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nat grape seed:痴黛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5:57:26

 

痴黛玉

林黛玉五岁时受业于贾雨村,教她一年后,黛玉之母贾敏去世,于是贾府史太君接黛玉进京(时年虚六岁),宝玉近虚八岁,所以说他和林妹妹是“从小一起长大的”。

黛玉在曹雪芹的笔下是身材袅娜,才思敏捷,智慧过人,是集病态、任性、绝世的才情和美貌于一身之人,她是诗的精髓,花的魂魄,童真的化身,她生在盛世,死于华年,从生到死只虚度十七了个年华,她钟爱宝玉一人,是“红楼”的第一痴情女子。所以作者称她为“痴颦儿”。 第八回甲戌夹评为:“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真正绝倒天下之群钗矣。”

她与宝玉的吵吵闹闹,主要体现了她对宝玉爱情的执著。怕在无形中失去了这份爱,她失不起,更输不起。要知道,她从小就失去了知冷知热,知疼知痒为她终身打保票的父母!现在只是有一个年迈的亲外祖母,唯一可依靠的就是贾宝玉。她也知道她的舅母王夫人并不喜欢她,耽心从她(王夫人)身边夺走她儿子宝玉的爱。薛宝钗来贾府,又是来分享她爱情之羹的。所以她生活在贾府,处处小心谨慎,刻刻层层设防,经常小肚鸡肠地向宝玉讨情索爱,她几乎是孤苦无助,她真活的不容易。曹雪芹给她设计了这么一个悲剧性的生活环境,首先开始的还泪之说就是悲剧,在这样的设计环境中她的命运必然是悲惨的!“薄命”的!

黛玉死在贾府被抄之前,探春远嫁之后,贾母死后,宝玉袭嫌刑事案(柳湘莲强梁案)潜逃在外之时,以及紫鹃死后不久,黛玉为担心宝玉忧虑病重,并受王夫人、赵姨娘、元妃等人之气,病重而死。

在黛玉病重之时,王夫人因元妃肯定了金玉缘,对黛玉之病不问不治,紫鹃多次要求给黛玉治病,均遭到王夫人的冷淡,实在看不下去,不得已紫鹃气得跟王夫人吵了起来,结果紫鹃跟晴雯一样,遭到王夫人的毒手,不幸被害死在黛玉之前。

黛玉住的是潇湘馆,实际是赵姨娘之辈为了祸害宝玉,最后林黛玉被贾府的恶势力所吃掉,香消玉损,寓意消香馆;

黛玉签:芙蓉花---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

 

黛玉的死---

关于黛玉如何死的,是何种死法,脂砚斋没有留下任何暗示。只是批为“泪尽夭亡”,所谓“夭亡”,不是老死,而是非正常死亡,年轻或年幼因故(病)而亡。目前有两种说法:---

(1),中秋月夜黛玉自沉寒塘仙去。其根据是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的联词:

A,寒塘度鹤影,冷月葬花魂。

B,娥皇、女英两妃子在哭斑了湘妃竹后自沉而死!

---(此死法不应称“夭亡”,是主动去死的)

(2),富察明义与曹雪芹是同一时代的人,是曹雪芹的至亲,是见过曹雪芹全部原手稿的人。提到黛玉死的那首诗是:---

伤心一首葬花词,   似谶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缕,   起卿沉痼续红丝。

沉痼是久病陈疾,说明是要治好她的病,再与宝玉结合。不能说由于她的病治不好,再加上王夫人的威逼,她就跳湖去?

该诗说明了黛玉的结局像《葬花呤》里写的那样,是一语似谶,确是成真,“一

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至于黛玉病死在春末,还是在《秋窗风雨夕》中的秋天,说法不一。“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黛玉葬花时说过:“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所以黛玉绝不会把自己的冰清玉洁的身体投入水中。

从富察明义的诗看,“起卿沉痼续红丝。”必是因病而亡,但红学界大部都认为黛玉死在一个中秋的夜晚:“冷月葬花魂”。

再看脂评,第廿二回: “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庚辰夹:“问得却极是,但未必心应。若能如此,将来泪尽夭亡已化乌有,世间无此一部《红楼梦》矣。”---确是泪尽夭亡! 不是沉湖仙逝。

 

青年作家苏芩研究《红楼梦》过程中认为黛玉病死在中秋八月二十三日,这是曹雪芹给予读者的暗示,这倒可考虑考虑。

第四十二回,宝玉要茗烟找茗玉祠堂是刘姥姥游大观园的前一天。游大观园后的第二天巧姐病了,平儿拿出《玉匣记》给彩明念,彩明念道:八月二十五日,病者东南方得遇花神,用五色纸钱四十张,向东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以此时间推断,刘姥姥游大观园是二十四日,其前一天当是二十三日,也是宝玉要茗烟找茗玉祠堂的那一天---八月二十三日。正是中秋过后不久,按红学界的论断,黛玉死于第七十六回湘、黛中秋凹晶馆联诗后的第二个中秋后不久。这里的八月二十三日正是隐写日后黛玉死亡的真正日期。曹雪芹从不写废文、重文,也不会无中生有地编出这么一段没有用的“茗玉”故事来,更不会无聊到写出这一段迷信色彩的情节,他在暗示八十回后的佚稿中黛玉的死和日期。这是他写书时惯用的前后相互照应的技法,所谓伏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