⑨。

注 释

①引自《论语·为政》。周:合群,团结。比:结伙,勾结。全句意为,君子讲团结却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却不团结。

②引自《意林·太玄经》。意思是:君子得到重用,就更加有作为,而小人得势之后,就要横行霸道。

③引自唐朝吴兢《贞观政要·公平》。讦(jie):利用别人的私事进行攻击。句意为,君子喜欢赞扬别人的长处,小人乐于攻击人家的短处。

④引自《论语·子路》。泰:安详,平和。君子为人安和而不傲慢,小人为人傲慢而不安和。

⑤引自《论语·里仁》。喻:明白,知道。义:天理之所宜;利:人情之所欲。全句意为,君子懂得的是仁义,小人懂得的是财利。

⑥引自《论语·卫灵公》。诸:相当于“之于”。意为,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则严格要求别人。

⑦引自《论语·里仁》。君子畏刑而遵守法度,小人贪求实惠而藐视法律。

⑧引自《论语·述而》。坦荡荡:宽广的样子。长戚戚:多忧虑的样子。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总是忧愁悲伤。

⑨引自《庄子·山木》。醴:甜酒。君子的交情淡薄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甘美得像甜酒一样。君子交往不用虚言,像水那样清淡;而小人相交则以虚词相饰,像醴酒那样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