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雅歌舞厅:要闻2011转型跨越大观摩:为了农民收入翻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29:11
            稿件来源:徐补生  
              用作家贾平凹的话说,山西的运城和临汾一带,历史悠久,文化淳厚,其德刚健而文明,是我国首屈一指的大德之域。
              穿越几千年,犹闻“南风歌”。作为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今天的运城和临汾一带,仍然是山西的农业大区。11月10日和11日,怀着一种由衷的崇敬,记者随省观摩检查组踏上了这方土地。与兄弟市不同的是,这里除推出一批重点工程和民生项目外,还比较多地展现了搞农业产业化、鼓农民钱袋子,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农民收入翻番的精彩一面——
              馒头产业是夏县的骄傲。晋南人离不了馍,整个山西乃至周边省份又有谁人不吃馍!光一个岳村,就把蒸制馒头的生意做到了西安、石家庄,做到了郑州、太原,现在共有64户250多人做,年总收入380万元,最多的户年纯收入在20万元以上。更重要的是岳村带动了所在的水头镇,全镇常年在外从事馒头加工的农民超过了1万人。
              林下养殖是洪洞的创举。17万亩杨树林地,一张张大网相隔,30万只七彩山鸡、珍珠鸡、贵妃鸡等散养其间,8000亩食用菌培育其中,构筑了偌大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园区。既是绿色的,也是观赏的;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人与畜禽的亲善。效益如何呢?预计整个园区今年纯收入可达19534万元,实现人均纯收入8833元。
              同样是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夏县还实现了人均一座大棚、2亩蔬菜,临猗有多达317个村以果业为主,新绛农民60%的收入来自于蔬菜,万荣仅苹果一项实现人均收入6000多元。当然,即便是运城苹果这样在我省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在市场竞争中仍然缺乏优势。这说明,我们“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水平,仍亟待提高。
              实现农民收入翻番,除了把“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作为主攻方向外,还必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打造工业园区和产业集中发展区,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新农村重点村建设。这方面,各市都有一定举措。如晋中主动推进与太原的同城化、阳泉将盂县县城扩容建设阳泉辅城、长治规划建设上党城镇群,再如晋中
            “108综合发展廊带”、沁水循环农业产业带,以及收购加工苹果、桃、梨、猕猴桃等的汇源万荣项目,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和高科技工业的运城盐湖工业区等,都可圈可点,不乏亮点。
              实现农民收入翻番,更为艰巨的还在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6000多个贫困村,也就是全省6000多名省、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负责的包扶村,这是此次观摩检查所没有看到的,但无疑困难更多,任务也更重。这些村基本集中在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对他们的扶持,应是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目标的突破点。
              余秋雨为平遥古城折腰,写下《抱愧山西》;冯骥才发现了榆次后沟,让这个千年小村走出深闺;贾平凹因为发现
            “中国是有三块地方很值得行走的,一是山西的运城和临汾一带,二是陕西的韩城合阳朝邑一带,再就是甘肃陇右了”,创作了近期反响颇大的《定西笔记》。
              所有这些都说明,发现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这次全省观摩检查,又何尝不是一次发现之旅呢!这种发现,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问题和不足。只有对标一流,取长补短,才能使观摩检查起到应有的作用,确保把农民收入翻番作为核心任务并完成好。
            本报记者 徐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