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城市规划: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23:33:55
◎ 陈际瓦
近年来,广西准确把握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着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努力把林业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优势。
抓住山清水秀生态美的发展优势
森林资源明显增长。全区森林覆盖率为57.78%,是全国森林覆盖率的近3倍;森林面积为2.06亿亩,比建国初期增长了14.5倍;活立木蓄积量从建国初期的1.76亿立方米增加到5.8亿立方米;人工林、速丰林、经济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初步构筑起以自然保护区、珠江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工程、城乡绿化为框架的生态屏障,全区人均拥有森林面积3.8亩,比全国人均水平多1.8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7.5%,人均公共绿地6.5平方米。
生物多样性保护明显加强。已建成林业自然保护区62处,总面积2178万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3%;各级森林公园47处,总面积386万亩;湿地面积1059万亩;7778万亩重点公益林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全区现有陆栖野生脊椎动物884种,维管束植物8354种,居全国第三位。
林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区商品材出材常年量约占全国1/7,人工林出材常年量约占全国1/6,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材生产基地;松香、八角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0%、80%以上;茴油、桂油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分别占世界贸易量的80%和30%以上。2009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882亿元,居全国第9位;人造板产量864.9万立方米,居全国第5位;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9.39亿美元。
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明显加快。到2009年底,全区有农村沼气池355.3万座,入户率44.4%,居全国首位。年产沼气13.5亿立方米,可替代200万吨标准煤能量,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00万吨。沼气还提供大量沼肥用于农业生产,为农民增收节支47亿元,1400多万农民直接受益。
林业强区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广西是林业大区,但无论从林地、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看,还是从区位、市场、产业、技术等社会条件看,广西都有优势、有条件、有基础、有潜力、有后劲发展成为林业强区。
基于对广西基本区情的准确把握,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以改革为动力,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推动我区由林业大区向林业强区转变”。建设林业强区总的要求是: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林业经济总量和生态环境承载量,改善生态环境,做强林业产业,繁荣森林文化,推动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功能的最佳组合和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最大化。
组合三大功能。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包括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到201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3%。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包括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着力优化结构,科学合理布局,狠抓龙头带动,推进项目建设,打造示范基地,到2015年全区林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包括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政绩观、生态消费观,大力加强生态文化载体建设,推进生态文化创新,强化生态文化传播,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
描画生态底色。林业强区在广西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过程中的地位特殊、作用突出。首先,林业强区有利于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巩固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品牌优势。其次,林业强区是建设生态经济区的重要途径。广西64%的土地为林业用地,基础好,潜力大。全区农户人均拥有林地7亩左右,是农户人均拥有耕地的3倍。同时全区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90%以上的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在山区。在确保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林业资源大区的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挥林地综合效益,促进林产品从低级粗加工向高级精深加工转变,不仅对促进全区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力推进林业改革是建设林业强区的关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林业的需求由主要保障木材等林产品供给向发展林下种养、生物产业、森林观光、保健食品等制高点拓展,林业由单纯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效向森林固碳、物种保护、生态疗养等新领域延伸,林业发展由着眼于经济增长向改善人居环境、传承文化、提升形象等高层次推进。当前,广西必须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奋力推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从封闭半封闭林业向开放林业、从粗放林业向集约林业、从数量林业向质量林业、从平面林业向立体林业转变。
抓住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与农村生产力亟待进一步发展的矛盾,破解发展动力不足难题。广西大部分土地是山区丘陵,要进一步释放农村生产力,希望在山,出路在林。当前,全区林业改革推进总体顺利,外业勘界和发证面积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比例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配套改革刚刚起步,实现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林改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采伐管理科学、流转程序规范、公共财政支持有力、投融资政策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健全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新机制,充分挖掘集体林地的巨大潜力,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投身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加快林业强区建设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抓住生态环境总体脆弱与森林质量不高的矛盾,破解森林抚育经营难题。广西是珠江流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部分区域抵御极端气候能力弱。全区造林绿化尚未摆脱重数量轻质量、重造林轻经营的模式,树种单一、森林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不高、质量效益较低。要全面提高森林经营水平,丰富质量管理手段,探索市场化生态建设新模式,发展珍贵树种、培育优质乡土树种、营造混交林,维护生物多样性,巩固林业建设成果。
抓住森林资源总量较大与林业经济规模偏小的矛盾,破解产业结构落后难题。广西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材生产基地,但林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林业经济总量与森林资源大区的地位不匹配、不相称、不协调。要围绕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着力培育生态产业,做大做强林浆纸和木材综合加工、林化精深加工、油茶和花卉等优势特色产业,大规模发展林下经济。
抓住财政投入有限与生态建设资金缺口大的矛盾,破解资金短缺难题。林业生产周期长、投资见效慢,抵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低,再加上林业经营的社会性、公共性及效益外部性,决定了发展林业需要财政大力扶持。广西财力薄弱,林业生态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特别是珠防林、海防林工程和生态公益林补助经费与现实所需差距甚大。要坚持“少取、多予、宽贷”的原则,全面清理涉林税费项目,取缔不合法不合理收费,进一步整合涉农部门支农资金投入,逐步放宽森林资源抵押贷款管理,引导社会资金向林业集聚。
(作者: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