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银河湾数码城在哪:筑牢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 关于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43:23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 关于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宗澍    出处:《求是》2002年第9期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我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来说,首先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1994年8月,党中央批转了中央宣传部拟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部署在全党、全国、全军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01年10月党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祖国”作为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的首要条件,强调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了把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深化,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充分认识在我国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艰巨性

 

70多年前,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研究世界文明史时发现: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包括罗马,这几个有名的古帝国的文明,都陆续消亡了,只有中国的文明生存并延续下来。对此他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会成为世界上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国家。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艺家。中华文明不仅对东方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无数自然的和人为的艰难险阻,但一直朝着创新、进步、团结、统一的目标前进,保持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伟大的凝聚力与生命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正是中国和中华民族这种凝聚力与生命力的特殊之处,决定了深藏在它背后的一个弱点: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特别是小生产的汪洋大海,造成民众忠君观念的根深蒂固和国家观念的相对薄弱。同时,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战争,如七国争霸、三国争雄、宋金世仇等等,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中华民族融合过程中内部各民族之间的战争,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因此,古代的爱国主义不能不受到阶级和历史的局限,而带有一定的自发和朴素的成分。

 

真正较为清醒和成熟的爱国主义理念产生于近代。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国内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压迫的不屈斗争中,中国各族人民深深体会到国家贫穷衰弱同人民惨遭帝国主义列强杀戮、蹂躏、压迫、剥削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了改变自己的悲惨境遇,中国人民把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把抵抗外国侵略者与向外国学习,把炽烈的报国之志与积极探索救国之路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近代爱国主义的主题:救亡图存,富国强兵。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成为中国科学的理性的爱国主义产生的重要标志。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她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亿万民众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百多年来惨遭侵略掠夺的历史得以洗雪,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

历史实践证明,政治的民主程度与国人的爱国热情是相辅相成的。在阶级社会里,民主有着强烈的阶级性。因此,爱国必然受到阶级的局限。在封建社会,只有封建地主阶级的民主,农奴、农民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所以封建社会产生的著名爱国者一般为封建士大夫,比如,我国人民历来崇尚的屈原、岳飞、陆游、文天祥等等。只有进入民主革命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以后,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中国人民才逐步从“君权神授”中解放出来,认识到国家是国民自己的,国家的命运不是由“神”而是由“民”掌握和决定的,因而才有无数爱国者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投身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期间,涌现出以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为代表的爱国主义领袖人物,涌现出千千万万为国争光、创造了光辉业绩的爱国主义英雄人物,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精神焕发出新的光彩。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虽然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但真正科学、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迄今只有一百多年。封建时期忠君爱国观念的极其漫长与近现代科学、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相对短暂,形成鲜明的对比。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任务相当艰巨。当前社会上出现的种种对国家和民族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思想和行为,如分裂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等等,都是同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格格不入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作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长抓不懈,讲求实效,并在社会实践中坚持以对待国家的态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标准,即以卖国爱国区分敌我,以利国损国区分是非,以对国家贡献的大小论功行赏。只有这样,才能把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引向深入,才能用科学、理性的爱国主义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加强对广大党员和干部的爱国主义教育十分重要

 

江泽民同志号召:“我们的党员和干部,要带头发扬浩然正气,保持民族气节,自觉地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党中央又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怎样理解“重点”和“十分重要”的关系呢?我们说,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是为了适应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需要,体现了党中央从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上考虑问题,体现了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中国现代化的理想将通过青少年的继续奋斗得以实现。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党员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各级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是人民选举选拔出来管理国家事务的中坚和骨干力量,承担着治理国家全局或局部的重大责任,肩负着国家发展、国家安全、国家内外关系等方面的规划、组织、协调、实施的繁重任务,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他们的素质和工作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从一定意义上说,爱国主义教育的水平和成效如何,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他们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成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模范和表率,带领广大群众把爱国主义热忱转化为振兴中华的强大力量。对于各级干部来说,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重点应当做到:

 

带头树立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各级干部是国家和人民的公仆,他们认识和处理问题要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做到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在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纪条规中,它是各级干部处理公务的根本准则。在对待和处理公务上,必须大公无私,无私无畏。任何权力的异化,都是对国家的不忠,对人民的不忠,都是失职行为。我们的各级干部多数是共产党员,应该比其他社会制度国家的公务员做得更好。如果在处理公务中掺杂私欲私利,就必然会把政策执行偏,把事情办坏,以致损害国家公正、公平的形象。公仆为公,爱国有功;公仆不公,国之将倾。这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带头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各级干部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和民主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对造就和激发人民群众关心国家大事,热爱、保卫、建设祖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把是否具有民主作风和运用民主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作为选拔各级干部的重要条件。我国实行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实行的广度和深度与国民爱国的广度和深度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完善和发展,有赖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各级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不能照搬照套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要逐步向民主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方向发展。

 

带头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正气,反对歪风。各级干部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更应是自觉参与者和积极实践者。他们要带头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特别是当我们国家在发展中遇到困难、社会矛盾集中凸现的时候,更要对我们的事业充满信心,并以此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各级干部要带头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能够经得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考验,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坚持用爱国主义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坚决同损害祖国尊严和民族利益的歪风做斗争。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凝聚民心,人民群众才能最大限度地把爱国热情化作爱国行动。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要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

 

在新的形势下,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要解决好以下几个认识问题。

 

爱国主义教育要突出时代特征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在我国古代,爱国主义主要体现为追求进步、反对分裂、反对民族压迫、反对腐朽统治、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在我国近代,爱国主义主要体现为反对西方列强侵略奴役,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封建统治压迫,实现祖国振兴。我们今天讲爱国主义,就是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国主义教育要区分层次。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而全民是区分为层次的。只有既提出全民的共同要求,又根据不同层次的特点和需要,分别提出符合实际的要求,才能取得更大成效。对全民来说,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良好风尚。对广大工农群众来说,要让他们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包括受外国侵略者欺凌的屈辱历史,使他们不忘记国耻,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对我们军队来说,要教育广大官兵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志存高远,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积极奉献,努力为军队的现代化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长治久安多做贡献。对广大科技人员来说,要引导他们自觉地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勇攀科技高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全部力量。对广大青少年来说,要使他们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了解我们党和人民的光辉业绩和优良传统,满怀信心地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对于广大党员和干部,必须要求他们带头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发扬浩然正气,保持民族气节,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对于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外的爱国同胞,虽然不能要求他们全都拥护社会主义,但至少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要引导他们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为祖国统一、振兴中华作贡献。

 

爱国就要热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这是历史的正确选择。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的升华。爱国主义离开社会主义就失去了内容和方向,社会主义离开爱国主义就失去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的主题,二者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国人民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在我国显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使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得到统一,并使“爱祖国”这一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具有了深厚广泛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和感情基础,成为每个公民自觉遵守的社会公德之一。对每个生活在当代中国的公民来说,爱国就要热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爱国就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爱国和热爱中国共产党也是统一的。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和全国各族人民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这种斗争从失败转向胜利的历史性标志。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指明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团结、吸引一切爱国者共同奋斗。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最高典范。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也不会有中国的繁荣富强。我们今天讲爱国主义,就要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为着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为实现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而奋斗终生。

 

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我们倡导的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闭关锁国的关门主义。当代爱国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和重要内容就是实行对外开放。历史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必然导致落后挨打。实行对外开放,是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要求、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要善于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博采众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速自己的发展。当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注意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社会安全,注意防范和化解国际风险的冲击,防范和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袭,旗帜鲜明地同卖国主义和一切损害国家与民族利益的言行作不疲倦的斗争,让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华大地上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