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用水系指:南华大学我国核工业人才培养基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9:15:14
南华大学我国核工业人才培养基地春 风

    校园风景

    春  风

    南华大学是由原隶属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中南工学院、核工业第六研究所与原隶属湖南省的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面向全国招生的多科性大学。

    南华大学现设有6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3.4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万余人,研究生4000多人。

    南华大学核特色鲜明。现有核反应堆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等10个核专业,涉核专业20余个,是我国核本科专业较齐全、本科生规模较大、培养层次完整的高校。

    近年来,学校每年向国防系统和核工业系统输送毕业生1000余人。建校53年以来,累计已输送了5万名核类高级专门人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先后授予南华大学“十五”、“十一五”期间为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突出贡献奖”。

    在科研方面,学校拥有4个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即铀矿冶生物技术实验室、氡实验室、溶浸采矿实验室和核能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学校拥有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即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实验室;拥有湖南省高校产学研示范基地,即工艺风力与湿能技术研究基地;还拥有湖南省铀矿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拥有8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省级研究生创新基地3个,2009年,学校“核科学与技术科研团队”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学校先后获多项国家国防科技奖和资质,学校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企事业单位项目等近900余项,今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项,在湖南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

    近年来,南华大学按照“提高质量、彰显特色、改革创新、强化内涵”的发展思路,转方式、调结构、争项目、强管理、抓质量、上水平,学校服务核工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开发新技术、产学研结合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发挥学科优势

    开发核能新技术

    南华大学是我国从事铀矿采、选、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一所高校。在地浸、堆浸、原地爆破浸出、铀水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科技成果,为核能发展提供了先进的采铀技术。这些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新疆、云南、广西、广东、江西等省的铀矿开采,如溶浸采铀离子交换成套设备等。学校还为国外提供了相关技术服务。

    铀矿冶生物技术是学校在新时期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铀矿开采新技术。铀矿冶生物技术实验室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是从事铀矿浸出生物技术、放射性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放射性污染地域生物修复技术等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南华大学的“铀矿冶生物技术团队”入选了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南华大学在攻克放射性监测难关,为核与辐射安全提供技术保障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如,氮-13监测系统打破了法国的技术垄断,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核电站和核动力装置等,获得了核电行业的认可,列入了核电站标准设备名单。学校的氡实验室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氡计量组织在亚洲的一个协调实验室(全世界共7个这样的实验室),是国家氡计量检定专业实验室,是省一类重点实验室,已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单位提供了技术服务。

    学校研发的连续测氡技术和设备为防止有害气体氡对人造成辐射伤害提供了安全保障,局部除氡装置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指挥系统和民用矿山的个人防护。

    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学校制定了铀矿井排氡通风技术规范(EJ359-89)和铀矿堆浸、地浸环境保护技术规定(EJ1007-96)等一批核工业环境保护标准。

    在推动技术转化产业方面,南华大学以“卷接设备集中工艺风力与除尘技术”为主体,创建了学科性公司——三力公司,为烟草行业创造了上百亿元的行业经济效益,公司年产值近亿元。

    学校利用防氡科技成果,开发出了防止室内氡气辐射的防氡涂料——“瑞尔康”,获得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推广。

    学校研发的铯源型γ射线钢水液位计打破了德国的技术封锁与垄断,目前占有全国市场的95%以上,并远销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该项技术为主体的学科性公司——衡阳镭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系列连铸测控技术为我国成为世界钢产量大国和形成多种特型钢材的生产能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的空气等离子切割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际尤利卡金奖,并已得到广泛应用,催生了260余家企业,创造了上百亿元的行业经济效益。

    搭建平台

    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南华大学与相关企业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与中核四○四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物理研究院、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核八二一厂、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中核兰州铀浓缩公司、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等单位签署了核技术产学研合作协议。

    南华大学是我国较早从事辐射防护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高校之一,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家环保部授权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机构。学校每年为全国辐射防护人员提供辐射防护技术培训,为省内外核电站新进员工提供核安全与核技术培训。

    南华大学核设施安全管理与可靠性分析技术团队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核电站人因可靠性研究成果已应用于秦山、大亚湾和岭澳等我国现役核电站,产生了显著的效益。

    学校的放射性测量与防护技术团队是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其相关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在核工业铀矿冶系统个人剂量监测、国家地震系统测氡以及其他需要测氡的行业领域。

    学校积极推进核医交叉融合,在临床医学专业设置了放射医学方向;主要从事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及机制、辐射损伤诊治及防护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目前,学校正以附属南华医院(原核工业415医院)为基地,依托核、医两大学科专业筹建湖南省核应急医疗中心。

    学校还积极投身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利用自身的智力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为湖南省新型工业化献计出力。受湖南地方委托,学校参与制定湖南省核工业发展规划。学校派出专家参与地方核电站选址工作。近年来,学校已与地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华菱衡钢、三力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

    突出核特色

    强化内涵发展

    “转方式、调结构”,对学校的要求就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科研与生产能力。

    学校全面实施优势学科群公共科研平台建设方案,着力建设以核工业第六研究所为重点的理工科平台,建设以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为重点的医科平台和以核能经济与管理中心为重点的人文社科平台,逐步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不断提高学校服务国防科技工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为了使学校核特色更加鲜明,提高核人才的培养质量,南华大学抓住核工业大发展的机遇,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确定了学科专业建设的重点。2006年,学校成立了国防科学技术学院,统筹学校国防军工科研和人才培养。2007年、学校新增了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核物理、核安全工程等专业,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了以核学科为核心的国防科技学科群。2008年,学校调整了核学科布局,将原来分散在6个学院的核类学科集中到了2个核学院。2009年,根据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和社会建设的需要,依托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等学科专业,南华大学新成立了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统筹环境保护学科专业的发展。

    南华大学是我国批准面向核工业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子弟单独招生的高校。由于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南华大学的生源逐年增加。目前,学校已逐步稳定招生规模,将招生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生源质量上。近几年,学校第一志愿录取率达100%,在13个省份进入了一本招生,在省内的录取分数线接近一本高校,投档线已连续三年位居省属高校前茅。

    “十二五”期间,学校确立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核类学科群目标,把南华大学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具有国际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实现这个宏伟蓝图,学校将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构建优势学科体系,提升核医和环保等学科专业的贡献水平,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使学校成为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努力建设一支创新型的科研队伍,并培育3~5支有突出贡献的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建设8~10个具有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的实验室,培育打造国家核学科实验室;根据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和七大新型战略性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瞄准地方经济建设需要,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形成新的生产力,为全省新型工业化凸显科研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开发研究出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加速产学研成果转化进程,重点在采铀新技术、辐射防护新技术、乏燃料后处理、反应堆可靠性分析技术、核设施退役与治理、核电站经济评价与管理信息化等研究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力争取得新的科技成果;建设成国家重要的高层次核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计划培养核类学科专业本科生6000余名、硕士生1200余名、博士生100余名,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支核电湘军,为国内外核电站的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不断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