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单位符号:中共天津市西青区委2011年工作要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4:53:09

中共天津市西青区委2011年工作要点

  中共天津市西青区第九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全面分析面临形势,紧密结合西青实际,提出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是实现三年倍增目标决战决胜的收官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和建设新西青·新城市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西青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再上新台阶的关键一年。全区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对西青工作提出的“走在前列,再上新台阶”的重要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以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为着力点,加快实施“一三六五”的总体工作要求和基本工作思路,确保全部完成三年倍增的奋斗目标,全力落实富民惠民造福人民的各项措施,全速推进“五个先行区”建设,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为建设新西青·新城市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财政收入增长3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入增长24%。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取得更好效果、达到更高水平。  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认识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牢牢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居安思危,攻坚克难,恪尽职守,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取得新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增强西青的发展活力、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按照项目建设循环链的要求,着重抓好前两批275个三级五类项目建设,推动199个已竣工及部分投产的项目尽快投产达产、55个已开工项目尽快建成、21个未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特别是要集中力量抓好45个投资规模1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面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同时,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积极组织申报新一批市级重大项目,推出新的三级五类项目。二是切实抓好项目引进。制定落实好“十二五”项目建设专项规划,以国家产业政策、全区产业结构和规划定位为发展导向,以投资强度、产出效益、资源消耗、环境约束为准入标准,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资源节约利用、经济效益突出、拉动作用明显的项目,力争在引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服务外包、创意产业等技术资本密集型项目上实现更大突破。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通过内培外引等方式打造专业化的招商团队,切实提高引进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抓好100个在谈项目的跟踪,力争尽快谈成落地。三是提高项目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一站式”服务和“绿色通道”机制,推动行政审批服务再提速,提供优质高效的项目前期审批服务;加强在建重大项目的跟踪、协调和服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严格落实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强对责任主体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问责,形成推动项目建设的合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深入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继续组织机关干部深入街镇、村厂、园区和项目单位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  全力推进园区建设。一是强化西青开发区龙头带动作用。西青开发区要立足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规模和产业能级。要抓好集成电路西青中心、三电空调研发中心等一批研发项目建设,力争引进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改造提升建成区,高水平做好开发区扩区工作,加快推进医药产业园和赛达科技园等专业园区建设。二是高标准推动示范工业园区建设。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示范工业园区起步区的配套建设及拓展区的开发建设。坚持开发建设与项目引进同步,确保有一批项目建成发力,园区产值、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力争超过40%。三是全力加快专业园区建设。继续推动总投资460亿元的10个专业园区建设。已经建成的园区要进一步完善功能,按照规划和发展定位引进高水平的项目;在建的园区要加快建设进度,尽快达到企业入驻条件。四是继续对其它街镇园区和村级园区进行优化整合。增强承载能力和发展活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土地最大效益。  全力推进农业做优。一是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加大对设施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张家窝镇农业产业园区、杨柳青镇东洼蔬菜种植园区和辛口镇蔬菜种植园区建设步伐,扩建王稳庄镇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大寺镇绿色农业产业园区、梨园头花卉园区和精武镇观赏鱼产业园区,使全区具备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农业产业园区达到10个,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二是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杨柳青镇建设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精武镇建设蔬菜种苗科研实验中心;壮大主导产业,扩大蔬菜、花卉、食用菌种植面积,增加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基地认定面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品牌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推动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全方位拓展。确保农业增加值突破10亿元,土地产出率提高10%以上。三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使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100家,国家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达到15家,全区9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化体系。  全力推进工业做强。一是着力扩大工业规模。推动201个竣工项目投产达产、69个在建项目建成投产、45个拟建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全年投达产项目新增产值210亿元;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超过55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50%以上;使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企业达到3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25家、超亿元企业达到220家,力争培育1-2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二是着力培育八大产业群。加快培育以中芯国际、信息安全、云立方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群;以整车、汽车零部件制造和汽车服务为代表的汽车产业群;以力生制药、乐敦制药、同仁堂制药、瑞普疫苗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群;以高精度齿轮、阀门、定转子、模具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产业群;以锂离子电池、太阳能和风电设备制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群;以新宇彩板、大桥焊材、亿博制钢为代表的高端金属制品产业群;以LED、激光加工制造为代表的新光源产业群和以动漫设计、软件研发为代表的创意产业群,努力形成新的发展优势。三是着力推动技术创新。区财政每年至少拿出1亿元资金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并做到每年1亿元不封顶、5年5亿元不封顶。年内力争新引进200家科技型企业,新培育转型150家科技型企业,力争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00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50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年内实施技改项目不少于150项、投入技改资金不少于50亿元。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市区两级专利试点企业10家,形成20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培育认定1家市级、4家区级科技孵化器和3个区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鼓励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名牌产品。  全力推进服务业做大。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高服务业的增速、效益和水平,力争使服务业比重达到40%。一是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科技信息和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原有物流企业,建设好宝供物流、普洛斯物流等现代物流项目,打造高效物流平台;引进汽车研发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等区域性、专业化的设计研发中心。二是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凌奥创意产业园三期建设,打造大型创意产业基地;抓好天物化轻大厦、天洲大厦、工南路创业园、中北总部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努力引进大型企业总部,培育打造一批“亿元楼”。三是提升发展现代商贸、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力争培育打造津兰国际商贸中心、芥园道不锈钢城等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商贸项目;加快永旺商业广场、大寺商贸区等项目建设,推进物美超市和配送中心建设。  全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加大以民俗文化为龙头、崇文和尚武为两翼、五大旅游板块为主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力度,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区向文化旅游产业强区的转变。一是加快景点景区建设。建成水高庄园子牙河风情区、杨柳青庄园二期并对外开放,完成中北曹庄花卉景区、杨柳青园艺科技博览园的提升改造,启动中华武林园霍元甲精武会馆和武术馆等景点建设。二是打响文化旅游品牌。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包装、宣传和推介力度,着力打造古镇、运河、年画、大院、精武等富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核心品牌;举办好中国·杨柳青木版年画节、杨柳青民俗文化旅游节,以及中北郁金香文化旅游节、辛口沙窝萝卜节、张家窝冬枣节等大型主题节庆活动,扩大西青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加快转变运作机制。健全街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领导体制,充实领导力量,完善扶持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切实加大推动力度。成立企业性质的文化旅游集团公司,统筹全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  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完善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放宽投资准入,打破行业壁垒,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工业园区、设施农业、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支持民营企业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形式建设多元开放的产权结构。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扶持实力强、效益好的民营企业向专业化、集团化、规模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二、以建设生态宜居先行区为载体,加快推进城乡统筹联动发展   发挥规划先导作用。进一步完善《西青区总体规划》和《西青新城总体规划》,提升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水平编制完成全区城市色彩等专项规划以及南运河、京沪高铁天津南站等一批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优化市政管网规划、新城地下空间规划,提升全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完善提升西青区绿地系统规划,组织编制全区综合交通和城市雕塑规划。突出规划的先导作用,加大规划监督和执法力度,实现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效衔接。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按照“一城、一区、三镇、四廊”的总体空间布局,坚持以“三区”统筹联动发展为抓手,全面加快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居住社区建设。全年计划投入249亿元,启动建设村民住宅625万平方米。完成张家窝镇83万平方米村民住宅建设,推动中北、精武和王稳庄镇第四批示范小城镇建设,杨柳青、辛口镇争取在申报第四批示范小城镇试点获批后尽快启动建设。抓好怡和村和小稍口村30万平方米村民住宅建设,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启动大寺镇门道口、周庄子、大寺、李庄子和李七庄街梨园头、边村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赛达大道全线通车,新建、改造柳霞路、胜利路、泽杨道等城镇道路45.5公里,铺设雨、污水管道113公里。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巩固国家生态区创建成果,继续推动国家卫生区和国家园林城区创建工作。开展新一轮奋战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推动整治活动进一步提高标准,并向更广范围、更宽内容拓展。要重点打造赛达大道和津静公路两条景观道路,对西青开发区和各街镇容貌进行全面提升。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加大农村生活垃圾直运力度,提高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强化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高标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深入实施污染源治理工程,加强对污水、废气、扬尘、噪音、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治理,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生态建设,强化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加快推进绿色西青工程,全年计划新增造林面积1.2万亩,新植树木100万株;抓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完成农村清洁工程和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试点工作。加强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积极倡导节约型、环保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和《西青区城镇管理考核实施意见》,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完善监督考评体系。增加用于城市管理的资金投入,加强城市管理软、硬件建设,推进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形成“统一指挥、反应快速、区域联动、全面覆盖”的城市管理新体系,实现由“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推进绿化养护、环卫作业市场化,组建企业性质的专业养护管理公司。

   三、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为全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强行政服务体系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公共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监督和问责制度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街镇机构改革,逐步推行扩权强镇,下放管理权限,使街镇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责、权、利上实现更大程度的统一。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金融管理体制,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和融资租赁公司。规范现有的投融资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防范融资风险。加强银企、银政合作,吸引各类金融机构聚集发展,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园区、重大项目建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指导和服务,落实好上级支持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制定、完善我区的相关配套政策,鼓励企业上市直接融资。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启动农改非、村改居、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三改一化”试点工作。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依法有序流转。结合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加大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力度,推动撤村建居,逐步将村民纳入城镇管理体系。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量化集体资产,探索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村企分开、结构合理的经济管理结构,提高集体资产的运行质量和保值增值水平。

   四、以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为根本,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牢固树立富民强区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抓民生就是抓发展的思想理念,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建立健全抓民生工作的目标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把富民惠民的措施落实到位。区、街镇、村三级投入30亿元,实施新的区10项民心工程和一批街镇民心工程,使改革发展成果在更大范围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促进充分就业;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全年新增就业1.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00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加强劳动执法,强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职能,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非农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更多的农民拥有薪金、股金、租金和保障金,促进农民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健全和落实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引导企业合理进行工资分配。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好绩效工资制度。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障扩面机制。完善、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范围,对年满45周岁且缴足15年以上养老保险费的农民一次性给予5000元补贴。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最高560元缴费标准为60岁以上老年农民缴纳保费;扩大大额救助基金报销范围,提高最高支付限额标准。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落实城乡低保、五保供养自然增长机制;继续开展“四助”慈善活动。完善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与困难群众生活补助联动机制,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做好老龄工作,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补贴标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继续为残疾人办10件实事。

   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投资3.3亿元,新建和改扩建17所幼儿园,确保每个街镇都有1-2所高标准幼儿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成小南河小学,新建8所中小学,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率超过85%;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区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启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加强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引进、培养、交流机制,实施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和“265”骨干培养工程。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建成西青医院并投入使用,建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新建中北镇、张家窝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服务所建设。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医德医风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严格落实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制度,进一步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建成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五、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先导,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深化“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文明村‘十个一’、文明小区‘八个一’”以及“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楼院”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和全民读书活动,深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强化舆论宣传引导。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围绕全区中心工作,精心策划组织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全区各层面谋划和推动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宣传全区“十一五”和实施三年倍增行动以来取得的新成就新变化新经验,宣传各行各业为实现三年倍增目标和“十二五”高起步做出贡献的先进典型,营造鼓励干事创业、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大对民生问题和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力度。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扩大西青影响力。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一批农家书屋和村文化室,推动街镇文体中心建设,逐步形成以区文化中心为龙头、街镇文体中心为枢纽、村文化室为基础的三级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开展“送文艺、送图书、送电影”下基层活动;加强基层文艺骨干和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组织创作富有地域特色、彰显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筹拍以杨柳青为题材的电视剧。举办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文艺大舞台欢乐西青行等特色品牌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筹建年画艺术纪念馆和赶大营博物馆。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文化市场监管水平。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启动区体育场的改造,组队参加天津市第六届农民运动会,举办西青区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挖掘利用年画文化、运河文化、赶大营文化、大院文化、精武文化等题材,策划各类文化活动,提升文化品牌知名度。推动文化品牌相关产品的开发,推出文化与商贸、旅游结合的精品项目,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加快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六、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方向,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进步

   扩大人民民主。支持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支持区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完善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机制,积极支持和协助各民主党派完成好区级组织换届工作。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做好对台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

   发展基层民主。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建设,提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

   推进依法治区。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继续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支持审判、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深化惠民司法服务,加大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力度。巩固“五五”普法成果,启动“六五”普法工作。积极推进基层干部学法用法,强化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公职人员学法用法考核制度,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保密、机要、档案工作。深化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七、以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基础,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大老社区改造和新建社区的建设力度,建设一批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加强以农民为居住主体的新型社区管理的新模式,健全社区建设管理保障机制,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促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落实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努力防止出现新的现实问题。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对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坚持领导干部大接访、下访制度,推进基层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建设,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加强稳控工作,严格执行“三条禁令”,坚决防止进京赴市非正常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深入推进平安西青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打防控结合,警防民防技防结合的动态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继续加强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确保全区政治安定。

   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责任,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安全措施,增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预防能力,加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道路交通等安全生产监管,加强学校、商场、娱乐场所和公共场所安全防范。做好消防工作。加强质量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八、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保证,形成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巩固和发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不断深化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领导体制,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落实完善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机制,创新载体,强化效果,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加大领导班子充实调整力度,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合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精心做好区和街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加强和改进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经常性考察,建立健全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的考核评价体系。

   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在干中培养、锻炼、考察、选拔和使用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研究制定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推荐提名试行办法,探索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等多种提名方式;逐步实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加大处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力度;积极探索干部“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激发干部队伍内在活力;拓宽面向基层的干部选拔任用渠道,继续选派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和重要岗位进行实践锻炼,优先选拔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区机关。研究制定《西青区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加强对选人用人行为的监督。加强女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围绕建设“五个先行区”的目标,以品牌工程、示范工程、先锋工程为载体,坚持改革创新,务求实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打造一批主题内涵深、工作措施硬、群众反映好的基层组织建设品牌和示范点。加大党群共建力度,深化党建带群建工作。进一步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两委”班子和配套组织建设,增强发展能力和工作合力;着力加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建好村级发展的带头人队伍。统筹推进农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和机关党建工作,建立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的基层组织网络。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扩大党内民主。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行发展党员“双公推、两报告”制度,完善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深化党员承诺制,建立对生活困难党员的长效帮扶机制,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推进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延伸,形成教育、管理、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

  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用好现有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培养未来人才为主线,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构筑人才高地。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培养、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自主创业能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企业家和优秀创新团队;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进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落实《西青区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环境,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切实加大作风建设力度。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话实说,实事实干,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推动“五个先行区”建设上,用在决战决胜实现三年倍增目标、确保“十二五”高起步上;坚持更高工作标准,追求更高水平,自觉破除一般性要求的工作惯性,以自身工作的高标准、高水平推动全区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再上新台阶;坚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挑战中发现捕捉发展机遇,在困难中寻找培育积极因素,在攻坚克难中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市委《实施办法》,强化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个环节,把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实现勤政和廉政的统一。狠抓党风廉政教育,增强渗透力,扩大覆盖面。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切实抓好任前廉政谈话、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诫勉谈话、廉政承诺、重大工程廉政提醒等制度落实。加大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财政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管、审计力度。深化党风政风行风“三风”联建,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决惩处违纪违法行为。

   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的部署,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干事创业,全部完成三年倍增目标,全速推进“五个先行区”建设,为建设新西青·新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