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的网pdf下载:10-2-24走进与袁世凯结下不解之缘的小镇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45:00
 

凤凰卫视2月23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据说有这么一个故事,在大清朝晚期那会呢,近代欧洲列强,也就是德国、英国、法国等等这些国家,它们所印刷的中国地图上都会标注一个叫做小站的镇子。这个唯一被标注的中国小镇,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获此殊荣呢?1894年,袁世凯从朝鲜回到国内,在此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袁世凯的人生和这个小镇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这个方圆52平方公里的地界里,袁世凯奠定了他一生的事业基础,自此以后,袁世凯声名鹊起,扶摇直上。

讲解员(小站练兵团):咱们可以看一下,这是当时袁世凯所创建的武备学堂,它是传授西方重要文化知识的场所,当时在小站练兵时出现的5位总统、9位总理、30位督军都是出自咱们的武备学堂,也就是现在的讲武堂。

解说:1895年冬天,也就是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半年之后,在督办军务处任职的袁世凯,从北京来到了天津小站,肩负的是当时朝野内外,一致呼吁的一项重要任务督练新式陆军。

张华腾(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他在国内的真正的发展,还是从甲午战争小站练兵开始,他恐怕以后一辈子就是依靠军队,然后进到政治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来新夏(南开大学教授):那么袁世凯依靠了这支在小站练的这支兵,就作为他整个起家的本钱,也可以说是北洋军事政治集团的一个基础。

解说:毫不夸张地说,操练新军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最时尚的职业。那场发生在1894年与1895年之间的跨年大战,将本已是日薄西山的大清王朝击得狼狈不堪。战败之后,朝廷内外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改革浪潮,其中要求训练新式军队的呼声则格外响亮。

张华腾:我们为什么被日本所打败,就是我们的军队不行,我们的陆军、辽东开去六万的陆军,我们虽然打了一些小仗,但总体上都是失败的,海军最后也是全军覆没,就是军队不行。

刘亿江(《袁世凯评传》作者):我们军队从数量上比它多,从装备上比它不弱,可是为什么战不过它?就是我们的训练不行。

解说:从朝鲜回国之后,袁世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京城奔走,结交权贵和各方人士。这一年,36岁的袁世凯对自己的前途有着精心的设计。

刘亿江:按说当时他有温处道的实职,一个道台嘛,有位置在那等着你呢,他要想做马上就可以去,现在管着浙江温州、处州两个府十几个县,相当于现在专员似的,马上可以上任,而且那个挣钱比当京官挣得多,他不去,我宁可在督办军务处打杂,跑跑颠颠没什么实际事可做,挣钱还少,我也不上温处道去当那个实职去。在哪呢?因为这督办军务处我能接触到上层,我能为我争取去练兵,在一个最近的位置上,最好的位置上。

解说:袁世凯深谙清朝官场积习,四处活动、八方经营、请客送礼、重金贿赂、拜师请托这些词汇估计都不足以涵盖袁世凯当时的种种手段,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棋就是舍弃了当年一手把他提拔起来的恩师李鸿章。

刘亿江:因为当时李鸿章甲战败以后,成为替罪羊了,很不得志,那么他就去改换门庭呗,去投靠有个叫李鸿藻的,李鸿藻这个人当时是军机大臣,和翁同和属于受光绪皇帝比较倚重的大臣,那么袁家袁甲三的时候,也是过去清朝和曾国藩、李鸿章他们都是一起的,镇压太平军,捻军出身的,他家有些老关系、老人脉,所以他通过这个就和李鸿藻那边搭上弦了。

解说:袁世凯的这些行为,后来被人们指责为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等等,其实我们只要换位思考,在波谲云诡的晚清政局中,不找棵大树,确实不怎么好乘凉。反正不管怎么讲,袁世凯用他的方式成功地打入了某个圈子,而这个圈子是由那些具有话语权的人构成的,有了在这些当时的大人物旁边,端茶递水的机会,接下来的事情似乎就顺理成章了。

刘亿江:他那个嘴皮子,当外交官的嘴皮子,再加上军队他也懂,这一掰呼,李鸿藻也想将门之子,有才、军事、外交全通,了不起、了不得的人才,所以李鸿藻就向军机处就推荐他,那么李鸿藻和荣禄的关系非常好,荣禄是西太后非常倚重的人,所以李鸿藻既然推荐他,荣禄对这个人也就比较看重。1 2

解说:有了当朝两大高官的鼎立推荐,刘坤一、张之洞等朝廷重臣也就顺水推舟,一个个都站出来力挺袁世凯,袁世凯自然不能有负这些高官们的厚望,他积极地为练兵做着各种准备。

张华腾:抓住战术练兵这个机遇向光绪皇帝上书,然后又拟定了一个练兵的方案,怎么练兵,我怎么请德国的教练怎么练?这个计划都一块上给了清政府的高官。

解说:自此之后,袁世凯又多次上书,继续陈述自己改革军事的设想,并组织力量将国外的兵制典章、军事著作翻译成了中文,对于这些资料,袁世凯一方面自己潜心研究,加紧学习近代军事知识,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军事思想,另一方面将它们源源不断地呈献给王公大臣、开阔他们的视野,为晚清军事改革作理论和思想的准备。

来新夏:袁世凯在他想得到军权的过程当中,他本人应该说他还是钻研了一些军事上的问题,邀请了一些懂得军事的人,共同来制造文件,制造军书。他比如说制造《练兵十三则》,制造了营制,制造了跟外国人用洋元的合同了,这许许多多。后来这些书袁世凯把它汇编成一个《新建陆军兵略录存》这么一个书,《新建陆军兵略录存》这是袁世凯北洋军的一个基本经典,许多的规章制度,原始的规章制度都在这里边。

解说:自己统带一军,建功立业,应该是袁世凯投身军旅时就有的梦想,历经将近一年的积极筹划,袁世凯终于等来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方兆麟(天津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那么正好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练兵,当时练定武军,后来朝廷任命他为庐汉铁路总办,就把他调走了,这时候正好缺人,缺人呢就推荐谁去练这个兵?

刘亿江: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他赶上了,他也积极地去争取了,落到他头上来了。

张华腾:但我认为袁世凯的才能是第一位的,袁世凯的其他手段是第二位的,我们不排除袁世凯为了取得这个练兵权,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然后这个一步一步地走,正常的也好,不正常的也好,他肯定是采取了这样的一些措施,然后要取得练兵权。但是我更重要的也说一下,就是他的才能被人所知。

解说:1895年的12月8日,督办军务处委派袁世凯督练新军,自此,袁世凯与天津小站的历史都翻开了新的一页。

陈晓楠:旧中国有这么句俗话,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在当时其实真的没有人愿意当兵,当兵的一般都是没饭吃的地痞或者是流民,没办法去当兵混口饭吃。如此一来,练兵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并不是那么轻松,比如有一则旧闻其实可以佐证当时的情况。

1875年10月2日的《香港每日新闻》这样说,拥有巨大人力资源的大清国,其士兵数量相对来说是少之又少,并且呢,这些所谓的士兵,其中大部分都名不副实,他们装备极差,而且几乎全军都缺乏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在军容严整的欧洲军队面前,恐怕抵抗不了5分钟。袁世凯曾经对张之洞谈过练兵的秘诀,他说呢,练兵的事情,看起来似乎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主要就是练成绝对服从命令,我们一手拿着官和钱,一手拿着刀,服从就有官有钱,不服从就吃刀。

解说:带着左手官、右手刀的理念,袁世凯正式接手定武军,第一件事就是得有人,袁世凯深知旧军队的陋习和弊端,从兵源方面,他很是动了一番脑筋。

方兆麟:不光是选农民,他要贫苦农民子弟,富家子弟不要,有恶习的不允许,不能当兵,过去那恶习的抽大烟的,没钱花了,没地方挣钱去了,到军队里混军饷这有的是,所以这绝对不要。

来新夏:他要有多少的高度,要有多大的负重力量,要认识点字,要什么,他很严格。

方兆麟:体格要健壮,他在测试的时候要能够举石锁走多少路,他都有具体要求的,所以当时他这个选拔的时候是很严格的,而且他待遇确实也是不错的。

刘亿江:因为小站练兵他那个薪水比那个八旗,比淮军都是很高的,相对很高的,这样的话你薪水高,他正经人家的人愿意出来当兵,因为当这个兵我可以攒点钱养家活口,所以军队的素质也相对比较高。

解说: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袁世凯的部下,在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精挑细选了步兵2000人,总兵力达到7000人左右,办事效率之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袁世凯当时的全力以赴。

来新夏:这个时候就把他这支军队不在叫定武军,而叫新建陆军,这就是中国的第一支新式陆军。

解说:这支新近陆军仿效德国的军队建制,成立督练处,袁世凯亲自担任督练官,事无巨细,身先士卒,将全部心血倾注到练兵当中。

袁腾飞(民间学者):他这个新近陆军呢,完全就是所谓的这种近代化的陆军体制了,分为马、步、炮、工兵、辎重这么五科。2 3

陈克:这个新建陆军编制很规范,是镇、协、标、营、队,底下还有棚,可以和咱们现在对照了,所以这个军队基本上是一个很规范的单位。

解说:新建陆军舍弃了一些旧的制度,用标准军礼替代磕头,用口令替代击鼓鸣锣,很有些跟国际接轨的意思,最为一目了然的变化应该是军装的彻底革新。

陈克(天津市博物馆原馆长):军装上也有一些变化,军装原来是袍子马褂,也有绑腿,但不是现在那种军装的样子,但是小站练兵时期的军装,用咱们现在的话讲是短打版,有靴子、有绑腿、裤子还是很肥大的,搁在绑腿里头。

解说:练兵,最重要的还是军事训练,袁世凯重金聘请了十几位德国教习,并规定全军使用统一的新式步枪,马枪和快炮,其中大都为德制的标准化枪械,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陈克:训练他的基本技能,比如说射击,那么他这个对射击的要领,是要求非常严的,有很规范的射击,而且理性的给讲解,三点成一线啊,什么弹道啊,弹道学乱七八糟这些东西都要讲,还有这些炮兵这个,小的这种军事单位是非常合理的,什么一炮手、二炮手、装填手,使这瞄准的,还有这个发令的,一个一个单位,你看他那个训练里头非常详细,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然后怎么怎么样,很细致。

解说:除了军事技能的过关,政治觉悟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官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袁世凯,在这一方面,自然少不了有他的一套强力的手腕。

方兆麟:在小站练兵的时候,他把军队训练得就是,一说忠于谁?忠于袁宫保,当时袁宫保是他的职务,以前的职务,只知有袁宫保不知有皇上,这是当时人们对他评价,看了小站练兵以后很多大臣就说,袁世凯把军队变成私家军了,从他主导思想上也是比较明确的,要把这军队训练成绝对服从的那么一支军队。

解说:真正要培养一支绝对服从的军队,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袁世凯从官兵们最为看重的问题入手,一举改变了克扣贪污军饷,这一当时清军的通病,很快就赢得了官兵的信任。

刘亿江:他亲自把军饷发到个人手里头,一层层军官想从中贪污不可能的,我这这钱每月发薪饷我亲自点名,点一个上来一个我亲自发到手里,中间你想上下其手,克扣做不到的。

解说:袁世凯看到旧军思想涣散,纪律松驰,因此在严格训练和纪律严明方面特别重视,对于违纪的官兵,新建陆军分别予以罚薪、记过、降职、军棍重责等处分,重责甚至砍头示众。

来新夏:把旧军的许多毛病都把它革除了,比如他有很严格的纪律,甚至于要是违反了纪律都要杀头的,他不许吸烟,不许奸淫妇女,不许偷,不许盗,它有非常详细的营规。

刘亿江:好比说有休息日,三五成群结伙,上集市上,去强买强卖,被发现之后就要打军棍,所以他那个军队,那个军纪相对来说非常严格。在他军营周围也不许老百姓在那摆摊。

解说:虽然军令严格,但仍然免不了有人触犯雷区,而袁世凯执行军纪,特点是士兵有错,官员要负教训管束不严之责,而且对官员的惩处重于士兵。

方兆麟:他比方说部队出了事,士兵出了事,除了责罚以外,一方面是责罚,他那个下级军官就像作保一样,他的直属领导也要同样受到惩罚,但是他采取了一些手段,表面上他可以责罚,但是实际上就是常讲的打一巴掌给一块糖吃,就是这个意思,在很多地方还是比较宽容他们,他主要是为了通过这个来树立个人的威信。

解说:早期参军的绝大多数农民不识字,袁世凯组织编写了一系列通俗易懂的歌谣,通过背诵,使士兵能够将基本军事要领、军械使用技术和军营纪律牢记于心,在中国军事史上,这是袁世凯的一项创举,也是对士兵进行思想教育的最早尝试。

陈克:就是我们现在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个歌,是产生于小站练兵时期,它是怎么来的,那个歌有人知道说是从德国来的,它的原曲子叫做《德皇威廉练兵曲》,那这个曲子,现在我还没找到这个战歌,这个旋律是不是这样的,这个一代一代传下来,一直传到后来我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小站练兵时期也唱这个歌,它的词不一样,它是另外一套词,这个军队呢就是说,它对于军队增加它的凝聚力,统一号令它有一个军歌,这也很有意思。

陈晓楠:短短两三年之后,在小站训练的新建陆军,倾注了袁世凯全部心血的嫡系部队,便初见成效,开始为世界列强所关注,袁世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同样得益于他的用人,与历代枭雄人物一样,袁世凯在招人、选人、用人的方式上,也是不拘资格、不限流品,选贤任能,唯才是举,有了这些,才有了所谓的小站班底,也才有了后来的北洋集团。3

4

解说:历经朝鲜的十三年历练,袁世凯自然知道拥有自己的武装,才是最为核心的武器,而小站恰恰给了他一个笼络自己班底的好机会。

方兆麟:当然袁世凯练兵,首先他作为练兵的最高首长,他首先一个要求他的下级军官,各级军官包括他的士兵要绝对忠于他,绝对忠于他。这个很不容易,蒋经国从苏联回来以后,蒋介石让他闭门思过几个月之后,马上就让他当三青团中央干校当校长,蒋介石很明确地说了一句话,就是说为什么让你去到三青团中央干校当校长?你可以培养你自己的干部,培养你自己的班底。所以袁世凯也是这个目的,就是要培养自己的班底,那么最后这些人确实也做到了,成了北洋军阀政治集团的骨干,后来分散到全国各地都是。

解说:小站班底的成员大致来自三个方面,一个是淮军的老人,一个是袁世凯的故旧亲朋,一个是北洋武备学堂的教官和学生,这些人又逐渐形成了三个派系,老将亲兵,幕府文官,武备学员。

郭凤歧(天津市地方志办公室教授):他会笼络人才,从军事人才到后来督职时候的政治人才,他在这时候是非常厉害的,从正面说是他会用人,再一个方面,他这个思想还有另外一方面,深层次的另外一方面比较可靠的,打仗父子兵、亲兄弟,他都是用这种办法凝集军队的思想。

解说:袁世凯在淮军多年,懂得兵为将有的重要性,一心要把军队变成私人武装,除了他之外,任何人不能驾驭,而这自然需要袁世凯在平时笼络住身边这帮能人。

刘亿江:他不搞小圈子,你只要是人才,甚至你原来反对过我的人我都用你,你只要是最后你认同我这个东西,愿意好好跟我干,我都亏待不了你,他是这么个人,所以他为什么他从一小站,当时相当于旅长嘛,最后能做到民国大总统,就在于他在用人上他五湖四海。

解说:袁世凯先从旧军队中,提拔了一些老兵老将到小站练兵,如姜桂题、张勋、倪嗣冲等人,这些人头脑简单,盲目服从,忠诚可靠,对于袁世凯想把新军培养成一支忠于自己的部队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

方兆麟:他用的很多教官,当时都是从武备学堂出来的,过去军队里的人,他们就知道服从皇上,所以这种忠君思想非常严重,所以他之所以用他们,就是为了让他们来灌输这种思想。

解说:袁世凯当然也知道,单靠老将亲兵是难以完成组建新建陆军任务的,他必须招纳一大批系统学过西方军事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建军的骨干力量。他请来了老友徐世昌帮忙,作为自己的参谋长。

方兆麟:因为他跟徐世昌的关系非同一般,在河南的时候徐世昌那时候穷困潦倒,最后他资助了他,徐世昌才能到北京中了举,后来有平步青云。

袁腾飞:徐世昌是正牌翰林,整天跟这帮武人混在一块,这在过去来讲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解说:徐世昌贵为翰林,为袁世凯做的第一件事情,却是用他的满腹文采写了一个半文不白的招聘广告。

袁腾飞:然后他就告诉徐世昌,他说你这个告示不能用翰林文体来写,就是你不能写出来都骈四俪六之乎者也。说当兵的这些人都老粗,他看不懂,所以你不能这么写,徐世昌就给他用白文,当时的所谓白话文,六个字一句,六个字一句,这样的文体给他写了一篇告示,写完告示袁世凯非常赞叹,就把这个告示贴出去,然后徐世昌就跟他讲,说你不能说这个告示是我写的,因为这忒丢人了,我是堂堂翰林我写这玩意,然后说如果要有人问你,你说谁写的?袁世凯说当然我说我写的了,我就是一秀才,我连举人都没考上,我写这玩意不丢人,我就这水平。

解说:徐世昌年长袁世凯四岁,袁世凯一直以大哥相称,徐世昌的加盟,也使得袁世凯如虎添翼,有了在小站期间最为重要的军师和智囊。

陈克:徐世昌起草了大量关于军队的章程,各种制度,包括汇报给朝廷的奏折大量的文献,这一言难尽非常多,也就是说徐世昌在小站练兵时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解说:除了徐世昌,在小站练兵期间脱颖而出的人才名声最响的自然是北洋三杰,他们都先后成为袁世凯的亲信和得力干将。

来新夏:比如像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这些在北洋系统里被称为龙虎狗的三个人,那么龙就是王士珍,因为他比较超出一些人的范围之内,他比较超脱,神龙见首不见尾,但是智谋很高。段祺瑞就是虎,因为他的军事知识比较丰富,冯国璋就称为狗,那就是说他是执行这么样的一个人。

解说:奖掖青年,提携后进,袁世凯在当时是出了名的,不管是哪方面人才,袁世凯都通过拜把子收义子门生,搞政治联姻和金钱收买等手段,笼络住了一大批得力手下,冯国璋的经历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袁腾飞:冯国璋因为原配夫人早逝,所以袁世凯就把自己府上的家庭教师,许配给冯国璋,袁世凯府上姓周的家庭教师,是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等于中国最早的一批相当于女大学生了,学问很大,人很孤傲,又是淮军名将之后,所以嫁给冯国璋,冯国璋原来就是淮军出身,他等于就是我小兵出身,现在能娶到大帅的女儿,又是大总统给我做的媒,自然就感恩戴德嘛,所以他这种恩威并用,这样的那种手段,可以讲一般古来名将治军都是这样,袁世凯可能就是说,玩得更炉火纯青一点。

刘亿江:他不同在哪,就是你跟我好好干,我让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你看你有什么特长把你放在什么位置上,你好好干,你放手干,出了问题我给你担着,干错了不怕,这个责任是我的,他这点他了不起。

解说:小站练兵培养了一大批近代军事人才和将领,成为了中国近代军事体制变革的一个起点,为中国军队近代化拉开了序幕。与此同时,小站练兵也为北洋军阀政治集团,奠定了政治基础,后来北洋政府的历任总统、执政,大多出自小站练兵,在中国近代史上,这也算是独特一景了。

陈晓楠:小站练兵培养出来的这支新建陆军,其实并没有经历过多少战争的考验,到底成色如何,轻言定论恐怕也过于草率,只不过袁世凯实打实地依靠着这支他一手拉扯起来的王牌军,开始了他在晚清政坛的纵横捭阖。

1903年12月4日,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总理练兵处,袁世凯也兼任了练兵大臣,从掌管7000人的新建陆军总教头,到督练全国新军的最高指挥官,不知道此时的袁世凯再度回望小站的历史,会不会也别有一番况味在心头呢?明天请各位继续收看《袁氏当国》第三集《戊戌疑云》。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吴小莉 曾子墨 许戈辉 窦文涛 胡一虎 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0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