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深部热疗机:毛泽东鲁迅都视为知己的江南奇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00:35

2011-01-27 01:21:44

浏览 23942 次 | 评论 20 条

毛泽东与鲁迅这两位二十世纪的巨人,都把才子革命家瞿秋白引为知己。环顾历史,能获此殊荣的,仅瞿秋白一人而已。

瞿秋白,生于1899年,江苏常州人。原名瞿霜,22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8岁主持中央全面工作,继陈独秀之后成为全党的最高领袖。后遭王明等打击排挤后,瞿秋白去上海抱病工作,他同鲁迅并驾齐驱,成为全国文化界巨笔如椽、领袖群伦的大家。“左翼文坛两领导,瞿霜鲁迅各千秋”(茅盾语)。瞿秋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最主要的领导人之一,他的文学创作、评论和文学翻译至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在几千年的历史上,能在政界与文化界都干到最高峰者,也仅瞿秋白一人而已。作为职业革命家的江南奇才瞿秋白,其才华横溢和多才多艺令人惊叹!

他短暂的人生中(牺牲时仅36岁),竟然留下了500多万字的作品。《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是他的散文作表作,首次向国内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的社会生活。文笔清丽,写景记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挚的感情,从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品。

他在诗词创作方面之成就,仅从流传下来的两首年少旧作七绝即可看出:其一: 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其二:雪意凄其心惘然,江南旧梦已如烟。天寒沽酒长安市,犹折梅花伴醉眠

瞿秋白的杂文艺术更是炉火纯青,鲁迅曾评价说:“何苦(瞿秋白的笔名,作者注)杂文,明白畅晓,一览无余,真有才华,是真可佩服的。他的论文真是皇皇大论!在国内文艺界,能够写这样论文的,现在还没有第二人。”瞿秋白的杂文:《王道诗话》、《伸冤》、《曲的解放》、《迎头经》、《出卖灵魂的秘诀》、《最艺术的国家》、《〈子夜〉和国货车》、《关于女人》、《真假董吉诃德》、《内外》、《透底》、《大观园的人才》、《儿时》、《中国文和中国人》等,大多以鲁迅的笔名,在《申报》副刊《自由谈》等栏目发表。后来,鲁迅在编辑自己的杂文集时,曾分别将其中的十多篇杂文收入《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和《准风月谈》中。许广平曾在回忆文章中说:“鲁迅看后,每每无限惊叹于他(瞿秋白)的文情并茂的新作是那么精美绝伦。”

瞿秋白在哲学研究方面的造诣很深。他发表了《现代社会学》、《社会哲学概论》等论著。他还翻译了苏俄哲学家歌列夫的《新哲学—唯物论》一书。瞿秋白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李原理,他是现代哲学史上第一次把辩证法与唯物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与宣传的中国理论家,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建设做出了大量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贡献。

瞿秋白是当时顶尖的文学翻译高手,曾编译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现实》,其中包括恩格斯论巴尔扎克和易卜生的两封信,普列汉诺夫、拉法格两人的文艺论文5篇,还有他自己编写的关于现实主义、文学上的机械论等论文6篇,他还翻译了列宁论托尔斯泰的两篇重要著作。此外,他译出《高尔基论文选集》和《高尔基创作选集》,卢那察尔斯基的剧本《解放了的董吉诃德》,格拉特柯夫的长篇小说《新土地》等苏联作家的作品,以及普希金的长诗《茨冈》等俄罗斯文学名著。

瞿秋白在音乐方面的修养也很高。他是我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1920年10月,瞿秋白在莫斯科参加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三周年的大会上,第一次听到了《国际歌》,并感到这支歌“声调雄壮”,决心把它介绍到中国来。1923年1月23日,瞿秋白回到北京便着手翻译歌词。他既会弹钢琴,又会谱曲,很快就把歌词译成中文并配到歌谱里。同年6月,瞿秋白把《国际歌》的中文译稿发表在自己主编的《新青年》的显要位置上,并加了按语,介绍《国际歌》的来历和意义。从此,《国际歌》便在中国传唱开了。1923年,瞿秋白还创作了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赤潮歌》,热情地歌颂了工农革命,他以笔名“秋渠”将该曲发表在当年6月的《新青年》季刊上。

瞿秋白还是名震四方的篆刻大师。后来成为文化史专家、新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择曾回忆说,他当时准备结婚时,想求瞿秋白刻一对印,瞿秋白开的润格是50元。郑付不起,转而求同样擅长篆刻的大作家茅盾。婚礼那天,瞿秋白手提一手绢小包,说来送金50元,郑不胜惶恐,打开一看,却是两方石印。秋白这个玩笑,出人意外,郑振择和茅盾都忍不住捧腹大笑,更增添了喜庆气氛。自然,茅盾便将自己刻的那方图章“藏拙”了,因为秋白刻的明显高明得多……

茅盾也是瞿秋白的好朋友。他的代表作《子夜》创作过程中多次得到过瞿秋白的指导,使他“受到很大鼓舞”。有一次两人谈了5个多小时,瞿秋白发表了不少意见,谈得较多的是书稿中双桥镇农民暴动一章,瞿秋白指出:“书稿里写工人暴动有盲动主义倾向,写农民暴动没有提出解决土地问题。”茅盾对这一见解颇为赞同。还有一次,在分析书中主人公吴荪甫时,瞿秋白指出,大资本家愤怒到极点甚至绝望时,他就要破坏什么,乃至兽性发作。茅盾同意瞿对这一人物的心理分析,后来《子夜》中就增加了吴荪甫在极端苦闷时奸污了女仆的情节。瞿秋白还对作品的细节,也有很周全的想法。比如他说,“福特”轿车很普通,像吴荪甫这样上海滩屈指可数的资本家,应坐“雪铁龙”才符合身份,茅盾因此都作了改动。

与瞿秋白交往甚深的鲁迅,曾赠瞿秋白一副立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能被鲁迅引为知己的,仅瞿秋白一人。毛泽东也将瞿秋白引为自己的知己,甚至称这位小老弟为老师。

自1934年10月10日开始,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从红都瑞金陆续起程,开始了战略性的大转移。离开瑞金的那天,走的同志和留下来坚持斗争的同志,依依不舍地相互叙情告别,毛泽东握着瞿秋白的手说:“瞿老师,你身体不好,我们走后,你可要多加保重啊!你是我的老领导,又是我的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钟情和厚爱。”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他的这篇报告曾经引起共产国际的注意。就在1927年5月27日和6月1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机关刊物《共产国际》先后用俄文和英文翻译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然而,就是这样优秀的来自实践的理论文章,当时国内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却不予刊载。最后,是瞿秋白慧眼识金,才使这部已经被打入冷宫的书稿得以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瞿秋白为毛泽东的报告写了一篇热情洋溢而又旗帜鲜明的序言。他写道:“‘匪徒、惰农、痞子’……这些都是反动的绅士阶级谩骂农民协会的称号。但是真正能解救中国的却正是这些‘匪徒’……湖南的乡村里许多土豪劣绅恶棍等类的封建政权,都被这些‘匪徒’打得落花流水,真正是这些‘匪徒’现在在那里创造平民的民权政治,正是全国的‘匪徒’才能真正为民族利益而奋斗而彻底反对帝国主义……中国农民都要动手了,湖南不过是开始罢了。中国革命都要代表三万万九千万农民说话做事,到战线去奋斗,毛泽东不过开始罢了。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瞿秋白还在这篇《序言》里称毛泽东为“农民运动的王”。毛泽东由衷地感激瞿秋白,所以尊称他为老师。瞿秋白为什么如此大力支持毛泽东?就是因为在农民革命问题上,他与毛泽东的看法一致。

1935年初,留下来在苏区坚持斗争的瞿秋白在转移途中被敌人抓住,最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此时,正在长征路上艰难跋涉的毛泽东听到这一噩耗后,心情极其悲痛。过草地时,他找到瞿秋白的好朋友冯雪峰说:“秋白牺牲了,不仅你失去了一个好朋友,我也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到达延安后,一次,在延安杨家岭的月夜下散步时,萧三和毛泽东回忆起凋零飘逝了的“同学少年”,也说起了一起牺牲在闽西的何叔衡、瞿秋白。毛泽东又感慨地说:“要是瞿秋白不死,现在来领导边区的文化运动,那多好啊。” 

1945年4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不仅对瞿秋白的功过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且对瞿秋白遭受王明路线的迫害和被俘牺牲作了正确的结论:

“六届四中全会及其后的中央,……错误地打击了以瞿秋白同志为首的所谓犯‘调和路线错误’的同志。……所谓犯‘调和路线错误’的瞿秋白同志,是当时党内有威信的领导者之一,他在被打击后,仍继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主要是文化方面),在1935年6月也英勇地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所有这些同志的无产阶级英雄气概,乃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

毛泽东对瞿秋白的英勇牺牲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他是死得勇敢的,这种死是永远值得我们活着的人学习和钦佩的。

毛泽东在许多场合谈到了瞿秋白的死,还一再表示出深沉的悼念。1945年6月17日,瞿秋白就义10周年前夕,毛泽东亲自主持了中国革命烈士纪念大会,瞿秋白位列前茅。刘继兴考证,毛泽东读《新唐书》时,曾在卷113《徐有功传》的旁边批注:“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此言不当。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毛泽东笔下“不亦伟乎”者中,现代人物第一个就是瞿秋白。

瞿秋白牺牲后,鲁迅从愤激中奋起,抱病编辑亡友瞿秋白的译文集《海上述林》,嘱托内山完造将书稿寄到日本印制,并亲自撰写出版广告,他认为这是对瞿秋白最好的纪念。《海上述林》出版时,是用“诸夏怀霜社”署名,“诸夏”即中国,“霜”是秋白的原名,寓意中国人民永远怀念瞿秋白。鲁迅为《海上述林》所写的广告说:“作者系大作家,译者又是名手,信而且达,并世无两……足以益人,足以传世。”“并世无两”是鲁迅对瞿秋白再一次的高度评价。(刘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