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ularity电影讲什么:太极八卦的物质基础及其应用(之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3:54:17

太极八卦的物质基础及其应用(之三)

刘光宇

转自: http://www.yihun.com/Article/yxlt/yxltt/200812/1451.asp

 

 

1.4 《洛书》及其意义

从日月的运行的数学模型,按一定的规则得到《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这个数学模型就是《真河图》和《洛书》。再仔细观察《真河图》发现,只要把四方的四个阴数逆时针旋转45度,就得到《洛书》。这一动作说明,《真河图》和《洛书》是对日月运行这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的描述。《洛书》来源于《真河图》。与日月运行的真实情况相符,表述的是一种自然规律。也就是说,《先天八卦》《后天八卦》表述的是一种客观规律,并非主观臆造。

 

1.4.1 后天八卦数学模型

后天八卦数学模型即《洛书》,是一个九格数表.如图24。是在发现日月逆行以后,由《真河图》转化而来。数表虽然很简吉,但其内涵却很丰富.与日月的实际运行又是非常吻合.具有客观性,非人为臆造.

1.4.2 《洛书》的稳定性。

《洛书》具有超稳定性,其任意一边三数之和等于15。这样的结果,一方面说明这个数表不是人为填写,具有客观性,与一个节气之数相吻合。另一方面说明日月运行的稳定性,非人力可以操纵,可以控制。



 

1.4.3 《洛书》数列的意义

 

《洛书》数列之数360,为周天度数,正好为一年之天数。古以360天为一年。虽后以365天为一年,但周天度数360仍是客观之数。这也说明《洛书》是表示日月运行的客观数据,非人为臆造。

 

1.4.4 《洛书》配八卦,体现日月逆向分运动。

 

 



由日月顺行到日月逆行,这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逐渐深化、提高的结果。《河图》有可能就是当时认识的真实记录,只是流传有误。但是,日月运行的方向事实只有一个。今人史力生在《河图》基础上提出《真河图》,并由《真河图》得《洛书》,很好地解决了“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千古疑案。先天八卦图的“象”系统,不能承载日月合运动及能量转换,即五行变化,而《洛书》和由《洛书》推导出来的《后天八卦图》则可以很好地体现出。

古人仍是“大地中心论”,但“是以大地为中心,以星宿为参照系”时,发现日月逆向运动。《洛书》四阳数一、三、九、七居外,象太阳运行的“四象”。四阴数二、四、八、六居内,象月亮运行的“四象”。五居中,为土,为大地,为地球。这样,《洛书》配《后天八卦图》实际表述的是以大地为中心的立体空间图。这也许是“大地中心论”的理论依据。从图上看去,地球位于中心,人仍然在大地之看问题,把这个中心视为第一个星体,×1。1乘任何数得1。从图上看,月亮是去地球的第二个星体,视为2,用“2”乘以四个阴数象,即位:2×2=4,到位。2×4=8,到位。2×8=16,取个位6,到位。2×6=12,取个位2,回到位,得月亮逆行,循环不已。从图上看,太阳是去地球的第三个星体,视为3,用“3”分别乘以四个阳数象,即位:3×1=3,到位。3×3=9,到位;3×9=27,取个位7。到位。3×7=21,取个位1,回到位,太阳顺行,循环不已。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日月是逆向运动的。

 

1.4.5 《洛书》数学模型体现日月逆向合运动

从上图看,日、月运行,可以分别看作是两个封闭的圆周运动。而我们都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月亮围着地球转。在地上看日月运行,虽然还是逆向运动,但是,因为有南北回归的存在,每天太阳升起并不是在同一个位置,月亮也一样。换一句话说,日月虽然作循环运动,但是它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一种螺旋性的。一张简单的《洛书》表格,完整地表达了这种日月交叉运行,螺旋型变化的过程。请看以下的分析。 

 

1.4.5.1 太阳运动在《洛书》中的体现

太阳实际的运动是东升西落。在《洛书》中的体现是沿阳数“1、3、(5)、7、9”顺向运动。图27显示了由直线连结,到曲线变化,再到坐标曲线的演化过程。图27中的《洛书》是平面图,其曲线也为平面曲线。

 

    1.4.5.2 月亮运动在《洛书》中的体现

把《洛书》中阴数按2、4、6、8顺序连接,可视为月亮的逆向运行路线。图28显示了由直线连结,到曲线变化,再到坐标曲线演化这样的过程。

 

 

 

1.4.5.3 由曲线到圆周运动再到右旋双螺旋结构

图29是正弦函数曲线图.从图29可以看出,圆周运动可以用正弦或余弦曲线表示。反过来讲,一个正弦或余弦曲线也可以表示圆周运动。

 

所以,图27、图28由阳数1、3、7、9和由阴数2、4、6、8所连接的曲线完全可以表示日月的圆周运动。同样的道理,我们完全可以把日月的圆周运动用《洛书》曲线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这样我们就能看出,《洛书》实际是由两条曲线构成。这两条曲线所代表的是一个空间结构,看似都穿过中央五(五代表大地),实际是“绕”大地的,所以。这两条曲线应当看作是象弹簧一样的立体结构。把这两个立体的曲线一合并,就发现它是一个右旋双螺旋结构。和DNA右旋双螺旋结构完全一致。

 

 

2.太极八卦的应用

 

以上系统、完整地论证了“太极”,“八卦”的来历。使我们明白太极八卦是研究日、月规律的学问。所谓“日、月之谓易”正是这个道理。有人说“八卦是无字天书”是有根据的。“数、象、理”是八卦的核心内容,那么,八卦又是怎样和“占”扯上关系呢?即:八卦是怎样被应用的?

 

2.1 八卦是怎样被应用的?

首先,是实用性的需要。研究日月运行规律(即太极八卦)是为了正确向天下发布节气,天气变化。只有正确地发布了天气、节令变化,才能“替天行道”,传达上天的旨意。最高统治者“受命于天”的“天子”地位才有“合法性”。所以,在上古,中古时期,太卜所掌握的观测数据和观测方法,是国家的最高机密。

其二,是其规律性的使然。《系辞》“……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是讲古人发规了自然界可以归纳,可以类比的规律性。古人用一句“天人合一”给予高度概括。“一”为何?,《老子》曰:“道生一”。一既是规律性。又有一句古语“天人相应”,即是人与自然现象,天体运行相适应,相对应。这本是在古代极易理解的一句话。但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似乎是太笼统了。张颖清提出“生物全息律”,即生物任何局部都是整体的缩影,含有个体生物的全部信息。这为后来生物克隆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此,有人提出“宇宙全息律”。认为八卦(六十四卦)是宇宙全息之密码。任何一个卦(局部的信息),都可以“克隆”出整体的信息来。黄鉴老师悟创的《易魂》系列,更加形象的比喻为“时空网络学”,即由八卦系统和干支系统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抓住时空网络中的任意一点,就可以连带起整个网络。那么,这个网络是由谁编织的呢?本论文的第一部分,论述的八卦的来历,实际论述的是日月的运行规律。所以说,八卦这张“网”实际是由日月运行编织的。而《黄帝内经》讲得也很明白,干支系统,实际也是记录日月运行的。简单一句话,干支系统这张网也是由日月运行编织的。那么,为什么时空网络就可以用于“占”呢?

实际上,在应用八卦“数、象、理”进行“占”的问题上,古老的《易》学与现代的《生物遗传学》,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殊途同归了。所不同的是,《易》文化是从宏观讲日月地的运行对万物的影响;而现代《生物遗传学》是从微观讲遗传与变异的规律,万物都受日月运律的影响。日、月运行是万物之纲纪,统领世间万物。太阳是大地万物之父,月亮是大地万物之母。日月(地)的运行,孕育世间万物,并且,日月运行的节律,深刻时络印在每一种生物,每一个细胞的分裂、生长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生物能够游离于日、月、地“三界”之外不受日月的孕育而生长。假设虽有“日月地”三星体,但“日月地”的运行规律不符合太极八卦,六十四卦和《洛书》右螺旋双螺旋结构,也不会有地上生物。至少不是象现在这样的生物。(研究外星生命者应当注意到这一点,而主张炸毁月球的观念是绝对错误的,是要将人类和一切生物彻底毁灭,不可想象的。将来开发月球,也应提前想到月球的轨道的改变对地球生物破坏的严重问题)。现代《生物遗传学》,从微观讲遗传与变异的规律,最后与八卦,六十四卦,《洛书》双螺旋结构完全一致了。比如人的胚胎发育: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这是新个体生命之始,受精后大约三十六小时,开始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细胞。一边分裂,一边从输卵管向子宫移动。而后两个分裂成四个,四个分裂成八个细胞。……这一段“生命”的过程用易学的语言讲则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八个细胞后来发育成人体八大系统。这样可以把这八个细胞之一看作新的发育点(太极点)。生物的克隆技术就是用任何一个体细胞(与精细胞不同)发育成一个全新的,与原体拥有相同遗传信息的个体。那么,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太极八卦的每一步都是生命的过程。克隆技术实则是生命信息的重复再现。据此,我们又可以认为,生命的每一步又都是新的太极点,所以,黄鉴老师利用太极点置换,可以发掘无限量的信息。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染色体内有四对碱基,组成64个遗传密码。由64个遗传密码组合成长链,为DNA或RNA,其空间结构恬为右旋又螺旋结构。这就归结到太极,四象,八卦,六十四,和洛书上来了。因为任何人,任何事,不能脱离日月地运行总规律,总范畴,所以,可以用太极八卦进行“占”。

总之一句话:地上万事万物都有同一个信息原,即日月地运行节律。在这同一信息原中的任何一个分支点(即任何人,事),又都可以视作一个新的太极点(信息原),进行信息克隆。所以,太极八卦之“数、象、理”可用于“占”。

 

2.2 八卦应用的误区

基于以上的结论,易学的应用非常广泛。黄鉴老师讲得好,《易经》讲的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笔者认为,在易学的领域里,有一些概念被混淆了。一是认为《后天八卦图》用得多,《先天八卦图》用得少。其实不然。《后天八卦图》主“理”,主要的内涵是配五行、方位。体现在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生、克、制、合、化上。《先天八卦图》主“象”,应用范围同样广泛,主要的内涵是卦象,爻象。如一个卦由下往上读为: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由下往上,前后、左右之分,上圆下方,内圆外方,上白下黑……等之应用。二是把《先天八卦图》的范畴和《后天八卦图》的范畴搅和着,说不明,理不清。那种认为乾为南(先天),为西北(后天),其数为2、7(河图),又为6(洛书),还为1,属性为火(先天),又属金(后天)是错误的。应当讲,《先天八卦图》主静,为立体的、空间性的。《后天八卦图》主动,为平面的,时间性的。《先天八卦图》表形态,《系辞》第一章讲得好:“天尊地卑,山泽以能气,雷风相博,水火不相射”。《后天八卦图》配五行,方位,表时间流动。《系辞》讲得好:“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这里乾卦主西北,秋冬之时。其数就是《八卦次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