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康城国际二期:台湾与大陆农民的收入差距与全球销售第一农药之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1:24:46


豌豆是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的经典作物 豌豆花朵来自冰雨的博客。冰雨更正为“曼花生”
收入差距与农药有关系?乍看这个题目似乎有什么内在关系或不为人知的内幕,可实际上他们之间就是猴子和鱼之间的关系非亲非故。为何我要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其实他都与大陆的农业政策和“三农”问题相拉扯、纠缠,就似乱糟糟的一堆麻绳,想捋出个头绪来,为温总理分分忧吧.....。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蒲公英与喜鹊的关系?鱼和猴子呢?其实世界上真的没了对方,那他自己也可能灰飞烟灭了
正文:
先看看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量最大的是哪个品种?据农业部的统计资料,2001年,全球农药市场三大品种(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销售额271亿元,其中除草剂129亿元,占农药销售额的47.5%;草甘膦达22亿美元,占除草剂销售额比例高达17%,位列全球44种销售额过亿美元农药品种之首,是销售额第二位的3倍之多。草甘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除草剂品种。这一趋势延续到了2008年,2009年可能要走下坡路了。
呵呵,第一农药就是草甘膦
那么,台湾农民和大陆农民同胞的收入相差多少倍呢?一位关注两岸农业的经济人士苦心地用农业人口、每亩产出的效益、农业产值占两岸生产总值的百分数等数据测算了两岸农民的收入:台湾一个农民人均年收入是大陆农民的25倍。同时折算出了在大陆每亩耕地创造出的产值为1224.5元。
嘿嘿,台湾的农民同胞收入比大陆的父老乡亲高25倍啊

猴子和鱼的关系真的有关系吗?
其实,农民收入和除草剂背后隐藏着间接导致结果的非同一般的关系。从世界农药使用量和产量的排名来看:使用量中国大陆第一,产量是美国第一。中国大陆的许多农药半成品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中国大陆稍加混合就是一种新农药,当然除了那种依靠石油等化工品来生产的大宗农药以外。大陆就是依靠美国农药生产的蔬菜,但发往美国和其跟班日本不但不买帐还攻击大陆的蔬菜有了超标的药残。事实上,台湾的蔬菜水果药残远远低于大陆,草甘膦也谨慎使用,其农产品在欧美市场很受欢迎,所以,收入自然就高了,这也是物理农业为什么近年来在大陆愈来愈火的原因,食品安全造就的商业第一才是提高大陆农民收入的硬条件。
背景资料:
台湾农民收入高于大陆25倍的另解
海峡两岸农民收入之所以有如此之大的差距,除了大陆在政府投入、科技创新方面投入明显不足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在制约,特别是大陆无人愿意耕田种地就荒芜耕地,导致每年的耕地在急剧减少,但台湾的耕地却每年都在增加。这不能仅仅从大陆因为改革开放,沿海经济发达劳动人口都从农村跑出来这简单的层次上得出结论,最根本原因也许在土地所有制方面和农村组织制度上。这里,我们先看几则事例,然后简单看看台湾土改的做法,或许能从中得到某些启示。
在台北最高的建筑----101大厦,即世贸中心附近的地段是『寸土寸金』。但就是在这里,有一块号称台北最贵的农田,主人不愿意将这块地卖出,就每天在地里种菜。政府还不能随便动用国家暴力机器拆迁,更不能在土地上喷上一个显眼的『拆』字。台湾人都知道而且羡慕一个事实,那就是台湾农民非常有钱。
台湾现在的土地政策可以追溯到国民党刚入台湾时的土地革命时候。国民党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第一次土地改革。第一次土地改革中,通过『三七五减租』措施减低租金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行『公地放领』让部分农民能够很实惠买的土地,推行『耕者有其田』限制地主的耕地数量,超出部门由政府争购转卖给没有土地的农民。上世纪70~80年代的第二次土改实现了农业的专业化、企业化和机械化。这期间主要推行土地重划,鼓励转移和兼并、化零为整形成规模。第三次土地改革是放宽土地流转限制,这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进行了,为了解决土地市场化问题,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仅仅因为台湾的土地改革就创造出了台湾农业的辉煌,那是很偏颇的观点。因此不管是土地私有还是土地公有,都只是提高生产力的其中一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土地公权要在很高的生产力以及完善的法制基础上才能实行,这就是马克思认为公有制必须要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观点。这是题外话。台湾的私有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因为有了产权的自由流转,避免了小农经济;因为有了真正的法制和宪政保证土地私有权,避免了土地投机行为;更是有全面的政治权利之实现----结社自由的宪法权利下,才能让真正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会』组织诞生。
在台湾的农村,99%的农户加入了农会组织。农会机构完善,自治性很强,有完善的民主体制运行,主要任务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的增强,保护农民的权益和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同时农会还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因此而兼有金融机构的性质。在台湾,农会就是农民最可靠的组织,也是政府与农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正是台湾的土地所有制、民主宪政、农民自治组织三位成一体实现了台湾农业经济的飞跃,今天台湾农民的地位才能那么重要,农民的权利与其他社会阶层一样平等。上述三种因素也是产生本文前面的农民产值的25倍差距的最根本原因。
草甘膦霸道的原因
思考题:它对人对生态对环境有害吗?
2002年草甘膦被美国政府评为最优秀的农药,加上欧盟放宽对转基因农作物的限制,大大缓解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顾虑,也推动转基因作物在欧盟的大面积推广,为抗草甘膦作物在全球大面积推广扫除了障碍。
2000- 200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年均增长率9.7%。2006年全球种植面积突破1.02亿公顷(相当于100万平方公里),种植国家数达到22个,转基因作物全球销售额达到约60亿美元。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一直居全球首位,占到总量的50%以上,近3年来,阿根廷、巴西等拉美国家的种植面积增加迅速。以2005年的数据为例,全球44%的大豆、42%的玉米和10%的棉花均采用转基因种子种植。据Cropnosis估算,2005年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市场价值为52.5亿美元,相当于2005年全球作物保护市场(340亿美元)的15%,以及全球商业种子市场(300亿美元)的18%。
转基因作物中,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平均占比近60%,目前有逾200个种子公司出售上千种适于不同生育期、不同地区的抗草甘膦大豆品种。由于草甘膦使用安全性高、成本低、喷药时期更宽,能够防治大龄杂草,利于在土壤侵蚀严重的耕地推行大豆免耕、少耕、窄行密植、防止水土冲刷,经济与生态效益实现一统,使其得以迅速推广,已成为免耕大豆的必备除草剂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草甘膦原药供应地,目前有十几家上市公司生产该产品及其关键中间体。伴随着中国草甘膦多次应对反倾销诉讼,国内草甘膦生产两大工业化方法“亚磷酸酯-甘氨酸” 和“天然气-亚氨基二乙腈-双甘膦”合成路线日趋成熟,围绕两大工业化方法形成的长三角、西南地区草甘膦特色产业链双核格局渐成,夯实了中国草甘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竞争优势,中国成为全球草甘膦原药供应中心的趋势已经确立。
孟山都长期垄断着草甘膦市场,作为技术发明者和全球最大的生产商,2004年其草甘膦年产能约为20万吨,约占全球产能的45%,加上其海外工厂的产能,孟山都实际上控制了全球市场70%以上份额。2002年,孟山都剥离制药业务,蜕变为一家纯粹的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再加上其草甘膦专利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陆续到期,对草甘膦投入的设备折旧已经提完,目前仅是品牌经营,尽可能挖掘其“农达”(Roundup)品牌的价值。中化国际与孟山都合作,签定了分销协议和商标授权和使用协议,拥有了“农达”品牌经销权。
目前草甘膦的工业化方法有两大类,一是“亚磷酸二甲酯-甘氨酸”法,二是“亚氨基二乙酸-双甘膦”法,其中亚氨基二乙酸的工业化方法又分两种:从氢氰酸合成亚氨基二乙腈,通过氢氧化钠水解中和制备;从二乙醇胺催化脱氢制备。
以新安股份为代表的“亚磷酸二甲酯-甘氨酸”路线和以华星化工为代表的“天然气-亚氨基二乙腈-双甘膦”路线是草甘膦两大主流工业化方法, “二乙醇胺-亚氨基二乙酸-双甘膦”法虽有生产,但国内未解决二乙醇胺大规模工业化的技术瓶颈,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
从终端产品草甘膦现行工业化合成方法出发,向上延伸,可以清晰地把握草甘膦相关产业链及其相关联的上市公司。此外,传化股份和中化国际各自控股新安股份和江山股份,并拥有物流、销售能力而在草甘膦产业占据一席之地。
草甘膦突出的性能优势引起了其他公司的重视,先正达(Syngenta)、Cheminova and Herbex 、阿丹诺(ATANOR S.C.A)、马来西亚作物保护公司、中国台湾新农(Sinon)等大型化工公司纷纷跟进。而国内企业也不甘落后,截至2006年底,国内草甘膦原药登记企业已达54家,年生产能力25万吨,上市公司主要有新安股份、华星化工、江山股份、沙隆达、福建三农、升华拜克、扬农化工、红太阳等。其中,新安股份草甘膦产能仅次于孟山都。此外,一些非上市公司,如杭州金帆达等也贡献了相当产量。
新安股份、华星化工等产业链完整、规模大、技术研发实力强、拥有核心技术的草甘膦企业具备较强的持续竞争力。此外,正在筹备上市的重庆紫光化工(其拥有“天然气-亚氨基二乙腈-双甘膦”法前段产业链—天然气制氢氰酸、氢氰酸制亚氨基二乙腈,正计划进入下游草甘膦领域)和北京紫光英力公司(其拥有“天然气-亚氨基二乙腈-双甘膦”法草甘膦的全套中试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可以作为私募股权投资(Pre-IPO)的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以天然气制甘氨酸或重庆长寿化工园区正在开展的“天然气一体化项目”为核心纽带,“天然气-亚氨基二乙腈-双甘膦”法和“亚磷酸酯-甘氨酸”法两条路线可望在重庆长寿化工园区殊途同归,若此,草甘膦行业可能的最终“大佬”—掌控西南地区天然气资源的中石油,将浮出水面,开启打造天然气驱动的草甘膦航母的全新局面
台湾在地缘政治中边缘化 “台独”已无意义
学者吴非在香港《文汇报》登出文章“台在地缘政治中边缘化”,他在文章上作出如下判断:在地缘政治日益强化和金砖四国崛起的今天,“台独”是否还有意义呢?“台独”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它与台湾民众的稳定、均富、民主的生活毫无关系,是空中楼阁。现在台湾的乱象基本上是政治人物私心泛滥的表现,可以说“台独”是门好生意,但不会有好结果。
2009年7月26日,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27日晨八点,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马上发出贺电,马随后透过国共平台覆电,创两岸执政党领导人互动先例,媒体也高度关注。BBC新闻以“六十年来两岸领导人首次直接交流”报道此事;新华网、人民网、中央电视台27日下午及晚上以头条新闻报道这项讯息。台湾《联合报》发表题为:形象是形容词,领导是动词的社论。社论指出,马英九是因出现“领导危机”才要兼任党主席。此前,他“领导”萧、刘、吴、王四人并不成功,马英九的优势是“形象”,但问题却在“领导”。其实,这篇社论如果站在台湾整体地缘政治的基础上看,还是有问题的。自蒋经国之后,台湾历任领导人基本都具有左派思想,但却都在权力的迷思下转向。现在马英九的基本思维模式也应该是左派思维,而下面的官员和党派基本上都是右派加利己思维模式,“台独”也是这些人的备选而已,因此马英九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
马仍有左派爱民思想
问题在于,马英九的优势是否是“形象”呢?而问题是否真是“领导”呢?在蒋经国讲出自己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之后,台湾领导人的特质就应该定性为勤政、爱民。爱民的结果是让台湾民众在经济建设中达到和谐、均富的水平,勤政是落实这些结果的保证。这对于中华文化的贡献是无可限量的,因为中国文明的最高点和理想就是:稳定、和谐、均富和强大。现在看来,台湾乱象是过度放任民主化和市场经济高度扩张的结果。
台湾本身做为一个岛屿,在冷战期间其军事功能要强于其他任何的功能。美国军人麦克阿瑟访问台湾后,在公开发表演说中称台湾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还声称太平洋各岛应组成一条“自然防线”,如能控制这条防线,美国空军就能控制从海参崴至新加坡的所有亚洲港口,而台湾是这条防线中的主要据点之一。自苏联解体之后,冷战随之结束。李登辉错误将70年代蒋经国台湾民生建设转移为民主建设。民主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依归,比如法制、官僚体制等相关具体项目,但李登辉却在1999年将台湾引向“两国论”,使得两岸必须要对统和独做出具体表态。2000年后陈水扁继续在此议题上做文章。
在全球化的今天,尤其是美国遇到经济危机之后,中国大陆和美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直接对话和对抗,两国间已经不需要台湾再做不沉的航母,围堵中国已经不太有效,台湾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已经完全流失。
台湾在蒋经国主政的时代,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在于台湾经济的腾飞。但台湾经济快速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其实是台湾民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台湾由农业社会转型到工业社会的同时,蒋经国本身意识到,台湾的资源有限,在发展过程中不应当过分依赖美国,也不能够出现太大的贫富差距,台湾如果成为均富的状态对于中华文化才会有意义,因为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均富的社会。
蒋经国孤独可想而知
笔者在与台湾著名传记作家王丰的长时间讨论过程中,就涉及到台湾领导人的思想问题。如果蒋经国选择李登辉不是偶然,而是蒋经国必然选择的话,那么原因是什么呢?可以说蒋经国本人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混合体的信奉者,那么台湾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市场经济的信徒,在某种程度上,李登辉之前还有信奉社会主义的痕迹,那么蒋经国在选择台湾领导人的时候,基本上需要一位思想比较左的人物,来关心、爱护台湾的民众。这与当年俄罗斯已故前总统叶利钦离开克林姆林宫时,对即将成为总统的普京只说了一句话“请珍惜、爱护俄罗斯”一样。台湾领导人尽管受到的是美国的民主教育,但其具有的应该是左翼思想,爱护台湾民众。
另外,为何蒋经国会远离派系呢?原因应该是,蒋经国本身留苏,使用的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手段建设台湾,而周边都是市场经济的奉行者。在台湾如果纯粹搞市场经济的话,台湾贫富差距会扩大,均富与和谐的状态也会被破坏。其实,蒋经国做为领导人的孤独是可想而知的。李登辉1996年成为民选领导人后,把思想完全转移到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民主进程上。任何的民主一定有一个核心内容、价值,美国就是多元种族融合、对外扩张,对外地缘政治的扩张转化为民主的扩张。但台湾的民主发展却变为内斗和“台独”。
台民主没有核心价值
陈水扁在台北市长任上的基本特质还是关心民众为主轴,但在担任领导人之后,在行政单位和地方建设上出现裂缝、受到挫折之后,陈水扁将主要精力转变为聚财,希望把陈水扁三个字变为政治家族。马英九可以说是在思想上信任市场经济派,但在经济建设中却使用大工程项目和降低物价这样的左派非市场经济的手段。
这样看来,自蒋经国以后,李登辉、陈水扁和马英九基本都符合蒋经国所设想的领导人特质,只是李登辉在1996年后发生了变化,陈水扁也在2002年后改变思路。这些都值得马英九警惕。
台湾知名媒体人黄创夏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台独”是门好生意》的文章,该文章认为聪明的政客当然会知道,越是“高姿态”抗拒两岸的合理与正常往来,往往可以得到“超额利益”。要高喊“本土”与“台湾”啦!越是表现“反中国”,才会撩拨起中共的“征服欲”。台湾本身存在有许多“岛内喊台独,大陆反台独”的“两面人”。
在地缘政治日益强化和金砖四国崛起的今天,“台独”是否还有意义呢?“台独”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它与台湾民众的稳定、均富、民主的生活毫无关系,是空中楼阁。现在台湾的乱象基本上是政治人物私心泛滥的表现,可以说“台独”是门好生意,但不会有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