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花样年花样城4期:官媒力挺两大利好 交割日神奇翻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39:18
媒力挺两大利好 交割日神奇翻转?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1-11-17 15:32:13   

中国证券网编者按:周四两市大盘高开低走,最终阴线告收,两连阴走势让市场浮想联翩,那么周五交割日行情又将如何演绎呢?

本文导读:

【两大利好出台 周五交割日如何演绎】

【1、新华社表态力挺强制分红】

新华社聚焦年终资本市场:强化分红能给A股带来什么

基金业人士:强化分红将改善股市投资文化

分红制度是"熊市保护伞"

【权威声音】

分红新政见效 取消红利税呼声高涨

股市分红:老问题能否取得新突破?

周科竞:高派现公司未必受欢迎

【2、国际板年内不推】

消息人士称国际板年内不会推出

国际板又喊狼来了 专家学者表示推出时机待商榷

国际板概念股走强 两种策略参与炒作

【两大利好 对交割日的影响】

期指交割日魔咒再现

大跌后央行喊话 行情面临生死考验

冲高回落透露重要信号

【机构观点】

东北证券:股指急挫 A股洗盘诱空明显

联讯证券:大盘震荡调整周期将加长

中投证券:短期大盘不宜过分看空

华泰证券:向上突破还待货币“总阀”开闸

东方证券:反弹根基仍在 A股进入“换挡”期

【大势研判】

指数窄幅震荡 市场短期修整

窄幅震荡观望为宜 关注2450点支撑

 

  新华社聚焦年终资本市场:强化分红能给A股带来什么

  证监会关于强化上市公司分红的表态正在收获积极反响:大型IPO项目新华人寿在最新披露的招股书中表示,为保护公众投资者权益,公司将于2012年9月30日前实施不少于10亿元的特别分红。这在保险公司A股IPO中尚属首次,也使得新华人寿成为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机制的第一批践行者之一。
  "让投资者赚钱,而非赚投资者的钱"--只有随着强化分红政策的深入,A股人气逐步恢复,市场才可能具备长期健康运行的基础。
  上市公司分红现状:金额提高 比例下降
  今年以来,A股整体表现疲软。近期虽有所反弹,但仍较年初下滑约10%,走势弱于很多经济增速不及我国的周边市场。
  A股表现不佳的原因很多,如流动性收紧、企业盈利下滑等。然而,上述现象并非A股的独有遭遇。与成熟市场比,"A股在诞生时就强调为国企改革和脱困服务。在此后20年的历程中,制度设计把融资功能放在第一位,投资功能放在从属地位,从而导致了融资功能的强化和投资功能的弱化。"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指出。
  "重融资、轻回报"的一大表现就是分红。这本该是与股票买卖差价并列的两大收益渠道之一,在A股却举步维艰。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系副教授费一文说,从统计看,A股中能够坚持年年分红的企业只有十来家,而10年来没有任何分红的企业却至少有100多家。
  虽然监管层近年来一直鼓励分红,统计数据也显示从2008年至2010年,A股公司的现金分红金额从3423亿元提高到了5006亿元,但天相投顾却指出,在金额提高的同时,分红占A股公司净利润的比例却从42%降到了30%。
  而且,不同种类公司的分红情况也在发生变化。2008年和2009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家数占全部分红公司的比例均超过50%,但2010年这一形势发生逆转,民营及其他控股上市公司的这一指标开始超过前者。
  "其实,应该鼓励国企特别是央企带头分红,由于央企大部分股份掌握在国有股东手里,大部分钱最终还是回流国家口袋。此外,可以考虑减免红利税,刺激现金分红,减少没有实际意义的'高送转'游戏。"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说。
  部分高分红公司弱市受青睐 股息率超定存利率
  强化分红是改变股市"重融资、轻回报"的一招关键棋。从目前的情况看,部分坚持"高分红"的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受到投资者青睐。
  兴业证券在日前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从2010年的分红情况看,交通运输业的股息率处于较高水平(股息率指分红派息与股票价格之比)。在A股股息率排名前50名的公司中,有10家属于交通运输业。其中,宁沪高速以5.42%居首,这个股息率明显高于当前的一年期定存利率,接近前三季度的CPI涨幅。
  交通类上市公司的高分红是有传统的,部分股票连续五年的派息率(分红派息与盈利总额之比)维持在70%以上。这一方面避免了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特别是考虑到我国部分交通设施建设超前、运能过剩,投资未必有好的回报,还不如将盈利分给投资者。另一方面,高股息率公司也赢得了稳健型投资者的青睐,尤其是在股市下跌通道中,坚持高分红的公司犹如一只"会下蛋的鸡",对投资者而言其具有很好的防御价值。
  中银国际证券研究员许民乐表示,在成熟的海外市场,股息率是判断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而在国内,很多投资者更在乎市盈率这一指标,以此判断股票高估还是低估并通过买卖差价获利。业内人士相信,随着分红的提高,有利于在股市进一步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
  探索长期资金入市
  在"强化分红"的基础上,如何吸引长期资金入市,被市场人士认为是今后发展的关键之一。
  目前,我国A股缺乏稳定的长期投资,短线投机的倾向比较明显。被视为主要机构投资者的基金,近三年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不断下降,从前些年的约28%滑落至今年三季度末的近8%,难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今年8月份,证监会研究中心曾发表一篇署名文章,提出要认识养老金制度变革与资本市场发展互动关系的重要性,引起市场广泛关注。这篇文章指出,私人养老金是美国资本市场上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其直接和间接的持股市值占股票总市值的比例达到三分之一。
  "在西方国家,私人养老金投资股市,一是可以获取较为可观的收益,二来也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因为私人养老金是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上市公司中有这样的股东,公司在经营上不会那么急功近利。"一位跨国公司中国区高管告诉记者。
  当然,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的养老金体系和美国有很大不同。比如在私人养老金方面,我国虽已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但缺乏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此外,在系统性的金融危机面前,养老资产也缺乏抵御能力。比如,2008年末美国养老金的损失一度达到25%,令很多退休人员心有余悸。
  但总的来说,探索长期资金入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从目前的情况看,长期资金入市的时机是比较成熟的。一是当前大盘蓝筹股的估值比较合理,只有10多倍,具有投资价值。二是当前的股市同2005年和2008年的低点相比,流通市值大幅增加,这意味着长期资金入市不会引起市场太大的波动。可以说,从估值和市场承载力两方面看,这是近20年来少有的机遇。"李大霄认为。(新华网)

  基金业人士:强化分红将改善股市投资文化
  针对监管层的"分红新政",基金业人士普遍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减免分红税将让利于基民和股民,是一项代价较小但导向作用明显的举措。稳定、持续的红利回报对于改善股市投资文化,引导基金更为崇尚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并吸引低风险偏好的养老资金入市,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取消红利税将让利基民
  嘉实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赵学军表示,目前基金在取得股利收入时需由上市公司代扣10%的个人所得税,但获取价差收益时无须缴纳资本利得税,从政策导向来看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在不征收资本利得税的情况下,也不应对分红征收红利税。
  华宝兴业基金公司投研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持续分红能力是其投资价值的一种体现,监管机构近期出台促进上市公司分红的政策对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有非常正面的意义。未来监管机构可考虑减少或取消红利税,以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分红的积极性。
  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人士认为,从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角度考虑,进一步减免红利税是有意义的。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高管表示,取消红利税对于国家财政收入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对于基民来说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代价较小,但导向作用明显。
  "红利税如果取消或税率下降,当然是一件好事。"海通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基金分析师娄静表示:"减税幅度的大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方向性问题,这将给投资者一个较好的引导和信号。从长期来看,也有利于引导公募基金更注重价值投资。"
  根据目前的除息机制和税收政策,个人投资者与公募基金所获得的股票红利与除息后的股票价格相加,抵不上除息之前的股价,原因就在于红利税,一些投资者由此产生了"不如不分红"的感慨。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一位投资者既是股民也是基民。他表示,近两年一些大盘蓝筹股的估值不高,感觉分红收入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他对分红须扣除10%的个人所得税感到遗憾:"只有散户和基金拿到的分红才扣税,我们的负担好像重了点。"
  扭转差价博弈倾向
  不少基金投研人士认为,上市公司持续稳定的分红将有利于增加投资者收入来源,扭转投机文化,为基金投资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
  赵学军表示,要求上市公司分红的根本意义在于改善和提升资本市场的整体质量。"A股市场要想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市场,必须从重融资转型到注重投资人利益。基金行业是依附于A股市场的行业,只有A股市场的质地得到整体提升,基金公司才能有长期、健康发展的可能。"
  他表示,上市公司不分红,投资人获取收益的唯一方式就是获取资本利得,这无疑会助长A股市场过度炒作、暴涨暴跌的风气。要求上市公司尤其是成熟的、垄断行业的上市公司建立高比例的分红机制,对建立长期投资文化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华安基金投研人士表示,分红新政对证券市场具有重要的长期正面影响。对投资者而言,强制上市公司明确分红政策和分红承诺,将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建立对企业的投资预期,提升蓝筹股对长线投资者的吸引力,淡化投机文化,使股票投资成为分享经济增长和企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引导基金更为崇尚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分红新政有利于督促公司更加重视提供稳定的投资回报,正确估计资金成本,减少过度扩张、过度融资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股市资金循环。
  大成基金表示,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有利于改变目前股市过多地依靠差价博弈的特征,树立健康的投资文化。基金可通过上市公司持续性分红来获取现金流,使得基金管理者在二级市场获得回报的方式更加多元,减少反复操作赚取价差的频率,使市场股价波动更趋平稳。不过,相关人士也表示,新的投资文化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基金经理张娅认为,从更广泛的角度看,上市公司注重分红是让资本市场更加适应实体经济未来结构转型的需要。经济结构转型一方面赋予投资者对新兴产业的希望,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一些旧产业或传统产业的成长高峰期已过。当某些行业"成长"的魅力逐渐消退时,通过现金分红才能充分保持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丰富基金产品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一个具有稳定分红预期的市场,在引入长线资金和丰富基金产品层次方面,将裨益良多。娄静表示,类似养老金这样的长线资金在乎的不是多么高的收益率,而是安全性和稳定性。如果上市公司能实现持续的较高的分红,基金公司就可以在产品设计中偏重一些分红产品,以适应这些长线资金的需要,由此将丰富基金公司的产品线。赵学军表示,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都相对较高,高比例分红的公司无疑是养老基金的优质投资标的。
  华安基金表示,在强化分红政策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可以发行基于稳定红利回报、立足长线投资的基金产品,引导居民更多地将储蓄配置在优质、有稳定红利回报的上市公司上,有利于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结构向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更好地结合的方向转变。对于长线投资者如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国家主权投资基金而言,上述政策的实施将更加有利于其选取合适的投资对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忽略股价短期波动,实现均衡投资。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总监冯刚表示,对于成长型公司,将更多地考虑其成长性而非分红政策。低风险的基金产品将看重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并以此作为投资的重要标准之一。
  工银瑞信红利基金经理杨军表示,完善分红政策有望提升坚持注重投资者回报的上市公司的价值中枢,丰富工银瑞信红利等红利主题基金的投资标的。大成基金相关人士表示,总体看,大成中证红利指数基金跟踪的投资组合价值型特征非常明显,上市公司分红制度与政策的改革将更加促进中证红利指数成份股的表现。(中国证券报)

  分红制度是"熊市保护伞"

  从北京建设银行总部到中国证监会,仅相隔一条广宁伯街,由此中国证监会再次迎来了新掌门。还是在2010年3月29日,时任建设银行董事长的郭树清在该行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对香港投行分析师们直言:"你们对我们建行的股票估值不够,估得太低了。"显然资本市场新掌门对于资本市场是相当熟悉的。
  2010年3月份建设银行A股在5.70元/股左右,H股在6.10港元/股左右,而现在建设银行A股仅在4.80元/股左右,H股仅在5.80港元/股左右。显然这一年的熊市令郭树清对于资本市场的理解应当更深刻了,因此他上任伊始给资本市场开出的首贴药方,就是被喻作"熊市保护伞"的分红制度。
  11月9日中国证监会表示:"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开始,在公司招股说明书中细化回报规划、分红政策和分红计划,并作为重大事项加以提示,提升分红事项的透明度。"尽管证监会也表示将督促全体上市公司提升对股东的回报,但对已上市公司,目前也只能做到"要求其完善分红政策及其决策机制,增强红利分配的透明度"。现在是IPO公司招股说明书中的小小一步,但意义在于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开始获得加强。
  1929年美股"崩溃"可谓是人类历史上最刻骨铭心的大熊市,但鲜为人知的却是熊市下半场的"熊市保护伞",这就是分红给予投资者的回报。对短期投资者而言,大萧条令美国人1929年至1949年期间的日子确实不好过,而且这20年时间并不短暂,但是对于坚持下来的投资者而言,当1949年股价最终恢复时,他们在熊市期间所购的额外股票会使其收益飞涨。在大萧条的熊市阶段,长期投资者获得收益是以一些投资者被迫出售股票为代价的,这些被熊市折磨得心力交瘁的投资者悲观地认为从投资中收回部分资金总比一分不剩强,结果这些抛售股票的投资者最终成为大输家。这段经历告诉人们,尽管股市周期会令投资者殚精竭虑,却能为长期股票持有者创造财富。这种收益不是通过把握市场波段即股票差价获得的,而是通过再投资股利获得的。
  因此,熊市不仅是投资者忍受痛苦的一段时期,还是投资者通过投资股利获得极高回报的主要原因。股票收益率不仅取决于盈利和股利,还取决于投资者为这些现金流支付的价格,当部分股票持有者对股市悲观绝望时,那些持有支付股利股票的投资者便成为大赢家。通过再投资股利积累更多的股份,能够缓和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价值的下降,这些额外股份能够大幅度提高未来收益率,这就是支付股利的股票能够在股市周期中提供最高收益的原因。
  证监会新掌门郭树清上任后亮出的首柄重剑就是"分红",2025年是中国人口的时间之窗,在此之前资本市场的投资权重将会超越融资权重,牛市已经渐行渐近,坚持下来的投资者一定会成为赢家。(深圳商报)

  分红新政见效 取消红利税呼声高涨
  专家指出,征收红利税助长了上市公司"无偿"融资冲动
  上周,证监会连续公布了5家公司的IPO招股说明书。值得关注的是,以往被忽略或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的"上市后的股利分配政策",在这5份招股书开头的"重大事项提示"一栏中都做了浓墨重彩的详细描述。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证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强推现金分红,这一政策已经见效。
  11月9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解答四大市场热点问题时表示,证监会将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完善分红政策及其决策机制。提出立即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开始,在公司招股说明书中细化回报规则、分红政策和分红计划,并作为重大事项加以提示。
  业内人士表示,分红新政在首发上市的股票体现要求,这既是强调股市的投资功能,又是对"圈钱市"的一项应对措施。
  对于上市公司分红,业界一直在呼吁。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日前表示,应当进一步严格履行上市公司分红义务。他说,应当规范化、细化上市公司分红机制,建章立制,引导上市公司给予投资者稳定的回报,这样不仅有利于投资者理性投资,也是维护市场稳定发展的必然之举。
  "强制分红的新举措将引导基金更加崇尚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有利于稳定市场,减少趋势投资对市场的冲击。"一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当前,上市公司滥用超募资金和剩余资金的现象屡见不鲜,他们的出发点并不是"做强业务",而是不顾经济效益"做大规模",使股东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桂浩明认为,企业是否分红,应该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其长期发展。对于一家成长性优异的企业来说,有时分配现金红利并非是最好的选择,特别是如果企业还想在资本市场上再融资的话,先分红再筹资,股东还要多承担一笔红利税,在财务上就未必合理。因此,鼓励上市公司多分配现金红利是对的,也符合中国现在公司治理水平比较低的现实。但是,在评判公司价值的时候,也不适合以每年的分红率高低为主要依据。因为这方面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研究。
  在监管层完善上市公司分红的同时,业内取消红利税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认为应该把这项税制改革提上日程。
  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得到上市公司税后净利润分配,要按10%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属于重复征税。同时红利税只向个人投资者和投资基金征收,机构和法人股东不用扣税,也违背税负公平原则。红利税的征收,无疑弱化了对上市公司分红的约束,降低了对上市公司盈利的要求,也助长了上市公司"无偿"融资的冲动。
  而监管层高层人士也曾表示,正在梳理、研究有关红利的税收政策,待形成意见后,会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推动红利税收政策的合理化,鼓励上市公司增加回报股东的积极性。(证券日报)

  股市分红:老问题能否取得新突破?
  股市分红制度改革又迈出重要一步。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11月9日表示,证监会拟进一步采取措施提升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回报。这些措施包括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开始,在招股说明书中细化回报规划、分红政策和分红计划,并作为重大事项加以提示,提升分红事项的透明度。
  我国的股市分红制度历来饱受诟病,其中原因在于,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水平明显偏低,表现为参与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比率偏低以及现金分红的绝对量偏低。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经把中国股市形容为赌场,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我国上市公司分红太少,投资者不能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只能从股票买卖中赚取差价。上市公司若能给投资者提供稳定的分红,则将增强股市的投资价值,使投资者转向通过长期持有股票进行价值投资。分红制度的完善,是我国股市基础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因如此,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曾多次出现在监管者的文件之中。可以说,这已经是一个老问题了。
  2001年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该办法将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条件之一。2004年管理层曾经公布过一套"强制分红"的规定,规定近三年没有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不得再融资。2006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又规定,上市公司发行新股须符合"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20%"。2008年10月发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要求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最近三年净利润的30%。
  监管层试图完善我国股市的分红制度已长达十年之久,但时至今日,我国股市的分红水平依然较低。虽然有重重政策的"威逼利诱",但"铁公鸡"的占地依然畸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这与我国股市的整体发育水平有关。我国股市虽然走过了21年的改革历程,但整体制度框架设计仍有很多不成熟之处。诸如内幕交易、投资者结构、市场的多层次性等方面都还不完善。股市的基础制度不完善,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股市波动较大,而监管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这为投资者通过短期的投机获得高额回报提供了机会。在短期的低买高卖就可能获得高额回报的情况下,是否分红对投资者来说已经变得不重要。
  其次,中国的市场是一个正在快速成长的市场,很多公司都还处于业务扩张时期,对资金的需求很强烈。对上市公司来说,能不分红当然尽量不分红。我国股市重融资轻投资,也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系。
  最后,分红缺少相关的配套激励制度。由于分红是在税后净收入中进行分配,个人取得的股票分红,仍需缴纳所得税,可见,现金分红涉及重复征税的问题。此外,分红除权还将导致股票价值缩水。目前,我国对股票分红所得执行的是按20%减半征税,即10%,投资者实际所得的账面现金收入是分红额的90%。而在分红除权日,分红股票的开盘参考价实行的却是按分红额的100%。这样一来,股票还没开盘,投资者的股票帐户市值就已经缩水。对投资者来说,分红带来的收益可能微乎其微。
  在此之前提出的对股市分红的监管,主要通过再融资环节进行,而此次改革设想把监管进一步推进到上市发行阶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的改革措施要求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开始,在公司招股说明书中细化回报规划、分红政策和分红计划,并强调"红利分配的政策确定后,不得随意调整而导致降低对股东的回报水平"。新的规定不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也为监管机构监督上市公司的分红行为提供了白纸黑字的依据,投资者也可以根据招股说明书中的分红细则评估公司的投资价值。
  证监会提出的新改革设想为投资者带来了曙光。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分红与否不是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只有破除长期存在的制度缺陷,完善发行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退市制度等,才能为中国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中国经济导报)

  周科竞:高派现公司未必受欢迎
  在数不尽的"铁公鸡"面前,持续高比例分红的上市公司成为了"稀有动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强制分红政策表示欢迎,但是具体到真正实施高派现的股票,其股价走势却令人失望,九阳股份的走势,或许说明高比例派现未必能够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九阳股份2008年5月28日上市后,先后实施过四次分红,分别为2009年4月30日的10股送9股派8元、2010年5月5日的10股送5股派7元、2011年5月4日的10股派5元和2011年9月29日的10股派7元,目前其股价为9.03元,市盈率11.4倍。
  按道理说,九阳股份如此频繁的高比例现金分红,应该受到投资者的强烈追捧才对,但其目前仅为11.4倍的市盈率却反映出投资者对其并没有特殊的偏爱。从复权价格来看,四次分红均全部复权后,股价为31.28元,较其上市首日收盘价46.01元下跌32%,同期中小板指数由4795点上涨至目前的5229点,涨幅为9%。也就是说,如此照顾中小投资者、持续大比例现金分红的九阳股份,不仅没有让投资者盈利,相反还出现了逆市下跌的走势,这还没有考虑投资者缴纳的红利税。
  再看四次分红除权后首日的表现,2009年4月30日,九阳股份除权,理论除权价格为28.84元(未考虑红利税,下同),当日最高价为28.84元,收盘27.90元,获得现金红利的投资者以亏损告终,当日中小板指数上涨1.21%。2010年5月5日,九阳股份第二次除权,理论除权价格为16.79元,结果九阳股份以当日最高价16元开盘,最终收盘15.4元,当日中小板指数上涨2.89%。2011年5月4日,九阳股份除息,理论除息价格为15.25元,结果当日最高价15.36元,收盘价14.55元,跌幅4.59%,当日中小板指数下跌2.28%。2011年9月29日,九阳股份理论除息价格为10.15元,结果其开盘价也就是最高价为9.77元,最终收盘价为9.22元,跌幅为9.16%,当日中小板指数下跌2.21%。
  可以发现,四次现金分红除权,九阳股份的表现均让投资者失望,投资者不仅没能通过现金分红获利,相反还遭受到了巨大的投资亏损。即使是上市公司自愿分红,其股价都没有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如果更多的上市公司被迫分红,其股票就能得到投资者的追捧吗?
  九阳股份高分红的内因,咱们明天接着说。(北京商报)

  消息人士称国际板年内不会推出
  昨日,在一则国际板随时可能推出的消息笼罩下,除国际板概念飘红外,其他板块尽数飘绿,上证综指报2466.96点,跌62.80点,跌幅2.48%,深成指报10313.33点,跌269.67点,跌幅2.55%。国际板真的要来了吗?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国际板年内不会推出。与此同时,记者采访的部分专家也表示,推出国际板的时机目前还不具备,短期国际板不适宜推出。
  消息的源头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一位负责人,他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表示,A股国际板目前已经"基本准备就绪",并"随时可能推出"。他说,推出国际板目前已经不存在任何技术上和政策上的问题,只要管理层批准随时可以推出。这番表态让市场联想那些期待在中国发行股票上市的公司不久后就可以在中国挂牌交易了。
  "这条消息使市场过于恐慌了。"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教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国际板已经基本准备就绪的言论之前不管是上交所还是监管部门都有提及,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监管部门还有一句是"没有时间表",这意味着这样重大的事件还没有时间安排,还有一些不确定的事情,短期是很难推出的。
  刘纪鹏指出,在目前业界流传的首批登陆国际板的名单中有美国的GE、可口可乐等知名企业。但是恰恰在中美两国之间,现在没有共同联合监管的备忘录。如果美国的公司出现了问题,如何解决?是适用中国的法律还是美国的法律?以及国际板的审批权等问题,很多问题还没有明确。
  他认为,国际板的推出需要比较好的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环境"烘云托月",需要有一个平稳的窗口平台。目前来看,国内资本市场投资者信心低落,而国际上欧美主权债务危机闹得人心惶惶,国际资本市场环境险象环生,因此,在这种环境下,贸然推出国际板不合时宜,时机也不具备。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目前推出国际板的时机还不成熟,尤其是监管机构目前还没有就国际板的定位做出表态,所以目前谈论国际板仍然为时尚早。
  华生表示,中国是需要推出国际板的,但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推出。目前国际板迟迟未能推出的原因是中国股市仍有制度变革上的问题未能解决。尤其是中国的国际板是定位成一个全新的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还是沿袭A股的老路?如果是定位成一个全新的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中国不论是监管部门,还是相关中介机构都没有就此做好准备;如果沿袭A股的老路,那投资者已经看到意义不大,所以监管机构目前还没有就如何推出国际板给出明确的方向。
  事实上,国际板一直是市场热议的话题。然而,关于国际板的推出业内的分歧比较大,有分析人士表示今年推国际板的可能很小,反而新三板可能率先扩容。另有知名会计师事务所表示,今年下半年国际板依然有望推出,首家挂牌公司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挂牌。而监管部门对此也非常谨慎。虽然不断有推出国际板市场的消息传出,但均被否认。"具体时间仍旧难定"已达成业内共识:年内推出国际板几无可能。(证券日报)

  国际板又喊狼来了 专家学者表示推出时机待商榷
  昨日A股再现暴跌,股指从开盘起步步走低,单边下跌,终盘收出一根放量长阴线。有分析称,国际板将要推出的传言令市场不堪重负,转头大跌。今年以来,有关国际板将推出的消息已经不止一次出现在A股市场,虽然到目前为止管理层还没有公布国际板推出的时间表,但"狼来了"的喊声还是令A股不寒而栗。那么,究竟什么是国际板,它对中国股市有何意义?为何一提开设国际板,A股市场就闻声下跌?国际板推出的时机该如何掌握?
  国际板"随时可能推出"?
  昨日国际板"狼来了"的呼声并非空穴来风,据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明表示,A股国际板目前已经"基本准备就绪",并"随时可能推出"。徐明称,推出国际板目前已经不存在任何技术上和政策上的问题,只要管理层批准随时可以推出。对于国际板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徐明表示,证券市场国际化将对整个中国带来极大的好处,同时对国外公司来说,也会很好地激励他们的斗志,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中国和资本市场都不差钱。一旦这些公司上市,将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广告效应。对中国投资者来说,国际板的推出将给他们提供更多选择。
  今年以来,国际板的推出一直是市场热议的话题。市场此前预计,国际板最迟将于今年10月推出,然而,伴随着三季度中国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国际板也迟迟未能露面。虽然偶尔有推出国际板市场的消息传出,但均被证监会否认。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国际板上市的条件要求境外上市须满3年,发行前6个月月均总市值不低于300亿元人民币,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之和不低于30亿元,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不低于10亿元。
  不过,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曹和平日前表示,国际板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但从目前相关信息看,除非有重大决策,否则年内推出国际板几率不大。北京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亦表示,国际板迟迟未能推出的原因是中国股市仍有制度变革上的问题未能解决。尤其是中国的国际板是定位成一个全新的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还是沿袭A股的老路,监管机构目前还没有就如何推出国际板给出明确的方向。
  有业界人士同时认为,目前监管部门的领导刚刚换届,国际板的推进工作也将花费时日。
  镜头回放:
  今年以来国际板"冲击波"一览
  为何要开设国际版,意义何在?
  据权威分析,推出国际板有四大重要意义:
  一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国际板将对中国资本市场起到重要的补充和推进作用,有助于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远远滞后于实体经济,国际板的设立有助于中国及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国际板的建立将吸引境外一流企业来国内上市,有利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打造蓝筹股市场,这将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二是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推出以人民币标价的国际板,表明A股市场具备对国际资产的定价能力,不仅可体现人民币在国际资本交易中的计价单位作用,还可提高境外企业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
  三是为国内投资者开辟新的投资渠道。长期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以本土投资者为主,受制于外汇管制,不能在全球范围内分散投资。随着中国内地个人财富的增长,投资理财需求的日益增加,机构及个人投资者迫切希望获得更多回报可期的投资渠道。引入国际板,将为本土投资者提供全新的投资品种--成本更低、风险可控的国际投资工具,为基金提供更多产品标的,从而拓宽投资领域。
  四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内容。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统计,在全球市值排名前十位的证券交易所中,只有上海与孟买证券交易所没有境外上市公司。上交所要跻身世界一流交易所的行列,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核心力量,就必须建设自己的国际板市场。
  国际板将对A股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多数经济学家对于在短期之内推出国际板始终持保留态度,在国际板到底能否实现其预定的目标与功能上也存在不少争议。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认为,"从现实性角度看,我国资本市场自身的制度性缺陷还未解决。"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之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将难以承载国际板之重。另外,国际板的推出,需要一系列配套机制保驾护航,"而目前来看,这些配套机制尚不完善。"刘纪鹏认为,从合理性上看,国际板应让位于新三板,不宜近期推出。
  著名经济学家华生也表示,国际板的条件仍不成熟,推出需要谨慎。从长期来看,国际板是需要的,但任何事情都应当有节奏地进行。创业板运行时间不长,市场容量不大,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市场约束机制也刚刚见效,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集中力量发展创业板,实现其估值合理化。另外,目前创业板的估值水平有所降低,"应当抓住这个机会继续发力发展、巩固和完善创业板"他说。
  厦门大学金融系客座教授余云辉表示,只要证券市场发行制度没有进行实质性改革、只要A股市场还存在"高储蓄背景下的制度性套利机会",那么,A股国际板一定是外资上市公司的"国际提款机"。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石建勋认为,国际板推出要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力,好事要做好,就必须要有周密的准备,创造必要条件,把国内板先搞好。如果仓促行事,不仅会对股市而且也将会对国际板本身带来不利的影响和冲击。国际板推出需要把握好时机和节奏,要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和国内企业的融资需求。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认为,国际板的推出,对A股市场的影响主要在于估值压力及对场内资金的分流。但这一过程将是渐进的,且A股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质地不错的股票,还不至于出现由于强势的资金分流使主板边缘化的情况。国际板的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国内证券公司的业务水平提高和规范化运作,进而提升自身竞争力。跨国公司介入A股市场国际板可能会对中国上市公司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可能在公司治理、分红回报等方面对国内上市公司起到正面的示范效应,从而使国内上市公司找到自身差距并提高素质。当然,国际板上市必将对国内市场环境乃至金融秩序提出新的要求--中国资本市场的各个环节需向国际标准靠拢。这不仅对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对其他相关领域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都市快报)

  国际板概念股走强 两种策略参与炒作
  股市昨日暴跌,国际板概念股一枝独秀,午后集体大涨。重庆晨报记者昨日收盘后采访了西南证券买方研究部高级证券分析师张涛,他认为,国际板概念股主要是游资在炒作,不同风格的投资者可采用不同的策略谨慎参与,切忌追高。
  国际板突起
  上交所副总经理徐明周二对媒体表示,A股国际板目前已经基本准备就绪,随时可能推出。受此消息刺激,国际板概念股昨日午后崛起,先是东睦股份等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炒作基础弱
  张涛表示,国际板是指境外企业在中国A股市场发行A股发行上市的板块。国际板概念股是指外资控股比重较大的A股上市公司,由于存在外资并购、借壳、控股股权转让等题材而具备"国际板概念"。目前,沪深股市中有28只个股属于外资参股控股。
  张涛认为,国际板概念股具有一定的炒作空间,适合在市场疲弱期的短线炒作。但国际板概念股的炒作基础较弱,因为消息面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很难吸引机构资金,主要以游资炒作为主,追高的风险较大。
  投资策略异
  张涛表示,从炒作节奏看,消息面的朦胧和市场主流热点的缺失是国际板活跃的前提。不同投资者可采取不同的策略参与国际板概念股的炒作,激进型投资者可从技术走势入手,选择强势股,耐心等待回调后短线参与,快进快出,推荐:东睦股份、多伦股份、大江股份;稳健投资者应选择有业绩支撑、涨幅不大的相关股逢低参与,如苏泊尔等。(重庆晨报)

  期指交割日魔咒再现
  深圳晚报报道期指交割日魔咒在A股再现。本周五股指期货11月合约将面临最后交割日,由于多空双方严重分歧,合约持仓数近日一直在天量规模运行。西南证券张刚表示,这意味着多空大绞杀随时会出现。
  昨天,距离最后交割日还有2天,潜伏多时的空方利用利空消息大打出手,使得A股再度走出独立于海外市场的走势。
  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期指交割日魔咒效应往往会打提前量。10月合约最后交割日前也出现短线剧烈震荡走势,本来连跌的市场,在周三突然大涨3.32%。而本月合约在连涨之后来个突然大跌。
  市场分析人士田渭东明言,"昨天的暴跌是期指最后交割日空方刻意打压影响。国家外管局批准自12月1日起推出人民币看跌外汇期权业务,12月初转融通业务开始后增加卖空的数量。周末11月股指期货交割日,空方借力打压权重股。沪指支撑2421点,洗洗更健康。 "(深圳晚报)

  大跌后央行喊话 行情面临生死考验
  周三大跌后,周四央行又喊话"预调微调"。早盘沪深两市开盘未受隔夜美股大跌拖累反而平稳开盘,但成交低靡,热点涣散,总体保持了窄幅震荡格局。技术上,沪指正处于支撑与压力线形成的三角区域,后市将寻求突破。
  盘面上看,成交萎缩,经过周三的大跌打击,个股活跃度明显降低,S板、煤化工、电力板块涨幅靠前;保险、水利、智能电网等板块跌幅靠前。上证指数早盘收报2467.67点,涨0.03%;深成指报收10340.15点,涨0.26%。
  市场上关于引发周三大跌的说法很多,国际板、地方债、外资减持中资股等等,对于投资者来说,分辨这些因素是否会对后市造成影响,何时影响,有多大力度的影响,实乃不可想象。
  单从技术层面上讲,大盘这次下跌正好受阻于一条关键的压力线,如附图所示,今年4月份开始的这轮熊市,形成了一条重要的反弹阻力线,而突破该阻力线意味着技术层面的重要转折。反弹行情运行到目前可以说到了关键的时刻,见顶还是积蓄能量向上突破就在眼下。
  周四,央行首次公开称货币政策"预调微调"。此前公布的信贷数据显示,10月份新增信贷5868亿元,超过市场预期,被认为是政策微调的表现。宏观政策大的基调并没有发生变化,但这并不等于股市不能下跌。
  这轮反弹中,由于权重股整体升幅不大,依然处于历史估值低位,相信后市大幅做空的动力不足,上证指数向下跌破2307点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大盘依然处于今年4月份以来的下降通道之中,空头实力依然大于多头,所以不排除后市二次探底的可能。

  冲高回落透露重要信号
  今天的盘中反弹仅是对昨日跌幅过大且击穿60日均线的回探,股指近期出现连续阴跌的可能性较大,操作中仍宜以谨慎为主,多看少动,耐心等待持续超跌后的反弹机会。
  经过昨日的大跌,今天大盘出现震荡修复,昨天股指的大跌使得投资者纷纷将诱因指向国际板即将推出的传言,大跌后关于国际板近期不会推出的表态以及央行重申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使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午后股指出现一波较有力度的盘中反弹。虽然昨日国际板的传言成为股指下跌的替罪羊,实际上股指的下挫实乃弱市中的久盘必跌。尽管市场在前期反弹中信心得以恢复,但欧美债务肥皂剧看似悲喜交替却是悲多于喜,国内则有房价下行的报道不断冲击眼球,在地方债暂告一段落之际,媒体又刊载了基层乡镇政府高额债务的报道,四川社科院研究员高宏德发表于2009年的一份研究成果表现,1998年以来,中国乡镇债务以每年至少200亿元的速度快速递增,有学者认为已超过1万亿元,全国80%以上的乡镇都有负债,沉重的债务不仅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且潜伏着巨大的债务风险和诚信危机。多年来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追求使各种债务风险按住葫芦浮起瓢,在这种内忧外虑的背景下,股指的快速企稳反弹实属奢望。(广发证券)

  东北证券:股指急挫 A股洗盘诱空明显
  周三,沪指在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单边下跌,沪指报收于 2466.96点,下跌 62.8 点,跌幅 2.48%,成交 924 亿,深成指报收 10313.3 点,下跌 269.67 点,跌幅 2.55%,成交 902.4 亿,两市合计成交 1826.4 亿,与上一交易日量能有所放大。
  欧债危机依然困扰国际金融市场,市场担心欧债危机或将蔓延至欧洲经济的核心区,法国和西班牙债券收益率再创欧元问世以来新高,市场担忧欧债或蔓延到法国和西班牙,倘若如此全球金融系统将承受巨大的灾难性风险。国内方面,IMF 报告显示中国的金融体系总体强健但却面临着不断累积的风险,房价下跌将牵动中国金融稳定,同时高盛等外资投行近期联手减持中国股票、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暴增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国内投资者的信心,直接造成A股信心不足,引发恐慌性抛盘。
  货币方面,一年期央票突然放量发行,高达 520 亿,使短期市场流动性造成偏紧,制约反弹高度;三季度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 339 亿美元,较二季度的 977 亿美元锐减 65%,出现热钱流出迹象。 但笔者认为,一年期央票放量发行,但利率却连续下降且降幅显著,再次释放了货币政策继续转向宽松的强烈信号。目前 3.49%的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已经低于 3.5%的 1 年期定存利率,这意味着央行已经释放了降息的预期;三季度资金流入大幅减少,与 9 月份国际市场频现看空中国的声音一脉相承。但与去年同期 152 亿美元的顺差相比,仍处高位,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逐利的资本还会回流。因此理论上 A股不排除指数继续上攻的可能,但向上的空间依旧不大,在新股融资与红利机制对冲投资者情绪后,近期关于新三板、国际板的报道又开始加剧,比较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必经之路。市场进入 12 月份,上市公司盈利问题的讨论将再次浮出水面,在个股经历一轮政策的狂热洗礼后,市场主动选择了调整。
  昨天大盘低开低走,但总体的趋势不会改变,大盘每一次回调都是低吸并换仓的好机会,在全球各国央行纷纷降息的背景下,中国CPI 拐点也已经形成,我国加息的可能性已基本消除,降息只是时间的问题。
  央票利率在低于定存利率的情况下,央行下周如果继续下调,那么降息的可能性将会大增;而央行定向降低准备金的可能性更是箭在弦上。
  投资机会方面,非晶带材是置信电气非晶变压器的核心部件,去年4月,安泰科技突破日立的技术垄断,实现产业化。国网是我国电网建设最大主体,此次入主置信电气并与安泰科技合资,贯通非晶变压器上下游产业链,两家公司均将受益。

        联讯证券:大盘震荡调整周期将加长
  周三A股市场出现了震荡中重心下移的趋势。一方面是因为新的消息刺激,主要是国际板的消息刺激了多头的神经,从而使得A股市场的股价走势出现了较大力度的回落行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市场出现了新的做空品种,那就是保险股,该类个股又是市场的权重股,所以,他们的急跌直接挫伤了投资者的持股底气。预计大盘震荡调整的周期将加长。操作上建议投资者控制好整体仓位。

        中投证券:短期大盘不宜过分看空
  周四沪深两市呈现单边放量下跌走势,盘中反弹乏力,最终均以大阴线报收。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明接受媒体采访时称,A股国际板目前已经基本准备就绪,推出国际板目前已经不存在任何技术上和政策上的问题,只要管理层批准随时可以推出。这令市场对国际板的推出预期骤然升温,直接增强了市场做空动力。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月15日发布了该组织对中国金融部门的首次正式评估报告——“金融部门评估计划”(FSAP)报告。报告结果显示,中国的金融体系总体强健,但却面临着不断累积的风险。同时近期高盛等外资投行和美国银行集中减持中资银行股的行为,导致周三银行等权重板块走势疲软,直接拖累股指。

  随着资金面趋于宽松,“十二五”产业规划的密集出台,后期A股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仍较明显。因此,经历周三大幅回调后,短期股指再度向下的空间应不大,上证指数在2400点一带应有支撑,并不宜过分看空。操作上,建议投资者注意回避传媒等前期涨幅偏大品种,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潜力股仍可继续持有。

        华泰证券:向上突破还待货币“总阀”开闸

  沪指反弹至2500点以上后,接近前期成交密集区,进一步上行的阻力也开始显现,本月沪指两次上探2520点后都出现了回落走势,周三更是在外资看空国内银行、大盘股上会等消息面的影响下大幅回落,失守60日均线。本轮反弹主要源自政策微调预期,目前预期逐步兑现,政策全面放松的时点却仍未到来。虽然投资者会在政策预期的引导下将存量资金从场外向场内转移,但如果没有宏观总阀的开闸放水,转移资金将趋于放缓并最终无以为继。后期股指能否继续向上突破,关键取决于货币政策能否出台超预期的实质性放松举措。

  三季度大盘股接踵预披露并先后过会,市场普遍认为陕煤股份、中交股份、新华人寿三只IPO巨头要在四季度扎堆发行,目前四季度已过半,我们认为三巨头要在四季度集体挂牌的可能性不大,其中中交股份和新华人寿年内发行的可能性较大。此外,随着市场的反弹,国庆之后新股上市表现回暖,新股上市首日无一破发,抢眼的上市表现使得近期发行的新股定价估值水平逐渐走高。

  东方证券:反弹根基仍在 A股进入“换挡”期

  昨日两市上演黑色星期三,沪综指的放量长阴颇有“断头铡刀”的味道,本周初A股在利好刺激下始终未能有效放量已经埋下了调整的隐患。就现阶段A股所处的环境来看,由政策红利所驱动的修复性反弹并未结束,本周的调整更倾向于第一波反弹后市场内生性的技术修正。

  反弹根基未动摇

  与6月和8月的两次抵抗性反弹不同,此次反弹的根基是实质性的政策转向,而非前两次的预期扭转。目前A股的市场环境总体向好,首先是市场最为关心的流动性,随着新增信贷投放的加速、央行在公开市场净投放货币、央票利率下调趋势出现等实质性微调的出现,之前市场所担忧的流动性紧张局面明显缓解。虽然这种流动性微调的短期边际效应有限,货币政策也难现全局性松动,但这种类似于“微笑曲线”的资金底往往能够积量变为质变。映射到A股上,流动性逐步好转不支持连续堆量的逼空式反弹,但可以营造出进二退一的波浪式反弹。其次,积极股市政策的雏形已初步形成。证监会强制分红的新政短期不如汇金增持来的有爆发力,但触及了A股“重融资、轻回报”的症结。新政推出后,迫使许多准备IPO的公司披露分红细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压力。同时,近期IPO过会率连续走低以及新华人寿不足50亿的IPO额度也显示出管理层对于资本市场的呵护,而上述行政层面的积极政策是今年以来首次出现。

  昨日导致市场调整的几大导火索无外乎于欧债危机错综繁杂、IMF对于我国金融动荡的警示等。但仔细探究,这些外因尚不足以构成转势的核心因素。欧债危机实质上并没有给市场造成新的麻烦,希腊、意大利政府总理换人,紧缩政策得到国会通过,意大利国债顺利发行,投资者的担忧情绪缓解。IMF关于房价下跌将“牵动”金融稳定的报告其实质仍是地方融资平台、实体经济“去地产化”的问题,并不是什么新利空。

  从上述情况来看,支持反弹的根基并未动摇,影响短期市场的几大负面因素尚不足以构成反弹夭折的导火索,因此就市场环境而言,中期不必过于担忧。

  A股进入换挡期

  10月底反弹以来,市场板块轮动特征更加明显,从最初的龙头——文化以及环保两大板块,再到信息技术、锂电池等“十二五”规划驱动的题材,热点轮动的逻辑鲜明。相比前两次反弹过程中热点散乱且缺乏持续性的盘面特征,此轮反弹资金介入的广度和深度都符合中期反弹的特征。一般来说中期反弹有如下规律:反弹初期龙头板块领涨、完成大部分涨幅;反弹中期龙头板块高位横盘筑头、其余个股轮番活跃;反弹后期龙头板块完成筑头后开始破位下行、其余补涨个股开始分化。仅从目前龙头板块所处的位置来看,龙头股如天舟文化(300148)、中视传媒(600088)等仍处于第一波涨幅的末期,刚进入高位横盘期,因此目前市场的调整属于反弹上半场结束后的中场休息,随着未来“十二五”规划的密集公布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新的热点将会不断涌现。本周A股调整过程中电子支付概念股的轮番活跃,并未出现跌停个股且跌幅较大个股并未出现明显放量,均显示出事件驱动型的活跃资金并未撤退。

  技术上,沪综指首次运行至3067点以来下降通道的上轨,量能无法有效放大,出现遇阻回落属意料之中,整体形态仍运行于11月以来的2浪修正过程中。反观中小板以及创业板,均出现了“后量盖前量”的走势,按照资金推动的力度来看,这两个指数也仍有上行空间。

        指数窄幅震荡 市场短期修整

  昨天大盘呈现了单边式的大幅下挫,在市场疲态的状态下,打出如此的阴线,基本上对市场多头是致命一击。今天大盘惯性弱势窄幅震荡,围绕60日均线展开拉锯。从前期反弹上看,市场进行了第一个任务就是低位承接资金,完成了对市场空头极限杀跌筹码的充分换手,极大提高了盘中筹码的稳定性。从上周市场的缩量调整走势,基本上可以确认在当前区域空头集团瓦解,市场预期形成了明显的改观,这是前期这波反弹带来的积极因素。从市场多头来讲,之所以在大跌过程中束手就擒,只是因为给力的能量消耗完了。后期需要新的预期来带动市场新的多头集结,短期看,市场需要一定的修复,缓和市场短期情绪。目前操作上,等待观望,以观察市场新的操作机会的出现。(国诚投资)

        窄幅震荡观望为宜 关注2450点支撑

  早盘两市窄幅震荡,成交量萎缩。盘面上,环保行业,飞机制造,卫星导航涨幅靠前,多晶硅,智能电网,传媒娱乐跌幅靠前。个股涨跌参半。

  消息面,昨日A股再现暴跌,股指从开盘起步步走低,单边下跌,终盘收出一根放量长阴线。下跌是因为国际板将要推出的传言令市场不堪重负。消息的源头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一位负责人,他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表示,A股国际板目前已经“基本准备就绪”,并“随时可能推出”。他说,推出国际板目前已经不存在任何技术上和政策上的问题,只要管理层批准随时可以推出。这番表态让市场联想那些期待在中国发行股票上市的公司不久后就可以在中国挂牌交易了。但是今天便有消息人士表示,国际板年内不会推出,推出国际板的时机目前还不具备,短期国际板不适宜推出。利空消息子虚乌有,市场反应过度后有望走出纠错性反抽。

  技术上,昨天大跌将本周的反弹成果吞噬殆尽,而且与上周的高点遥相呼应,要警惕小双头形成的可能。周线布林带看,大盘无力突破中轨就意味着行情无法转强,短期顶部形成可能性大增。短期关注2450颈线位支撑情况,操作上暂时保持观望。 (深圳智多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