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田园是否是安置房:黄建祥:从中国人的角度看酒店培训和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1:31:15

  迈点网】: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酒店培训这个岗位?

  黄建祥:首先非常感谢迈点网能提供这次机会,让我与各位酒店同仁、前辈进行交流。

  其实培训工作和教师工作有相同之处,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想成为教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可是一个很偶然的一个机会,让我有机会成了为一名培训师。那是我刚进入酒店实习的时候,在宴会部、客房部实习,这些岗位与培训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实习结束后,我的主管更换工作,就把我介绍到深圳的一家酒店做培训主管,我当时就觉得这或许可以弥补自己没能成为教师的遗憾,就很快答应了。就这样,毕业之后,一直在人力资源部从事培训工作。那时根本就没有想要选择什么,而是觉得相比很多同学,还没毕业就有人介绍工作给你已经是万分的幸运了。

  【迈点网】: 您觉得做培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黄建祥:平心而论,我在酒店行业也只能算作是年轻一代的酒店人,和许多前辈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一位酒店业的前辈,与我是忘年之交,他曾经跟我说,“遇到事情要多思考,多总结”,于是,我开始不断地去思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关于培训,我觉得有五大困难:

  一、理念与民族性难合。培训中遇到的很多理念,看似很对,实际上有很大的问题。比如说有一句话我们的培训师一直没有解释好,就是“顾客是上帝”。这句话很明显不是中国人讲的,因为中国人没有“上帝”的概念,我们只有“天”的概念,所以培训师讲这条理念的时候,员工根本就没有这种概念。相反,中国的神都是人造的,所以与其把客人当上帝,不如就把客人当“人”看,我们的服务出现问题,就是根本没把客人当“人”,这比跟员工讲“上帝”要切实的多。

  二、基层员工流动性难稳。基层员工流动过于频繁,使得酒店的根基不够厚重,年轻的员工没有,或者缺少老员工帮带,不断地重复基础培训,难以有本质性地提高,导致培训工作进展不顺利。

  三、优秀的培训人才难寻。中国不缺少哲学家,不缺少兵法家,也不缺少韬略家,但是缺少实践家,因为大多数人会做的不会说,或者会说的不会做,培训师也是这样情况。培训师的这个职业,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把许多的理念结合酒店实际让它丰满起来,这需要综合的素质,包括音质、声音大小、语言标准程度、文化程度、理解程度、表达水平等等作为支撑,其难度可见一斑。

  四、合适的培训案例难觅。我们的培训师太多的都在抄别人的案例来讲,一个劲地说案例如何之好,可是,案例中的好经验在自己酒店中是否适用?这方面很多人都未曾考虑。在借鉴别人的经验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发生在自己酒店中和自己身边的案例,这个才是最实用的。

  五、相关辅助项目难配套。培训工作是培训部的事吗?肯定不是。首先领导重不重视?第二预算够不够?第三各部门配不配合?第四机制健不健全?这几样,少一样,培训即成鸡肋,食之无用弃之可惜。

参加香港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高级培训班与吕尚怀先生合影

  【迈点网】:在培训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又是怎样一一解决的?

  黄建祥: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说是千奇百怪的,有人的问题,也有物的问题。物的问题很好解决,只要事先准备、检查、调试好,多半都是可以排除的。可是人的问题就复杂了。比如说各部门借口工作忙,不支持培训工作的开展,怎么办?

  很多培训师在这个问题上始终解不开这个结,认为培训是自己的工作,也是酒店的工作,各部门应当无条件支持,然后讲一堆培训对企业发展有推动的大道理。这种想法跟外国人讲有用,跟中国人讲,没人理你,因为培训部在各部门遇到困难的时候,支持过他们吗?如果没有,各部门凭什么支持你呢?有的酒店培训部是在人家最忙的时候组织培训,在他们看来这不是支持,而是添乱,所以结合酒店淡旺季制定培训计划并实施至关重要。我的一个酒店朋友曾经跟我说,如果需要人帮忙做事,人家要5人,我可能一个都不给,如果你要人,你说5个,我给你10个。其实,很多问题人家是可以克服的,但是人家就是不克服,培训部和培训师们应当好好地想想自己与各部门之间的相处关系了。

  【迈点网】: 目前的培训方式多种多样,就您个人而言,更倾向于哪一种方式?传统的培训模式正在遭遇线上培训的冲击,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黄建祥:课堂式的培训形式是最常见的,它是培训的主流形式,但是这绝不是培训形式的全部。培训的目的是什么?不外乎传授技能、加深沟通、求同存异、拉近距离、统一思想等等,那么达到这个目的,用什么形式,我觉得不用太过拘泥。培训的形式在我看来可以分为课堂式、督导式、用餐式、独聊式、会议式。

  首先,课堂式是大家见得最多,也是做得最多的,这个不用多讲。

  第二,督导式。培训的最佳地点是什么?我觉得不是课堂,也不是培训室,而是管理现场。领班主管现场发现问题,现场处理、现场演练、现场纠正、现场提高、现场检查,比一段时间以后到培训室里讲授更具时效性。

  第三.用餐式。人在吃饭的时候精神比较放松,特别是有小酒相伴之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能拉近一些,感情进了,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平时一些不好开口的问题拿出来讨论,最终达成某些共识。

  第四,独聊式。有些话不便当着太多人的面说,尤其是针对某个人的时候,这时,独聊式培训就会发挥作用。找一个独立的空间,只有培训师和当事员工,很多话比当着别人的面说会有更好的效果。

  第五,会议式。很多人都说培训不是开会,但是我觉得,培训有时候的效果还没有开会好,特别是在统一部署、统一思想方面。不应该把会议式排除在培训的形式之外。

  这五种我更倾向于哪种?我觉得只要能达到目的,手段和形式其实不重要。我们的一些培训师一味最求所谓专业,不考虑效果,这是一种读死书的行为,不值得提倡。

  目前,培训行业又出现了一种培训形式,叫做线上培训,这是和传统的培训形式相对应的一种培训形式。一提到传统,很多人就会理解为老掉牙、古板、落后等等,其实传统培训与线上培训各有千秋、各有长短,我们没必要讨论哪个比哪个好,因为谁也取代不了谁,为何不能共存,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呢?这就跟纸质阅读好还是电子书阅读好的道理是一样的。我觉得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是没有意义的。表面上传统的培训模式受到了冲击,实际上只是让出了一定的份额给了线上培训,到了某个数值时就自然会平衡,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

  【迈点网】: 中国的培训模式与国外的培训模式区别在哪里?您是怎样对待这两种模式的?

  黄建祥:中国的培训模式我把它叫做“中国式的培训模式”,不过这种叫法似乎之前没有人提,不过没关系,有些东西总要有人先提的。我们与西方的确存在着差异,管理如此,培训也是如此。首先我要说明一下,两种模式虽然不同,但是没有好坏,只是立足点不一样而已。

  在形式上,“中国式的培训模式”更为多样,更为包容,上面刚刚讲过,而西方的培训模式则突出课堂的教学;在内容上,西方的培训模式强调技术的传播,突出技巧的应用,而“中国式的培训模式”则是立足于教导员工和管理层如何“立德”;在内涵上,“中国式的培训模式”的基础是站在中华文化的厚土上去解释、引导、教育员工,而不是直接引用西方的理念,做肤浅的解释,结果害人害己却不知道为什么;从目的上来讲,西方的培训模式的应用是为了提升你的能力,而“中国式的培训模式”则是教你如何成为有本事的人。能力和本事有什么区别?本事=能力+品德+合理的运用,可见我们的培训模式更为全面一些。

  很多人都说中国人不重视科技,不重视技术,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们非常重视技术,只是我们比西方人看得更远罢了。不过我们一直以来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这个“度”没有把握好,这是我们要去检讨的,酒店服务需要技术、技巧,这个我们的确应当向国外品牌酒店学习,但是酒店服务和管理更需要有德的人来担当,把技术、技巧合理的运用,才能达到真正的我们需要的效果。

  【迈点网】: 您提倡“将西方管理科学与中国管理哲学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这句话怎么理解?

  黄建祥:什么是科学?很多人经常讲科学,却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应当有数据作支撑,科学需要量化。西方的管理科学突出三个特点,一是制度,二是程序,三是体系,这里面都涉及到数据和量化。可是哪家酒店没有这些?有这些就能保证是优秀的酒店吗?显然不是。问题在什么地方?因为这三点更多针对的是物,西方管理理论的本质是对物的管理,但是酒店管理的主体和客体恰恰都是人,用对物的态度去对人,这样的管理能不出问题吗?那么西方的管理科学缺的是什么?对人性的认知。

  可能很多人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认为人性化管理是西方提出来的,也有很多理论支撑,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西方人对人性的研究远远不如我们。很多人都说“人是高级动物”,这就是西方带给我们的观念,结果很多人都认为是正确的,所以你看那些人就越来越像动物。我们早就把人和动物,说难听点,就是和禽兽区分开了,我们是“万物之灵”。所以,我们有一样东西是西方人永远无法理解,就是“面子”。“面子”怎么翻译?怎么翻译都没有味道。有的人意译为“尊严”(dignity),其实你细想,还是不贴切。只要你让客人没面子,你就无法做好对客服务,只要你让员工没面子,他当面不敢对你怎么样,背地里给你穿小鞋。动物会这样子吗?只有人才会。这是不是事实?

  再比如说,我们经常回应客人“请稍等”,这句话就是从英语“Wait for a minute”来的。我们觉得很对,很标准,客人是怎么想的,知道吗?客人想我花了钱,凭什么还要我等?花钱就是为了能快点得到东西,干吗要等呢?这就是没把客人当“人”看。怎么办?客人最喜欢听的就是“马上就来”,而不是“请稍等”,就差这么一点点,所以“Wait for a minute”应该翻译成“马上就来”。绝对不能让客人感觉到他要等待,这就是客人花了钱要得到的东西。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员工迟到了,你依据制度处罚他吗?可能你会说会,但是当你知道他是老板的亲戚时,你还会说会吗?这时你可能因为“面子”问题,嘴巴上会说会,但是心里就会开始打转了。有制度,但是你就是不敢用,怎么办?这又是不是事实?

  我觉得不要回避这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是管理科学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中国的管理哲学来解决。当老板的亲戚迟到了,作为管理者,既不能马上罚,也不能不罚。马上罚,你是在冒险,要是不罚,风气就会变坏,可见管理经常出现这种“两难”的问题。但不管怎么做,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合理”,罚要罚的合理,不罚也要合理,这里面的度是比较难把握的,也无法写明,所以,我们的管理相对于西方来讲,有“悟”的部分存在,因为很多东西不能太清楚,否则,就会把自己困死。
  其实对于基层员工来讲,更多的应当体现管理科学的内容,强调标准、注重细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这样,服务的质量才能有保证,但是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讲,就需要开始接触和思考一些和管理哲学有关的内容了,两者同样没有好坏,各有千秋,关键是使用恰当。这是两个层次的东西,千万不能混为一谈。简而言之,管理科学讲的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而管理哲学讲的却是“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迈点网】:您对国学的研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怎样将中国的国学融入到酒店管理培训中?您的培训风格又是怎样的?

  黄建祥:我从小就喜欢国学,但是要说到开始研究,还得说是读大学的时候。当时在上《管理学》,老师讲了很多管理理论的沿革,当讲到“目标管理”时,我就想到我国早在秦朝就实行了目标管理,当讲到“授权”的时候,我就想到周王朝分封不就是授权吗?。那时我就感觉到,在管理上,外国人有的,中国人早就知道并加以应用了,那我为什么不从根源去探究呢?就这样,我开始逐步地研究起了国学,并且慢慢地融入管理和培训之中。

  可能很多人要问,既然古代的中国人明白很多管理的道理,但是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写过一本跟管理有关的著作呢?其实这非常有意思。假如古代某人写了一本管理学的著作,而且大家都学,并且把自己家族、各州、县、郡都管理得很好,请问,皇帝会有什么感想?你管理得那么好,想干什么呢?要取而代之吗?你就完蛋了。所以我们的管理通通深入到了生活当中,以修身作为基础,并且我们每天都在用,不像西方管理学一样,不学肯定不会,学了也不一定会。

  孔子早就说“有教无类”,培训师首先就应当尊重每位学员,不论他出身、背景、学历等如何,都应当一视同仁。培训时,员工开小差,孔子也说“不二过”,意思是第一次犯错可以原谅,但是第二次再犯,两次并罚。特别是对一些理念的理解,更需要注入国学的内容进去,例如“创新”,很多人都说中国人保守,我并不这么认为,一个保守的民族能存在五千多年吗?我就不信了。中国人并不否认创新,因为《礼记》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但是《老子》中又特别强调“不知常,妄动,凶”,前一句告诉我们工作要创新,保持活力,每天要有新气象,后一句马上又提醒我们,创新不应当脱离规律,更不能离经叛道,否则结果就是“凶”。再例如管理层选接班人的时候,该如何判定呢?孔子早就说“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一个人总是顶撞上司,总是出上司的丑,给上司添麻烦而不是解困难,这样的人自然不在接班人的行列。

  作为一名管理者、尤其是培训师,我建议各位去读《三国演义》。我们不要把《三国》当做是小说,其实它是一部非常好的管理实务著作,我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三国》里面几乎都讲到了。用人,可以借鉴一下曹操;激励,可以参考一下刘备;做事的态度,可以学习诸葛亮;工作的原则把握,可以看看关羽怎么做;作为“空降兵”,如何处理好和老员工的关系?诸葛亮的做法值得参考;如果你得不到上司重用,你就是魏延;如果你得到上司的过度信任,你就是马谡;如果你经常耍小聪明,你就是杨修;如果你心胸狭窄,你就是周瑜……,很多事情会是一个什么过程、会有什么结果都讲得很清楚,有时间去看看,体会体会。

  作为培训师,同时作为一名管理者,心态和胸怀很重要,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接受所有的问题,去对待所有的人,尊重每一个个体。很多管理者都抱怨员工不跟他打招呼,没礼貌,其实他在抱怨的同时,已经暴露的了自己的为人了。作为管理者,特别是有一定工龄的管理者,员工见到你都不理你的,足见你的为人了。所以抱怨没有用,只有反省自己,做好调整,从我做起,才能改变一些东西。

  【迈点网】:为什么说“留下来做酒店的人都是‘笨人’?” 一直以来就在从事培训工作,会将其作为自己的一份事业去经营吗?

  黄建祥:这是我的一点感悟,但是好像不少酒店人也有这样的体会。酒店行业工作量大,压力大,收入不高,很多人离开了酒店就不再从事这个行业了,他们有的自己做生意、有的去学技术、有的转行,相对于我们来说,他们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有的还比做酒店时过得更好,所以说,我们留下来做酒店是“笨人”,可是我并不觉得“笨人”不好,因为自己喜欢这个行业,喜欢这份工作,当帮助到别人的时候,我会很高兴,有时太过精明了,反而害了自己。

  我一直以来都把培训当做事业来经营,但是我所说的事业,并不是说要自己开公司,然后赚多少钱,而是把它当做一份育人的事业。我们的员工需要管理者去指导,去培养,特别是现在的酒店管理,还承担着相当一部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工作非常艰巨,不用心,很难做好。

  【迈点网】:您平时是一个很爱学习又爱思考的人,在各大媒体发表文章数篇。作为一个酒店人,您是怎么兼顾工作跟学习的?

  黄建祥:很简单,在工作中去学习,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工作。理论和实践缺一不可,但是准备好了理论再去实践,显然来不及了,所以毛主席就曾经说过“在战争中去学习战争”,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够兼顾得好。另外,我们还有一句老话,“留心处处皆学问”,所以工作和学习其实并不矛盾,相反,他们是很好的伙伴。

  【迈点网】:除了写作,其他的兴趣爱好有哪些?目前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最理想的状态又是怎样的?

  黄建祥:要是在以前,我可能会说我的爱好很广泛,可是现在,我自己并不这么觉得了。除了写写东西,有时还爱看看球,足球、篮球都看,其实在球类项目中,也有很多内涵在里面的。

  现在的工作状态非常充实,也很紧凑。我现在就职于惠州康帝国际酒店是一家很优秀的酒店,很有特点。相对于华东的锦江、开元、世贸君澜、金陵、悦榕庄等酒店企业来说,广东的民族品牌酒店并不强势,普遍还是国际品牌酒店主导,可是就是在这么一个列强割据的环境中,康帝作为民族品牌酒店的新兴代表,能够立足并得到发展、壮大,这一点最为吸引我。

  目前,康帝已经形成了“康帝待客之道”——让客人满意、让客人惊喜、让客人感动;形成“以人为本、以理为重、情理相融”的管理之道;开创了具有“国际规范、中国文化、康帝特色”的酒店管理模式。作为培训师,又是一名管理者,在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中汲取营养,只有自己提高了,员工才能随着你一起成长。其实,服务和管理怕的就是习惯两个字,什么都习惯了,习以为常,见怪不怪,麻木了,没动力了,这个酒店也就差不多衰落了。酒店保持活力,需要我们的不断带动。

  黄建祥简介:

  黄建祥,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管理学学士,现任惠州康帝国际酒店培训经理,高级培训讲师,曾参加香港理工大学酒店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进修。

  作者出身洲际酒店集团旗下皇冠假日品牌,先后在深圳长丰酒店、长丰花园酒店、旗舰(香港)国际酒店培训机构、深圳豪派特华美达广场酒店担任人事培训经理、培训经理等职。不同的工作环境造就了作者独特的管理和培训风格,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训及管理理念架构,所著文章曾多次被《中国旅游报》、【迈点网】、《HR半月谈》、《饭店人力资源开发》、《酒店职业经理人》、《论道酒店》等酒店业主流媒体收录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