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梳头下载:中美日之间新一轮的战略博弈不可避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6:57:53
中美日之间新一轮的战略博弈不可避免
  今年7、8月间,中美在西太平洋海域频频发生碰撞、摩擦。在东北亚,围绕美国是否派遣航母参加美韩在黄海的军事演习问题,中美之间一度出现了剑拔弩张的气氛。在东南亚,美官员高调宣称美国在南海拥有“国家利益”,宣布美要介入南海事务,指责中国在南海的“强硬姿态”引发该地区“担忧”,中国外长对此进行了严正驳斥。美国还派包括航母在内的强大舰队至南海巡弋,并与越南举行军事演习,引起中国方面的忧虑与不安。9月以后中美双方互派使节进行沟通,双方领导人和国防部长也在国际场合进行了会谈,两国关系有所缓和。但紧接着中国与日本又围绕钓鱼岛主权发生激烈争吵。日本以国内法扣押中国渔船船长,引起中方强烈抗议。其后日本虽被迫放人,两国领导人也进行了接触,但Dou.Zheng.没有结束,双方国民感情隔阂加深。冷战后相对平静的亚太地区一时间似乎风云突变,形势变得紧张起来。有人惊呼东亚从此变得“不稳定”了,太平洋“不太平”了。  形势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中美之间、中日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碰撞、摩擦、争吵?  转型期间大国新的战略博弈不可避免  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估计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战略格局和地缘政治结构的深刻影响。当前中美之间、中日之间出现的摩擦、冲突,都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战略格局变化加速、权力转移趋势日益明显的大形势、大背景下发生的。旧的战略平衡已经难以为继了,而新的平衡又一下子建立不起来,在这种形势下大国间的战略博弈是不可避免的。这在亚太地区可以看得很清楚。  毫无疑问,当前美国仍是全球唯一超级大国,无论是经济实力、军事力量、科技水准、文化影响,美国在亚太地区仍是第一强国。但另一方面美国受金融危机沉重打击,国力相对衰落,在亚太地区影响下降,霸权地位动摇,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目前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高达9.6%。12009年财政年度赤字高达1.4万亿美元,2010年财政年度赤字仍达1.3万亿美元。2债台高筑,大批商品房积压,据报导要3-4年才能消化掉。3美国经济迄今尚未完全摆脱可能出现二次探底的风险。对外美国虽然已经勉强从伊拉克初步脱身,但在阿富汗仍深陷泥沼。这些情况不能不严重影响美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现在回过头来可以看得很清楚,在天安舰事件发生前,美国在亚太地区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战略困境。美在日驻军基地转移受到日本民众的抵制,到处碰壁,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这说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65年、冷战也已结束20年的今天,日本人民并不欢迎美军长期驻扎在自己的国家。韩国也不欢迎美军长驻,在天安舰事件前已与美国达成两年后美军全部撤走的协定。日本前鸠山内阁创议建立不包括美国在内的东亚共同体、中日韩与东盟对话机制的加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也使美国产生自己可能被排拆在东亚这个蓬勃发展的经济圈之外的危机感。这就是美国宣称要“重返亚洲”,奥巴马高调宣布自己要成为“太平洋总统”的背景。国务卿希拉里上任以来频频访问亚洲,奥巴马在今年11月访问印尼、印度、日本等国,就是为了贯彻“重返亚洲”的方针。其中固然有针对中国这一面,归根结底,是为了巩固它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  长期以来日本稳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在亚太地区扮演经济发展的领头雁的角色。日本的雄心壮志是在经济大国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政治大国、国际大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由于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后经济长期低迷不振,不仅未能实现上述目标,其国际地位反而有所下降。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G2”、“中美共治”等概念的提出,更使日本感到失落。今年第二季度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中国将越过日本成为第二世界经济大国已成定局4,使日本的失落感进一步加深,朝野一片焦虑。  中国在金融危机风暴袭击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东亚各国经济复苏、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提高,在亚太地区的影响也显着加强。例如中国与韩国的贸易去年已达到1409亿美元,超过韩美、韩日贸易的总和。5中国现已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据报导,2009年中日贸易达到2285.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达1504亿美元,同比增加34.5%。6日本经济走出困境,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与中国的贸易。报载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今年1-9月就达到2113亿美元,同比增加44%,7其对东盟经济复苏的拉动作用可想而知。中国正在代替美国成为拉动东亚经济的主要外部因素。  中国无意与美、日争夺亚太主导权,也从不在国外搞什么势力范围,建立什么“后院”。但随着国力的增长,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的扩大是一个客观现实。中国和韩国、印尼、新、马、泰、菲、越等国的兴起改变了本地区的力量对比,这使美国觉得自己的霸权地位受到威胁,并视中国为其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焦虑中的日本从其本国利益出发,虽然有时在重亚还是重美上有些摇摆8,但总体上也把崛起的中国看作主要的竞争对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美、中日之间的一轮新的战略博弈就不可避免。亚太地区的大国关系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磨合期。  中美在亚太海域的战略交锋  中美这一轮在亚太的战略博弈主要表现在海域的交锋。美国近年来原已以关岛为重点加强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天安舰事件发生后,美国感到这是加强军事部署、巩固它在亚太霸权地位的大好机遇,立即牢牢抓住这一契机,调兵遣将,频频举行军演,炫耀武力,在军事上外交上大力支持韩国,并趁机加强与日本的同盟关系,与韩国达成延长美军驻韩时间的协定。同时美国又施展所谓“巧实力”,利用东盟一些国家与中国之间在南海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争议对中国发难,籍此拉拢东盟,加强其在东南亚的地位。美国和日本一再扬言,要把中国的海军限制在第一岛链内9。  中国一贯奉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与美国争夺亚太海域主导权。中国原来海军力量十分薄弱,海洋权益长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在国力提高后加强海军建设并采取若干措施加强对海洋权益的维护,例如,要求美国及其他海洋大国遵守海洋法尊重中国在其经济专属区的权益,派遣舰艇在国际水域航行和进行科学考察,在某些争议区域以适当方式显示自己的主权,等等,这是应有之义。但美国恰把中国海军力量这种有限的增长(远不能与美国相比)看作对其在亚太霸权的潜在威胁,并认为中国这些维护海洋权益的合理要求和行为触犯了它原来设置的底线,妨碍它的“自由航行”,而持反对、阻扰、打压的态度。中国为维护国家主权和自己的海洋权益不得不起而抗争。在这一轮交锋中,美国处于攻势,中国处于守势,这是很明显的。  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主权争议的冲突与较量  钓鱼岛主权争议原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老问题。1982年两国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中方提出搁置争议,日方没有反对,双方事实上就此达成了默契。10多年来中国虽然坚持对钓鱼岛的主权,但在行动上遵守搁置争议的原则。日本虽未正式承认两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存在争议,但在行动上尚算克制,如在一般情况下不准其国民登岛。因此长期以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虽发生过一些摩擦,但没有发生大的冲突。这次中日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发生激烈冲突,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日本积极推行扩张海上领土的海洋战略的结果。冷战后日本一些战略家总结历史教训,认为历史证明日本作为海洋国家向大陆扩张是行不通的,只能以海洋国家的定位谋求发展。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确认“专属经济区”概念并重新定义“大陆架”概念后,日本认为这是扩张其“海洋领土”的绝好机会。其后历届自民党政府先后制定了扩张“海洋领土”的战略、法令、计划。按照某些日本战略家的设想,扩张后日本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总面积将是日本陆地国土的10倍。11民主党政府执政后全盘继承了自民党政府的海洋战略。  这次中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与日本巡逻船发生碰撞,原为一偶发事件。其所以为发展成为中日两国间一次激烈的冲突与较量,主要是由于日民主党内以外相前原诚司为代表的强硬派12,为了推行海洋扩张战略,坚持以国内法扣押和审讯中国船长,力图籍此事逼中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如果中国方面承认或接受日本这些行为,那就无异承认、接受钓鱼岛是适用日本国内法的、主权属于日本的岛屿。这触犯了中国的底线,是中国绝对不可能接受的。经过中国方面的强烈抗议和有力的反制措施,菅直人政府被迫放人,矛盾有所缓和。但Dou.Zheng.并没有结束。中日在东海的海域划界和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争议将长期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日这场冲突中美国的态度。美国一方面表示对钓鱼岛的主权争议持中立态度,另一方面又表示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为日本撑腰。在日本被迫放人后美国智库人士评论说,这件事看上去是中国得分,日本失分,但“实际上日本是赢家”,是中国失分。因为这使美国“不得不站在日本一边”,也会使有关国家疏远中国并寻找保护。13这些评论反映美方认为中日矛盾激化在战略博弈中有利于美国。这不能不使人深思,日本强硬派人士的冒险行动有没有美国背景呢?  战略妥协还是战略对抗  当前中美、中日间的战略博弈是否会导致战略对抗?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不大。  第一,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的核心仍然是保持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美国人的说法是领导地位)。中国虽然不承认什么领导国家,但也不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中国一贯重视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并已明确表明,不仅不反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存在,而且欢迎美国在亚太地区发挥积极作用。冷战结束后美国确定对华实行接触+防范的两手政策14,奥巴马政府继承了这个两手政策。当前美国政府的主调仍是要发展美中积极合作全面关系。希拉里等美高官和美智库人士都表示,美无意遏制中国,不想与中国搞零和游戏。美国主动派高官来华进行沟通。美虽声称有权派遣航母参加黄海军演,但在实际行动上比较谨慎。美国会和政府一再在汇率问题上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但又尽量避免摊牌。这些都表明美国不愿与中国搞僵关系。中国一贯重视发展与日本的和平友好关系。日本在钓鱼岛撞船事件后也一再强调要保持和发展与中国的战略互惠关系。连日本强硬派代表前原诚司近日也表态说,作为世界第二、第三经济大国,日中两国应携手合作,继续推进战略互惠关系,从大局出发解决彼此间的问题。并称,今后他将本着这一想法去说,去做。15  第二,中美、中日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越来越强,已形成某种“一荣俱荣、一衰俱衰”的关系。中国与美国已互为对方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而且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已发展到这样的程度,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话说,中美经济已形成了一种“金融恐怖平衡”的关系16。如果美国经济再次陷入严重衰退、美元体系骤然崩溃,中国将遭受巨大损失,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也将发生重大困难。反之,如果中国经济陷入严重困境,对美国经济以至世界经济也会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日本经济与美国经济竞争性较强,与中国经济则互补性很强。与中日经济合作给双方带来的重大利益相比较,两国在东海海洋划界和钓鱼岛主权的争议应该说是次要的。  第三,中美日在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特别是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上具有共同利益。朝鲜半岛如果出现爆炸性的局势,首先遭受重大损失的是中国和南北朝鲜,其次是日本,然后是美国及其他东亚国家。中国努力促成六方会谈以稳定朝鲜半岛的方针不仅有利于中、朝、韩,也有利于日本和美国。在维护西太平洋-印度洋航道安全上,中日美三国利益也是一致的。中、日、美和东南亚有关国家在共同维护航道安全上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第四,中国维护海洋权益和岛屿主权的立场是明确的,但在做法上会掌握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也就是说,在维护海洋权益和岛屿主权的Dou.Zheng.中,中国将严格遵守国际法,首先要在道义上站得住;同时又会从实际出发,研究在当前现实条件下问题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地去做。有些问题虽与理有据,但条件不成熟,只能部分解决,或推迟到以后解决。中国会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与邻国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上的争端,主张在争端最终解决前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目前中日、中美在海洋权益上的矛盾,从总体上看,还是局部性的而不是全局性的利害冲突。  因此,中美、中日间经过一段时间交锋、谈判,包括战略试探、摸底,逐步磨合,达成战略妥协,建立新的平衡,使局势相对稳定下来的可能性很大。当然,如果有关国家领导层战略误判、决策错误,也不能排除发生战略对抗的可能。  2010年岁末迎来了一系列高峰会议,包括东亚高峰会议、中日韩和东盟对话会议(10+3)、G20会议、APEC领导人会议等,为中美、中日领导人会晤、沟通提供了许多机会。通过这些会晤,中美、中日之间分别达成某些妥协,使形势进一步缓和,国家关系得到改善,是可以预期的。人们对此似可抱谨慎乐观态度。但也不要以为经过一两次领导人会谈,大国间的一切争议、龃龉就会烟消云散。许多带有结构性的矛盾,决不是一两次会谈能解决的。还会有反复,Dou.Zheng.、谈判、妥协,多次反复,才能摸清相互的底线,找出妥协的切入点,修改旧的游戏规则或制定新规则,建立起新的结构、框架,达成新的平衡,使三国关系相对稳定下来。
  更多铁路评论请登陆 中国铁道论坛(http://bbs.rail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