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遗精对身体有害吗: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同学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01:51
目    录
内容提要
英文提要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实践意义
(二)理论价值
三、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同学关系困扰的现状调查
(一)基本情况
(二)研究结果的统计
四、分析讨论
(一)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的现状分析
(二)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校际差异的分析
(三)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性别对比的分析
五、结论
六、教育建议
(一)对改善学校在中学生交友心理教育的工作提几点建议
(二)对中学生朋友提供几点建议
(三)对改善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四)对改善社会教育环境的建议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
内容提要
在高中生人际交往中,同学关系是最重要的方面,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状况如何,将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心理的维护,以及健全个性的培养。
通过对北京市东城区部分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总体状况和具体行为因素现状情况较好,在与朋友相处上困扰较少,在困扰具体行为因素中,“交际与交友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校际差异明显,不论是在总体上,还是在具体行为困扰因素上,重点高中学生明显好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严重的比例较大,问题突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在性别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总体和具体行为困扰因素上女生要好于男生;年龄因素对高中生同学关系困扰问题无明显影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对高中生同学关系产生影响。因此,应从以上各方面加以改善,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帮助高中生解决同学关系困扰问题,使他们成为身心键康的“社会人”。
关键词:人际交往  同学关系  行为困扰  调查分析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人际关系是人们通过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它贯穿于社会生活各方面,是社会与个人之间联系的媒介,也是人们进行交往、参与社会的必需条件。中学生正处于个体社会化的急剧发展时期,处理、协调人际关系,是每个中学生天天要遇到的、必不可少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学生人际关系的主体构成同学关系,而同学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同学间的人际交往。由于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和同学一起度过的,因此,同学之间能否正常交往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心理意义。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不仅能使他们心情愉快,乐观向上,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他们的认知、情感、个性健康地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这将对他们今后的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产生重要影响。相反,中学生的不良人际关系会直接导致心理卫生问题,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心理的维护,以及健全个性的培养。①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进行了研究。前苏联的心理学家认为同伴关系是高中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方面,高申生与同龄人建立友谊的要求强烈,有75%-85% 的人明显倾向于和同龄人交朋友。日本的学者认为,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同伴关系比亲子关系、同胞关系和师生关系更为亲密,高中生最容易结交朋友的场所是学校②。前苏联学者K·H沃尔科夫认为,对感情接触的需要是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基础,这种感情接触在人的生活中及社会关系系统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③。西方学者认为,高中生的交往是以感情的共鸣及共享体验为基础的,他们择友是在个性和互相鼓励的友谊的基础上进行的④。我国学者认为,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更为突出地表现为情感上的相互依存的特征⑤。我国台湾学者朱经明的研究表明,学生之间关系与学业、德育、体育与群有成绩有正相关,与智力、成就动机、内控信念、外向性、社会经济地位有正相关⑥。此外,国外学者就如何改善人际关系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例如,海德尔的平衡理论、纽科姆的沟通活动理论、T小组训练法等①。
以上这些研究表明,在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同学关系是最重要的方面,对他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学生的友谊是以感情为基础的,并对人际关系的改善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对中学生同学(学校内部的班级、年级的同学)关系,对中学生同学交往中的行为困扰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的研究并不很多。我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我校高中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通常表现为怯懦、自卑、嫉妒、以自我为中心等种种现象。那么,目前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都有哪些问题和困扰,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都是急需了解并要思考对策进行解决的,这不仅关系到他们将来是否能够形成健康的人格,成为合格的"社会人"的问题,更关系到我国未来兴衰荣辱的问题。由于本人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有限,仅就北京市东城区部分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的困扰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做了有关分析研究,期望找出其中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实践意义
人际交往是中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人际交往的好坏将影响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以致将来的发展。因此,本论文从学校特征、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性别特征和地区特征等方面,对中学生同学关系进行研究,期望对教育实践起到一定的作用。
1、学校特征。本次调查选取的被试为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和职业高中等三种类型中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基本代表了当前绝大多数各种类型中学的学生的特点,故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学生的年龄特征。本次研究对象为 15-19岁的高中生,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对个体社会化具有关键性意义。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生理机能的急剧发育,心理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期。近几年,我国改革开放步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剧烈碰撞,塑造着全新的社会环境和新型的人际关系。性成熟带来的心理动荡,以及过渡期社会地位本身的不稳定性,使得高中生产生了获得心理和社会地位安定的强烈要求,并希望能依赖朋友来使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他们在与朋友建立了良好的友谊时,会得到心理上的安定感。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中学生人际关系心理问题特别突出。因此,研究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现状并找出原因,对学校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友心理品质,解决中学生的一些人际关系问题,以实现教育的目标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3、学生的性别特征。有研究表明,约有48%的学生认为"最想得到的"是知心朋友,而中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喜欢同龄人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男生约有75%-85%,女生约占60%-70%①。高中生在异性交往中,可以从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转化为健康向上的行为。据一份对学生异性交往心理动机调查表明,交异性朋友为了"学习上有帮助"、"增添乐趣"、"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学生达74.89%,表示他们从与异性朋友交往中获得了力量②。但是,高中生情感意志心理还不成熟,加之许多高中生的友谊观还不明确,一些高中生与异性交往中不能把握适当的界限,产生朦胧的情爱和性爱意识,逐渐发展下去,导致学习注意力分散,影响了学习成绩。所以,了解当代高中生同学交往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指导高中生正确地交异性朋友,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4、地区特征。本调查选用的被试为北京市东城区的高中学生。这些学生就读于我国文化、政治中心的北京市的+心城区东城区的中学,他们接触面广,接受的信息且大,知识更新快。对这些高中生的同学关系行为困扰进行调查研究,其结果对我国大中型城市学校教育会有一些借鉴意义。同时,由于本人生活、工作在这里,对这里的学校、学生以及社会环境有较多的了解和经验,因此,进行本研究会更有优势。也正是由于本人的这些原因,我未对乡村的中学生进行调查比较研究,这是本研究的遗憾,以后有机会和其他同行合作,再进行有关研究。
(二)理论价值
交往理论是本世纪国际上最具前沿性和交又性的课题之一,目前已越来越引起国内理论界的广泛重视,成为"理论热点"之一。最初的交往理论只是狭义的信息(传播)理论,作为一种数学理论由哈特在 19年第一次使用。系统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交往理论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49年C·香农和W·韦弗在《交往(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系统地论述了交往理论,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一个新纪元的开始。此后,随着交往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交往理论也从单纯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扩展到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对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产生了巨大影响。与此同时,有关交往的哲学研究也取得了空前进展,使交往成为众多学科共同研究的交叉课题之一。
但是,不论是从哲学忘义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交往理论更多的是研究一般的交往理论。虽然西方、前苏联、日本、我国学者对同学问的人际关系,进行了有关的研究,但具体到高中学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问题的研究是很少的,而作为专题研究的就更少了。在这方面,我希望自己的努力,通过对当代高申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的实证研究,进一步丰富交往理论,并能够为其他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提供一些以资参考的数据和建议,为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一些工作。
三、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的现状调查
(一)基本情况
1、研究方法,问卷法和个别访谈法。
2、研究被试
被试为从北京市东城区六所申学随机抽取的12个班15-19岁高中生共的2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95人)。15岁学生巧人,16岁学生257人,17岁学生211人,18岁学生29人,19岁学生1人。重点中学学生162人,普通中学287人,职业高中103人。被试主要特征如下衰:
表1       被试主要特征
被试特征
人数
百分数
性别

257
46.56

295
53.44
年龄
15岁
55
9.96
16岁
256
46.38
17岁
211
38.22
18岁
29
5.25
19岁
1
0.18
学校类型
重点中学
162
29.35
普通中学
287
51.99
职业高中
103
18.66
3、调试工具
本测试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郑日昌先生主编的《中学生心理诊断》中"同学关系行为困扰诊断问卷"。本问卷共28道题,总分在0~28分之间,可以得出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的总体状况,分为三个等级:困扰软少(0-8分)、有一定困扰(9-14分)、困扰较严重(15-28分),同时,本问卷对中学生具体行为的诊断又分四个维度:锄交谈方面(1、5、9、13、17、21、25题);(2)交际与交友方面(2、6、10、14、18、22、26题);(3)待人接物方面(3、7、11、15、19、23、27题);(4)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4、8、12、16、20、24、28题),也得出三个等级:困扰较少(0-2分)、有一定困扰(3-5分)、困扰较严重(6分以上)。
4、程序
(1)问卷选择与准备。问卷选择 "同学关系行为困扰诊断问卷",并统一印刷与原问卷核对无误。
(2)被试取样与数据收集。
选择研究被试:北京市东城区六所中学随机抽取的12个班的学生,其申重点中学两所4个班,普通中学三所6个班,职业高中一所2个班。
培训方式:对6个主试分别进行培训。
对被试进行施测,收集数据:测试在六所中学分别进行,时间为30分钟。
(3)数据审核与统计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2份,回收有效问卷518份,占总数93.84%。使用Mcrosoft Excel97工作表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的统计
1、总体状况
(1)总体状况
518名高中生在同学关系行为困扰问卷调查中平均总得分为7.64分,标准差为4.81,该分数表明东城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情况较好,在与朋友相处上困扰较少。具体分析见表2。
表2    困扰得分的总体状况区间分布统计表
得分
0-8分
9-14分
15-28分
人数
330
133
55
百分比
63.7%
25.7%
10.6%
标准差
2.13
1.75
5.93
困扰状况
困扰较少
有一定困扰
困扰较严重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三分之一强的高中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交往困扰,有十分之一强的高中生存在严重困扰,这部分学生的状况使人忧虑。
(2)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总体状况的校际差异
表3     困扰总体状况的校际差异均值、标准差和差异性检验统计表
学校
人数
均值
标准差
差异性检验
重点高中
152
6.75
4.56
P<0.05
普通高中
323
7.53
4.86
P>0.05
职业高中
99
9.28
4.69
P<0.01
从表3可以看出,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与总体状况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重点高中差异显著(P<0.05),而职业高中差异极其显著(P<0.01)。平均得分重点高中最低,普通高中居中,职业高中最高,呈递增趋势,这与学生智力水平、学生的期望目标、教育的环境等有关。
表4    困扰得分总体状况的校际差异区间分布统计表
得分
0-8分
9-14分
15-28分
重点学校
人数
110
31
11
百分比
72.26%
20.39%
7.24%
普通学校
人数
171
126
26
百分比
52.94%
39.01%
8.05%
职业学校
人数
49
32
18
百分比
49.49%
32.32%
18.18%
困扰状况
困扰较少
有一定困扰
困扰较严重
从表4看,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较少的比例依次为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而困扰较严重的学生比例相反,尤其是困扰严重的学生,职业高中学生达18.18%,高出平均值近一倍,问题较严重。
(3)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总体状况的性别差异
表5    困扰总体状况的性别差异均值、标准差和差异性检验统计表
性别
人数
均值
标准差
差异性检验
男生
237
7.46
4.62
P>0.05
女生
281
7.84
5.03
P>0.05
表6    困扰得分总体状况的性别差异区间分布统计表
得分
0-8分
9-14分
15-28分
男生
人  数
144
63
30
百分比
60.76%
26.58%
12.66%
女生
人  数
186
70
25
百分比
66.19%
24.91%
9%
困扰状况
困扰较少
有一定困扰
困扰较严重
从表5和表6看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问题,男、女生差异不明显。困扰较少的学生中女生高于男生,困扰较严重的学生中男生则多于女生,且均超过平均值。总体来看,在同学交往过程中,女生要优于男生,更会处理交际中的问题,这应该与女性较男性生理发育和成熟较早有关。
(4)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总体状况的年龄差异
表7   困扰总体状况的年龄差异均值、标准差、差异性检验及相关性检验统计表
年龄
人数
均值
标准差
差异性检验
相关性检验
15
45
8.8
4.44
P>0.05
P>0.05
16
274
7.49
4.73
P>0.05
17
201
7.64
5.1
P>0.05
18以上
26
7.04
3.58
P>0.05
表8   困扰得分总体状况的年龄差异区间分布统计表
得    分
0-8分
9-14分
15-28分
15岁
人  数
25
14
6
百分比
55.56%
31.11%
13.33%
16岁
人  数
158
62
27
百分比
63.97%
25.10%
10.93%
17岁
人  数
129
20
22
百分比
64.18%
9.95%
10.95%
18岁以上
人  数
18
8
0
百分比
69.20%
30.80%
0.00%
困扰状况
困扰较少
有一定困扰
困扰较严重
从表7分析,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问题在年龄上没有显著差异,结果与年龄相关性检验不显著,15岁学生所得平均分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而表8也同样反映出15岁的学生在"困扰较少"一项中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近十个百分点,且低于平均值;在"困扰较严重"一项中又高于其他年龄段,且高于平均值。18岁以上学生“困扰较严重”一项为零,说明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已更趋向于成人,逐渐成熟。从总体来看,年龄的变化在学生交往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同学交往中困扰越来越少。
2、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具体行为因素的分析
(1)总体状况
表9   困扰具体行为得分的总体状况均值、标准差和差异性检验统计表
因素
均值
标准差
差异性检验
交谈方面
2.05
1.57
P>0.05
交际与交友方面
2.05
1.87
P>0.05
待人接物方面
1.39
1.17
P>0.05
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
1.54
1.64
P>0.05
表10   困扰具体行为得分的总体状况区间分布统计表
得    分
0-2分
3-5分
6分以上
交谈方面
人  数
343
163
12
百分比
66.21%
31.47%
2.32%
交际与交友方面
人  数
271
204
43
百分比
52.32%
39.38%
8.30%
待人接物
方面
人  数
444
72
2
百分比
85.71%
13.90%
0.39%
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
人  数
390
120
8
百分比
75.29%
23.17%
1.54%
困扰状况
困扰较少
有一定困扰
困扰较严重
从表9和表10反映出来,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具体行为得分情况,"待人接物方面"和"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学生困扰较少,表明学生能够做到尊重别人,敢于承担责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显著。但在"交谈方面"和"交际与交友方面"有困扰的学生比例较大,均超过三分之一,尤其是在"交际与交友方面"有困扰的学生达到39.38%,有严重困扰的学生将近十分之一,说明在这方面,学生问题较多。
(2)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具体行为的校际差异
表11  困扰具体行为得分的校际差异均值、标准差和差异性检验统计表
因素和学校
人数
均值
标准差
差异性检验
交谈方面
重点高中
152
1.75
1.52
P>0.05
普通高中
323
2.07
1.61
P>0.05
职业高中
99
2.47
1.59
P>0.05
交际与交友方面
重点高中
152
2.26
1.75
P>0.05
普通高中
323
2.62
1.93
P>0.05
职业高中
99
3.35
1.72
P>0.05
待人接物
方面
重点高中
152
1.34
1.2
P>0.05
普通高中
323
1.34
1.2
P>0.05
职业高中
99
1.63
1.11
P>0.05
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
重点高中
152
1.41
1.61
P>0.05
普通高中
332
1.5
1.49
P>0.05
职业高中
99
1.83
1.91
P>0.05
表12   困扰具体行为得分的校际差异区间分布统计表
得分和学校
0-2分
3-5分
6分以上
交谈方面
人数
113
176
54
37
140
42
2
7
3
%
74.34
54.49
54.55
24.34
43.34
42.42
1.32
2.17
3.03
交际与交友方面
人数
91
145
35
53
154
53
8
24
11
%
59.87
44.89
35.55
34.87
47.68
53.54
5.26
7.43
11.11
待人接物方面
人数
134
228
82
17
94
17
1
1
0
%
88.16
70.59
82.83
11.18
29.10
17.17
0.66
0.31
0
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
人数
120
200
70
30
120
26
2
3
3
%
78.95
61.92
70.70
19.74
26.26
26.26
1.32
0.93
3.03
困扰状况
困扰较少
有一定困扰
困扰较严重
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具体行为的校际差异比较明显。见表11和表12。总体情况,在这四个方面,重点高申的学生困扰较少的比例均最多,存在一定困扰和有严重困扰学生的比例最少。普通高中学生在有一定困扰这个等级上占的比例较大。有严重困扰问题的学生比例,职业高中技多,说明职业高中学生存在心理司题的学生较多。在具体因素上,"交际与交友方面"三类学校存在行为困扰的学生比例均较高,重点高中最低,但也超过了三分之一,职业高中在有严重困扰等级达到了11月1%。在"交谈方面"和·"交际与交友方面"重点高中与职业高中差异性检验显若,职业高中在 "交际与交友方面",表现出了极其显著的差异。从总体上看,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具体行为的校际差异比较,困扰习题在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中呈递增趋势。
(3)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具体行为的性别差异
表13    困扰具体行为得分的性别差异均值、标准差和差异性检验统计表
因素和性别
人数
均值
标准差
差异性检验
交谈方面
男生
327
2.14
1.59
P>0.05
女生
281
1.98
1.55
P>0.05
交际与交友方面
男生
327
2.46
1.88
P>0.05
女生
281
2.81
1.86
P>0.05
待人接物
方面
男生
327
1.49
1.26
P>0.05
女生
281
1.32
1.09
P>0.05
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
男生
327
1.75
1.85
P>0.05
女生
281
1.36
1.42
P>0.05
表14    困扰具体行为得分的性别差异区间分布统计表
因素
0-2分
3-5分
6分以上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交谈方面
人数
154
189
167
86
6
6
%
47.09
67.26
51.07
30.6
1.83
2.14
交际与交友方面
人数
133
138
176
118
18
25
%
40.67
49.11
53.82
41.99
5.5
8.9
待人接物方面
人数
196
248
131
31
0
2
%
59.94
88.26
40.06
11.03
0
0.71
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
人数
167
223
153
57
7
1
%
51.07
79.36
46.79
20.28
2.14
0.36
困扰状况
困扰较少
有一定困扰
困扰较严重
在表13和表14中,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具体行为得分性别差异性检验各因素均不显著。男生在困扰较少等级的比例均明显低于于女生,在有一定困扰等级的比例又均高于女生,尤其是“交谈方面”、“待人接物方面”和“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比例明显多于女生。相反,在困扰较严重等级,“交谈”方面、“交际于交友”方面和“待人接物”方面等因素,男生却多于女生,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交际与交友方面”因素有困扰的学生比例,是四个因素中最高的,男生、女生都超过了50%,该因素是困扰学生的普遍问题。
(4)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具体行为的年龄差异
表15    困扰具体行为得分的年龄差异均值、标准差和差异性检验统计表
因素和年龄
人数
均值
标准差
差异性检验
交谈方面
15
45
2.2
1.45
P>0.05
16
247
2
1.57
P>0.05
17
201
2.03
1.67
P>0.05
18以上
26
2.04
1.25
P>0.05
交际与交友方面
15
45
3.16
1.8
P>0.05
16
247
2.7
1.87
P>0.05
17
201
2.48
1.94
P>0.05
18以上
26
2.65
1.32
P>0.05
待人接物
方面
15
45
1.6
1.07
P>0.05
16
247
1.28
1.1
P>0.05
17
201
1.52
1.29
P>0.05
18以上
26
1.12
0.86
P>0.05
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
15
45
1.62
1.59
P>0.05
16
247
1.5
1.67
P>0.05
17
201
1.6
1.64
P>0.05
18以上
26
1.23
1.56
P>0.05
表16    困扰具体行为得分的年龄差异区间分布统计表
因素和年龄
0-2分
3-5分
6分以上
15
16
17
18上
15
16
17
18上
15
16
17
18上
交谈方面
人数
27
166
134
16
17
79
58
10
1
2
9
0
%
60
67.21
66.67
61.54
38
31.98
28.86
38.46
2
0.81
4.48
0
交际与交友方面
人数
20
127
111
13
18
102
72
13
7
18
18
0
%
44.44
51.42
55.22
50
40
41.3
35.82
50
15.56
7.29
8.96
0
待人接物方面
人数
38
218
163
25
7
29
36
1
0
0
2
0
%
84.44
88.26
81.09
96.15
15.56
11.74
17.91
3.85
0
0
1
0
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
人数
32
195
143
20
13
48
54
6
0
4
4
0
%
71.11
78.95
71.14
76.92
28.89
19.43
26.87
23.08
0
1.62
1.99
0
困扰状况
困扰较少
有一定困扰
困扰较严重
在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具体行为得分年龄差异的比较中,差异性检验均不显著。18岁以上学生各因素显示困扰较少,尤其是没有严重困扰。15岁学生在各因素中存在的困扰是各年龄段中最多的。16岁和17岁学生各项因素比例居中。在“交际与交友方面”因素中,同样是学生困扰最多的,15岁学生比例达到了15.56%,问题比较严重。
四、分析讨论
从调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的总体状况和具体行为因素年龄差异表现均不明显,说明高中生在 15-19岁年龄段,年龄因素对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无明显影响。因此,在本论文不做讨论。下面从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的现状、校际差异和性别差异角度进行分析讨论。
(一)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的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的总体状况和具体行为因素现状较好。他们与朋友相处上困扰较少,表现为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好,获得许多人的好感与赞同,他们的生活是比较充实而且丰富多彩的,与异性朋友相处得很好。一句话,他们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扰。这与华中师大佐斌先生的研究成果相同:中学生的同学关系总体上是良好的,属于正常水平①。但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存在着困扰,他们人缘很一般,换勺话说,他们和朋友的关系并不牢固,时好时坏,经常处于一种起伏波动之中。有十分之一的学生存在着严重困扰,表明在心理上有较为明显的障碍,他们可能不善于交谈,也可能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不开朗,或者有明显自高自大、讨人嫌的行为。在困扰具体行为因素中,“交际与交友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有47.68%的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因扰,他们在这方面表现为在正常集体活动与社交场合,比大多数伙伴更为拘谨;在有陌生人和老师存在的场合,往往感到更加紧张而扰乱他们的思绪;往往过多的考虑自己的形象而使自己处于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孤独的境地。总之,交际与交友方面的严重困扰,陷入“感情危机”和孤独困窘的状态。
那么,这种现状产业的原因是什么呢?
1、交往中大部分高中生困扰较少的原因。
大部分学生在同学交往过程中困扰很少,说明他们有明确的交往目的,较强的交往能力。同时,在交往过程申,这些学生体验了愉悦的感受,这种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首先,是受我国优秀的道德传统及文化的影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性格教育方面提出了"四毋,一一 "毋忘,毋必,毋固,毋我",②忘为教人勿妄自忘度,勿独断,勿自以为是;还提出"慎言",认为"刚毅木访近人",③孔子把 "慎言"与刚毅、质朴的性格特点联系起来而并林为 "仁"德。学生们继承了谦和、尊重、其试、友善等的优秀品质,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教育的结果。其次,学校教育起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其中心理素质教有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现在不少中学已开设了"心理健康课",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教给学生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些学校还设立了"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室"等机构,以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申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教育机构已经认识到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着力开展此项工作,以培养身心键康的学生。再次,这是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作用的结果。由于我国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家长从未有过像现在这样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据调查,目前家庭中的大额消费,教育投资排列前三位。家长在观念上,已认识到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在未来竞争的社会,将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同时,逐渐把这种观念转变为现实行动。最后,社会因素和学生自身的认知程度的影响。当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要求协作与竞争,当今社会的现实教育了学生,学生也认识到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懂得友好交往的技巧,将来在社会上将无立足之地。
2、存在困扰及困扰严重的原因。
(1)学校教育因素。心理卫生专家们认为: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周围环境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其中,学校在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①。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增多,必然引起我们对学校教育的反思:当前许多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仍未重视素质教育,学校的主要工作仍是围绕着升学率的指挥棒转,使学生们无法实现身心全面发展;有些学校的校风、学校人际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与管理方式,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些因素都会给中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2)学生自身因亲和社会环境因素。中学生正处于情绪浮动较大的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骤然变化,带来了许多心理上的矛盾。加之,整个社会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新旧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更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强烈抨击,人们竞争意识的加速,新闻媒体对现实问题的曝光等等,都使处于敏感期的中学生出现种种心理上的不适应,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由于我国国情所致,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家庭申同辈伙伴关系,相对而言,同辈伙伴之间的活动大大减少,这使独生子女不仅较难习得蕴含在活动中的合作交往方式和技能,甚至也较难获得与这些活动相关的如同情、关心、怜爱等情感因素。因此,经常表现为自私、孤独、恐惧、嫉妒、伤害别人、怯懦、自卑、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能和同伴友好相处。
(3)家庭因素。虽然前面提到家庭对学生教育非常重视,但从自己的研究及生活、工作经验发现,家庭的结构、家庭的人际关系、家长的素质及教育观念、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方式的差异都对学生交往产生不同的作用。例如,单亲家庭或近似单亲的家庭(父母分居、父母一方经常不回家等)对学生的交往行为往往产生消极影响。在这些家庭中,中学生受到来自父母单方的教育,势必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不利。破碎的家庭中父母不和谐的关系,会使学生逐渐认为人与人之间不会有其正的友谊和感情存在,从而影响其与他人的正常交往,甚至还会产生对人际交往的恐惧,在个别访谈中,一名单亲家庭学生表示她在同学中总是不受欢迎,她的行为表现为紧张、任性、自私、独处,几乎没有朋友,这是一个较典型的例子。另外,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的不良交往态度及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例如,成人式的"世故"——不真诚、"等价交换"——势利、"吹毛求疵"——不包容等等,这些待人接物的方式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长此以往会潜移默化到学生身上,学生就会以这些方式来与人交往。还是上例的学生,在与她的家长接触和侧面了解中发现,其家长在人际交往中就存在着同样问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对学生交往存在影呐,还表现为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对学生的考试分数感兴趣,根本不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压抑心理等方面。许多家长片面注重学生智力因亲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些问题都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二)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校际差异的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总体状况和具体行为因素校际差异非常明显,“交际与交友方面”三类学校存在困扰的学生比例均较高。学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重点高中最低,普通高中居中,职业高中最高,呈速增趋势。
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的因素是造成学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的重要原因。
(1)学校办学思想的影响。学校的办学思想是为了片面提高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还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盲,将影响到学生同学的关系。
(2)学校是否能够提供更多的让学生交往的机会。例如各类社团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班会以及校际交流等等。因为,影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诸因素中,交往的频率是其中之一。交往的次数多,彼此相互了解的机会多,容易形成共同的感受和体验。
(3)学校对学生人际关系的指导。学校对学生人际关系的指导情况,会影响到学生的人际交往。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学校对全体学生进行普及性指导;另一方面,对有交往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学校在这两方面所做的工作,会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人际交往。第四、教师的素质、育人的态度和方法的影响。各类学校教师总体素质是有差别的,有关学者对我国的教师素质从有"3331"的估计,即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合格的占30%、基本合格的占30%,不大合格的占30%,不能胜任的占10%①。因此,学校是否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际交往指导,会影响到学生的交往结果。
2、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素质是造成学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的主要原因。
由于学生之间关系与智力是正相关②。智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我国中考制度决定了初中学生升入高中,要经过严格的饰选考试,根据学生的成绩高低分别进入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和职业高中(按一般情况)。学生进入高中后,智力的校际差异就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到学生的交往能力。智力水平相对较高的重点中学学生人际关系较好,同学关系行为困扰较少。反之,普通中学学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较多,职业高中学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较多。
(三)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抗性别对比的分析
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性别对比中,在总体和具体行为困扰因素上女生要好于男生,但差异性检验不显著。
随着性生理的发育与成熟,中学生逐渐注意并重视与异性交往,这种交往是由于异性的自然吸引而建立起来的男女同学之间的相互爱慕、真挚、纯洁的友谊。有研究表明16~17岁时,中学生对异性的消极感受几乎全部消失,并且异性友谊更接近成人的异性友谊。
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女生身体发育与性成熟一般比男生早两年左右。由于性成熟较早,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兴趣的时间亦早,在度过了初中时期 "不理异性"的阶段后,开始渴望与异性接触,从而在接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与异性接触的范围的不断扩大,高中生逐渐幢得如何结交异性朋友。而男生则在这方面的体验相对较晚,因此,出现的问题也较多。
五、结论
1、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总体状况和具体行为因素现状情况较好,在与朋友相处上困扰较少。在困扰具体行为因素中,"交际与交友方面"存在着软严重的问题。
2、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校际差异明显。不论是在总体上,还是在具体行为困扰因素上,重点高中学生明显好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职业高中的学生同学关系行为严重困扰比例较大,问题突出。
3、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性别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总体和具体行为困扰因素上女生要好于男生。
4、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与年龄因素差异性检验和相关性经验不明显,年龄因素对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问题无明显影响。
六、教育建议
中学生强烈渴望与同龄人交往,这是由其心理过渡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随着自我忘识和性意识的觉醒,他们渴望独立自主,渴望与人平等相处渴望能通过自己的智力和竞争竟得别人的尊敬,而这些在家庭关系中是不易实现的。因为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孩子再大在家里也是孩子,听话、服从是天经地义不能改变的事实。而与同龄人交往从一开始就是平等关系,在这里,可以无所顾忌地交换意见,畅谈感受,探索问题,寻求人生意义。在家里可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和撤娇,而与同龄人交往则是不允许的,只能理智地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平等的竞争,从体力到智力,从外部表现到内在品质的竞争,赢得同伴们的接纳和尊重。因此,中学生与同龄人的交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乏这种交往,会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相引起对社会的不适应。研究表明,中学生与同龄人的交往不良一旦产生,将会一直影响青年时期;乃至进入成人生活。中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与同学的交往关系是最为重要的。正是由于其重要性,针对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出现的同学关系行为困扰问题,希望家庭、学校、社会要真正重视起来,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几方面积极配合,这是关系到下一代如何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作为中学生,也要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好交往过程中的人际关系问题。
(一)对改善学校在中学生交友心理教育的工作提几点建议
鉴于结果分析中,学校的因素是造成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的重要原因,希望学校其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1、对学生进行正确友谊观教育,把友谊观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项内容。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交友目的,端正交友态度,克服见利忘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及一些错误友谊观对学生交友心理影响。
2、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学生集体中的友伴群。灰伴群是建立在情感、兴趣、爱好特长、理想基础上的朋友之间结成的非正式群体,它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中学生的非正式群体对集体的作用,分为积极、消极、中性三种类型,积极的是指其目标与集体目标一致的友伴群。消极的是指其行动目标与集体目标不一致,其心理与集体心理不相容,心向不一致,其成员通常是被忽视了的,或者心理上受过来自集体和老师的不良刺激的挫伤,逆反心理比较重,他们的交友心理一般是不够健康的,除了对自己群体内的同学们表示友爱,对其他人表示冷漠、排斥。教师要引导他们把对朋友的爱迁移到其他人和集体上去,在集体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加强学生人际关系指导,强化性生理和心理教育。人际关系指导、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是目前中学教育中非常薄弱的工作。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性身心教育相当迫切。因此,希望学校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困难,提供给学生交友的技巧和范例,指导他们正确的与异性交往,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环境。可成立心理咨询机构,设有专职或兼职心理辅导员,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可请经过心理咨询培训的德育工作者承担,还可请有经验的心理咨询专家做顾问,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困扰和状态。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满足男女交往和 交友的需要。减少异性朋友间隐蔽的频繁交往、苏桂姆林斯基说:"少年男女集体中男女少年的相互关系是否纯洁与高尚决定于少年期的精神生活是否充实丰满,"中学生不仅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且有娱乐、技能训练、特长发挥、人际交往的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吸引和约束他们,每个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增加了与同学交往的机会,便于他们选择朋友,建立友谊,并有利于友谊感的健康发展,同时可以分散学生对异性的注意力,淡化情爱意识,加深男女生之间的了解,为异性问的健康交往提供了健康有益的环境。另外,通过课外活动,如阅读指导、文艺鉴赏、社会评论等,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免疫力",克服不良社会交友观念的影响。
5、创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树立积极向上的校风,形成良好的学校人际心理环境。通过美化校容校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塑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枝风。好的校风可以熏陶、感化学生,在良好的人际心理环境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同别人交往和建立友谊,树立正确友谊观,形成健康的交友心理品质。
(二)对中学生朋友提供几点建议
1、在中学生交往过程中要处理好下面的一般性问题:
(1)朋友应当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学生应当结交多种类型的朋友,以满足各方面之所需。如:能够直陈自己的过错失误的挚友;能为自己指点迷津,使自己少走弯路的导师;能相助于危机、困难之时的患难之友;能与自己一同从事感兴趣的文娱体育活动的娱乐性朋友等等。从而为自己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青少年特别要注意多结交学习上能互助互济的同学们朋友,这样互帮互学,是你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
(2)中学生在交往中应当把握好择友的标准。如:具有共同的志向、兴趣,崇高的品德,能以心相见,其试相待,诚实、可靠、正直,具有渊博的学问,在某一方面强于自己等等。由于现实生活中同时具备几种条件的理想的人是很少的。因此,不必追求十全十美,否则就难以获得朋友。对于一些性格不同,兴趣有异,有某些不足的人也可适当接触,可使你加深对各种各样人的了解,培养与各种各样人打交道的能力,同时也可弥补自己的某些不足,寻觅到可交之友。因此,对于这些标准宜灵活掌握。
(3)珍惜友谊,发展感情。不智什么时侯,都要与人为善,珍惜友谊。需明白:"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有的人交友象蜻蜓点水,不能深入下去,满足于泛泛之交,或者喜新厌门,见异思迁;忽视朋友的感情,以自我为申心;有的搞实用主义,需要时为朋友,用不着时成路人,一旦有了矛盾就翻脸变故人,这些中学生们都应当加以注意。
(4)正确认识、深入了解对方。与别人建立某一类型的朋友关系,必须建立在较全面、深入认识了解的基础上。可通过直接接触,侧面打听等多种渠趋和途径,对其一贯的为人处世态度达到真正了解,以便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及其忘愿决定可交还是不可交,并确定朋友的类型。
2、针对同学关系行为困扰具体行为"交际与交左方面"因素中,存在问题的学生较多,现从行为取向上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以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
(1)真诚的关心别人。人际交往,需要真诚,所谓 "以诚相见"、"以心换心"、"以诚感人者,人亦试而应"。唐代张九龄《亲贤第一章》里说:"推心置腹,开诚布公。"说明了真诚在交往中的重要性。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见,相互之间容易加深了解,加深相互之间的信任,就容易结成真诚而牢固的友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你关心别人,别人才会礼尚往来,转而关心你。这就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
(2)改变自己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毛病。如:清高、气傲、狭隘、自私、吝啬、刻薄及令人讨嫌的举止。避免卖弄自己,夸夸其谈,目中无人,唯我独单的习惯与观念。改变自己的一些所谓 "小节"如爱打听别人的隐私,爱插嘴多舌,乱翻别人的东西等等。
(3)了解别人,能宽容、接纳别人,真诚地从心底里将别人视为朋友。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出身、经历、文化、修养,习惯不同的两个人之间必然存在若这样那样的差异。对这种差异,需要加以包容。彼此相处中的非原则性矛盾要善于 "钝化","难得糊涂"。对于别人的缺点妥善于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自己也要宽宏大量,笑口常开。待人随和、平易近人,讲究文明礼貌,笑脸待人,也就是要学会 "微笑外交",习惯在与人交往时含其试的微笑,从而消除别人对你的疏远与恐惧,给人以温暖亲切之感。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的独生子女在家是 "小皇帝",任性主观,容不得不同忘见,对很多事情或同学看不惯,处理同学的关系缺乏 "弹性",碰到矛盾一触即发,只有别人让他,没有他让别人,这样就会出现困扰问题·
(4)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往。要想让别人理解你,喜欢你,首先要别人了解你。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从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沟通包括信息沟通和感情沟通,有了充分的信息沟通,不但能加深彼此的了解,同时个体也因为情感得到表达,而感到心情舒畅,自然会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人际的融洽性也提高了。感情沟通比信息沟通更高级,它建立在双方一致、融洽的基础上。高度的感情沟通,彼此可以产生满忘、喜爱、吸引力等心理体验,以形成牢固的整体感。具体来说,包括双方的一般情况、人品、双方较接近的特点,以及你希望与之交往成为知心朋友的愿望。这就需要与人适度交往,实现心灵的沟通。可在学余、业余时间找人聊聊天、谈谈心,玩一玩,从而创造更多的了解别人,也让别人了解你的机会。
(5)注意自己形象,加强自身的修养。如服饰整洁,与陌生人交往时,注意在外表及内心等各方面给人以使好的第一印象,形成与你继续交往的吸引力,使之产生相见恨晚之感,进而与你深交。
(6)善于称赞。赞美的话语最能激起别人的自尊心,这也是每个人都追求的。宜多注意发现别人的优势长处,不吝惜其诚的称赞与肯定,从而获得别人的好感。但赞美也得注意方法、方式、以免弄巧成拙,特别是要防止虚伪与阿谀之辞。
(7)多多帮助别人,助人为乐。如:在学习上帮助某门学科有困难的同学,自己有好的书就主动借给别人,别人有求于你时,尽心尽力地予以帮助,特别需要注意"雪中送炭"。这样,你投之以桃,别人就会报之以李,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你了。同时,反过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战国策·魏策》里说:"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这些都说明,人与人相处中,互帮互助,容易形成稳定、密切的关系。这样,你也不会感叹知音难觅,会发现天涯处处有朋友。
(8)交往频繁,有利于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在 "互动"中发生联系和变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密切,彼此的交往是前提。原先关系密切的两个人,后来交往少了,关系可能淡漠下去;原先不很熟悉的两个人,由于经常在一起活动,关系也可能亲密起来。因此,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是和交往水平成正比的,交往须繁越高,人际关系越容易密切,反之亦然。
(三)对改善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1、家长应改变教育观念,从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转变为 "望子成人"、"望女成人"。家庭教育在学生人格形成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的教"育培养,更应重视学生心理的健康,注重养成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先成人,才有可能成材。
2、家长应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有关家庭教有的理论和方法,按心理学知识指导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3、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完善自己的人格,使学生在家长乐观向上的情绪和良好的交往目的、方式与行为的氛围中,受到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
(四)对改善社会教育环境的建议
1、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的必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前面已经提到,加强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尤其是加强正确的人际交往教育,对当代中学生心理键康成长和社会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当前己经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例如经费的不足、急功近利的思想等。这就需要相关的各级领导,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充分认清当前的形势,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当代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对我国未来的影响。有关部门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注意大众宣传媒介的导向,净化各种社会环境,坚决取缔对中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场所,使青少年能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完成自己的社会化过程。
① 杭州市教科所编写:《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7页。
② 郑和钧、邓京华等:《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52页、第35页。
③ A.M弗里德曼、K,H沃尔科夫著,李国辰译:《中小学教师应用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l90页。
④ 郑和钧、邓京华等:《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52页、第35页。
⑤ 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⑥ 黄政杰、李隆盛主编:《班级经营一理念与策略》(台湾)师大书苑1993年版,第200页。
① 全国十三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编:《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82页。
① 杭州市教科所编写:《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8页。
② 潘薇、张金宝:“中学生交友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建议”,《山东教育科研》(济南),1992年第6期。
① 佐斌:“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实考察”,《教育研究与实验》(武汉),195年第4期。
② 《论语·子罕》
③ 《论语·子路篇》
①王雁、秦金环、王建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5期。
①赵淑文、张亚玲:"由一次心理健康调查引起的思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京),1995年第6期。
②黄政杰、李隆盛主编:(班级经营一理念与筑路》(台清)师大书苑1993年版,第2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