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 英语:上高县敖阳街道和谐进“四门”真情暖人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9:05:42

上高县敖阳街道和谐进“四门”真情暖人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NEWSYC.COM 【进入论坛】

       2009-8-7 8:01:00  来源: 宜春新闻网

       字体:【大 中 小】

 

和谐进“四门”真情暖人心

———上高县敖阳街道构建和谐社会纪实

吴中华 李丽琴 记者黄强

  7月18日,上高县敖阳街道孤寡老人潘茶香家的门被轻轻敲开,社区工作人员为老人送来了米、油等生活用品,还帮老人联系了一份看护孩子的工作,解决了这位已64岁、儿子病故、媳妇出走的空巢老人生活经济来源问题。

  这是该街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突出辖区特点,全面开展“和谐进‘四门’”活动的一个缩影。

  常进客商企业门 优质服务送诚心

  “要不是敖阳街道的这些干部帮我去省里办这个手续,恐怕我公司今年要面临停产整顿的危机。”近日,笔者来到江西弘大织造有限公司采访,该公司楼总对笔者说道。

  甘为企业“跑腿”,让企业专心搞生产经营,是敖阳街道服务企业暖“企”心的具体行动。随着环保部门对企业环境管理的日益规范,2009年初,由浙江客商投资5000万元落户上高工业园区的江西弘大织造有限公司提出补办环评手续,由于投资规模和专业的规定,该公司的环评报告需在省环境保护厅办理。该街道主动承担了这一任务,由一个班子成员和一名挂点干部专门负责,跑省厅、去市局,经过半年的努力,于今年6月终于办成,解决了客商的后顾之忧。

  目前,该街道共引进工业企业40家,已形成了以博士达药业、诚信矿业、莱威特、弘大织造为主的医药、化工、建材、纺织四大支柱产业。同时,还成立了5个安商组,对街道16家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的跟踪服务,一个项目一个服务组,在加快项目落地、融资、用工、业务拓展、整治环境等方面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积极采取措施协助企业渡过难关,先后为园区企业招工445名,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2个。上半年,该街道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1-6月,街道完成财政收入2397.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00.8万元,增长26.5%,其中地方收入1567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5%。

  敲开困难群众门 排忧解难送贴心

  5月18日,和平路社区主任郑友生到生资小区走访时了解到低保户吴三莲身患重病,丈夫下岗,还要供小孩上学,生活非常窘迫。得知这些情况后,郑友生马上向街道主要领导汇报,安排居委会干部上门送去了生活用品。

  几天后,按照有关规定,街道帮她申请了大病救助金和租房补贴。随后,该社区干部又帮助她丈夫联系到了一份保安兼保洁员的工作,缓解了这个家庭的困境。

  该街道从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入手,开展了“联户、结对、帮扶、亲民”主题活动,全体班子成员和街道干部深入社区,深入群众,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办了一批深得民心的好事、实事。据统计,辖区内共有1715户困难户享受城市低保,月发放低保金35.8万元,副食品补贴5.25万元,其中32户因重大疾病而致贫的家庭被纳入低保救助;农村低保人员205人,季发放低保金2.77万元,副食品补助6150元,89位患者得到了大病救助,救助金达46万余元。

  打开留守儿童门 疏导呵护送爱心

  走进上高县敖阳小学校园内,一座醒目的粉红色三层楼房映入眼帘,那就是投资100多万元的孤儿食宿楼“德仁苑”。

  去年10月,孤儿李伟华成为该苑招收的第一批学生,与他一起入住的还有35名来自不同乡镇的孤儿。这是个特殊的群体,但正由于特殊才彰显出该街道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的魅力。

  为了帮助孩子克服离家独立生活带来的念家、孤独等心理状况,街道请来心理辅导专业教师,为孤儿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有心理障碍的孤儿给予及时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组织社区志愿者经常到“德仁苑”和他们聊天,消除他们的各种心理困惑、障碍;今年“六一”儿童节,县政协领导和敖阳片区政协委员与“德仁苑”孤儿一起联欢,同时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和学习用品等,还自发捐款3000余元。此外,街道还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和托教中心,暑期让留守儿童免费参加各种兴趣辅导班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组织社区志愿者看望辖区内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给予人文关怀。

  守好居民小区门 打防管调送安心

  走进上高县城各社区,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你都会看到治安巡逻队穿梭于街巷中。

  该街道基本实现了矛盾排查制度化、信息处理网络化、队伍专业化、调处程序化、管理规范化、责任奖惩化。本着“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创建“平安敖阳”为目标,从“抓早、抓小、抓苗头”入手,认真强化落实了居委会主任每月两例会、村居单位夜间值班站岗和治安巡逻制度。街道除在每个居委会设立社区警务室外,还专门出资组建了40人的专职治安巡逻队,抽调18名得力干部负责新区重点项目的稳定协调工作。加强对公共场所、特种行业、暂住人口、重点人口、房屋租赁和重点项目的规范化、动态化、层次化管理,使全街道的治安防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据悉,今年上半年,该街道社区警务室共调解民间纠纷69起,调处成功69起;刑事案件发案35起,破案34起;治安案件发案44起,查处44起。

目前,街道辖区实现了无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无重大责任性灾害事故和无群体性越级上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名列全市前茅。社区群众说:“在这里居住最安心。”企业老板说:“在这里投资最放心。

 

梅沙街道和谐文明魅力迷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09月29日  04:43    深圳特区报

 

梅沙,这个中央文明委表彰的“全国文明单位”、国家授予“全国建设和谐社区示范街道”称号的街道办事处,以文明和谐为主题的创建活动得到了辖区最广大群众的拥护和参与

梅沙街道和谐文明魅力迷人

自打当上梅沙街道党政“一把手”,朱志坚深感肩上的担子不轻。国庆伴着中秋节的“黄金周”又到了,这些天就更忙了!大小梅沙海滩上,每天涌来几十万国内外游客,从早到晚,来去交通、游客安全、环境保护,样样马虎不得,直接关系到深圳的整体形象。然而朱志坚心中有数,忙而不乱。因为,他背后有着强大的支撑:市区领导亲自指挥,职能部门各司其职、街道办事处、社区党员干部坚守岗位,治安联防队员随时待命,还有驻地部队官兵日夜巡防,确保万无一失。

连续几日,记者在碧海蓝天万人逐浪的梅沙,寻觅他们为构建文明和谐家园迈出的坚实步履……

“一定守护好这块心头肉”

按照深圳市的发展规划,梅沙片区要建设成为风光旖旎、时尚浪漫、动感迷人的旅游胜地。1998年盐田设立新区时,首届班子提出了梅沙建设“优美的现代化旅游城区”的功能定位。“环境是旅游景区的生命线,梅沙要充分重视发展与自然的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朱志坚说,这也是梅沙人的文明标志、追求和谐的目标。

在梅沙采访,我们听到这样一件事,小梅沙后村有一片天然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物种繁多,有不少地产商垂青这块风水宝地,但直到如今这块雨林一直得到了最严格的保护,没有受到一点蚕食。梅沙人说,“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块心头肉,谁也不能动!”老百姓融入自然的生态环保观,令人起敬。

基于此,梅沙在加速实施“蓝天、碧海、绿地”工程中,“一年小变样,三年大变样”,但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重点污染源的几个工厂迁出后,加快了对旧城旧村、旧工业区的整体改造,逐步将旅游的观念和元素从景区扩大到全辖区,实现村容村貌与黄金海岸景观环境的和谐统一。1999年,大梅沙海滩建成开放式的市民免费旅游景区,街道以此为契机,加大环境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力度。几年来,对所辖大梅沙、上坪、成坑、小梅沙村的综合整治,从道路、绿化、路灯、给排水、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一项也不落下。

如今,这4个村分别被评为省、市级卫生村,辖区内共29个单位跻身深圳市花园式园林式达标单位行列。

“先从我家的门口挖起”

记者对梅沙有个很深的印象,街道党政部门的形象好,威信高,群众愿意听。有了这样的基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再艰巨的任务下来也能迎刃而解。街道办的黎勇举例说,在“净畅宁工程”、“梳理行动”及“清无”、查违等专项行动中,老百姓看到了政府的决心、整治的效果,因而积极配合行动,共拆除违法建筑及乱搭建9万平方米、各类违章广告牌2000多块,梅沙成为全市唯一的街道级“无乱搭建辖区”。据了解,在梅沙辖区,多年来未发生一宗违法抢建私房现象。

综合整治也融入“和谐”的理念,执法人员下去,既严格执法,又讲究和风细雨的工作方式,化阻力为推力。露天“蜘蛛网”改为管线入地,整治难度大,开挖电缆沟要从居民房前屋后经过,开始大家不理解,有人还用扫帚、棍棒驱赶施工人员。

怎么办?街道干部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居民,在我的门前“动土”,我会怎么样?于是,他们不厌其烦地登门,富有人情味地解疑释惑,宣传相关政策法规。股份公司负责人见此情景,要施工人员“先从我家的门口挖起”。这一来,居民们被触动了,不仅主动配合,还端茶送水慰问施工人员。

“愿做二次创业的梅沙人”

梅沙的原村民,改革开放前半农半渔为生,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朱志坚告诉我们,1992年,特区农村城市化实行股份制改造,集体经济迅速壮大,特别是抓住建设现代化海滨旅游城区的机遇,各村的经济总量均跨过亿元大关,人均分配也达到1.5万元。生活富裕了,一些问题也出来了,一些青年不思进取,不读书、不劳动、不经商,成天趴在麻将桌上……

党工委发现这一苗头,与股份公司班子一道,对青年进行富而思进教育,并由街道出钱选送部分青年上大学“充电”,毕业后安排到公司担任骨干。

为引导原村民吃“旅游饭”,兴办旅游产业,街道鼓励他们依托海滩求发展,一部分人很快迈上二次创业路。本地青年袁建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小袁初中毕业,但求上进,人勤劳,善经营,他在大梅沙以小餐厅大排档起家,随着片区开发越做越火,办起了乳鸽饮食集团公司,并延伸市内开了多家连锁店,员工超过2000人。闻广东遭遇罕见水灾,小袁慷慨解囊6万元。不久前,他还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愿做二次创业的梅沙人!

“居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梅沙在建设文明和谐街道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要让居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随着土地增值,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各集体股份公司年人均分配由当时不足千元增长到1.5万元。与此同时,因回迁、婚配及新生子女等原因,各自然村新增了一批村民。按照当年股份制改造时的规定,“生不补,死不销”,这些新增的村民没有股份,也不参与分红,其中部分下岗、失业返回人员还属于困难群体。

上坪股份公司董事长钟雪文说,这样的情况在上坪有一户很典型,父母当年因为贫困到香港谋生,留下一个儿子让老人带着,不久老人去世,儿子在股份制改造中成为股东。再后来他娶妻生子,儿子上初中了,母子俩仍无股权,享受不到年终分配。

如何运用现行政策法规,破解这一分配难题?盐田区选定梅沙街道所辖的集体股份公司,作为股权分配改革的试点,而梅沙街道将此作为和谐社区的一项任务,认真组织调研,制定方案,推动实施。不久前,上坪、成坑、小梅沙3家集体股份公司分别召开股东大会,表决通过了股权分配改革实施方案。从今年开始,91名没有股份的原村民依法享有分配权,而对不符合股权分配条件的困难家庭也给予适当补助。

“让社会的细胞更加健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不稳定,就会影响社区的小和谐、社会的大和谐。在创建文明和谐街道中,梅沙街道把信访和调解工作看得格外重要。街道有健全的接访制度,365天,天天有班子成员值班,解决群众的上访投诉,一桩桩抓落实,8年来未发生一人越级上访。接访干部说,各类纠纷都是由一些小事引发的,若不及时处理得当,小事也会酿成大事。

在梅沙,街道一级有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有调解小组,还有一批热心的义务调解员,婆媳关系、邻里纠纷、商家争执,游客投诉等等,这样的调解组织如同构筑起一道道“防火墙”,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对重大疑难信访问题,街道实行领导包案,制定预案,专人追踪,妥善处理,把矛盾消弭于无形。

街道专职调解员陈金梅今年就调解了30多宗各种纠纷,她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大梅沙村有个上门女婿,沾染了赌博恶习,欠人一屁股账,对老人也不尊重,妻子闹得要离婚,姐妹们就计谋着把他轰出家门。陈金梅反复上门做工作,经过调解达成协议:男方保证戒赌,并在三月内还清债务,第四月开始将工资的一半交给妻子;女方尽妻子义务,多体谅丈夫。一个近乎破裂的家庭在她一手调解下破镜重圆。

“共建梅沙我可爱的故乡”

梅沙辖区有5支部队基层单位,长期以来有一项传统:地方一心为部队办实事,部队积极支持地方工作,军民亲如鱼水,形成良好的互动。部队成为创建文明和谐活动的一支主力军。

记者手头有一份2006年的表格,记录了梅沙街道为边防支队直属船艇大队办实事的一些“细节”:对队部的车库更新,楼内墙翻新,外墙做防水,二楼进行线路更换;码头的废旧厕所改建为冲凉房,并安置太阳能热水设施……

盐葵公路上的背仔角检查站,由于长时间缺乏维修整治,道路凸凹不平,路灯不亮,绿化很差,小梅沙社区居委会积极向有关单位反映,很快有了结果。去年,市区投入资金和人力改造,建成了停车、行车、行人分流的场地,站前站后花草如茵,面貌全新。街道还拨出资金为营区进行环境美化,整修宿舍,重铺地砖,建军营网吧,送去各类文化科技书籍。

官兵们视驻地为故乡,积极参与到街道共建活动,治安巡逻,清查出租屋,抗灾抢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官兵的身影。武警七支队某中队指导员段寒庭说,每到“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部队几乎全体出动,协助维持治安秩序,让游客满意而来开心而归。

“我们的文体队伍越走越长”

在刚刚举行的第四届梅沙“文明杯”运动会上,记者欣喜地看到,30多个代表队报名参与,1000多人角逐22个项目,年龄最大的76岁,不仅有街道和社区干部,有企业职工,有原村民,连驻地部队单位的官兵也组成代表队赶来参赛。军警民其乐融融,好一道梅沙特有的风景线。

梅沙的文体活动内容丰富、群众广泛参与,成为“全国优秀全民健身活动站点”。梅沙街道办副主任常淑安自豪地介绍,近年来,我们精心打造和谐文化,共筹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3个社区文体小广场、篮球场、门球场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投资600万元,在大梅沙社区兴办了集家庭教育、扶贫帮困、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活动阵地。4个社区文化站成立了各具特色的团队,先文体骨干示范引导,再逐步推广到社区,队伍越走越长。

你瞧,有中老年太极剑队、腰鼓队、少儿合唱队、足球队、篮球队、街道社区业余艺术团、老年健身队,大大小小20多个,让人目不暇接。尤值一提的是,梅沙每年交替举办“文明杯”运动会和金秋艺术节,这两项由街道举办的文体赛事延续8年,已成为深圳的群众文化品牌之一。

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街道和谐

 

 

本站文章非会员原创,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13978471165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09-10-21

 

 

2005年两会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构建一个民主法制、公平竞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区作为社会实体的最基层,直接面对着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医、食、住、教以及公共安全等问题。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在于构建和谐社区。

 

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创新党建主题活动为突破口,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切入点,以街道社区“环境美、风气正、发案少、秩序好、和睦融洽、百姓满意”为着力点,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整合资源,营造创建氛围,主要从以下五大特色工作入手:

 

一、群防群控,无毒无盗,和谐安宁落社区。

街道党工委以建设“环境整洁美化、治安状况良好、生活方便舒适、管理规范有序”的新型和谐社区为重点。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在开展“和谐工程”党建主题活动中,做到条块结合,合力共建共创,形成合力。街道各社区充分发挥各级民调组织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今年以来,全辖区共发生各类矛盾纠纷89起,主要涉及邻里矛盾、婚姻纠纷、改制企业部分残疾职工上访,以及治安冲突等,通过社区民调网络,提前介入,精心调处,90%以上的纠纷与矛盾都在社区得到了化解,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社区都建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伍,成员包括派出所管段干警、社区主任、小区保安、退休老党员等。荆襄河、北菱等社区,突出无毒无盗治安联防,开展“四位一体”(社区、门栋、单位、治安民警)的包保责任制,加大重点对象的教育、转化力度,收到了明显成效。今年1至5月辖区入室盗窃案仅36起,涉毒人员22名,通过群防群控,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运作,为预防和震慑犯罪行为发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逐步构建成了一个有安全感、归属感、责任感的社会综合治理网络,祥合安宁的社区环境得以凸现。

 

二、绿化美化,环境优化,和谐生活美社区。

为了改善生活环境,让百姓安居乐业,我们加大力度改善社区面貌,美化社区环境。2005年上半年,27个社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辖区内广泛开展除“牛皮癣”、清理违章建筑和植树绿化等活动。社区广大干部群众对辖区内的楼房、走道、街面进行了清洗和粉刷,绿化村等社区在辖区内植树300余株。现在,走进解放街道的辖区,温馨整洁的感觉扑面而来,社区居民无不对良好的居住环境赞不绝口。与此同时,街道党工委注重把社区党员组织起来,参与到社区绿化、美化工作中来。荆江亭、十方庵等社区在社区党总支的带领下,社区党员、基层干部、低保对象以及学生千余人次齐出动,在辖区内全方位地除“牛皮癣”10万余张,社区老党员李家芳、王静牛等同志,不顾自己年迈体弱,自始至终参加社区“除癣”活动,为大家树立了榜样。通过社区党组织广泛的宣传和发动,使社区党员纷纷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为社区服务上来,增强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拉动和提升社区的“人气”、层次和品位。

 

三、牵线搭桥,扶弱济困,和谐就业稳社区。

社会保障和医疗、就业、升学等问题是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街道党工委一直把解决困难群众和下岗人员的生活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截止目前,街道所辖社区已安置下岗、失业人员重新上岗2009人,安置公益性岗位108人,完成社会保险扩面征缴381人;新增“低保”对象135户,取消不符合“低保”政策2463户,退保率达37.82%,我们把和谐就业稳社区的着力点始终放在扶弱济困上,突出抓好就业--救助--低保三环节。

 

着力抓就业和再就业。以社区服务为重点,坚持以技能培训为切入点,以党员下岗职工带头再就业、带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双带”活动为载体,广辟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千方百计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绿化村社区医疗站站长钱春梅,1990年下岗,为了生计,她只身远赴北京一边打工,一边在北京中医学院学习,1997年,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居委会的帮助、鼓励下,钱春梅创办了绿化村社区医疗站,并且招收了2名下岗职工,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在社区医疗站逐步壮大的同时,她并没有忘记那些曾经帮助关心她的人,她积极回报社会,经常举办免费义诊活动,经常到社区老年公寓为那些孤寡老人送医送药,受到群众们的欢迎。98抗洪期间,她的医疗站为人民子弟兵免费治病防病,发放药品,她的行为受到部队首长的肯定和表扬,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着力抓困难群众救助。各社区因地制宜,开展面向老、幼、残、孤、困、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社区普遍建立了困难群众档案,组织社区党员为优抚对象、孤寡老人、病残人员提供清扫、购物、求医、护理等服务,广泛开展“一帮一”、“一带一”、“一对一”活动,先后共安排结对帮扶困难户71户,其中街办班子成员对10名特困户进行了结对帮扶,还为社区对口单位安排了14户结对困难户,把扶贫济困、便民利民机制长效化。十方庵社区广泛开展“情暖贫困家”主题活动,宣传发动社区党员群众,对辖区内病残孤困等弱势群体采取“一家有难、八方支援”的方式,组织辖区党员、居民群众为他们捐款捐物。今年以来,为辖区因各种原因而造成困难的居民,组织捐款活动三次,为他们送去现金、物资共计2000余元。同时,社区干部坚持每人每年为社区居民办10件实事、解5件难事。通过“情暖贫困家”主题活动的开展,使社区营造出居民有难共帮的和谐氛围,真正实现了“聚民、扶民、利民”相统一。

 

着力抓社会保障。建立街道、社区、居民小组三级社区居民保障网络,做到贫有所济、难有所帮、应保尽保,有力地保障了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区的稳定。

 

四、夯实基础,创新品牌,和谐家园显社区。

在建设和谐社区工作中,街道党工委加强党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建立了一支有文化、有素质、有责任感的社区干部队伍,同时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和各种协会的作用,做到居民事情居民管,和谐家园共同建的良好氛围。街道党工委在积极推动“和谐工程”党建主题活动健康、协调发展的同时,正逐步向着推进地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社区物质文明,实现人与物质生活的和谐;推进居住环境园林化,建设社区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推进功能设施网络化,建设社区服务文明,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推进社区管理科学化,建设社区制度文明,实现人与制度的和谐;推进市民观念现代化,建设社区素质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目标迈进。如:绿化村社区在构建和谐社区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设立征求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居民群众对构建“和谐社区”的意见和建议。今年,绿化村社区在构建“和谐社区”的工作上有三个大“动作”,一是“和谐楼”工程。将由湖北荆州汽车配件公司向社区提供的,面积约200平方米(一层楼)的房屋改造成二层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内设:1、社区再就业服务站;2、老年茶社、棋社;3、老年书画院;4、图书阅览室;5、社区医疗服务中心;6、残疾人活动及援助中心;7、健身室、康复室。并逐步完善活动中心的设施和功能,使之成为社区的"和谐楼"。二是社区内开办的“春光培训班”。由再就业明星钱春梅任教,讲述创业思想,传授按摩、针灸及常见病的治疗和防治方法,并将社区医疗站设立为再就业实习基地,让学员们结合实际,逐步提高。同时社区将建立“春光按摩室”,由社区再就业服务站组建,工作人员由经“春光培训班”培训合格后,取得上岗证的社区下岗人员组成,从而逐步形成就业思想转化、技能特长培训、再上岗工作的一体化“和谐工程”网络。三是拓展社区医疗站。将原社区医疗站的面积、设施、项目进行拓展,并积极与各级职能部门联系,争取绿化村社区在荆州地区内首家实行“医保进入社区医疗站”,从而方便辖区居民看病就医,实现“有病及时治疗,小病不出社区”的和谐理念。

 

五、资源共享,共筑共建,和谐利益在社区。

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资源共享,共筑共建,共同提高”的原则,组织社区党组织与共建单位党组织广泛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加强社区党组织与共建单位党组织的联系,并与他们签订共建责任书,共同整合资源、规范工作、改善条件、提高水平、推进和谐。其中:塔桥社区党支部抓住机遇,整合资源,重点突出开展了“以党建带共建、以共建促和谐”的活动,定期组织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党建工作,在社区共驻共建活动中,塔桥社区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变“旁观者”为“热心人”;变“局外人”为“参与者”。社区每季度组织一次党建联席会,由社区和辖区单位市教育局、区物价局、区粮食局等四家采取轮职制,让他们轮流“做庄”,都过一下社区主任的“瘾”。通过这种当家自主方式,使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到社区党建工作中来,使他们由“局外人”、“旁观者”变成了“热心人”、“参与者”,积极主动地把本单位的党建工作与社区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共同发展,进一步推进了社区和谐。目前,塔桥社区开辟了4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电视机、VCD、电脑、书柜、沙发桌椅等党员电化教育设施齐全,并有500册以上的书籍和一定数额的党教、电教材料。2004年区物价局出钱出人参加街办组织的大型社区体育节活动,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市教育局为社区出资600多元征订了党报党刊;区民政局等单位对社区支援了现金共计6000多元,从而使塔桥社区的“以党建带共建、以共建促和谐”的理念稳步向前推进。

 

“和谐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党建工程,对于今后街道社区工作的提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升社区服务意识,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为宗旨,使社区各项建设更上一层楼。

 

下一步街道党工委将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融入到“和谐工程”党建主题活动中来,做到两促进、两不误,对“和谐工程”党建主题活动还要再动员、再探索、再推进,努力做到有理性上的思考,有理论上的归纳,在品牌项目、创出特色等方面再建成效,进一步提高街道社区的全面和谐。

站前街道和谐社区创建:共同奏响和谐乐章

 

 

http://ly.nen.com.cn   2006-10-16  辽阳新闻网

 

  站前街道位于老城区。在人们的印象里,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很陈旧,不仅人居环境差,由于流动人口多,治安状况也不乐观。但是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站前人以他的顽强与毅力与薄弱的基础条件抗争着,并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短短的两年时间,这里的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享受在其中。站前街道全体工作人员正以饱满的热情与全街居民一起,在和谐社区创建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共同奏响和谐社区创建的美妙乐章。

 

  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站前街道党工委审时度势,借鉴了全国社区建设先进经验,突破常规,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制定了全街和谐社区创建规划,确定了2006年底三个社区要全部达到省和谐社区标准,力争打造国家级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的目标,街道办事处进入和谐社区先进街道的行列。

 

  同时,街道以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为目标,创新工作方法,加强了两支队伍建设。首先,街道邀请资深人士对全街工作人员进行了素质修养培训。办事处各部门将创建工作措施、考核细则和工作进度,逐条向社区工作者进行讲解,面对面指导。街道社区充分调动辖区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和谐社区创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街形成了广大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努力工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创建的良好建设格局。其次,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各种群众社团组织,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利用新编制的《社区居民统计表》,进一步挖掘和扩大了志愿者队伍,建立起社区志愿者信息库,完善了各类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机制。目前,6支社区志愿者队伍、近千名社区志愿者活跃在社区,开展互助服务,使站前街道呈现出更加可喜的变化。从社区硬环境入手

 

  为和谐社区建设奠定基础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站前街道三个社区硬件相对差,最小的社区办公用房只有几十平方米。2005年,街道共筹措资金100余万元,新建了500平方米的六一社区和680平方米的公路社区办公场所,其中公路社区的办公用房已达到国家级先进水平。目前,新梅社区办公用房正在扩建中,将建成配备社区医疗卫生室的多功能社区办公用房1480平方米。同时,积极争取新建了3200平方米的公路文化广场、2600平方米的六一社区芳草地文化广场和5400平方米的燃料小区文化广场,满足居民文化休闲娱乐的需求。2006年5月17日,环境优美的新梅社区游园被白塔区命名为“双拥广场”,成为全区特色广场。现在每个社区都拥有150平方米以上室内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和1-2处室外文化活动广场,配有相应的文体、健身活动器材,各社区图书室藏书均达到2000册以上。全街社区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街道利用 “四进社区”、“六位一体”综合治理改造工程的有利时机,精心组织制定了全街环境治理总体方案,将三个社区进行了街道有史以来第一次老城区的全面改造。新建、维修了小区道路,铺装了人行道方砖,粉刷了围栏,安装了路灯;同时,街道与市区环保部门配合加强对小区噪音、环卫、排污、空气污染进行全面治理。完善了对已经安装的大门、小门、门卫亭的管理和使用。新安装居民防盗门151个,声控灯1830盏,新建7个封闭物业小区,并对小区进行了全面绿化,逐步提升了中心城区居民生活环境品位。

 

  以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  全力打造平安街道

 

  为打造平安街道和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站前街道认真抓好平安创建工作。针对全街治安重点地区开展创建平安一条街、平安超市和平安学校活动。三个社区都建立了社区警务室、调解室,成立了以居民楼长为主的治保会,以居民党员为骨干的看家护院小组,负责小区内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帮教和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的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楼院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截至目前,共排查矛盾纠纷32起,调解率100%。实现了小事不出楼院,大事不出社区。社区每月更换两次法制宣传栏,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

 

  组织居民开展了具有站前特色的“楼寓自治”活动,共建新型邻里关系,促进了社区居民和睦的邻里关系的形成,同时开展创建平安家庭、平安楼院、平安社区、平安街道活动。全街共涌现出152个平安楼院,8605户平安和谐家庭,促进了社区的稳定。

 

  强化社区特色 拓展服务网络

 

  街道始终将一社一特,一社多特作为和谐社区创建的举措,促进全街和谐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六一社区把繁荣和丰富社区文化作为工作的出发点,通过创办社区大学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而且加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加快了和谐社区建设的步伐;新梅社区抓住“四进社区”四期工程,全力打造一个优美、洁净、平安和谐的新型社区。公路社区从服务居民,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建立了居民议事厅,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同时,建成社区信息传达、管理、服务、监督的连动机制,与区、街形成三级联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服务网络。目前,建立健全了社区服务组织30个,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6支,发展了千余名社区志愿者队伍。街道共开展便民利民服务1500余人次,提供职业介绍服务2900多人次,安置就业4574人次。截止9月末,全街共受理居民反映的各项事务76件,由于处理及时,居民满意率为100%。

 

  开展“十百千”活动 以点带面促和谐

 

  2006年3月,街道党工委决定在全街开展“十百千”活动,发掘街道的先进人物、和谐家庭、志愿者,用他们的精神和先进事迹带动全街居民共同参与和谐社区创建。“十”即感动站前的十个先进人物,“百”即百户和谐家庭标兵户, “千”即千名志愿者队伍。目前,全街涌现出许多“十百千”的典型。有无私奉献、乐于社区工作的王桂钦、郑雅军、王政发,于五零;三世同堂和睦相处的张喜臣一家,还有十五年如一日照顾盲人朱锡安的李德福、朱爱顺夫妇;一直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不离不弃的王秋实;在商海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支持丈夫安心部队工作的军嫂刘必娇等等,这些都成为街谈巷议的佳话。通过这一活动,形成全员参与、共创和谐,争做“文明站前人”的良好局面。街道积极创办了《和谐社区创建动态》,及时宣传全街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宣传“十百千”典型,记录全街居民构建和谐社区的生动画面。

 

  建立居民议事厅 架起上下沟通的桥梁

 

  为进一步调动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增强居民自治意识,架起党和政府与居民之间沟通和理解的桥梁。今年7月2日,公路社区居民议事厅正式成立,同时在全街进行推广。居民议事厅的宗旨是共议居民邻里关注之事,齐献和谐社区创建良策。它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居民议事委员会、议事箱、议事建议表、议事窗(栏)、议事信息反馈表和议事会议为载体的议事机构。是社区深化居务公开机制,实行双向交流互动,共建和谐社区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居民议事厅坚持为百姓办事的原则,每月召开一次会议,遇急、难之事或根据工作需要可临时召集。使社区工作更透明化、公开化、人性化,便于社区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听民意、摸民情、解民忧。经过三个多月的运行和实践,全街居民议事厅共开厅七次,在社区管理和建设上共提出8个方面,35件意见和建议,有19件已经解决,16件反映到市区相关部门,近期有望解决8件。

 

  文体活动异彩纷呈 形成全民参与良好局面

 

  各社区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和谐家庭游艺会”、“青春促和谐,奉献在社区”演讲会,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暨创建文化繁荣型社区”汇演、“迎七一特色文化广场才艺展示”活动和“迎七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研讨会”。在社区大学开设了《全民动员共创和谐》课程,并制作了《和谐社区文化活动掠影》展示板,举办“创建和谐社区书画展”,展示了各社区和谐社区创建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社区党组织开展了“创建和谐社区,叫响我是共产党员”活动。同时,由13人组成的创建和谐社区讲师团也深入到社区,宣讲和谐社区创建中涌现的“十百千”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深受居民欢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和谐社区创建的知识得到广泛传播,吸引了全街居民关注、支持、参与社区建设。

 

 

描绘和谐街道绚丽新蓝图

                      ——鼓楼区鼓东街道改革开放30年回眸

    改革开放30年来,鼓东街道在鼓楼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致力于“创业创新”,着力实施“品牌工程”,奏响和谐街道的盛世华章,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催生多项全省、全市“第一”:在福建省率先设立了“居委会干部基金会”,创办福建省第一家街道办老人公寓——颐养阁,创建福建省第一家文明社区图书室,成立了福建省第一家社区党建积极分子培训中心,建立了福建省首家楼宇党建联席会……在福州市首创“红十字博爱超市”和“红十字博爱门诊”,在福州市率先建起了600多平方米的“未成年成长乐园”,成立了福州市第一家旧物置换室、福州市首个智障人士托养庇护所“阳光之家”……先后荣获 “中国街道之星”、“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街道”、“全国和谐社区示范街道”、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街道”、“全国计生工作红旗单位”、“全国民政工作全优街道”等10多项全国性的荣誉称号。

    磅礴序曲篇:

    实行“创业创新”,在全区首创 “中国街道之星”

 

    从1979-1984起步的5年,历经1985-1991全面拓展建设的5年,到1992-1996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5年间,鼓东街道坚持在形成合力、优质服务、工作创新、真抓实干等方面下功夫,做好经济、文明、服务、党建四篇文章。

 

    一是拓宽思路,找准定位,发展经济。改革开放30年来,鼓东街道大力发展街道工业、商业、服务业。经济总产值于1992年提前8年“翻两番”,为鼓楼区经济发展最快的街道。其中,工业总产值逐年增长,199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580万元;街道商业发展到44家,完成营业额1406万元,较1990年增加11.3倍,年均递增180%;街道服务业完成产值530.1万元,较1990年增加5.62倍。

 

    二是真抓实干,激发活力,共创文明。早在1986年,鼓东街道就投资10万元建成面积250平方米文化楼1座,设图书馆、辅导培训室等6个活动室,辖属13个居委会相应成立文化室和辅导站,平时每天对外开放,节日举办折枝诗会,有奖灯谜,女子舞龙灯等活动,并积极推广家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带动了广大群众学文化、学科技的热潮。至1995年,街道已连续兴办7届体育运动会。街道老人体协组织的迪斯科舞蹈队、拳操队、合唱团等三支队伍多次参加省、市、区表演活动。1995年,鼓东街道老年合唱团获鼓楼区歌咏比赛一等奖,并获福州市文明单位称号。

 

    三是建立网点,服务社区,推广经验。1988年,街道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13个居委会也相应成立了社区服务站,形成了社区服务网点。1992年12月创办了“颐养阁”,这是全省第一家街道自办的老人公寓,为辖区内家庭照顾有困难而又有经济条件的老人安度晚年之场所。至1995年止,已开展老人公寓、婚姻服务、殡葬服务、家政服务等服务项目八大系列100余项。如,“双喜婚姻服务所”成立之后,反响巨大,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星岛日报》以及全国各地电台等新闻媒体陆续作了报道,并推广其经验做法。

 

    四是党建先行,以点带面,典型引路。通过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党员参与街居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1979年起,掀起“学庆城、赶庆城、超庆城”的高潮,福州市年年开展“创建庆城式居委会”活动。庆城居委会连续30多年成为福建省、福州市卫生先进集体和文明单位,多次荣获全国卫生红旗单位称号,先后有3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省内外几十个代表团来庆城参观、访问。街道将“庆城式”标准作为考核居委会工作的一项主要依据,提升丰富“庆城式”党建工作内涵,街道建成一级达标的有7个,二级达标的有6个,为鼓楼区各街道之首位。

 

    激越华彩篇:

    实行规范运作,在全区率先实施“十大网络服务模式”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九十年代后期,鼓东街道积极构建“面向社区、服务群众、共建联建、安居乐业”之路,实行“十大网络服务”模式,深化了改革发展领域,推动街居工作跨越式发展。

   

    一是实施经济工作网络。以街道创建科技示范街道为契机,积极引进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注重加强街道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抓好支柱型企业的发展。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小区建设产房700平方米和公正村、六塑厂1800平方米产房,引进新办两家科技含量较高、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抓好三资企业税收工作和私人房屋出租产税的征收等。二是实施环境服务网络。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早、夜市管理。抓好新村楼院的三清理工作,加大内河管理和绿化环保力度等,使辖区内河水质量明显改善,绿化工作力求上档次,2001年新增绿化面积1.5亩。三是实施安全服务网络。在社区做到“打、防、控”一体化,在重点路段和部位配以治安岗亭、检查站,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严密网络。加强文明安全片区建设。将街道现有18个安全小区划分为5个文明安全片区,组建5支片区联动治安防范巡逻队伍。狠抓“三防”和“五创”,即“人防、物防、技防”并举,创“无刑事案件、无职工违法犯罪、无重大责任事故、无内部矛盾激化、无群体上访事件”。四是实施生活服务网络。发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作用,加强横向联系,积极与实力强、信誉高的服务行业结盟,不断壮大服务队伍。组建家用电器维修服务公司和水暖水电维修服务公司,提供上门服务等。五是实施保健服务网络。在每个片区设立一个社区医疗服务站,与辖区医院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向每个社区居民公布社区医疗服务项目、便民措施和联系电话,实现“小病不出社区”的目标。六是实施文化服务网络。围绕开展家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进一步带动新村文化、广场文化、民间文化等蓬勃开展,达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效果等。七是实施托老服务网络。利用现有服务设施,扩大服务项目,在颐养阁开设老人日托、临时托,积极为老人释难解困,充分发挥“扶贫助残优抚基金会”的作用,建立健全包户服务网络。八是实施精神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党校和市民学校的教育阵地作用,进一步抓好“市民文明公约”、“市民十不行为”等内容的学习宣传实施工作,组织开展“三优一满意”和“文明窗口”的评选活动等。九是实施计生服务网络。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计生宣传活动,为育龄群众提供优生各方面服务,加强对流动人员的计生管理等,继续保持计生先进水平。十是实施档案服务网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督促、指导归档工作等,实现居委会建立档案合格率的比例占居委会总数的80%。

    盛世华章篇:

    实行“品牌工程”,谱写和谐街道发展新篇章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鼓东街道认真“实行品牌工程、构建和谐鼓东”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优化工程、堡垒工程、民心工程、精品工程、宜居工程、素质工程”六大工程,精心打造六大品牌:即“经济品牌、党建品牌、服务品牌、文化品牌、环境品牌、人文品牌”,谱写和谐街道发展新篇章。

 

    一是实施“优化工程”,打造经济品牌。通过开展经济“六赛六比”和绩效评估活动,积极培育五四路中央商务区和东街口商圈两大商贸旺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商贸服务业,实现街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楼宇经济、企业产品申请专利、创立品牌等都取得好成绩。借助“5•18”、“6•18”、“9•8”等招商平台和辖区楼宇资源优势,甲骨文公司福州分公司、毕马威公司福州分公司、思科公司福州分公司等项目成功落地,在环球广场成功举行了的第四届福州CBD商务文化节,扩大了对楼宇经济的影响力。目前,在鼓东街道辖区内的楼宇中世界500强企业有13 家,占全区 四分之一,中国百强企业9 家。其中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当年就创税收1.38 亿元。2007年在全区绩效评估工作中获得了街镇组优秀单位称号

 

    二是实施“堡垒工程”,打造党建品牌。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年来,鼓东街道认真贯彻落实“50100”工程,以“楼内互动、楼外辐射”为载体,采取“纳、接、派”等方式,大力推进楼宇党建工作。宏利大厦党支部作为全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是全区最早成立的楼宇党支部。通过开展 “爱岗敬业当先锋”等活动,业主对大厦各项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7.16%,企业逐步走上了良性循环的管理轨道。目前,街道辖区共有“两新” 组织党支部34家,仅2007年就组建了非公企业党组织19家。通过楼宇党建,促进了楼宇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千万元的税源楼和经济产值亿元以上的楼宇,极大了提升街道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

 

    三是实施“民心工程”,打造服务品牌。街道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实施“五助”(助困、助残、助老、助医、助民),在街道广泛组织开展“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活动,有力提升服务水平。组织实施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出资,为孤寡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在庆城社区率先设立“扶贫基金会”,在一些社区建立了爱心捐助接收站、阳光义工服务站,给低保户的未成年子女办理“金太阳学生卡”等,为困难群众提供很大的方便。中山路还因此被福州市命名为“学雷锋一条街”。近两年,还通过开展邻里节主题活动,评选出“十佳邻里”、“好邻居”,展现邻里幸福、文明和谐的社区风貌。积极向居民发放“爱心医疗卡”、“邻里连心卡”、“邻里连心卡”,制定楼栋邻里公约,设立道德墙和公民道德评议台,发动群众评议监督,组织开展旧物置换活动,形成邻里连心、共同爱护环境的新型邻里关系。此外,每月还与省职业介绍中心联合举办“手牵手再就业”供需见面会、“残疾人就业供需会”等活动,累计为下岗人员及大学生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并以“六联六建”为载体,开展了“结对扶贫帮困”活动,2007年,荣获“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街道”称号。

 

    四是实施“精品工程”,打造文化品牌。按照“一个社区一个品牌,一个社区一个特色,一个社区一个亮点”的工作目标,以精品示范带动各社区提升社区文化品位。自发组建了书法、摄影、集邮、电脑、烹饪、盆景等20多个文化室,成立了舞蹈队、合唱队、腰鼓队、篮球队等10多个文娱体育队伍,依托社区广场、公园、景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做到每月有活动,节假日有台戏。创新活动载体,在庆城社区率先创立全市第一家楼道公共图书架,在中山社区建立了全省第一家文明图书室,在树兜社区创办家庭文化展,展出离退休干部创作的国画及收藏的集邮、门票、贝壳等作品,充分发挥辖区内历史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主题活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以“社区文化,魅力无限”为题予了以报道。

 

    五是实施“宜居工程”,打造环境品牌。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社区党员和辖区单位的作用,强化群防群治措施,及时新增社区保安,更换监控探头,增强治安防控能力,努力预防和减少盗窃等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的卫生环境和无证照餐馆的整治。由社区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组成的党员义务巡逻队与专职保安巡逻队配合,形成了群防群治的整体联防体系,率先通过了第一批“福州市平安街道”的验收。

 

    六是实施“素质工程”,打造人文品牌。以开展“立足岗位学林丹,构建和谐作表率”活动为契机,每年举办2期社区干部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组建社区后备人才库,并通过下派挂职、公开选拔、竞聘上岗等方式,把素质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人推选到社区中来,为建设和谐鼓东提供人才保证。

 

    鼓东街道的每一步发展,每一个变化,都离不开改革开放,都得益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年来鼓东街道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将永远镌刻在福州的历史上、福建的历史上乃至中国的历史上。在今后的工作中,鼓东街道将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一流的工作业绩为海峡西岸首善之区做出新的贡献。(执笔:严孝义、陈丽珲)

梅沙街道唱响和谐之音

 

 

2008年 07月 11日 09:29    深圳新闻网

 

 

梅沙街道办的秧歌队在表演热情秧歌。

 

打造一个 “山上平湖海上山,岭上人间水上城”的动感梅沙,一座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和谐的滨海城区——凭海临风,盐田区梅沙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朱志坚在上任之初为梅沙描绘的美好蓝图得到了“一班人”的认同,也成为“一班人”带领辖区广大干部群众为之奋斗的目标:她不仅有着游子戏潮、沙鸥逐浪、兰芷竞芬芳的优美风光,也有山隐雅庭、原添丽苑、霓影映华堂的现代气息。她是包含现代化和国际化多项内涵的黄金海岸,是亲海游人面向大海倾诉心曲的海语乐园。徜徉在秀丽的梅沙,仿佛进入了立体电影画面,沉浸在幸福、温馨的令人流连忘返的世界里,感受着身心的完美和谐。

 

“阳光工程”聚民心

 

2006年3月28日,《盐田区“阳光工程”实施方案》诞生!从当年4月份起,在全区实施“阳光工程”,要求各个街道要在现有政务公开、企务公开、居务公开的基础上,全面实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法务公开、医务公开、校务公开、居务公开、企务公开,重点加强对全区党政机关、司法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和集体企业等公共权力运行、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行为的监督,努力实现阳光管理、阳光执法、阳光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该方案出台后,梅沙街道第一时间制定了责任分解表。根据各科室的工作分工,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了具体岗位和工作人员,为“阳光工程”工作各项措施的全面推进提供了组织保证。同时,在办公大楼内设立了电子公开屏,对街道近期开展的各项工作及各科室的职责和办事指南进行公开,以供查看及查询。梅沙街道还分别在一楼和二楼设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对房屋租赁及财务的审批事项及对外服务事项做到收文、审件、审批一条龙服务,并充分利用电子网络进行公开。依托盐田区政府信息网及盐田区政府办公网为平台,对街道的一些重大事件内容上网公布,接受群众网上投诉举报、信访及查询办事结果。

 

要确保“阳光工程”工作顺利开展,监督是保证依法行政、减少工作失误、保证政令畅通的关键。梅沙街道明确,凡是办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务,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都尽量向社会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此外,街道还实行了“领导接访日”制度,公开接访时间、接访电话,班子成员轮流接访。平时,群众还可以通过来电、来信反映情况、投诉,使政府与群众有了一条沟通的阳光渠道,也为街道给辖区群众排忧解难,听取群众对政府工作意见和建议架起了一座桥梁。 街道还开通了“和谐之声”网站,设置了梅沙风采、聚焦时政、工作交流、网上党校、党员心语、党务公开、流动党员之家、梅沙刊物、经典著作、影音下载等10余个栏目,成为街道网上新闻信息发布渠道,在党和群众之间建起一座“连心桥”,党员们网上学习参与率高,是梅沙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

 

打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梅沙街道以多项活动为载体,积极转变作风、开展效能建设,增强党政机关干部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机关执行力建设。

“平安工程”稳民心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文明是城市文明的前提和基础。梅沙街道坚持把文明创建的过程作为惠及于民的过程,把文明城市创建打造成最大的“民心工程”。

 

社会稳定是稳定民心的基础。梅沙街道为及时了解辖区居民的困难和问题,将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制定了《梅沙街道社区接访工作制度》和区三届人大代表联组“四访制度”,前置掌握社情民意,及时排查不稳定因素,尽最大限度地化解民怨,疏导民意诉求,做好解释工作。据统计,去年街道共接待来访230人次,收集各类意见24项;收到来访件40件、结案39件;收到来信件22件,结案21件。妥善处置各类纠纷116宗,为332名劳务工追回工资270多万元,消除了因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及时而引发的事件,确保了辖区社会政治稳定,保障了辖区百姓的安居乐业。

 

街道先后进行大梅沙海滨公园片区联合整治,开展了打击“两抢”和入室盗窃专项行动和配合公安部门打击非法机动车、“沙滩捕鼠”等专项行动,狠狠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增强了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去年,街道共立刑事案件150宗,同比下降47%,破案99宗,刑拘66人,打掉犯罪团伙7个,梅沙派出所荣获“盐田区压发案先进单位”。

 

据了解,目前梅沙街道已创建的安全文明小区总数达到26个,2007年新创建东部华侨城、大梅沙湖心岛和小梅沙观景度假酒店3个。他们注重抓好已建成小区的巩固提高,将无毒小区、无发案小区同创建安全文明小区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小区创建内涵。街道还开展了综治进社区工作,整合社区出租屋、社区保治安队伍力量,探索出租屋管理新模式,为构建平安社区提供了有力保障。街道建立出租屋前置把关制,成立了大梅沙、成坑两个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推行社区服务站“代租代管”出租屋模式,出台了《出租屋长效管理的工作意见》,完善了出租及外来人口管理租前把关、租赁期中服务和事后追究责任的一系列管理服务措施。

 

与此同时,梅沙街道维稳综治也取得了不凡成绩。建立健全了定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制度,没有发生越级上访事件,及因社保、军转干部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辖区连续20多年保持无吸贩毒现象、无重大治安事故、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梅沙街道电子防控工程建设成效明显,目前已完成的2050个电子眼镜头覆盖各自然村,梅沙派出所被作为典型向省公安厅进行推荐。

 

“素质工程”得民心

 

梅沙街道坚持以情感人、环境育人,发挥人文优势,彰显人文精神,加强人文引导,努力构建身心和谐的“精神家园”,用浓厚的文化氛围来强化文明创建的力度和效果。

 

“群众性文化活动来自基层、扎根基层,是群众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整体风貌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们注重把和谐文化建设融入群众文化之中,利用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和文明家庭等载体,引导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提高文化素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常淑安这样解释他们的工作思路。

 

街道提出了“文化立街”的战略思想,创立了“文明杯”群众运动会和“金秋梅沙”艺术活动月两个文化品牌,坚持社区每周有演出,街道每月有节目,培育了梅沙百人腰鼓队、滨海社区青年女子合唱队、小梅沙女子篮球队、滨海社区老年巾帼义务服务队、东海岸社区女子舞蹈队、大梅沙老人舞蹈队、梅沙老人门球队等一批民间文体队伍,使当地群众“走出灶台上舞台,丢下麻将学跳舞”,创作了一批文艺精品:如小合唱《一路阳光》获市鹏城金秋金奖,男声独唱获得鹏城金秋二等奖,赢得了“省特级文化站”、“深圳首届十佳文化站”和“深圳市首届十佳文化广场”等称号。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街道迅速开展了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活动,截至6月20日,辖区累计捐款151万余元,交纳“特殊党费”78304元,捐赠帐篷230顶、棉被110床、饼干100箱。与此同时,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抗震救灾宣传工作与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宣教、学习活动。办公室编辑制作了《地震无情、梅沙有爱》光盘,深入挖掘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充分利用抗震救灾工作中的感人事迹,大力弘扬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创办了《构建和谐梅沙工作动态》抗震救灾专刊,及时报道辖区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

 

记者在梅沙街道采访时,听到不少干部群众这样说,梅沙街道虽然在2005年就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是深圳获此殊荣的8家单位之一,但在创建文明城市的长河中,这只是一条有起点无终点的射线,而绝不是线段!事实上,梅沙人也正是凭着这股执着和热情,蓬勃而富有创造性地开拓了争创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记者 谭大跃 第五燕燕 卢路明 朱旋珠 杨华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