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0sgrais中国女:读《有效教学行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38:12

读《有效教学行为》

徐月明

《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涵盖有效备课、板书、提问、课堂驾御、多远职能教学差异学及有效教育模式选择。全书共分为13 章。

《有效教学方法》给我们比较全面的阐述了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及怎样做一个有效教师,怎样实施有效教学等等问题。读了前面几个章节的内容,结合其他专家对于教学的一些理解和本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

第一点,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实际上有效教学在咱们国家大家可以看到,无论你到书店,还是到图书馆,无论在实践领域,还是理论研究领域,可以看到有不少的出版物,在我们新课程改革当中也是非常关注有效教学的问题,它的提出就与我们理想的追求,就是既要能够保持有一定水准的该高的教育质量,又能够不加重学生的负担,以这个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前几年,大家知道我们议论比较多的就是应时教育的问题,应试中心的问题,使学生书报越来越重,学生失去了快乐的童年,他的德质体美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影响,所以怎么样提高学生的学生氛围,降低学生的负担,所以我觉得大家在中国对它的关注有这么一个背景。 

第二点,我觉得书中有些讲得非常的操作化,从课堂教室的安排,和教师的清晰的讲解,对教学方法多样性,和任务的定位,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成功,以及较高级的教学目标,比如思维进展方面,我觉得讲的非常的操作化,我读了一些讨论教学是不是科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书。有人就说教育学,或者包括心理学,他告诉我们的都是我们已知的东西,比如化学,如果一个人你不学它你可能不懂,但是像心理学,你可能不学也能多少知道一些。有一位作者,他就说正如同像人生就五能,从而成为世界上最高能的动物一样,像心理学,人没有学它,中间也能懂一些,妨碍了它在科学当中更进一步的发展,不像化学,自然科学。我觉得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是似是而非的,就是它的发展往哪里方向,在教育心理学我觉得非常具体的,他可以在理论和实践当中架起一个桥梁来。

第三点,与有效教学相关的前提,就是教学的适应性问题,或者是课程教学目标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他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影响了有效教学的实现。我们通俗的话说,要跳一跳,还是能够摘到桃子,或者是吃到桃子,或者是我们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处于最近发展区里面,所以我觉得怎么能够确定宏观的教育教学的表,整体教育教学目标,以及到每一节课,它的教学分解到这个教育教学目标,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对实现有效教学很重要。

我觉得在有效教学其中一个基础,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当中贯彻主体性的原则,我们说学习不同于教学,实际上教学是一种有指导的学习,教我们的老师,应该始终记得我们教本身并不是目的,能够让学生跟更好的学才是目的,从教育实际当中也是并不是我们教的越多,学生学的越多,可能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适得其反,或者说练习的越多,学生提高的越好,比如说现在机械式的练习,比如一个生字抄了好几遍,能不能有其它的方式,就是让学生有更高的理解力,我想还是有的。

以前我想到的一点,我们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应用是每一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但是能不能实现,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在现在新的学习方式下,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其实接受学习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也是必要的。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过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今天,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基于自主学习的观念,有效教学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同时,老师的有效教学也要和学生的有效学习相配合才会爆发出更大的活力。我们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因此,课程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1.对学习的认识
   讲到学生的学习,这里有一个对学习的认识问题。比如说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是,老师在教学生时,先出示例题,然后由学生进行讨论,接下来老师再进行讲解,最后再让学生做一些练习。在很多情况下,是经过反复的练习,形成学生的某种技能,这种学习方法是过去所强调和侧重的。这种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看待学习,认为学习是学生头脑中某种联结的形成,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某种技能。这种练习如果过度的话,就会造成学生对待学习的负面态度。比如,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堂课上,一个学生在解题时漏写了一个“解”字,于是这个老师就让学生把这个“解”字写1 00遍,这是报纸上登过的例子。这也是一种学习。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它的典型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奥苏贝尔。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在国内外都在讲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比如说,小学生学习小学教材,教材对小学生有作用,而小学生同时对教材也有作用,这是新的观点,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解读了教材的内容,从而在自己头脑中建构出一个概念,一个新的概念,而且建构是和教学同步进行的,学习者的学习完全是自主的活动。所以学生的学习是自己建构的过程,这种学习是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的学习过程。
2.关于有效学习
   反复练习、操练式的学习过程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早期的算术教学理论的奠基人——桑代克写的书都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进行反复练习的。现在提倡的另一种学习是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心理学。在这里我为什么要讲有效学习的问题,就是因为国外大部分研究说明: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说,反复的练习也有效果,并不是说绝对没有效果。它的效果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另外一种探索性的学习,它的效果是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研究表明,操练式的学习对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没有显著的效果,有时甚至是负面效果。操练式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成绩有显著的效果,而对解决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显著的效果。如果说在不良的情况下过度练习,比如说让那个学生写1 00遍,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厌倦学数学,反复的练习体现在“熟”上,有句话叫“熟能生巧”,但过度的练习会“熟能生厌”,使学生不想学习,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又有一句话叫“熟能生笨”。这种学习不是我们讲的有效学习,我们讲的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当然,数学学习中的练习还是必要和重要的,并不是说不需要练习,而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这就是有效学习的意思。
   关于有效学习我想用九个字来概括。一是“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它是非常重要的。二是“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操作性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担不重。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是有效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那么,我们的教学怎样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这是课程改革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结果才能变化,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