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密码ppt:点测光的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4:51:22
点测光的使用心得
首先最基本的就是 找寻画面的中间调,对它点测光就ok了

例如这张,我对楼房附近的蓝天点测,得到快门1/250
光圈F8,底片是RVP50(iso50)


对绿叶点测,不加曝光补偿




大部分的状况这样就ok了,但是这方式衍生出两个不确定性问题....

1. 只有点测的主体曝光是ok的,其他的东西怎么办?? (例如第一张我测蓝天,那大楼拍出来看不看的见?)
2. 万一找不到中间调可以点测光的时候?



只要有点测光,这些都可以解决

再来看这张sample,拜日在新公园拍的省立博物馆。
我测光的重点还是放在蓝天,蓝天点测得到1/250




同时我再点测其他的物件,得到如图示的数据:(光圈一律F8, iso50)
白云:1/500~1/640
博物馆屋顶阴影部分:1/100
博物馆柱子向阳面:1/250-1/320
地上的树林:1/50




所以,如果我用蓝天 1/250 当作我拍摄的数据
那么...
白云会比这曝光值多约 1 EV;
博物馆的屋顶阴影会比曝光值少约 1 EV;
博物馆柱子向阳面,则跟蓝天差不多。0 EV;
地上的树林会比曝光值少约 2 EV。


(ps.一个EV就表示曝光量差一倍)

这里可能要稍微提一下RVP 底片的特性。这款底片是属於超高对比,低宽容度。
最亮到最暗,我个人习惯上是当做四格(四个EV)来看,
再保守一点的话就当做三格,也就是+- 1.5EV范围内,
在这范围内的东西都还可以拍进来
超过的话,不是全白,就是全黑了

所以根据RVP 的特性,以及以上点测光的结果
我可以确认白云可以拍进来,而且+1 EV 会是偏亮,没错
我可以确认建筑物可以拍进来,而且-1 EV 会是偏暗,也没问题
而地上的树林大概就很勉强了,除了树梢的绿叶以外,应该会全黑...


使用点测光,在拍摄前就可以知道画面中各部位的明暗程度,也知道什么部位可以拍进来,什么部位不行
拍进来的部位,也知道它是亮部、中间部,或是暗部
以此就可以充分掌握这张画面。


举一个画面没有中间调可以测的例子



这张百合是在水池里面,我没办法靠过去测光
百合花上的绿色范围太小,没办法点测
背後是黑色的水池太暗了,差中间调太多

所以,最後我是决定对白色的花瓣部位点测、曝光补偿+1 EV
让花瓣维持近白色的亮度

之所以只+1 EV,是因为我相机点测光的点有点大....连花中心也包含在里面
而花心的亮度没那么高,所以取个平均
(ps. 点测光的点范围内如果有亮有暗,点测光结果就是取该范围内的平均值)



这张,可以点测的白色花瓣面积比较大,曝光补偿开的更高! (+1.7EV)
拍出来ok
这张和上一张的百合,底片都是fortia SP,iso50



再多举几个例子
譬如以下这一张:



点测光结果如下
蓝天:1/125
大楼的向阳面:1/200-1/250
行道树:1/20



所以如果用蓝天的1/125来拍的话.
大楼向阳面约+1 EV. 会偏亮.
行道树约-2 EV. 应该会全黑.

拜六的大稻埕夕阳



点测光结果如下
太阳:1/125
太阳附近的彩霞:1/60
画面边缘的蓝天:1/40. (ps. 这时整面天空的明暗差距不小,所以点测哪个部位的蓝天有差)
云:1/20
(光圈F8, 底片RVP50)



所以我用彩霞的1/60拍摄的话
太阳约+1 EV. 这是画面主要的亮部,要够亮但又不能太亮。
蓝天约-2/3 EV. 蓝天暗一点蓝色会更纯。
云约-4/3 EV.

各部位的亮度在拍摄前就都知道了,有亮部有暗部,而且都在底片宽容度范围内,大可以放心的拍



比上一张稍晚一点拍摄的




也是一样. 用点测光来判断画面各部位的明暗程度



太阳:1/60
蓝天:1/30
云:1/20
水面反光部位:1/15
以蓝天的1/30为基准的话,通通都可以拍进来ok。


4. 後语
严格来说,以上的心得只是确保画面各部位是否能曝光正常
拍的下来,跟得到满意的结果其实还有一段距离,尽管是正片也一样!

从百合花的例子,我大概可以知道Fujifilm的超高对比正片如RVP, fortia一类的
曝光上确实可以上到+-2 EV的范围
但是实际拍摄不需要这样冒险,因为那只要其中局部亮度稍微超过一点点就爆了

我会控制在三格左右,例如大稻埕夕阳的例子
亮部在+1 EV, 暗部在-1 EV左右

扫描後,再以曲线控制对比
蓝天的渐层阶调从亮部到暗部,也可以透过曲线来控制这阶调的分布
最後才是色彩的微调整


所以如果目标是高品质的影像,即使是拍底片,数位化之後,数位暗房手续依然是必要的!

最後,数位相机有没有必要这样做呢? 直接拍、直接看、不对就再拍,不就可以了?

阿....这也没错,这确实是数位相机的优势
但是,如果能用这个概念,在拍摄前就对画面的明暗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就不用每一次都要先拍了才知道结果
而是在观察景物的时候,加以点测光辅助,就知道结果了。

不拍拍看,不知道结果如何。一开始总是难免的....任何人都会经过这一段
只要累积足够的经验去判断现场,拍摄动作就不用重复试误,而是越来越精准,对自己想要的画面能掌握的更明确!

当然,若你能用眼睛观察就知道可以拍或不能拍,以及拍出来效果大概是怎样的话,你的观察能力就会更犀利、自由度更高,更能找出别人找不到的题材!
因为别人必须拍了才知道,你却是用看的就知道能不能拍

 

 

 

点测光的应用


    点测光——一个曾经只会出现在高级单反上的功能现在已经成了中端相机必备的功能了,甚至很多入门级的相机也加入了点测光功能。不过既然曾经是高级功能,那么点测光肯定不会是任谁都会的傻瓜功能。说起来运用点测光还真需要一些技术含量的,今天我们就用实例告诉您到底怎么用点测光。

    点测光,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个点测光。与我们常说的“点”不同的是,点测光的“点”一般指的是取景范围1%-5%的区域。对这个区域测光,从而让这个区域在拍出的照片里呈现0EV的影调,也就是18%灰。一般常用于摄影师需要极力保证某区域曝光的时候。

单点点测光法

    理想画面中要求荷花比较亮,而周边大面积的环境很暗。如果平均测光就会照顾暗的环境多一些,造成片子花叶、池塘曝光正确,而我们要表现的主体荷花却会过曝。

    利用相机的点测光功能,点测要表现的主体荷花,就能保证荷花曝光合理,色彩好细节佳,而荷叶、池塘曝光不足非常暗,正好能突出荷花。

    同样对于人像作品,点测光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因为人的肤色很接近18%灰,所以拍摄人像时对面部点测光,往往能够得到一张曝光恰当的照片。

两点点测光法

    说过了单点点测光法,相信大家一定能想到两点点测光。其实原理与单点点测光相同,只是两点点测光测的是取景范围内最亮点与最暗点,之后取两点的中间值,从而保证一张整体曝光正常的照片。

    我们可以对雪山山顶和阴影中的山体分别测光。两个测光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最终确定的曝光值。这样一来在整个照片中就照顾到了所有的亮度区域。这种测光法的好处就是,当你无法判断画面中到底哪一个是18%灰的时候,可以找一个纯白和一个纯黑点作为参考,从而取得中间值。也许有的摄友觉得自己可以一眼找到画面中的18%灰体。

多点点测光法

    如果要曝光精准,显然多点测光要比两点测光更加准确。但是基本上就适用于拍摄风光片了,因为如果拍摄的场景变来变去,是无法慢慢测光的。

    以F8光圈对某图中各个点进行点测光,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太阳1/60秒、蓝天1/30秒、云1/20秒、水面反光部位1/15秒,以蓝天的1/30秒为基准的话,天和水面的反光都可以拍进来。而这也是摄影师想表现的。

    这样的测光法被广泛运用在风光摄影里,对于复杂的场景也能有很强的控制能力。目前相机的评价测光(尼康称矩阵测光)等高级测光法就是这种原理,只不过是相机帮你衡量明暗的权重,而多点点测光法则是自己来控制。

黑白点测光法

    黑白点测光法是一种快速确定曝光值的办法,首先要在画面中找到一个你认为应该纯黑的最亮的点,或者应该纯白最暗的点,然后对这点测光并得到一个曝光值。

    根据柯达灰阶标准,当你定义纯白后,中性灰与纯白相差7阶灰度,也就是0.7密度,换算成曝光值即2.3EV。当你对画面中你希望纯白的一个点测光之后,对这个曝光值加2.3EV的曝光补偿即可。同样的道理,如果需要将一个点变为纯黑,只要对这个点测光之后减2.7EV即可。

    某图中的椰子树希望拍摄成剪影就对椰子树上最亮的点进行点测光,之后减2.7EV曝光量,就可以得到一个椰子树的剪影了。

    同样地,如果希望将树挂拍成白色,可以对树挂点测光。得到曝光值之后加2.3EV,这样就不用担心白雪拍成灰雪了。

    
 

点测光更好用的三种题材

《点测光更好用的三种题材》(摘自《中国摄影报》2010年第76期 作者 李隆)

(一)点测光更能抓准肌肤色调

例如人物在树荫下站立,背景有明亮阳光照射这样的场景,拍摄时虽然已经用反光板给人物脸部补光,但整体光线明暗反差仍然较大。当人物在画面中占比例不大时,往往会出现脸部过暗的情况。

此时若用多区域测光模式拍摄,通过变焦把人物拉的越近,人物就会逐步显得明亮。这是因为人物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变大,人脸暗部的比例也就越多,多区域测光会随着构图的改变而改变曝光量,所以人物脸部会显得较亮。用多区域测光拍摄人物大半身像、半身像和头部画面,其曝光差分别约在1/3挡左右,曝光量出现的这种微妙差别,不仅对于一般业余摄影爱好者,就是对于具有一定摄影经验的人来说也不太好精确把握。

相反,在这种光线条件下,如果改为点测光对准人物脸部测光然后锁定,再进行对焦,即便改变构图,整体曝光量也不会发生变化,人物面部曝光也是正常的。

人皮肤的反射率约为18%,几乎和标准灰一样,所以对准人物脸部测光所拍摄的画面和肉眼所见基本相同。忠实再现被摄体的颜色是点测光的最大价值。如果说把人物拉近用多区域测光拍摄可获得较明亮的画面,那么用点测光对准人物皮肤测光并增加1挡曝光补偿,则可获得更加明亮的画面并让肤色还原真实漂亮。

除了选择点测光外,如果你的相机可以进行测光点联动的话,将测光点与对准脸部的对焦点设定为联动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不用进行“曝光锁定后再重新构图”的复杂操作了。

(二)点测光更能随意控制花卉构图

用多区域测光拍摄白色花卉的特写镜头,若花朵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发生变化,得到的曝光量也是不同的。当白色花朵在画面中所占面积较小,而暗背景在画面中所占比例较大,为了保证白花不出现过曝,就需要适当减少曝光补偿;相反,如果白花所占比例较大,画面就会显得很暗,这时为了让花朵看上去更亮一些,就要适当增加曝光补偿。

相比之下,用点测光拍摄花卉不管怎样改变构图,只要测光点对准花卉,曝光量都不会发生变化,所以用起来更加方便构图的改变,即便需要增加或减少曝光补偿,调节量也更好控制。需要注意的是,用点测光拍摄暗背景中的花卉,如果拍摄的是白花,可能要增加2/3到1档的曝光补偿;如果是黄花,可能要增加2/3挡曝光补偿;如果是红花则需要减少1档曝光补偿。如果不掌握这些补偿量,就很难拍摄出色彩还原漂亮的花卉画面。

(三)风光照用点测光更易“所见即所得”

某些情况下要做到拍摄出的照片和肉眼看到的一样是有难度的,比如在树荫下顺光拍摄风景,如果用多区域测光,照相机因为有树荫上方树冠的暗部存在而影响整体曝光,最后远处的风景会显得过于明亮。

如果使用点测光,只要我们选对测光点,就更容易控制画面的曝光量。同样的画面,我们只要对蓝天的部分进行点测光,就能让拍出的画面曝光更加准确,不仅亮度控制要好于多区域测光所拍摄的画面,而且更接近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效果。即便出现天气变化,我们只需要适当增加或减少对蓝天的曝光补偿就能解决问题。

当然,要获得与肉眼所近似的画面效果,除了需要合理运用点测光,还要对不同颜色的被摄体作不同程度的曝光补偿控制。很多影友会对此感到困惑,其实我们只需要记住以下一种情况就可以了。遇到黑色被摄体可以减少1-2挡曝光补偿;红色可减少1/2-1挡曝光补偿;蓝、灰、绿一般不调整曝光补偿;黄色可增加1/2-1挡曝光补偿;白色可增加1-2挡曝光补偿。上述数据需要根据被摄体的反光特性以及现场光线的强弱等情况灵活控制,酌情增减,但前提都是以点测光模式对准被摄体进行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