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 英语:初中历史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14:42
初中历史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阅读与知识梳理——合作交流探究——释疑与知识巩固——课外综合延伸。这是一套立足本地实际,以常规课堂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尚须不断的完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知识的顾问 。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我的这套教学模式也是基于这些理念和方法来探索的。
情景创设引入:创设历史情景并将它引入课堂是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的。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主要是靠一本教科书,书是通过文字和图片反映历史,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离我们今天的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只能通过文字和图片来想象是不够的。这对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造成很大的缺陷和困难,为此我们有必要尽可能引入历史情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以多种具有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绪,使学生乐于参与活动,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创造条件。创设历史情景的方法很多,可以采取创设模拟历史场景的方法,如把教室布置成手工工场、宫廷、历史会议的会场;也可以采取再现历史背景的方法,如展现文物、音乐渲染、电视和电影播放等; 还可以把学生带入社会,选择典型的历史遗址或博物馆,作为学生活动的场所。但要注意的是不可盲目地乱创设,为了情景而情景,一定要结合课文的内容需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简便易行,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如在教授人教版(本文所涉及的历史教材都是人教版的)九年级历史(上)第一课《人类的形成》时,我这样开始引入:同学们看过动画片《人猿泰山》吗?泰山(Tarzan)是在婴儿是被遗失在森林里,有猩猩妈妈卡娜抚养长大的人猿。他兼具人和猩猩的特征、情感。那么,人和猿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我们先看看《人猿泰山》的片段吧。又如在九年级(上)第七《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一课的导入时,也可以将动画片《马可·波罗回香都》(Marco Polo Return to Xiangdu)的片段设为情景导入课文。由于我们地处广州市,学生家里都有电脑,上网查阅资料和参与在线活动成为可能,学校的电教设施比较齐全,有条件把网络搬进课堂,我也采用了这样的导入:
“1995年,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伍德博士(Dr. France Wood)表示:马可·波罗并未到达中国。她说:‘如果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为什么最重要的事物如长城、茶、筷子、方块汉字、女人绑小脚……全给漏掉了?’中国的古代文献中,也没有马可·波罗的名字。她的怀疑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是真是假,实地走一走就知道了。1999年,美国的一个学习专门网站Classroom Connect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课堂与远隔重洋的现场连接,照当年马可·波罗的路线,请上万学生‘重走’丝绸之路(北京—喀什)。到现场的考察队由10名卫星及音像技术专家和22名汉学、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历史学方面的专家组成,为网站提供咨询,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同学们想知道他们研究的结果吗?”④
在教授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三国鼎立》时把学生分成4组(袁绍组、曹操组、刘备组和孙权组),表演3则历史小剧: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在课堂上四方摆开,中央留出空地;各组后面扯上大旗……
阅读与知识梳理:用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入历史课堂后,如果不是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就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由老师或学生来梳理一下课文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有个初步的了解。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保留和嬗变。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首先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学生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能力,历史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就成为海市蜃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演成‘无土栽培’”。⑤为此,重视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是实施教学过程,落实三维目标的前提,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中有益的东西是应该的和必须的。比如在教授八年级(上)第8课《辛亥革命》时,在学生自读后对课文的知识进行梳理如下:略
看似简单的知识梳理,对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掌握基础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具体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当场说出,重要的地方老师要予以强调或指导。
合作交流探究: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应为人的一生幸福作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⑥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⑦常规课堂教学要着重从这方面进行实践,将新课程的理念贯穿在平时的课堂之中去。因此在情景导入或知识梳理完了之后,进入合作交流探究的环节。一般是由老师事先布置问题同学们思考、谈论、表达,或者是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由他们自己设计问题、组织活动、得出结论,老师可以作一个小结或由学生自己小结。合作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分组讨论、辩论,演历史小剧,收集资料后以讲故事,办小报等形式展示……比如我在教授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三国鼎立》时把学生分成4组:袁绍组、曹操组、刘备组和孙权组,表演3则历史小剧 :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除了安排旁白角色外,学生还要扮演袁绍、许攸、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孙权、周瑜、黄盖等,在课堂上以舞台剧的形式进行表演。在此之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事件和人物的资料,体会人物的角-状,写好台词,到时表演。表演完毕后,请学生互相评一评,谈谈体会。又如在教授九年级(上)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课时,要求学生讨论修建金字塔的巨石是怎么运输的?我这样引导:
尼罗河下游没有石山,修建金字塔的石头都是从“阿拉伯山”上(今西奈半岛)采运过来的,相距首都孟斐斯(金字塔修建地)200千米左右。有的石头重达70余吨,他们是怎样把石头运抵修陵现场的呢?有人说是人拉肩扛,还有人说是借助了船或者是车等交通工具,你的看法呢?
学生自由发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按观点的不同,学生很自然的分成了不同的组,进行比辩论。
释疑与知识巩固:通过双边和多边的活动,或在课堂上有什么疑难问题,学生们可以提出来,由学生回答或老师回答,不能回答的课后再解决。知识巩固采用习题训练的方式来进行。现在的学生,相对来是说见多识广,在课堂上有很多问题,有些是超出了历史学科的范围的,但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要一一予以回答的,不能回答的也要作个说明下去查阅资料或求教于他人。比如有学生问到了“珠江”为什么叫“珠江”?孙中山有几个孩子?金字塔里面是不是有很多的金银珠宝?等等。用专门的时间来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保持对历史学科的浓厚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课外综合延伸:新课程的“教学目的”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将课堂有机地向课外延伸是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拓展和运用。比如我在教授金字塔时,要求学生在课外学做一个金字塔模型:
金字塔在地表呈四面体,斜面与地平线呈57度角,平行于地面的截面是正方形。请同学们找到合适的材料(高粱杆,橡皮泥、硬纸盒等)试做一个金字塔模型。(可选用底边长30厘米,斜边长31.6厘米,顶点与地面距离为20厘米这样的数据或他们比例相近的数据)。
在讲到抗日战争时,要求学生课外收集一下抗战的史料,最好是访问抗战老人或参观抗战的历史遗址,做好记录到时间回到课堂上进行展示。
情景——导学式教学模式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表示:(按一节课40分钟)
• 情景创设导入(~3分钟)           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 阅读与知识梳理(~15分钟)        落实“双基”,提倡自学
• 合作交流探究(~15分钟)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 释疑与知识巩固(~5分钟)         释疑解难,巩固知识
• 课外综合延伸 (~2分钟)          动手动脑,拓展思维
它的特点是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师生平等交流,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关于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我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是指常规课堂的模式,一般地说,常规教学是以教室为地点,在4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的。如果是“活动课”或该课的活动性很强,也可基本采用这种模式,把阅读、梳理知识、释疑、知识巩固等环节省去或合并到合作交流探究环节中去。广州市历史教改起步比较早,作为非中考学科,历史学科的考评已经建立起比较适当的完整的体系,就是在实行会考时,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开放性考试结合起来,也将平时成绩纳入期末总评之中去,所以,我的常规教学模式也考虑到这些情况,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开放性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同时也考虑到了这里教学设施比较先进和学生相对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因素。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各种教学模式不断出现,有很多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好的教学模式,各有千秋,但要结合学生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方向。我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多的不足,自己也是在实践中努力改进,力求更好。我想,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一切是从学生出发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进行探索;忽视以人为本的思想,脱离实际的做法,曲解新课标的理念都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①赵亚夫:《个性、创造性:新世纪历史教育的核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年第8期~2000年第9期。
②⑦朱汉国、王斯德主编:《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③冯长运主编:《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④戴光明主编:《教材动态全解》九年级历史(上),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⑤⑥冯长运主编:《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